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 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 施 方 案目 录一、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基础 1(一)地区概况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二)资源环境基本情况 4(三)生态文明建设基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6(四)建设示范区的意义15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17(一)指导思想17(二)基本原则17(三)建设目标18三、主要任务20(一)如何确定企业资源环境准入标准20(二)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21(三)生活垃圾运营模式,与县级如何统一24四、重点支撑项目和投资26(一)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26(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27(三)污染防治及环境保护工程28(四)低碳城市及循环型社会建
2、设工程28(五)生态美丽乡村建设工程30(六)水利设施建设工程32五、保障措施32(一)组织保障33(二)资金政策保障33(三)宣传教育保障34(四)科技人才保障35(五)社会监督保障36一、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基础(一)地区概况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区域概况辽宁省市街道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29,东经12147,坐落在湾畔,位于普湾新区西北端,东邻铁西街道,西邻复州湾街道,南靠渤海湾,北与瓦房店市九龙街道和泡崖乡接壤,南距市区48公里,北距沈阳288公里,地理位置优越。瓦五铁路、长皮高速、滨海公路、瓦湾公路横穿东西,沈海高速公路、哈大客运专线、202国道纵贯南北。辖区内,沈海
3、高速设有站和海湾北站两个出入口,长皮高速公路在区内设有松木岛站出入口。辖区面积226平方公里,有8个涉农社区、19个村、1个国营农场(托管)。总人口7.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5万人,外来人口2.6万人。街道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3,年降水量580-750毫米,年无霜期185天。街道耕地面积广阔,林地生态资源丰富,被誉为“会迷路的森林城镇”。2、总体经济发展情况街道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社会总产值从2000年的40.1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93.46亿元,13年间增长了6.3倍。其中,农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3.6亿元增加到2013年13.3亿元,增长
4、了2.7倍;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28.6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15.15亿元,增长了6.5倍;服务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7.9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5.01亿元,增长了7.2倍。街道现有工业企业392家,其中外资企业21家,上市企业4家。以食品加工、机械加工、建筑材料、服装加工为主导产业。大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鸡宝宝”牌食品获得国家名牌产品称号;真心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的“真心”牌产品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街道围绕水果、花卉、蔬菜、水产和畜牧五大农业产业建成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渔业园区、畜牧园区和名贵花卉繁育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省级海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壹桥苗业股份有限公司已于
5、2010年7月成功上市;雪龙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雪龙牛肉享有“肉中极品”的美誉,为北京奥运会“指定食品”。街道旅游资源丰富。铭湖旅游景区以温泉、滑雪、牧场、花海为主题,集休闲、度假、会议、商务、旅游于一体,被认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街道海上垂钓、农家游、水果自采园、工业旅游等旅游项目也初具规模。经辽宁省政府批准的“经济开发区”,市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园”、“台商投资区”和普湾新区批准的“产业园区”,按功能区划布局有序。园区完备的配套设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优惠的招商政策,吸引了国内外客商云集创业,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街道长期实施“抓二、带三、促一”的发展战略,2013年实现社会总
6、产值为293.4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3.3亿元,工业总产值为215.15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65.01亿元,规模企业64家,出口供货额达10885万美元。一二三产业同步协调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辽宁省百强乡镇综合评比位列第四位。3、产业结构情况 街道一二三产业均衡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比重从2000年的9:71:20,自然调整为2013年的4.5:73.2:22.3,二、三产业比例分别上升了2.2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幅度较大。据测算,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约是第二产业的五分之一,服
7、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降低0.92个百分点。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瓶颈”约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4、产业布局情况 街道依靠自然优势,依托430.3公顷的省级开发区,大力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内有各类工业企业126家,服务业业户近2000家。周边延伸5个工业区:产业园区、长岭工业区、申炉工业区、干河工业区、桥东工业区。街道外围13个村(社区)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有各类水果、蔬菜、食用菌和鸡猪牛畜牧养殖大
8、棚18000栋。5、社会发展情况街道社会总产值从2000年的40.1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93.46亿元,13年间增长了6.3倍。多年来一直注重对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投入,通过本级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持续投入,建成高标准敬老院、中心卫生院和2所公立幼儿园;为街道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对街道农民办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补贴;为困难群体发放生活补助;为街道60周岁以上男性、55周岁以上女性及16周岁以下儿童发放生活补助;为街道14700户居民办理家庭平安保险。让改革发展成果普惠街道全体居民。(二)资源环境基本情况1、资源情况辖区耕地面积10.
