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文言文固定句式练习.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966690 上传时间:2024-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固定句式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文言文固定句式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文言固定句式练习 一、表示疑问 1、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译文:问女儿所思的是什么,忆的是什么。 ②卖炭得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 译文:卖炭得来的钱用来干什么? 2、奈何……? 可译为:“……怎么办?” 例: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译文:拿了我们的壁,却不给我们城池,怎么办? 还可译为:“为什么……?” 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译文:为什么夺取它们的时候一丝一毫都不放过,用起来却像抛泥洒沙一般不珍惜。 3、何如 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可译为“怎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译文:樊哙说:今天的事怎么样?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比……怎么样”。 例:王以为何如其父? 译文:大王认为跟他的父亲比怎么样? 4、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译文:    拿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                             例:且为之奈何?(《 鸿门宴》) 译文:将对这件事怎么样? 5. "何(奚)以……为"、"何(奚、曷)……为" 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 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 呢”、“要……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现在别人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正是那鱼和肉,为什么要辞别呢? 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项王笑着说: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河干什么呢? 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译文:哪里用得着到九万里高空才向南飞呢? 例: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文:这是国家的大臣,为什么要攻打他呢? 6、孰与  ;与……孰     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更美?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你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二、表示反问 1、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呢?” 例: 宋何罪之有?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 2、独……哉(耶)?可译为:“难道……吗?” 例: 独不怜公子姊耶? 译文:难道不怜爱你的姐姐吗 例: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译文:相如虽然驽笨,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 3、不亦……乎? 可译为:“不是……吗?”不也是……吗?” 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寻求宝剑像这样,不是很糊涂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习并且不时温习,不也是很快乐吗?…… 4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译文:这不是因为远的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5、岂(其)……哉(乎、耶)?可译为: “难道……吗?” 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译文:祸患常常在微小处积累,而智慧而勇敢的人多被所溺爱的东西困住 ,难道只是伶人才这样吗? 例: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   译文: 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很难而失去很容易吗? 6、安……哉(乎)?可译为:“怎么……呢?“哪里……呢?” 例: 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译文:然而刘豫州刚刚遭受失败之后,怎么能抵抗这样的灾难呢? 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7、……非……欤?可译为:“……不是……吗?” 例: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译文:你不是三闾大夫吗? 8、宁……耶?可译为:“哪里……呢?” 例: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译文:哪里知道这是埋葬你骨头的地方呢? 9、顾……哉?可译为:“难道……吗?” 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人立志,难道比不上蜀地的那个僧人吗? 10、其……乎(也、耶)”,表揣测、希望、反问等语气。表揣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 吧!; 表希望“还是……吧!”;表反问:“难道……吗?” 例: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 译文: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变成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自这里吧。 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尽了我的志向,却不能到达,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能讥笑我吗 例: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译文: 给你三支箭,你一定(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向啊! 11. "庸……乎"连用,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译文: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用知道他的年龄是生在我前还是后呢? 三、表示感叹 1、何其……也!可译为:“怎么那么……啊!”“多么……啊!” 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译文:到了割下头发业对天发誓,眼泪沾湿衣襟的地步,怎么那么衰败差劲呢? 2、止(直或特)……耳,译为”只不过……罢了“     例: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译文:只不过增添笑料罢了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 只不过没跑百步远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3、惟……耳!可译为:“只有……罢了!” 例: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尔! 译文:天下算得上英雄的,只有使君你和我罢了 4、一何……!可译为:“多么……啊!” 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译文:官吏的呼声是多么愤怒啊,老妇的啼哭是多么凄苦啊 四、表揣度 1、无乃……乎(欤)!可译为:“恐怕……吧!” 例: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译文:远方的国主对我们做好了防备,恐怕 不可取胜吧!    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我伐颛臾》) 译文:恐怕要责备你吧 2、得无……乎?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可译为:“该不是……吗?” 例: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译文:成名反复自己念叨,莫不是教我捉蛐蛐的地方吧? 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观览景物的心情,恐怕有不同吧 3、……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 例:庶几可告慰先生也 译文:或许可以告慰先生吧 五、表示选择 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哪如……?”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译文: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拯救自己。 2、……,抑……   译为“是……,还是……”或“……,还是(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译文:还是探究他成败的原因,都出自于人呢? 3、其……,其……也? 可译为:“是……呢,还是……呢?” 例:呜呼!其(难道)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译文:唉!这是真的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流传的消息不是它的真实情况呢? 六、表示其他 1、所以…… 译为:“……的原因”;“ ……的方法”;“用来……”;“ ……的依据”; “ ……的工具”; “ ……的作用” …… 2、有……者 可译为:“有个……的人” 3、然则……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译文:这样做官也忧,不做官也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4、有所…… 译为:“有……的(人、物、事);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译文:死也是我所厌恶的事,有比死更令我厌恶的事 ,所以,祸患之事也有不回避的。 例: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译文:而今进入关中,没有取用什么财物,也没有受他宠幸的美女。 5、……之谓也;其……之谓也 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其中“之”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 “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啊”。 “大概说的 就是…… 吧” 例: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译文:诗经说:他人有心,子忖度之。说的就是夫子你啊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谚语“唇亡齿寒”的话,说的就日虞虢啊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叫作……”、“…… 称作……”。 例: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 译文:这就叫做失了本心。 6、若……者 可译为:“好象……的样子” 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译文:样子好象很悲伤。 7、无以…… ;有以……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 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没有……的……”。 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译文:我才有用来报答太子的行动 例: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没有办法到过千里之远,不积聚小水流,没有办法汇成大江大海。 8、非……则…… 可译为:“不是……就是” 例: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译文:不是死了就日迁徙走了。 9、"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而是"。 例:非字而画。(《促织》) 译文:不是文字而是一幅画 10. "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 为"等。 例: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译文:认为天下的美景,都大自己这里 例: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而蔺相如只凭说话作功劳,却位居我上 11. "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 译文:不只在天时,而且也在人的谋划 12、(而)况……乎  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译文:现在把钟磬放在水里,即使大的风浪也不能使它鸣响,何况是石头呢 整理范本编辑word!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