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05401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1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1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1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1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北省黄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2.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卡相应区城,做在其他区域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35年6月18日上午十点,瞿秋白被带到汀州试院旁边的中山公园,让他在八角亭前留影。宋希濂在八角亭前给瞿秋白准备了一桌薄酒,他本人不便出面作陪,远远地从办公室掀开窗帘一角观察。据宋希濂回忆中,翟秋白独自落座,自斟自饮,( )。喝了一瓮酒,瞿秋白欠身离席,要了一支纸烟,走向刑场。史载他缓步而行,神色泰然。到达罗汉

2、岭下的刑场,瞿秋自盘膝而坐,对行刑人微笑点头说:“此地正好,开枪吧。”ki rn f s,时年36岁。这次来长汀,我重走了一遍瞿秋白的赴刑之路。 。最后我抵达了长汀西门外的罗汉岭,它是城北卧龙山的西脉。1985年复建的瞿秋自烈士纪念碑wi rn y l于半山,山下有一块花岗巨岩,丹书“翟秋白同志就义处”,旁边是程秋白烈士纪念馆。我在岩石前盘膝而坐,仰头看看在正午阳光下( )的纪念碑,低头看看白净细腻却充满力度感的花岗岩。我眼前又浮现出那位白净书生的音容笑貌,完全从他的外表上看不出力度感,但他可真是条汉子。(摘编自南方周末2021年4月15日王在田悠悠汀江见证)1. 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

3、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wng ziB. wng ziC. wng ziD. wng zi2. 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慨然赴死 巍然屹立B. 概然赴死 巍然迄立C. 慨然赴死 巍然迄立D. 概然赴死 巍然屹立3.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目中无人 熠熠生辉B. 旁若无人 神采奕奕C. 旁若无人 熠熠生辉D. 目中无人 神采奕奕4. 文中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处修改为“瞿秋白被带到汀州试院旁边的中山公园,在八角亭前留影”。B. 处修改为“据宋希濂回忆时”。C. 处修改为“

4、那位白净书生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眼前”。D. 处修改为“几乎从他的外表上看不出力度感”。5. 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从中山公园到罗汉岭,全程约六百米,如今是贯通长汀古城东西两门的兆征路。这条街自古以来就是长汀县城的主街,只是如今要比民国时代宽敞得多。他留下遗照的中山公园,如今已成为百年名校长汀一中的校园,无法入内缅怀八角亭遗址我尽可能缓步而行,鳞次栉比的商铺,络绎不绝的行人,透射着在瞿秋自那个时代难以想象的开放与繁华。A. B. C. D. 6. 综合性学习。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全班同学决定制作一本班史纪念册,为三年青春时

5、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任务一:请你为本班的班史纪念册取一个名字,力求新颖别致:_。任务二:班史纪念册分成四个板块。请你参与设计,将它补充完整:班级史话 _ _ 班主任寄语7. 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她派生九脉,滋润和养育了华夏儿女。她一往无前,流经“(1)_,(2)_”的高深峡谷(郦道元三峡)。她用“(3)_,(4)_”的风平江阔之景,让王湾踌躇满志(次北固山下)。她怜惜着游子崔颢“(5)_?(6)_”的乡思惆怅(黄鹤楼)。她也用“(7)_,(8)_ ”的智慧(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培养了她的儿女们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的品格。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甫,字子美,京兆人。贫,少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风翔,上谒,拜左拾遗。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大历中,出翟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与李白

7、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节选自唐才子传选译卷二杜甫)【注释】:羸服:贫贱人的衣着。窭:贫寒。关辅:关内畿辅地区,即现在的关中地区。橡栗:橡树的果实。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B.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C.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D.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8、)A. 杜甫年轻时未振作自己,他去拜访李邕,李邕认为他才华非同一般。B. 杜甫回到京城之后,遇到饥荒,于是他背柴、采摘橡树果实来过活。C. 杜甫游览岳祠时被洪水困住,县令救了他,还请他吃牛骨头、喝白酒。D. 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杜甫多次经历叛乱,保持气节不被玷污。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关辅饥,辄弃官去。(2)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1. 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文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

9、,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B. 开篇一问一答,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C. 诗中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D. 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12. 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截至5月23日10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008.6611万剂次,其中第一剂次接种2063.7275万人次,占68.6,第二剂次接种9

