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西省2013年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99378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3年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2013年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2013年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2013年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2013年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精品)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1(2分)(2013江西)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考点:电压;电磁波的传播3793881专题:电压和电阻;信息的传递分析:在我国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是220V,与之配套的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速度为3.0108m/s解答:解: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故答案为:220;3.0108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常见物理数据的识记能力,属于基础题,容易解答2(2分)(2013江西)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

2、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熔化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3793881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解答:解:(1)温泉水上面笼罩着一层白雾,是温泉内的水先汽化,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2)雪花落入池水中不见踪影,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答案为:液化;熔化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常见

3、物态变化的分析,抓住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3(2分)(2013江西)又到了收获芒果的季节,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的香味,这是芒果的芳香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挂满芒果的枝条被压弯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考点:分子的运动;力的作用效果3793881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运动和力分析:(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解答:解:(1)芒果的芳香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使得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的香味;(2)芒果对枝条施加了力,将枝条

4、压弯,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故答案为:无规则;形变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分析动理论、力的作用效果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4(2分)(2013江西)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的该定律具体表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考点:牛顿第一定律3793881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那么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的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答:解: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答案为: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点评: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力和运动的

5、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指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5(2分)(2013南昌)如图所示,用吸管向两个空易拉罐中间吹气,导致中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使得两易拉罐相互靠近(填“靠近”或“远离”)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793881专题: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液体和气体都称为流体,生活中常见的流体是水和空气,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解答:解: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这一规律,可知当向两个空易拉罐中间吹气时,此位置的空气流速加大,压强小于两边的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两空易拉罐向中间靠拢故答案为:压强;靠近点评:分析空易拉

6、罐两侧流速和压强的变化,从压强变化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6(2分)(2013江西)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793881专题:电压和电阻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电压和电流无关解答:解:因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故答案为:长度、横截面积点评:本题只要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即可解答要特别注意电阻的大小与电压和电流无关7(2分)(2013南昌)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早期的蒸汽汽车模型,燃料燃烧使水温升高,水的内能增加,再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使汽车前进考点:能量的相互转化

7、3793881专题:机械能及其转化分析:蒸汽汽车原理: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被水吸收,水的内能增加,水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从容器口喷出,给空气一个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给水蒸气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推动蒸汽汽车前行,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解答:解:燃料燃烧放出热量,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蒸汽通过对外做功,再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蒸汽汽车前进故答案为:内;机械点评:根据给定的情景,解释能量转化和转移,要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8(2分)(2013江西)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对比甲、乙两图,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对比甲、丙两图,可

8、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考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3793881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要分析对比的两幅图,从中找出相同的点即控制的量和不同点即改变的量,从而可以得出结论解答:解:甲、乙两图,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的关系;甲、丙两图,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大小的关系故答案为: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点评:此题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主要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掌握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注意分析控制的量和改变

9、的量二、选择题(共20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3分)9(3分)(2013南昌)“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小胜同学对自己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A正常体温约为39B体重约为450NC步行速度约为5km/hD脉搏约为70次/min考点:温度;速度与物体运动;重力大小的估测3793881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39为高烧状态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

10、、中学生的质量在45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45kg10N/kg=450N此选项符合实际;C、人步行的速度在1.4m/s=1.43.6km/h5km/h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D、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1s,1min大约跳动70次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A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10(3分)(2013南昌)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3793881专题:信息给予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

11、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解答:解:A、从某一时刻物体在某一位置,无法确定物体是否运动及如何运动;B、已知时间间隔相同,每个时间段内通过的距离也相同,说明物体在这一时间内可能做匀速运动;C、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D、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真正的匀速直线运动包含两层意思: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相同物体作绝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很少,大部分情况下都作变速运动11(3分)(2013南昌)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现

12、象说法不正确的是()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3793881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解答:解: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鼓声是通过空气传给岸上的观众的,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鼓声

13、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运动员敲鼓的力量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鼓面的响度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观众能够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是声学中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简单12(3分)(2013南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考点:平衡力的辨别3793881

14、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压力,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故A不正确;B、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不正确;C、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两个力大小不一定相等,且方向相同、作

15、用在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衡力的辨别,学习中特别要注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否作用于同一物体13(4分)(2013江西)如图所示,是某电器内部的电路结构图,R1、R2为阻值相同的电热丝,不同的连接方式及其发热功率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发热功率与丙的发热功率相等B丁的发热功率是丙的发热功率的2倍C丙的发热功率是乙的发热功率的2倍D丁的发热功率是乙的发热功率的4倍考点:电功率的计算3793881专题:电能和电功率分析:先分析四图的连接方式,求出四种连接的电阻大小,电源电压不变,根据公式P=求出各自的电功率,从而判断各个选项的对错解答

