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92367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有3大题,共30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合;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城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4.考生答题均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

2、选项最符合题意。1. 201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其距今5000年前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A. 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B. 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C. 五千年文明史获认可D. 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商【答案】A【解析】【详解】良渚古城证明中国早期已经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而这些都是早期国家形态的表现,故选A;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领先世界和水平高,排除BD;C项明显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C。2.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3、“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A. 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B. 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C.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答案】C【解析】【详解】“仁者爱人”“宽则得众是倡导和谐的社会,民贵君轻“与众乐乐”是倡导君民等级关系的缓和。他们的主张显然都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C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战争年代并没有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排除A;儒者的主张并没有批判法家的刑罚,排除B;春秋哉国时期儒学并不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排除D。故选C。3. 自汉代以来周天子出游所乘马车是如逸礼所言“天子驾六,还是如毛诗所写“天子驾四”,一直是史家争论的焦点。2002年发现的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车马

4、坑(见图),验证了古之天子驾六的乘舆制度。这说明传统典籍A. 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B. 需与考古发现相印证C. 不能成为研究的依据D. 其价值源于学者考证【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周天子出游所乘马车是六匹马还是四匹马拉车一直是史学家争论的焦点,2002在洛阳周王城太子驾六车马坑中验证了天子乘坐六匹马的乘舆制度,体现的是考古可以用来验证传统典籍,故选B;传统典籍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和不能成为研究的证据,明显说法绝对化,AC错误;传统典籍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作用,其价值本身就有,并非是源于学者考证,D错误。4. 从设置宣政院到在台湾的建制,从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到康熙帝两次雅克萨之战,从

5、设置驻藏大臣到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A. 政治的成熟与创新B. 文明的碰撞与交流C. 外交的冲突与危机D. 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元朝设置宣政院、澎湖巡检司,标志西藏、台湾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明清时期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组织雅克萨之战击退沙俄对东北的入侵,捍卫东北边疆,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乾隆时期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这些都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正确;题干的重点反映的是元明清时期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以及进行反侵略斗争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并非政治的成熟与创新,A排

6、除;元朝设置宣政院以及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属于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管辖的表现,并非文明的碰撞交流,也并非外交的冲突与危机,BC排除。故选D。5.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八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A. 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B. 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C.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D. 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1839年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

7、的坚强意志,C项正确;ABD项不是其主要原因,可排除。6. 下图是蒋廷黼中国近代史)所载某次战争形势图,此次战争是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图反映的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故选B;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和朝鲜无关,排除AC;日本全面侵华和黄海海域的海战无关,排除D。7.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

8、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形势的变化反映出A. 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B. 革命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C. 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D.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答案】C【解析】【详解】1900 年 6 月,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匈等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体现出国人对于清政府统治已经失望透顶。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并不能说明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八国联军侵华时期,革命时机和条件还不成熟,排除B;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是辛亥革命之后,排除D。故选C。8. 下而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贏利指数示意图

9、,造成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B. “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C. 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法令D.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片可知反映的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正是民国初年,为了反对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群众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正确;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验制限制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而此时已经是民国初年,清政府已经被推翻,A排除;“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也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后,B排除;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是在1927年,此时应该是北洋军阀政府

10、时期,C排除。故选D。9. 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这场会战是A 淞沪会战B. 徐州会战C. 武汉会战D. 第三次长沙会战【答案】D【解析】【详解】1941 年 12 月,国民政府组织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故D符合题意;A是1937年8月,排除;B是1938年4月,排除;C是1938年10月,排除。故选D。10. 下图是1950年创作的漫画纸老虎(漫画中的文字“杜鲁门声明”和“三十八度

11、线暴风雨),作者创作此漫画意在A. 阐释解放战争的必要性B. 鼓舞军民的必胜斗志C. 呼吁世界人民团结反帝D. 抨击美国的冷战政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漫画的时间信息“1950年”和空间信息“三十八度线”,可以判断漫画抨击的事件是美国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通过提取和比较左右两幅漫画的信息,可以得知杜鲁门形象的变化预示着美国的侵略战争必然失败,其失败的原因在于中朝军民“暴风雨”般的打击,说明作者创作此漫画的意图在于鼓励军民战胜美国的信心,B项正确;“三十八度线”是指南北朝鲜的分界线,解放战争在中国发生,A错误;漫画没有提及要与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故C项错误;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属于

12、热战的范畴,而非冷战,D错误。11. 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并且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A. 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B. 所有制形式的变化C. 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D. 产品分配方式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使用粮票,凭票证供应物资,这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分配方式,而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因为1992年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产品分配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再也不需要通过票证进行供应,而是通过

