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疆新仁化工有限公司
水合肼技改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新疆新仁化工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新疆化工设计研究院
二○一四年十二月
新疆新仁化工有限公司水合肼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新疆新仁化工有限公司
水合肼技改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新疆新仁化工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新疆化工设计研究院
二○一四年十二月
目 录
1 建设项目概况 1
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1
1.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
1.3项目规模及生产工艺 3
1.4项目建设周期和投资 5
1.5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及厂址合理性 6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1
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1
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2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14
3.1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达标排放情况,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 14
3.2运营期污染物影响分析 16
3.3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19
3.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 19
3.5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24
4. 公众参与 27
4.1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方式 27
4.2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次数、形式 30
4.3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 30
4.4公众意见归纳分析 30
4.5结论与意见 33
5. 结论与建议 34
5.1结论 34
5.2建议 34
6. 联系方式 35
6.1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35
6.2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和联系方式 35
1 建设项目概况
《新疆新仁化工有限公司水合肼技改项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新疆化工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即将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和《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的有关规定,现向公众公开其有关环境保护信息。简本内容依照环境保护部“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的公告”(公告2012年第51号)要求进行编写。
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1.1.1建设地点
项目选址于米东新区化工工业园综合加工区的经六路与纬七路合围区域内的新疆新仁化工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内,总占地面积86863.5m2,地理坐标为东经87°46′21″,北纬43°59′45″。
1.1.2建设项目背景
水合肼(简称HH)分子式N2H4·H2O,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是生产农药、医药、中间体、染料、显像剂、抗氧剂的原料,还用于制造高纯度金属、合成纤维及稀有元素分离,此外还是生产火箭燃料和炸药的原料。
作为一种化学中间体,其潜在用途和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其一,生产塑料发泡剂;其二,在电力工业的蒸汽循环中,它被用作防止管道生锈和提前老化,从而大大提高电站的安全可靠性;另外,水合肼也是重要的医药和农药原料。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消费市场对水合肼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以亚洲市场增长迅速。目前世界水合肼年需求约8-9万吨,其中亚洲市场占到35%左右。就中国市场而言,由于大型火电站、核电站建设以及农药、医药塑料中间体等产品用量的不断增加,市场需求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建设单位——新疆新仁化工有限公司是河南省新乡六通实业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公司目前拥有20000吨/年水合肼生产装置,由于装置采用的传统尿素法工艺劳动生产率低、物耗能耗高、副产物多、产品收率低、生产成本高,致使产品市场竞争力低,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现有生产装置已于2014年3月停产。为提高产品收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变企业现状,公司拟采用重庆腾泽化学有限公司酮连氮法生产工艺替代现有尿素法生产工艺。
