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3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汉字书写及注音【本题满分4分】
1.(4分)(2013•青岛)依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在括号内给相应的汉字注音.
二、诗文默写【本题满分9分】
2.(3分)(2013•青岛)必做题:请将下面两首诗歌补充完整.
滁州西涧 登 楼
韦应物 杜甫
独怜幽草涧边生,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 .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野渡无人舟自横.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3.(6分)(2013•青岛)选做题:请任意选取6道小题作答,多做不得分;若多做,阅卷时只阅所答的前6道小题.
①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②唐代诗人崔颢中《黄鹤楼》一诗中抒发飘零之感,思乡之愁的诗句是: ? .
③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④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武陵春》李清照)
⑤ ,老木沧波无限悲.(《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⑥以中有足乐者,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⑦陆游中《卜算子 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芬芳的诗句是:
, .
⑧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三、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本题满分12分】
4.(6分)(2013•青岛)下面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改正.
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天本市将有台风来袭.个相关部门已做好准备,严阵以待.下午四点左右,台风正式登陆,呼啸的狂风和密集的雨点一起落了下来.傍晚时分,南郊部分乡镇出现受灾现象.日前各项救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改后的句子: .
5.(6分)(2013•青岛)根据理解,回答问题.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这段文字出自《傅雷家书》,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给予儿子悉心的关怀与指导,他建议儿子面对痛苦应该持有 的态度.“克里斯多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这两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一句中“惟有…才…”所联接的分句之间是 关系,“彻底感悟”的短语结构类型 .
答.
二、阅读【本题满分45分】
6.(7分)(2013•青岛)课内文言文阅读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斗折蛇行”中的“蛇”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一狼径去,其一坐于前《狼》
B.然则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C.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醉翁亭记》
D.群臣吏能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潭中鱼百许头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阻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7.(8分)(2013•青岛)课外文言文阅读
戴 逵
戴逵,字安道,谯郡铚①也.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郑玄②碑,时称词美书精,器度巧绝.其画古人山水极妙.十余岁时,于瓦棺寺中画.王长史见之云:“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逵曾就范宣③学,宣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不宜虚劳心思.逵乃与宣画《南都赋》.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逵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曾造无量寿木像,高丈六,并菩萨.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④,不足动心⑤,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加详研,积思三年,刻像乃成.
(选自《历代名画记》)
【注释】①谯、铚:古地名;郡:古代行政区域.②郑玄:人名.③范宣:人名.④至于开敬:到了开放敬神的时候.⑤动心:打动人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宣见逵画,以为用之事 ②又铸佛像及雕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②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3)通读全文,说说戴逵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
.
8.(15分)(2013•青岛)课内文言文阅读.
“零高度”飞行
①从上海浦东龙阳路往国标机场方向,一条白色的“游龙”飞驰而过,三十多公里的路程仅用了短短的六七分钟时间,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令人折服、赞叹.这就是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更让人惊讶的是,这种列车竟然是在地面上“零高度”飞行.
②众所周知,超音速飞机要在几千米的高度飞行,直升飞机也至少要有十几米的高度才能飞行,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创造近乎“零高度”飞行的奇迹的呢?③要使磁悬浮列车“飞行”起来,首先要将列车腾空.
④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常导磁吸型”磁悬浮列车.这种磁悬浮列车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安装悬浮电磁铁,在轨道上铺设磁铁,利用磁铁的吸引力,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腾空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悬浮运行.
⑤为了保证这种悬浮的可靠性和列车运行的平稳度,必须精确地控制电磁铁中的电流,保证磁场稳定的强度和悬浮力,使列车与轨道之间始终保持约1厘米的间隙.这个间隙是使用气隙传感器来控制的.
⑥要使磁悬浮列车“飞行”起来,除了将列车腾空,还得让它前进.
⑦磁悬浮列车的驱动和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原理一模一样.通俗地讲,在位于轨道两侧的线圈里流动的交流电能将线圈变为电磁体,它与列车上的电磁体相互作用,就能使列车启动.列车前进是因为列车头部的电磁体N极被安装在靠前一点的轨道上的电磁体S极吸引,同时又被安装在轨道上稍后一点的N极排斥.当列车前进时,在线圈里流动的电流方向就反转过来了,即原来的S极变成N极,N极变成S极.这样循环交替,列车就可以持续向前奔驰了.