9、79万亩,林地9.39万亩,建设用地5.25万亩;水资源总蓄量742万立方米,水库16座(400万立方米),塘坝10座(80万立方米),方塘150个(260立方米),大口井25个(1.22万立方米),河流6条;石灰石储量4038.10万吨,年开采量60.44万吨;森林覆盖率达55%;海岸线长35.8公里,海域面积5.37万亩。2、环境情况街道持续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促进生态建设,改善了村屯生态环境。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通过雨污水分流治理、流域河套治理、工业废水处理、安全饮水工程等,有效的保护了“水生态”,提高“水质量”并丰富“水景观”。街道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无秸杆焚烧现象,空气质
10、量较好,冬季有部分煤烟污染物,空气质量达到二类环境空气质量。街道现有垃圾清运车46台,垃圾池600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规模化养殖场废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0%;废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0%;农产品中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达98%。在环保基础设施方面,街道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工程,2010至2013年完成了袁屯河、干河河、关理河等8条河道、9个方塘治理工程。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开展村屯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水源涵养及绿化美化工程。积极推进新农村“六化”工程建设,完善中心城区改造工程,建设休闲广场建设及配备休闲健身器材。截至2013
11、年,建设文化广场40个,农民蓝球场50个,健身广场70个,安装健身器材1000余套。修建柏油路300公里,240万平方米,浆砌边沟1200公里,各类路灯、景观灯15000盏,主城区亮化率达45%以上。(三)生态文明建设基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1、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街道起源于辖区内的一个古遗迹,据考证,在唐朝年间辽东地区外患猖獗,唐二主派名将薛礼征东,在现在的街道村建筑了狼烟烽火台,用于传递军情和报警。清朝光绪年间地区隶属于复州丰社1945年后由复县天台区所辖,1949-1956年分别由天台区、南极区、岚崮区所辖。于1985年3月撤乡换镇,1992年被列入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镇”,按照“规划抓
12、框架、建设抓亮点”的方针,真抓实干,在短时间内镇有了脱胎换骨的变体化,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乡镇。1992年6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经济开发区”。1995年批准成立“台商投资区”,1999年镇与邓屯乡合并,2010年镇由瓦房店市划归普湾新区。1995年之后,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1998年获辽宁省“省级文明镇”称号。2000年被授予“辽宁省文明建设标兵镇”。2001年被评为国家卫生镇。2002年批准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4年被批准为1887个“全国重点镇”之一。2005年被授予“森林镇”、“国家级文明镇”光荣称号。2009年荣获新
13、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生猪生产先进单位、设施农业生产先进单位、粮食生产进行单位、农业科技推行先进单位。2010年4月9日,镇划归普湾新区,是普湾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组团,已经成为拉动普湾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1)持续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多年来,街道始终坚持生态立镇,在环境质量、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的生态技术指标总体呈现良好态势。其中,农村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水土流失治理率等均在市前列;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等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多
14、年来,街道坚持开展造林绿化、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活动,有效改善城镇和村庄生产、生活、人居环境。同时结合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项目等,建设一批生态村庄,增强城镇、农村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持续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努力建设“绿色银行”为一二三产业的可持续、互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街道森林覆盖率持续递增,由2000年的38%增长到2013年的55%。2000年-2013年间,年均植树造林285万株。目前辖区绿化用地总面积91.1公顷,其中建成区内主要街道长5公里,道路两侧均栽种银杏、侧柏、云杉及草坪等,主要道路的绿化普及率100%,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网络。近年来,街
15、道以“两退一围”为重点,实施林地、园林保护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挥好林地、果园的生态效益,保护好各类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护林等生态公益林,集中发展林果产业、种苗产业、高效林业产业。2013年,完成超坡地138亩,树种有银杏、侧柏、云杉3万株;小开荒200亩,树种有火炬、侧柏、云杉3.5万株;荒山造林175亩,树种有火炬3万株;退耕还林补植1000多亩,树种有柳树、香花槐等28.2万株;青山保护围网工程20公里,面积达2000亩。2008年以来,街道以村屯为单位,以“围村、围屯、围户”为重点,加大绿化、美化的建设力度。其中,“围村”即东以宫房村为界,西以老染房村为界,南以马炉村与山脊线为界,北以
16、磙桥村、申炉村为界,32.4平方公里范围内集中开展绿化工程。“围屯”即以居民点或聚集小区为单位,进行主要道路绿化、河流绿化、建设小刘村公园等多处园林公园等。“围户”即以户为单位,栽种树木、草坪及各种花卉。2013年,对3公里长的邓屯商业街、11公里长的至大冯村屯路,关里河、车甸河及高铁两侧等实施绿化美化,栽植各粗枝类树木300万株,建设干河村等园林化村庄7个。(2)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街道以遏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重建水生态为重点,通过大河雨污分流治理、流域河套治理、工业废水处理、安全饮水工程等,走出一条保护“水生态”、提高“水质量”、丰富“水景观”的水环境治理之路,使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环境效
