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题 目(中文)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英文)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Finance on traditional banks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学术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它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同
2、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设计)。保 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设计)属于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发展正逐步边缘化银行中介功能,传统商业银行面临中间业务被替代、客户流失和业务萎缩等一系列挑战。由于互联网金融自身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缺陷以及
3、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位置,目前互联网金融尚无法完全取代商业银行。本文重点讨论在这个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特殊时期商业银行应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冲击;发展策略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Finance on traditional banks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is weakeningtraditional banks Intermediary function.Traditional banks are facing a series of
4、 challenges including the lose of consumers and business shrinking.However,as International Finance has its own shortcomings and commercial banks are in the special position,Internet Finance cannot completely replace traditional banks at present.In this period of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tr
5、aditional banks should take different kinds of measures to improv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Key words:The Internet Financial,Commercial Bank,Impact,Development Strategy目 录摘 要 .Abstract .一、绪论 1 (一)研究的背景 1(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三)选题研究的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理论和成果 1 (一)国内目前研究理论和成果 1 (二)国外目前研究成果和成果 2三、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3 (一)互联网金
6、融概述 3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契机和历程 3 (三)互联网金融种类和发展特征 4 (四)互联网发展对金融的影响 5四、我国银行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现状 7(一)我国银行发展现状 7(二)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问题 7五、解决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发展的策略 8 (一)以观念更新为先导,积极迎接挑战9 (二)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主动调整转型9 (三)以模式创新为突破,自觉融入变革10六、 总结与发展展望11(一) 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小结13(二) 我国传统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与展望13致 谢15一、绪论(一)研究的背景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互联网搜索引擎等一系列互联网工具,实现
7、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金融的新兴形式。不同源传统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互联网金融引起一种全新的融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各种中介机构如银行、券商、交易所的作用都被削弱,大部分的资金融通则直接在网上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表现出全面介入的趋势,传统银行业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对其客户基础的动摇以及对其收入来源的冲击。(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主要从我国商业银行的自身经营管理出发,在借鉴国际上应对互联网金融普及趋势的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互联网金融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商业银行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的应对策略。本文采
8、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和互联网金融及传统银行业相关的各类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较为完整和全面的了解所研究问题。(三)选题研究的意义从我国商业银行的自身经营管理出发,在借鉴国际上应对互联网金融普及趋势的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商业银行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大力背景下的应对策略。二、 国内外研究理论和成果 (一)国内目前研究理论和成果罗春燕(2008)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现状及统计问题探析一文中分析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状况,根据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趋势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以及改革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改革方法建议。叶春明和黄满盈(2006)通过对我国金融行业的现
9、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在网络安全方面需要进一步的防范和加强。郑展鹏(2009)对中国与世界金融服务巨头的金融服务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主要运用的是Michaely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从其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银行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兼容并包,二者相辅相成,其相互结合能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二) 国外目前研究理论和成果Zakaria I.Saleh(2013)指出网络银行虽然已建立多年,但在其推广问题上,公众对其安全问题的关注仍然是重中之重,这一发现使得网络银行潜在的风险成为阻碍其继续推广的重要因素,他还提出,随着网
