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粤教粤科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917205 上传时间:2024-10-20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2.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粤科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粤教粤科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粤教粤科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粤教粤科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粤教粤科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人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人上册:第1课“枫树与竹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枫树与竹子”是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身边的植物”中的第1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对枫叶和竹叶的观察比较,能从颜色、形状、大小、叶缘等外部特征对植物的叶进行描述。在掌握了观察和描述叶的外部特征方法后,再去认识其他植物的叶子,并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叶子做详细观察和描述,尝试让学生归纳出叶子的关键特征都有叶片。最后,通过拓印叶片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更多叶片的特征,例如叶缘、叶脉、叶形等,该活动简单有效地帮助学生把叶子的特征记录下来,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1是观察、比较枫叶和竹叶,通

2、过观察、比较并描述枫叶和竹叶的外部特征,使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和描述叶的特征的方法和能力。活动2是观察常见植物的叶,在活动1的基础上展开对其他植物的叶观察和描述,尝试归纳叶的关键特征。活动3是拓印叶片,这活动是帮助学生发现叶的更多特征,体会观察叶也是观察植物特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知道拓印是学习和记录植物外部特征的主要方法之一。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见过很多植物,但他们认识的植物不多,而且也很少关注植物各个器官的外部特征。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物体,但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强,如何科学地描述叶的颜色、形状、大小、叶片边缘、表面粗糙程度等,并科学地归纳叶的共同特征都是学生较

3、为薄弱的。当学生带上自己熟悉的叶子进入课堂,从两种常见植物叶的观察开始,到认识更多植物的叶并尝试归纳叶的共同特征,最后以一个简单有趣,又充满艺术美的拓印叶片结束,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有目的的,也是有梯度和完整的,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每个活动的学习中。三、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植物的叶在颜色、形状、大小、叶片边缘、表面粗糙程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2.能用适当的感觉器官观察植物叶的特征,并能用合适的词语描述和记录。3.在观察各种植物的叶的过程中,体会自然事物的神奇,产生探索植物奥妙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颜色、形状、大小、叶片边缘、表面粗糙程度等方面观察叶的外部特征。教学难点:能

4、运用适当的感官观察植物叶的特征,并能用合适的词语描述和记录。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枫叶、竹叶、桂花叶、银杏叶、红背桂叶、柑橘叶、教学PPT课件。学具准备:提前布置学生选带一片植物的叶,报纸、图画纸、水彩颜料、毛笔、干净抹布一块。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景: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游。在一片小树林里,妍妍捡到了一片枫叶,波波捡到了几片叶子,但是波波不认识这种叶子,长得跟枫叶完全不一样。问题:这些叶是哪种植物的呢?(出示竹叶)讲述:这是竹子的叶。枫树和竹子都是常见的园林植物。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枫叶和竹叶的不同特征。媒体:出示本课课题“枫树与竹子”。(二)活动探究(1)活动1:枫叶和竹叶问题:

5、不同植物的叶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枫叶和竹叶有什么不同呢?交流:观察枫叶和竹叶的图片,进行交流。问题:我们看到了两种叶的颜色、形状是不同的。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观察呢?交流:分小组讨论观察枫叶和竹叶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指导和整理。任务:观察枫叶和竹叶。要求:请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叶的特征,比较枫叶和竹叶有哪些不同。活动:分小组观察、比较枫叶和竹叶,并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的记录。汇报: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小结:枫叶在秋季落叶前由绿色变为红色,形状像手掌,叶片较大、较宽,叶片上的纹路像渔网,叶片的边缘有缺口,有细长的柄。竹叶绿色,叶子的形状一头圆,一头尖,叶

6、片较小、较窄,叶片上的纹路直直的,叶片的边缘平滑,没有细长的柄。(2)活动2:观察常见植物的叶问题:你还观察过哪些植物的叶?能描述所认识的植物的叶的特征吗?交流:学生描述自己认识的植物的叶的特征。任务:请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认识常见植物的叶,并描述其特征。活动:分小组观察、比较常见植物的叶,描述其特征,尝试归纳叶的共同特征并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的记录。汇报: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小结:我们认识了一些常见植物的名称,知道不同植物的叶的颜色、形状、大小、叶片边缘、表面粗糙程度等方面都不同。(3)活动3:拓印叶片活动:选择一片自己喜欢的植物的叶,拓印叶片。要求:拓

