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必读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参考资料试题及解析
一、名著阅读题
1.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评;既有温情和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B.“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这个人物是范爱农。
C.鲁迅通过写《无常》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D.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斥责古时的所谓“孝”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了。我至今一想起来,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本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父亲让我背的文章是《__________ 》。
3.阅读《朝花夕拾》语段,回答问题。
鲁迅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A 。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需学费的南京水师学堂,这个学堂四天教授英文,一天教授中文,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乌烟瘴气”,他随后又考入了矿路学堂,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B 》,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选段中A处应填_____________;B处应填_______。
4.请为《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手绘一个思维导图。内容至少包括文章题目、简介、人物或事件,至少设计二级分支。
5.名著阅读。
以下文字是对鲁迅的《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根据要求填空。
这是一场让孩子们渴盼的盛事,“我”往往伸着脖颈,等候多时,却只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却终于没有机会。
这场充满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这些情境出现在《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里,这组散文最初以《______________》为总题目陆续发表。
6.名著
(1)《朝花夕拾》中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活、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中有给“我”送绘图《山海经》的保姆阿长;有帮“我”修改讲义、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_________;有教唆“我”偷母亲首饰并散布流言诬陷“我”的_________;有走投无路、落水而亡的“我”的朋友范爱农。
(2)从《朝花夕拾》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结合内容简要作答。
7.小华在他的读书汇报中,读到这样一段话: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
这段话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文中的“她”是谁?请你再列举出“她”做的两件事。
8.《朝花夕拾》中,鲁迅在 死后写下了“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的诗句,借以抒发内心的悲凉。( )
A.长妈妈 B.藤野先生 C.范爱农 D.徐伯荪
9.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 )。
(1)美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和十万八千里筋斗云。(_____)
(2)朱紫国国王被狮精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作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求得金丹,救活国王。(_____)
(3)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用狂风卷走唐僧,用计骗擒八戒。悟空战之不胜,请来观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后来他做了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终成正果。(_____)
10.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行者—齐天大圣—弼马温—孙悟空—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B.《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是其中的两篇。
C.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范爱农,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后来,鲁迅还因爱农溺水身亡感到悲伤。
D.《五猖会》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鉴略》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1.下面的文字所描写的人物是《西游记》中的(_____)。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12.下列有关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阿长”这个称呼是沿用以前对一个女工的称呼
B.《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封建孝道宣扬思想的著作
C.《五猖会》写的是一种迎神赛会
D.《狗•猫•鼠》写到了作者养猫的一段生活经历
1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里的《五猖会》一文,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千字文》,让我无比沮丧,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B.《朝花夕拾》里的《父亲的病》一文,鲁迅回忆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C.《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路遇火焰山时受阻,孙悟空万不得已,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
D.《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虽然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好吃懒做、偷奸耍滑,但在“智激美猴王”中却表现出了忠勇善良又不失机智聪明的一面。
1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猖会》、《藤野先生》、《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几篇文章都出自于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慈,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C.《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5.填空题。
鲁迅的《朝花夕拾》,在《范爱农》中追述了在________(国名)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在《父亲的病》中回忆了少时父亲得了______(病名)却被江湖庸医耽误而去世;《琐记》中描写了鲁迅在南京求学时看到_____(校名)和矿务铁路学的种种弊端。
16.填空: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提到几位令他敬重的人:一位是私塾先生____________,一位是日本老师_____________;还有一位可称得上是他生活上的启蒙老师_____________,对他的童年成长产生较大影响。
17.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童年生活里对自己影响深刻的几本书。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书名。
《_____》虽然刻印粗拙,却是作者最心爱的宝书,使他今后更爱搜集绘有图画的书籍;《______》虽是带图画的儿童读物,读后却令他生疑,甚至引起反感和恐惧。
18.填空题。
《朝花夕拾》不仅仅是对往事的记录,人物形象也鲜明生动,例如①《阿长与<___ > 》中写长妈妈除夕夜教少年鲁迅如何吃福橘、如何讲“吉利话”,就写得活灵活现。②而“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表现了___(人名)愤慨已极而不知所措的书生意气,“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表现了他对革命的满腔热情,人物性格棱角分明。③在追忆日本老师_____(人名)时,鲁迅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饱含鲁迅对先生深深地怀念之情,令人印象深刻。
19.根据句子,写出《朝花夕拾》中相应的人物。
①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②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
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①中的“他”是______,②中的“她”是______,③中的“他”是______。
20.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没有涉及个人生活,而是着重展现当时中国社会状况与风气。
B.《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塑造了淳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颇为愚昧的阿长。
C.《五猖会》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D.《藤野先生》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揭露了他们的丑恶。
21.名著阅读
(1)下列《西游记》的部分回目,其情节与白龙马相关的一项是(_______)
A.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B.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C.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D.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前,曾到东海龙宫索要了几样宝贝,请写出其中两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西游记》的节选文字,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形象特点。
节选文字
形象特点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石猴:_______________
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齐天大圣:____________
行者道:“……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傅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
孙行者:______________
22.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题为“_________________”,其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写了两位对他有深刻影响的老师。一位是_________________,另一位是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朝花夕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B.《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C.《无常》一文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既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味。
23.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
文段
《 ① 》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西游记》
那厮原来是牛魔王的妻,又是 ② 的母亲,名唤 ③ ,又唤铁扇公主。
《 ④ 》
“最后一个问题。”当这个神秘的人物想退出去的时候,我对他说。
“教授先生,您说吧。”
“我应当怎样称呼您呢?”
