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4 4卷第 4期 Vo 1 4 4 N【 l _4 铁 道 技 术 监 督 I 、I I 、 ( J l、I 、 、 ( ( ) N I I : I 标准 化工作 1 、 1 ) I : 1 ) I 、( 1 、 、1 卜 解析铁道行业标准 有砟轨道混凝土岔枕 范 佳 汜 1 主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 1 0 0 0 8 1) 摘要 ; 介绍 T B 厂 r 3 0 8 2 0 1 4 有砟轨道混凝土岔枕的制定依据、背景,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深 入分析重要原材料 、 关键制造工艺、 制造精度要求、 质量要求和力学检验标准值的制定情况, 从而体现标准 的科学性、 公正性、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使岔枕设计者、制造者和检验验收单位更深刻理解标准的各项 技术规定,为混凝土岔枕设计、工厂制造、现场使用以及产品认证的需要提供进一步的依据。 关键词: 有砟轨道; 混凝土枕 ; 岔枕 ; 行业标准 ; 解析 中图分类 号:U 2 1 3 3 7 6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6 9 1 7 8( 2 0 1 6) 0 4 0 0 0 6 0 6 Ab s t r a c t :T h e a r t i c l e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b a s i s ,b a c k g r o u n d,s c o p e o f印p l i c a t i o n a n d ma i n c o n t e n t s f o r T B T 3 O 8 O 一 2 1 4 C o n c r e t e T u r n o u t S l e e p e r f o r B n l l a s t e d T r a c k I t ma k e s a n i n - d e p t h a n a l y s i s o n i mp o r t a n t r a w ma t e ri a l s ,k e y ma n u f a c t u r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qu a l i t y r e q u i r e me n t s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t a n d a r d v a l u e s for me c h a n i c a l p e rfo r man c e t e s t , t h u s r e p r e s e n t i n g t h e s c i e n t i fi c n a t u r e,f a i r n e s s ,h i g h - p r e ms i o n ,h i g h - e ffic i e n c y a n d o t h e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s t a n d a r d s By d o i n g S O , t h e t u r n o u t s l e e p e r d e s i g n e r s , t h e ma n u f a c t u r e r s a s w e l l a s t h e i n s p e c t i o n a c c e p t a n c e o r g a n s C an u n d e r s t an d e a c h t e c h n i c a l r e g u l a t i o n a s s t i p u l a t e d i n t h e s t an d a r d i n a mo r e p r o f o u n d ma n n e r , thu s f u rth e r p r o