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贵阳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卷
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重要说明:考生在答题时,应将所有答题内容都写在答题卡上。凡写在试题卷上的一律不计分。
评卷人
得分
一、书写水平考查( 共5 分)
1.根据作文的书写质量酌情计分(5分)
评卷人
得分
二、听的能力考查(20 分)
(认真听三遍朗读录音,按下列要求作答,考生可边听边答题)
2 、根据材料填空。(6 分)
(1)13亿中国人齐身肃立,低首默哀,历史定格在2008年 A 月 B 日 C 时 D 分
(2)这一刻所有中国人不仅致哀,同时也致敬,向那些与死神不屈抗争的 A 致敬,更向人间 B 致敬。
3.请任意写出材料中的四个成语(4分)
、 、 、 。
4.材料中的第二个“第一次”写的是什么内容?( 3 分)
答:
5.请为听力材料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 3 分)
答:
6.根据整篇材料文章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归纳: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重大灾难面前为什么总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材料中选择或自己补充,答出两点即可 ( 4 分)
答:
评卷人
得分
三、积累与运用考查(共25 分)
7.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恻隐(cè) 阔绰(chuò) 根深蒂固(dì)
B.阴晦(huì) 拮据(jū) 孜孜不倦(zī)
C.谔然(é) 嗤笑(zī) 朝服衣冠(cháo)
D.恣睢(suī) 襁褓(bǎo ) 免冠徒跣(xiǎn)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司马迁,唐朝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
B.《 威尼斯商人》 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的喜剧。
C.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 孔乙己》选自他的小说集《 呐喊》 ,我们学过的《 藤野先生》选自他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
D.冰心,原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寄小读者》等。
9、下列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顶是:( ) ( 2 分)
A 、“风和日丽”是偏正短语。
B、林城贵阳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而且气候宜人”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C 、“我们微笑着面对失败”一句中的谓语是“微笑”
D、“北京奥运‘鸟巢’,必将孵出休育产业的‘金蛋’”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10.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B.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撑作用的人或集体。
C.不言而喻——不能用语言来作比喻。喻,比喻。
D.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的一段或一句。
11.结合语境选择词语填空,表达准确的一项是( )( 2 分)
生活就是99 个回合! ① 生活就是不断面对新的挑战。当你一帆风顺、
② 的时候,切勿得意,切勿大意。几个回合的胜利并不可靠。生活还有90多场考脸;当你 ③ 、悲观丧气的时候,切勿 ④ ,几个回合的碰壁又算得了什么,后边还有90多个机会。
A、①因为 ②势如破竹 ③一帆风顺 ④自吹自擂
B、①虽然 ②一蹶不振 ③势如破竹 ④自高自大
C、①如果 ②势如破竹 ③一蹶不振 ④自得其乐
D、①因为 ②势如破竹 ③一蹶不振 ④自暴自弃
12.名著阅读。(3 分)
《 水浒》 中的杨志、武松、鲁智深,《 简·爱》 中的简· 爱,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度不同、环境不同,因此性格也各不相同,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从上面几个人物中任选一人,归纳其性格特点。(必须填写所选人物)
答:
13、请按要求默写填空。(8 分)
( l)把下面的诗句补写完整。
① 共看明月应垂泪, 。
② ,赢得生前身后名。
( 2 )按提示默写。
①《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囚是: , 。
② 读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们会想到为教育作出奉献的教师。当我们听到“ 5 ·12 ”汶川地震中用身子护住桌下学生的谭千秋老师和为保护学生,自己被砸成三段段的向倩老帅的感人事迹时,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用陆游《 卜算子· 咏梅》中的 , ”诗句来赞美他们。
( 3)选择性默写。(在下面四句中任选两句)
① 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文天样)
②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王安石)
③ ,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 赵冀)
④ 少壮不努力, 。( 《 长歌行》 汉乐府)
14、语文活动。(4 分)
读图,往往能让人品其味,感其情,悟其理。下面两幅图意蕴丰富,感人肺腑。请结合两图,调动自己的生活积果,放飞思绪,说说你从温总理典型而感人的“抱拳”手势中读出了哪些丰富内容。
答:
评卷人
得分
四、阅读能力考查(共40分)
阅读下面语段后按要求答题。
短文(一)
第十一位
①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最后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她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③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④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 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到村外,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于们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儿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⑤ 代课教师的脚步停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 … 这一留就是整整三十年。
⑥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县教育局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⑦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
⑧临走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归定,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⑨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上时,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
⑩ 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本文有改动)
15、这篇短文是以第几人称来叙述的?( 2 分)
答:
16.写出女大学生离开小学校这件事的直接原因及最终结果。(4 分)
答:
17、文中两次写到孩子们背诵白居易的诗句,这两次背诵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 分).