“先生,”船长回答,“在您来说,我不过是尼摩船长,在我来说,您和您的同伴不过是诺第留斯号的乘客。”
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
24.名著阅读
(1)请结合《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一情节,简要分析孙悟空或唐僧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_________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_________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25.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A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哪一个情节_____________,文段中的A指的是________(人名),A说的“夺子之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根据《西游记》的阅读体验,回答问题。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只填字母)。
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生性_____,号称“美猴王”,敢于挑战天宫权威,自封“齐天大圣”。后来,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_____,制服了无数的妖魔鬼怪,为取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被封为“斗战胜佛”。
A.善恶不分 B.忠诚不贰 C.搬弄是非 D.桀骜不驯
(2)某同学阅读《西游记》时,发现作品中多用“三”的结构组织故事,如“尸魔三戏唐三藏”、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更像是一个励志故事。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从唐僧身上得到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名著阅读简答题
“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这叫必定是他。长老莫怕,我们下山去看来。”
(1)上面一段话节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代人。
(2)语段中的神猴和长老分别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降此山”的“山”指哪座山?请写出神猴被压在山下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名著作品中那些坚守信念的人总是更有魅力。
请你从下面的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模仿示例,说说他的魅力。
示例:我选择《镜花缘》唐小山。她勇敢出海寻父,经历坎坷仍不放弃,直到得到父亲的信,又遵照父言去参加科举考试,在她的努力下,父女最终得以再相聚。从她身上我看到的是女子的聪慧勇敢,坚韧洒脱,看到了女性平等意识的觉醒。
A.《朝花夕拾》 范爱农 B.《西游记》 唐僧 C.《白洋淀纪事》 老头子
29.阅读下图,完成题目。
图片讲述的故事出自古典名著《西游记》,故事名称是_____________。图A中的行者是_____________变化而成。
30.阅读《西游记》第24回(节选),回答问题。
大圣却有算计:爬上树,一只手使击子,一只手将锦布直裰的襟儿扯起来,做个兜子等住,他却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兜在襟中,跳下树,一直前来,径到厨房里去。那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这不是?老孙的手到擒来。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净,你来。”
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甲)。”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那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乙),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象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象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够了!”
他欠起身来,把一个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1)文中“甲”处应填入的水果名称是 ,“乙”处应填入的职务名称是 。
(2)选文表现了猪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31.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象。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选自《琐记》)
①文段中的“她”是_______。除该篇作品外,“她”还在《朝花夕拾》中的《______》(篇名)里出现过。
②结合这两篇作品中“她”的相关事迹,参照示例,概括其形象特征。
示例:在“我”父亲去世时帮助安排后事,帮我们擦药——热心
A.给“我”看不健康的画,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_______
B.对自己的孩子很严厉,却总是盼着别人家的孩子干坏事——________
C.怂恿阿祥打旋,却又事后装好人——________
D.让“我”在父亲临终前呼喊——_________
32.阅读下面语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 ‘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意。”
①请联系原著,简要说说孙悟空此时为什么在花果山。
②在上面的情节中,孙悟空为什么最终决定再次离开花果山,与猪八戒一起去捉拿妖精?
