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971103 上传时间:2024-10-21 格式:DOC 页数:157 大小:2.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2019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2019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2019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2019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电子备课学科:数学册数:三年级上册教师姓名:任教班级:. 第一单元时、分、秒一,教材分析: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1、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2、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3、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 4、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经

2、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计意思,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五、具体措施: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

3、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六、教学安排:4课时1、秒的认识 、秒和分之间的关系、体验时间的长短-1课时2、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1课时3、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1课时4、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 1课时秒的认识 共 课时,总第1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教学内容:秒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

4、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时间单位“秒”1、师

5、: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4、体验1秒钟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

6、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3、学生反馈。4、小结:

7、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三)练习:体验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四)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补充: 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

8、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3、活动: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作业:板书设计: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共 课时,总第2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过程与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

9、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

10、、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 )分(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馈 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教师小结。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60秒=1分(10个1=1个10)60分=1时(10个10=1个10

11、0)反过来也是一样的。3、教学例2。(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b、4530=15,是15分钟。4、小结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5页“做一做”。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2、填空:(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

12、1时。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共 课时,总第3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

13、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三、教学准备:课件、钟面。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14、(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3全班汇报。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预设:(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即:1293(小时),369(小时)。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3)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将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用结束的时刻减开始的时刻,就等于经过的时间。下午6时是1800,1899(小时)。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

15、轴”进行演示。教师应对策略: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时,学生中可能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推算出坐火车经过的时间,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最后再通过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推算方法。4检验结果,回顾反思。教师:怎样知道你解答得对不对呢?回忆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计算经过时间时都用到了哪些方法?教师: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更方便快捷?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教材第84页做一做。 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所要计算的经过时间横跨两天,用分段计算思考比较容易。2练习十八第4题。(1)

16、春风饭店晚上营业时间是从下午到晚上。(2)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理解题意,知道营业牌上用的是24时计时法。一天的营业时间上午的营业时间下午的营业时间。3填一填。(1)两个剧场上午共放映( )场,下午共放映( )场。(2)下午最晚结束放映的节目是( )。(3)小龙下午3时买当天的票,他可以看哪几个节目?4同学们看表演。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同学们乘车离开剧场,合适吗?为什么?让学生逐步体会到生活中的问题与书本上的数学问题的联系和区别。(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作业:板书设计:时、分、秒的练共 课

17、时,总第4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教学内容:时、分、秒的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3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2、完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

18、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3、完成“练习一”第5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4、完成“练习一”第6题。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5、完成“练习一”第8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6、完成“练习一”第9题。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二、补充题目。1、1分=( )秒 4时=( )分 9分9秒 36分2时5分=( )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2、电影神奇

19、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第五、六课时、第一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共 课时,总第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 课时,总第1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计

20、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重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难点: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今天古丽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世博会”同学你们愿不愿意和古丽老师一起去?生:愿意。师:好,请看书(第9页)。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师: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五(1)班41人 五(2)班42人 六(1)班39人 六(2)班43人 三(1)班35人 三(2)班36人 四(1)班36人 四(2)班38人 一(1)班35人 一(2)班34人 二(1)班3

21、9人 二(2)班44人 例1:(1)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 35+34=一,先算35+30=65 二, 先算30+30=60 再算65+4=69 再算5+4=9 后算60+9=69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2)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9 +44=先算39+40=79再算79+4=83师:还可以怎样算?巩固练习。第10页做一做练习二第1,2,3,4题。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共 课时,总第 2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

22、“各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重点: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难点: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35-20= 35-2= 36-8=二、探究新知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谈

23、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

24、1-50=11。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2)两位数的退位减。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 再算()()=()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3)比较算式。师:

25、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2、完成“练习二”第7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3、接力赛。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

26、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作业: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共 课时,总第3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53+6= 85-5= 67+9= 72-6=20+40+3000= 9

27、00-700+80= 300+20+60=80-60+200= 100+400+50= 900-300-200=2、口答。(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3、拆数游戏。(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360 480 520 790 210(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720 270 450 840 910二、探究新知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列式计算:380+550(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8、)算法1:38+55=93,所以380+550=930。算法2:300+500=800 80+50=130 800+100+30=930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3 8 0 +5 15 0 9 3 0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提问: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注意:为

29、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的1,百位写9。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列式:550-380(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5 5 0 -3 8 0 1 7 0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

30、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550-38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3、总结算法。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三”第2题。(1)

3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3题。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4、完成“练习三”第4题。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作业:板书设计: 估算共 课时,总第4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过程与方法: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32、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1、填空。(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 )人。(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 )米。(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

33、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2、分析与解答。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

34、交流。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3、回顾与反思。(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2)

35、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6题。2、完成“练习三”第8题。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3、完成“练习三”第13题。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共 课时,总第5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

36、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37、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二、基本练习1、口算。52+35= 86-34= 47+33= 36+20=23+69= 62-18= 70-26= 65-15=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提

38、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2、计算。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3、估算。(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

39、约多200个座位。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40、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课时、第二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共 课时,总第6,7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第三单元测量 毫米的认识共 课时,总第 1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过程与方法: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

41、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建立“1毫米”的表象。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

42、,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

43、些资料)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2、完成“练习五”第2题。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