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6106∕T 173-2021 黄土区陡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da****hi 文档编号:502276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9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106∕T 173-2021 黄土区陡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6106∕T 173-2021 黄土区陡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B6106∕T 173-2021 黄土区陡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B6106∕T 173-2021 黄土区陡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B6106∕T 173-2021 黄土区陡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40备案号:B65DB6106延 安 市 地 方 标 准DB6106/T1732021黄土区陡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vegetation on the Steep Slopes of theHilly Loess Area in the Loess Plateau2021-01-20 发布2021-02-18 实施延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学兔兔 标准下载目次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3.1 黄土坡面微地形.13.2 坡面表土干土层.14 调查与规划设计.14.1 调查内容.24.2 作

2、业设计.25 造林方法.25.1 播种造林.25.2 植苗造林.26 种子和苗木.26.1 种子.26.2 苗木.27 栽植技术.37.1 树种选择与栽植密度.37.2 整地.37.3 种苗处理.37.4 播种或栽植.47.5 补植.47.6 保水剂和地膜使用.47.7 抚育管理.48 特殊立地造林技术.58.1 微地形造林.58.2 极陡坡造林.59 检查验收.69.1 检查内容和方法.69.2 检查验收结果评价.810 档案管理.1010.1 建档要求.1010.2 建档主要内容.10附录.11致谢.12DB6106/T1732021学兔兔 标准下载前言本规程根据 GB/T 1.1-200

3、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规程的附录和致谢为资料性附录。本规程由延安市林业局归口管理。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吴起县林业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刘广全朱清科白应飞魏天兴岳志春刘延民张岩聂立水艾宁刘广亮孟水平张彦军赵兴凯齐春雨赵维军孙婧雅梅雪梅张军本规程由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本规程首次发布。联系方式如下:联系人:白应飞单位: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电话:13636726899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虎头园小区 15 号楼 B 座邮编:716000DB6106/T1732021学兔兔 标准下载黄土区陡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1 范围本

4、规程规定了黄土区陡坡地植被恢复人工造林设计、造林方法、造林树种选择、种植点配置、整地、造林用种子、苗木、种植、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本规程适用于黄土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以及微地形、2545的陡坡和大于 45的极陡坡地造林绿化、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 规程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GB/T 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 8822.1-13中国林木种子区GB 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 14175林木引种G

5、B 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LY/T 1000容器育苗技术LY/T 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557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SL287黄土高原适生灌木种植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3.1 黄土坡面微地形黄土坡面微地形(Microtopography of Slope Surface in the Loess Plateau)是指黄土坡面由于土壤侵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局部地形。根据黄土区实际情况,从景观小尺度入手,将黄土丘陵区的微地形分为浅沟、切沟、塌陷、缓台和陡坎 5 种类型(见附图 1),这里的微地形是指坡面范围内大小在 1.0 m2以上的局部地形状态。浅沟和

6、切沟是指黄土侵蚀沟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初级状态,是由降雨地面径流在汇集过程中,集中股流冲刷下切而形成的;塌陷是指因黄土坡面陷穴、集中股流溯源侵蚀等土壤侵蚀形成的凹陷状地形;缓台是指黄土坡面局部坡度明显小于整个坡面平均坡度的平缓地段;陡坎是指黄土坡面局部坡度明显大于整个坡面平均坡度的陡峭地段。3.2 坡面表土干土层坡面表土干土层(Droughty Soil Horizon of Slope Surface in the Loess Plateau)是指在黄土高原黄土区,尤其是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陡坡黄土地,由于坡地上森林植被较大的蒸散耗水作用,致使所形成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深层土壤含水量的土层。D

7、B6106/T17320211学兔兔 标准下载4 调查与规划设计4.1 调查内容查清区域现有植被面积,土地利用及乔灌草植被面积、林草品种分布、植被生长发育及演替情况。查清土地资源情况,宜于人工植被恢复的土地,特别是微地形、2545的陡坡、极陡坡地面积、分布、植被可恢复性。4.2 作业设计按照 LY/T 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规定,根据小流域综合治理设计,具体落实人工植被恢复用地面积及位置,立地条件类型;对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尤其是陡坡地进行植被恢复典型设计,其内容应包括:植物品种选择、种植密度、配置方式、混交形式、整地方式、种植方法、抚育措施,等等。5 造林方法5.1 播种造林按照 GB/T

