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训练试题答题技巧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 2018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说,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过去20年人类社会走在互联网时代,但是未来3050年应该是人们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 什么是“人工智能”? 对于人工智能,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
2、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3、。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
4、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人工智能来了 如今,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实时语音翻译、视觉内容自动识别、推荐引擎等。淘宝、京东等商城,等资讯网站,会根据你之前浏览过的商品、页面推送给你一些相关的产品或网站
5、内容。这其实就是引擎推荐技术的一种表现。计算机视觉有着广泛的细分应用,其中包括,医疗领域成像分析、人脸识别、公关安全、安防监控等等。智能家居之后,人工智能成为家电业的新风口,长虹发布两款CHiQ智能电视新品,主打手机遥控器、带走看、随时看、分类看功能。 但是,人工智能并不只是美好的,面临着很多问题。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
6、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
7、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1)文中举“图灵测试”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被人工智能“异化”指的是什么?)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文中的“未雨绸缪”指的是什么
8、?)(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 (4)有些人担心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会不会导致机器人操控社会,人类沦为机器人的奴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你的认识谈一下。 【答案】 (1)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2)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人们沦为了数据的囚徒。这里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指人类提前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3)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不断深入,深化。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图灵提出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
9、和证明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希儿勒用“中文房间”提出“智能”需意味着具有理解能力;不同学派对“智能”的不同认识,也推动了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如何认识、应对“人工智能”,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设计者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奇点”概念的提出,对人类可能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思考;面对可能存在的冲击,阿西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都不断深化着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4)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同时,应建立严厉的法律规则制裁那些不法分子。相信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解析】【分析】(1)
10、依据文章中的“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可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2)语句“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中的被人工智能“异化”,可根据“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来概括作答。语句“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中“未雨
11、绸缪”,原意是趁天还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后来比喻事先做好预防、准备工作。这里用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指人类提前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3)本题作答可依据“什么是人工智能?”中的“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和“人工智能来了”中的“但是,人工智能并不只是美好的,面临着很多问题。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
12、挑战”“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等内容,从不同的阶段来概括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即可作答。 (4)本题可结合文章中的“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这一语句,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作答。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图灵测试”提出
13、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人们沦为了数据的囚徒。这里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指人类提前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不断深入,深化。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图灵提出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希儿勒用“中文房间”提出“智能”需意味着具有理解能力;不同学派对“智能”的不同认识,也推动了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如何认识、应对“人工智能”,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设计者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奇点”概念的
14、提出,对人类可能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思考;面对可能存在的冲击,阿西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都不断深化着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 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同时,应建立严厉的法律规则制裁那些不法分子。相信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掌握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说明文时要掌握说明文的各种说明方法,知道各类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在答题时要准确判断,并准确说出其作用。 考生要联系文本内容,注意在文本中找到答案。 考生要仔细阅读文本,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要点,在回答时要准确、全面。 考生答题时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准确
15、把握文本,回答要全面,要到位。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蛋白蛋黄都要吃 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高,因而很多人不敢吃鸡蛋黄,尤其是血脂和血压异常的朋友,吃鸡蛋往往把蛋黄丢弃,只吃蛋清。 事实上,蛋清与蛋黄相比,营养差远了,丢弃蛋黄只吃蛋清是非常浪费的吃法。即使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也可以吃蛋黄,适量即可。 蛋黄是蛋类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集中部位,并且富含磷脂和胆碱,其脂肪组成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蛋黄是鸡蛋的精髓,对健康十分有益。蛋黄中还含有甜菜碱、叶黄素、叶酸等营养保健成分。适量食用蛋黄,与其他食物营养成分合理搭配,有利于降低心脏病的危险,预防老年人眼睛黄斑变性等病症。 蛋黄有一个小