10、44.9336万人次,占31.4。湖北省自2020年12月15日开始对感染和传播风险高的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2021年3月25日起,在完成前期重点人群接种的基础上,全面扩大接种人群范围,对18岁以上人员,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推进预防接种工作。4月10日,湖北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000万剂次,5月5日超过2000万剂次,新冠疫苗全人群接种率稳步提高。(摘选自2021年5月24日学习强国湖北学习平台,有删节,记者尚大原洪亚飞)【材料二】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用于防治天花的“人痘”,是我国首创。天花,古称“痘疮”,大约汉代传入我国。晋代医药学家

11、葛洪记载了天花的一次暴发:“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剧者多死。”在宋代,人们把沾有疤浆的患者衣物给健康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痴皮磨成细粉,让健康儿童吸入鼻孔,这叫做种“人痘”。种过“人痘”,天花感染率显著下降。这也是人类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免疫疗法。现代疫苗的发明和使用可追溯到1798年。那一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从一名感染牛痘病毒的挤奶工的皮肤病灶里提取样本,然后接种到一男孩身上。这次相对安全且有效的牛痘接种,是公认的现代疫苗使用的开始。19世纪中叶,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提出“微生物致病理论”后,细菌性病原疫苗开发进入黄金时代;1879年霍乱疫苗诞生,1882年狂犬病疫苗诞生,

12、1927年抗结核病疫苗诞生1949年,美国科学家建立了体外培养人致病病毒的方法。借助该方法,脊髓灰质炎疫苗于1954年研制成功;麻疹疫苗于1961年研制成功。(摘编自2020年02月25日科技日报)材料三】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从戏剧影视到文学出版,传统文化行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与此同时,与疫情有关的文化创作渐渐产生,纪录片、纪实摄影、音乐、艺术、诗歌、戏剧等领域都出现了相关作品。这些作品变成了对疫情之下的人们最好的疗愈。随着疫情在全球暴发,人类的文化和思想迎来了变革和动荡的关口。历史学家许倬云说,这种不安定和连连死亡的消息,“使大家对于自己正在建立的世界产生怀疑,觉得应该另外有更好的替

13、代品”。东汉末年瘟疫前后,正是佛教思想输入中国最旺的时候。因此他认为,瘟疫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冲击,更会造成极大的思想冲击。西方思想界围绕疫情及各国政府应对模式发生了激烈的争鸣。美国左翼知识分子乔姆斯基警告,新冠病毒“最令人震惊,最残酷的一面,就是使用制裁,最大限度地增加痛苦,而且这完全是有意识的行为”。意大利学者阿甘认为一切的公共信条和信念都在崩塌,人们不再相信一切,他认为紧急状态结束后,人类无法重返从前的生活。我们期盼更多的文化产品对疫情之下的人类文明有所反思,这一切还有待时间的催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认为,许多有关瘟疫和传染病的文学作品把当权者的疏忽、无能或自私呈现为民众愤怒的唯一根

14、源。然而,像笛福和加缪这样最杰出的作家,能够让读者瞥见愤怒浪潮之下还有着政治之外的东西,它根源于人类境况的本质。(摘编自南方周末2021年1月21日不会忘记,不要忘记李慕琰)13. 下列为材料一拟写的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湖北新冠疫苗全人群接种率稳步提高B. 湖北新冠疫苗接种超过3000万剂次C. 湖北新冠疫苗最新接种率接近七成D. 湖北新冠疫苗预防接种工作顺利推进14.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晋代医药学家葛洪研制出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疫苗。B. 路易斯巴斯德的“微生物致病理论”,为现代疫苗开发提供了方法指导。C. 本则材料第段运用了举例子、下定义

15、、引资料的说明方法。D. 人类疫苗研发经历了古代疫苗研发时期、现代疫苗体内培养研发时期、现代疫苗体外培养研发时期三个历史阶段。15.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疫情对文化产业造成不小冲击,但文化创作也因此全面恢复。B. 东汉末年,佛教思想随着瘟疫一起流入中国,且得以迅速传播。C. 乔姆斯基和阿甘的观点,正表明了西方思想界围绕疫情及各国政府应对模式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D. 帕慕克认为笛福和加缪的作品还有着政治之外的有关人类文明的反思。16. 疫情带给我们许多反思,根据材料,梳理和概括对于这场疫情我们不应该忘记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风雪夜归人

16、马亚伟三十多年前,父亲在离家三十里路的地方上班,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冬天的天,像个面无表情的冷面人。寒气阵阵,天空透着捉摸不透的意味。父亲抬头望了几次天,说:“这天阴了好几天了,雪也没下,我还是去吧,厂里一大堆事,耽搁不得。”母亲说:“下雪了咋办,还是别去了。”父亲犹豫了一下,推起车子出了家门。过了一会儿,天阴得更沉了。没多久,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母亲叹口气说:“让你爸别去上班了,他偏不听,下雪了还咋回家!”父亲轻易不会歇班,他挣的钱要供我们一家开支呢。到了下午,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母亲在屋里屋外团团转,雪地上留下她杂乱的脚印。“雪越下越大

