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案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学习
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
能正确计算,并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口算。
13+20= 43+10= 25+2=
50+12= 70+20= 40+30=
选取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求解。
(2) 用竖式计算。
32+5= 6+20=
强调:利用竖式计算,需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揭示课题
师:少年合唱队,又开始训练了。(课件出示情境图),今天就和老师一起走进合唱团去探究新的知识好吗?
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利用复习旧知,引起学生的重视,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
讲授新课
(一)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师:根据你看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
3.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师:应该怎样列式呢?
师:23和22都是几位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师:23+22等于多少呢?自己试着算一算。
师:是怎样计算的?说说你的想法好吗?
反馈:先摆2捆零3根再摆2捆零2根。2捆零3根与2捆合起来是4捆零3根,然后再加上2根,最后得出就是4捆零5根。
师:看清楚它的摆法了吗?谁能用算式表示出来?
(2)摆小棒:我是想把3根和2根合起来是5根,然后半整捆的合起来是4捆,所以3+2=5,20+20=40,5+40=45,也可以用计数器。
(3)竖式:
师:怎么列竖式计算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师:在利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怎样计算?
师小结:说的真好!说得真好,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试一试
课件出示试一试题目。
集体交流,抽生说说计算方法与结果。
学生:女生有23人,男生有22人。
学生结合以前学习的经验提出问题:少年合唱队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学生列出算式:23+22
学生:两位数。
学生独自计算,然后分组交流算法。
学生自由说一说。
学生:23+20=43,43+2=45。
学生自由说一说。
学生:两个加数的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与结果。
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熟悉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为后面探究新知做准备。
通过用口算和竖式的方法计算23+22,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悟与理解。
课堂练习
1.用竖式计算。
35+24= 15+33= 72+27=
2.找错误。
3.摘苹果
4.猜猜蝴蝶下面是几?
课件出示图片信息。
5.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展示交流。
学生根据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独自判断,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了解题意,然后独自列出算式求解。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与创造性。
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口算:拆分数
2.笔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适当加以引导与补充。
通过自由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述、归纳概括的能力。
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23+22=45(名)
方法一:23+20=43 43+2=45
方法二:3+2=5 20+20=40 5+40=45
方法三: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