收藏 分销(赏)

近代沪江大学的校园建设及其学院哥特式建筑.pdf

上传人:pe****re 文档编号:51069 上传时间:2021-06-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8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沪江大学的校园建设及其学院哥特式建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近代沪江大学的校园建设及其学院哥特式建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3 8卷第 1期 2 0 1 2年 2月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S i c h u a n B u i l d i n g S c i e n c e 21 3 近代沪江大学的校园建设及其学院哥特式建筑 蔡凌 , 邓 毅 ( 1 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江苏 南京2 1 0 0 9 6 ; 2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广东 广州5 1 0 0 0 6 ) 摘要: 以沪江大学为例, 梳理了沪江大学校园的建设与其学院哥特式建筑的发展过程, 总结了中国近代学院哥特 式建筑的主要特征, 进而深入剖析了校园规划模式与学院哥特式建筑的根源及其在中国传播的背景, 指出外来势 力和民间机制是中国近代建筑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沪江大学; 校园建设; 学院哥特式建筑 中图分类号: T U 2 4 4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8 1 9 3 3 ( 2 0 1 2 ) 0 1 2 1 3 0 5 0 前言 中国近代大学校园建设在政府、 教会及私人的 政治、 经济力量推动下, 得以丰富地开展, 并直接面 对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异质文化的碰撞、 冲突、 转 化或融合。校园空间的营造, 大学建筑的发生、 发 展, 正是体现这个过程的空间实践, 它涉及到了投资 者以及建筑师们的文化认 同与意识形态。在营建大 学建筑的过程中, 近代建筑师们因应了不同的需要, 在东西方建筑文化及其象征表现方面进行选择。 这种选择首先体现在校园规划 。教会大学为中 国近代大学引入了真正的校园规划 。曾任 中华基督 教教育会总干事的余 日章 1 9 1 4年总结过教会创立 大学的4 个特色, 首先便是“ 布置之橘皇” , “ 讲舍巍 巍, 钟楼高耸, 林荫勃郁, 操场轩敞, 令人一瞥眼闲称 道日: 此基 督教某某 大学 ”。他发 表议论 的此 时, 教会大学在中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 一部分学校 还未觅得永久校址; 已经开始兴建的教会大学, 也只 有少数进行了校园规划。然而在 1 9 1 4年后 , 教会大 学就已普遍重视校园规划与校园优美环境 的营造, 由教会聘请外国建筑师进行规划设计。沪江大学便 是如此 , 在校园建设 的中期 , 才开始着手校 园规划, 其规划理念表现为直接照搬欧美大学模式。 选择还体现在建筑风格的选用上。沪江大学并 不像大多数教会学校那样尽力将西式建筑本土化, 让中国人产生亲切而生认同之心 , 而是极力去营造 教会学校的基督教气氛, 努力使之媲美于西方的现 收稿 日期 : 2 0 1 0 - 0 9 1 7 作者简介: 蔡凌( 1 9 7 2一) , 女, 湖南邵阳人, 博士, 副教授, 研究方 向为建筑历史与理论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0 6 B Z S 0 3 3 ) E m a i l : c a l l i n g g z h u e d u e n 代大学。