7、印叶片时注意叶片要完整,纹路要清晰,把叶片的形状都印出来。评价:选出优秀作品并请学生介绍拓印的叶片的特征。(4)拓展活动任务:拓印叶。要求:课后在纸上拓印不同形状的叶片,形成一个系列,也可以让学生摆放不同形状的叶片,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活动:制作拓印画。交流:分享自己制作的拓印叶的作品。七、板书设计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人上册:第 2 课“樟树与彩叶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樟树与彩叶草”是科学二年级上册第 1 单元“身边的植物”中的第 2 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从茎的高度、粗细、颜色、软硬程度、形状等方面观察、比较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特征,并能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在掌握了观察和描述茎的外部特征的方法后

8、,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茎,发现更多植物茎的特征,例如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 1 是观察比较樟树和彩叶草的茎,活动 2 是观察更多植物的茎。活动 1 是通过观察、比较并描述两种常见植物的茎的外部特征,在掌握了如何观察、比较和描述茎的特征后展开活动 2 观察更多植物的茎,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植物的茎,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名称及它们的茎的特征,选择两种植物,把它们的茎的特征记录在活动手册中。课后布置学生用植物的茎做手环,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观察植物茎的柔软性而选择做手环的植物。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大自然的植物一点都不陌生,但是大部分的学生都不知

9、道常见植物的名称,也没有仔细观察过茎的特征。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茎的差别较大,观察比较樟树与彩叶草的茎的不同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更多植物的茎,不仅能认识更多的植物,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身边常见植物的观察热情。三、教学目标1.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2. 知道如何运用感觉器官观察茎的外部形态。3. 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4. 乐于与同学分享观察的结果。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教学难点: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

10、语进行描述。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图片、彩叶草茎的标本、教学 PPT 课件。学具准备:彩叶草茎的标本。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景:琪琪和波波放学途中,边走边观察校园里生长茂盛的植物,琪琪摸了一下路旁的樟树,觉得樟树的树干很硬,便把发现告诉了波波。由于彩叶草是草本植物,没有明显高大的枝干,同时叶子生长得比较密集,所以不容易观察到它的茎,因此引发了波波的探究欲望,想知道彩叶草的茎是怎样的。问题:大家见过这两种植物?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讲述:樟树是高大的植物,彩叶草却比较矮小,而且生长比较密集。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观察樟树和彩叶草

11、的茎。媒体:出示本课课题 “樟树与彩叶草”。(二)活动探究(1)活动 1:樟树和彩叶草茎问题:植物一般都有茎,樟树和彩叶草的茎有什么不同?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观察?讨论:分小组讨论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方法。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观察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任务:比较樟树与彩叶草的茎。要求: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和发现,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茎的颜色、粗细,再引导学生用手去摸,感受茎的质感和软硬程度。活动:在校园里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围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 页的图示描述其特征。汇报: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小结:

12、樟树茎粗大,直而坚硬,树皮粗糙,树皮灰褐色,分枝较少。彩叶草的茎较短、较细,较柔软,茎四棱形,茎表面有细细的柔毛,绿色,分枝较多。(2)活动 2:观察更多植物的茎问题:你认识校园里的哪些植物呢?它们的茎有什么特征呢?任务: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茎。要求:服从教师指挥,分小组观察,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能采摘植物。选择两种植物的茎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活动:分小组观察校园里植物的茎,选择两种植物的茎进行观察,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 页。交流: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小结:不同植物的茎的高度、粗细、颜色、形状、质感(粗糙程度)都不同。(3)拓展活动任务:选择合适

13、的植物的茎做手环。要求:通过观察植物茎的柔软性而选择做手环的植物。活动:学生按要求制作手环。交流:分享自己用植物的茎制作的手环。亲子时间:课后与家长一起选择合适的茎做几个漂亮的植物手环或头环。七、板书设计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人上册:第 3 课“百合与朱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百合与朱槿”是科学二年级上册第 1 单元“身边的植物”中的第 3 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对百合花与朱槿花的观察比较,能从颜色、形状、大小、气味、数量、厚薄等外部特征对植物的花进行描述。在掌握了观察和描述花的外部特征的方法后,再去观察、描述和认识更多其他常见植物的花,并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做详细观察和记录,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成果