8、15776造林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执行,一般条件应符合以下 4 点:(1)土壤湿润疏松、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2)鸟兽危害较轻的区域;(3)大粒种子的树种,或发芽迅速、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的中小粒种子的树种;(4)种子资源丰富的树种。此外,穴播造林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以及人工播种造林,条播适用于地形均一、无明显起伏坡面上的人工播种造林。5.2 植苗造林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以及可以人工培育苗木的各类林草植物种类,特别是微小地形以及鸟兽危害严重的造林地。6 种子和苗木按照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8822.1-13中国林木种子区和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应采用具有生产经

9、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和产地标签的种子和苗木以及其他繁殖材料。禁止使用带有病虫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6.1 种子播种造林种子的质量应达到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或相应地方标准的要求。6.2 苗木6.2.1 裸根苗应使用符合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规定的 I、II 级苗木。DB6106/T17320212学兔兔 标准下载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应选用在良种基地利用优良种源的种子培育的并达到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规定的 I 级苗木以及优良无性系苗木。营造经济林,应执行 LY/T1557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的规定。对尚未制定国家标

10、准的树种,应选用品种优良、根系发达、生长发育良好、植株健壮的苗木。6.2.2 容器苗执行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的规定。7 栽植技术7.1 树种选择与栽植密度7.1.1 树种选择根据区域植被恢复的主体功能和经营目标,合理选择造林树种,优先选择生态型和经济型相结合的树种。遵循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确定针阔叶树种、乔灌木的合理比例。应选择多树种造林,防止树种单一化。优先选择抗性强、稳定性好、综合价值高的树种;按 SL287黄土高原适生灌木种植技术规程选择相应灌木。优先选择优良乡土树种,慎用外来树种。必须引进外来树种时,应选择经引种试验并达到GB/

11、T 14175林木引种标准的树种。树种选择时,要注意深根性、浅根性、主根性和须根性树种的合理搭配,以防形成根系一致的滑落面。7.1.2 栽植密度遵循微地形植被形成理论,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林则林;宜封则封,宜栽则栽。栽植穴的配置不局限于传统的等株行距造林模式,应仿拟自然环境中的乔、灌、草等植被类型的配置比例和配置模式,根据微地形的不同灵活栽植。在坡面均一的极陡坡面,可根据不同的景观配置需求,在 0.51.0 m0.51.0 m 的株行距范围内酌情变化。7.2 整地注意清除林业有害植物,鼠害发生严重地区应先降低鼠群密度,然后造林。整地时,应尽可能地保留造林地上的原有植被,避免因整地而诱发新的水

12、土流失。由于陡坡整地作业困难。且易引起土壤侵蚀,所以只能仅采用集雨型小鱼鳞坑的整地方式。鱼鳞坑为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外高内低,坑面水平,坑的两角设有倒“八”字形引水沟。鱼鳞坑的长径沿等高线方向展开,一般长宽以 80 cm60 cm 为宜,深度在 40 cm 以上。7.3 种苗处理7.3.1 直播种子包衣预处理在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地区,特别是对于针叶树种子,在播种前可利用药剂进行拌种处理,或用药液进行浸种或闷种,对于皮厚和小粒种子还可用适度热水浸种;在可能发生鸟兽害的地区,可用药剂拌种。7.3.2 苗木处理DB6106/T17320213学兔兔 标准下载7.3.2.1 地上部分处理(1)对栽植的阔叶

13、类树种苗木,采用截干处理,留干高度一般为地上部分 5.010.0 cm,不超过 15.0 cm。(2)对大苗和针叶类树种,可采用喷洒药剂或抗蒸腾剂处理苗木。7.3.2.2 根系处理(1)适当修剪受伤的根系、发育不正常的偏根;短截过长的主根和侧根;(2)使用保水剂蘸根;(3)对栽植后恢复期较长的或不易生根的树种苗木,可用促生根材料处理;(4)在病虫害危害严重的地段造林,可用化学药剂与保水剂混合蘸根。7.4 播种或栽植7.4.1 播种造林7.4.1.1 播种造林方法(1)播种量;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种子质量、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合理确定播种量。(2)穴播;在植穴中均匀播入种粒,大粒种子 23 粒,