16、:解:分析各连接方式可知:甲图为开路,P甲=0,乙图中两电阻串联,R乙=2R,P乙=,丙图中只有电阻R1工作,R丙=R,P丙=,丁图中两电阻并联,R丁=R,P丁=2,可见,甲的发热功率与丙的发热功率不相等,故A错;丁的发热功率是丙的发热功率的2倍,故B正确;丙的发热功率是乙的发热功率的2倍,故C正确;丁的发热功率是乙的发热功率的4倍,故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考查电功率大小的计算,关键是分析电路的连接,这是本题的难点,也是重点,还要知道串、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14(4分)(2013南昌)如图所示,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BCD考点: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3793881专题:磁现象

17、、电生磁;电动机、磁生电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根据这一现象要求,对照图中各自的装置特点来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图中没有电源,线圈和灵敏检流计串联,当条形磁铁抽出或插入线圈中时,线圈相对于磁铁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故A图可演示电磁感应现象符合题意;B、图中有电源,这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装置,不合题意;C、图中的装置中有电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装置,不合题意;D、图中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用电流表来观察电流的变化,这是电磁感应的装置,符合题意;故选AD点评:此题中较难区分的是A,在判断时

18、要抓住关键的不同,电磁感应中是通过磁场获得电流,因此电路中有电流表,但无电源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是在有电源的情况下三、解答题(共24分,每小题各8分)15(8分)(2013江西)用手将一个质量为500g、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浸没于水中,使物块上表面离水面20cm求:(1)正方体物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强(2)正方体物块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3)放手后,正方体物块最终静止时受到的浮力(g取10N/kg)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3793881专题:压强和浮力分析:(1)根据物块上表面离水面20cm,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gh可直接求出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2)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

19、物块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再根据F浮=gV排即可求得(3)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的重力;根据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物体最后的状态,得出浮力的大小解答:解:(1)物体下表面距水面h=10cm+20cm=30cm=0.3m,则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P=gh=1.0103kg/m310N/kg0.3m=3103Pa;(2)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物块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F向上F向下=F浮,物块的体积V物=103cm3=103m3,F浮=gV排=1.0103kg/m310N/kg103m3=10N,(3)物块的重力G=mg=0.5kg10N/kg=5N,物体完全浸没,所受浮力等于排开的水所受的

20、重力,为10N;此时浮力大于重力,所以放手后,物体上浮,最后漂浮,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为5N答:(1)正方体物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为3103Pa;(2)正方体物块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为10N(3)放手后,正方体物块最终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5N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学生的训练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有两种解法:利用上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差求解,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解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16(8分)(2013南昌)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可调,小灯泡L1小有“6V 6W”的字样,小灯泡L2、L3标有“6V 12W”的字样(假设小灯泡电阻不变)(1)

21、闭合S2,断开S1、S3,调节电源电压使电压表V2的示数为6V,求L2的实际功率(2)闭合S1、S3,断开S2,调节电源电压使电压表V1的示数为3V,求L1的电阻(3)闭合S1、S2、S3,画出此时的等效电路图,调节电源电压为18V,求此时L3的实际功率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3793881专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分析:(1)闭合S2,断开S1、S3时,L2、L3两灯串联,电压表测量L2两端电压;根据灯泡的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求出L2的阻值,利用P=即可求出L2的实际功率(2)直接根据灯泡的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求出L1的电阻(3)闭合S1、S2、S3时,L1、L3两灯并联,L2被短路,电流表A1测量干

22、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L3中的电流,电压表V1测量并联电路两端电压,据此画出等效电路;根据电压表示数比较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关系,如果电压太高,用电器将被烧坏,功率为零解答:解:(1)L2的电阻:RL2=3,根据题意知,U实L2=6V,L2的实际功率为:P2实=12W;(2)L1的电阻:RL1=6;(3)当闭合S1、S2、S3时,L1、L3两灯并联,L2被短路,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L3中的电流,电压表V1测量并联电路两端电压;如图所示:因为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两端电压,因此L3两端电压为18V远高压额定电压,因此L3被烧坏,故实际功率为零答:(1)L2的实际功率为12W(2)L

23、1的电阻为6(3)此时L3的实际功率为0点评:本题考查了动态电路分析,会利用欧姆定律和电功率进行计算,关键是公式和公式变形的理解和应用17(8分)(2013南昌)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瑞瑞同学在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作一标记A(如图甲所示),然后用大小为F的拉力匀速竖直向上提升总重为G的钩码当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时,瑞瑞同学在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作另一标记B,并测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2H(如图乙所示)(不计摩擦与绳重)求:(1)动滑轮的重力G1(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如果减少钩码的个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如何变化?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793881专题:计算题;简单机械分析:(