14、与同学们分享。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能从观察花的角度认识更多常见的植物,说出身边这些植物的名称和特征。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 1 是观察、比较百合花和朱槿花,通过观察、比较并描述百合花与朱槿花的外部特征,使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和描述花的特征的方法和能力。活动 2 是观察多姿多彩的花,在活动 1 的基础上展开观察更多植物的花的活动,体会观察花也是观察植物特征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后让学生选择一种熟悉的带花植物进行观察,为植物的花制作小卡片,丰富学生对花的认识。二、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的接触中,学生对花非常熟悉。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却很少认真地观察过一朵花的特征。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运用不同的感觉

15、器官观察物体,但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强,如何科学地描述花的大小、形状、厚薄、气味、数量等是学生较为薄弱的。当学生进入课堂,开始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身边常见的百合花与朱槿花,继续用科学的方法观察从家里带来的花朵,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的,学习过程是积极和投入的。三、教学目标1. 能从颜色、形状、大小、气味、花瓣的厚薄与质感等方面观察花的外部特征。2. 能说出一些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描述这些植物的花的特征。3. 从观察花的活动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之美。4. 乐于与同学相互沟通,共享活动的乐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颜色、形状、大小、气味、花瓣的厚薄与质感等方面观察花的外部特征。教学难点:能说出一些常见

16、花的名称,并能描述这些花的特征。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百合花、朱槿花、非洲菊、三色堇、大花马齿苋、桂花、山茶花、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 PPT 课件。学具准备:提前布置学生选带一朵植物的花。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四个主题人物去公园郊游,琪琪和波波对花坛里种植的植物产生了兴趣,围在花坛边进行观察。问题:大家知道这两种花的名称吗?百合花很香,朱槿花也有香味吗?讲述:百合与朱槿是常见的观赏花卉,我们可以通过对百合花和朱槿花的观察,知道如何观察花的特征,能用哪些准确的语言描述。媒体:出示本课课题 “百合与朱槿”。(二)活动探究(1)活动 1:百合花和朱槿花问题:百合花与朱槿花有什

17、么不同呢?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问题: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观察?讨论:分小组讨论观察百合花和朱槿花的方法。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情况,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任务:观察百合花和朱槿花。要求: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和发现,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花的颜色和气味,然后再从花瓣的数量、形状、质感等多方面观察、比较百合花和朱槿花的特征,并能用合适的词汇进行描述。活动:分小组观察百合花和朱槿花,并围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3 页的图示描述它们的特征。汇报:分享小组的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小结:百合花的花瓣是白色的,花瓣深处淡绿色,花呈喇叭形,花瓣有 6 片,有香味;朱槿花是红色的

18、,花呈漏斗形,花瓣有 5 片,没有香味。百合花的花瓣比朱槿花的厚而大。(2)活动 2:观察多姿多彩的花媒体:出示教科书第 8 页活动 2 中的非洲菊、三色堇、大花马齿苋、桂花、山茶花五种植物的花的图片。问题: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能不能说出这些植物的名称?交流:学生口述自己认识的植物名称,丰富学生的植物知识。问题:这些植物的花都一样吗?它们有哪些不同?任务:观察几种常见植物的花,并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要求:先对这五种花进行观察,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接着比较这五种植物的花,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活动:分小组对五种花进行观察和比较,并描述其特征,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汇报:分享小组活动的结果,介绍自己的发

19、现。整理:不同植物的花都有自己的特征,它们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数量都各不相同。观察和描述花的特征,也是认识植物的一个好方法。任务:选择花的种类并说出它的特征,然后请同学猜一猜这是哪种植物的花。要求:在这五种花里选一朵你最喜欢的花,向你的同学进行介绍,看看同学能不能猜出这是哪种植物的花。活动:分小组进行活动,选择花的种类并说出它的特征,请同学猜是哪种植物的花。小结:我们认识了一些花的名称,它们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各不相同,多姿多彩。(3)拓展活动任务:为自带的花制作小卡片。要求:观察学生从家里带来的花,做一张介绍花的小卡片。活动:学生按要求进行观察,并制作小卡片。交流:分享自己制作的小