14、小粒种子 35 粒,然后覆土镇压,覆土厚度一般为 7.010.0 cm。7.4.1.2 播种造林时间一般雨季播种最好;但对壳硬、休眠期长、不耐贮藏的种子,也可在秋末通过深埋种子的方法进行播种,覆土深度以 15.020.0 cm 为宜。7.4.2 植苗造林春季造林一般应于 3 月底前完成,最晚不迟于 4 月 10 日。栽植苗木时必须做到深埋、踩实、扶正,统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栽植,坚持随挖坑随栽植。严把每个环节,提高造林成活率。大规格苗木栽后应设支撑保护桩,防止风倒。7.5 补植在造林第一个生长季结束后,应及时检查验收。大规格乔木苗木成活率必须达到 95.0%,灌木等成活率达 85%以上

15、。如果成活率低于 40.0%,应进行重造,成活率在 41.0%84.0%时,按原设计要求进行及时补植。补植应于下一个造林季节进行,补植苗木的苗龄应与待补植幼林的苗龄相同或相近。7.6 保水剂和地膜使用植苗造林时,将保水剂与植树穴内约 2/3 的土壤均匀混合后,沿苗根土坨周围进行环状回填,并浇足水,待充分入渗后上覆干土和枯枝落叶或覆盖地膜。具体用量:大穴种植乔木树种时,每穴施用保水剂 10.0 g;小穴植苗时,每穴施用保水剂 5.0 g。亦可将干保水剂充分吸水成凝胶状后,再与植树穴内约 2/3 的土壤混合均匀,然后植苗并回填土壤。7.7 抚育管理DB6106/T17320214学兔兔 标准下载造

16、林后,首先要对植被恢复区实施封禁,对幼林加强抚育管理,促进幼树生长、树冠及早郁闭,每年进行 12 次松土除草、扩穴培土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抚育工作应持续 3 年。8 特殊立地造林技术8.1 微地形造林首先划分立地条件,确定对应的主要植被类型;然后,在相同立地条件的坡面内,调查局部微地形的数量和特征,并根据由起伏不平的微地形所形成的不同生境条件,确定相应的乔木、灌木树种;最后,根据立地类型和微地形共同决定的植被配置类型、比例和位置,进行林木栽植。具体过程如下:(1)调查造林目标坡面的地形条件,根据坡向、坡度、坡位等地形指标划分造林立地类型;(2)在同一立地类型内,调查微地形的类型、数量及其对应的

17、生境条件;(3)根据立地类型及其内部微地形的特征,确定栽植树种、栽植密度、配置模式及栽植位置;(4)在坡面内,根据立地类型和微地形特征,适当整地,完成苗木栽植。8.2 极陡坡造林在坡面上按照不同的景观配置要求,确定打孔造林的数量和规格,合理布设造林打孔点的位置;然后,根据布设的点位,使用打孔机器,垂直于坡面打孔,深度一般不低于 40 cm,孔径不小于容器苗的容器直径,完成造林打孔;具体种植方法,可分为包衣种子播种造林、容器苗植苗造林和长根容器苗植苗造林 3 种方法。8.2.1 包衣种子(打孔)播种造林的种植方法(1)根据 GB 7908国家林木种子分级标准,筛选出一级林木种子,并选用能够提高种

18、子抗逆性、发芽率,且具有较高稳定性的林木种子;选用合适包衣配方,对目标树种的种子进行包衣;(2)按保水剂占混合物重量的 4.0%6.0%的比例,将保水剂与表土混合,并回填压实,回填量为种植孔体积的 20.0%30.0%;(3)回填占种植孔体积 10.0%20.0%的表士,并播入包衣种子,随后覆土至距坡面 810 cm,形成一定空间的集水区,完成播种(见附图 2)。此方法宜在雨季或在秋末冬初土壤未形成冻土层的时候播种,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也可在春季播种。8.2.2 容器苗(打孔)植苗造林的种植方法5 DB6106/T1732021学兔兔 标准下载(1)按保水剂占混合物重量的 4.0%6.0%的比例

