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山地校园规划设计探索.pdf

上传人:xiaol****an189 文档编号:51015 上传时间:2021-06-0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9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山地校园规划设计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山地校园规划设计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范一波等: 因势利导、 因地制宜一I 地校园规划设 t 。 探索 因势利导 、 因地制宜一 山地校 园规划设计探 索 范一波 , 陈滨志 , 孙忠吉 (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1 5 0 0 9 0 ; 2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1 1 0 0 0 1 ) 【 摘要】 自 然环境的限制是山地校园规划所面l临的一个重要复杂性制约因素, 本文通过对大连装备制造 工程学校规划设计的解析, 探索了山地校园规划“ 因势利导、 因地制宜” 的设计理念。 【 关键词】 山地 ; 校园规划; 因势利导; 因地制宜 【 中图分类号】 T U 9 8 4 1 4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1 6 8 6 4 ( 2 0 1 I ) 1 0 0 0 2 5 0 2 1 山地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自然环境的限制是山地校园规划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 复杂性制约因素, 这些不利因素会带来环境、 经济、 功能等 诸多问题。同时, 这些因素的合理解决也会成为建筑师设 计创新的良好契机。为了在山地校园规划的众多复杂矛盾 因素中找到平衡点, 达到真正集约用地的目的, 建筑师应采 用“ 因势利导、 因地制宜” 的策略, 积极主动化解矛盾。 ( 1 ) 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以“ 依山顺势, 和谐共融”为 原则。山地校园的规划设计应以山地环境为设计先导, 最 大限度地顺应基地原生态环境 , 借 自然之态势并加 以人为 的主动利用。尤为重要的是对于重要景观资源的恰当“ 因 借” , 以求达到人 、 建筑、 自然和谐共融的目 标。 ( 2 ) 因地制宜: 特殊的地理特征使山地校园规划与平 地校园规划相比有很大差别。不考虑山地地貌, 在山地上 直接沿用平地规划的策略不仅会破坏山地环境, 而且会造 成土方量开挖大, 建筑造价高等问题。因此, 山地校 园的规 划设计应利用山地地势等 自然因素架构规划 网络 , 将单体 建筑合理融入其中, 这样可最大限度地体现土地价值 , 全方 位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2 大连装备制造工程学校设计探索 拟建的大连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位于大连市区西部 , 旅 顺北路北侧沿海地段。基地是一块背山面海、 南高北低、 北 宽南窄的背阴坡地, 占地面积约 2 0 h a , 拟规划建筑约 1 4万 m 。设计之初 , 首先结合项 目实际情况, 对基地的优劣势进 行客观分析, 以此制定针对性强的设计策略。 ( 1 ) 优势 : 基地背山面海, 自然景观优美, 资源不可替 代; 周边基础设施条件完备, 规划条件齐全; 交通便利, 可达 性好。 ( 2 ) 劣势 : 基地为背阴坡, 不利于采光; 坡度较大 , 需 要严格的竖向设计以达到规范要求, 特别是体育场地等对 坡度要求严格的单体; 项目容积率要求过高, 常规校园规划 容积率应控制在 0 4 以下, 本方案 0 7的高容积率将给规划 设计带来很大困难。 2 1 因势利导的设计理念 根据基地现有条件, 设计中采用因势利导的原则整合 自然资源, 化限制因素为设计创意的“ 机会” 点。 ( 1 ) 自然融入的环境观。在地形复杂的环境中建造 房子, 设计师的第一要务不是突出自己作品的特立独行, 而 应把建筑作为环境的一部分来规划建设 , 使新建建筑与 自 然环境融为一体。同时也要把优美的 自然景观引入到 自身 现地域特色的途径, 也可以看做是与澳洲的气候条件相适 应的地域设计( 图2 ) 。 图 2 昆士兰网球 中心 3 结 语 地域文化是有时间维度的, 伴随着人类文明和城市的 发展与时俱进 , 不是一个限定的概念或形式 。建筑设计 离不开地域化, 其地域文化的表达应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 随着城市的变化而发展。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积 淀, 还有更多的表达途径需要我们去继续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I 赵钢 地域文化回归与地域建筑特色再创造 J 华中建筑, 2 0 0 1 , ( 2 ) 2 吕倩 初探建筑设计 中的经济性理念 D 南京 : 东南大学, 2 o o5 3 陆涛亮 体育场馆建筑创作与建筑技术 D 哈尔滨: 哈尔滨 工业大学 。 2 0 o 6 收稿 日 期】 2 0 1 1 0 6 2 3 作者简介 梁斌( 1 9 8 5 一) , 男, 陕西西安人, 博士研究生, 从事建筑 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c作。 