20、卡片。亲子时间:选择一种喜欢的花,与家长一起制作一张介绍花的小卡片。七、板书设计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人上册:第 4 课“番茄与花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番茄与花生”是科学二年级上册第 1 单元“身边的植物”中的第 4 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对番茄、花生这两种常见果实的观察、比较,能从果皮光滑、粗糙、软硬、多汁、干燥等特征对植物的果实进行描述。在掌握了观察和描述果实特征的方法后,再去观察、描述和认识更多其他常见植物的果实,初步尝试根据果实的特征进行分类,并阐述依据。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 1 是观察番茄和花生的果实,活动 2 是观察和认识更多常见植物的果实,这些果实中有学生熟悉的橙子、桃、樱桃,

21、也有学生较为陌生的葫芦、葵花子、大叶紫薇果和羊蹄甲果。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并描述果实的特征,并根据果实的特征,例如颜色、大小、形状、气味等,初步尝试给它们分类,并说出依据。本课的课后活动是在校园里找一找哪些植物结出果实,从而认识更多形态各异的果实。二、学情分析果实对于学生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肉厚多汁的苹果、雪梨、香蕉、西瓜、西红柿、橘子等是果实,而葵花子、花生等是种子。所以学生从番茄和花生两种果实开始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教学目标1. 能从光滑、粗糙、软硬、多汁、干燥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果实的差异。2. 尝试根据果实

22、的特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果实进行分类。3. 能运用感觉器官对不同植物的果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会用合适的词汇进行描述。4. 乐于与同学相互沟通,共享活动的乐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光滑、粗糙、软硬、多汁、干燥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果实的差异。教学难点:尝试根据果实的特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果实进行分类。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番茄、花生、葫芦、橙、桃、葵花子、樱桃、大叶紫薇果、羊蹄甲果等果实的标本或图片,塑料刀,碟子,抹布,教学 PPT 课件。学具准备:提前布置学生选带一种果实。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创设情境:周末,琪琪和波波去农场参观,农田里种植了番茄和花生,琪琪看到了番茄已结出了果实,波波

23、则蹲着试图找到花生的果实。问题:番茄结果了,可是花生的果实生长在哪里,有哪些特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番茄和花生。讲述:番茄和花生是生活中常见果实,我们可以通过对番茄和花生的观察,知道如何观察果实的特征,能用哪些语言进行描述。媒体:出示本课课题 “番茄与花生”。(二)活动探究(1)活动 1:番茄和花生的果实问题:番茄和花生都是果实,它们有什么特征呢?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观察?讨论:分小组讨论观察番茄和花生的方法。汇报:分享小组的观察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任务:观察番茄和花生的果实。要求:观察番茄、花生以及学生带来的果实,描述它们有什么特

24、征。活动:观察、比较并描述番茄和花生的特征,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4 页的第 1 题和第 2 题。汇报: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小结:番茄果实长在地面上,多汁,种子小而数量多,成熟的番茄果实是红色的。花生果实长在泥土里,果皮较硬而粗糙,颜色多为黄白色;种子数量较少, 24 颗。(2)活动 2:形态各异的果实问题:不同植物的果实具有不同的特征吗?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能不能说出这些植物的名称?交流:学生口述自己认识的植物名称,丰富学生的植物知识。任务:观察几种常见植物的果实,知道它们的名称并尝试根据果实的特征进行分类。要求:先对这七种果实进行观察,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

25、并根据果实的特征给它们分类,说出依据。活动:用观察、比较、解剖等方法认识七种果实的特征。汇报:分享小组活动的结果,介绍自己的发现。整理:我们可以从果实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表皮光滑或粗糙等进行分类。小结:我们认识了一些果实的名称,知道有的果实表皮粗糙、有的果实表皮光滑;有的肉厚多汁、有的较硬而干燥。不同果实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各不相同,形态各异,多种多样。(3)拓展活动任务:在校园里找一找哪些植物结出果实。要求:课后与同学在校园里寻找结出果实的植物。活动:学生按要求进行观察。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七、板书设计第 4 课番茄与花生番茄:红色,多汁,种子数量多花生:黄白色,果皮较硬而粗糙,