⑧为了控制列车前进的方向,列车侧面安装了一组专门用于导向的电磁铁.当车辆发生左右偏移时,列车上的导向电磁铁与导向轨的侧面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排斥力,使车辆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列车和导向轨侧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当车辆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例如运行在曲线或者坡道上时,控制系统通过对导向磁铁中的电流进行控制,来保持这一侧向间隙,从而到达控制列车运行方向的目的.
⑨上海磁悬浮列车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430公里,比普通货车要快好几倍.那么,如此高速行驶的列车是如何做到行驶稳妥、安全可靠的呢?
⑩列车高速行驶,危险因素之一是转弯半径问题﹣﹣转弯半径不能过小.上海的整条磁悬浮线路上需要转弯的地方也有几处,其中最大转弯曲线半径达到8000米,肉眼观察几乎是一条直线,因此在转弯时乘客不会有丝毫不适;而最小的半径也达到1300米,即使是高速行驶中的转弯,乘客也同样感觉平稳舒适.
⑪列车与轨道没有接触,安全制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磁悬浮列车的制动方式有三种:电磁制动、涡流制动、滑撬制动.当列车遇到紧急情况时,运行控制系统通过快速判断,对三种制动方式进行最优化选择,使列车停在合适的位置.
⑫由于磁悬浮轨道“平躺”在“光天化日”之下.万一轨道上出现障碍物对高速行驶的列车构成威胁怎么办?据介绍,磁悬浮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几无可能.
⑬总之,磁悬浮列车的运行,真正实现了陆上交通工具的“零高度”飞行,是人类在交通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本文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解释“‘零高度’飞行”的含义.
(2)本文围绕磁悬浮列车的“‘零高度’飞行”主要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况.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是如何做到行驶稳妥,安全可靠的.
(4)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5)文章第⑫自然段的说明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
9.(15分)(2013•青岛)现代文阅读
如果
龙应台
①他一上来我就注意到了,老伯伯,留着平头,头发灰白,神色茫然,有点像个走失的孩子.他裹着一件浅褐色的夹克,一个皮包挂在颈间,手里拄着拐杖,步履艰难地走进机舱.其他乘客拖着转轮行李箱,昂首疾步往前,他显得有点慌张,低头看自己的登记证,抬头找座位号码.不耐烦的人从他身边用力挤过去,把他压得身体往前倾.他终于在我左前方坐下来,怀里紧抱着皮包,里头可能是他所有的身份证明.拐杖有点长,他弯腰想把它塞进前方座椅下面,一阵忙乱,服务员来了,把它抽出来,拿到前面去搁置.老伯伯伸出手臂,用很浓的甘陕乡音向着小姐的背影说:“要记得还给我啊.”
②我低头读报.
③台北往香港的飞机,一般都是满的,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去香港的.他们的手,紧紧握着台胞证,在香港机场下机、上机,下楼,上楼,再飞.到了彼岸,就消失在大江南北的版图上,像一小滴水无声无息地落入茫茫大漠里.老伯伯孤单一人,行走千里,在门与门之间颠簸,在关与关之间折腾,不必问他为了什么.我太知道他的身世.
④他曾经是个眼睛清亮,被母亲疼爱的少年,心里怀着莺飞草长的轻快欢欣,期盼自己长大,幻想人生大开大合的种种方式.唯一他没想到的方式,却来临了,战争像突来的飓风把他连根拔起,然后恶意弃置于陌生的荒地.在那里,他成为时代的孤儿,堕入社会底层,从此一生流离,半生坎坷.他垂垂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
⑤我不敢看他,因为即使是眼角余光瞥见他颓然的背影,我都无法遏止地想起自己的父亲.
⑥父亲离开三年了,我在想,如果,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仅仅是一次机会,让我再度陪他返乡﹣﹣我会做什么?
⑦我会陪着他坐飞机,一路牵着他瘦弱的手.
