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然奥秘的兴趣。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小组合作研究表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就把自己当成小科学家,好不好?看(图)它就是你们研究的对象,你们知道它叫什么?琥珀(板书课题)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还有别的说法吗?是不是所有的琥珀都是这样的?它可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就因为里面有这两个小东西,大科学家还特地为它编了个故事。这个故事读过了吗?二、检查预习情况1、什么叫琥珀?2、
2、这块琥珀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松脂球的化石里多了一个蜘蛛和一个苍蝇。3、这块特殊的琥珀有什么价值呢?其它琥珀也有这个作用吗?(齐读描写琥珀的价值的语句)三、质疑定标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研究?(可以是自己发现的,也可以是想不明白的)2、整理学生的质疑这些问题有的与琥珀的形成有关,有的与琥珀的发现有关,有的是写作方面的,也有的不属于本节课的研究范围。如(板书问题要点)3、在众多的问题中,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板书“形成?”)那科学家是怎么想的呢?四、个人自学,小组合作1、请同学们仔细读(1-12)小节,边读边圈划。从中找出琥珀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2、小组合作研究。(四人一小组成立科学研
3、究小队,看哪小队研究得既准确,又迅速。)五、师生合作看这小队的(出示)你们是否完全同意?(不满意可帮它完善,满意的话可针对某一条件说说理由。)要点如下:时间长(从哪儿知道)炎热的夏天(热辣辣的太阳光)为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指名读第6小节。老松树(松脂)(老松树最怕的就是)继续滴(球)蜘蛛、苍蝇(怎样才能进去?)(第7小节)指名读(怎样进去的)齐读。从“刚”“刚好”“一齐”)这些说明这件事非常凑巧。如果不凑巧呢?为什么?指导读第5小节。自由读。(评议)指名读。齐读。师:唉,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读,第8小节)解答“泪珠”“圆环”的问题。陆沉海漫(第11小节)埋入泥沙。师小结:通过刚才
4、的交流,你看这些条件能缺少一个吗?(整理条件)哪个条件最关键,如果没这只能形成一般的琥珀。琥珀怎样形成的弄明白了吗?六、学习“琥珀的形成”1、速读。2、指名说。3、这只是科学家想象这块琥珀被发现的一种可能,是不是只有这种可能呢?4、请你们展开想象还有哪些发现琥珀的可能?七、总结延伸1、学到这儿,课文还有问题没有解决吗?2、作业:(虚拟情景)昨天,我在网上浏览得知,你们今天研究的这琥珀就陈列在我国生物博物馆里,为了让世界更多的人前来了解它,我想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为琥珀写一广告。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及本课生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
5、部分。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查找、阅读有关恐龙的资料,教师准备各种恐龙动画图片。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 动画激趣,破题入新1、教师播放各种恐龙动画的VCD,激起学生兴趣,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种类?板书:恐龙。2、入新: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恐龙家族的另一支成员,补充板书:飞向蓝天的二、初读感知,自主预习。1、学生自由读文,初步感知内容人,标出文中生字新词。2、学生自主学习,读文,借助拼音、字典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3
6、、检查自学,反馈预习。读出下面的字,注意加横线字的读音。迟钝凌空笨重鸽子描绘千吨敏捷轻盈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用“”画出加“ ”字的正确音节。相似(sh s) 画卷(jun jun)奔跑(bn bn) 毫不相干(xing xing) 崭新(zn zhn) 降落(jing xing)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再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交流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初读课文,学生所知比较肤浅,可能会了解到: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科学家提出鸟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辽西的发现给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3、教师作深入引导。出示