26、种子数量少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人上册:第5 课“我们的小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们的小车”是科学二年级上册第 2 单元“小车动起来了”中的第 1 课。本课主要让学生对玩具车的特征有所了解,包括小车的材料、轻重、颜色、动力等。只有了解了玩具车的特征,才能做出一辆小车并让小车动起来,所以本课是后面两课的基础。本课由 2 个活动组成。活动 1 是“我喜欢的玩具车”,让学生选择一辆喜欢的玩具车,向同学介绍这辆车的特征。活动 2 是“给小车分分类”,在活动 1 的基础上,根据小车的特征给它们分类。二、学情分析玩具车是学生身边熟悉的物品,在幼儿阶段他们都有玩过,但学生很少会去关注玩具车的特征。虽然学生在一

27、年级已经学习过用感觉器官观察物体,但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强,往往只观察到物体的某个特征。三、教学策略根据“任务驱动”和“科学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1. 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前先让学生收集各种不同的玩具车,课堂上先让学生观察一辆小车的特征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然后再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描述玩具车的特征。2. 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会对同学带回来的小车很感兴趣,把大家的小车都放在一起,一个同学描述小车特征,其他同学找出相应的小车,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四、教学目标1. 观察玩具车的特征,并能从玩具车的材

28、料、颜色、轻重、动力等方面描述玩具车的特征。2. 能根据玩具小车的特征给小车分类。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玩具小车的材料、颜色、轻重、动力等方面描述玩具小车的特征。教学难点:能观察到玩具小车的多种特征并能给小车分类。六、教学准备玩具车。七、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波波和彬彬在客厅里在玩玩具车。问题:彬彬指着一辆玩具车说这是他最喜欢的玩具车,波波问这辆车有什么特别吗?交流:你喜欢哪一辆玩具车?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媒体:出示本课课题“我们的小车”。(二)活动探究(1)活动 1:我喜欢的玩具车媒体:出示一辆玩具车。问题:这辆玩具车有什么特征?活动:选择一辆玩具车进行观察,根

29、据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 题的提示描述小车的特征。交流: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观察的那辆小车的特征。活动:把小组内同学的小车放在一起,一个同学描述其中一辆小车,其他同学猜猜是哪辆小车。小结:不同的玩具小车有不同的特征。(2)活动 2:给小车分分类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玩具小车。问题:这么多的玩具车我们能将其进行分类吗?可以根据什么特征来分类?活动:根据玩具车的特征进行分类,把分类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 题。交流:根据小车的什么特征进行分类?怎么分?小结:我们可以根据小车的材料、轻重、颜色、大小、动力等来给小车分类。八、板书设计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人上册:第 6 课“做一辆小车”教学设计一、教材

30、分析“做一辆小车”是科学二年级上册“小车动起来了”中的第 2 课。在了解了玩具小车的特征后,同学们就会萌生做一辆玩具小车的想法,由此进入第 6 课“做一辆小车”的学习。要做一辆小车,首先要先了解它主要由哪些部件所组成,这些部分发挥了什么作用,为制作小车时选择合适的材料打好基础。制作好的车轮要能灵活转动,需根据车轴的粗细来考虑车身和车轮上孔的大小,同时,还要思考组装的方法。这课是继一年级下册“我们的小竹筏”后,同学们又一次接触工程技术的内容,同时为下一个单元“做磁铁玩具”做铺垫。本课虽然只有 1 个活动,但可以分成 2 个小活动。小活动 1 通过观察一辆小车来认识小车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小活动

31、2 是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玩具小车由哪些部件组成不太了解,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弱。他们往往会找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粘贴在一起来做一辆小车,但是,如果车轮贴在车身上,那车轮就转动不了。因此,学生对做一辆小车的活动会很感兴趣。三、教学策略1. 动手前先动脑。做一辆小车并不是简单的手工制作,需要有思维的参与。在制作前,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小车,怎样让车轮灵活转动等问题,让学生不会盲目动手。2. 课前先收集材料。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可以充当小车的部件,让学生提前收集制作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教学目标1. 知道玩具车主要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2. 能用

32、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并能让车轮灵活转动。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玩具车主要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教学难点:能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并能让车轮灵活转动。六、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小车的部件、组装好的小车、课件。学具准备:塑料瓶、牙膏盒、纸筒、吸管、竹棒、瓶盖、硬纸片、纸黏土。七、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琪琪和彬彬正在组装一辆小车。问题:琪琪拿起车轴问彬彬: “这是什么部件?”交流:小车还有哪些部件组成呢?媒体:出示本课课题“做一辆小车”。(二)活动探究活动:制作我的小车(1)小活动 1:观察小车的主要部件。媒体:出示拆散的小车部件。问题:小车由哪些部件组成 ?讨论