沪江大学采用的是曾在欧美大学 中普遍流 行的哥特复兴风格, 或称之为学院哥特式 ( C o l l e g i a t e G o t h i c ) , 校园建筑因此别具一格。 1 沪江大学的校园规划与建设 1 9 0 2年美 国基督教南北浸礼会差会决议在上 海办一所浸会大学及神学院 , 并分别邀请万应远博 士、 柏高德博士为代表赴美筹款。1 9 0 5 年柏高德在 美得到南北浸会 的捐款 4 。 5万美金 和 1 9 0 3年万应 远向南浸礼会筹得 的 1 5万美金 , 用于买地与建筑 的费用。1 9 0 5年 1 1 1 2月董事会选定并购置了浸 会大学的第一块校园用地共 1 6 5 5亩。 这块黄浦滩边的狭长基地基本奠定了沪江大学 校园最初的布局方式。学校沿基地南面边界开辟 的 一 条笔直的校园主干道贯穿了整个校园, 联 系了基 地东西边的江边堤岸与城市道路。校园主要建筑均 平行 或垂 直 于这条 主 干道 , 排 列方 位 比较整齐 。 1 9 1 8 年学校以密苏里州詹姆斯 w 索思沃思博 士( D r J a m e s WS o u t h w o r t h ) 的捐赠 , 购置毗邻校 园南郊 的 1 2 4 7亩 土地, 另增 添 了江边 滩地 1 2 9 亩 , 校园面积几乎扩大 了一倍 ( 图 1 ) 。 1 9 1 9 年, M u r p h y &D a n a 建筑设计公司受聘为 沪江大学作了整体规划( 图2 ) , 设计图明确标识出 了已有建筑及规划建筑, 故而分析这张校园规划平 面图, 可清楚地看到规划之前的校园建设状况及建 筑师的规划意图。 在规划之前 , 已先后建成北堂、 思晏堂 、 东堂、 思 马堂、 思裴堂、 麦氏医院、 体育馆、 思伊堂与科学馆等 建筑以及数幢教职员宿舍。从建筑的功能分布上 看, 其中最早建成的综合性大楼思晏堂是这些建筑 的核心, 其余教学建筑与学生宿舍相距很近, 分布在 基地东部靠近江边, 独立式教职员住宅集中在思晏 2 l 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第 3 8卷 图 1 沪江大学土地变化( 来源: 许晓鸣 隽永沪江 大学历史建筑 M 上海: 上海文化 出版社。 2 0 0 6 : 3 3 ) 图 2 沪江大学校园规划 f 来源 : 沪江大学年刊 ( 1 9 2 0年) 上海档案馆, 全宗 Q 2 4 2 ) 堂的西面。之所以有这样 的安排 , 是因为考虑到 了 “ 如果旅行者是从上海进人这个国家, 在城郊外他 的轮船就会经过一所学校的建筑群 , 他会被告知, 这 是 由美国浸会办的沪江大学” 。如果从水路进入上 海, 江边宏伟的校园建筑将会映人人们的眼帘。如 此这般将校园主体建筑均放置在基地较为纵深的位 置 , 初看起来似乎不合情理 , 而实际上考虑到的是学 校景观对过往人群产生视觉上的吸引 , 由此扩大学 校的知名度。思晏堂的布置, 基本确定了校园主体 建筑的方位 , 此后兴建的各建筑 , 均平行或垂直于思 晏堂 , 朝向一致。从早期的 9幢建筑的分布来看, 初 期的增建比较随机 , 并未构成明确的校园空间秩序。 在已建成的校园建筑基础之上, 墨菲的规划显 然力图塑造新的校园空间秩序感。 首先是功能分区。按不 同的教育层次划分不同 的教学区域 : 校园主干道南侧 自西 向东依次分别为 小学区、 中学区、 运动场 ; 道路北侧在原有独立式住 宅的西边又规划了十余幢住宅, 与前者一起构成了 教职员住宅区, 采取了一种“ 有机的” 规划布局方 式 。大学区在已有建筑 的基础上 , 向南拓展至第二 期基地, 仍然保持大学区集中于学校东部的格局。 除了功能分区之外 , 规划反复利用美 国弗吉尼 亚大学开创 的“ 学术村”( A c a d e m i c a l V i n a g e ) 三合 院进行建筑组群的组织: 在主干道北侧已建成的思 晏堂、 思裴堂、 思伊堂与科学馆 的基础上, 以思晏堂 与科学馆的连线 中点设对称轴 , 拟在与思裴堂、 思伊 堂对称的位置建图书馆、 教堂 , 轴线西端新建办公 楼。如此, 原本行列式布置的几幢建筑, 三面围合了 一 个“ C a m p u s ” , 且这个校园中心区景观绿地面向黄 浦江开敞。除添建建筑形成三合院外, 规划还新设 了两个三合院 : 一是 中学区, 以教学楼为核心 , 对称 布置宿舍楼进行围合; 二是在大学区, 沿主干道南侧 布置了另一个以“ T ” 形绿地为 中心, 既面向主干道 , 又面向江面开敞的合院式校 园扩展区( C a m p u s E x t e n s i o n ) 。