⑧我会一路听他说话,不厌烦.我会固执地请他把他当年做宪兵队长的事迹讲完,会敲问每一个细节﹣﹣哪年?驻扎在镇江还是无锡还是杭州?我会问清每一个环节,我会拿出我的笔记本,用一种认真到不能再认真的态度,仿佛我在访问一个超强大国的国家元首,聚精会神地听他每一句话.对每一个听不懂的地名、弄不清的时间,坚持请他“再说一遍,你再说一遍,三点水的“淞”?“江水”的“水”?“羊坝头”怎么写?怎么来台湾的?坐什么船?船叫什么名字?几吨的船?
⑨我会陪他吃难吃的机舱饭.我会把面包撕成一条一条,跟空中小姐要一杯热牛奶,然后把一条一条面包浸泡牛奶,让他慢慢咀嚼.他颤抖的手打翻了牛奶,我会再叫一杯,但是他的衣服不会太湿,因为我会在之前就把雪白的餐巾打开铺在他的胸口.
⑩下机转机的时候,我会牵着他的手,慢慢地走.任何人从我们身边挤过而且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故意给我们看,我会很大声地对他说:“你有教养没有!”
⑪长长的队伍排起来,等着过关,上楼,重新搭机.我会牵着他的手,走到队伍最前端.我会把他的包放在行李检查转轮上,扶着他穿过电检拱门.如果检查人员说:“请你退回去,他必须一个人穿过.”我会坚持说:“不行,他跌倒怎么办?我会不管三七二十一,牵着他的手,穿过.
⑫当飞机“砰”一声触到长沙的土地,当飞机还在滑行,我会转过身来,亲吻他的额头﹣﹣连他的额头都布满了老人黑斑,我会亲吻他的额头,用我此生最温柔的声音,附在他耳边,跟他说:“爸爸,你到家了.”
⑬“砰”的一声,飞机真的着陆了,这是香港机场.我的报纸,在降落的倾斜中散落一地.机舱仍在滑行,左前方那位老伯伯突然颤巍巍站了起来,我听见空服员急促的声音:“飞机还没停稳,请不要离开座位!”
(本文有删改)
(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老伯伯孤单一人,行走行走千里,在门与门之间颠簸,在关与关之间折腾,不必问他为了什么,我太知道他的身世.
步履蹒跚: .
(2)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作者与老伯伯素不相识,却说“我太知道他的身世”,这是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4)文章前半部分用大量笔墨来写一位陌生的老伯伯,其用意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5)第④段画线句子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请从修辞方法和用词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6)作者把想象中陪父亲返乡,一路照顾父亲的每个细节都写得极其细致,这样写是否过于繁琐?请结合其中一处细节,谈谈你的看法.
.
四、写作【本题满分50分】
10.(50分)(2013•青岛)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半命题作文
题目:找回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与人名.
②自命题作文.
“告别”意味着离别、分手.告别粗心,我们变得严谨;告别懦弱,我们走向坚强;告别青葱岁月,我们日趋成熟;告别昔日师友,我们开启新的征程…
2013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汉字书写及注音【本题满分4分】
1.(4分)
【考点】根据拼音写字词;注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拼读字音和拼写汉字的能力.拼读字音要注意多音误读、形近误读等;拼写汉字要结合对词义的理解,还可以联系汉字中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解答】本题汉字拼写可以结合词语来进行,注意“潜”不要写成“浅”,“贯”不要写成“惯”,“馈”不要写成“溃”,“旷”为kuàng,不要拼成guǎng.
答案:潜,贯,馈,kuàng.
【点评】拼读字音时,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拼读;拼写汉字时,要准确掌握字的书写,特别是一些同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的书写.
二、诗文默写【本题满分9分】
2.(3分)
【考点】古诗(词)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内古诗文的识记和默写能力.要求学生要结合所给出的诗句,联系自己掌握的内容,完成填空即可;本题结合《滁州西涧》和《登楼》来完成.
【解答】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注意“鹂”不要写成“丽”.)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注意“垒”不要写成“磊”.)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必须牢记课内诗歌的内容,做到不填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3.(6分)
【考点】古诗(词)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和理解诗句的能力.解答直接默写时,要结合所给出的诗句,联系自己掌握的内容,完成填空即可;解答理解性默写时,要熟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原诗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把握诗句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
【解答】①浅草才能没马蹄(注意“蹄”不要写成“啼”.)