答:
18、段④ 孩子们齐跪的一幕,可谓撼人心魄,催人泪下。请你调动积累,发挥想像,在划线句基础上,将这一场面描写得更具休。(50 字左右)( 4 分)
答:
短文(二)
半亩方塘
①有田的地方,就会有塘。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鸟从田野的上空飞过,它就照出鸟的影子。牛在塘堤上啃草,它就照出牛的模样。鸟从空中望见了自己俊巧的身影,斜斜地飞下来,掠过水面,用飞翔的微风轻轻地扇出几道涟漪,算是一番谢意;而那走上堤来的牛,并没有领会塘的美意,只是低了头一味地啃食着草,不停地甩转着尾,驱赶身上的蚊蝇。塘知道,还有更多的田等着吃了草的牛去耕耘。鸟从上空飞走了,水中仍是一方蓝天白云;牛从堤坝走过去了,一片落叶飘舞而下,像一只蝴蝶扑浮在水面上,那是告诉她春夏的逝去,秋冬的来临。
②下雨的时候,鸟也会躲进堤上的稻草垛里,对着潇潇幕雨怨声叽叽。但是塘却开放自己,拥抱每一颗雨滴。那带泥的雨水流下堤来,污染了塘,清亮的一塘水一时浑浊不堪。但是塘知道,要获得就会有牺牲。不过不要紧,几天的风吹草动,波澜微惊,那一塘的水又会澄明如镜。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野。如果秋天的雨水还不能让她蓄满,还有悄悄溶进的洁净雪水。
③春天到了,她就让人们抽取一年的积蓄。清亮的塘水就会一路歌声顺着沟渠流进田野,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在干旱的日子里,天空中无一丝雨,禾苗枯焦,农人的心一如那枯卷的草帽,塘也不惜流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④ 她不知道灌溉了多少庄稼,也不知养活了多少人,她只记得那挑了一担谷的人在塘边洗过几次脸,耕田的人来洗过几次脚,如果人们在冬天为她挖一次淤泥,她更会感激不尽,春天那淤泥会催青一堤的青草,夏天塘里会长出美味的菱角,冬天也会奉献出玉臂似的藕。
⑤ 只有这半亩方塘,有着日的光亮,月的清阴。在那如梦的星辰里,晚风送来的蛙声是它为疲惫的人们准备的夜眠曲似的唱吟。
⑥只要有田野,就会有塘,长着几朵青青的荷叶,映着一片明净的光影。如果有人路过,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选白《 散文》 ,有改动)
19 、段② 写了塘的哪些特点?( 3 分)
答:
20.简答。(4 分).
( l )段① 写了塘的哪种美?段②——段(4)又写了塘的哪种美?
答:
(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将方塘写得栩栩如生、灵性四溢?
