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成都市光亚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966420 上传时间:2024-10-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光亚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光亚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光亚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光亚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光亚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市光亚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1看拼音,写词语。p jn y l kn bkn shxn f zhn rnpi huikn zhj mzh ln 2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是()A啼啭(zhun)熙攘(rng)僻静(b)绵亘(gng)B渺小(mio)怅望(chng)萦绕(yng)女娲(w)C澎湃(bi)蜷缩(jun)唱和(h)静谧(m)D遨游(o)勉强(qing)气氛(fn)水槽(co)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巧舌如簧艰苦卓绝发愤图强舍生取义B巧夺天工妙笔生花别具一格世外桃园C举一反三坚持不懈各抒己见独出心栽D哄堂大笑惊心动魄鱼惯而入奋发图强4

2、下列四句句子中,没有用夸张手法的一句是( )A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像一道弯弯的月牙。B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C男孩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这只鞋当摇篮。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5下面句子正确的是()A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我们要保持冷清的头脑。B孙爷爷是我们的校外辅导员,他德高望重,受到我们的衷心爱抚。C桑那沉静着,久久地坐在床前。D虽然自己做的书有些粗糙,但是同学们对这些书格外珍爱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你们是赞成明明的意见呢,还是赞成亮亮的意见?B“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夫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C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

3、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7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鲁迅现代B行路难李白唐C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宋D红楼梦曹雪芹明8下列诗句,都有季节景物的描写,若依春、夏、秋、冬时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乙: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丙:寒蝉聒梧桐,日夕长悲鸣。丁: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A乙甲丙丁B甲乙丙丁C丙甲丁乙D乙甲丁丙9按要求写句子。(1)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写一写表达“激动”的句子。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我的作文获奖了,_。(激动)(2)读句子

4、,试着写一写描写人物外貌或神态的句子。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_(3)仿写句子,注意加点部分,引用名言来说明观点。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正如_10背诵默写。(1)阳春_,万物_。(汉乐府)(2)太阳他有脚啊,_地_了,我也_跟着旋转。(朱自清)(3)迢迢牵牛星,_河汉女。_擢素手,_弄机杼。(迢迢牵牛星)(4)粉骨碎身浑不怕,_。(于谦)(5)听君一席话,_。(6)有意栽花花不发,_。(7)_,唤取归来同住。(黄庭坚)11阅读下面的图片,完成练习。(1

5、)从这个牙膏产品上,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有()A牙膏的品牌、产地、重量、成分与味道。B牙膏的品牌、重量、颜色、成分和功能。C牙膏的品牌、重量、成分、味道和功能。D牙膏的品牌、重量、成分、功能与保质期。(2)根据牙膏的使用情况,请你设计一条广告宣传语。_(3)假如你是一名牙膏推销员,你会如何推销这个产品来吸引顾客?_文言文阅读。濠梁观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

6、上也。”【注释】濠:水名。梁:桥梁。循:遵循,顺着。本:原来。12、这则文言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_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_(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固:_14、翻译下列两个句子。(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学弈)_(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濠梁观鱼)_15、庄子为什么能看到鱼的快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材料一: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著”的记载,纣

7、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篌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著”。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著”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筷子虽为寻常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尾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吃饭时提醒人们要节制不当欲望。筷子的使用则表达了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

8、,相比于西方用刀、叉等工具随意切割食物,让人感到一种暴虐和一种舞刀弄叉的张狂,那么东方人用筷子温文尔雅的夹取食物就显得更加内敛和含蓄了。材料二: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悟到心灵的依偎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感恩等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都可通过一双筷子体现出来。材料三:咏竹箸【明】程良规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材料四: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坚决打

9、好“舌尖上的防疫战”。浙江省余姚市文明办特此设计了此海报。16、【材料一】从_、_和_等方面介绍了筷子。17、【材料三】明代诗人程良规在咏竹箸这首诗中,热情歌颂了筷子的_的精神,这与唐代诗人罗隐蜂中的“_,_”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18、【材料四】是一则宣传海报,此海报提出的背景是_,目的是_,倡导_。(用材料中的信息作答)1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悟到心灵的依偎_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与父亲抬担子王清铭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