本项目的建设能够有效延伸新疆氯碱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将填补区内空白,积极带动区内氯碱产业的发展。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新疆新仁化工有限公司水合肼技改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生产主体工程、辅助工程、环保工程及公用工程,主要内容见表1-1。
表1-1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主体
工程
1
12000吨/年水合肼装置
建设水合肼生产装置1套,
生产80%水合肼12000吨/年
辅助
工程
1
液氨、甲苯、丙酮罐区
液氨储罐1×75m3;甲苯储罐1×10m3;
丙酮储罐1×80m3
2
消防系统
新建消防泵房和水池(1×1000m3),
新增部分灭火器材
3
软水系统
新建能力75m3/h软水处理系统一套
4
去离子水系统
新建能力5m3/h去离子水处理系统一套
5
库房
存放盐渣
6
供热、供汽系统
新建30t/h天然气蒸汽锅炉1台
依托
工程
1
供、排水系统
供水由园区供给,供水管网依托现有工程;排水管网依托现有工程,废水进园区下水管网;
2
供电系统
电源由园区提供,
并依托厂区现有供电设备
3
循环水系统
依托厂区现有循环水池(1×800m3)
4
次氯酸钠、液碱、
水合肼罐区
依托厂区现有,次氯酸钠储罐3×150m3;液碱储罐1×20m3;水合肼储罐2×100m3
5
渣场
场地依托现有工程,本次环评要求建设方建设封闭式盐渣库房
6
辅助用房
内含空压氮气站、软水站、配电室、中央控制室
7
备品备件库
依托厂区现有
8
HH库房
依托厂区现有
9
办公、生活设施
办公、生活设施全部依托厂区已有设施
10
绿化
依托厂区现有,绿化率为15.89%
环保
工程
1
废气
锅炉烟气
清洁燃料天然气+15米高烟囱
氨气废气
氨吸收塔,达标后经15m高排气筒排放
无组织废气
封闭式盐渣库房
2
废水
含盐废水
生产废水预处理设施、五效蒸发器、
含盐废水事故储罐(1×1000m3)
全厂废水
新建处理能力40m3/d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二级处理
事故水
新建废水及消防废水事故池(1×1000m3)
3
噪声
隔声、减振、消声、防噪等
4
固废
塔底废液(危废)储罐(2×30m3)、垃圾收集设施(依托现有工程)
5
其他
事故应急等环境风险管理措施,环境监测及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等
拆除
工程
1
现有工程水合肼
生产装置
制肼车间主体厂房1座,包括闪蒸釜1台、40%蒸发器4台、40%精馏塔2座、塔顶冷凝器10台、80%蒸发器2台、80%精馏塔2座及泵类等设备
2
锅炉
1×30t/h及1×6t/h燃煤蒸汽锅炉,共2台
1.3项目规模及生产工艺
1.3.1项目规模
建设规模:建设单位的母公司——河南省新乡六通实业有限公司建设有四氮唑乙酸生产装置,年需要80%水合肼约1万吨,综合考虑自耗能力和外销能力,本项目进行12000吨/年的80%水合肼装置建设。
项目生产主产品水合肼,副产盐渣,其中副产品全部外卖出售,本技改项目不再进行二次加工利用。项目产品方案见表1-2。
表1-2 项目产品方案一览表
生产线
产品名称
产品规格
生产能力(t/a)
备注
主产品
水合肼
80%
12000
出售
1.3.2生产工艺
技改项目水合肼生产基本与重庆腾泽化学有限公司水合肼生产线所采用的工艺流程一致。大致分为四步进行,第一步为原料准备工段;第二步为合成工段;第三步为水解浓缩工段;第四步为精制浓缩工段。
(1)原料准备工段
原料液氨、次氯酸钠、丙酮、甲苯由槽车运至罐区,通过泵送至各储罐。
原料32%NaOH泵送储罐,加入软水,调整浓度后用泵送到各使用单元。
(2)合成工段
在HH反应塔中加入一定量的软水,向其中加入定量的氨和丙酮,该混合液一边用循环泵循环,一边连续加入次氯酸钠水溶液,在50℃常压条件下,生成连氮丙酮。
调节氨、丙酮、次氯酸钠的加入量以保证反应液中氨、丙酮及连氮丙酮的浓度。HH反应塔产生合成尾气进氨吸收塔处理。
在保持反应塔中一定液位的条件下,将其中反应液连续加入到蒸馏塔中,分离出其中氯化钠水溶液即含盐废水W1,送厂区内五效蒸发器处理。然后反应液进入分氨塔和分酮塔,通过蒸馏回收过量的氨和丙酮,回收的氨和丙酮作为原料回用于反应塔,生成的连氮丙酮送入水解塔中。
(3)水解浓缩工段
将蒸馏后的连氮丙酮连续加入水解塔中,在140℃、0.2MPa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生成丙酮和粗水合肼,水解塔采用四级水解工艺。回收水解反应生成的丙酮回用于合成工序,为防止回收丙酮中杂质的积累,需定期将回收丙酮去蒸馏除杂塔进行蒸馏除杂处理,塔顶蒸出的丙酮冷凝后回用,塔底则产生蒸馏残液作为废液S1进入废液储罐。水解过程中分离出的低浓度粗水合肼溶液进入浓缩塔浓缩得约60%的粗水合肼。60%的粗水合肼溶液送至精制工序生产水合肼产品。
(4)精制浓缩工段
水解浓缩过程得到的约60%的粗水合肼在HH萃取塔中微碱性条件下(加入少量32%氢氧化钠溶液)用甲苯洗涤,塔顶排出的甲苯去甲苯提纯塔用软水洗涤,返回精制过程HH萃取塔循环使用,洗涤水回用于反应塔。经甲苯洗涤后的水合肼溶液送至浓缩蒸发塔再进行连续蒸发浓缩,制得精制水合肼。精制水合肼用去离子水调制成要求的浓度,作为成品泵送至HH储罐。
另外,为防止水解、精制过程中杂质的积累,需定期将水解塔水解液、甲苯提纯塔残液去丙酮提纯塔蒸馏除杂处理,塔顶蒸出的丙酮冷凝后回用于反应塔,塔底则产生蒸馏残液作为废液S2进入废液储罐。
本项目水合肼生产工艺流程及产物环节见图1-1。
甲苯回用
32%NaOH
甲苯
冷凝液
S2
洗涤液
水解液
丙酮回用
S1
冷凝水回用
丙酮回用
丙酮回用
氨回用
反应塔
蒸馏塔
分氨塔
次氯酸钠、
液氨、
丙酮、
软水
分酮塔
水解塔
60%HH浓缩塔
蒸馏除杂塔
HH萃取塔
甲苯提纯塔
丙酮提纯塔
软水
W1
浓缩蒸发塔
稀释
去离子水
80%水合肼产品
G1
图1-1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图
1.4项目建设周期和投资
(1)项目建设周期:拟建项目预计于2015年9月建成。
(3)项目投资:项目的总投资为11224.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9007.26万元(包括设备购置费4366.74万元,设备安装费用1665.48万元及其它费用2975.0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217.44万元,所有费用由企业自筹。
项目工程特性表见下表1-3。
表1-3 工程特性表
序号
项目
具体内容
备注
1
生产规模
12000吨/年的80%水合肼
2
主要建设内容
主体工程为12000吨/年水合肼装置;辅助工程包括液氨、甲苯、丙酮罐区、消防系统、软水系统、去离子水系统、库房;依托工程包括供、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循环水系统、供热、供汽系统、次氯酸钠、液碱、HH罐区、辅助用房办公、生活设施、绿化等;环保工程包括废气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及降噪措施等。