7、上面句子。a、“后裔”是什么意思?b、把句子中“很可能”去掉,行吗?为什么?出示上面的句子。a、“画卷”指的是什么?b、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出示上面句子与句子“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a、男、女生分别读两个句子。b、学生自读比较两个句子有何不同?为什么?C、引导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进行感情朗读。四、课后巩固。1、练习书写生字“恐、凶、笨、鸽、仅、顿、吨”,师重点指导“鸽、顿”。2、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第2课时一、复习上节,质疑入新1、学生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质疑:此时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然发问: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1、
8、学生带疑细读课文,思考,批画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2、小组合作,读文,填写下表。恐龙的庞大家族繁衍生息的情况它们的特点作者说明的角度第一代恐龙( )( )填完上表教师引导:(1)通过填写表格你知道了什么?(2)在恐龙这个庞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历了什么演变飞上了天空?(3)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感受作者叙述的条理性。(4)学生试用“有些有些有些有些”仿写句子。3、引导学生再次感悟语言。出示句子“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a、把句中的“大约”去掉行吗?为什么?b、男女生对比读。c、学生谈体会。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愿望”指的是什么?三、巩固升华1、内化语言:学生用
9、自己的话说说恐龙的演化过程,可展开想象,加入有关知识。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练习背诵。板书设计:6、飞向蓝天的恐龙恐龙演化 鸟类 肉食性恐龙 第一种恐龙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猎食性恐龙 草食性恐龙作文指导课学写导游词课后反思本节作文指导课的教案是学写导游词。学写导游词是新编入小学四年级教材中的,我也是第一次上这样的课,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挑战。课前,我查阅了有关导游词的资料,并且写了故宫导游词做为范文。教案也经过仔细斟酌,自认为学生听课后,肯定会知道导游词怎么写了,这才开始上课。但是课上的效果适得其反。学生对导游、导游词的了解太少太少,对自己查找的资料不能正确进行改编,有的在格式上也不太懂。课
10、堂上更多的是我在引导、启发,学生参与的人数较少,而且有的内容学生根本不明白。和同事们交流后认为:这节课要是到中学去上,效果肯定会好很多。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究其原因,我分析了以下几点:、教材不适合四年级学生。导游词属于应用文。课前我做过调查,去过长城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只有一个人。我应该考虑到学生对导游、导游词的陌生,应该大胆改变教材,使之符合学生实际。、我对四年级学生的了解太少。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由于上课前我没有更多的时间接触、了解四年级学生,因此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把握不太充分,导致教学设计过高,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机智还不够。在课堂上,当学生已经出现理解上
11、的障碍时,我就应该发现这个内容对学生来说太难,应该及时进行调整。比如领着学生以本单元课文为例,如颐和园长城,重点改编一个导游词,把创写变成改写,重点指导改写的方法。这样就会降低难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但是,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不限制学生创作思路、写作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物去写,导致学生无从把握。失去方法的引导,作文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总之,作文课是语文教师心目中最具挑战性的教学,没有方法引导的作文课、偏离学生生活的作文课都是不成功的。这就是我在这节课上受到的启示。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
12、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这次集体备课,对我而言,真是一次挑战。因为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说明文。或许与我的性格有关,我喜欢的都是一些情感味很浓的文章。对于此类文章,选公开课时,基本不入我的眼。想了好几天,脑袋仍然昏昏的。但基本框架我还是想好了,第一课时,我想字词是不能少的,主要内容也要学生说一下。然后我就想直奔重点段,主要理解这个段。但就是这个重点段的设计,让人颇费脑筋。这个段是按顺序写的,
13、很有条理。不能用“你喜欢哪句话”或者“你最有感受的是哪句话”来引。教参书上有一张表,主要写的就是这段的理解。我想要不就以学生填表为主,在他们填好后再交流,指导朗读。我想试一下这个方法是否可行,于是我下午把表打出来给我们班的学生填了一下。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填这个表用了相当多的时间,因为这个表上要学生写的字太多,学生写的又慢。这个方法是不行的。晚上我重新考虑了一下。我想还是得以读和感悟为主。我决定先帮学生理清顺序,然后让学生逐句在读中理解,理解了再感情朗读。表还是要填,但学生只是说,不再动笔,我自己填在课件上。 第二天上课时,在学生欣赏了恐龙图片之后,学生自学课文,读词语。这时候我就隐隐约