10、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作“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从小就肯吃苦耐劳,担子可能不很重,但因为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得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

11、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这回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板的笑容。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疼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

12、的懂事了。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怕给他再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也没有太多的闲话。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再一次呈现于我的跟前。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上的骨骼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点前拱后倾。背部的肌肉有点松弛,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部都会长起皱褶。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埕场,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体高相差10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

13、到我这边。父亲看在眼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忽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就如这脚下的路,根本就无须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20、阅读全文,分析加点的三句“我能行”各表现了说话人怎样的情感。_20、第段划线处,“我”为什么要“装成漫不经心”?_22、第段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父亲已经年迈苍老?_23、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包含哪些意味。_24、文中说“现实是实在的,无须抒情”,而有人却认为“爱需要表达”,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生活实例谈谈你的看法。_25妙笔生花人生何处不相逢,

14、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与自然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请以“一次相逢一份暖”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参考答案】1僻静 娱乐 恐怖 啃食 刑罚蒸融 徘徊 控制 寂寞 栅栏【详解】本题中主要考查学生的拼读能力和汉字书写习惯,拼读时,要注意音节、声调、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同时注意把字写正确写工整,特别注意“僻”“蒸”“栅”的笔顺。2B解析:B【详解】A啼啭的啭,读zhun;C澎湃的湃,念pi;D勉强的强,读三声。故答案为:B。3A解析:A

15、【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B项中“世外桃园”应改为:世外桃源。C项中“独出心栽”应改为:独出心裁。D项中“鱼惯而入”应改为:鱼贯而入。 4A解析:A【详解】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A将“磨刀石”比作了“月牙”,属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从“一转眼”可以看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C鞋子睡不下一个孩子,句中要将鞋子给孩子当摇篮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说明鞋子的温暖舒服。D出自李白的诗句,意思是壮观的瀑布从高处急冲直流而下,真使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可以看出属于夸张的修辞手法。5C解析:

16、C【详解】考查修改病句。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A用词不当。选项中的“冷清”应改为“冷静”。B用词不当。选项中的“爱抚”应改为“爱戴”。C正确。D用词不当。选项中的“珍爱”应改为“珍惜”。6C解析: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C:“三四里”是概数,所以三四之间不能使用顿号。修改为: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7D解析: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A朝花夕拾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全书由

17、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朝花夕拾一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B行路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三首七言古诗。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C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这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

18、西湖的恰当评语。D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8A解析:A【详解】考查诗句排序。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该作品生动描绘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乙:出自唐朝诗人

19、王昌龄的古诗作品闺怨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写的是春天的景物。丙:寒蝉聒梧桐,日夕长悲鸣。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代秋情,其古诗全文如下: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稆葵。 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 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描述的是秋季的景物。丁: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赠刘景文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描述的是冬季的景物。9 我高兴得走路都飞起来了。 他黑黝黝的脸上长满了密匝匝的络腮胡子,像一丛被踩过的乱糟糟的茅草。 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

20、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详解】(1)此题考查词语造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2)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此题要求仿写人物外貌或神态的句子。(3)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引用了名言名句来表达观点,再注意句子结构。根据语境我们可以选择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名言。10

21、 布德泽 生光辉 轻轻悄悄 挪移 茫茫然 皎皎 纤纤 札札 要留清白在人间 胜读十年书 无心插柳柳成荫 若有人知春去处【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识记、现代文默写和名言警句积累。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1)出自两汉汉乐府的长歌行。全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2)语段出自课文朱自清的匆匆。课文原句: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3)出自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全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2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4)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5)“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摘自增广贤文上集。意思是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6)“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摘自增广贤文上集。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