3
生产工艺
采用重庆腾泽化学有限公司连氮法生产工艺,以次氯酸钠、氨和丙酮为主要原料合成水合肼(HH),精制后得80%水合肼产品,生产过程为连续生产。
4
建设周期和投资(包括环保投资)
拟建项目建设期为15个月,预计于2015年9月建成,项目的总投资为11224.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6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39%。
5
生产制度及劳动定员
生产采用三班工作制,设备全年工作日按333天计,全年生产小时数为8000小时。本项目定员100人,其中管理技术人员40人,生产工人60人,全部为公司现有员工,不重新招聘。
6
占地面积
项目总占地面积86863.5m2 。
7
年销售收入
17186.81万元
8
净利润
4211.91
9
投资回收期
3.44年
10
内部收益率
39.44%
1.5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及厂址合理性
1.5.1与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
本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限制类和淘汰类,属于允许建设项目。
(2)新疆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本项目作为氯碱产业的下游产品,紧紧抓住新疆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机遇,通过使用液氨、次氯酸钠、尿素等原料生产水合肼,符合《新疆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
(3)工业信息产业化部颁布的关于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中指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推进重点领域治污减排工作。重点做好石油化工、煤化工、农药、染料等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子行业的污染防治。
全面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强对石化和化学工业的清洁生产审核,针对节能减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到2017年重点行业排污强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
项目建成后由酮连氮法代替氨法生产水合肼,有效降低能耗物耗,符合规划指导意见。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行业环境准入条件》
本次技改项目建设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行业环境准入条件》中相关内容的符合性分析见表1-4。
表1-4 项目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行业环境准入条件》相符性分析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行业环境准入条件》
技改项目
符合性
建设单位须依法组织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依据《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试行)》(新环监发〔2009〕160号)、《关于加强西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5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通知》(新环评价发〔2012〕363号)及其他相关文件,按分级审批管理要求报具备环评审批权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新疆新仁化工有限公司委托新疆化工设计研究院编制《新疆新仁化工有限公司水合肼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符合
建设项目须符合国家、自治区相关产业政策、法律法规、条例等要求,不得采用国家和自治区淘汰或禁止使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采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应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工信部〔2012〕31号)和《关于促进新疆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工信部产业〔2010〕617号)等相关要求。
本次技改项目酮连氮法工艺技术制水合肼,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要求
符合
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应符合国家、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遵守《新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控制区域及控制目标(2011-2015年)》中相关要求。
详见报告书中相关论述
符合
禁止在冰川、雪山和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及划定的重要河流、湖泊、水库源头水保护区和调水水源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内建设工业项目。
本项目是在
现有厂区内进行技改
符合
存在环境风险的工业项目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配套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禁止建设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工业项目。
本次技改项目依托新仁化工目前的环境分析应急预案
符合