14、约感到有点不妙,因为看到举手的学生不多。为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解数。表扬、鼓励,加油、鼓劲,能用的我都用上了,女孩子的积极性高了一些,男孩子却还是无动于衷。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来的这部分孩子朗读和领悟能力都比较差。我只好降低难度,把每一个问题都细化到最简单。在指导朗读时我也多采用范读后再读,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虽然学生最后还是按照要求学完了这部分,但没有达到我想象的效果。 课上完之后,老师们对我的设计还是认可的,但是学生表现的不理想,真是让人遗憾。这是我的一个失误,事先我没想到这种情况,这也是我应该吸取的教训。进入中高年级,我想的更多的是让课文内容本身去打动学生,很少考虑一些
15、别的激发手段。看来,这也是我需要学习的方向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新字、词; 2、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知识; 3、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4、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查字、词典等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3、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领会纳米的神奇所在,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2、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念; 3、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16、;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2、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把学生由神奇的神话世界领进神奇的科学世界) 1、多媒体播放西游记影片中孙悟空变化成一只小虫随铁扇公主喝茶时,进入了铁扇公主的肚子片段。 让学生观看西游记片段,然后请学生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并谈谈感受。 归纳、总结:这是神奇的神话,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比这神话更神奇的多媒体展示图片(1)中国科学家研制的纳米机器人在人体血管中巡游,这机器人长约3毫米,这种机器人能自我复制,能杀
17、灭人体内的有害病这样微小的而具有神奇功能的机器人,它就是应用纳米材料并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纳米机器人,今天我就与大家共同走进神奇的纳米,多媒体出示标题,神奇的纳米。 提问:(多媒体展示)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是纳米,纳米的神奇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等) 二、(一)阅读探究(1) 快速浏览课文,筛选出下列信息: 什么叫纳米 什么叫纳米技术 什么叫纳米机器人 阅读汇报(1)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小结: 纳米:又称毫微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纳米技术:指的是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和加工的技术。 纳
18、米机器人:是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 (二)理解概念,感受“神奇”(多媒体出示标题) 以上三个概念,它的内涵我们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分别谈谈你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 1、学生自由发言,理解概念“纳米”,教师补充,请学生计算: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它有多少纳米,约60万纳米),感受纳米这个长度单位本身的微小。 2、理解“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指的是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的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由于学生的知识局限,不知道分子、原子的微小,我列举初三化学课本上的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滴水(约20滴水为一毫升)所含的水分子的个数大约有 1.671024个,即10亿人同