17、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3)大河雨污分流治理。坚持水环境治理与水污染防治相结合,实施大河雨污水分流治理,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实施“一根管工程”沿大河修建一根污水干管,将区内的污水收集,排至污水处理厂。通过雨污分流建设独立的雨水及污水收集、排放系统,保护水生态。(4)流域河套治理。坚持水环境治与河套治理相结合,通过建设生态河岸、生态景观带等方式,恢复重建水生态环境。2013年对袁屯河、干河、关里河等8个流域河套进行治理,建设站前、河南公园、双宝山公园和水库等沿河景区,打造生态滨河景观带。坚持河套治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注重休闲、娱乐、蓄水等多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在岚崮河上游干河段修建2
18、处景观湖,围绕景观湖两侧安装路灯、健身器材、铺设方砖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5)工业废水处理。街道积极开展水源保护行动,加快控源截污纳管,规范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污口管理制度,对废水性质相似的企业,实行联片经营、规模经营,废水集中处理;废水有专用排污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实施统筹保洁行动,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关停重污染企业,严格禁止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进入;鼓励培育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绿色产业。(6)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街道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开展村屯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度假等多功能生态农业,建设具有自
19、我循环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园林化、生态型村庄。(7)保护和发展村庄原有形态。街道注重保护山体自然景观,严禁开发劈山毁林,控制好城镇山际线和天际线,结合公路、铁路建设防护绿地,利用农业园区和防护绿地隔离各功能组团,形成人在村庄、村庄在山中的山水乡村特色。坚持将村庄传统风貌和生活生产现代化结合起来,自然景观与历史传承结合起来,科学地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走出家门进花园,村屯建在森林中”是生态环境、村庄建设的真实写照。2013年袁屯社区完成硬化面积15000平方米,墙体美化20000平方米,浆砌边沟8000延长米,院墙改造90户。修建凉庭一处,广场两处,长廊一处。大力宣传太阳能、清洁能源使用率
20、,逐步把村庄打造成集商贸、旅游、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农家游景点。(8)环境保护与封山禁牧。伴随着功能区建设日益明确,街道逐步形成桥东、申炉、长岭、干河工业园区;以大冯村、车甸村、干河村等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以马炉村、长岭村、老庙社区等为主的农业养殖基地。其中,现代工业园区主要的工业污染(见表1所示),涉及水泥、砖厂、肉鸡加工等行业。为此,加强对现有主要污染源,如大成食品、大成美食和大成宫产食品等,排放污染物的监管力度,实施“一根管工程”集中排至污水处理厂,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加大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如水泥、砖厂等,已关闭3个小砖厂、1个造纸厂、拆除水泥厂机立窑4个,建回转窑1个
21、等。现代农业园区涉及的污染(见表1所示),包括农用化肥使用及污染、农药使用及污染、塑料农膜使用及污染农作物秸秆污染等。现代养殖基地(表2所示),涉及如猪、牛、羊、鸡等畜禽养殖污染。尤其,较多集中在猪、肉鸡养殖上,从存栏量看,猪养殖规模达到2.45万头,肉鸡为180万只;从粪尿产生量看,猪达到10万吨,肉鸡则为90万吨,如任意堆弃、排放,导致空气恶化、水源污染、水田过肥化等问题严重。在保持现有规模、封山禁牧的基础上,只有建立立体、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本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面对农业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街道通过“公司+专家+农户+基地”的
22、产业化模式,逐步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体制;注重节能减耗,减少农业化学品的投入,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做到“生产无害化、产品绿色化、资源系统化、生物多样化”,既治理畜禽场的污染,又给种植业提供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例如,2013年王世林养殖场投资300万元,建成2 500立方米的大型活汽池并废物利用发电,解决污水排放问题。目前,雪龙牛肉、大成食品等龙头企业已建立有机肥烘干车间、有机肥加工车间、颗粒有机肥加工设备等。典型生态农业示范项目正逐步在街道内其它企业推广应用。表1 街道工业农业主要污染源基本情况污染类型涉及主要企业或指标污染物排放措施工
23、业污染水泥工业天马水泥有限公司、新龙水泥有限公司、岚崮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废气、粉尘、二氧化硫等已关闭3个小砖厂、1个小造纸厂、拆除水泥厂机立窑4个,建回转窑1个农业污染肉食鸡加工业大成食品、大成美食、大成宫产食品等COD、BOD、SS等废水排放:“一根管工程”,集中排至污水处理厂农用化肥使用及污染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生物肥、化肥、施用肥等施用化肥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向农业生产提供优质高品位能源、高效的有机肥源农药使用及污染生物农药等使用农药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生物农药等塑料农膜使用及污染农膜使用、残膜回收等使用农膜耕地面积占耕地
24、总面积的14%以上充分利用使用寿命长的地膜;强化管理,高效回收;环境保护的宣传农作物秸秆污染秸秆产生量、秸秆还田量等秸秆产生量、秸秆还田量等秸秆氨化养牛、秸秆还田、秸秆气化新能源等表2 街道畜禽养殖污染现状情况指标猪肉牛羊蛋鸡肉鸡存栏量(头/只)24 5002 50013 000200 0001 800 000其中:规模化养殖(头/只)11 0001 5003 00050 0001 800 000散养数(头/只) 13 5001 00010 000150 000-粪尿产生量(吨)100 0001 2506 00010 000900 000粪尿综合利用量(吨)-粪尿直接排放量(吨)100 000
25、1 2506 00010 000900 000(9)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街道着力打造生态型城镇,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对居民区的生态环境及配套设施重点整治,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主要包括:一是交通设施完善,居民出行方便。目前,街道现有农村公路网62条,总里程为282.6公里。其中,乡级公路13条,里程为127.6公里;村级公路48条,里程为130公里。基本实现道路村村通、屯屯通;实现建成区主要交通干线路灯安装率100%;实现建成区整洁整齐,边沟无垃圾、杂草和污水残留。交通便捷,让居民出行更加通畅。二是主河道改造工程,居民休闲娱乐有场所。完成袁屯河、玉皇庙河、岚崮河、姜屯河等治理,铺设污水管网、