16、优点,不管用什么方法烹调,其营养成分变化都很小,能够比较完好地保存。有人认为,蛋黄煎煮熟透会破坏其营养成分,这完全是多余的担心。 蛋黄最受争议的一点是其胆固醇含量比较高,经检测100克蛋黄的胆固醇含量有1510毫克左右。但是,科学证据表明适量摄入蛋黄不会明显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也不会成为引起心血管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于一般人群而言,每天吃1个鸡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没有关联。 已经确诊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也可以吃鸡蛋,包括蛋黄。考虑到风险因素,关键是要掌握好蛋黄的食用量,而不该完全舍弃吃鸡蛋。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具有调节和控制血胆固醇的作用。就是说鸡蛋黄虽然胆固醇含量高,但同时
17、其自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胆固醇效用。相比蛋黄,高胆固醇患者更应该控制的食物是猪脑、牛脑等食物。猪脑、牛脑中胆固醇含量是鸡蛋黄的2倍。 胆固醇属于脂类,人体各组织中皆含有胆固醇,它是许多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维生素D及胆汁酸的前题,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胆汁酸是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消化与吸收的必需条件。胆固醇在体内还可以转变成多种激素。 人体内胆固醇主要有两个来源:一种是内源性的,由人体肝脏自己产生,占人体胆固醇总量的70%80%,是人体胆固醇的主要来源;另一种是外源性的,经膳食摄入,占人体胆固醇总量的20%30%。膳食胆固醇对血脂的影响因遗传和代谢状态等个人因素,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18、因此,有人胆固醇摄入量高反而会抑制自身内源性胆固醇的生成,体内总胆固醇并不会升高;有人可能长期素食,膳食胆固醇摄入很低,但未必不出现高胆固醇的现象。当然,患有慢性病或高胆固醇、高血脂症的人日常仍需注意胆固醇的膳食摄入量。 中国膳食居民指南推荐成人每周蛋类摄入量为280-350克,吃鸡蛋不要丢弃蛋黄。这个量平均到每天即每天摄入量为40-50克,大约1个鸡蛋。 对于健康成年人,建议大家每天吃1个完整鸡蛋,这是非常合理和必要的。鸡蛋对人体的营养贡献,远远大于它“可能”带来的“高胆固醇”风险。 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每周吃鸡蛋不要超过3个,大约隔天吃一个比较合适,或者每天吃半个也不错。对于患有高胆固
19、醇的人,不吃鸡蛋未必能降低胆固醇,吃鸡蛋也未必一定加重症状。至今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表明,鸡蛋中的胆固醇会对血清中的胆固醇造成明显影响。(选文有改动)(1)请你根据选文的内容,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用煎、煮、蒸、炒等方式加工鸡蛋,蛋黄营养成分差别不大。B.科学证明适量摄入蛋黄不会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C.长期素食者,膳食胆固醇摄入很低,不会出现高胆固醇的现象。D.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可以放心吃鸡蛋,包括蛋黄。(2)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要说明选文第段划线词语“必需”不能删掉的原因。 (4)概括选文第段的说明内容。 (5)蛋黄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但
20、选文中仍建议高胆固醇患者适量摄入蛋黄,其理由除蛋黄营养丰富外还有哪些?请概括说明。 【答案】 (1)A(2)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猪脑、牛脑中胆固醇含量高;从而说明高胆固醇患者更应该控制的食物是猪脑、牛脑等食物。(3)“必需”起修饰限制作用;在句中强调胆汁酸作为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消化与吸收的条件是不可缺少的,删掉后表达不出这个意思:“必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4)说明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鸡蛋的量及原因。(5)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具有调节和控制血胆固醇的作用;胆固醇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有人胆固醇摄入量高反而会抑制自身内源性胆固醇的生成;至今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表明,鸡蛋
21、中的胆固醇会对血清中的胆固醇造成明显影响。 【解析】【分析】(1)B有误,原文是“科学证据表明适量摄入蛋黄不会明显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C有误,原文是:有人可能长期素食,膳食胆固醇摄入很低,但未必不出现高胆固醇的现象;D有误,即使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也可以吃蛋黄,适量即可。故选:A。 (2)第六段划线句用了准确的数字,还把猪脑、牛脑中的胆固醇含量与鸡蛋黄的胆固醇含量比较,是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然后具体分析作用,按照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这句话中的“必须”强调条件是不可缺少的,起修饰限制作
22、用。如果去掉,则语意发生了变化,这个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4)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概括。阅读第十段,可以看出本段主要介绍了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鸡蛋的量及原因。 (5)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根据第六段中的“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具有调节和控制血胆固醇的作用。就是说鸡蛋黄虽然胆固醇含量高,但同时其自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胆固醇效用。“第七段中的“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维生素D及胆汁酸的前提,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胆汁酸是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消化与吸收的必需条件。胆固醇在体内还可以转变成多种激素。”,第八段“有人胆固醇摄入量高反而会抑制自身内源性胆固醇的生成,体内总胆固
23、醇并不会升高。”可作答。 故答案为:(1)A。(2)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猪脑、牛脑中胆固醇含量高;从而说明高胆固醇患者更应该控制的食物是猪脑、牛脑等食物。(3)“必需”起修饰限制作用;在句中强调胆汁酸作为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消化与吸收的条件是不可缺少的,删掉后表达不出这个意思:“必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4)说明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鸡蛋的量及原因。(5)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具有调节和控制血胆固醇的作用;胆固醇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有人胆固醇摄入量高反而会抑制自身内源性胆固醇的生成;至今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表明,鸡蛋中的胆固醇会对血清中的胆固醇造成明显影响。【点评】考生对
24、选文内容的理解,要捕捉文章的主要信息。考生要根据选项内容找准原文,对照原文解析比对、判断其说法的正误。 考生要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并且要理解其作用。考生首先要判断,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考生要掌握有关说明方法的答题模式。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严密。在答题时先明确不能删,在解释词义,然后结合语境进行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删除后的句子表达的意思的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词义的特点。 考生对段的内容理解,要抓住关键句,从内容上进行概括,难度不大。 考生要熟读文本,注意概括内容,语言要简练。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走向3D时代热映的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以其身临其境的3D(三维)效果赢得了全
25、球影迷的好评,掀起了一股3D电影热潮,同时也让很多对3D技术持怀疑态度的人变成了3D技术的支持者,更让人们对3D家庭影视生活充满无限向往。一直徘徊在主流市场之外的3D技术终于奏响了进军家庭娱乐业的号角。3D是tlllreedimensioilal的缩写,就是三维立体图像。就实质而言,这项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人是通过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存在状态。在屏幕上,只要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画面不是一幅图像,整个画面就会立体起来。3D技术在商业运用上已经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3D立体影院将投资建设,3D影片的数量也在大大增加。在3D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影视、音乐、动漫
