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宁夏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一、积累
1.默写。
①悠哉悠哉, 。 (《关睢》)
② ,不亦君子乎? (《论语》)
③幸甚至哉, 。 (曹操《观沧海》)
④此中有真意, 。 (陶渊明《饮酒》)
⑤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⑥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⑧ ,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⑨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⑩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 , ”集中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⑫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
⑬“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 。”就是对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答案】①辗转反侧 (注意“辗”的写法)②人不知而不愠(注意“愠”的写法)③歌以咏志④欲辨已忘言(注意“辨”的写法)⑤征蓬出汉塞(注意“塞”的写法)⑥瀚海阑干百丈冰(注意“瀚”的写法) ⑦蓬山此去无多路(注意“蓬”的写法)⑧浩荡离愁白日斜⑨入则无法家拂士(注意“拂”的写法) ⑩皓月千里 ⑪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意“婵娟”的写法)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汗青”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依据所给信息填空。
他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敌,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其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他”是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 为主。
【答案】辛弃疾 豪放
【解析】
试题分析:辛弃疾号稼轩,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依此可判断“他”是辛弃疾。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给下面每个成语填入正确的字。
变本加 守成规 心沥血 无精打 。
【答案】厉 墨 呕 采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书写,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4.某学校开展“走近名著,学写对联”活动,学校为此征集对联,请根据所给上联,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读名著似逢甘露 下联:赏美文如 春风。
【答案】沐(坐、浴)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将备选的三个短语分别填入下面语段中的括号内,使表达准确连贯。(只填序号)
读书可以让人 ,让人 ,让人 。
①得到智慧启发 ②滋养浩然之气 ③保持思想活力。
【答案】③①②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我们可以先整体阅读,把握大意,然后再研究细节,根据前后句特点,用反选排除法来做.这三个词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首先是保持思想活力,才能得到智慧启发,最后滋养浩然之气。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空格限制)
本报讯李传鹏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月23日成功完成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潜(总第143潜次).本次下潜为工程下潜,调查区域为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北侧,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本潜次沿测线开展了近底观察和取样,完成了环境参数测量,并采集了近底海水、岩石和生物等样品,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像资料。此次“蛟龙”号下潜作业获取的玄武岩样品,对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以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采集的生物样品对于促进深水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物地理学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答案】蛟龙”号完成在世界最深处下潜(仅供参考)
【解析】
试题分析:新闻的导语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该括,因此可以从其中提炼出事件.报道对象:“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事件:成功完成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潜;时间:5月23日;因为标题往往不写时间,据此提炼标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潜.但因为有字数的限制,所以再压缩成为:“蛟龙”号完成第三航段首次下潜.意思相近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请根据提示,以九(2)班王军的名义写一则寻物启事。
时间:6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
地点:学校足球场
遗失物品:一串钥匙
联系电话:138XXXXXXXX。
【答案】
寻物启事
本人不慎于6月17日上午10时左右,在学校操场上遗失一串钥匙(包括三个钥匙、都是白色).望拾到者速与本人联系.本人必有酬谢。
联系电话:138XXXXXXXX
二0一七年六月十七日
【构思写作】写清基本情况,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丢失的物品及其特征、自己的联系方式等.同时,注意寻物启示的正确书写格式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观察如图这幅图画,按要求答题。
①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
②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答案】①图画表现了少年有志气,好学上进的主题.(或孩童牧牛,童心童趣)。②画面上有两头健壮的牛儿,它们并排前行,相对话语;两个牧童,一个坐在牛背上,一个牵着牛绳走在前面,两个牧童都沉浸在各自手中书的世界里。
【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观察图画,可以发现图画中有两头牛,两个孩童.两头牛健壮强劲,并排前行的牛儿两两相望,好似相对而言;一个牧童坐在牛背上,沉浸在手中书的世界里,走在牛儿前面的一个牧童同样读着手中的书.综合图画,我们可以从孩童好学上进角度畅谈主题,也可以从童心童趣入手阐述。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④佳木秀而繁阴。