10、络银行的不断发展,对其安全性的关注应推广到更加宽泛的风险管理层面。Jonh Simpson(2012)针对网络对银行的影响这一主题,对美国及众多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在成本、效益和风险上美国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其投入产出比相对发展中国家更优。Moutaz Abou(2013)在对100个消费者的调查基础上研究了被调查者对于网络银行及其衍生品的态度,研究结果表明受众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薪资是影响顾客是否选择适用网络银行以及网络银行使用程度的主要因素。教育程度较低、年薪较低的老年人对网上交易的舒适度和安全程度表示不太放心,与之相反,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年薪较高的年青人则对网络银行比较热忱。三、
11、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一)互联网金融概述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融资形式,是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相融合的产物。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业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区别不仅仅体现在二者的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将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工具融入到传统的金融业务之中,从而使传统金融业务实现更高的透明度、更强的操作性和更好的协作性。理论上任何涉及到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等模式。(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契机和历程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即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于1996年成立,8个月之后,中国第一家网络银
12、行中国银行网络银行网站开始运行,开始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至此之后,中国互联网金融开始逐步发展,但速度较为缓慢。直到最近几年,中国的网络银行实现爆炸性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从仅是初步摸索到真正开始运营,从仅是发展纯理论到金融数据通信网络的基本框架已初具规模。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筹建了金融卫星通信网,1996年金融机构和中国电信共同组建了中国金融数据地面通信骨干网,这两个数据网络的先后筹建使得我国互联网金融得以实现。这两个数据网络的建立给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加入WTO以后,互联网金融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网上银行,除此之外,大批新型金融方式也随
13、之兴起,如第三方支付、P2P小额借贷平台、网络信贷机构等。进入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加如鱼得水,各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金融产品相继推出。(三)互联网金融的种类和特征 1、互联网金融的种类(1) 传统金融业务趋向于互联网化,各大银行的网上银行及网上证券就是其中的代表。传统商业银行的这些操作将被转移到互联网上,互联网在其中充当一个纯粹的查询操作和销售平台。 (2) 互联网企业开发的金融业务,阿里巴巴集团是这一类型中的佼佼者,其主要业务形式包括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小额贷款以及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基金销售。(3) 金融业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新业务,主要指P2P。在P2P模式中,
14、资金需求方通过第三方网站发放自己的借款标的,资金供给方通过竞标的方式进行放贷。整个交易过程全部在网络上自主完成,第三方网站对该交易不不干涉不管理。2、互联网金融的特征(1)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强。在当前经营模式下,由于传统的商业银行无法高效的对一般客户如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的要求及时作出反应,导致这类客户的金融排斥。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能够最大限速上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自行在互联网上更为高效的寻找到所需的资金资源,从而减少金融排斥,提高资金运作的效率。(2)交易信息相对对称。传统金融机构获得投资企业信息的成本普遍较高,小微企业尤甚,所以其获取的收益与付出的成本是难以匹配的。而互联网金融主要
15、是通过网络获取和传播客户信息,所有个人和企业的信息都会与其他主体产生联系,信息透明度更高,也更容易获取。(3)资源配置去中介化。在传统融资模式下,参与交易的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经常不匹配。资金需求方无法及时得到资金支持,与此同时资金供给方也无法寻求适合的投资项目,传统商业银行此时起中介的作用。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二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完成信息鉴别、选择、匹配和交易,一般不需要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四) 互联网发展对金融的影响1 互联网发展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引发商业银行对金融战略新的重视,正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能与大众银行竞争的绝佳机会。如果中小
16、银行能够好好利用这一金融模型,在自己的业务发展和管理中不断创新,拓宽业务和和客户渠道,就有机会赶上大银行在新兴业务。因此,传统银行的竞争格局可能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加入而有一定的改变。(1)拓展银行业务的客户和渠道。客户无疑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各项业务的基础。互联网金融模式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拓宽客户渠道并夯实客户基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可以尝试在自身原有战略的基础上,一方面挖掘新客户,吸引更为广泛的客户群;另一方面增加原有客户的稳固程度,拉近与老客户间的业务关系。由于追求个性化、多样化服务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完成交易,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能会引起传统银行物理网点优势被
17、弱化,以及其传统客户群的改变。(2)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网上银行企业拥有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微贷技术。这三项技术的运用可以使互联网金融企业较为全面的了解个人客户及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网络信用体系,帮助个人和小微企业更加迅速的获取资金。(3)价格发现功能,推动利率市场化。在互联网金融这个交易平台上,资金借方报价,贷方根据多重因素选择贷款对象,双方议价成交,交易完全市场化。随着利率市场化大趋势势不可挡,金融机构不能完全在央行的基准利率指导下确定自身利率,而应主动面向市场,在市场中寻找利率基准。在互联网模式下,金融机构能够通过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
18、的走势判断实际业务中不同客户群的利率水平。与此同时,应当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使得“利率指数”更多地由市场决定,从而完成贷款定价基准。(4)加速金融脱媒。网上银行加快金融脱媒的发展,使传统银行金融中介的功能更加边缘化。在传统的银行业务中,银行主要从事的是金融中介职能。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与供应和资金的资金需求双方的金融搜索平台,作为信息中介。从融资角度来看,资金供需双方利用该搜索平台寻找交易对象,之后的融资交易全程由双方自己完成。2、 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体制改革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我国对于金融行业的管理向来十分严格。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虽然势