19、时一个一个地数,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地数,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一滴水的水分子,从而说明分子的微小,体会纳米技术的精细之极,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多媒体展示IBM图片,并加以说明。第二课时三、阅读探究(二)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勾画出纳米神奇的具体体现;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多媒体出示,阅读汇报2) 归纳小结:并板书 四、拓展延伸 大胆想象,创造神奇(多媒体展示标题) 开动思维,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运用纳米材料和技术来发明创造一些物品,并作简介介绍。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表扬鼓励。 五、纳米情报站,展示神奇 把教师收集到的有关纳米技术的新产品向学
20、生作介绍:图片1:美国已研制成功的“自净”玻璃;图片2:中国研制成功的人工骨粉;图片3:美国人正在研制的“纳米战袍” 六、科海冲浪,搜罗神奇(作业)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科海遨游,领略了纳米的神奇,体验了阅读的快乐,大家还想了解有关纳米科技的最新进展吗?请以四人为一小组,查阅报刊、杂志,或上互联网查阅资料,每一个小组办一份以纳米科技为主要内容的手抄报。 教学后记 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注重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创造能力还有未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
21、要求写作。2019年3月17日,一把大火将四川宜宾城区匡时街一排老旧建筑化为灰烬,31户房屋被烧。而在当时,面对大火,居民刘泉、张梅夫妇没有忙着逃命,也没有急着抢救自己的财物,而是选择先把邻居们救出火海。刘泉救出两位独居老人,张梅救出三户邻居。等他们想起抢救自己的财物时,房子已被烧成灰烬,直接经济损失达十多万元。张梅、刘泉两口子救人的故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有很多热心人和企业给他们捐款,夫妻俩拒绝了一切捐款。刘泉说:“我年轻,有手有脚的,慢慢挣。现在社会上困难的人多,捐给我们不如捐给那些更有需要的人。”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向央视感动中国栏目推荐刘泉、张梅夫妇备选2
2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弘扬精神,温暖心灵“我年轻,有手有脚的,慢慢挣。现在社会上困难的人多,捐给我们不如捐给那些更有需要的人”,这是刘泉夫妇面对别人捐款时候所说的话,简简单单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金子般的心灵,看到了普通人不普通的一面。今天我要向感动中国栏目推荐他们,推荐他们备选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来弘扬他们的精神。俗话说水火无情,面对无情的火灾,刘泉夫妇不顾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家财,选择救助一个个邻居。在他们的帮助下,邻居们一个个都脱险了,等到夫妻二人返回来抢救家中的财物时,房子
23、已经被烧为灰烬。试想,有几人能做到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放弃自己的财物而选择救助他人?刘泉夫妇做到了,面对火灾,他们忘却了自己,心中想到的是他人,他们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感动。由此我想到朱敏才、孙丽娜这一对老夫妻。朱先生退休前是一位外交官,退休后和妻子一起赴山区支教。这意味着他们舍弃了城市中优厚的待遇,但为了山区的孩子们能收到更好的教育,他们毅然绝然地去了,并且一待就是十几年。山区的环境太恶劣了,朱先生的关节炎时常发作,疼痛难忍。孙丽娜老师每次回程时都是急匆匆地去医院给丈夫买药,再急匆匆地返回山区。“我舍不得山区里的孩子们!”她说。因为条件艰苦,他们住的地方与厕所仅有一墙之隔,一到夏天,他们必须要
24、带上两个口罩才能入睡。他们的衣服总是补了破,破了补,不是没钱,而是把钱省下来给孩子们。过多的操劳和恶劣的环境,使朱先生病倒了,经抢救,他的命是保住了,但他只能瘫倒在床,不能讲话。这对夫妻也是用实际行动弘扬了舍己为人的精神。当我们感叹人类越来越自私的时候,那些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人就在我们身边。郭明义,一家三口挤在一间小房子里也要坚持助人;白芳礼,一个蹬着三轮车靠捡垃圾为生的穷老汉,几十年如一日,资助着困难学生;李灵,自己掏钱,走街串巷,四处收书,风里来雨里去,为的是学生能上学,有书看。这些人,这些精神需要我们弘扬,需要我们传承。关注这些普通人,你会发现,“舍己为人”“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
25、神仍然在熠熠闪光,他们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这份人间真情令人感动,这种崇高的人格让人仰慕。因此,我要向感动中国栏目推荐刘泉夫妇,来弘扬这种精神,来温暖我们的心灵。【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围绕所给材料来谈自己的感受,并据此写一篇文章,向央视感动中国栏目推荐刘泉、张梅夫妇备选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这就要求考生要根据刘泉夫妻二人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们的想法来分析其精神,以此作为推荐的理由。【审题】首先概