v i d i n g a b a s i s f o r c o n c r e t e t u r n o u t s l e e p e r d e s i g n ,w o r k s h o p f a b r i c a t i o n ,一fi e l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 c e r t i fi c a t i o n Ke y wo r d s : B a l l a s t e d T r a c k Co n c r e t e S l e e p e r ;T u r n o u t S l e e p e r ; I n d u s t r i al S t a n d a r d; A n a l y s i s 1 标准编制背景 道岔区是轨道的关键 咽喉区段,混凝土岔枕是 有砟轨道岔区轨下基础的部件之一,其功能是支承 道岔区钢轨 ,保持岔 区轨道的轨距和线路方向,并 将道岔 区钢轨件 的荷载传递至道床。岔枕的结构强 度 、稳定性 、使用耐久性以及岔区几何状态与其制 造质量密切相关 ,是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基础。 我 国从上世 纪 8 0年代开始研 制混凝土 岔枕, 2 0 0 5 年开始研发高速铁路有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岔 枕。目前,混凝土岔枕在普通线路、客运专线以及 重载线路上得到广泛应用 ,几乎取代 了木岔枕 ,极 大地减少 了养护维修T作量 ,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 ,形成成套成熟 的设计 、生产 、施工和 收稿日期:2 0 1 6 0 1 0 8 作者简介:范佳,研究员 6 运用技术。因此 ,我国铁路有砟轨道混凝土岔枕的 长期工程实践和深化研究成果为标准的编制积累。 r 大量数据 ,奠定了坚实基础。 T B T 3 0 8 0 - - 2 0 0 3 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 ( 以 下简称 “ 旧标准” ) 是普通混凝土岔枕标准 ,对岔枕 制造要求 、产 品的几何尺寸精度 、耐久性等要求相 对宽松 ,只适用于普速铁路和提速铁路用岔枕。最 近 l 0年来,伴随着我 国铁路的迅速发展 ,成功研 发出适用于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的预应力混凝土岔 枕 ,并得到大力推广应用。这些新型岔枕技术性能 更加优 良,对制造要求 、产品的几何尺寸精度 、耐 久性等要求也更 为严格,旧标准 已远不能适应 目前 我国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建设发展 的需要。此外 ,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我 国铁 道标准也加快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我国铁路 技术和建设对外输出势头迅猛 ,因此必须促进产品 铁道技术监督 第 4 4卷 第 4期 质量提高和技术更新,各项技术参数向国际标准水 平看齐,取长补短。 为此 ,根据铁路主要技术政策要求 ,在对 国内 外混凝土岔枕工程实践经验广泛调研和分析的基础 上,编制了新的有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岔枕铁道行 业标准 , 即 T B T 3 0 8 0 - - 2 0 1 4 有砟轨道混凝土岔枕 ( 以下简称 “ 新标准” ) 。 2 编制依据及原则 根据铁科技函 2 0 1 2 6 1 9 号 ( 2 0 1 2 年铁道部 标准项 目计划的要求,新标准在 客运专线有 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岔枕暂行技术条件 和T B T 3 0 8 0 - 2 0 0 3 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参 考 E N 1 3 2 3 0 - 1 : 2 0 0 9 铁路应用轨道 混凝土轨 枕和岔枕第 1 部分 : 一般要求 、 E N 1 3 2 3 0 - -4: 2 0 0 9 铁路应用轨道混凝土轨枕和岔枕第 4 部分 : 预应力混凝土岔枕及我国最新科研和应用 成果编制而成。 