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须达到国家清洁生产标准的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或满足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清洁生产企业要求。
技改完成后水合肼装置的
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符合
拟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现有项目或设施未执行“三同时”制度,未通过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未按照承诺实施居民搬迁等环境问题的,必须在先行解决全部遗留环境问题后方可实施。
详见报告书第三章
符合
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提出的各项要求。在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区域新建、改建或扩建建设项目应符合《乌鲁木齐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乌鲁木齐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新党办发〔2013〕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新政办〔2013〕36号)》、《关于批转米东区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2012〕595号)》等文件的要求。
详见后文分析
符合
(5)《关于加强乌鲁木齐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乌鲁木齐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新党办发[2013]10号文)明确联防联控区域不再新建和扩建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火电、钢铁、水泥、化工等项目,逐步减少煤炭消耗。
《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环办[2014]30号文)要求不得受理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每小时20蒸吨以下及其他地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项目。
本项目属于化工项目,建设性质为技改,建成后由12000吨/年酮连氮法水合肼装置替代现有工程20000吨/年氨法水合肼装置,新建1台30t/h天然气蒸汽锅炉即可满足生产工艺及生活用汽,拆除已建设的1台30t/h及1台6h/h燃煤锅炉,煤炭消耗量减少100%,SO2减少46.12t/a,NOx减少43.76t/a,符合文件要求。
1.5.2与园区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米东新区化工工业园发展规划,将规划建成依托大型石油石化生产基地建立起来的横跨米东区、东山区两地的大型化工工业园区。园区发展导向为紧紧围绕乌鲁木齐石油化工基地大芳烃、大聚酯、大化肥、有机原料等下游产业链延伸项目,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资源利用型、生产加工型和服务型产业,建设生态、环保型园区,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园区建成全疆重要的石油化工工业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米东新区化工工业园由综合加工区,氯碱化工区、石油化工区三个工业片区组成,其中氯碱化工区、石油化工区已基本建成。综合加工区属于新建区,目前已有部分工业企业落户,主要为新型建材、机械加工、化工类项目。规划利用其优越的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周边较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和现状已经进驻的工业企业项目,使该片区成为综合加工园的起步发展区。产业布局规划为:经一路以东至经五路以西区域及园区北部,布置轻度污染企业,形成相对完善的材料制造区(建材及金属制造);经五路以东区域布置有一定污染的工业企业,形成精细化工加工区。
本项目位于综合加工区新疆新仁化工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内,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项目建设厂址选择符合园区相关规划。
1.5.3选址合理性分析
(1)用地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选址于米东新区化工工业园,位于综合加工区,土地性质为园区工业用地,项目周边无常住居民,无拆迁问题,本项目占用国有工业用地,符合综合加工区域发展的工业用地性质,用地可行。
(2)区域环境敏感因素分析
①本项目废水经处理达标后进入园区下水管网,米东新区化工工业园供水水源地距离项目建设地较远,项目选址未选在水环境敏感区。
②项目建设区域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南风,项目厂址位于米东区北侧,未处于区域常年主导风向上。本项目环评推荐的卫生防护距离为800m,经调查距厂址最近的环境敏感点为距离厂址最近的环境敏感点为厂址北侧2400m处的大草滩村,满足其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因此环境空气因素不敏感。
③评价区无国家及省级确定的风景、历史遗迹等保护区,在这方面也不属于敏感区。
④厂址所占土地为荒地,区域内无特殊自然观赏价值较高的景观,也不属于土地荒漠化地区,不属于敏感区域。
综上所述,按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关于环境敏感因素的界定原则,经调查本项目选址地区不属于特殊保护地区、社会关注区和特殊地貌景观区,也无重点保护生态品种及濒危生物物种,文物古迹等,区域环境敏感因素较少。
(3)卫生防护距离
本项目在新疆新仁化工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内建设,卫生防护距离参考厂区现有工程卫生防护距离,为800m,以提高拟建项目的环境安全性。经过实地调查核实,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目前无常住居民,符合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