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结合对《黄鹤楼》的背诵和理解,找出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即可,注意“暮”不要写成“幕”.)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注意“弘”不要写成“宏”.)
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注意“舴艋”不要写成“咋锰”.)
⑤白头吊古风霜里
⑥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⑦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结合对《卜算子 咏梅》的背诵和理解,找出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芬芳的诗句即可,注意“碾”不要写成“蹍”.)
⑧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点评】解答此题时,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诗句,做到不填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三、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本题满分12分】
4.(6分)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前后搭配不当,“狂风”不能“落了下来”,改为:下午四点左右,台风正式登陆,呼啸的狂风刮了起来,密集的雨点落了下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找主干,抓住句子成分,辨析残缺成分或搭配不当原因”,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5.(6分)
【考点】散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段材料《傅雷家书》,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给儿关怀指导,材料中他建议儿子面对痛苦应该持有的态度,鼓励儿子要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痛苦.
【解答】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识记及内容的理解和对反问修辞、关联词语、短语结构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和题干要求作答即可.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所以傅雷教育儿子应该坦然接受现实,理智客观地分析,彻底感悟告诫自己,引以为戒.
“不是…不是…”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手法.
“惟有…才…”所联接的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
彻底是副词,感悟是动词,所以短语结构是偏正短语.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答案:坦然接受(勇于面对或正视现实)、客观分析(用理智分析)、引以为戒(彻底感悟)
反问 条件 偏正短语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识记及内容的理解和对反问修辞、关联词语、短语结构的理解分析能力.学生解答时,主要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和对修辞、短语、关联词语等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按照题干要求作答.
二、阅读【本题满分45分】
6.(7分)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文言实词;文言翻译.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岳阳楼记》译文: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小石潭记》译文: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逗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三峡》译文: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两地相隔一千二百多里的路,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样快.
【解答】(1)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的特殊用法的掌握.我们要先了解“斗折蛇行”中的“蛇”用法是名词作状语;ABD三项中的加点词都是名词作状语,只有C项中的“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可”是多义词,在这里指大约;“溯”指逆流而上.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话,“观”指景象;“备”指详尽;故翻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②句话,“奔”指飞奔的马;“疾”指快;故翻译为: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答案:(1)C
(2)①大约;②逆流而上.
(3)①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②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也不认为快).
【点评】文言词语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今王鼓乐于此.名词“鼓”带宾语“乐”,用作动词:弹奏.
②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郑商人弦高市于周.“市”带补语“于周”,用作动词:做买卖.
③前面有结构助词“所”,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罾”前有结构助词“所”.用作动词:用网捕捉.
④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面有连词“而”或副词,有的前面既没有连词“而”也没有副词.如:秦师遂东.方位名词“东”前面有副词“遂”,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2.名词直接做状语
①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时,活用为状语.例如: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席”、“包”、“囊”分别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②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活用为状语,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面”做动词“刺”的状语,表示“刺”的方式:当面.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动词“奉”用作名词,意即“奉送的机会”,作句子的主语.
2.动词的为动用法.例如:死国可乎.“死”是为动用法,“死国”即“为国而死”.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例如:大行不顾细谨.“细谨”,形容词用作名词,意即“细枝末节”.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是形容词,后面接了名词宾语,应译“使…绿”.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美我”即“以我为美”,意即“认为我美”.
文言词语“可”的用法:
读kě:
①<动>可以;能够.《殽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②<动>认为…可以;肯定.《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
③<动>适合;适宜.《芙蕖》:“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
④<动>值得.《师说》:“其可怪也欤?”《项脊轩志》:“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⑤<动>痊愈.《西厢记》:“瘦得浑如削,百般医疗终难可.”
⑥<副>大约;大概.《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三黍许.”
⑦<副>莫非;怕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李小二入来问道:‘可要吃酒?’”
⑧<副>难道;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读kè:见“可汗”.
