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03037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7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9 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 17 代 30 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 11 代 12 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兄弟相传这一王位世袭方式占据一定比例。这说明王位世袭

2、除了传统的传子之外,方式进一步增多。故答案为 B 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君主寿命的长短,并且它与王位世袭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C 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 D 项。2.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 40 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 20 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朝廷这种

3、做法具有强制性、专卖性和暴利性。这从经济上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削弱了诸侯的经济实力。故答案选 C 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货币政策或者币种变化,无法得出加强了货币管理的结论,排除 A 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符合主旨和史实,排除 B 项;D 项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加强了而非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3.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

4、.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答案为 C 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 A 项;唐玄宗观拔河俗戏的信息反映宫廷娱乐,无法得出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 B项;唐代诗歌题材多元,D 项说法片面且不符合史实,排除。4.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5、D.地区经济的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这主要是由于江南是经济中心所在,工商业发达,大量原料运到此地进行加工生产,因此体现的是地区经济的差异,D 项正确;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 A 项;土地制度没有调整,依然是土地私有制主导,不符史实,排除 B 项;明朝中后期货币制度没有改变,排除 C 项。5.下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表是 19 世纪末

6、20 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多参与了工商业。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冲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故答案为 B 项;部分名人参与工商业是个人行为,不是科举取士选官标准变化的结果,排除 A 项;C 项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被抛弃,排除;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始终占主导,排除 D 项。6.19151918 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

7、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 1/10,不及“革命”的 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主出现频率降低,革命出现频率剧增。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故答案为 A项;国民革命运动是在 1924-1927 年,时间不符,并且材料只涉及知识分子阶层,无法得出民众普遍拥护的结论,排除 B 项;当时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部分

8、知识界否定,不符史实,排除 C 项;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未变,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7.1940 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毛泽东认为中国与俄国存在不同之处,说明毛泽东主张中国革命不能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排除 A;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资产阶级的阶级属

9、性不同,排除B;材料强调中国革命要联合资产阶级以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意在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故选择 C;材料没有涉及对右倾错误的批判,且此时党内也并不存在严重的右倾,排除 D。8.据统计,1954 年 1 月到 4 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 1953 年同期的 5 倍,为1952 年同期的 50 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答案】D【解析】【详解】由时间“1954 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国

10、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故俄文书刊借阅书增加显著,故选 D;当时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我国,所以我国科学研究难以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 A;科教兴国始于 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 B;由我国借阅苏联书刊大幅增加来看,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经验蔚然成风。而反思苏联经验要到 1956 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排除 C。9.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古希腊雅典的公

11、民是雅典城邦的核心力量,有权参与城邦的政治事务,但公民的含义狭小,不包括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所以 A 中的“民众”不等于公民,而 D 中的“人”也不等于公民,排除AD;只有到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公民才有充分的参与政治的机会,排除 C;雅典的陪审法庭作为司法机关,受理公民投诉,对“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进行最终判决”,广泛参与政治生活,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故选 B。10.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

12、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答案】D【解析】【详解】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新航路,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到这一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故选 D;A、C 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排除;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B项排除。11.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 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

13、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瓦特发明“万能蒸汽机”是在前人的劳动实践基础上不断改进,故选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排除 B;C 夸大资金对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的作用,排除 C;材料并没有揭示社会各阶级广泛参与发明创造,排除 D。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

14、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答案】D【解析】【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残酷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从而出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美术,材料中“达达派”就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分支,它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表达幻灭反叛的内心感受,故选 D。A 是 19 世纪初的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 A;B 是 19 世纪中叶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 B;C 是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的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5252 分。第分。第 4

15、14142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5454747 题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一)必考题:共 3737 分。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表 219501980 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年份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1950 61 8785 2733 484 1955 285 10617 4527 941 1965 1223 11926 9102 4116 1975 2390 10582 14134 10231 1980 3712 10080 14800 11

16、141 摘编自19491984 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 年达到 4002 万吨,1986 年达到 5205 万吨,至 2002 年达到 18224.89 万吨,钢产量已连续 7 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 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 年增长 39.30%,2002 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 2001 年增长 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2)根据材料

17、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1)趋势: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 70 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日本: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 年代放缓。苏联:稳步增长,70 年代中后期放缓。中国:快速增长。原因: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 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2)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解析】

18、【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的四个国家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产量快速增长,其原因结合 50 年代中国工业化建设及一五计划的影响回答。美国的也在增长,主要是受到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但是要考虑到 70 年代因滞胀所带来的下降。苏联数据也在增长,到 70 年代放缓。原因主要在于后斯大林时代,苏联的改革仍然以重工业为主,但在70 年代因为勃涅日列夫改革放缓而慢了下来。日本主要是因为战后在经济的恢复过程中利用美国的扶植,引进技术而快速增长,但由于 70 代年受到美国滞胀的影响而放缓。(2)根据“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19、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引进外资等角度概括。同时根据材料“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等信息也可概括出相关的答案。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四、当信每一国

20、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本题是评论性的开放性试题。本题主要是要读懂材料中的观点。根据“三、所谓对其本国己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 种偏激的虛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史。具体的史实论证可以结合比如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既

21、要看到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经及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要看到封建专制给当时的人们带去的压迫,以及对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二)选考题:共(二)选考题:共 1515 分。请考生从分。请考生从 3 3 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一题计分。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

22、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

23、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答案】(1)“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解析】【详解】(1)根据“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得出其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根据“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 照周礼,设公、侯、伯,”等信息,可以看出其体现的是与儒家思想有关的内容,强调“德治”。(2)对象:根据“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并结

24、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可知对象是军人。根据“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得出对象是官员。作用: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从打破世卿世、提高军队斗志、有利于统一等角度概括。结合三国时期的内容可从对西晋的建立的影响角度考虑。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

25、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 年 6 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答案】(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2)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解析】

26、【详解】(1)根据“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可得出这一时期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建立。根据“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可得出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根据“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得出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根据“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得出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2)根据“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并结合二战的进程可得出其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

27、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1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 世纪 50 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 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 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

28、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 2012 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答案】(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2)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解析】【详解】(1)根据“他投入到

29、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得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根据“20 世纪 50 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得出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根据“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得出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根据“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 2012 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得出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2)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这些科学家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