【答案】①使…听到;②做标记;③通“缺”,断缺;④茂盛、繁茂
【解析】
试题分析:①句意为:能够在集市上议论寡人的事(做的不足的地方),并传到寡人耳中,受下等奖赏;闻:使…听到。②句意为: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志:动词,做标记。③句意为:两岸群山连绵,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阙:通假字,通“缺”,中断。④句意为:树木也都秀美而茂盛;秀:茂盛、繁茂。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答案】①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②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从内容和写法角度赏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
【答案】内容:写出了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的动态画面,体现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写法:对偶、拟人.写出了初春早莺春燕活灵活现的情态,描绘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诗名句的赏析.按题目要求,从内容与写法的角度进行赏析,首先要了解内容大意,找出句子使用的写用手法,再进行分析.这个句子,从内容上看,作者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从写法上看,主要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读来有韵律感,并通过黄莺与燕子的人格化的描写,表现春回大地一片生机的景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说说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二字的表现力。
【答案】“上”:长上(长到), 苔痕本来为静态,写成了动态;“入”:映入,草色本来为静态,化静为动;“上”“入”二字运用拟人,富有情态,描绘出陋室自然环境的美。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举例分析周敦颐《爱莲说》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答案】举例“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①对比、衬托.把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的高洁相对比.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突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感情。②比喻.将菊、牡丹和莲比喻为隐士、富贵者和君子,揭示了莲的内在气质。
【解析】
试题分析: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对比、衬托,例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将菊、牡丹和莲比喻为隐士、富贵者和君子,揭示了莲的内在气质,表达对莲花的赞美,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①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在国际上,包括中小学生的指标性评价中,阅读能力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说,阅读力与“智商”“情商”“财商”等概念一样,也是现代人特别需要提升的能力。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社会
整体的阅读水平,因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
②阅读力就是精神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很难从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的滋养。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这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阅读都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
③阅读力就是凝聚力。共读共写,一起交流,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这样的文化共同体,让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的陌生人。所以,阅读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一个阅读率低下、阅读力不足的民
族,难以在当下世界立足,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
④阅读力就是竞争力。我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对于个体来说,阅读是学习的工具,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发现,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国民的阅读力就越好,整体素质就越高,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⑤阅读力就是幸福力。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A)与(B).阅读需要专注,在知识的积累之外,也是一种精神的修行。通过阅读感受书香,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从而增加幸福感。书香的涵养,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让喧嚣的沉静下来,让浮躁的厚重起来。
⑥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我坚定地相信: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文/朱永新,有删改)
(1)请指出第②段所论述的分论点,并为其补充一个正面论据。
(2)第④段引用《朗读手册》中的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3)将“充实”“宁静”两个词语分别填写在第⑤段中A.B两处,并说说理由。
(4)文章②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⑥段的作用。
【答案】
(1)分论点:阅读力就是精神力.论据:台湾农民陈阿土,在参加豪华旅游团时历尽了服务生的嘲笑,发奋读书,终于可以听懂别人跟他说的英文句子,他意识到了有钱并不代表一切,读书才是硬道理。
(2)引用论证,对本文的分论点进行论证,增强说服力;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强调阅读是我们学习的工具,只有阅读才能使我们成功,阅读可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3)A 宁静B 充实与本段所论述的顺序一致:一个人只有心灵得到宁静,才能专注去阅读,积累知识,满足内心的需求,精神获得陶冶与升华,最终生活得到充实;阅读让喧嚣的沉静,让浮躁的厚重。