7.(8分)(2013•青岛)课外文言文阅读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文言实词;文言翻译.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译文
戴逵,是谯郡人.幼年时聪慧,悟性好并且博学.善于打鼓和弹琴,擅长书画.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用找来破损白瓦研磨成屑,打了不少的鸡蛋,滤去蛋黄,再将白瓦灰兑入蛋清之中,反复揉搓,最后做成一碑,并命名为《郑玄碑》,还亲自写了碑文,用刀把碑文刻到碑上.凡是见到这个碑的人,个个都赞叹不已,认为这个小玩艺儿“词美书精,器度巧绝”,一时在人们中传为美谈.他非常擅长画古人的山水画.十多岁的时候,在瓦棺寺画画.王蒙看到之后说:“戴逵必非单单会画画,以后肯定能有大名望,定为山川之高士,我恨自己见不到他辉煌时候.”
戴逵曾经跟从范宣学习,范宣见到戴逵的画作,没有用处的事情,不必在这上面白白花费心思,戴逵于是为范宣画了《南都赋》,范宣看完之后大为感叹,认为非常有益处,于是也开始学画画.
戴逵既然有了灵巧的心思,又善于铸造佛像和雕刻.他曾经建造无量寿佛的木像和菩萨的木像,高达一丈六.他认为古时的制作都粗拙古朴,到了开放敬神的时候,不足以使人动心.于是藏在帷幕中,偷偷听众人的议论,所听到的褒贬意见,都加以详细的研究,积累思考了三年,刻像才最终完成.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善”字的释义和“亡”的特殊用法(通假字),常考.
(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享”“盛”“毕”“乃”的翻译.
(3)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其好学的词语即可.
答案:
(1)①通“无”,没有.②擅长、善于
(2)①这小孩子不只能画画,最终能取得大成就,遗憾的是我不能见到他鼎盛的时候.②范宣看完赞叹不已,认为(作画)很有好处,于是也学画画.
(3)巧慧(聪悟)、博学;虚心好学、精益求精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重在平时对文言实、虚词的积累.
善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
4.善刀而藏之(通“缮“,修缮,修治.引申为揩拭)
5.先主曰“善“( 表示同意的答词,可译为“好““对“)
6.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善才:能手.一说是唐时著名琵琶师,后也作以指琵琶师或曲师)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优点、长处)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处理好)
9.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欢、羡慕)
8.(15分)
【考点】说明文阅读综合;字词的含义;文章语言特点;说明方法;概括说明内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这篇说明文先介绍了“零高度”飞行的现象,引出说明内容,然后说明磁悬浮列车创造近乎“零高度”飞行的奇迹的原因,最后指出“零高度”飞行的重大意义.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联系下文“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常导磁吸型”磁悬浮列车.这种磁悬浮列车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安装悬浮电磁铁,在轨道上铺设磁铁,利用磁铁的吸引力,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腾空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悬浮运行.”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细读文章,根据其每段的内容总结写出即可.第③段“要使磁悬浮列车‘飞行’起来,首先要将列车腾空.”,接着④⑤段介绍的是如何使列车腾空;第⑥段“除了将列车腾空,还得让它前进”,⑦⑧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第⑨段中“如此高速行驶的列车是如何做到行驶稳妥、安全可靠的呢?”引出后面三段对磁悬浮列车如何保障行驶安全的介绍.
(3)此题考查概括分析能力,从文中找出其安全优点,答出即可,注意要全面.第⑨段“如此高速行驶的列车是如何做到行驶稳妥、安全可靠的呢?”,可以去下文找答案,后面三段中分别有“危险因素之一是转弯半径问题﹣﹣转弯半径不能过小”,“安全制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磁悬浮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几无可能”,概括相应内容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此类型的题目考查说明方法.常考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等,其作用分别是:①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读者理解,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②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析.③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 具体.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5)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注意从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修辞:拟人等修辞方法,两方面考虑.