23、的一只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7)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全文: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11C解析:(1)C(2)你可以用完牙膏的最后一滴!(3)中华牌牙膏,清爽薄荷味,口味清新宜人,老少皆宜,双钙防蛀,能及时消灭口腔细菌,很好地保护您的牙齿,且分量充足,这么好的产品欢迎选购。【解析】(1

24、)考查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力。结合图片内容可知“中华”是牙膏的品牌,“净含量140”是牙膏的重量,“50%钙”是牙膏的成分。“清爽薄荷味”是牙膏的味道。“双钙防蛀”是功能。C正确。(2)考查拟写宣传语应注意。拟写宣传语应注意:内容具体,指问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语言简洁,朗朗上口宣传语是面向大众的,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还可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记易诵。构思新颖,富有创意要用艺术的手法把话说到人的心上。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好的宣传语都尽可能用“美”和“善”进行人格诱导,激起人们的崇高情感。(2)考查了推销商品的能力。

25、结合商品的性能优点来说。语言简练有吸引力。如:中华牌牙膏,清爽薄荷味,口味清新宜人,老少皆宜,双钙防蛀,能及时消灭口腔细菌,很好地保护您的牙齿,且分量充足,这么好的产品欢迎选购。12、庄子和惠施游于濠梁之上,见白鲦鱼出游从容,因辩论是否知鱼之乐。13、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14、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15、做任何事情应该心甘情愿地去做,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做事的快乐,享受自得其乐的过程才是我们做事情的真谛。【解析】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根据译文可知,短文写了庄子和惠施游于

26、濠梁之上,见白鲦鱼出游从容,因辩论是否知鱼之乐。13、本题考查对加点字的理解。(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意思是: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的意思是: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1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出自于学弈,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曰:说。非然也:不是这样的。意思: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中: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

27、固非鱼也)。全:完全,完备。意思: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15、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庄子看到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觉得鱼快乐。从中体会到了做任何事情应该心甘情愿地去做,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做事的快乐,享受自得其乐的过程才是我们做事情的真谛。【点睛】参考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

28、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16、 地位 历史 文化内涵17、 默默奉献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18、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 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 文明用餐,使用公筷19、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更好的说明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分析】16、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材料一首先介绍了筷子的地位,它是中国的国粹,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接着介绍了筷子的来历,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篌历

29、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著”。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著”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然后介绍了筷子蕴含的文化内涵,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尾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17、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识记。“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这首诗的意思是筷子被频繁的使用,先尝到各种或甜或苦的味道,但真正的滋味确实由人来品尝,筷子到头来白忙活了一场。热情歌颂了筷

30、子默默奉献的精神。罗隐的蜂,全诗为: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意思是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歌颂了蜜蜂勤劳无私、甘于奉献的品格。18、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可知,此海报提出的背景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由“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坚决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战”可知,此海报的目的是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由海报图片可知,此海报倡导大家在饭桌上文明用餐,使用公筷。19、本题考查句子的

31、理解与分析。这句话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用四个“通过”的句式,将小孩、老人、孤独的人、相守的人通过筷子诉说着的人生和情感写出来,这样更好的说明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感恩等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都可通过一双筷子体现出来。20、“我”虽小,却理解父亲的辛劳,肩嫩不言痛,甘为父亲分担重负;父亲虽日渐衰老,却为了不让“我”担心他的身体及生活,不影响“我”的学业,年迈不言累,以此来宽慰儿子;父亲虽已力不从心,但多年来呵护儿子、不辍劳作已称为习惯。20、“装成漫不经心”这个细节表明“我”一是怕父亲发现而阻止“我”将重担往自己肩上压,二是维护父亲的自尊心而有意掩饰减轻