26、括材料,本次作文所给的材料属于事件类材料,材料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刘泉夫妻二人在火灾面前的表现,他们没有“忙着逃命,也没有急着抢救自己的财物”,却是选择“先把邻居们救出火海”,自己最终经济损失达十多万元,这里彰显的是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第二个部分是夫妻二人对于捐款的态度,他们拒绝了别人的捐款,因为他们认为“我年轻,有手有脚的,慢慢挣。现在社会上困难的人多,捐给我们不如捐给那些更有需要的人”,这里彰显了他们的自强自立、乐观积极以及关爱他人的精神。这些都可以作为立意的角度,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之一或者综合这些精神来向央视感动中国栏目推荐他们备选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参考立意:舍己为人
27、,为他人着想;自强自立,彰显人格魅力;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明确的标题弘扬精神,温暖心灵,最常见好用的拟题技巧是巧用四字短语成对偶或对仗结构。其次由材料中的一句话引入,表明自己写作本文的意图向感动中国栏目推荐他们,推荐他们备选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来弘扬他们的精神。正文主体部分先结合刘泉夫妇和朱敏才夫妇这两则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彰显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最后列举一组排例来强化这种精神。结尾部分收束全篇,再次表明写作意图,呼应开头。素材:张梅救出三户邻居,自己一件衣服都未抢回。居住在老宅中的居民多为老年人,火灾发生时很多人还在家里睡觉。刘泉、张梅夫妻是老宅中少有的年轻
28、人。刘泉是出租车公司驾驶员,跑了夜班回来刚刚睡下不久。而张梅早早起床送儿子去补课,刚跨出屋门,张梅就看到旁边不远处的废旧回收点冒出浓烟,很快起了明火。张梅赶紧让儿子去叫醒丈夫刘泉,自己则冲了出去。张梅最先想到的是最危险、行动最不便的84岁的曾婆婆。当天,老人一个人在家。张梅:进去的时候老人已经起床了,外衣都没有穿,她就说她要拿钱拿衣服。我说先出去,先往外面走,马上火就过来了。曾婆婆:下台阶时她要背我,我说我自己慢慢走,她就把我牵着走,把衣服给我抱出来,我就在街上穿的衣服。包括曾婆婆在内,张梅救了三户邻居,都及时疏散到安全区域。大家并不知道,张梅较早发现火情,然而,连自己的一件衣服都没有抢出来。
29、张梅:看到我的房子烧得只剩下一个架子的时候,有用刀绞的那种心痛的感觉,所有一切我们都得从头再来。但从来没想到过后悔去救了他们而没有救我自己的东西,毕竟都是邻居。我不是伟大的人,我还是要在保证我安全的前提下救人,因为我毕竟还有两个娃娃需要照顾,东西没有了还可以再挣。敲门、踹门,刘泉救出两位独居老人张梅是最早发现起火的几个人之一,当时火势还没有蔓延到她自己家。如果当时她没有去别处,而是直接跑回家的话,应该能抢救出不少财物。可是最终,一家人十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那么,火势增大前的几分钟时间,丈夫刘泉又做了些什么?当被跑回家的儿子告知起火时,火势还没有增大,丈夫刘泉第一时间想到的,是80多岁的何婆婆,
30、她就住在楼下。刘泉:当时脑袋是空白的,其它什么都没想,只想到救人。当天敲了很久,五六十秒吧,有人答应了,心里就稍微放心点了。还有一户老人,也是独自在家。由于老人患病、反应较慢,刘泉敲了接近一分钟,也没人回应。情急之下,他和路过这里的三个年轻人一起,使劲踹门。刘泉:他是门面式的,里面有一根很粗的棒,横着放在门背后,我们把门踢烂了才把它弄开。救完人,刘泉一下想起来,这几家住户用的是煤气罐做饭,火一旦烧起来,把煤气罐加热,恐怕会引起二次灾害,刘泉连忙和妻子把自家和邻居家里的煤气罐都搬了出来。刘泉:不是邻居的人家都帮忙救,何况我住了这么多年。如果是我去救了东西而人没救到,如果出现了人员伤亡,那我是肯定
31、要后悔的。因为错过了最佳时间,张梅和丈夫十多年积攒的心血付之一炬,直接经济损失达十多万元。夫妻俩谢绝捐款,称“还年轻,慢慢挣”张梅刘泉两口子救人的故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有很多热心人以及企业给他们捐款捐物,夫妻俩接受了衣物和临时的住处,拒绝了其它一切捐款。火灾发生当晚,张梅工作的家政公司,也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给他们一家提供落脚的地方。丈夫刘泉所在的出租车公司得知情况后,给刘泉发放800元的奖励金,就在公司准备组织大家捐款时,刘泉的回答让人意外。四川宜宾市美都巴士运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晟:刘泉同志说话也非常简单,就说算了,出租车驾驶员都比较辛苦,也不要因为他这个事情去麻烦其他的驾驶人员。先天下之忧
32、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甘于奉献是青年应有的精神境界。如果每个人都自私自利,只为自己打算,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奉献精神虽然很高尚,但做起来也不是高不可攀,奉献就在身边,奉献就在眼前,人人都可以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奉献,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多讲些奉献,少讲些索取,多为他人着想,少考虑个人得失,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精神充实的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有奉献就会有回报。芳香,将之升华而言便是一种责任。而它要求人们在危难之际能助人力挽狂澜,在安和之时能以益授人,这才是奉献的真谛。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草把绿色献给春