新标准的具体编制原则主要包括以下 3 个方面。 ( 1 ) 发扬我国客运专线和重载铁路岔枕设计和 应用的成功经验 ,克服存在的缺陷。 ( 2 ) 满足我国铁路高精度的几何状态和长期的 耐久性要求。 ( 3)具有很强的生产工艺指导性 、质量保证和 检验的可操作性。 3 主要技术要求分析 新标准适用于我国铁路道岔岔区用有砟预应力 混凝土岔枕、定义了使用符号。根据我国铁路道岔 的运营条件,新标准着重规定了原材料要求、养护 制度、结构性能试验、验收标准等内容,主要目的 在于提高岔枕的使用耐久性和制造精度。 3 1 粗骨料 世界各国在生产轨枕时 ,为了提高轨枕结构强 度和使用耐久性 ,特别注意粗骨料 的级配和碱活性 问题。 日本工业标准 J I S E 1 2 0 1: 1 9 9 7 预应力混凝土 轨枕一先张法规定,骨料不含垃圾、泥、氯化物 和有机物等过量有害物质。粗骨料必须通过本 国相 关试验方法标准试验,确定无碱活性反应危害才能 使用 ,最大尺寸为 2 0 mm。此外 ,细骨料不能使用 海砂 ,不得已使用时,必须仔细用水洗干净。 欧洲标准 E N 1 3 2 3 0 1: 2 0 0 9规定 ,所有材料应 符合欧洲标准。如无欧洲标准,应使用适当的国家 标准。对于未说明的材料,仅在买方许可的情况下 方可使用。欧洲标准高度重视材料的选择,以保证 混凝土的长期持久 l生,通过定期检测、检验和控制 骨料的碱活性 ,来控制氯含量和有机物含量。同时, 欧洲标准还规定骨料 的最大尺寸应考虑到轨枕 的预 应力钢丝间距要求 ,细骨料的选取则要考虑到枕下 道砟接触处或承轨面处的耐磨性要求。 我国新标准在粗骨料方面规定 ,只能采用天然 岩石经破碎的碎石,虽然成本比卵碎石高 ( 在现行 型枕技术标准中允许使用卵碎石 ) , 但可获得更好 的混凝土性能 ,对受力复杂的岔枕更为有利 ,粗骨 料的直径最大为 2 0 m m。这是根据我 国长期的混凝 土配合比试验得到的经验 ,满足上述要求 ,可获得 较好的混凝土性能。 3 2 水泥 水泥是把各种散粒体集料变成一个整体 ,提供 轨枕结构强度的胶体材料。与 旧标准相 比,为 了进 一 步提高混凝土的使用耐久性 ,新标准强调不应使 用早强型水泥 ,规定了碱含量 、三氧化硫含量和比 表面等参数 。 北 美铁 道 T程 和维修 协会 手册 2 0 1 1 年版 ( A R E MA第 4部分 : 混凝土轨枕 ) 规定 ,水泥应为 波特兰水泥 ,建议水泥 N a 2 0当量 ( N a 2 0 + 0 6 5 8 K 2 0) 的碱含量尽可能低并不大于 0 6 。 日本工业标准规定,轨枕生产采用的水泥为普 通波特兰水泥或早强普通波特兰水泥。 E N 1 3 2 3 0 1: 2 0 0 9在轨枕用水泥方面,推荐使 用 N a 2 0当量不大于 0 6 的低碱水泥 ,以保证 昆 凝 土总含减量不大于3 5 k g m , ,并要求 s O , 最大含量 为 4 。标 准中规定水泥应 为符合 E N 1 9 7 1: 2 0 1 1 水泥第 1 部分: 平台水泥的组成、规格和一致性 的 I 型波特兰水泥 ,最小强度等级为 4 2 5 ,仅当轨 枕 的耐久性可以得到证实 ,并且在买方批准的前提 下 ,才可以使用其他非 I 型水泥。 在 我 国,由于 I 型波 特兰水 泥不 是 随时随地 可 以买到 ,L大 此规定可 以使用技术要求符合 T B , r 3 2 7 5 2 0 1 1 铁路混凝土 规定的硅酸盐水泥或普 通硅酸盐水泥。 对于水泥的比表面积 ,最新规定应为 3 0 0 m Z k g 3 5 0 m 2 k g ,允许数值低于国外要求。这是因为,如 果比表面积过大,水化时需要 的水分也多 ,发热量 相对较大,不利于混凝土的耐久性。 