33.名著阅读
(1)近日,小Q兴致正浓的阅读着《西游记》,发现从小说中衍生出了许多歇后语。于是他在积累本上进行了搜集整理。
整理积累:出处:《西游记》
内容:歇后语
日期:10月10日
1.孙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
2.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3.猴子爬竹竿——上窜下跳
……
你知道还衍生出其他歇后语吗?试着写两句吧!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Q阅读时还发现,《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怪都具有人的情感。鲁迅曾说“神魔皆有情,精魅亦通世故。”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说明小Q发现的这一特点。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从中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其实,《西游记》所写的称王称霸,残民虐民的妖魔,也是社会上各种黑暗、邪恶势力的幻化,当时的社会宦官权臣、地方豪绅横行。以下情节体现了这一点的有哪几项( )
A.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第七回 孙悟空所说)
B.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与他有亲,东岳天齐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第三十七回 乌鸡国国王所说)
C.我却没奈何,径往海内告他,原来西海龙王是他的母舅,不准我的状子,教我让与他住。我欲启奏上天,奈何神微职小,不能得见玉帝。(第四十三回 黑水河河神所说)
D.那妖精一封书到灵山,五百个阿罗都来迎接:一纸简上天宫,十一大濯个个相软。四海龙王曾与他为友,八仙洞曾与他作会。十地阎君以兄弟相称,社令、城隍以宾朋相爱。(第七十四回 太白金星所说)
35.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历尽磨难,取得真经。
B.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他本领高强,会七十二般变化,在太白金星的炼丹炉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C.猪八戒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样子。
D.《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36.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从东海龙王那里抢来的“定海神珍铁”,能长能短,取经路上用它屡建奇功。
B.白龙马本是龙王三太子,因为纵火烧了太上老君赠的明珠,被贬蛇盘山。
C.曾给唐僧师徒制造了不少麻烦的青牛精和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和太上老君都有直接关系。
D.“三打白骨精”写的是白骨精先后变成女儿,老妇人,老公公来欺骗唐僧,被孙悟空一一识破打死。
3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里的《五猖会》一文,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千字文》,让我无比沮丧,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B.《朝花夕拾》里的《父亲的病》一文,鲁迅回忆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C.《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路遇火焰山时受阻,孙悟空万不得已,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
D.《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虽然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好吃懒做、偷奸耍滑,但在“智激美猴王”中却表现出了忠勇善良又不失机智聪明的一面。
38.下列对《西游记》这部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扇时被公主扇得悠悠荡荡,后来他施计智取了芭蕉扇,可他得到的这一把芭蕉扇是假的。
B.《西游记》描写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作品中塑造的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他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C.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后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悟空。
D.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菩提老祖,孙悟空从菩提老祖处学得七十二变、筋斗云等超凡本领。
39.阅读下面一段节选,完成相关问题。
悟空打死小妖,变作它的模样,来到妖怪母亲门前,叫开了门,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差来请老奶奶的。”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见那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
悟空见了,在二门外捂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年曾下九鼎油锅,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了肝肺,用尽了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老怪问道:“你是那里来的?”悟空道:“平顶山莲花洞,二位大王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叫抬出轿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四回,有改动)
①孙悟空说“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孙悟空被压两界山的原因。
②选文中一向坚强勇敢的孙悟空“哭”了,并“跪”在老妖怪面前,这反映他哪些性格特点?
40.填空
①《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是鲁迅先生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如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的《___________》,如书写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真切同情与怀念的《___________》等。先生都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巨大热情。
②阅读填空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老娘一剑”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哪一个情节?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夺子之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名著阅读题
1.B
解析:B
【详解】
B.有误。这个人物是寿镜吾先生。故选B。
2.《五猖会》 《鉴略》
【详解】
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根据父亲要“我”背书的故事情节可知判断这是《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五猖会》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结合名著中“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可知读的书是《鉴略》。
3.A
解析:A躲避流言和蜚语 B《天演论》
【详解】