33、天,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清泉,把它的甘醇流淌入干渴者的心田,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红日,把它的温暖传递到严寒的隆冬,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 巴尔德斯奉献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这是在有了信仰、有了主义、有了目标、有了坚忍的意志,才有奉献的精神。这是为了一个民族的兴盛;一个国家的富强;一个政党的发达;一个团体的凝聚而勇于牺牲、勇于奋斗、勇于超前、勇于攀登的精神。没有勇于奉献的人,就没有现实中的胜利业绩。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教育改变命运”“寒门出贵子”,这样的话语曾激励无数贫寒子弟发奋苦读。前些日子,有人在网络上发帖寒门再难出贵子
34、,声称在当下社会,寒门的小孩要出人头地,要成功更难了。也有人认为,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豪门出身,要成功,就要靠自己。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抄袭、不得套作。【答案】寒门亦能出贵子现在很多人认为高考状元大多都是家庭条件优越,父母知识渊博。而且有不少人也发出了“寒门无贵子”的感慨。但是,状元庞众望的例子却给了有这种观点的人有力的回击。对此我认为教育是平等的,寒门也能出贵子。首先,不容置疑的是,外部条件的优越能对一个学生产生很大的帮助,比如可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但是,这些帮助终究是外在的,而一个人的
35、成功是建立在自身的孜孜以求和勤奋拼搏上的基础之上。毕竟无论是你的父母还是辅导老师都无法替你参加高考。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积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最终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接着,苦难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正如萧伯纳所说:“困难是一面镜子,高悬在生命的险峰,它照出勇者攀登的雄姿,也照出懦夫退却的身影。庞众望家庭困难,他从容面对各种磨难,这些磨难磨砺了他的意志,使他能在学习中迎难而上,取得成绩的突破。同时,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能够提升其生活技能,更好地关心家庭和社会。大学需要的不仅是学习的人才,更是生活的精英。困难生活磨炼出来的社会责任感或许是我们更加需要的。其次我们受教育的权利以及进入大
36、学的机遇是公平的。老师不会因为你家庭条件优越而多传授给你更多的知识,也不会因为你家境贫寒而轻视你。无论你家庭优越还是家境贫寒,进入大学的方式都只有高考,被优秀的学校选中都是因为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教育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拼搏努力,才能取得光彩夺目的成绩。孔子曾说:“岁寒然而知松柏之后调也。”松柏坚忍不拔的品性是在酷寒中展现的。一个人的成功也是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才有的。我们要有“人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和气魄不断克服困难,实现鲤越龙门的辉煌。你若甘心沉沦,留给自己的只能是一个又一个的深渊。把背影留给困难,把笑容交给阳光,这无疑是勇者的雄姿。过分强调外部条件的不足是逃避者懦
37、弱的表现。教育无贵贱,寒门亦能出贵子,是金子总会发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暗含任务驱动的材料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谈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审题:材料由三段文字组成,第一段文字是说“寒门出贵子”,突出“教育”“寒门”对“成功”的影响;第二段文字是说当下社会,寒门子弟要想成功更难,强调社会现实对成功的影响;第三段文字是说要成功要靠自己。由此可知,这三段文字都与“成功”有关,分析的都是与“成功”相关的因素。由此可知,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角度分析如何才能成功或者成功靠什么就是符合题意的。参考立意:
38、寒门贵子,贵在奋斗;成功靠自己;无论寒门还是豪门,要想成功都需要奋斗;名族虽易续,寒门亦有梦;寒门真的无法再出贵子了吗;富家状元气轩昂,寒门贵子亦众望。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亮丽的标题寒门亦能出贵子,直接表明观点。其次开门见山切入观点寒门也能出贵子。正文主体部分先肯定优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功有一定的影响,然后重点分析寒门子弟也可成才的原因。结尾部分点题收束全篇。素材:1.寒门出身的学子,虽然客观上处于不平等的境地,但是他们也拥有独有的特质,那就是艰难的生活赋予他们的坚韧与刻苦,想要改变现状积极向上的追求,还有他们即使在艰苦条件下依然能考上大学的聪慧。他们虽然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能仰望星空。2.
