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944327 上传时间:2024-10-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叛逆(nì) 尴尬(ɡà) 时辰(chén) 绽开(zhàn) B.截然(jié) 冷漠(mò) 和蔼(ǎi) 繁衍(yán) C.荣耀(yào) 喷水(pēn) 笃志(dǔ) 确凿(záo) D.舒畅(chàng) 收敛(liǎn) 卜问(bǔ) 焚香(fé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闲遐  耐人寻味  精疲力竭  扬扬得意 B.凛冽  五脏六腑  精打细算  勇往直前 C.遗孀  姗姗来迟  千钧重负  小心冀冀 D.严瑾  天涯海角  心有灵犀  海市蜃楼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家长强逼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幼儿到早教机构上提高班,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不可取。 B.神舟飞船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C.《中国诗词大会》影响巨大,上海复旦附中武亦姝现场的不俗表现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D.朱主任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地向上级领导请教。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D.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 B.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好像都躲藏了起来。 C.这种昆虫非常漂亮,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D.禁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到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オ是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真是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孝行”贯穿其发展的各个阶段。 A.③①⑤④② B.①③⑤②④ C.②①③⑤④ D.③①②④⑤ 7、诗文默写。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4)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纪昀《河中石兽》)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 (2)意与日去:__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 (4)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3.对这篇短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 4.诸葛亮写作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扁担的一生 范宇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 。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____),第③段应填(______)。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2.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 上好的木材→____________________→渐弯的扁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小葱青青 白的雪,青的葱,红红的是她的小手。 她总是这么静静地站着。低着头,眼睛朝下看。扎两条小辫,穿一身红底蓝花的棉袄、棉裤。一双黑布棉鞋羞涩地卧在白雪中。脸蛋儿红红的,那双小手也是红的。看不到那双眼。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 白白的雪轻轻地盖在小街和屋顶上,只有那小葱是青青的。 说不清什么时候起,这个小集市上有了她。她的小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 她从不吆喝,从不抬价。换了别人,这样好的葱,一定会放声叫好,定要编出许多诸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等诱人的词句。 她极少说话。说,也是奶声奶气的几个字“要多少”、“几斤几两”、“几毛几分”。只有她说话的时候,才偶尔看对方一眼。啊,这眼睛真美!它不光清澈,还蕴含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望。 小镇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葱。没有人跟她讨价还价,连老太太都如此。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她是集市上的小妹妹,大家都爱护她。菜主们常对镇上人说,我的葱不如小妹妹的,买她的吧。镇子上哪来恁好的葱?没有人一下子买好多。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葱天天有,一年四季都不断,价格也好。 啊,天真冷。她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用热气哈一哈。然后,给一位大姐姐称葱,帮大姐姐放在篮子里。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会耀眼的。 “小妹妹,给钱。”大姐姐把钱递给她。 她轻轻地摇摇头。 “为啥?”大姐姐一怔。 “大姐姐,俺……”她抬起头来,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了一下,迅速落在左胸那枚“吉阳镇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着几多憧憬。“俺娘说,等过两年,弟弟初中毕业了,就让俺继续上学。” “……” “大姐姐,俺不要钱。俺知道你是老师,常来买葱,俺想求您帮俺看看这个,这是俺看弟弟的书做的作业。”说着,她迅速从菜篓底下拿出两个用塑料包着的小本子,递给老师。 女教师接过本子,一下惊呆了。本子上工工整整写着初中作业。她不知说什么才好。 “小妹妹,多大啦?你是哪村的?” “俺今年15岁啦。住杏树湾,俺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 “爹娘呢?” “爹病了。两年前,爹从城里卖菜回来,天黑路滑,跌到沟里腿断了,不能动了。娘在家侍候爹,还管园子。爹好的时候,俺也上学哩!” 女教师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只是眼圈发红、发潮。她一下子将小妹妹搂在怀里,紧紧地握住那两只小手。冰凉的小手。她想把她暖热,永远地热下去。 “好妹妹,你来我班里上学吧!” “不……俺不上。俺还要卖菜呢。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俺娘说……” 女教师把小妹妹搂得更紧了。 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那葱更青。 …… 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学校。临走前,她给女教师送去一篮子小葱。葱洗得真干净,扎得整整齐齐。多嫩的小葱呀! 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 啊,小葱青青…… 1.“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那葱更青。”下面是对此处景物描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纯景物描写,写出了天气的变化。 B.既衬托小妹妹纯真的心灵,也预示着光明的未来。 C.为了衬托女教师当时的心情。 D.为了突出雪样纯洁、葱样青嫩的小妹妹。 2.小妹妹临走前送一篮小葱给老师的原因是( ) A.小妹妹家境不好,经济困难。 B.女教师总买小葱,送她备用。 C.小葱是她们相识的媒介,对双方来说有特殊的感情和意义。 D.小葱虽小,但是自己劳动所得,礼轻情重。 3.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是( ) A.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 B.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 C.“她”取出作业本给女教师看。 D.女教师要“她”上学,而“她”毅然谢绝,女教师把“她”搂得更紧了。 4.本文贯穿情节发展的线索是( ) A.白白的雪 B.红红的手 C.青青的小葱 D.静静的“她” 四、写作题(40分) 生活中时常可见互让、礼让、谦让、忍让、避让、退让等情景。让,是待人接物的素养;让,是宽宏大量的胸襟;让,是聪明睿智的取舍。 请以“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③除诗歌,文体不限;④禁抄袭。 参考答案: 一 B B D C B A (1)隔江犹唱后庭花 (2)不问苍生问鬼神 (3)黄梅时节家家雨 (4)政入万山围子里 (5)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二 1. (1)增长; (2)意志; (3)振奋; (4)修养 2.(1)不内心恬淡就不能坚定自己的志向,不安宁平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2)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 3.D 4.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儿子的要求,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和无限期望。 三 【答案】 1.BA 2.笔直的扁担(或“不屈的扁担”)落寞的扁担(或“无奈的扁担”“孤单的扁担” 3.将扁担人格化,叙述亲切自然,蕴含作者对扁担的深厚情感。 4.①对农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感到无奈。②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执着精神深怀敬意。 5.①扁担是农具,担负着农人家庭生活的重担。②扁担是农人的精神脊梁,担负着村庄的历史和期盼。③扁担的一生是农人的一生,与农人、村庄的命运相始终。 【答案】 1.B 2.C 3.D 4.C 四 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