19、不可挡,但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在内部运营和外部监管层面,都存在一定的遗漏。它的出现和进一步的发展对传统的监管格局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客观上要要求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因此,金融监管当局在互联网金融势不可挡的发展潮流下,应着力于解决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之间的发展分歧,制定和完善规范二者发展的法律法规。四 我国银行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现状(一) 我国银行发展现状国内银行对于当下流行的网络银行热潮不甘落后,努力紧跟全球发展形势,很快就融入了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的大环境之中。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都推出了网上银行服务,主要面向个人和企业两个不同领域,这一举措使人们真切的感受到银行业对我
20、国电商行业发展的巨大作用,不仅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其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二) 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问题 1、 网络交易安全问题亟待完善 (1)网络银行的电子安全技术网络银行对于整个银行系统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作用。出现任何细小的差错都可能导致银行系统的不稳定甚至崩溃,这在企业形象和客户便利上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在网络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在软硬件上的不断升级,以满足客户多样化和高层次的需求。此外,网络银行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大量经济信息在网上的传递,而资金在网上的划拨流动对于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保密性和完整性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如何保障安全交易,
21、提高客户信息的安全性成为网络银行发展的重中之重。 (2)保密性问题传统银行办理业务大多需要验证身份证件,而办理相同的业务网络银行所需要的只是验证用户名或密码,因此,如果密码丢失后果将非常严重。造成用户名与密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网络银行的数据丢失。二是客户由于自身的原因丢失。因此,网络银行在加强客户身份认证,保护其信息方面仍然任重道远。2、虽然现已建立了第三方的安全认证机构,但其适用性不强 我国大多数网络银行的产生是因为实体银行为加强其金融竞争力。由于各家银行缺乏信息的相互沟通,建立的网络信息系统很难实现大范围的信息共享,不能形成统一高效的网络银行体系。目前,绝大多数银行在运行客户端时,都采用
22、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数字证书来对客户的信息和交易过程加以保密。但是,这种运行模式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消费者上哪家银行都需要先安装该银行的安全证书。与此同时也给银行增添了信用风险。从规范的角度来看,只有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统一权威的认证中心,才能使网络银行更加便利的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3、基本法制环境的先天不足网络银行的发展在我国固有法律中有很多空白点。我国目前实行的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合同法等金融立法处在“分层管理”的阶段,阻碍了网络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中的作用不大。同时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业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网络上生成电子合同,通常很难确定合同的签约地和履行地,因此难
23、以确定其管辖权。五、解决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发展的策略(一) 以观念更新为先导,积极迎接挑战1、 战略上树立新理念。在互联网金融格局下,传统银行要建立与互联网金融模式相吻合的以客户和服务为重点的新的经营理念。树立市场第一敢于竞争的营销理念;树立防范风险的同时提高效率的管理理念。 2、模式上构建新体制。构建新体制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通讯技术的运用,创造出崭新的服务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改善服务所指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狭义的服务态度的改善,而是在目前的网点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创立与互联网金融相适应的新的网络平台服务模式。二是产品模式,传统商业银行应着力于研发更适合于互联网金融
24、的,更加开放的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别的客户的多种需要。3、 经营上建立新形态。互联网金融格局下经营新形态主要是利用现代互联网通讯技术,创立新的了解客户和服务客户的方法,在已经持有的客户数据中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根据客户的个人偏好,在特定的时间为客户进行特定的服务,实现一对一的精准营销。逐步用个性化服务取代原有的通用化服务。优化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互动方式,以此加强对客户的吸引力和客户本身的向心力。4、 管理上创用新方法。随着战略、模式以及经营上的改革,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方法也“呼之欲出”。新的管理方法应该以促进业务发展为目的,以客户为中心,具有灵活、高效的特征。(二)以现有资源为基础,
25、进行调整转型1、借助现有互联网平台,拓展银行业务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使得各家银行在电子银行的建设和运营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网络银行,手机银行都得到普遍推广和运用。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下,传统商业银行应该发挥自己的固有优势,巩固现有业务并开拓新业务。一是要立足重点客户,力求做到更加专业。互联网金融目前的主要客户群是中小客户,而对于要求更加专业和全面的大型客户,互联网金融暂时还不具条件涉足。因此,传统银行应该巩固其重点客户,优化重点客户所接受的服务,在“精”和“深”上显优势。加强原有重点客户的向心力。二是更加关注一般客户,提高对于一般客户的工作效率。一般客户群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所竞争的焦点
26、,传统商业银行应该对这个问题格外关注,深入研究,将重点放在客户关系的维护以及与之需求相适应的产品开发上,同时注重提升效率。三是对客户进行分类,使其服务更加贴心。服务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在于区别对待,实现差异服务,传统商业银行针对不同的客户应该采取不同的服务措施,提高其满意度。 2、依托当下服务网点,改善客户体验网点渠道是传统金融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在这个方面难以赶超,传统商业银行要发挥自身的这一固有优势。一是网点渠道形象上求“新”,使外观和服务内容都得到改善。具体措施包括:实行客户分区来改善过去杂乱无章的印象;增加大堂的专业咨询人员和服务人员;压缩柜员人数,提高柜员工作效率,加大电子银行操作业务的比