7 标准化工作 减少水泥中水化时放热量大而剧烈的c A含量, 可降低混凝土中水化温升,并使温度峰值推迟出现; 按照 T B , 1 r 3 2 7 5 2 0 1 1的规定 ,确定水泥 S O 含量的 高限为 3 5 ,这样 ,生产过程中就可以在允许范围 内采用相对较高的养护温度,不仅能够保证混凝土 的使用耐久性 ,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 水泥细度并 非越高越有利,细度高水化热则高且集中,对混凝 土耐久性不利,因此在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前提下, 尽量采用细度低 ( 比表面积小 )的水泥 ; 在轨枕和 混凝土性能得到保证并得到用户认可的情况下,也 可在混凝土内掺加适量的 I 级粉煤灰或磨细矿渣 粉 ,以降低水化热 ,有利于养护。 3 3 钢材 在 旧标准中,对混凝土岔枕用普通钢筋以及预 应力钢筋没有详细规定 ,不利于质量控制。新标准 中,对预应力钢筋 、箍筋以及螺旋筋作出如下规定。 ( 1 ) 预应力钢丝应符合 G B T 5 2 2 3 预应力混凝 土用钢丝的规定。 ( 2)箍筋采用低碳钢热轧光 圆钢筋时,其性能 应符合G B 1 4 9 9 1 钢筋混凝土用钢: 热轧光圆钢筋 的规定 ; 采用低碳冷拔钢丝时,其性能应符合 Y B T 5 2 9 4 一般用途低碳钢丝 的规定 ,且所用钢材不 低于 Q 2 3 5 。 ( 3 ) 螺旋筋采用低碳冷拔钢丝,其性能应符合 Y B ff5 2 9 4的规定 。 3 4 其他原材料 对于其他原材料,如细骨料、拌和水、减水剂 和矿物掺和料等的技术要求,均执行T B T 3 2 7 5 2 0 1 1 ,从而极大地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 3 5 养护制度的革新 为 了提高轨枕的使用耐久性,通过总结过去的 经验教训,学习国外经验 ,向国外先进技术看齐 , 新标准中规定 了关键的养护制度和参数。 3 5 1 养护制度及参数 新标准要求覆盖混凝土直接保湿膜,是为了 避免 自然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水化热造成轨枕表面裂 纹 ; 给出枕芯混凝土温度与轨枕表面混凝土温度之 差、开始养护的静停环境温度 ( 5 3 5) 要求, 主要 目的是避免温度梯度过大而产生较大的温度应 力 ,从而达到控制微细裂纹 ,提高耐久性的目的。 混凝土温度 的测量应尽可能接近枕芯位置。只 要生产商能够有用户认可的试验证据,说明在养护 周期全过程中枕芯混凝土温度 ( 不高于规定值 ) 和 8 周 围空气温度之间的关系 ,则在之后的生产过程中 可 以只测量养护环境中空气的温度。这项规定与过 去只要求测量养护窑的环境温度有所不同。 新标准要求养护期间,水泥中的 s 0 含量低于 2 时,枕芯混凝土的最高养护温度不大于 6 0 o C; s 0 含量为 3 时,最高养护温度不大于 5 5 。较 低的枕芯混凝土养护温度 ,可以较好地避免内部过 高的温度应力,减少内部初始微细裂纹。与旧标准 养护制度规定的最高养护环境温度 6 o 相比, 新标 准的规定可显著提高轨枕的使用耐久性。 降低升降温速率和轨枕表面与坑外环境温差, 必须严格遵守不大于 l 5 c C 的规定 ,这样可以极大地 减少轨枕表面微细收缩裂纹。 新标准保 留了岔枕脱模后应继续湿润养护 3 d 以上的规定,以减少轨枕表面出现龟裂现象。与旧 标准不同的是 ,规定当环境温度低于 5 c C 时 ,应在 室内保温 3 d以上,确保岔枕表面温度不低于 5 q C , 以防止表面水分结冰造成不利影响。 3 5 2 养护制度试验研究与实施 通过对几个厂家养护制度实践的调查研究分析 可以看到,在正常情况下 ,灌注和振捣完混凝土后 , 在静停阶段 ,混凝土即可产生水化热 ; 在给养护池 加温初期 ,枕芯混凝土的温度要低于养护池环境温 度 ; 在恒温养护过程 中,枕芯混凝土温度要比养护 池内环境温度高约 7 ; 枕芯混凝土降温非常缓慢, 比养护池要慢 2 h左右,与养护池环境的最大温差 可达 l 0 。这些试验研究结果为今后生产混凝土岔 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这些经验可以保障岔枕 长期使用的耐久性 。 同时看到,由于各厂家的混凝土配合比不尽相 同,特别是水泥品种、特性和用量的不同,使水化 热有较大的差别。不仅枕芯混凝土温度不同,枕芯混 凝土温度和养护池的温差也会有所不同。各厂应通过 自己的试验,掌握本厂特定条件下温度关系曲线。只 有严格控制温度关系曲线,才能满足新标准对混凝 土岔枕养护制度要求,以达到提高岔枕耐久性目的。 