答:
21.段⑥ 作者深情的劝诫,表明了他对这半亩方塘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答:
短文(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
故: 任: 曾: 过:
23.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3 分)
答:
24、填空:
文中的划线句属于 论据。作者从个人 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 的方略,最终提出了“ ”的中心论点。(4 分)
材料链接:
2008 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堆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沦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衬,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注】 邦:国家。
25、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3 分)
答:
诗歌(四)
真诚的心 微笑的脸
我们常常怀念童年 如果绽放真诚的徽笑
那时大家都有一张真诚的脸 你的心就会自然翩翩
伙伴们常在心与心之间穿行 名利欲望不把你纠缠
也能够在情与情当中流连 面对苦难你神清气闲
当我们一天天长大 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双手
不知不觉学会了改变 让微笑成为你的名片
其实我们不喜欢变脸 真诚的心微笑的脸
只想让自己活得真诚开颜 你的天地会更高更远
(诗歌有改动)
26、阅读上面这首诗歌后,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5 分)
答:
评卷人
得分
五、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共10 分)
阅读下下面材料后按要求答题。
军人的风采不在花前月下,不在朝朝暮暮,而是埋藏在心间,.流淌在血中,表现在感天动地的壮举上。在祖国和人民身处危难的紧急关头,当代中国军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英勇无畏的气概,舍生忘死的精神,,竖韧顽强的意志,义不容辞的责任……… 每时每刻都在深深地感动并震撼着我们。
当洪水逞凶时,是他们用誓言承载了我们生的希望;
当雪凝肆虑时,是他们用真情一次次救我们于苦难之中;
当地球撒野时,也是他们用 A
当外敌挑畔时,还是他们用天职和鲜血报效了祖国,报答了人民的哺乳之恩。
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从内蒙草原到西双版纳,我们时时刻刻都深切地感受到: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 全都维系在军人的责任和道义上,全都寄托在军人的血肉之躯体上。
他们是无私的,“无私是一种稀有的道德品质” ;他们更是无无畏的,无畏是在救民于水火时的义无反顾。
地震时,四川绵竹一所学校的一百多名小学生被压在废墟下,战士们正在挥汗抢救。危楼的再次坍塌即将发生,好几名壮士被战友们死死拖住不许进入。这时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立即跪了下来大哭,对拖住他的人说:“你们听听孩子们的呼救声,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看到这种情景,所有人都哭了。
这就是“中国的长城”、“人民的保护神” ,“我们心中最最可爱的人”!
27、请结合上下文,在材料的A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 分)
答:
28、纵观我市现在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几乎没有一篇课文涉及到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国当代军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针对这一现象,请向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谈谈你的看法。 (应做到观点鲜明,合乎情理,言辞委婉)( 3 分)
答:
29、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我们一次次为解放军的感人事迹热血沸腾,泪满衣襟。在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请你为这次抗震救灾受伤住院的战士们制作一张节日慰问卡。(5 分)要求:
( l )主题鲜明,设计精美(整体效果好.也可配图)
( 2 )文字内容可包括:真情告白、赞美的诗句或对联、祝辞、美的称渭等。(注意:内容不必而而俱到;必须用中文表述;不能用彩色笔作答)
评卷人
得分
六、写作能力考查(共50 分)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在积极追求开完美,何谓“完美”?词典上解释为:完备美好:没有缺点。其实每个人对完美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叶完美的期望更是五彩缤纷。
30.请以“完美的 ”(如: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初中生活、人生、家庭、人格、答案、瞬间、谢幕、作品、建筑……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 l )将填充好的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学校名和人名。
贵阳市2008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书写水平考查(共5 分)
1 、根据作文的书写质量酌情计分。(5 分)
二、听的能力考查(共20 分)
2、( 1)A 5 B 19 C 14 D 28
( 2) A生命 B 大爱 (共6 分,每空一分)
3、举世瞩目 山崩地裂 可歌可泣 气壮山河 和衷共济 众志成城 不屈不挠(每个成语中错、漏、多一字扣0 .5 分,共4 分)
4、为自然灾害中遇难同胞降半旗志哀。(3 分)
5、例:① 困难吓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②伟大的国家 英雄的人民 ③ 摧不毁的国家 打不垮的人民 ④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可歌可泣的大爱真情
⑤ 向祖国(大爱、生命、英雄的人民)致敬 ⑥ … …
(只要紧扣文意,合乎情理即可)( 3 分)
6 因为:①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② 有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③ 有人民无私奉献的大爱真情;④ 有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憧憬;⑤ 有人民勇于战胜各种灾难的信念和决心⑥……(另外补充的内容成之有理即可)(共4 分)
三、积累与运用(共2 5 分)
7 、C ( 2 分)8 .A(2 分)9 、B(2 分)10 C ( : ( 2 分)11、D( 2 分)
12.杨志:小心谨慎、精明能干.但粗暴、蛮横、凶恶、急功近利。