(4)厂区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厂区功能分区明确、合理,各车间四周均布设环形车道,厂内外道路运输组织合理,工艺流程合理流畅,厂区充分考虑了绿化带,将生产区与办公生活区隔离,能减少噪声、臭气和废气的影响,并可把工厂装扮成绿树成荫的花园式工厂,厂区周围种植高大乔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总图布置设计规整,功能区划清楚,各功能区间衔接适当,物流顺畅,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的要求。
评价认为,本项目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清晰,工艺流程顺畅,物流简短,人流、物流相互交叉和干扰小,突出了生产和环保的关系,总平面布置是合理的。
37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自然环境概况
拟建项目所在地位于米东新区化工工业园综合加工区。乌鲁木齐米东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腹地,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米东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分为四部分:东南部为丘陵山区,海拔650m至4233.8m;中部为冲积平原,海拔418m至650m;南部为平原,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主要是粮食种植区;北部属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一部分。境内山体属博格达山脉的西部末端,北东—南西走向,山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山体破碎,山顶浑圆,起伏较小。最低处在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东道海子,海拔418m,最高山峰为艾不里哈斯木达拉峰,海拔4233.8m。高山区为夏牧场,中山区为森林地带和冬草场,低山丘陵为春秋草场和旱作农业区。工业园地处天山北麓山前丘陵与平原区过渡地带,属山前冲洪积扇的高阶地部位,地势整体东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584-754m。拟建项目厂址位于园区最低处,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高度584.95-591.33m。
米东区境内有大小河流31条,其中常年水流沟16条、季节性洪水沟15条,分属南山、东山、平原三个水系。湖泊水库主要有:塔桥湾水库、八一水库、猛进水库、东道海子,地面水资源约有12476万m3/a。工业园区地下水的赋存与分布类型主要有基岩裂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而在芦草沟、铁厂沟及柏杨河现代河床与河谷两侧的第四系松散冲洪积沙砾和卵砾石层中,赋存着埋藏第四季潜水。米东区水资源发源于高山和低山丘陵区。区域属暖温带荒灌干旱气候,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32.9℃,年平均降水仅221.3mm,而年蒸发量高达1993-2511mm;年主导风向为SSE,风向转换频繁,夏季主导风向SSE,冬季主导风向SSE;年平均风速2.1m/s。
(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区环境空气SO2、NO2日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PM10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1.75倍。特征污染物H2S、NH3符合参照执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非甲烷总烃满足《河北省地方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非甲烷总烃限值》(DB13/1577-2012)二级标准。
(3)区域地下水监测点监测的24项指标中硫酸盐、氯化物和溶解性总固体3项指标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III类标准,超标倍数分别为0.84、0.50和2.09倍,超标原因为原生水质问题。其余监测指标的单因子指数均≤1。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地下水水质较差。
(4)声环境质量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建设地点各厂界噪声均无超标现象,总体来说,该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根据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及当地气象条件、自然环境状况确定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为:
(1)大气环境:锅炉房烟囱和氨吸收塔连线中心为原点,边长6.0km的矩形区域
(2)水环境:厂址区域。
(3)声环境:厂区厂界外1m的范围。
(4)环境风险评价:以液氨储罐为原点,半径5km的区域。
项目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见图2-1。
图2-1 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
图例
环境敏感点
大气评价范围
风险评价范围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达标排放情况,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
3.1.1废气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
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废气主要包括反应塔工艺废气、液氨储罐放空废气、锅炉烟气、各设备无组织废气及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恶臭。