39、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访问了十二个来自不同阶段的七岁的小孩,每七年再回去重新访问这些小孩,到了影片的最后就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是里面有一个叫尼克的贫穷的小孩,他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可见命运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网之鱼的,而且现实生活中寒门子弟逆袭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在废弃车库里组建公司的苹果前CEO乔布斯,早年 挨过饿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44岁还欠几百万的华为总裁任正非,收到北大通知书时还在工地上搬砖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3. 来自甘肃叫魏祥的考生,他先天性脊柱裂、 椎管内囊肿,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只能做轮椅。更不幸的是下岗多年的爸
40、爸又早逝,只有坚强的妈妈陪着他一路求学。2017年以648分考上清华,他请求学校提供一间房间,供他相依为命的妈妈居住,因为他要带着妈妈上清华。4.以707分考上北大的王心仪,出生于河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姥爷生活不能自理,妈妈体弱多病,大弟正读高三,小弟还没上学,一家五口人仅靠五亩地和爸爸微薄的薪水艰难度日。她写了一篇感谢贫穷的文章,给无数在底层的寒门子弟以激励。5. 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父母都是外交官家庭条件优越,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的状元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此言一出,引发网友热议,更有不少人发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慨。就在同一年,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的庞众望成为沧州市
41、理科状元,他的家庭也极为不普通, 母亲常年卧病在床, 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需要家人照料;全家五口人的生活仅靠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来维持。庞众望在日记中写到.“既然苦难选择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给苦难, 把笑容交给阳光。6.范文也议寒门难出贵子人民日报在去年“五四”青年节时,发表与富二代官二代相比,寒门贵子贵在奋斗的文章,文章的主旨是鼓励广大普通家庭的子女靠个人奋斗改变命运。但它从另一个侧面再次向读者暗示出:这是一个寒门难出贵子的时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过是虚妄的幻想。寒门子弟摇身一变、一步登天的事实,距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出生寒门这一限定条件,让寒门子弟生活在物质贫乏、生活负
42、担较重却渴望改变命运、获得较大个人成就的压力之下。再加上,寒门的家长,不是让孩子把教育当作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是一项艰苦的任务去完成,失去乐趣的学习无形中又给孩子增添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一些寒门子弟由于家庭或个人原因无法接受全面的学校教育,不能接受一些新鲜信息,不能吸收历代人所创造的知识,同时也没有途径获得国家的帮助。而那些能够完成中高等学校教育的寒门子弟,由于物质的限制,知识、能力、人脉相对缺乏,视野、思维、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拓展,而这些是现代化人才竞争的筹码。相比较而言,物质条件优越一些的家庭,不疲于应付温饱生计,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孩子尽情发展天性,拓展眼界和能力。两
43、种不同背景下培养出的孩子差异也是明显的,因此寒门也便难出才子。由此可见,良好的物质条件,是促进发展,走进更深入学习的前提,而且由此可以进入更加丰富优越的精神生活。虽说充裕优厚的物质生活不等同于丰盈的精神生活,但良好物质条件是一块敲门砖、一扇门、一条路,帮助我们更上一层平台,更快更好更优越地生活和学习,获得足够的心理力量,在更广阔的精神世界中上下求索。所谓贵子,贵在何处?人民日报那篇文章中提到:“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代表着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而在现实社会中,这种可能性与机会,离不开物质依托。许多大城市的家长让孩子从小接受各种培
44、训和补习,或是希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多才多艺,文武双全;或是想通过补习提高文化成绩,进入理想高校,实现人生价值。无论哪种情况,在孩子未成年的十八年里,都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少则几万,多则百万,而寒门很难从本已拮据的生活费中挤出更多钱财给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可能性和机会。又比如许多学生渴望出国深造,但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不是寒门可以承受的。因此可见,缺乏物质基础,难得深进,而一定物质条件是精神发展的依托和支持。想要寒门出人才、构建理想完美的精神世界,脱离物质条件,渴望通过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般的艰苦奋斗得到回报,在这个时代的可能性越变越小。物质和精神相辅相成,我们只有获得相应的物质基础,才能更
45、好的开拓创新、卓越发展。【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