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3年淄博市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10542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淄博市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年淄博市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年淄博市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年淄博市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年淄博市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淄博市中考化学试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1 35.5 Ca 40 第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110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入对应括号内)1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A烟花绽放 B蜡烛燃烧 C海水晒盐 D葡萄酿酒2.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具备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A读取液体体积 B取用块状固体 C加热固体 D点燃酒精灯3.科学家成

2、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元素周期表中116和118之间的空缺确定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B)A中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4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B溶剂体积加溶质体积等于溶液体积。C配置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D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5认识各种图标对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右图所示图标指的是(D) A腐蚀品 B有毒品 C当心爆炸 D.禁止烟火6下列物质鉴别方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C)A用硝酸银溶液鉴别蒸馏水和海水。B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

3、钠溶液。 C用熟石灰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D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7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100g水最多溶解甲物质的质量和最多溶解乙物质的质量相等。 Ct2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乙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D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均无晶体析出。8苯甲酸(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B苯甲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4:1.C苯甲酸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7:6:2 。 D. 苯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

4、g。9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油脂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摄入量越多越好.B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微量物质.C人体内缺乏铁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 D. 医药用品中的吗啡、可卡因等药物具有镇静作用,人们可以长期使用。10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A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 B碳酸钙大理石CaO C氢氧化钠纯碱NaOH D. 碳酸钠小苏打Na2CO311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下列各项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C)序号物质杂质(少量)试剂和操作方法AFeSO4溶液CuSO4溶液加入足量铁粉,过滤BNaCl溶液Na2CO3溶液加入适量BaC

5、l2溶液,过滤C铁粉铜粉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DCaCl2溶液盐酸加入足量石灰石,过滤12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分子、原子总在不断运动 D. 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13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A农药和化肥对粮食增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使用对环境没有影响。B化学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C化学科学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方面意义重大D. 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气体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14小明同学在学习化学中有下列观点,其中正确的是(C )A铁在空气中容

6、易生锈,铝在空气中更容易锈蚀。B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15下面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观点不符合事实的是(B)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D.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第卷(非选择题 共30分)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3小题,共12分)16(4分)下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钾,属于金属元素(填写“金属”或者“非金属

7、”),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9,它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为+1价。19 K _ 39.1017(4分)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1) 在过程的化学反应中大量的热(填写“放出”或者“吸收”);若在实验室中进行试验,海水和石灰乳充分反应后,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2) 写出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H)2 +2HCl=MgCl2+H2O,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18(4分)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请按照下列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单质 (填写物质类别) 碱 (填写物质类别) NaCl (填写化学式) MgO (填写化学式)三、试验与研究(本题

8、包括2个小题,共12分)19(6分)试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装置。 A B C D E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为和的两种仪器的名称:漏斗锥形瓶。若要采用装置D或E收集气体时,导管要插到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排尽空气,写出一种可采用装置C收集的气体O2 (填写化学式)。(2)实验室可以用加热分解碳酸氢钠粉末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CO2 +H2O试验完毕后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采用这种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隔绝氧气。20(6分)请根据下列试验回答问题。 甲 乙 丙(1)甲是收集氧时气时验满的方法: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于

9、瓶口,观察到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集满。该方法能够验满的原因是氧气具有助燃性。(2)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丙中,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试管内的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试管在试验过程中的作用是对比参照。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21(6分)工业生产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对一瓶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探究。 【试验目的】探究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试验过程】称量12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200g水,使其完全溶解。现将150g一定浓度

10、的CaCl2溶液逐滴滴入烧杯中,测得滴加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CaCl2溶液的质量/g255075100125150沉淀的质量/g24m81010【数据处理】(1) m的数值是8。(2) 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0.6/12)*100%=83.3%【反思交流】滴加氯化钙溶液过量的目的是使纯碱完全参与反应。2013年淄博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解析:A中烟花爆竹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1、B中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中海水晒盐只是从海水中分离出食盐,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中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变成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答案:C点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2解析:A操作中,仰视读取读数,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小于读数,实验中会造成误差,是错误的。其他实验操作是正确的。2答案:A点拨:量取液体时,应先把量筒放平,眼睛的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然后读取读数3解析: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如碳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6,而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8。答案:B点拨

12、:元素是质子(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4解析: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A错误;因分子之间有间隔,当溶质溶解在溶剂里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要扩散到溶剂分子中间,所得溶液的体积一般不不等于溶剂体积和溶质体积之和,B错误;溶液中也可以有两种或多种溶质,D错误。只有C正确。答案:C点拨: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步骤一般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5解析:题中图标应是禁止烟火,即选D。答案:D6解析:A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液体是海水,无明显现象的液体是蒸馏水,可达到预期目的;B中变红色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的溶液是稀硫酸,可达到

13、预期目的;C中两种物质中都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无法区别两种物质,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浮渣少泡沫多的是软水,可达到预期目的。答案:C点拨:要根据几种物质的性质差异选择鉴别物质的化学试剂。7解析:A中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说法错误;B中,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在交点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而溶解度指的就是某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故说法正确;C中未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故说法错误;D中因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t1,都会析出晶体,故说法错误。答案