生产过程中合成工段反应塔将排放工艺废气G1,主要成分是副反应生成的氮气及少量氨气,排放方式为连续排放,24h/d,为减轻氨气对环境的影响,需对其进行处理。氨气首先经反应塔内工艺液体吸收,然后进入1#氨吸收塔,吸收塔采用两级软水进行喷淋吸收氨气,由于氨气极易溶入水(1:700),所以废气中的氨气绝大部分被水溶液捕获,吸收液(氨水)送HH反应塔用作原料,少量未被吸收的氨气由15米高排气筒排入大气。
液氨装卸车时储罐放空气及安全阀排放气为氨气,排放方式为间断排放,2h/d,全部送2#氨吸收塔,采用两级软水进行喷淋吸收处理,吸收液送HH反应塔用作原料,少量未被吸收的氨气由15米高排气筒排入大气。
由于园区集中供热暂未覆盖至本项目区,本项目建设一间内设30t/h燃气锅炉的锅炉房,用作项目生产及冬季供热,待园区热源覆盖至项目区时对本项目锅炉进行拆除。本项目燃气锅炉年消耗天然气量为1920万m3/a,该燃气锅炉小时平均耗气量2400m3/h,烟气最终经15m高排气筒外排。
各设备无组织排放的废气氨气、甲苯主要发生在储罐、反应釜阀门的泄漏及原料输送转移过程,按照《石油化工设备完好及无泄漏标准》要求,装置区各无组织污染物泄漏率不超过0.5‰。虽然拟建项目生产流程中涉及液氨的环节较多,但反应塔及液氨储罐配有氨吸收塔,氨水循环泵采用屏蔽泵,氨气无组织排放量按物料用量的0.1‰估算,约0.090kg/h,0.714t/a。甲苯无组织排放量按使用量的0.5‰估算,以非甲烷总烃类计,约0.98g/h,7.84kg/a。
环评要求盐渣包装袋装后堆放于盐渣库房,以完全消除厂区的无组织扬尘污染。
本项目废气污染物产生及处理情况见表3-1。
表3-1 本项目废气污染物产生及处理情况一览表
节点
有组织废气
污染源
污染物
废气量Nm3/h
治理前
治理后
排放
规律
治理
方式
浓度
mg/m3
产生量
t/a
浓度
mg/m3
排放量
t/a
G1
反应塔工艺废气
氨气
2000
125
2
12.5
0.2
连续
氨吸收塔,15m高排气筒
G2
液氨储罐放空废气
氨气
2000
500
0.666
50
0.067
2h/d
氨吸收塔,15m高排气筒
G4
锅炉烟气
烟尘
34000
11.74
3.05
11.74
3.05
连续
清洁燃料天然气,
45m高烟囱
SO2
22
5.72
22
5.72
NOx
137
35.62
137
35.62
节点
无组织废气
污染物
产生量
排放量
排放
规律
备注
G3
各设备无组织废气
氨气
0.714
0.714
间歇
排放
甲苯
0.008
0.008
以非甲烷计
G5
污水处理设施恶臭
氨气
0.168
0.168
硫化氢
0.048
0.048
3.1.2废水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
拟建项目废水污染源包括生产废水、清净下水(循环水系统排水、软水系统、去离子水系统)、其它废水(实验室废水、地面冲洗水、锅炉房排污水)以及生活污水四部分。水合肼生产中合成工段蒸馏塔产生含盐废水W1,产生量约28m3/h,pH为9~10,污水中主要含氯化钠、COD、NH3-N等污染物,其中氯化钠浓度为6%、COD为200~400mg/L、氨氮为65mg/L、水合肼210mg/L。含盐废水首先进进生产废水预处理设施进行中和、氧化处理,然后进五效蒸发器进行处理,脱盐后废水(冷凝水)量为24m3/h,全部作为循环水系统补充水,不外排;清净下水直接排入园区下水管网;锅炉排水、实验室废水、地面冲洗水及生活污水形成综合污水,产生量为36.5m3/d,进入厂区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水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再次处理,处理后的废水由工业园统一规划。
3.1.3噪声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有各类泵、换热器、空压机、引风机、压缩机、锅炉风机等。噪声源噪声值为70~103dB(A),产噪设备主要布置于生产车间及设备用房内,通过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噪声源进行减震和隔声处理。
3.1.4固废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
(1)塔底废液拟建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水合肼生产过程中蒸馏除杂塔产生的釜残液、丙酮提纯塔产生的塔底残液,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塔底残液属于HW06。
水合肼生产中蒸馏除杂塔产生的废液产生量约400t/a,主要含丙酮10%、异丙醇30%、其他有机物2%及水58%。水合肼生产过程中水解液、甲苯提纯塔残液定期去丙酮提纯塔回收丙酮,产生塔底废液,产生量约600t/a,主要含丙酮4.2%、肼类11.6%、甲苯2.6%、其他有机物5.6%及水76%。
废液属危险固废,送新疆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统一处置。
(2)废交换树脂
本项目软水系统、去离子水系统使用钠型强酸性阳树脂,拟由生产厂家定期更换,回收进行再生,不在厂区内堆存。类比国内同行业相关资料,本项目使用的交换树脂预计5年更换1次,产生量为15t/5a,折3t/a。
(3)实验室废试剂
实验室产生的废试剂按照0.5kg/d计算,约0.2t/a,这类固废一般含有重金属、酸碱、有毒有害等物质,实验室产生的废化学试剂等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HW49类危险废物,收集后送新疆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统一处置。
(4)生活垃圾
全厂100人产生的生活垃圾量约为33.3t/a,生活垃圾由园区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垃圾填埋场。
(5)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泥
污泥产生量为9.11t/a,因不含有毒物质,污泥含水率处理到60%以下后直接运至垃圾填埋场。
3.2运营期污染物影响分析
