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 年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的融化 B. 木材制成桌椅 C. 酒精挥发 D. 钢铁生锈
2. 运输浓硫酸时,盛放浓硫酸的容器需粘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3. 医院在急救病人时,给病人吸入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氢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4.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排水法收集气体
C. 倾倒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5. 下列物质名称与化学式相符合的是( )
A. 氮气(N) B. 二氧化硫(SO2) C. 氢氧化钠(NaHO) D. 氯酸钾(KCl)
6. 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碳酸钠 C. 蔗糖 D. 食用油
7.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高锰酸钾 C. 硫 D. 氯化氢
8. 两个同学在谈论同一个化学方程式,甲同学说:“反应物有两种。”乙 同学说:“生成物只有一种。”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9.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B. 分子和原子的质量都很小 C.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D. 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
10. 下列是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 pH 范围,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胰液(7.5﹣8.0) B. 唾液(6.6﹣7.1)
C. 胆汁(7.1﹣7.3) D. 血浆(7.35﹣7.45)
11. 2018 年 5 月下旬,某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因汽车追尾而造成乙烯 泄露的事故。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把双向所有车道封闭,事故发生地点附近的 车辆禁止发动,全部停在原地,直到有关部门检测确定安全后才放行,以防发生 燃烧爆炸。这主要是因为乙烯具有( )
A. 稳定性 B. 氧化性 C. 可燃性 D. 难溶性
12. 如图是铁元素和氧元素常见化合价的坐标图,试判断 a 点上形成化 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Fe B. FeO C. Fe2O3 D. Fe3O4
13. 下列常见的生活物品中,所含的主要原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
A. 纯棉衣服 B. 不锈钢刀 C. 橡胶轮胎 D. 塑料花盆
14. 近两年,不少外形小巧可爱的电动小汽车﹣﹣宝骏 E100 出现在柳州 街头,成为柳州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下列关于该电动小汽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使用电能,减少尾气排放 B. 外形小巧,比较容易停放
C. 价格便宜,购买比较容易 D. 耗能较高,污染比较严重
1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B. 食用水果、蔬菜可补充维生素
C. 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不需要节约
D. 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16.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因此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
B. 溶液都由溶剂和溶质组成,因此溶液都是混合物
C.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因此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D. 酸碱中和反应都生成盐和水,因此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17. 下列鉴别方案正确的是( )
A. NH4NO3 和(NH4)2SO4 固体:加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闻气味
B. 稀硫酸和稀盐酸:加入 Na2CO3 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气体
C.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固体:加水后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D. 黄铜片(铜锌合金)与纯铜:相互刻划比较硬度
18. 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H2→H2O B. CO2→O2 C. K2CO3→KOH D. CuO→Cu(OH)2
19. 一瓶不纯 Na2CO3 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 KNO3、Ca(NO3)2、NaCl、 CuSO4、K2CO3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少量该 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溶液;(2)取少许上述 无色溶液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AgNO3 溶液和 BaCl2 溶液,再分别滴加稀硝 酸。现象如下表:
试管编号 现象
1
滴加 AgNO3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 加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2
滴加 BaCl2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 稀硝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
下列关于该粉末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杂质可能含 KNO3、K2CO3
B. 杂质一定含 NaCl,可能含 Ca(NO3)2
C. 杂质一定不含 Ca(NO3)2,可能含 KNO3
D. 杂质一定含 NaCl,一定不含 CuSO4
20. 现有一包由 5.6g 铁、7.2g 镁、1.4g 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 定量的 Cu(NO3)2 溶液中。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则剩 余固体的质量可能是( )
A 24.8g B. 25.8g C. 26.8g D. 27.8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6 分,每空 1 分)
21. 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1)氧原子__________;
(2)镁元素__________;
(3)H+__________
(4)Cl﹣__________
(5)氯化钙__________
(6)2 个水分子__________ 。
22. 在下列图片和各自意义的表述中,找到对应关系,并用字母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请在 A﹣H 八种物质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用字母填空。 A.酒精 B.不锈钢 C.硫酸 D.合成橡胶 E.二氧化碳 F.大米 G.pH 试纸 H.大 理石
(1)属于合金的是_____;
(2)富含淀粉的是_____ ;
(3)可用于灭火的是______;
(4)可用于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是_____ ;
(5)属于酸类的是_____ ;
(6)实验室常用作液体燃料的是______ ;
(7)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 ;
(8)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是______ 。
24. 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溶解度/g
0
20
40
60
80
100
Li2CO3
1.54
1.33
1.17
1.01
0.85
0.72
NaCl
35.7
36
36.6
373
38.4
39.8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5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__ 。(填化学式)