这一规划设计强烈地表现 出 2 O世纪初美 国大学校园规划理念的影响。 沪江大学 1 9 1 9年 的规划设想未 能完全实现 。 从 1 9 3 7年的校园平面图来看( 图 3 、 图4 ) , 规划确实 指导了学校功能分区, 但 1 9 1 9年设想的3个合院, 只有主干道北侧 的“ C a m p u s ”以图书馆( 1 9 2 8年 ) 、 大礼堂暨思魏堂 ( A u d i t o r i u m a n d Wh i t e C h a p e l , 1 9 3 7 年) 的建成而基本实现( 大礼堂并非如规划般严格 位于 C a m p u s 的中轴线上, 且平面呈 “ L ” 形 , 应是 考 虑到面向主干道与 C a m p u s的立面均非常重要的缘 故) 。中学区与大学校 园扩展 区的三合院都没能按 预期进行建设。中学区仅完成了主干道南侧的思孟 堂 ( 1 9 2 0年) 、 思雷堂 ( 1 9 2 2年) 与中学礼堂 ( Mu s i c H a l 1 ) 。大学扩展区仅完成了女生宿舍 T r e a t H a l l 与 E d mu n d s H a l l ( 1 9 3 2年 ) , 1 9 4 8年建 成的 F r a n k i n r a y H a l l 与前两者一起 , 围合成女生宿舍区的小型合 院。 图 3 沪江大学校园平面 【 1 9 3 7年 ) 最终, 沪江大学形成了4 个三合院组团: 其一是 以大礼堂为核心建 筑的 C a m p u s 合 院, 这是大 学区 校园景观的中心区域; 其二是在 C a m p u s 北部与 C a m p u s 基本平行的男生宿舍合院; 其三是主干道南 侧的女生宿舍小院; 其四是中学部合院。 蔡凌 , 等: 近代沪江大学的校园建设及其学院哥特式建筑 2 1 5 图 4 沪江大学校 园鸟瞰照片 ( 1 9 3 81 9 4 8年 ) 沪江大学校园空间演变 的过程 , 反映了近代大 学规划从无到有, 校园空间秩序从早期的“ 随机 ” 到 逐渐秩序化的过程 , 这实际上正反映了大学需要进 行规划的理念在近代中国的校园发展过程中是逐步 被接纳与重视的。 2 沪江大学的学院哥特式建筑 学院哥特式建筑风格更加彰显了沪江大学是一 所教会学校。作为一所由美国浸礼会和美国浸信会 创办的浸会学校, 保持大学的基督教性质是学校开 办之初便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创始人从一开始就 强调在全校营造一种基督教的氛围。 沪江大学第一座综合性大楼思晏堂( Y a t e s H a l l , 1 9 0 9 年) 就为今后大学的建筑择定了风格与形 式的基调学院哥特式。它通过立面上的尖券双 窗、 墙面转角处 的扶壁、 突出屋面的小尖塔、 老虎窗 上的尖券以及山墙上的玫瑰花窗等装饰元素表现出 来 。然而, 南北两个立面中部门廊、 组合柱式和半园 拱窗的处理又有些西方古典主义的构图韵味, 使得 建筑带有 了折衷主义的倾向( 图 5 ) 。 图5 沪江大学思晏堂( 来源: 许晓鸣 隽永沪江 大学历史建筑 M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2 0 0 6 : 4 1 ) 时任神学院教授的魏馥兰对思晏堂的奠基礼作 了如下的描述 , “ 由于无路可通 , 大批 客人从上海坐 轮船沿黄浦江而下, 费了很大的劲才登上江边的泥 潭。周围是一片荒芜凄凉的景象, 很难令人对这所 学校抱很大希望。在沼泽芦苇丛中有一大堆土, 一 片脚手架, 一堆堆准备起楼的砖, 正中间是一方石 头。但是 , 这石头不但是思晏堂的奠基石 , 也是整个 学校的奠基石。它是凭着信仰奠下的, 这种信仰结 出了果实” 。这种“ 信仰的果实” 逐渐丰硕, 在 1 9 1 1 1 9 2 8 年魏馥兰博士任大学校长期间, 学校在各个 方面稳定地成长, 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建筑落成。 