27、例。二是渠道功能求“全”。尽可能让各网点业务朝更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尽量实现所有的网点均可办理本行已开办的所有业务。精简业务流程,提高办理业务成功率,避免客户多次往返。三是服务能力求“精”。对银行一线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特别为提升对新产品的熟悉程度的培训,使其在办理业务时更加游刃有余四是客户体验求“鲜”。银行应该适应现代的体验经济。银行要在客户体验上多花精力,在营销方式上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增添客户体验类产品。(三)以模式创新为突破,自觉融入变革1、 服务创新,满足客户之需。要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投放更多的注意力,组织相应的人力物力对和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以
28、更好的应对其带来的挑战。2、 产品创新,体现竞争之需。在和电商企业合作的同时,创立自己包含“网络融资+网上商城+平台创新”的综合化电商平台,业务要涵盖B2B、B2C、支付结算、托管、担保、融资等一系列线上服务。开发新产品时,一定要将互联网金融的特点考虑在内,在于互联网金融的分庭抗礼之中,取得战略制高点。3、 方式创新,适应变化之需。在互联网发展步步紧逼,传统银行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的现实之下,传统银行处在一个必须要做出改变的节点。要想实现方式创新应先着力于管理方式的创新。管理方式必须和大数据时代的管理要求相适应。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使用高效的行政管理方法,通过数据挖掘,实现数据创新,以数据革
29、新的模式带动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六、 结论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造成不小的冲击,在互联网行业之中,目前相当一部分的互联网企业从非金融领域向金融领域不断渗透,如现在不断兴起的第三方支付和各种贷款融资平台,都对银行的传统业务带来一定的影响。此外,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和传统银行业务的对比使人们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新要求,这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冲击,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创新和转型的契机。由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传统银行也不曾涉猎的领域,因此其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及
30、其创新精神也使得商业银行开始重新思考对自身的发展模式。面对压力和冲击银行一定也不会墨守成规,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前提下,不断加大改革和创新的力度,为自己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我国传统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1、 “差异化”发展。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现实之下,存款利率很可能会分阶段、分期限地逐步扩大上浮比例,而贷款利率也会完全实现市场化,商业银行必须尽早转型,按照利率市场化所要求的经营机制发展。除综合化和国际化发展外,商业银行应集中精力与创新业务、完善管理机制等。2、 电子银行将快速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科技因素将成为引领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科
31、技成果被银行利用,另一方面这些新技术的在银行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电子银行将会得到更加深远的发展,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金融也会迎来迅猛发展的时期。3、 资产证券化平稳试点,资产“表外”化趋势加深。一是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规模的扩大,资产达到 1000-2000 亿元的大中型商业银行都将获得试点资格。二是资产证券化试点前期主要为信贷类资产,其后会慢慢扩展到更大资产范围,加入非信贷资产。三是为防范“影子银行”的形成,对资产证券化进行统一监管,增加资产证券产品透明度,提高银行资产证券化对于风险的定价和监控能力。4、 对理财规模的规范是重中之重。一方面,根据目前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尚且不到金融机构存款
32、余额10%的现状,理财未来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另一方面,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年发行额多于 20 万亿元人民币,已经脱离了爆发增长阶段,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却很难实现短期内的突飞猛进。同时,因为理财业务引起的问题及其存在的潜在风险,对其监管的主导思想应为大力规范,理财业务的发行、运作等一系列的过程都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参考文献:1 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 2013(4):14-16.2 谢子门.当今步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进一步思考J.中国商贸,2013(13):50-52.3 郭世邦.银行如何迎接互联网的崛起J.卓越理财,2013(3):10-11.4 谢平.迎接互
33、联网金融模式的机遇和挑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9-03 (3).5 张竞.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融资模式的影响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缓解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25-27.6 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8):14-17.7 吴建.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J.浙江金融,2011(10):20-22.8 蒋科.推动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分析N.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2-15(1).9 王石河.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J.现代经济信息,2012(10):14-16.10 易钰.电商金融大未来J.中国经济信息,2013(1
34、0):11-13.11 姜黎华.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玄机各不同N.上海证券报,2013-8-20(4).12 叶春明、黄满盈.结构、创新与效率中国金融服务开放的现状与趋势J.国际贸易,2006(7):9-11.13罗春燕.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C.北京,2007.14郑展鹏.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09(04):13-17致 谢本科阶段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在此论文付梓之际,谨向曾经关心、帮助和鼓励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和家人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选题、写作和定稿过程中给予我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及认真耐心的指导。老师用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严谨的态度鼓励着我,使我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感谢本科阶段的所有任课老师,是他们精心的授业解惑为我本科学习的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感谢与我朝夕相处并肩读书的同学们,是他们的认真刻苦感染了我,给予我强大的动力和积极进取的决心。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对我的学习的大力支持,感谢他们对我不计回报的辛苦付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