对于上述新标准 中规定的养护静停环境温度 、 枕芯 昆 凝土养护温度以及脱模后的继续养护这些严 格的技术要求,就我国现阶段的轨枕生产条件 、地 理环境特别是华 中以北地区来说 ,必须进行相应的 技术改造或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效率才能满足要求。 3 6 预埋套管孔距及其误差限 为了使列车安全、平稳地通过道岔区,对道岔 铁道技 术监督 区轨道几何状态特别是轨距有严格的要求 。轨距误 差是个系统误差,受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钢 轨制造公差 、钢轨磨耗 ,扣件系统组装误差,岔枕 预埋套管孑 L 距制造误差等。岔枕的预埋套管孔距制 造误差是轨距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 世界各国铁路对岔枕预埋套管孔距 的要求都非 常严格。在 E N 1 3 2 3 0 1: 2 0 0 9和 E N 1 3 2 3 0 - 4: 2 0 0 9 中,不仅详细规定 了原材料 、养护制度 、混凝土耐 久性 、结构力学性能试验和验收标准 ,还对预埋套 管孑 L 距作 出严格规定 : 与扣件相关的孔间距公差为 1 0 m n( 小间距时 )和 1 5 1T m q( 大间距时 ) ,徐 变拱形的限定值为 -1- 2 m ln 。德国采用欧洲标准。法 国在混凝土岔枕设计 中,对预埋套管孔距的规定是: 预埋套管孔距小于 5 0 0 m m时,误差限为 0 5 m m, 预埋套管孔距大于 5 0 0 m l n时,误差限为 1 0 1T I I T I , 徐变拱形的限定值为 1 m lT l 。 道岔区轨下铁垫板的分布以及它们的预埋套管 孔距的确定是岔枕设计的重要环节。在我国设计的 1 8 号道岔岔枕中,预埋套管的位置、间距以及它们 之间的几何分布 ,完全是根据上部结构特别是岔区 扣件系统的设计来决定的。 在我国客专岔枕结构设计初期,规定的预埋套 管孔距误差限为 :当套管间距小于 1 5 5 m时,误差 限为 0 8 m i l l ,检验项别的单项项点数超偏率不大 于 1 0 ,在超偏项点中最大超偏不得大于 - I- 1 0 m i l l ; 当套管间距大于 1 5 5 m时,误差限为 1 0 m m,检验 项别的单项项点数超偏率不大于 1 0 , 在超偏项点中 最大超偏不得大于 1 2 l l l r ll 。可见我国客专岔枕预埋 套管孔距误差限比德国要严格一些,和法国的相当。 根据过去的经验 , 对于 2 5 m长的普通预应力混 凝土轨枕 ,在脱模预应力放张后的 1 0个月内,徐变 收缩和干缩等因素引起的轨枕缩短量一般为 0 4 n ,l l n 0 6 m i ll ,对轨距有一定影响。岔枕的最大长度为 4 7 2 m,这方面的影响更大。徐变收缩和干缩等因 素引起 的轨枕缩短量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其 中预应 力的大小是主要因素之一,而且是个恒定的设计值 , 无法改变。因此 ,必须在脱模后期的保湿养护上下 功夫,以降低其对岔枕内预埋套管间距变化的影响。 塑料套管的制造精度也会对套管间距有一定影响。 因此,要满足制定的孔间距误差标准并非易事。 必须从钢模的制造、塑料套管的制造精度和塑料套 管的安装措施等方面人手, 结合生产岔枕时摸索出 的结构在不同混凝土配合比、不同养护措施和预应 力条件下的徐变收缩规律等,精心地组织生产,方 可制造出合格产品。 考虑到岔枕 中混凝土在前期 ( 3个月左右 )的 收缩量为最大 ,即对预埋套管孔距影响较大,在新 标准中,按照既严格要求,经过努力又可以达到的 思路,以最终使用为 目的,经过综合分析后,确定 了对预埋套管孔距误差限的要求。 3 7 其他制造精度要求 在新标准的 “ 表 2 岔枕尺寸偏差及检验要求 ” 和 “ 表 3 岔枕外观质量及检验要求”中,参考欧洲 标准 E N 1 3 2 3 0 1: 2 0 0 9 ,总结以往我国岔枕生产的 经验,提出符合我国现阶段铁路运营要求、更严格 的制造精度要求。这些措施除能保证普通铁路岔枕 结构性能和外观要求外,也能满足高速和货运铁路 轨道的施工要求及对轨道几何状态长期稳定的要求。 与欧洲标准相比,我国新标准对制造精度的技 术参数要求高于或相当于欧洲标准。