这其中比较重要的建筑物有: 两幢男生宿舍, 分 别为思裴堂( 1 9 1 5 年) 、 思伊堂( 1 9 1 9年) ; 1 9 1 8 年落 成的体育馆( H a s k e G y m n a s iu m) ; 女生宿舍怀德堂 ( 1 9 2 3 年) ; 附中的独立校舍, 中学下院思孟堂( M e l r o s e H a l l , 1 9 2 o年 ) , 中学 上 院思 雷 堂 ( R i c h m o n d H a l l , 1 9 2 3年 ) , 以及科学馆( 1 9 2 1 年) 。这些建筑的 设计者, 有资料可查的只有科学馆, 为理科梅佩礼教 授规划建造。由非职业建筑师设计建造建筑, 也许 为沪江大学直接照搬国外同时期流行的学院哥特风 格找到了答案 。 这批建筑从体育馆开始, 建筑风格开始发生转 变, 建筑中某些古典主义的做法如门廊、 半圆拱券、 弧形拱窗被逐渐消除 , 转而更追求哥特式建筑的装 饰细节, 建筑风格更纯粹一些。 体育馆( 图6 ) 在几个方面几乎奠定了这批建筑 的未来 的样式 : 首先是扶壁柱 , 建筑外墙转角及墙身 的壁柱均处理成逐层收缩的扶垛 , 以斜面结束或饰 以三角形尖顶。其二是窗户, 窗户一律为方窗, 周围 以凸石装饰 , 馆内大厅外墙的窗框 以链状饰联为一 个整体。其三是入口大门处理为钝角式拱券门洞, 为层层递进的同心拱 。 ( a ) 体育馆南面 ( b ) 体育馆人口钝角式拱 图 6沪江大学体 育馆 后续 的思伊堂、 思孟堂、 思雷堂、 科学馆、 怀德堂 在壁柱、 窗户以及入 口大门的处理与体育馆极 为相 似。稍有区别的是, 思伊堂、 思孟堂、 思雷堂以及怀 德堂更注重位于建筑 中轴线上的人 口的处理。在入 口大门的上方, 这四幢建筑均做了两层楼高的凸窗 ( 图7 ) 。凸窗作为装饰重点, 刻画的十分精致: 凸窗 上部有一个垛 口, 窗户上有层层缩进的线脚, 窗间墙 上有精美的装饰图案; 凸窗的下端有层层的线脚向 2 0 1 2 N o 1 蔡凌, 等: 近代沪江大学的校园建设及其学院哥特式建筑 2 l 7 是修道院型态, 1 3 世纪则是教堂型态, 之后才逐渐 从宗教中解放 出来。就今 日的大学来说 , 牛津与剑 桥可能是最保有中古大学原趣 的, 它们均是从 中古 一 脉相传下来, 经历七八百年无数的变迁仍然保持 了其古代性格 。故而 , 牛津、 剑桥模式乃至其哥特建 筑风格都已成为历史最悠久的最正统高等教育机构 的象征。 在美 国, 在大学校园里采用哥特复兴建筑风格 其实正有这样一层含义, 即模仿牛津、 剑桥的建筑风 格来表达其与正统学术根源之间的联系。比如普林 斯顿大学校长 Wo o d r o w Wi l s o n在 1 9 0 2年 1 2月 1 期 的普林斯顿周刊上曾言 : “ 建造学院哥特式 的建筑 , 普林斯 顿 由此 宣称 和公 认 了它 的学 术根 源 与血 统” 。除了普林斯顿大学 , 耶鲁大学、 波士顿大学、 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 里海大学、 里士满大学、 阿 肯色州立大学、 西彻斯特大学帮助学院哥特式在美 国大学校园里风靡一时。如此有意识地模仿牛津一 剑桥样式, 作为教育机构, 这些学校通过建筑实体断 言其学术的正统性及身份。其校园建筑就象是一份 强烈的视觉声明, 宣称 自己已等同于英 国最古老 的 大学及学术中心。这些学校很多是美 国的名校, 这 无疑增加了该风格的示范意义 。 从这一点上看 , 选择在美 国名校中盛行的学院 哥特风格来建筑中国的教会大学, 表达了沪江大学 创办者美国南浸信会和美国浸礼会希望在中国建立 的大学, 是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的美国文化环境的愿 望。除却建筑风格, 沪江大学校园建设与规划的核 心理念也表达出对堪称美国近代大学典范的平面形 制的应用, 即模仿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 三合院” 平面 模式 。 再者, 学院哥特建筑还能以它浓厚的宗教意味 来加强学校宗教氛围 的营造, “ 使学 生有充分 的机 会了解基督信仰在整个生活中的要旨和意义” 。美 国南浸信会和美国浸礼会是宗教和政治主张趋于保 守的教派。