33、: 这些部件分别是小车的哪个部分?有什么作用?交流:学生分小组对小车的组成进行汇报。展示:小车的不同组成部件,包括车身、车轮、车轴。演示:请学生代表进行小车的组装。小结:玩具车主要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2)小活动 2:做一辆小车。媒体:出示各种生活中的材料。问题:这些材料分别适合做小车的什么部件?为什么?讨论:选择合适的材料准备制作小车。交流:你选择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分别制作小车的哪个部件?原因是什么?整理: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制作小车的材料。讨论:如何制作小车的不同部件?分小组进行讨论,确定小车的制作方法。活动:选定材料制作车身。问题:怎样在车身上安装车轴和车轮?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确定安

34、装车轴和车轮的方法。指导:参照活动手册的做法,在车身上和车轮上钻孔。思考:要让车轮灵活转动,那孔的大小要钻多大?活动:在车身上和车轮上钻孔。要求:先用铅笔确定孔的位置和大小,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钻孔。活动:组装小车。要求:在活动手册上填写组装小车的步骤,再根据步骤来操作。展示: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车,并让小车动起来。交流:你的小车是怎样做的?它能动起来吗?小结:要让车轮灵活转动,车身和车轴上孔的大小要根据车轴的粗细来考虑。八、板书设计第 6 课做一辆小车小车的主要部件:车身、车轮、车轴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人上册:第 7 课“怎样让小车动起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怎样让小车动起来”是承接上一课“做

35、一辆小车”。小车已经做好了,让小车动起来是同学们最想做的事。在上一节课的最后让学生去思考:你的小车能动起来吗?所以这节课可以顺着上一节课的问题来展开。活动 1 先让同学们用推或拉的方式让小车动起来,初步体验推力和拉力。接着将绳子换成橡皮筋拉动小车,观察现象,从而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活动 2 引导同学们去思考:用推和拉的方式让小车动,这是为什么呢?接着让同学们通过推动桌子、拉动椅子再次感受推力和拉力。在这个基础上,活动 3 向同学们介绍了推力和拉力,从而使同学们了解力对物体能产生作用,继而再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二、学情分析怎样让小车动起来,学生首先会想到用推的方法,但

36、为什么用推的方式能让小车动起来呢?学生没有意识到在推小车的时候用了力,“力”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三、教学策略1. 充分体验,感受推力和拉力。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用推和拉的方式让小车动起来是因为用了力,可以让学生去推或拉各种物体,既有轻的物体,也要有重的物体;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感受。2. 情境再现,列举推力和拉力。生活中很多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但学生不一定马上能想到,可以利用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相关经历。四、教学目标1. 用推和拉的方式让制作好的小车动起来,并在推动桌子、拉动椅子时能感受到力。2. 通过观察橡皮筋拉小车时的变化,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3.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

37、中常见的力,力对物体能产生作用。4. 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力对物体能产生作用。通过观察橡皮筋拉小车时的变化,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教学难点: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六、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小车、字典、木块、课件。学具准备:小车、绳子、橡皮筋、纸山洞、大木块、字典、卡片。七、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妍妍和波波正在讨论怎样让小车动起来。问题:妍妍说推一推可以让小车动起来,是否真能让小车动起来?交流:还有什么方法能让小车动起来?媒体:出示本课课题“怎样让小车动起来”。(二)