17、了,你爸可咋回来呀!”母亲语气里有明显的担忧和焦虑。“我爸今天也许不回来了呢,听他说那里有住的地方。”我安慰母亲。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但地上的雪更厚了,脚踩上去立即陷出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问母亲:“我爸今天不回来了吧?”母亲无比笃定地说:“回来!他肯定回来!”夜色笼了过来,母亲站在门口翘首遥望,可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冰天雪地,我在呼啸的风中瑟缩着,感觉要被冻成一根冰棍。“妈,回家等吧!”我开口说话时,牙齿都要打战。母亲却目光专注地遥望着村口,一声不吭,她在雪花飞扬中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和表情,那姿势和表情像雕像般肃穆。忽然,母亲说:“走!回家做饭,你爸回来得吃上热乎饭!”母亲认定

18、,父亲一定会回来。我跟着母亲在屋子里忙碌起来。小小的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温暖弥漫着,与屋外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的时候,分外觉得“家”这个字眼是那么可亲。母亲烧起灶火,忙着熬红薯粥。她嘱咐我在炉火上烧开水:“多烧点开水,你爸回家得赶紧让他用热水洗洗,暖和暖和。”灶火上熬着红薯粥,母亲开始切白菜,切豆腐,洗粉条,她要做父亲最爱吃的大炖菜。屋子里的饭菜香味弥漫着,妹妹饿得叫起来:“妈,我要吃饭,爸爸今天肯定不回来了。”夜色漆黑,别人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可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的态度依旧坚定:“你爸一定会回来的,再等会儿!”我和妹妹围着炉火,静静等待。母亲则一趟趟往外面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焦虑。

19、后来母亲不再出门去,但她的焦虑在升级,眉头紧锁着。就在我们都等得心烦意乱的时候,屋门“吱呀”一声开了。“爸爸回来啦!”妹妹喊起来,我和母亲也一跃而起。我们面前的父亲,简直成了雪人!他衣服上都是雪,眉毛、胡须上也都是雪,整个人都是白的。“赶着做事,回来晚了。”父亲开口说话,“三十里地,我一步步走回来的!”父亲嘴巴像被冻僵了一般。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我赶紧把门关紧,让屋里的温暖一点点融化父亲的寒冷。这个世界有冰有霜,但幸好还有家;这个世界有风有雪,但幸好还有爱。夜归人,只要有人在风雪中为他守候,就一定能回到家。父亲坐到餐桌前,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张口想要说

20、什么,又停了一下,终于说出一句话:“家里真暖和!”(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10期,有改动)1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风雪夜归人”为题,主要写了父亲冒雪回家的故事。B. 小说以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C. 小说中的“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小说的线索人物。D.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屋内温暖与屋外寒冷的对比、妹妹形象与妈妈形象的对比。18. 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1)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这是环境描写,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表达效果)(2)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

21、父亲拍打满身的雪。(这是动作描写,分析动作所表现的人物心理)19. 小说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这一形象仍很鲜明,结合文本分析父亲形象。20.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在叙述上总是调动着读者情绪,让读者始终牵挂着“父亲”的归来,这样使小说富有感染力。说说小说是如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四、名著阅读(8分)黄石市初中某班举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21. 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本书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B. 本书是一部向世界介绍、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图书。C. 本书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

22、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D. 本书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作品,没有体现作者的倾向性。22. 下列有关书中人物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毛泽东是一个精研文史哲的学者,也是一个极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的战略家。B. 通过面对面地交谈,贺龙的好口才给斯诺留下了深刻印象。C. 彭德怀大公无私,除了两套统一发放的红军军装,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D. “红小鬼们”勤奋、忠实,热爱红军,有着革命的热情。请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做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

23、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四川的白军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

24、?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23. 文段是怎样表现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五、作文(50分)24. 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趣读,是怀着好奇心去解密,是抱着热情去发现精彩。趣读经典,可以陶冶心灵;趣读四季,可以领略自然的魅力;趣读生活,可以体悟人生的真谛请以“趣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湖北省黄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2.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3.