14、:B点拨:固体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8解析:苯甲酸溶液呈酸性,而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故A正确;苯甲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14:1,故B正确;根据苯甲酸的化学式C6H5COOH可知,每个苯甲酸分子中含有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C正确;苯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7+16+162=122,但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故D不正确。答案:D点拨: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9解析:油脂摄入过多会造成脂肪堆积,导致肥胖,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15、A错误;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导致缺铁性贫血,C错误;吗啡、可卡因等药物长期使用会使人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D错误。只有B正确。答案:B点拨: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但它们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10解析:A中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对应完全正确;B中对应的化学式是CaCO3,而氧化钙生石灰CaO是对应的,故错误;C中的俗名应是烧碱或火碱、苛性钠,而碳酸钠纯碱Na2CO3是对应的,故错误;D中的俗名应是纯碱,而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是对应的,故错误。答案:A点拨:学习化学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名、化学名称及化学式。11解析:A中铁可与

16、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和FeSO4溶液,过滤可得FeSO4溶液,故正确;氯化钡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和NaCl溶液,过滤除去BaCO3沉淀可得NaCl溶液,B正确;稀硫酸可与被提纯物Fe粉反应,C不正确;石灰石可与盐酸反应,生成CaCl2、H2O和CO2,过滤除去未反应完的石灰石可得纯净的CaCl2溶液,D正确。 答案:C点拨:除去杂质选择试剂时要注意三原则,即:不能减少被提纯物(或不与被提纯物反应),不能增加新的杂质;容易分离出被提纯物。12解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都处于不断运动中,微粒之间都有间隔,故D错误,其余选项正确。答案:D点拨

17、: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13解析:过度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A错误。其余观点正确。答案:A14解析: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故A错误;中和反应是指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因此即使生成盐和水,但如果反应物不是酸和碱,这样的反应也不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就不是中和反应,B错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但水是一种纯净物,不可能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错误。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少数物质等,故C正确。答案:C15解析

18、:观察微观示意图,参加反应的是氢分子、氧分子,生成的是水分子,因此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B错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变化,即A、C、D正确。答案:B点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第卷(非选择题 共30分)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2分)16.解析:观察图中信息,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9,故应为钾元素,该元素原子最外层上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因此钾元

19、素应属于金属元素,该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2+8+8+1=19,钾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为+1价。答案:钾 金属 19 +1点拨: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关系密切。17.解析:(1)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操作是分离不溶固体和液体,应是过滤。(2)过程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MgCl2Mg+Cl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1)放出 过滤(2)Mg(OH)2+2HCl= MgCl2+2H2O 分解点拨

20、: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18.解析:纯净物可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分为化合物和单质,故应为单质;化合物可按组成的差异分为酸、碱、盐、氧化物,故为碱;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可填NaCl或Na2CO3或CuSO4等,合理即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可填H2O或CO2或CaO等,合理即可。答案:单质 碱 NaCl(或Na2CO3或CuSO4等,合理即可) H2O(或CO2或CaO等,合理即可)三、实验与研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19.解析:(1)为长颈漏斗,为锥形瓶。D或E是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为了排尽瓶内的空气

21、以收集到较纯的气体,收集气体时导管要插到集气瓶底部。C是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适合用C装置收集。(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灯帽可隔绝空气(或氧气),从而使酒精灯火焰熄灭。答案:(1)长颈漏斗 锥形瓶 尽量排净瓶内的空气以收集到较纯的气体 O2(或H2)(2)2NaHCO3Na2CO3+H2O+CO2 隔绝空气(或氧气)点拨:制取气体时,一般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溶解性、密度等)选择收集装置。20.解析:(1)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口,观察到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集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进入

22、瓶中的氧气会由瓶底开始逐渐充满集气瓶,当瓶内氧气集满后,逸出的氧气会使放在瓶口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它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因此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呈酸性,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试管可起到对比作用。答案:(1)木条复燃 当瓶内氧气集满后,逸出的氧气会使放在瓶口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溶液变红色 对比(或对照)点拨:收集氧气验满时,必须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不能伸入瓶内。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21.解析:【数据处理】(1)根据化学方程式,反

23、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有确定的质量关系,观察表中数据,每向样品溶液中加入25gCaCl2溶液,会生成2g沉淀,按此比例,加入75gCaCl2溶液,会生成6g沉淀,即m的数值为6,当加入CaCl2溶液超过125g,生成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表明此时样品中的碳酸钠已全部反应完,生成的10g沉淀是最大量。(2)由生成的10g沉淀,根据化学方程式可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因所取的样品质量为12g,可进一步求出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反思交流】滴加氯化钙溶液过量的目的是使样品溶液中的碳酸钠全部转化为沉淀,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可靠。答案:【数据处理】(1)6(2)解:分析表中数据知,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总质量为10g。 设12g纯碱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x 10g x = 10.6g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反思交流】使样品溶液中的碳酸钠全部转化为沉淀点拨:解答时要认真分析反应中有关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结合反应原理找出关键数据,然后利用该数据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9淄博市化学试题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