32、父亲肩上重担的动作。22、佝偻成弧形,肌肉松弛的背影;毕竟60多岁了。天不热,但很快就大汗淋漓;见“我”将担绳捋到“我”这边,不再推让。23、既指“我”跟着父亲抬着担子稳稳地走在现实的路上;也指“我”跟着父亲的脚步坚实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24、现实是实在的,无须抒情,爱通常在一些小事上发生,时不时的帮助别人,让别人忽略,时间久了,别人自认而然的就会体会到。【解析】这篇文章写小时候的“我”与强壮的父亲抬担子,父亲步履蹒跚;而长大后和参加工作以后的“我”与体弱、年老的父亲抬担子,父亲却能稳健地走着。中心思想:文章表现了表现了父爱子、子敬父的至真至纯的深情。20、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分析,第一

33、次“我能行”,是在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的时候说的话,可见我理解父亲的辛劳,肩嫩不言痛,甘为父亲分担重负;第二次“我能行”,是在我劝父亲休息一下,父亲说的话,看出父亲在安慰我, 也反映了“我”担心他的身体;第三次“我能行”,是在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父亲看在眼里说的话,看出父亲已力不从心,多年来呵护儿子、不辍劳作已称为习惯。20、考查了词句的理解,结合句子,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看出我对父亲的爱,漫不经心,主要是怕父亲发现而阻止“我”将重担往自己肩上压,同时也维护父亲的自尊心。22、考查了句子的理解,注意结合句子:

34、佝偻成弧形,肌肉松弛的背影;毕竟60多岁了。天不热,但很快就大汗淋漓;见“我”将担绳捋到“我”这边, 不再推让。可知答案。23、考查了句子的理解,注意结合句子: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就如这脚下的路,根本就无须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现实是“我”跟着父亲抬着担子稳稳地走着,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也跟着父亲的脚步坚实地走着。24、注意联系实际,举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意思合理即可。25范文:一次相逢一份暖人生何处不相逢!与自然相逢,也许是一场灵魂的洗礼;与他人相逢,也许是一场情感的慰籍;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最令我触动心灵的,是一次次与书籍的相逢。解析:范文:一次相逢一份暖人生何处

35、不相逢!与自然相逢,也许是一场灵魂的洗礼;与他人相逢,也许是一场情感的慰籍;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最令我触动心灵的,是一次次与书籍的相逢。与书籍相逢,是一次心智的陶冶。在我第一次接触书籍时,被那童话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那善良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随奶奶一起飞往了没有苦难的天国;美丽的白雪公主被王子唤醒,与王子过上了幸福生活;纯洁的小人鱼,化成泡沫与大海融为一体每一次与书的相逢,都让我的心智变得更加纯洁了。与书籍相逢,是一次视野的开阔。在与书籍的相处中,我领略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风光:波涛汹涌的黄河,美如画卷的桂林山水,气势辉煌的黄鹤楼,绵延起伏的万里长城,一碧千里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还

36、了解了许多外国著名建筑:英国的白宫、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悉尼的歌剧院、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等。与书籍相逢真是开阔视野的大好机会。与书籍相逢,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还可以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与书籍相逢,便是一次相逢一份暖。【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也是考试中常见的一种作文形式,它容易让考生寻找到写作思路,但想写好它,却有点难度,写此类作文时,我们应该多思考,既能打开思路,也要围绕题目来写,做到不跑题的基本要求。“一次相逢一份暖”这个题目涉及的关键词有三个,分别是“一次”“相逢”“暖”,针对这三个词,我们不妨作如下的分析:“一次”,既可以指横向上的一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数量上的“一次”,也可以指具有相同经历的纵向上的“几次”,所以在审题时可以考虑这“一次”;“相逢”,根据词典上的解释,应该是指彼此遇见,多指事先没约定的遇见。“一次相逢一份暖”,可以写相逢的是现实中的一个人:多年未见的朋友、久未谋面的老师,也可以跨越时空,写一下历史人物:李白、岳飞、杜甫,在文字里与他们相逢;也可以相逢的是物:久违的故乡、母校的校园,也可以,后两种思路,更容易得高分。在文章开头、结尾、揭示中心处扣题,点明中心词语,最好能把“相逢“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这样从结构上来看调理较为清。从作文的文体上来看,我们的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以叙事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