19、,将保水剂与表土混合,并回填压实,回填土量为种植孔体积的 10.0%20.0%;(2)将容器苗连同容器内培养基质整体取出,并植于种植孔中,种植深度以苗木冠层底部与坡面持平为准,覆土深度距坡面 8.010.0 cm,形成一定空间的集水区,完成苗木栽植(见附图 3)。8.2.3 长根容器苗(打孔)植苗造林的种植方法(1)在造林前 12 年,以保水剂、草炭灰、有机肥、蛭石等材料为培养基质,选取造林目标树种生长健壮的一年生苗圃苗或具有良好抗逆性、发芽率高的包衣种子,植于高度为 30.050.0 cm 的容器中,使其根系充分生长发育;(2)在种植孔中直接加入 3.05.0 g 的保水剂,随后将培育长根容

20、器苗植于种植孔中,适量覆土,完成苗木栽植(见附图 4)。9 检查验收按照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在造林施工期间,造林项目管理单位应对各项作业随时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造林结束后,应根据造林作业设计,及时对造林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在造林 1 年后,对造林成活率、森林病虫害发生与危害情况、公益林混交林比例进行检查;在造林 3 年后,进行造林保存率检查。9.1 检查内容和方法9.1.1 造林面积按作业设计图逐块核实,或用仪器实测。造林面积按水平面积计算。凡造林面积连续成片在 0.067 hm2以上的,按片林统计,其他按四旁造林统计。林带行数在两行及两行以上,且乔木林带行距

21、不超过 4.0 m(不含)、灌木林带行距不超过 2.0 m(不含)、连续面积在 0.067 hm2以上的,按片林统计;长度不超过宽度 3 倍的林带,按一条林带计算,否则应视为两条林带;单行林带按四旁造林统计。当造林小班检查面积与作业设计面积差异(以检查面积为分母)在 5.0%(含)以内,以作业设计面积为准;当检查面积与作业设计面积差异在 5.0%(不含)以上,以检查面积为准。9.1.2 造林成活率以小班或造林地块为单位,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检查造林成活率。成片造林面积在 6.66 hm2以下、6.6730 hm2、30.01 hm2以上的,抽样强度分别为造林面积的 5.0%、3.0%、2.0%

22、;防护林带抽样强度为 10.0%。对于坡地,抽样应包括不同部位和坡度。造林成活率按式(1)、式(2)计算:DB6106/T17320216 学兔兔 标准下载1100%niiiSPPS=(1)100%iiinPN=(2)式中:P(小班)造林成活率,%;Si第 i 样地面积(样行长度),hm2或 m;Pi第 i 样地(样行)成活率,%;S样地总面积(样行总长度),hm2或 m;ni第 i 样地(行)成活株(穴)数,株或穴;Ni第 i 样地(行)栽植总株(穴)数,株或穴;n样地数或样行数,块或行。造林成活率保留一位小数。9.1.3 造林作业质量检查造林施工是否按照作业设计进行。9.1.4 未成林有害

23、生物发生情况检查内容包括:(1)是否有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林业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2)蛀干类有虫株率;(3)感病指数。其中感病指数、蛀干类有虫株率分别按式(3)、式(4)计算:100%iiBVIB V=(3)100%iiCAN=(4)式中:I感病指数,%;B感病总株数,株;Bi第 i 发病等级的株数,株;Vi第 i 发病等级的代表数值,0、1、2、3、4;V发病最重级的代表数值,0、1、2、3、4;A(小班)蛀干类有虫株率,%;Ci第 i 样地(样行)蛀于类有虫株数,株或穴;DB6106/T17320217学兔兔 标准下载Ni第 i 样地(行)栽植总株(穴)数,株或穴。发病等级是按立木受害程

24、度确定的,划分标准如下:级:无病或个别发病,其代表数值为 0;级:发病部位75.0%,其代表数值为 4;9.1.5 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以年度造林作业设计总面积或年度造林作业面积为总体,检查生态公益林中的混交造林面积,并计算生态公益林混交造林面积占年度造林作业设计总面积或年度造林作业面积的百分比。9.2 检查验收结果评价9.2.1 评价指标和标准9.2.1.1 造林面积核实率年度实施造林作业的各小班相应的作业设计面积之和与各小班检查面积之和的百分比,造林面积核实率应达到 95.0%以上。9.2.1.2 造林合格达到以下造林成活率的小班,为造林合格小班:(1)年均降水量 400 mm 以上地区,