3.2.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正常工况下,本项目天然气锅炉烟尘、SO2、NOx均可实现达标排放。烟尘最大落地浓度为0.002mg/m3,占评价浓度限值的0.44%;SO2最大落地浓度为0.0038mg/m3,占评价浓度限值的0.76%;NOx最大落地浓度为0.0233mg/m3,占评价浓度限值的9.34%。反应塔工艺废气经氨吸收塔采用二级净化处理后NH3最大落地浓度为0.0026mg/m3,占评价浓度限值的1.28%;液氨储罐放空废气经氨吸收塔采用二级净化处理后NH3最大落地浓度为0.0102mg/m3,占评价浓度限值的5.11%;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H2S最大落地浓度为0.0008mg/m3,占评价浓度限值的8.31%;各设备排放的无组织废气氨气最大落地浓度为0.0112mg/m3,占评价浓度限值的5.61%;非甲烷总烃最大落地浓度为0.0001mg/m3,占评价浓度限值的0.01%项目,排放的废气对区域大气环境贡献值很小,对厂址附近大气环境空气敏感点大草滩村、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等影响较小。
本项目在非正常排放工况下液氨储罐排放的污染物影响明显增大,氨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0256mg/m3(占标率为51.10%)。为尽量避免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降低,建设方应控制非正常工况的持续时间,要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严格操作规程,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尽量减少事故排放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根据项目无组织外排量计算相应的卫生防护距离,并按照GBT3840-91中卫生防护距离取值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时,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或等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级差为200m)进行取整,其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为200m。
本项目在新疆新仁化工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内建设,卫生防护距离参考厂区现有工程卫生防护距离,为800m,以提高拟建项目的环境安全性。
针对本项目性质及生产运行情况,在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得建设人群集中居住区、医院、学校、精密仪器制造加工企业、食品加工厂、加油站以及易燃、易爆及危险物品储存库等。
评价单位经过实地调查核实,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目前无常住居民,符合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建议建设方与当地管理部门协调,确保今后在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建设居民住宅区等环境敏感目标。
3.2.2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循环水系统排水、软水系统排水、去离子水系统排水只含极少量SS,属于清净下水,排水量总计为150m3/d,直接排入园区下水管网。综合废水为实验室废水、地面冲洗水及生活污水,最终排放量为36.5m3/d,根据本项目废水排放特点,本次工程需建设一套日处理废水能力为40m3/d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在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之前,全厂最终外排废水总排口需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新污染源二级标准,目前综合加工区污水未经处理直接通过5个排放口就近排入铁厂沟河、黑沟河,使区域水环境受到污染,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规范要求。园区应加快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使其及早投入运行;在在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之后,全厂最终外排废水总排口需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新污染源三级标准。
根据工程设计,本项目各单元均采用防渗或防漏装置设施,装置内排水管道均采用密封、防渗材料,外排水通过管道排放至厂内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故本工程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对周围水环境影响不大。
3.2.3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噪声计算结果显示:本项目建成运行后厂界噪声可以控制在55dB(A)以下,厂界噪声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的要求。本项目在设计和建设中,应通过对装置噪声源强的控制,并加强绿化措施,不对声环境造成污染。从噪声预测结果分析,本项目的运行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不大。
3.2.4固废对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约为1045.61t/a。其产生来源及处置方案主要包括:
①对本工程水合肼生产中蒸馏除杂塔产生的400t/a塔底废液、丙酮提纯塔产生的600t/a塔底废液,实验室产生的废试剂0.2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属危险废物,送新疆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统一处置。
②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将产生污泥167.33t/a,因不含有毒物质,均可与厂内办公、生活区排放的生活垃圾33.3t/a,统一清运到米东区生活垃圾处理场。
③软水系统、去离子水系统使用钠型强酸性阳树脂,拟由生产厂家定期更换,回收进行再生,不在厂区内堆存。本项目使用的交换树脂预计5年更换1次,产生量为15t/5a,折3t/a。
对于本项目危险废物塔底废液,厂内设置临时贮存设施--废液储罐应上报当地环保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