24、1)知道绳子的段数、物体的重力、绳子的拉力,根据F=(G+G动)求出动滑轮的重力(2)知道物体重力、物体升高的距离,根据W有=GH求出有用功;知道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拉力,根据W总=Fs求出总功知道有用功和总功,根据机械效率公式求出机械效率(3)减少钩码的个数,有用功减小,额外功不变,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值变小,机械效率降低解答:解:(1)物体由三段绳子承担,物体升高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3H,F=(G+G1),动滑轮重力:G1=3FG(2)有用功:W有=GH,总功:W总=Fs=F3H=3FH,=100%=100%=100%(3)=,有用功减小,额外功不变,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值减

25、小,机械效率降低答:(1)动滑轮的重力G1为3FG(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00%(3)如果减少钩码的个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降低点评:(1)机械效率高低跟有用功和总功无关,跟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值有关(2)本题用字母代替具体的数据,给习题带来难度四、实验题(共16分,每小题各8分)18(8分)(2013江西)亲爱的同学,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1)如图1所示,在放大的测力计表盘中画出此时指针位置(2)如图2所示,这是某地区的一种仪表,它是电能表,尝试将表盘度数填入横线上6112.1kWh(3)许多基本仪器制作时都运用了转换的思路,将不易观测的量转换为易观测的量请将表格填写完整仪器名

26、称 工作原理 制作思路温度计 将温度的高低转换为液柱的长短 电流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4)下面是两个旅行家在户外走散时的一段对话:“叔叔!”我大声喊道“什么事,我的孩子?”一会儿之后,他问“我很想知道,我们俩之间的距离约有多远?”“这很简单”请你根据上面的对话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能快速测出他们之间的大致距离实验所需的器材:秒表;应测的物理量:时间;要知道他们之间的距离,还需要用到的一个已知物理量:声速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物理学方法;力作用的相互性;电功的测量3793881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判断测力计所受的力在画指针位置时注意数量级(2)掌握电

27、能表的参数,并会进行读数(3)掌握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电流表将电流的大小转换为指针偏转的角度(4)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声音的在空气中的速度是已知的,若能够测出从时间就可计算出距离了解答:解:(1)测力计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所以其示数应等于1000N因此指针应指在1的位置如下图所示(2)图2中有单位kWh,可知是电能表最后面一个是小数点部分根据指针的位置可得其示数为6112.1kWh(3)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电流表将电流的大小转换为指针偏转角度的大小(4)根据公式v=得s=vt只要知道了声速和声音传播的时间便可求出距离所以应用到秒表测量时间,其

28、中声速是已知量故答案为:(1)见上图;(2)电能;6112.1kWh;(3)液体的热胀冷缩;将电流的大小转换为指针偏转角度的大小;仪器名称 工作原理来源:Z&xx&k.Com 制作思路温度计液体的热胀冷缩 将温度的高低转换为液柱的长短 电流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将电流的大小转换为指针偏转角度的大小 (4)秒表;时间;声速点评:此题通过日常所见的现象考查了有关指针测量仪器的读数及转换法在电流表和温度计中的应用,要真正理解转换法的含义,同时考查了用声速测量距离的方法19(8分)(2013南昌)在测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荣荣同学所连接的电路存在错误,但只需改

29、动一根导线,即可使电路连接正确请你在应改动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中画出正确的接法(2)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几乎没有示数,出现这一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小灯泡短路(3)排除故障后,荣荣同学进行了四次测量,并将部分实验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请你帮他将表中未填的数据和现象填写完整 实验序号 U/VI/A R/ 灯泡亮度 10.5 0.133.8 不亮 21.0 0.185.6 灯丝暗红 31.5 0.217.1 微弱发光 42.5 0.25(4)荣荣同学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发现小灯泡的电阻值存在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考点:伏

30、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3793881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要掌握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注意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根据电流表、灯泡、及电压表的示数判断电路中出现断路或短路(3)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会正常发光将电流和电压值代入公式R=便可求出电阻值(4)当小灯泡中的电流值增大时,灯丝的温度会升高,其阻值增大解答:解:(1)由图知,电压表串联在了电路中,且灯泡未正常接入电路电路如图,应将电压表与灯泡并联(2)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有示数,说明小灯泡不是发生了断路,而是短路,又电压表几乎没有示数,更加说明了是小灯泡短路(3)R=10,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

31、压,所以小灯泡正常发光(4)小灯泡的电阻值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故答案为:(1)见上图;(2)小灯泡短路;(3)10;正常发光;实验序号 U/VI/A R/ 灯泡亮度 10.5来源:学科网 0.133.8 不亮 21.0 0.185.6 灯丝暗红 31.5 0.217.1 微弱发光 42.5 0.2510 正常发光 (4)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点评:此题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考查了学生对实物电路的连接,特别是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同时考查了有关有关电阻的计算及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电路故障也是电学中常出现的问题,要根据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的情况确定五、探究题(共24分