13、市场贸易获得物质供应,故C正确;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表述过于笼统,A排除;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不符合史实,因为我国至今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B排除;产品分配方式变化只是粮票使用与废除的表象,而非本质,D排除。故选C。12. 下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解放军好战士雷锋“铁人”王进喜A. 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B.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C. 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D. 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答案】A【解析】【详解】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涌现出一些英雄人物,如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

14、战士雷锋。他们的共同精神是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故A符合题意;B、C和D不符合材料中人物的时代精神,排除。故选A。13. 下表是某同学历更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较为合理的是A. 改革后中国的社会变化、B.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C. 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党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关,故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而非社会变化、民主法制的完善,排除AB;邓小平理论只是材料中的部分内容,排除C。14.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是雅典公民,曾对

15、当时雅典许多流行的观念提出了挑战,为此他被雅典法庭判处了死刑,其罪名是引进新神(不敬神明)和腐蚀青年思想。这表明当时雅典A. 专制主义盛行B. 言论自由缺乏C. 神学意识淡薄D. 思想文化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可知,苏格拉底是古希腊雅典著名思想家,但因为他对当时雅典许多流行的观念提出了挑战而被雅典法庭判处了死刑,由此可见,当时的雅典缺乏充分的言论自由,B正确;雅典当时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专制主义盛行,A排除;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处决苏格拉底,说明神学意识仍然浓厚,C排除;题干反映的不是雅典思想文化繁荣,而是雅典民主政治下其实缺乏充分的言论自由,D排除。故选B。15. 在

16、研究历史过程中,由于立场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产生差异。如果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评价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A. 西欧各国开始争夺殖民地B. 强盗,掠夺了美洲财富C. 不同文明得到交流与发展D. 英雄,传播了欧洲文明【答案】C【解析】【详解】新航路的开辟,促使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故C符合题意;西欧各国开始争夺殖民地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A;材料是从文明相互交流角度说明新航路开辟影响,排除B项;传播欧洲文明只是新航

17、路开辟的单方面影响,排除D。故选C。16. 下列是某同学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制作的时间轴。它反映的学习课题是A. 走向近代世界B.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C. 欧洲经济发展D. 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扩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文献,这些文献的颁布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所以反映的主题应该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故选B;新航路开辟后走向近代世界,排除A;这些法律文献是政治领域,和经济发展不符,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不是对外扩展,排除D。17.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

18、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 汽车工业快速发展B.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C. 人口膨胀贫富悬殊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答案】B【解析】【详解】工业革命引起了环境污染。材料中“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可知环境污染严重导致死亡率上升,故B符合题意;汽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产业,排除A;人口膨胀贫富悬殊不是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C;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也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因素,排除D。故选B。18. 凡尔赛条约的缔

19、结者之一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说:“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下列对凡尔赛条约的理解与劳合.乔治表达的观点不符合的是A. 调整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B. 条约带有明显的分赃性质C.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埋下了祸根D. 条约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答案】A【解析】【详解】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英法美等召开巴黎和会,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同时与其他国家签署了一系列条约,这些条约共同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这些条约构成的世界秩序被称为“凡尔赛体系”。这一体系调整的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是调整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故A

20、符合题意;B、C和D都是关于凡尔赛条约性质和影响的正确表述,排除。故选A。19. 在图所反映的美国“失业率变化曲线中,失业率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区间是A. 19291933年B. 19331936年C. 19371938年D. 19401944年【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曲线可知失业率增长幅度最大的年份区间是19291933年,这一时期正值美国遭遇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大批工厂倒闭,失业率显著上升,A正确;19331936年失业率呈现下降的趋势,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开始实行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经济危机得到了缓解,失业率下降,B排除;19371938

21、年虽然失业率有所上升,但是不是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区间,C排除;19401944年失业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战时需求导致失业率的下降,D排除。故选A。20.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讲话中说“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这表明A. 美国已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B. 当时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C. 美苏关系由激烈对抗走向了缓和D. 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强有力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

22、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可知20世纪七十年代世界上出现了多个力量中心,这就对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冲击,故选D;AB项说法错误,排除;根据材料内容无法说明美苏关系的变化,排除C。21. 从下表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经济发展速度下降B. 商品经济不够发达C.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 民众生活得到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表格数据可知,与19611965年相比,19811985年间,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社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的相关指标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此可以得出进入80年代后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下降,A正确;题干没有反映苏联两个时间段商品经济

23、的相关情况,无从得出商品经济不够发达,B排除;当时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应该是指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造成农业、轻工业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依据题干数据可知19611965年间农业总产值的指标还高于工业总产值,因此无从得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排除;依据题干可知国民收入的指标呈现下降的趋势,无从得出民众生活得到提高,D排除。故选A。22. 下图为某网站介绍当前欧洲经济形势文章的配图。该文章及配图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有可能是A. 欧洲各国推行公民普遍享受福利政策B. 当前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C. 福利国家所造成的社会弊端日益显露D. 超前消费是解决债务危机的重要手段【答案】C【解析】【详解】