与旧标准相比, 新标准不仅所提出的技术参数标准更高,而且增加了 一 些必要 的检验项 目。例如 ,两承轨面之间的相对 扭曲、转换设备安装孔位置偏差等。其中,增设的 两承轨面之间相对扭曲要求 ,以及对长度超过 3 5 n l 的岔枕上表面拱度的详细规定,可使轨下垫板在运 营中更加平顺、受力更加均匀,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由于在不同运营条件下的轨道几何尺寸偏差要 求不 同,因此在新标准的表 2和表 3中,分别给出 速度小于等于2 0 0 k m h 铁路和速度大于等于2 5 0 k m h 铁路 2 种运营条件下岔枕的不同极限偏差。 3 8 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根据T B ,r r 3 2 7 5 2 0 l 1 的规定,新标准对岔枕 提出制造用混凝土必须满足的各项耐久性指标要求 及其检验方法,如混凝土抗冻等级、电通量和氯离 子扩散系数等,以有效保障混凝土的使用耐久性。 4 结构 力学试验方法和检验数值分析 4 1 试验 方法 目前 ,我国的轨枕弯矩试验方法标准是 T B ff 1 8 7 8 -2 0 0 2预应力混 凝土枕 疲劳试 验方法 和 T B T 1 8 7 9 - 2 0 0 2 预应力混凝土枕静载抗裂试验方 法 ,这2 个标准的轨下和枕中截面试验支距都是 6 0 0 ln l 1 。在静载试验中, 抽取6 根 ( 轨下截面3 根、 枕中截面 3 根 ) 脱模后4 8 h内的轨枕进行试验,加 载到标准检验值后静停 3 m i n ,不出现裂纹的为合 格 ; 在疲劳试验中,抽取 6 根 ( 轨下截面 3 根、枕 9 标准化工作 m 年 忻铁逊仃、 I l, 准 i 作轨道混凝上岔枕 中截面 3根 ) 2 8 d 龄期的轨枕进行试验,用标准疲 劳检验荷载值加载 2 X 1 0 6 次后, 检测其受试截面的 残余裂纹宽度 ,小于 0 0 5Il l lT l 的为合格 。 铁科技 2 0 0 5 1 0 1 号 “ 关于发布 客运专线高 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 等 8个暂行技术条件的通 知”中的 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岔枕暂 行技术条件 规定的静载和疲劳试验方法,参考了 欧洲试验标准,在试验图式 、试验数量 、试验程序、 试验荷载 、判别标准等方面与我 国目前的轨枕试验 方法标准有较多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1 ) 截面负弯矩的试验支距为 1 5 0 0 m il l 。 ( 2)岔枕弯矩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 出厂检验 , 每个岔枕仅用其 中 1 种检验。在型式检验 中,静载 试验的数量为截面正弯矩 1 根 、截面负弯矩 1 根 ; 疲劳试验的数量为截面正弯矩 1 根 ; 动载试验的数 量为截面正弯矩 2 根。所有弯矩试验在脱模后 4 1 2 周 内完成。在出厂检验中,只抽取 2根岔枕进行截 面正 、负弯矩检验 ,试验在脱模后 2 4 h以后进行。 ( 3)在静载抗裂试验的判别中,以两侧面受拉 区产生第 l 条裂纹的荷载为开裂荷载。 ( 4 ) 在加载程序上,给出的轨下截面正弯矩静 载抗裂试验和疲劳试验加载过程曲线分别如图 1 和 图 2所示 柩 牲 l H 1 0 时间 图 1 静载抗裂试验加载过程曲线 时间 图2 疲劳试验加载过程曲线 从 图 1 和图 2可以看出,加载过程与我 围现行 试验方法标准有着根本区别 ,这种加载程序不利于 工厂 E t 常出厂检验和质量监督部门的检验试验。 4 2 检验数值说明 铁科技 2 0 0 5 1 0 1 号 文中有关暂行技术条件 规定 的相关试验参数及检验荷 载标准值计算方法 , 完全是按照欧洲相关标准的计算方法确定的。据此 可以算出客专有砟岔枕在该技术条件下的检验荷载 标准值 ( 支距为 1 5 0 0 mm) 。 4 2 1 试验支距为1 5 0 0 m r n H 各试验值要求 ( 1 )正弯 矩静 载试 验 荷载 : F b o = 7 0 k N, 0 5 1 X = 1 2 6 k N, B X F = 1 7 5 k N 。