26、雨水管网及配套设施,排水管网基本形成,构建集人工湖、景观凉亭、观光走廊、休闲广场等人文景观带。方便了居民休闲娱乐,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三是环境综合整治,居民卫生环境有保障。街道以农村环境连片整理项目为契机,实施污水管网建设、垃圾设备购置、水源地护栏安装、环保能力建设等,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投入500万元建设20个垃圾场、1300多个垃圾点(箱),目前社区、村屯都有垃圾桶和垃圾点,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率达到80%以上。并且,成立了街道环卫队,配备了60多辆卫生清扫车和25两垃圾清运车,建立了 “流动垃圾箱”,实施每人50米包段、定点、不间断清理“三结合”,提供垃圾清运的机
27、械化水平,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极大改善了街道及村庄的卫生环境,居民生活更加和谐有序。2、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2014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金普新区,街道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突出的战略地位,雄厚的经济基础,进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期。金普新区的建设,对于引领辽宁沿海经济带加速发展,促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深入推进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街道作为普湾新区的核心区,必将承担金普新区发展建设的重任。在机遇面前,根据本地经济基础和资源禀赋,按照“抓二、带三、促一”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旅游业发展速度;提升
28、现代服务业水平,加快旅游业快速发展;做好土地管理和城区规划,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目前,街道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各村(社区)对生态文明建设热情高涨,自有资金不足,上级的帮扶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建设资金紧缺已成为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瓶颈。 (2)乡镇街道之间、村与村之间存在区域经济差异,经济发展不均衡,群众收入差距大,现有住房杂乱、布局不合理,房屋改造工作推进缓慢。 (3)各单位分散独立的供热系统,锅炉烟囱林立,设备陈旧,能源、资金浪费突出,污染环境。因此,实现集中供热,改善区域环境、提高大气
29、质量,迫在眉睫。 (4)排水设施建设滞后。雨水沿街横流,主要靠路边明沟排通,污染环境;没有污水处理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污染海域。实施雨污分流必须提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议事日程。(四)建设示范区的意义 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主线,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老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街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强调以生态经济为核心的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的综合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有利于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增强
30、经济发展后劲。所以,生态文明示范区既是街道实现和谐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街道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首先,生态建设关系人民福祉,体现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其次,生态环境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内涵,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再次,生态文化、生态文明是一个地区的“软实力”的重要内涵,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正是保护生态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因此,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也是街道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3、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街道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街道贯彻落实党的十
31、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在贯彻落实过程中,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毫无疑问是重要抓手,是事关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整体战略和目标,对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核心,以培育生态意识、发展生态经济、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生态社会、完善生态制度为主要任务,以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为重点,以创建市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总抓手,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32、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倾力打造充满活力、富有魅力、幸福文明的一流涉农街道,走出一条具有现代特色的新型农村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二)基本原则1、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坚持在科学发展中促进科学保护、在保护生态中实现新的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2、坚持创新发展、借力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坚持创新发展,在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的同时,强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要通过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借力发展,在全方位开放中促进内