26、和网络游戏的相互渗透使得3D技术在电子消费领域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势,消费电子产品中使用3D技术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3D技术不仅被电影界接受,在电视领域也颇受青睐。如今,各电视生产商均借机力推3D电视,希望引领今后平板电视的发展趋势。电视媒体也争先恐后地将这项先进的视觉技术引入体育比赛转播中。英国当地时间2010年1月3l日下午1 7时打响的英超联赛,阿森纳主场迎战曼彻斯特联队的榜首大战,已成为英国体育史上的第一场由3D技术转播的体育比赛。 此外,3D数码相机、3D数码相框已于去年年末实现产品化。3D数码相机可以通过双镜头叠加同一场景以产生立体影像,或是利用3D功能进行不同色彩模式的对比。而3D
27、数码相框则是利用偏光原理,将不同图像同时折射到双眼,甚至可以充当3D眼镜,将普通照片立体化。在今年1月,松下公司展出了全球第一款高清3D摄像机,其双镜头的设计可以说非常独特。松下将该机的透镜、摄像机前端和双存储卡存储器合为一体,从而使机身更加轻便,在用户进行手持式拍摄时更加灵活。同时,该机可自动对图像进行校正,不需使用任何附加设备就能直接记录3D影像。不过,真正3D时代的到来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我们虽然能去电影院体验3D电影,但资源相当有限。3D电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没有3D节目内容的话,3D电视就只是一个摆设。技术标准的制定同样是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另外,健康和安全也是3D显示技术急
28、需攻克的难题。研究结果显示,观众在观看立体影像时,由于眼睛会迅速地来回移动,因而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因此,对于栩栩如生的3D立体影像带来的视觉享受,我们还需要耐心地等待。(1)选文第段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开头,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段,用简单的语言给3D下个定义。 (3)结合文意,说说真正3D时代的到来有哪些制约因素? (4)3D技术在未来还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请你发挥想象,举一例加以说名明。 【答案】 (1)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2)3D是人的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到的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图像。(3)3D资源相当有限;技术标准的制定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人的
29、健康和安全也是3D显示技术急需攻克的难题。(4)示例:3D技术在未来还可以应用于教学,医学,水下作业,地下采矿,空中导航等领域。比如,在未来医学领域,利用3D显示技术进行手术,将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解析】【分析】(1)第一段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运用3D技术,赢得了全球影迷的好评,引出说明对象3D技术,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字,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从第二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将这些特征重新组合,用“3D是”的形式进行概括即可。 (3)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段落来分析。第段“不过,真正3D时代的到来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我们虽然能去电影院体验3D电影,但资源相当有限”
30、“技术标准的制定同样是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人的健康和安全也是3D显示技术急需攻克的难题”据此提炼概括解答。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能力,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举例时要与文章内容相联系。例如3D技术在未来还可以应用于教学、医学、水下作业、地下采矿、空中导航等领域。据此选择一例进行说明即可。 故答案为:(1)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2)3D是人的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到的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图像。(3)3D资源相当有限;技术标准的制定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人的健康和安全也是3D显示技术急需攻克的难题。(4)示例:3D技术在未来还可以应用于教
31、学,医学,水下作业,地下采矿,空中导航等领域。比如,在未来医学领域,利用3D显示技术进行手术,将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开头段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补充一下,如果开头很优美。作用是: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进行提炼概况,最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准确表达。 (3)作
32、答时要先理解文章内容,包括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的,以及它的发展进程等。在全面把握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答。 (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及迁移运用能力。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4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比如民族情感的归宿、对历史的敬畏、对美好情感的期待。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借助经典,
33、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在艰难中寻求生活的出路,在拼搏中表现出生存的智慧。经典作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弥足珍贵的。 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它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富,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
34、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当年平凡的世界感动我们的,正是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在今天,他们依然是让我们发现自身缺点的镜子,是青年努力奋斗、赢得未来、实现梦想的指向标。 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辩证地看待,积极地引导。 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
35、载的价值不变。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要重温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儿。(高伟,选自2018年1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文章的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为什么说经典是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请分点概括回答。 (3)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老人与海表明经典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B.作者两次选用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作品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两次证明的侧重点是不同的。C.有人认为新一代青年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其原因是他们人生
36、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D.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这种多元化的阅读媒介让经典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遭受耳聋的折磨,生活窘迫,但是他却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名曲欢乐颂。【答案】 (1)作者开篇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出经典“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引出下文。(2)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理想;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