武松:是个侠义之士,崇尚的是忠义。有勇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鲁智深: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简·爱:对人生的追求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并能在宣泄情感之后严厉自省,调整思想并校正人生的航向。
(不要求面面俱到,答到二至三点即可;不填所选人物扣0 . 5 分)( 3 分)
13 、( l)一夜乡心五处同 ② 了却君王天下事
( 2 )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3)① 留取丹心照汗青②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③ 江山代有才人出④ 老大徒伤悲(
( 共8 分.每句1分.错、漏、多一字扣0 . 5 分)
14、① 读出了温总理心中“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你们(受灾人民)”的思想感情。
②读出了 共和国总理鞠躬尽瘁、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高大形象。
③读出了总理对受灾人民深切的关怀、慰问和祈福。
④读出了总理对各级领导及抢险救灾人员深情的拜托、热情的激励;
⑤读出了总理对遇难同胞内心的悲伤和深沉的哀悼之情。
⑥读出了总理对灾区群众能呈“抱拳”之势,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勇于战胜灾难的期待。
⑦ ………(只要合乎情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4 分)
四、阅读能力考查(共40 分)
短文(一)
15 、第一人称(2 分)
16 直接原因: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
最终结果:女大学生又重新回到这所乡村小学。(共4 分.每个要索2 分)
17、第一次是为了挽留女教师;第二次是为了纪念这位女教师。( 2 分)
18.略(描写内容能够紧扣文意、生动感人即可)( 4 分)
短文(二)
19、宽广的脚怀、忍辱负重和包容的性格、积极乐观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
(任愈写出三点即可,每点计!分)( 3 分)
20、(1)段写塘的景美(自然美);段② ——段④ 写塘的神美(答精神美、人格美、心灵美等也可)( 2 )拟人化
(共4 分,各2 分)
21、表明了作者对方塘的喜爱和珍惜之悄。(2 分)
短文(三)
22、故:所以 任:责任、使命 曾:通“增” ,增加 过:犯错误(4 分)
23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3分)
24.事实 成才 治国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4 分)
25、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脸。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象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3 分)
诗歌(四)
26、( l)该诗具有较强的哲理性,立意高远,观点鲜明,既有情深意切的谆淳劝导,又有言辞恳切的热情激励。
( 2))作者以直抒胸臆的写法,怀念了童年的美好时光,坦陈了自己的心灵隐秘,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 3 )语言朴实畅达,比喻形象贴切,表达含蓄隽永,尤其是结尾两句,意蕴绵绵,耐人寻味。(5 分)
(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其中一至两点作出较恰当而深入的赏析即可)
五、纷合性学习水平考查(共10 分)
27.例;用大爱挽回了我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留住了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句式相近,内容吻合,能表现对人民子弟兵的赞美之情即可)( 2 分)
28.略。表明观点1 分,说明理由计1分,语言表述好1 分)( 3 分)
29.略(不完全以是否配图及图画的优劣定高下)( 5 分)
六、写作能力考查(共50 分)
30、略(50 分)
作文评分标准
从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对作文进行评价:
一类:(45 ——50分):立意有深度,内容充实,感情真攀。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用词准确,简洁得体。
二类:( 40 ——44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用词较准确。
三类:( 35 ——40分)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感情较真实。结构较完整。语言较通顺,有个别语病。
四类:( 30 ——34 分)中心基本明确,内容不够具休。层次清楚,结构较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五类:( 30 分以下)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偏离题意。条理不清,结构混乱。语句不通。
附:2008年贵阳中考语文听力材料
当笛声警报长鸣,13 亿中国人齐身肃立,低首默哀,历史定格在2008 年5 月19 日14 时28 分。
这一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神州共悲;这一刻,山峦无语,江河呜咽,举国同衷!为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同胞失去的生命,也为大地震中我们同胞遭受的灾难… …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而举行的举世瞩目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遇难同胞降半旗志哀。
我们向遇难同胞志哀,向那些与死神不屈抗争的生命致敬!汶川大地震的废墟之下,多少生命依靠顽强的信念努力支撑。他们的执着,他们的不屈,他们的坚韧,他们的渴望,都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里。
我们向遇难同胞志衷,更向人间大爱致敬!山崩地裂,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却也涌现了可歌可泣的大爱真情。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感天动地的举国援助,爱心涌动的无私奉献,激发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再现了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面前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
历史会证明:地震虽然摧毁了一些家园,但它必将会重塑我们伟大的精神。
世界将看到: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自发捐款达到数百亿元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尤其是一个当祖国深处危难时,共和国领导人率先奔赴第一线的国家,永远,永远不会被打垮!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