33、生性、内源式发展;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3、坚持优化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全面优化的有机统一。要在更高水平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必须突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打响生态环境品牌。同时,要统筹硬环境、软环境建设,尤其要下大力气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和诚信环境。4、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有机统一。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进行有效突破,循序渐进地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优化人口、生产力布局,依据生态功能分区,提出相应的建设重点和工作要求,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5、坚持政府引
34、导与市场主导、公众参与的有机统一。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化教育,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不断开创造水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三)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生态文明观念在全街道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高,生态社会建设卓有成效,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机制较为完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主要指标,基本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在地区处于领先,生态经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街道成为人民富裕、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舒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文明进步、充满活力、富有
35、魅力、幸福文明的新型农村。2、阶段目标起步阶段(2015年2016年)生态建设全面启动。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实施村屯绿化工程、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工程、集中供热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绿化家园工程”,打造森林公园等精品城市园林景点,铺设污水管网,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减少对环境及海洋的污染,建设热电供热,努力建设生态园林模范城区。加快形成一批地方特色明显的生态产业,推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绿色产品。树立生态理念,培育生态文化,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面建设阶段(2017年2018年)
36、 生态建设走上健康轨道。绿色消费和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逐步成为社会主流,村镇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机制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18年,农产品中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99%,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升到99%以上;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不少于310天/年,节水器具普及率93%,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7%,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节能减排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基本建成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舒适优美的城乡生态环境体系,文明健康的生态
37、文化体系。提高完善阶段(2019年2020年) 生态城市建设指标全部达标,基本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展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型农村风貌,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示范区(参见附表1、附表2)。3、实施期限 2015年2020年。三、主要任务(一)严格把控企业排污总量和污水指标,营造企业优良的生产环境,造福于人民。到2020年,街道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 万吨以内,比2014年的 万吨减少 %;氨氮排放量控制在 万吨以内,比2014年的 万吨减少 ;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 万吨以内,比2014年的 吨减少 ;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
38、万吨以内,比2014年的 万吨减少 。今后首先要做好企业的排污总量、污水排放指标控制,做好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重视污水控制的宣传教育,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地节省用水。新上项目要严把环境评价关,应符合产业政策,不得采用国家和市淘汰的或禁止使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不得建设生产工艺或污染防治技术不成熟的项目。严格审查节能减排方案,落实节能减排资金,新建区必须实行供水、排水和废水处理的“三同时”,即同时设计、施工和投产。公共卫生设施、城市绿化和环境设施必须达到国家环保标准。鼓励新建区采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和废物循环利用,制定相应政府在税收上给予一定优惠。新建区的各种配套设施基本上
39、应实现一步到位。污染较重的工业项目应远离中心城区,已经建在中心区范围内的要有计划地逐步迁出。工业园区和工业项目的选址布局要远离城市水源地。改建、扩建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必须取得排污指标,不得影响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完成。未按要求完成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的企业,不得建设新增相应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积极推动原有企业通过施工工艺改造、技术革新及其他方法,减少用水量,减少污水及污染物的产生量。节能、减排、降耗不达标企业限期进行整改,对通过技改后仍不达标者,要求企业限期转型。严格要求所有餐饮业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污水经除油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厕所建立化粪池,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便于清淘。加强对施