25、成活率在 85.0%以上(含 85.0%);(2)年均降水量 400 mm 以下地区,干早半干旱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成活率在 70.0%以上(含 70.0%)。9.2.1.3 造林综合合格造林满足以下 3 项条件的,或对生态公益林在混交林比例达到 30.0%(含)以上并同时满足以下 3 项条件的,为造林综合合格:(1)造林合格;(2)未成林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指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没有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林业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蛀干类有虫株率在 20.0%(含)以下;感病指数在 50.0%(含)以下。(3)造林施工符合作业设计。9.2.2 结果评定9.2.2.1

26、造林合格面积和造林合格率达到 9.2.1.2 标准的造林面积为造林合格面积。8DB6106/T1732021学兔兔 标准下载造林合格面积与当年造林总面积的百分比为造林合格率,按式(5)计算:1100%qiiHDS=(5)式中:D造林合格率,%;Hi(小班)造林合格面积,hm2;S年度造林面积,hm2;q造林合格小班数,块。经补植的造林合格面积只参加补植前造林年度的造林合格率计算,不同造林年度的造林合格面积不能一起计算造林合格率。9.2.2.2 造林综合合格面积和造林综合合格率(1)达到 9.2.1.3 标准的造林面积为造林综合合格面积。(2)造林综合合格率按式(6)计算:3DEFG+=(6)式

27、中:G造林综合合格率,%;D造林合格率,%;E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率,%;F作业设计符合率,%。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率(E)按式(7)计算:1100%miiLES=(7)式中:Li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小班)面积,hm2;S年度造林面积,hm2;m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的小班数,块。作业设计符合率(F)按式(8)计算:1=100%kiiWFs=(8)式中:Wi造林作业符合作业设计的(小班)面积,hm2;S年度造林面积,hm2;k造林作业符合作业设计的小班数,块。(3)当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在 30.0%(不含)以下时,则生态公益林造林综合合格面积DB6106/T17320219学

28、兔兔 标准下载为零。9.2.3 造林改进9.2.3.1 补植造林成活率满足以下条件的,需要进行补植:(1)年均降水量 400 mm 以上地区,造林成活率在 41.0%84.0%之间;(2)年均降水量 400 mm 以下地区,在干早半干旱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造林成活率在41.0%69.0%之间。9.2.3.2 调整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达不到 30.0%以上的,应调整到 30.0%以上。没有按作业设计进行造林施工的,应按作业设计要求进行补救或重新施工。9.2.3.3 未成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发生有害生物危害的,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相关技术标准进行防治。9.2.4 成林验收和造林面积保存率造林后达到成林

29、年限时,进行成林验收。当乔木林郁闭度达到 0.2(含)以上或灌木林盖度达到 30.0%(含)以上、未成林未发生林业有害生物,计入成林。根据成林面积和成林面积相对应的造林年度的造林总面积,计算造林面积保存率。10 档案管理10.1 建档要求获得政府扶持的各类造林或林业生态工程植被恢复项目,都应分门别类建立造林技术和管理档案。10.2 建档主要内容造林作业设计文件、图表,造林面积,整地方式和规格,林种、造林树种、立地条件,造林方法、密度,种苗来源(包括产地、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和标签等)、规格和处理,保水材料和肥料,未成林抚育管护,病虫兽害种类和防治情况,造林施工单位、施工日期,监理单位

30、、监理人员、监理日期期,施工监理的组织、管理、成效评价,各工序用工景及投资,造林招投标资料,资金支付单据等。DB6106/T17202110学兔兔 标准下载附录黄土区陡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相关图片注:A-陡坎,B-浅沟,C-塌陷,D-缓台,E-切沟图 1.黄土坡面微地形分布示意图图 2.包衣种子打孔造林种植方法示意图图 3.容器苗打孔造林种植方法示意图图 4.长根容器苗打孔造林种植方法示意图DB6106/T173202111学兔兔 标准下载致谢本规程依托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及示范”(2016YFC0501705)和“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维持机制研究”(2016YFC0501602)、延安市重大科技项目(2016CGZH-14-03 和 2018CGZH-02)、延安山水林田湖草建设技术咨询与效益评估(SC1003A012016)、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生态恢复关键技术应用(SC1003A012016)、深圳铁汉合作项目(THRD016)等项目。DB6106/T173202112学兔兔 标准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