其 中, 为第 1 条裂纹出现高度为 1 5 1T I1T I 时的静载试 验荷载 ; 为正弯矩对应的检验荷载 ; 晒为卸载 后岔枕底部侧面残余裂缝宽度为0 0 5 m m时的静载 试验荷载 ; F j , 为正弯矩破坏时的静载试验荷载 ; 扁 和 : 为对应于相应试验荷载的荷载系数。 ( 2 )正 弯矩 动载试 验荷 载 : 。 = 1 0 5 k N, B 2 = 1 5 4 k N 。 其 中 , J 和 d 2 为对应于相应试验荷载的荷载系数。 ( 3 )疲 劳试验 ( 正 弯矩 ) : 最 大疲劳 荷载 为 7 0 k N。 2 X 1 0 6 次荷载循环后,加载到 ( 7 0 k N)时, 裂缝宽度不大于 0 1 m m,卸载后 ,残余裂缝宽度不 大 于 0 0 5 m m,F h B B ,= 1 5 7 5 k N 。 其 中, B 为对应于相应试验荷载的荷载系数。 4 2 2 换算到支距为6 0 0 mm 时的各试验值要求 ( 1 )正弯矩静 载试验荷载 : , = 1 7 0 k N, o 5 向 , l = 3 0 6 k N, B 岛 2 X = 4 2 5 k N。 负 弯 矩 静 载 试 验 荷 载 : = 1 6 0 k N, 1 = 2 8 5 k N, B = 3 9 5 k N 。 其中, 为负弯矩试验第 l 条裂纹出现高度为 1 5 1T llll时的静载试验荷载 ; 为负弯矩试验对应 的检验荷载 ; 。 为负弯矩试验卸载后岔枕底部侧 面残余裂缝宽度为 0 0 5 m il l 时的静载试验荷载 ; F h 为负弯矩试验破坏时的静载试验荷载 ; 和 : 为 对应于相应负弯矩试验荷载的荷载系数。 而我国现行标准中规定,提速 岔枕正弯矩静载 试验时在 2 4 0 k N静停 3 ra i n不裂 ,负弯矩在 2 0 0 k N 静停 3 m i n 不裂。 ( 2) 疲劳试验 ( 正弯矩 ) : 最大疲劳荷载 , 为 1 7 0 k N。2 X 1 0 6 次荷载循环后加载到 ( 1 7 0 k N) 时, 裂缝宽度不大 于 0 1 I ll lT l 。卸载后,( 下转 第 1 5页 ) 铁道技术监督 第 4 4卷 第 4期 ( 上接第 1 0 页) 残余裂缝宽度不大于 0 0 5 in l l 。破坏 荷载 = 3 8 5 k N。 我国现行标准中规定 ,提速岔枕正弯矩疲劳试 验最大荷载为 2 5 5 k N,疲劳后的破坏值为 4 1 0 k N。 从欧洲标准试验支距和检验值换算到我国标准 规定 的 6 0 0 m m支距后 的静载及疲劳检验值可以明 显地看到 ,在 2种原理并不相同的试验方法体系中, 我 国标准规定的荷载检验值 比按欧洲标准确定的荷 载检验值要求更高。可以说,如果按我国标准进行 检验能通过的岔枕 ,按欧洲标准进行检验基本是没 有问题的。 5 结语 在我 国有砟轨道中,一般岔枕 、提速岔枕、客 专岔枕以及重载岔枕是我国目前应用的主要有砟轨 道混凝土岔枕 ,它们都拥有各 自的技术标准或技术 条件。新标准给出了有砟混凝土岔枕在原材料控制、 制造工艺 、质量要求 、试验检验方法以及检验验收 等方面统一而又有特殊性的技术要求。新标准的发 布和实施 ,为提高混凝土岔枕使用的耐久性 、制造 精度 以及质量控制打下 了良好 的基础 ,充分体现了 科学性、公正性、高精度、高效率性等特点,能满 足各层次 、各型号混凝土岔枕的使用要求。通过分 析新标准的科学性 、公正性、高精度 、高效率性等 特点,使岔枕的设计者、制造者和检验验收单位对 标准各项技术规定的理解更为深刻 ,为混凝土岔枕 设计 、工厂制造 、现场使用 以及产品认证的需要提 供进一步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铁科技 ( 2 o o 5 1 0 1 号 关于发布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 技术条件 等 8 个暂行技术条件的通知 s 2 T B 厂 r 1 8 7 8 -2 2 预应力混凝土枕疲劳试验方法 S 3 T B 厂 r l 8 7 9 _ _ 2 o o 2 预应力混凝土枕静载抗裂试验方法 s 4 T B 厂 r 3 2 7 5 2 0 1 1 铁路混凝土 s 5 J I s E1 2 0 1 : 1 9 9 7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一先张法 s 6 A R E MA第 4 部分 : 混凝土轨枕 S 2 0 1 1 7 E N 1 3 2 3 0 1 : 2 0 0 9 铁路应用 轨道 混凝土轨枕和岔枕 第 1 部 分 : 一般要求 s 8 E N 1 3 2 3 0 - 2: 2 0 0 9铁路应用 轨 道 混凝土轨枕和岔枕 第 2部 分 : 预应力整体式轨枕 s ( 责任编辑刘春雨) 质检总局成立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 2 0 1 6年 4 月 8日,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暨 委员会第 1 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到 会致辞,并为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 主持会议。质检总局党组成员李元平、总工程师韩毅出席会 议。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金 国藩受聘为主任委员,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应松年、全国 人大环境和资源委员会委员蒲长城受聘为副主任委员。 支树平指出,计量不仅是控制质量、提升质量、创造更 高质量的基础,也是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的保障。质检总局 作为计量工作主管部门,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就是要邀请 专家提出前瞻性、专业化、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发挥好咨政 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作用,为计量事业 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支树平表示,希望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推 动计量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突出的指导作用。近年来我国计量 科技水平显著提高,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计量工作体系,但在 计量科技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期望各位专家能帮助把握科 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对接国家重大发展规划和发展 战略,推动计量事业发展。计量工作要全面对接国家战略, 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让全社会分享更多的 “ 计量红利” 。 吴清海指出,计量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和百 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保障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技术 手段。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立能够更好地从经济、科技、法 制、国防等多个维度和角度提供咨政建言,当好我国计量服 务经济社会发展的 “ 领航员” ,并在建设质量强国中担当国 家的 “ 智囊团” 。 摘编自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 1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