答案:
(1)指磁悬浮列车能够在距离轨道仅约1厘米的地方悬浮运行,且速度极快.(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①磁悬浮列车如何腾空②磁悬浮列车怎样行进③磁悬浮列车如何保障行驶安全(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3)转弯半径足够大;通过运行控制系统实现安全制动;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先进的隔离装置,防止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4)举例子、列数字 用具体的例子和准确的数据,说明了磁悬浮列车最大和最小转弯半径的长度,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磁悬浮列车的转弯半径要足够大.(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5)示例:准确严密:“目前”限制时间,说明磁悬浮列车的隔离装置在当前这段时间内是最先进的,表达准确严密. 生动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轨道‘平躺’在‘光天化日’之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轨道平铺在地面上、毫无遮拦的样子.(任选一个方面分析,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点评】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说明文的内容理解概括、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等说明文知识,我们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灵活运用,进行解答.需要注意的是,解答阅读题,要求大意正确即可.
9.(15分)
【考点】散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在从台北往香港的飞机上,“我”见到了一位独自乘机的老伯伯,他引起了“我”对父亲的回忆,使“我”幻想了种种父亲在世时的场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极度思念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牢记其含义.这个词平时应有积累,结合语境,与原意一致,所以可直接加以解释,即走路缓慢不稳.
(2)本题考查对文章段落的作用的理解能力.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回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结合具体语段分析即可.此段是文章中间的语段,结合全文可知,它承接上文我看见老人上飞机的过程,引出下文对想象中陪父亲返乡的情景的描述,所以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文章一至三段可知,老人的行踪与自己父亲的行踪相似,由此想老人应该与父亲有相似的经历,这样就可以理解题干中问题的原因了.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第五段“我不敢看他,因为即使是眼角余光瞥见他颓然的背影,我都无法遏止地想起自己的父亲”语句推断,
根据文章结构分析,可以看出,这是在为下文情节做铺垫.因为作者的父亲和老伯伯有着相似的人生境遇,写老伯伯的年老体弱、孤单无助、辛苦辗转、身世坎坷也是再现父亲当年的境遇就是为后文作者特别渴望在又一次机会陪父亲返乡做铺垫.
综合上述分析,可解答本题.
(5)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考试中考的较多的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
结合语境分析作者当时写这段话时的情感,综观全文可知,作者的父亲是经历过战争的,并且残酷的战争给父亲和他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这段话将战争比作飓风,更加生动的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6)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答案应回答不繁琐,要言之成理,言之成文.一般情况下,与主旨关系密切的内容要详细写,与主旨关系不大的可略写或不写,阅读与写作中,都要注意文章中详略的处理,学习并运用其中的技巧.结合语境,再选取一处易于分析的话阐述自己的看法.理由一般要与主旨结合起来回答,即与主旨相关联的内容要详写.
答案:
(1)步履蹒跚:走路缓慢不稳的样子(脚步缓慢不稳的样子).
(2)答案示例:承上启下(过渡);由上文对独自返乡的老伯伯的描述,引出下文对想象中陪父亲返乡的情景的描述.
(3)答案示例:作者虽然与老伯伯素不相识,但从老伯伯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他与父亲有相似的经历、共同的命运.基于对父亲的了解,作者完全能够推知老伯伯的身世经历.
(4)答案示例:因为作者的父亲和老伯伯有着相似的人生境遇,写老伯伯的年老体弱、孤单无助、辛苦辗转、身世坎坷也是再现父亲当年的境遇,为后文写作者特别渴望在又一次机会陪父亲返乡做铺垫,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思念、愧疚之情.
(5)答案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战争比作飓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争的突然和猛烈.“连根拔起”“弃置”“陌生的荒地”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他”因战争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境况,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突出“他”的不幸遭遇,饱含着作者深切的同情.
(6)答案示例一:不繁琐.如第⑧段,作者不厌其烦地把想象中非常认真地陪父亲说话的情形写得极其细致,特别突出“我”对父亲的耐心和体贴,表达对父亲的无限思念及以往对待父亲不够耐心体贴的遗憾、愧疚.
答案示例二:不繁琐.如第⑾段,作者细致描述了想象中陪父亲过海关时如何耐心、体贴地照料父亲的情形,表达对父亲的无限思念及以往对待父亲不够耐心体贴的遗憾、愧疚.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文中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其中第题是重点题目,学生解答时,先要明确赏析角度(修辞、重点词语等),然后再结合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具体分析.
四、写作【本题满分50分】
10.(50分)
【考点】半命题作文.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略
【解答】略
【点评】略
第13页(共13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