24、依据题干漫画中的人物陷入泥潭,日显疲态以及文字信息“高福利”“超前消费”“债务危机”可知旨在说明高福利一方面推动人们超前消费,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容易导致生产相对过剩,以致出现经济危机,另一方面也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债务危机,社会弊端日益暴露,C正确;题干的重点不是说明欧洲各国推行公民普遍享受福利政策,而是分析福利政策的弊端,A排除;题干的重点是分析福利政策的弊端,而且“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的表述也过于绝对化,B排除;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超前消费是导致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而非解决债危机的重要手段,D排除。故选C。23. 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王

25、色旗(俄罗斯国旗)的图片,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A. 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B. 剖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原因C. 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D. 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答案】D【解析】【详解】镰刀斧锤星旗的降落宣布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国旗升起体现出苏联解体后的国家变化。苏联解体对于研究历史的价值在于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图片不能说明苏联发展的历史,排除A;图片没有美国的国旗,不能分析美苏争霸形成的原因,排除B;世界格局多极化涉及日本、中国和西欧国家联合等,排除C。故选D。2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不再局限于劳动密集型、资

26、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梯度性转移,而且将产业链两端即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价值链各个增值环节进行转移。这反映了A. 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B. 产业由进口替代向出口主导转变C. 世界各国利益均衡分配D. 国际政治经济的新秩序逐步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材料中“产业转移不再局限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梯度性转移”体现出全球化发展促进资金、技术和劳动等转移。这说明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故A符合题意;进口替代向出口主导转变不符合材料中“研发转移”等信息,排除B;各国利益均衡分配说法绝对,排除C;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

27、D。故选A。二、填空题:共3题,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 明朝时,我国杰出的医药学家_编写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编写的_ ,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技名著。【答案】 . 李时珍 . 农政全书【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明朝时我国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宝典”;明末时期科学家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技著作,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26.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形成了“_,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_原则”的“

28、九二共识。【答案】 . 和平统一 . 一个中国【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此后,党和政府逐渐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27. 二战中,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_联盟的正式形成。当今,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_”理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答案】 . 世界反法西斯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详解】二战期间,为了应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

29、家,1942年初,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当今世界,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共3题,其中第28题6分,第29题7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 人口迁移,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

30、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摘编自许倬云许体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材料二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个别地区设主官营丝作坊、制资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况及其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

31、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文学艺术的影响,【答案】(1)情况:北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迁到南方地区。原因:北方地区寒冷。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2)特点: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江南市镇兴起;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影响:小说和戏剧(昆曲与京刷)创作蓬勃发展。”【解析】【详解】(1)情况:根据“草原上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得出北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迁到南方地区。原因:根据“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得出北方地区寒冷。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

32、(2)特点:根据“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得出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江南市镇兴起;根据“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个别地区设主官营丝作坊、制资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得出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小说和戏剧创作蓬勃发展。29.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成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

33、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引自【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 马克思主又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成果就是解决了在一个人口众多、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开展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摘编自付丽、冯广通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轨迹材料三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建设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具有了中

34、国特色。,摘编自【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1)据材料一,概括(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和主要内容。(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认识。【答案】(1)内容:暴力(革命)夺权,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2)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工农武装割据(红色政权)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3)成就:“一五.”计划实施(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完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认

35、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中共方针政策的指引;全国人民的努力。【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成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可得出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是暴力(革命)夺权,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以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依据材料二“马克思主又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和所学可知是,毛泽东思想的创立。依据所学可知,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3)依据材料三“1953-1957年”可知是一五计划时期,

36、结合所学从一五计划计划实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等回答。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认识依据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中共方针政策的指引以及全国人民的努力等。30. 后“疫情”时代,霸权主义再抬头。美国出台“零和”思维的战略竞争法案是危险的新“冷战宣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同时关国需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

37、失业。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下)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材料三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刷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平争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要问题领城和地理领城,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摘蝙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1)据材料一、二,归纳二战后冷战爆发的原因。(2)据材

38、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表现。(3)据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答案】(1)原因: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谋求商业利益、扩大海外市场);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或意识形态的冲突);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2)表现: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苏联: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华约组织。(3)观点一:美苏冷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阐释: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确立和衣“维护了核“恐怖平衡,使两个超级大国因惧怕互相毁灭而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但不兵戎

39、相见,从而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维护了世界和平。观点二:美苏冷战使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阐释:美国通过操纵联合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确立政治霸权;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国际货币金融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建立并控制北约,成为军事霸主。【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同时关国需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得出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根据“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得出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根据“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

40、得出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2)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方面主要是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苏联方面主要是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华约组织。(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刷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平争而不兵戎相见”可知美苏冷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确立和“维护了恐怖平衡,使两个超级大国因惧怕互相毁灭而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但不兵戎相见,从而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维护了世界和平。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