40、工、生活污水及雨水排放设施的维护管理,防止污水二次污染。完善城市供排水系统、学校、医院、市场、停车、卫生设施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人均绿化面积,按生态、宜居、园林城市的标准进行城市建设。采取措施在中心城区全面禁燃烟煤,并将此项工作逐步推广到全街道各村屯,减少由燃煤产生的空气污染、增加城市垃圾量等各种环境问题。在禁燃烟煤的同时,大力推广使用其他清洁能源的工作,如中心城区可以考虑将天然气引入作为居民的生活燃料,创造条件让广大市民用上既清洁方便又负担得起的能源。依靠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来促进城市化,大力发展第三
41、产业,不断壮大城市经济实力和经济辐射能力,确保企业排污总量目标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造福人民。(二)全力支持私营企业的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新动力。街道充分认识发展私营企业的重要性,全力支持私营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服务方面街道一直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设障”的要求,营造和谐政企关系,积极为企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主动服务企业,以服务感动企业、留住企业。如企业从选址、规划、办理土地证、环评、能评等各环节,街道均派出专人跟
42、踪服务、有效对接,提高企业审批办理效率;主动为辖区内企业申请科技项目、创新项目等政策补贴,加快建立街道领导和部门指导帮扶重点企业制度。在基础服务方面首先抓好园区建设。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把主导产业的做大、做强,建好基地尤为重要,先后建好了长岭、干河、申炉工业园区,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成绿色蔬菜、花卉加工基地炮,大力发展蔬菜、花卉、食用菌等种植业,以群众集资投劳为主,走规模化发展路子,着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的新优势。加快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建设培育市场。通过规划专业市场,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工贸企业、物流企业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建市场,通过共同参与、联合开发等模式,充分利用民间资金,解决市场
43、招商的后顾之忧,加快市场建设步伐。街道拓宽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方面,建立政企、银企对接洽谈、联席会议等制度,进一步密切政企、银企关系,引导金融部门把中小企业作为服务、支持的重点,适当放宽贷款条件,降低信贷准入“门槛”,加大贷款供给份额,提供更多金融信贷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也极探索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鼓励有实力的中小企业组建成立同行业担保机构,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担保体系。 在土地政策上,街道改革旧的土地管理制度,实行集中、统一、连片开发,以利于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土地的集中使用。对乡镇企业用地、小城镇建设用地,应采取有偿使用的原则,通过拍卖、招标的方式,使
44、其土地在出让过程中的受益转化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投资的来源。在资金政策上,改革投资体制,改变投资主体单一化的状况,开辟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新路子。街道对乡镇企业税负负担实行规范化管理,并对年末税收累计纳入街道本级财政超过30万元的部分,按2%-4%返还企业基础设施配套。对现有收费、罚款、集资、摊派的依据、标准、范围进行全面清理,为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街道对入城进镇经商办企业的,在供水、用电、征用土地、孩子入托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该减的费用要减,该免的费用要免,真正通过法律手段、引导手段、协调手段和激励手段加快小城镇建设,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格局和乡镇企业快速发
45、展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致力于乡镇企业的发展,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并集中布局,就可以大批量地把农村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出来。所以说,依托小城镇建设集中发展乡镇企业必将从整体上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同时,乡镇企业又为小城镇建设带来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城镇上连中心城市,下接广大农村,对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大中城市所不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城镇化是“以城带镇”、“以城带村”,其生产方式极大地影响着广大农村的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根本上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保护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建立起新的“分解”部门(生态建设、环境
46、保护、环境恢复、有益微生物分解、污水垃圾处理、废品回收等)、还原部门(将分解后部分物质还原于自然)、再生部门(将可利用的物质重新加工利用,将难以分解的物质分成最小的物质单位,或改性或重新利用),从而打造循环经济系统。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成为街道可持续发展和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必要资源节约手段。(三)探索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有效途径,构建屯村(企)-街道-市四级一体化运营模式1、基本原则(1)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原则。围绕改善和提高街道人居生活环境质量、削减生活垃圾污染、保护环境,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和处理工作,努力构建覆盖全街道、技术合理、能力充足、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2)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原则。各村屯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由街道卫生部门结合人口聚集程度、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垃圾成分和性质,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污染防治措施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3)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逐步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和垃圾资源再利用。2、分类标准生活垃圾分四类进行处理:一是厨余垃圾、泥土尘灰、植物枝叶等可堆肥垃圾,如:剩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