(4)不能调换.这四个段落分别提出了本文的四个分论点,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阅读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力,民族才能有凝聚力,民族有了凝聚力,国家在世界上才能有竞争力,最终增加人们的幸福感。
(5)由对阅读力的论述,得出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总结全文论述的内容,提出中心论点。
【解析】
(1)试题分析:第一问,议论文的分论点,一般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在段首.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的基础上,即可找出答案.本文②~⑤段,具体阐述阅读力就是精神力、凝聚力、竞争力和幸福力,每段段首第一句为分论点,由此确定,第②段分论点是“阅读力就是精神力”。第二问,补充论据需要明确需要论证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选择合适的事例,即可解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在议论文中,引用名言属于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从句子的内容来看,论证了阅读可以消灭无知,增强一个人的竞争力,论证了本段的分论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段落之间的安排,是有一定顺序和用意的,结合本文的四个分论点来看,“精神力、凝聚力、竞争力和幸福力”,它们之间很明显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阅读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力,民族才能有凝聚力,民族有了凝聚力,国家在世界上才能有竞争力,最终增加人们的幸福感.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上的作用就是这段论证了什么内容,结构上的作用要结合语段的位置进行考虑.结合本文的末段,内容上,再次强调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中心论点;结构上:总结全文论述的内容,篇末点题。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乡宴
①停刀落箸,乡宴至美。
②在我的老家,管做乡宴的厨师叫“大师傅”,平日里,他们与土地为伍,与粮食蔬菜相伴,并无异于常人之处。只有在喜事场上,他们才被主家以“天地君亲师”中的“师”称呼,身份便有了些许特殊。
③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一只炒锅盈握在手,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势,“砧板”和“传菜”臂助左右,不敢怠慢。或许,他们不知“八珍”是何烹饪之术,更叫不出几道“满汉全席”中的菜品名号,不论是批切锲斩,还是煎炒烹炸,全靠代代传续,耳濡目染,他们用娴熟的烹饪技艺制作出富有地方风味的菜肴,灵趣中透出憨鲁,粗粝中带着精细,一如他们性情的折射。
④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名做乡宴的“大师傅”,我们村也有,是我的伯祖父,也就是我的大爷。二堂哥建春结婚的时候,那十六桌酒席宴就出自他老人家之手。他是长辈,本应到外村请“大师傅”来伺厨的,他不允,说还是由自己做才放心。家人拗不过他,只好答应。
⑤随着建春哥婚期的临近,我似乎闻到了那股浓浓的菜香。
⑥大爷常说,做宴席讲究五个字:质、色、香、味、器,缺一不可。对于食材的质,大爷向来很在意。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做一方宴,要想做出亲近唇齿的味道,就不能忽视本地食材,因为它们接了我们脚下的地气,还有渗入我们肌体的水气。
⑦按照本地风俗,不管谁家办喜事,本家族人和左邻右舍都要去帮忙。炉灶锅台,杯碟碗筷,刷得纤尘不染,干货菜蔬,鸡鸭鱼肉,逐一备齐。大爷并不急于过油、走红,而是先吊了一锅清汤。照他的话说,这叫“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厨师没了清汤,做出的菜肴就没有底味,不论是烧、扒,还是炖、焖、煨、汆、涮、烩、熬,味道再好,终究是浮着的。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
⑧炉膛中,松柴毕毕剥剥地燃烧着,酱锅里的汤汁上下翻涌,锅底箅丝上的肉慢慢红润起来。大爷一声令下,大家抖擞起精神,火速“备宴”。搅动鸡蛋的嘚嘚声,切葱姜末发出的唰唰声,“粗斩细剁”肋条肉形成的马蹄声,给鲤鱼、光鸡过油响起的噼里啪啦声……各种声音融汇在一起,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小院子的花花草草也被这气氛所感染,欢快地摇曳着。
⑨薄暮时分,“备宴”收尾,建春哥和伯父送来糖茶,表示感谢。大家围坐在八仙桌旁,讲古说今,大爷话不多,深邃的眼神让人捉摸不透。晚九点左右,大家散去,大爷斜躺在连椅上,不一会儿就响起了沉重混沌的鼾声。
⑩第二天,阳光灿烂,天气晴好。唢呐声声,鞭炮齐鸣。建春哥迎来了堂嫂。他们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炸开花的呛味,非常好闻。另一头,大爷将两碗宽心面下好了,由本家嫂子用红漆木盘端给两位新人。宽心面,嫩香腆润,每碗一整根,代表一心一意,蕴含美好的寄托。这时,“传菜”的伙计捎话过来,客人已经遵照安排入座,大爷将手勺一挥,宣布开席!
⑪宴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天刚破晓到日上中天,大爷在“砧板”的配合下,忙而不乱,一口炒锅在手,或翻或转,动作流畅自然。做完最后一道“四喜丸子”,他长舒一口气,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脸膛泛红,让人感觉很温暖。
⑫送走宾客,伯父安排大家会餐,再次表示感谢。我又尝到了大爷的手艺。大爷多喝了两盅,他说,他记不清做过多少次乡宴了,但这次喜宴是他做得最满意的一次。大家打趣他,说他之前故意留了一手。他摆摆手说,每次都很用心,但这次感觉不一样,至于啥感觉,一时半会说不清。
⑬许多年过后,我结婚了,“大师傅”是从外庄请来的,因为大爷再也不能做喜宴了,或者说,我永远没有机会品尝他做的菜了。我陪客人入座,一道道菜端上餐桌,菜品用了很多新式调料,客人推杯换盏,赞不绝口,我却停了一下筷子,忆起大爷,还有他做的乡宴。
⑭那滋味,那么美,是浓浓的亲情,是家的味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2)与第③段“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一只炒锅盈握在手,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势”相照应的句子是 。
(3)理解第⑦段“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这个句子的含义。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
(5)简要分析第⑪段画线句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
(6)文章结尾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7)文章的题目是“乡宴”,开篇却从做乡宴的“大师傅”写起,这离题吗?请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
【答案】
(1)开篇点题,揭示文章的内容;统领全篇;奠定全文感情的基调;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2)一口炒锅在手,或翻或转,动作流畅自然。
(3)为人处世如做乡宴,注重本色底味;做人要有人味,一个人如果只注重做表面功夫,他只能是一个浮夸的人。(意思接近即可)
(4)排比.赏析点:婚宴“备宴”时的热闹、欢快景象;喜宴菜品的丰盛;厨师精湛、娴熟的烹饪技艺.