32、,每小题各8分)20(8分)(2013江西)如图所示,某公园有两个游览点(用亭子表示),其游览的入口和出口都已确定请按以下要求设计游览路线:(1)游客由入口到出口,先后经过两个游览点,请在图1甲中用笔画线画出游览路线;(2)游客由入口到出口,每次只经过其中任意一个游览点,请在图1乙中用笔画出游览路线由此联系到我们所学的电路知识,现有两个小灯泡和相应的电器元件,怎样连接使它们都亮起来?【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请在图2所示的虚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两种不同的完整电路图,要求用规定的电器元件符号【评估】(1)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灯泡不亮请在表格中填写简单的检修方法 故障现象可能原因检修方法灯泡不亮示例:

33、灯泡的灯丝断了换灯泡电路中的导线断了电池没电了(2)如图3所示,它们的电路连接情况不可见,闭合开关,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断开开关,两个小灯泡同时熄灭,不借助其它器材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判断它们是串联还是并联考点:电路的组成3793881分析:(1)让游客从入口进入分别经过两个游览点,再到出口;(2)游客由入口到出口,每次只经过其中任意一个游览点;根据(1)(2)中的情景,让电流依次经过两个灯泡或让电流分别经过两个灯泡;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具体方案;根据并联和串联的特点分析判断并联时各个用电器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而串联时用电器是相互影响,不能独立工作解答:解:(1)让游客从入口进入分别经过两个游

34、览点,再到出口;如下图所示:(2)游客由入口到出口,每次只经过其中任意一个游览点;如图所示:让电流依次经过两个灯泡或让电流分别经过两个灯泡;如图所示:电路中的导线断了,换导线即可;电池没电了,换电池;拧下其中的一个灯泡,闭合开关,若另一灯亮,说明两灯是并联;若另一灯不亮,则说明两灯是串联故答案为:换导线;换电池;拧下其中的一个灯泡,闭合开关,若另一灯亮,说明两灯是并联;若另一灯不亮,则说明两灯是串联点评:本题考查电路的基本连接,解决本题关键是利用并联和串联的特点来判断电路的连接形式21(8分)(2013南昌)科学家发现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1.2572kg/m3,从氨中取得的氮的密度1.250

35、5kg/m3数据的细微差异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新的气体氩这一实验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应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水的质量为m2m1;(3)再将烧杯中的水倒入如图所示的量杯中,测出水的体积V;(4)计算出水的密度【评估】请找出实验中的两个不足之处:(1)量杯的分度值太大;(2)烧杯中有液体残留【提出问题】改进实验后,小姬同学测得这些水的密度为1g/cm3水常见的形态有固态、液态、气态她想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是一样的吗?【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将这些水凝固成冰进行

36、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冰的质量m/g冰的体积V/cm3冰的密度/(gcm3)136400.9245500.9354600.9【分析与结论】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是: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是不一样的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3793881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密度是物质的重要属性,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但对物质的鉴别,我们还可以应用其它科学知识,做进一步的鉴定【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2)已知烧杯的质量以及倒入水后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水的质量;【评估】从测量过程在是否存在明显不合理的操作以及两倍的分度值分析【分析与结论】根据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数据可得出结论解答:解:通过材料可以知

37、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应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2)已知烧杯的质量m1和倒入水后的总质量m2,所以水的质量为m=m2m1;【评估】实验中的两个不足之处:量杯的分度值太大,导致读数不准确;实验中将水倒入量杯时,由于烧杯壁上不可避免地沾有部分水,导致用量杯测出的水体积偏小;【分析与结论】:由表中数据可知,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是不一样的故答案为:属性;鉴别;(2)m2m1;量杯的分度值太大; 烧杯中有液体残留;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是不一样的点评:实验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考虑到导致误差增大的因素,可能的情况下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22(8

38、分)(2013南昌)【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刻度尺、蜡烛、凸透镜、光屏(2)如图1所示,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A只需要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B需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线上其中说法B正确(填序号)正确调整后,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14013.3230153202041530510光屏上没有像68光屏上没有像【分析与论证】(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2)如图2所示,光屏应移至B区域才能找到清晰的像(3)观察

39、烛焰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左观察(填“左”或“右”)(4)在整理器材时,香香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反射(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3793881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掌握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凸透镜要置于蜡烛和光屏之间;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处于f和2f之间,像距小于物距,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照相机;当物距等于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等于2f,像距等于物

40、距;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幻灯机、投影仪;当物距等于f时,通过透镜的光线将变为平行光;当物距小于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放大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解答:解:实验前要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把凸透镜置于蜡烛和光屏的中间,并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所以说法B正确;(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2)如图2所示,光屏应移至B区域才能找到清晰的像(3)观察烛焰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左观察(4)在整理器材时,香香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反射故答案为:B;(1)减小;(2)B;(3)左;(4)反射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注意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特别注意凸透镜、烛焰、光屏高度的调节,同时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注意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