在这些教会的眼中, 宗教价值应贯穿于 教学的全过程, 其办学 的宗 旨亦 十分明确, 学校 的 “ 理想是提供基督教影响下 的教育按照基督教 观点来教授所有科 目 以及表明宗教必须贯彻于 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不只是一个教育机构 , 而且 是一个基督教教育机构 , 它应当与政府办的学校或 大学在精神和目的上有根本的区别, 但使用最现代 的教育手段” 。选择学院哥特建筑风格更适合浸会 所极为强调的发展学生的基督化 品格 。 虽然学院哥特式是美国近代大学流行的建筑样 式 , 但在以美国教会为主导力量办学的中国近代 十 三所新教会大学中, 选择学院哥特式建筑风格来建 造行政、 教学建筑的仅有东吴大学和沪江大学两所。 出于缓和民族情绪 和适应教会本色化等方面 的考 虑, 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主体的折衷手法在当时才 是主流的建筑形式, 也为占绝大多数的教会大学应 用于教学、 行政建筑中, 如圣约翰大学、 岭南大学、 华 西协合大学、 金陵大学、 福建协和大学、 雅礼大学、 齐 鲁大学、 金陵女子大学、 燕京大学。而在这样 的背景 下, 沪江大学何以另辟蹊径, 选择了这种建筑形式呢! 除却上述教会强烈地希望表达其宗教属性的原 因之外, 社会的容忍是其能坚持异国特色的重要前 提。在近代历史上, 江浙一带民众和士绅对于基督 教的情绪相对平和 , 即使是在京 、 津、 山东等地义和 团运动风起云涌之 时, 南方各省 由于李鸿章、 张之 洞、 刘坤一等搞“ 东南互保” , 教会势力没有受到大 的冲击。这种相对宽松的传教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缓 解了传教士们试图以本土化形式融人中国社会。 避 免冲突的迫切心情, 学校可以更多参考办校者或者 捐助者的意愿 。 4 结语 近代大学校园建设在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中进行 了有意义的探索。校园布局乃至建筑都具有鲜明的 时代特色 , 是 中国近代建筑历 史发展的一个 缩影。 在以往的研究中, 教会大学建筑 中出现 的中国传统 复兴风格及其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重 点, 这对于中国近代大学校园这一整体来说, 只是研 究 的一个部分和一个方面。被忽略了的教会大学 中 的西方校园规划方法与建筑风格传播, 和前者一起, 共同组成了近代教会大学校园的全部。研究内容的 缺失实际造成 了历史研究的不完整 , 同时也使近代 教会大学校园的整体性研究受到影响。本文藉沪江 大学的校园建设过程与学院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研 究 , 追溯其传播背景和根源, 希望不但引起建筑史学 界关注这一较为纯粹的西化校园独特艺术价值, 同 时关注建筑师的主观创作意 图、 外来势力 以及民间 机制在中国近代建筑转型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注释: 1 余 日章基督教会之高等教育之特色 中华基督教会年鉴 , 1 9 1 4 年第 1期 : 7 5 - 7 6 , 转引 自 帝 国主义侵华教育史料教会教 育 : 1 3 6 2 Wh i t e F J S t 0 r y o f t h e Un i v e i t y o f S h a n g h 1 9 3 5: 8 3 同 2 : 8 3 4 1 9 0 0年6月, 清廷为利用义和团运动和动员清军驱逐西洋人, 下 诏对各国宣战。而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仍与各国驻 上海领事拟订 东南互保章程 , 规定“ 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 长 江及苏杭内地 均归各督抚保护 , 两不相扰 ”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材料/保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