(5)神态、肖像描写;满意、放松的心理;大爷的辛劳。
(6)不能.因为结尾段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乡村喜宴的美,照应文章的开头;总结全文,升华主题。(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7)不离题.开篇大量的内容写做乡宴的“大师傅”,为下文写大爷做乡宴做铺垫;使文章内容更充实,突出主题。
【解析】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写作手法的一种,就是文章前后是说明一个意思,或者说是铺盖,覆盖上首,互相照应.根据这一理解,可以看出下文与此句照应,表现大师傅动作娴熟自然的句子是⑪段中的“一口炒锅在手,或翻或转,动作流畅自然”。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在理解句子字面义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这句话出自“大师傅”之口,他将“为人处世”的道理比作做乡宴,认为做人和做菜一样,不能只能只注重表面功夫,要有“底味”。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来看,主要写了此时的一系列声音,用了排比的修辞,声音的和谐悦耳,表现了婚宴的热闹、菜品的丰盛。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句做出判断,并结合所处文段加以理解,分析出描写的效果.划线的句子是对大师傅完成婚宴后的神态描写,“长舒一口气”,表现了他此时的放松心理,同时那汗珠,也表现了大师傅的劳累与辛苦。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首先明确观点:不能删去.因为结尾段抒发了作者对乡村喜宴表现出的亲情与家乡味的喜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结构上,照应文章的开头,并总结全文。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文章开篇写“大师傅”,介绍他们做菜时的特点,其实都是为下文具体写我们乡村的“大师傅”在堂哥婚宴上的表现作铺垫,并使文章内容丰富,所以并没有跟题。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作文
16.我们仰慕古圣先贤,追寻他们的济世情怀;我们崇拜英雄伟人,追寻他们的成长历程;我们感恩父母师友,追寻他们的感人一幕……生活中,这些人的优秀品质影响并帮助着我们。请你讲述这样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请以“追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文体不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题目:追寻。
【答案】
追寻
一日同窗便是缘,而同窗三载,又一直与我同桌从未改变,这可是多深的缘啊!都说光阴似水,似水般匆匆的光阴里有他的笑意盎然也足够阳光.他﹣﹣我的同桌,在这三年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使我得以拥有如今的自信与笑脸。
相识
九月,从来都是混杂着初秋的惆怅和夏末的余温既有眷恋与忐忑不安,又有欢乐与不已的兴奋.
一开始,没有一拍即合或者热火朝天,我们只是按班主任的安排坐到一起.我沉浸在与旧友重逢的欣喜中,对他只有显得拘谨又简单的自我介绍.而他也只是安静地坐着,礼礼貌貌,低调得很.我尚还不知道他的“传奇”,只是那工整认真的、一丝不苟的作业实在让我又惊诧又敬佩.
相知
他的光芒在随后的日子里一点一点绽放。
我以前从来都不会想到,其貌不扬的同桌竟然如此优秀﹣﹣敏捷的思维,优美的文笔,既有演讲台前的慷慨激昂,又有在运动场上的奋力拼杀.我被震撼到了,除了心服口服别无他法内心也生出那么一点点斗志:他可以,为什么我就不可以?于是我不再每日晃晃悠悠无所事事,也会学着他在语文课上大声朗诵,或者在历史可上奋笔疾书.除此之外,影响我的还有他的笑.熟悉之后,我发现他竟然也是如此悠闲风趣的家伙.他懂得从哪里找快乐,或者自己制造快乐.处得久了,这快乐自然也传染给了我.原来,我也能学会认真和自信。
相敬
和我同桌的他一天天变得更厉害,与他同桌的我也一日日地成长蜕变.我们早已熟稔彼此的一举一动,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都与他相似起来.他说:“我觉得你真是最好的同桌”我回应说我觉得他也是.或许因为我们影响了彼此吧?至少,因有他做同桌,我才不敢于沉迷其它,甚至荒废学业.他总有些时候让我知道,怎样做正确的事,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变…
他,无疑是在这满是繁华的青春岁月里,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解析】
修好了,我很感激他.他的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我学习,令我敬佩。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或记叙散文.学生写作记叙文容易一些.注意使用细节描写、以小见大的写法、对比烘托、先抑后扬的写法;也可以综合多种表达方式记叙事件、抒写自己的情感.还可以考虑使用倒叙、插叙的写法,增加文章内容的生动性。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