37、而奋斗。(3)C(4)放在第三段最合适。这个论据可以论证第三段的观点: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经历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作用的理解,。议论文中的第一段的作用:引出的论点或论题;作为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此文第一段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经典“对青年的成长重要性的论述。(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第段“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第段“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
38、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第段“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辨析能力。C项“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错误,说法太绝对,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4)本题考查考生对论据的理解能力。考生要分析论据的内容,结合文内容来确定。材料写的是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取得成功的。与第段“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相一致,故放在第段合适。故答案为: 作者开篇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出经典“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引出下文。 借助经典,青
39、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理想;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C; 放在第三段最合适。这个论据可以论证第三段的观点: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经历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点评】考生在平时议论文学习时要掌握第一段的作用,根据具体的表述来进行判断。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要抓关键句,注意文段首句或者是文段末句的认识。考生要注意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要注意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考生要仔细理解论据
40、和文本的内容,找准其相关点。5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盘曲,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百川千溪,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浩翰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 a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侯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植物种类繁多;b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
41、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流域的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在黄河中游。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产生了“仰韶文化”。后来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而当时的华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是居四方之中,所以又称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黄河成为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从西安市半坡村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5000-6000年以前人们使用的简陋木、石农具,木结构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有精美的带有图案的彩陶,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 根据历史记载,我国好几个朝代的都城
42、都建立在黄河流域,我国历史上六大都城的一半是黄河流域的古城(今西安、洛阳和开封),特别是几代帝王的都城长安,曾是我国东西方交通的枢纽,也是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所代表的我国唐代文化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文化。 几千年来,黄河流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也是革命斗争的舞台。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都曾在黄河流域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斗争,推动了我国历史前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这里打击敌寇,为全国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
43、民族的摇篮,中国文化的源头。 (1)在第段的第a、b两句话之间还有一句话,这句话应是( ) A.青山绿野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B.青山绿野是原始人类生存的唯一条件。C.为原始人类生存提供有利条件的是青山绿野。D.原始人类生存的有利条件是青山绿野。(2)第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 A.下定义 列数字B.列数字 作比较C.打比方 举例子D.打比方 列数字(3)本文之所以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主要是因为( ) A.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流域。B.黄河流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革命斗争的舞台。C.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原始人类生活。D.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民族古代文化
44、。【答案】(1)A(2)D(3)D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要联系上下文内容综合分析。第段的a句讲的是“黄河流域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植物种类繁多”是具体写环境,根据句意A句紧承上文,衔接紧密,这些自然的青山绿野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b句则说明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对这里进行了最早的开发和利用,成就了中华文明。A句与b句是递进关系。据此分析,答案为A。(2)考查说明方法的辨识与理解。“她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盘曲,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运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九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运用的是列
45、数字的说明方法。据此分析,第1段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故答案为D。(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分析推断作答。依据文章第2段中的“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比较先进”这些语句的说明,可以推知: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主要是因为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民族古代文化。故答案为D。故答案为:(1)A。(2)D。(3)D。【点评】常见的说明方法有:(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
46、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
47、解说更直接、更具体。(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6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