25、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卡相应区城,做在其他区域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35年6月18日上午十点,瞿秋白被带到汀州试院旁边的中山公园,让他在八角亭前留影。宋希濂在八角亭前给瞿秋白准备了一桌薄酒,他本人不便出面作陪,远远地从办公室掀开窗帘一角观察。据宋希濂回忆中,翟秋白独自落座,自斟自饮,( )。喝了一瓮酒,瞿秋白欠身离席,要了一支纸烟,走向刑场。史载他缓步而行,神色泰然。到达罗汉岭下的刑场,瞿秋自盘膝而坐,对行刑人微笑点头说:“此地正好,开枪吧。”ki rn f s,时年36岁。这次来长汀,我重走了一遍瞿秋白的赴刑之路。 。最后我抵达了长汀西门外的罗汉岭,

26、它是城北卧龙山的西脉。1985年复建的瞿秋自烈士纪念碑wi rn y l于半山,山下有一块花岗巨岩,丹书“翟秋白同志就义处”,旁边是程秋白烈士纪念馆。我在岩石前盘膝而坐,仰头看看在正午阳光下( )的纪念碑,低头看看白净细腻却充满力度感的花岗岩。我眼前又浮现出那位白净书生的音容笑貌,完全从他的外表上看不出力度感,但他可真是条汉子。(摘编自南方周末2021年4月15日王在田悠悠汀江见证)1. 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wng ziB. wng ziC. wng ziD. wng zi2. 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慨然赴死

27、巍然屹立B. 概然赴死 巍然迄立C. 慨然赴死 巍然迄立D. 概然赴死 巍然屹立3.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目中无人 熠熠生辉B. 旁若无人 神采奕奕C. 旁若无人 熠熠生辉D. 目中无人 神采奕奕4. 文中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处修改为“瞿秋白被带到汀州试院旁边的中山公园,在八角亭前留影”。B. 处修改为“据宋希濂回忆时”。C. 处修改为“那位白净书生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眼前”。D. 处修改为“几乎从他的外表上看不出力度感”。5. 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28、从中山公园到罗汉岭,全程约六百米,如今是贯通长汀古城东西两门的兆征路。这条街自古以来就是长汀县城的主街,只是如今要比民国时代宽敞得多。他留下遗照的中山公园,如今已成为百年名校长汀一中的校园,无法入内缅怀八角亭遗址我尽可能缓步而行,鳞次栉比的商铺,络绎不绝的行人,透射着在瞿秋自那个时代难以想象的开放与繁华。A. B. C. D.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瓮(wng):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载(zi):有记录或年的意思;载( zi):有载物或有承载之意。这里是“历史记载”的意思,所以读作“zi”。故选:B。(2)本题考查字形。慨然赴死:形容一个人为了理想,主义,在死的面前毫不畏惧,从容就义。巍

29、然屹立:巍然:极高的样子;屹立:山势直立高耸。比喻象高山一样直立地上,不可动摇。故选:A。(3)本题考查成语含义。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贬义词,不符合先烈从容无畏的气质,故错误;旁若无人:意思是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先烈从容无畏的气质,故正确;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纪念碑光彩闪耀的样子,符合语境;神采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这里用来形容人的精神饱满的状态,故错误;故选:C。(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A.正确。B.有误,成分赘余,可修改为“据宋希濂回忆”。C.有误,搭配不当,删除“音容笑貌

30、”,可修改为“我眼前又浮现出了那位白净书生”。D.有误,语序混乱,将“完全”一词调到“看不出”之前,修改为“从他的外表上完全看不出力度感”。故选:A。(5)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通读所有句子,可知这是描述重走瞿秋白的就义之路,起点是中山公园,故为首句,排除AB两项;从中山公园到罗汉岭,引出兆征路,故排在后;“这条街”指兆征路,需紧承;写我缓步兆征路,今昔对比,情感自然收束。故选:C。【解答】答案:(1)B(2)A(3)C(4)A(5)C【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

31、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6. 综合性学习。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全班同学决定制作一本班史纪念册,为三年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任务一:请你为本班的班史纪念册取一个名字,力求新颖别致:_。任务二:班史纪念册分成四个板块。请你参与设计,将它补充完整:班级史话 _ _ 班主任寄语【分析】本题考查板块设计。班史纪念册分成四个板块,题干已经给出了首尾两个板块的内容,第板块可以承第板内容,设计“班级大事记”,通过班级发生的诸如期中期末考试家长会、学习竞赛以及运动会获奖等大事;第板块可以着眼班级日常小事,可以设计为“班级日记摘抄”,记住三年生活的一个掠影。【解答】答案:示例:

32、. 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 班级大事记 . 班级日记摘抄【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7. 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她派生九脉,滋润和养育了华夏儿女。她一往无前,流经“(1)_ ,(2)_ ” 的高深峡谷(郦道元三峡)。她用“(3)_ ,(4)_ ”的风平江阔之景,让王湾踌躇满志(次北固山下)。她怜惜着游子崔颢“(5)_ ?(6)_ ”的乡思惆怅(黄鹤楼)。她也用“(7)_ ,(8)_ ”的智慧(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培养了她的儿女们百

33、折不挠、积极乐观的品格。【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注意“嶂”“暮”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阅

34、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甫,字子美,京兆人。贫,少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风翔,上谒,拜左拾遗。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大历中,出翟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与李白齐

35、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节选自唐才子传选译卷二杜甫)【注释】:羸服:贫贱人的衣着。窭:贫寒。关辅:关内畿辅地区,即现在的关中地区。橡栗:橡树的果实。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B.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C.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D.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6、A. 杜甫年轻时未振作自己,他去拜访李邕,李邕认为他才华非同一般。B. 杜甫回到京城之后,遇到饥荒,于是他背柴、采摘橡树果实来过活。C. 杜甫游览岳祠时被洪水困住,县令救了他,还请他吃牛骨头、喝白酒。D. 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杜甫多次经历叛乱,保持气节不被玷污。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关辅饥,辄弃官去。(2)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分析】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是京兆人。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适逢安禄山叛乱,皇帝进入四川避祸。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

37、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至德二年,杜甫逃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左拾遗的官职。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杜甫只身前往鄜州探视。从京城回来,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当时关中地区闹饥荒,杜甫弃官离开。寄住在秦州,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勉强度日。不久后,杜甫流落剑南,在成都城西的浣花溪边盖了几间草屋。恰好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杜甫就去投奔严武。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大历年间,杜甫从瞿塘峡出发,沿着沅水、湘水翻过衡山,来到耒阳。于是客居耒

38、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县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为他准备了牛肉白酒,杜甫喝得大醉,当晚就在耒阳去世,享年五十九。杜甫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写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适逢安禄山叛乱,皇帝进入四川避祸。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据此断句为:

39、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故选:A。(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有误,“少不自振”意思是:不能够养活自己。“未振作自己”说法错误。B.有误,根据“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可知,杜甫在客居秦州时,生活困窘,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勉强度日。“杜甫回到京城之后”说法错误。C.有误,“牛炙”意思是“牛肉”,“牛骨头”理解错误。D.正确。故选:D。(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中重点词语有:饥,饥荒;辄,就;句意为:当时关中地区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开。中重点词语有:以,因为;甚,很;句意为:严武因

40、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答案:(1)A(2)D(3)当时关中地区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开。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

41、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1. 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文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B. 开篇一问一答,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C. 诗中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

42、暗不同。D. 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12. 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析】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通篇虽并无一个“望”字,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的精妙奇绝。这首诗虽然寄托深远,但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气骨峥嵘,体势雄浑。诗人赞美泰山之巍峨,表达了俯视一切的雄心和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A.有误,自远而近;B.正确;C.有误,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

43、形象。不是说“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D.有误,由静景到动景。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作者情感的能力。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终当,终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答案:(1)B(2)“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参考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

44、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截至5月23日10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008.6611万剂次,其中第一剂次接种2063.7275万人次,占68.6,第二剂次接种944.9336万人次,占31.4。湖北省自20

45、20年12月15日开始对感染和传播风险高的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2021年3月25日起,在完成前期重点人群接种的基础上,全面扩大接种人群范围,对18岁以上人员,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推进预防接种工作。4月10日,湖北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000万剂次,5月5日超过2000万剂次,新冠疫苗全人群接种率稳步提高。(摘选自2021年5月24日学习强国湖北学习平台,有删节,记者尚大原洪亚飞)【材料二】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用于防治天花的“人痘”,是我国首创。天花,古称“痘疮”,大约汉代传入我国。晋代医药学家葛洪记载了天花的一次暴发:“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剧者多死。”在宋代,人们把沾有疤浆的患者衣物给健康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痴皮磨成细粉,让健康儿童吸入鼻孔,这叫做种“人痘”。种过“人痘”,天花感染率显著下降。这也是人类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免疫疗法。现代疫苗的发明和使用可追溯到1798年。那一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从一名感染牛痘病毒的挤奶工的皮肤病灶里提取样本,然后接种到一男孩身上。这次相对安全且有效的牛痘接种,是公认的现代疫苗使用的开始。19世纪中叶,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提出“微生物致病理论”后,细菌性病原疫苗开发进入黄金时代;18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