低温建筑技术 2 0 1 1年第 l O期 ( 总第 1 6 0 J 9 j ) 的人工环境中来, 实现情景交融的意境。方案设计充分借 景山海资源, 使校园环境“ 谦逊” 地融入环境之中。 ( 2 ) 高效院落的场所观。鉴于设计 目标中0 7的较 高容积率要求, 规划布局采用紧凑 、 高效的原则, 按照不同 的使用功能合理分区, 形成空间形态各异的“ 高效院落” , 以 节约用地, 释放环境压力。此外, 高等职业学校具有“ 在实 践中学习” 的教学特色, “ 高效院落” 也为其功能的实现提供 了良好的媒介与平台。 ( 3 ) 集约适用的经济观。建设单位欲将项 目总土建 造价( 包括单体、 配套 、 场地建设费用 ) 控制在 2 1 亿元之 内, 这对如今的市场环境来说, 是一个不小的困难。为保证 1 5 0 0 Y W m 的单方造价, 设计 中从规划到单体严格控制, 确 保建造的经济性以及项目的可实施性。 2 2 因地制宜的总体布局 山、 海皆为稀缺景观资源, 它们的存在大大提升了本项 目的品质。规划建筑大多依 山势平行于等高线布置, 以减 少场地平整的工作量。场地最南端的一字型宿舍下部三层 开有缺 口, 将不远处的山景引入校园。由此引出一条贯穿 南北的景观轴线南指 向山、 北指向海, 山海相连, 中有 校园。规划中注意了对建筑高度的控制, 特别是沿山势方 向面海的视线通畅, 力争使每栋建筑都有面海的景观面。 这样的规划布局以主动积极的方式将基地的各限制条件进 行整合, 化限制为有利。 ( 1 ) 高效便捷的功能分区。校园总体布局分为教学 实训区、 办公区、 服务 区、 培训区、 运动区。服务区布置于基 地南端地势最高的地方, 安静独立 ; 运动区位于基地地势较 平整的东北角, 处于环路之外, 功能独立、 交通便捷; 教学实 训区布置于环路之内, 以“ 高效院落” 的规划理念划分为 5 个规模、 形态各异的组团, 组团之间的空间形成 了一条南北 向、 两条东西向的景观与绿化轴线, 作为区域主要的空间骨 架; 办公区位于校园两条主景观轴线交汇处, 与其他功能单 元联系方便 , 同时建筑形象醒 目; 培训 区位于基地西北角, 形象突出, 景观 良好且交通便利, 与校 园内其他功能无交 叉 , 确保其使用功能。各区域之间布局有机、 功能互补、 联 系便捷 , 实现了对基地高效合理的利用。 ( 2 ) 流畅通达的交通组织。场地规划布局结合大连 装备制造工程学校教学特色, 严格区分人车流, 各功能单元 联系便捷、 高效。外环路的设计规定了车辆的行驶路线和 范围, 停车场位于外环路两侧 , 原则上不允许车辆进入校园 内区, 实现了较严格的人车分流, 保证了正常教学、 生活活 动的安全与宁静 , 也使校园内车行交通更为便捷。对于具 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区车流、 货流问题 , 原则上大型货车进入 校园后应就近停泊, 只允许小型货车、 叉车进入生产车间运 送货物和设备, 同时基地西侧设置供其独立通行的单独生 产入口。教学实训 区内大多数建筑之间建有连廊, 方便各 功能块之间的人行交通联 系。外环 以内的校 园皆为人 行交 通, 结合广场 、 绿化、 雕塑、 小品等环境元素 , 创造舒适宜人 的校园环境。生活区与教学 区之间、 食堂和宿舍之间分别 没置两条东西向道路, 界定 了功能分区也为食堂 、 服务中心 等功能提供了后勤通道。 ( 3 ) 秩序分明的景观布局。校园的景观设计充分考 虑基地临近的山海资源 , 在保证各功能单元使用高效的基 础上营造情趣丰富的空间意境。一条南北向的竖向轴线贯 穿校园, 连接南面的山和北面的海, 与其交叉的建筑均断开 或开口, 保持视线连续。轴线在下沉广场处有转折, 形成校 园的景观核心。基地东西向布置三条横 向景观带。位于基 地中部的横轴是主景观带, 将一期、 二期实训楼 , 办公区与 实训区隔离开来。该轴的西端为生产流线 出入 口, 东端为 体育馆, 对景关系明晰。最下面的景观带将教学主楼、 生化 服装实训区、 培训区与机械加工实训区隔离开来 , 其间用连 廊联系人行交通。规划在校园内形成了九个形态各异 , 特 色鲜明的院落空间。院落空间设置为完全封闭、 半封闭半 开敞、 线性等不同风格。院落之间通过建筑和景观等手段 进行穿插与联系, 使其更为灵活与有机。 ( 4 ) 经济合理的竖向设计。场地的竖向设计充分考 虑基地现有环境, 减少土方平衡, 节约建设成本。校区用地 范围内为坡地, 地势南高北低, 南北高差 2 5 2 8 m、 东西向高 差 5 8 m, 坡度在5 9 之间。现有场地高于北侧现状路、 低于南侧规划路, 东北角用地坡度为 2 , 平整后可作为体 育场馆用地。基地的竖向设计采用台地式布局 , 即可以减 少土方的运输量, 又保证了场地的合理使用。竖向设计 中 共分为 5层台地, 每块台地都设有 中心广场, 坡度控制在 3 以内, 广场间交通以台阶相连, 主要为解决人员的交通。 台地东西两侧布置车行道路, 坡度在 4 一 6 , 局部路段控 制在 7 以内, 这样道路的标高基本沿着原有地貌布置。 3 结语 山地校园规划的限制条件不应成为建筑师方案设计的 障碍 , 其各种“ 不利因素” 可能成为调动建筑师思考切人点 的积极因素, 积极主动的设计策略是在总体环境中为建筑 契合环境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对于山地校园的发展建 设来说, 因势利导、 因地制宜会使其实现经济效益、 环境效 益的综合平衡, 而建筑功能的合理解决所呈现的理性之美、 自然之美会使其更具永恒、 持久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寿劲秋, 马宁 依山顺势, 和谐共生集约山地校园规划没 计探讨 J 华中建筑, 2 0 1 0 , ( 8 ) : 6 7 7 1 收稿日期 2 0 1 1 0 6 1 0 作者简介 范一波( 1 9 7 0 一) , 男, 哈尔滨人。 高级工程师 硕 士研究生 从事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