《琐记》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作品。《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为了躲避流言和重伤和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一类人,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也表现出作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也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而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也表现进步青年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据上分析,这两空分别填写:躲避流言和蜚语、《天演论》。
4.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解答此题,所绘图可以包括文章题目、简介、事件等,此外要注意设计二级分支,可以对其中某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5.迎神赛会 五猖会 旧事重提
【详解】
(1)结合“‘我’往往伸着脖颈,等候多时,却只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可知,这是《五猖会》中的一段。“盛事”指的是迎神赛会。
(2)《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3)《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6.(1)藤野先生 衍太太
(2)在《朝花夕拾》里,童年的鲁迅是个性格活泼,身心健康的孩子。他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想得到神奇的《山海经》,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喜欢小动物,为了隐鼠仇猫,和阿长闹意见,表现得爱憎分明,充满同情心;他在私塾里画绣像,为了看五猖会无奈背书,显得天性自由,活泼好动,有点顽皮。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朝花夕拾》的掌握。
(1)《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包括:表现了鲁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实质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1)分析形象时,应该结合主要文章分析人物性格,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认识一位活泼可爱、渴求知识、尊重老师的一位小孩子;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他又表现出对神秘的《山海经》的渴望,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狗·猫·鼠》中,听说心爱的隐鼠被猫所吃,因而仇猫、打猫的经历,表现出他对弱小者的同情;在《五猖会》中,因为想去庙会,而无奈的顺应父亲的要求背诵《鉴略》,更是体现出他天性自由,活泼好动。
7.《琐记》 衍太太
①怂恿小孩在冬天吃冰,还在一旁鼓励;②怂恿小孩转圈,摔倒了又说并不是她叫他转的;③孩子们的头上碰肿了,她用烧酒调了水粉,擦在伤口上;④污蔑鲁迅偷东西。(从中任选两件事即可)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内容的理解。第一二问根据平时阅读积累可以作答,题中这段话的前文是“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可以知道出自《琐记》,她是衍太太。第三问可以联系本文的相关内容概括作答。鲁迅在这篇文章里回忆了隔壁家的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让孩子做危险的事,给鲁迅看不健康的图片,教鲁迅偷妈妈的首饰,但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严格。表现出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8.C
解析:C
【详解】
考查对名著常识的识记。“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的诗句的意思是:拿起酒杯把人世来评论,你鄙视那帮隐身避世的酒徒。醉生梦死的世界啊,微醉犹醒的你,断送了生命。这是一首悼亡诗,是作者在范爱农溺水身亡后为悼念而作。前两句写出了范爱农好酒,不合群的特点;后两句表达哀悼之情。故选C。
9.√ × √
【详解】
(1)阅读原著,可知石猴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被拥立为王,尊为美猴王。美猴王为求长生不死,在海上漂泊八九年后,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祖师赐名孙悟空,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和十万八千里筋斗云。题干中的表述是正确的。
(2)“朱紫国国王被狮精推入井内淹死”有错。正确应是:乌鸡国国王被狮子精推入井内淹死。
(3)红孩儿是牛魔王和铁扇公主之子,外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是他的乳名。他使用一杆丈八火尖枪,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口里吐火,他的鼻子会喷烟,十分了得,经常与人赤脚打斗。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便用狂风卷走唐僧,用计骗擒猪八戒。孙悟空战之不胜,去落伽山请来观音菩萨,又让护法惠岸木吒借来托塔天王李靖的天罡刀,收服了红孩儿,让他做了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最终成了正果。题干中的表述是正确的。
10.B
解析:B
【详解】
A. “美猴王”名号的由来是因勇闯水帘洞被众猴拥立为王,原称石猴大王,后觉得“石猴”二字体不雅,改称美猴王。“孙悟空”是拜入菩提老祖门下由恩师菩提赐名。“弼马温”太白举荐孙悟空上天为官,玉帝封为弼马温,属于垫底的,无品级,职责是照顾天马。西游路上的妖怪和八戒骂悟空时都称其为弼马温。“齐天大圣”因其在天宫被人侮辱愤而出走,回到花果山后自称“齐天大圣”,后天庭也封该职予孙悟空。“孙行者”唐僧给起的法号。“斗战圣佛”是取经结束后在雷音寺,如来赐予。因此,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选项表述错误;
C.选项情节选自鲁迅的《范爱农》,文章讲述了范爱农革命前的愤激、革命胜利的喜悦和革命后的失望、灰心、到最后被吞噬的过程。通过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遭遇,抨击了当时封建势力对正直知识分子的摧残,表达了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悲愤。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范爱农,当时彼此都没有好感,鲁迅甚至还憎恶范爱农。回国相遇后,两人交往甚密,成为好朋友。后来,鲁迅还因范爱农溺水身亡感到悲伤,选项表述错误;
D.选项应该是:《五猖会》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鉴略》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B。
11.沙悟净
【详解】
根据段中的信息“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可知描写的是《西游记》中的沙悟净,又称沙和尚、沙僧、金身罗汉。原为上界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到下界,每七日万剑穿心,在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西天拜佛求取真经。沙僧个性憨厚,忠心耿耿。
12.D
解析:D
【详解】
《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并不是写养猫的经历,故D错误,选D。
13.A
解析:A
【详解】
《朝花夕拾》里的《五猖会》一文,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鉴略》,故A错误,选A。
14.C
解析: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关于文学知识的积累。“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