(2)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固体,欲分离该混合物获得更纯的硝酸钾, 可在较高温度时制成饱和溶液,然后_______。
(3)配制 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68g,需水_______ g。
25. 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它与酸、碱均能反应产生氢气。
(1)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 铝 与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反 应 生 成 氢 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2A1+2NaOH+2H2O=2NaA1O2+3H2↑
完成 NaA1O2 与适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AlO2+HCl+__________=Al(OH)3↓+NaCl
(3)当 盐 酸 过 量 时 , NaAlO2与 盐 酸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__________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12 分,每空 1 分)
26. 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请根据表中信息回
答问题:
(1)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
(2)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填元素 符号)
(3)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有几种,写出其中一种阳离子_____。
(4)镁在空气中燃烧除了能生成氧化镁外还能生成氮化镁,氮化镁的化学式为 Mg3N2 。现有 24g 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固体 38g,生成的固体中氮化镁 的质量是_____g。
27. 波尔多液是一种农药,由 Ca(OH)2 溶液和 CuSO4 溶液混合而成。 某农场需要大量的波尔多液,农场工人就地取材,利用农场废弃的铜渣(只含有 铜和一定量的铁)和附近的石灰石来制作波尔多液。下面是制作波尔多液的工艺 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O 的俗名是_____,写出由 CaO 生成 Ca(OH)2 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请说出如何由铜渣得到纯净的铜_____。
(3) B 物 质 是 _____, 写 出 由 B 物 质 生 成 _____ 的 化 学 方 程 式_____。
(4)将铜渣与 Zn 按质量比 10:1 的比例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盐酸溶液中,产生H2 的质量恰好相等,铜渣中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精确到 0.1%)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 16 分,每空 1 分)
2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图 F 中用于加热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图 A 中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 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
(2)CO 和 CO2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请写出实验室制取 CO2气体的化学方 程式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草酸钠( Na2C2O4)和硫酸反应来制取 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Na2C2O4+H2SO4=Na2SO4+CO↑+CO2↑+H2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从图中实验 仪器中__________(填装置的序号及现象)的现象可判断出生 成的气体一定含有 CO2,实验仪器中___________填装置的序号及现象)的现象可判断出生成的气体一定含有 CO.从 环保的角度出发,上述实验装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_。
(4)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丁烷(C4H10),丁烷属于__________(填“有机物” 或“无机物”)。丁烷燃烧不完全会有 CO 产生,CO 会使人中毒,所以使用液化石 油气时要特别小心,防止 CO 中毒。某厨房因使用不当,丁烷燃烧不完全生成了 CO 和 CO2,且 CO 和 CO2的质量比为 56:44,请写出此时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29.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将 Cu 块加入到盛稀 H2SO4 溶液的试管中,Cu 块不 溶解,不发生化学反应。再向此试管中加入 KNO3 溶液,发现 Cu 块逐渐溶解, 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最后 Cu 块完全溶解, 变成蓝色溶液。
【提出问题】Cu 块与什么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H2 吗?
小军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一定不是 H2,你认为他作出此判断的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
【查阅资料】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NO 是一种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生成 红 棕 色 的 NO2气 体 。 请 写 出 此 气 体 颜 色 发 生 变 化 的 化 学 方 程 式__________
【提出猜想】
猜想一:Cu 块与 KNO3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二:Cu 块与 K2SO4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三:Cu 块与__________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将 Cu 块加入 KNO3 溶液 中。
Cu 块不溶解
说明猜想一是错误的
②将 Cu 块加入__________中
Cu 块不溶解
说明猜想二是错误的
③将 Cu 块加入到稀 HNO3
溶液中
Cu 块溶解,有无色气体产 生,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 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溶液 变成蓝色
说明猜想三是正确的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请写出 Cu 块加入到稀 HNO3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
【讨论交流】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一起进行交流。从复分解反应的角度分析, H2SO4 和 KNO3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化学反应。Cu 块是如何与稀 HNO3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呢?他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H2SO4溶液解离出 H+和 SO42-,KNO3溶液解离出_____ ,可以间接地看成有 HNO3溶液。老师还告诉大家:Ag 也能与稀 HNO3 溶液反应。请写出将 Ag 粉加入到 HCl和 NaNO3 混合溶液中所产生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6 分)
30. 有一袋已部分变质的 Ca(OH)2(含杂质 CaCO3)固体样品,把该样品投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通入二氧化碳,沉淀质量与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提示:CO2+Ca(OH)2=CaCO3↓+H2O CO2+CaCO3+H2O=Ca(HCO3)2】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OH)2 由_____元素组成,其中 H 元素与 O 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 ;
(2)碳酸钙(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3)生成沉淀最多时,参加反应的气体质量为_____ g;
(4)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