38、活动探究(1)活动 1:让小车动起来问题:这里有个山洞,要让小车穿过山洞,有什么方法?活动:分小组让小车穿过山洞,并尝试更多的方法。交流:你在活动中是怎样做的?小结:教师对学生成功的做法进行肯定,归纳“推”和“拉”能让小车动起来。问题:如果把绳子换成橡皮筋,再拉动小车,能成功拉动小车吗?还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表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汇报自己的想法。整理:怎样固定橡皮筋;拉动小车时观察的要求。活动:分小组用橡皮筋拉动小车,并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交流:在拉动小车过程中,橡皮筋有什么变化?媒体:播放拉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变化的视频。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汇报,整理学生的发现,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9、”。(2)活动 2:用了力吗问题:用推和拉的方式能让小车动起来,这是为什么?出示:桌子的实物。任务:你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桌子像小车一样动起来?演示:请学生代表进行“让桌子动起来”的演示。表达:请演示的学生分享“桌子能动起来吗?你有什么感觉?”整理:用推和拉的方式让桌子动起来,是因为用了力。活动:分组展开“让字典、大木块和椅子动起来”的活动。要求:模仿让小车和桌子动起来的方法,让字典、大木块和椅子动起来,并交流在推和拉物体时的感受?交流:学生分享小组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小结: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推力和拉力对物体能产生作用”。(3)活动 3:推力和拉力媒体:播放生活中运用了推力和拉力的图片和视频。交流

40、: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活动:完成活动手册的练习。交流:图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活动:小组里每人抽取一张卡片,说说卡片上运用了推力还是拉力。小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拓展:你还能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拉力或推力?八、板书设计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人上册:第 8 课“有趣的钓鱼玩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有趣的钓鱼玩具”是科学二年级上册第 3 单元“磁铁玩具”中的第 1 课。本单元始终以玩具作为线索编排课时,本课作为单元的第 1 课,利用磁铁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发现鱼竿的奥秘,学生初步发现磁铁的作用。接着通过观察,总结特点,探究“身边什么样的物体可以被磁铁吸引”

41、。学生进行实验并分析现象,发现规律。“磁铁能不能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类物品”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渗透先设计后探究操作的科学方法,从而知道磁铁能吸引铁、镍等材料,也能隔着一段距离吸引铁、镍等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合作,愿意倾听和交流,思考隔着纸片能否吸引含铁、镍的物品,萌发探究欲望。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围绕磁铁可以吸引什么样的物体以及磁铁能否隔着纸片或其他材料吸引铁类物品两个主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在设计磁铁能否隔着纸片吸引铁、镍等材料的实验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情境创设的现象提出假设,进而通过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发现磁铁能直接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再通过游

42、戏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磁铁能否隔着纸片吸引铁、镍等材料,并帮助学生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再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了解磁铁的一些性质。最后,经历模拟实验的过程,将所学科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体会到动手做的成功和乐趣,养成通过实践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大多知道磁铁能吸铁。但他们对磁铁的其他性质并不了解。通过分析磁铁玩具的奥秘来了解磁铁的性质,有助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从而使他们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三、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43、2)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实验,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并重视实验的严谨与公平。(2)了解并学会进行模拟实验,体会模拟实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2)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学会尊重他人意见,乐于合作与交流。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论证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学会进行模拟实验。教学难点:能较严谨地设计公平的科学实验。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纸质的鱼和海龟若干,自制钓鱼竿,PPT 等。学具准备:条形磁铁、小块毛巾、打磨过尖锐处的铁钉、长尾夹、橡皮筋 9 条、木片、橡胶片、塑料片、方格纸

44、、回形针、包边铝片、记录表格、水槽、硬币等。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游戏引入: 两位同学比赛钓鱼,比一比哪位同学钓起的鱼(小动物)分值多。问题:鱼竿上没有小钩,怎么也能钓起鱼呢?媒体:出示本课课题: “有趣的钓鱼玩具”。(二)活动探究(1)活动 1:鱼竿的奥秘问题:为什么鱼竿没有小钩也能 “钓”起小鱼?观察:鱼竿的奥秘。分享:交流观察的发现。归纳:鱼竿上有一个小圆片,小鱼都是被它吸起来的。你知道这个小圆片是什么吗?问题:鱼竿没有小钩也能钓鱼,是因为安装了磁铁。那小鱼身上也有秘密吗?观察:小鱼能被吸起来的奥秘。分享:交流观察的发现。归纳:小鱼嘴上有铁片,能被鱼竿上的小磁铁吸引。思考:磁铁还能吸

45、引什么呢?(2)活动 2:磁铁能吸引什么预测:5 种物品,学生预测哪些物品能够被磁铁吸引。实验:小组实验,并填写表格。表 1实验记录单 1汇报:12 个小组进行汇报。活动:分小组展开磁铁实验,并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提问: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有什么共同点?结论:磁铁能够吸引铁、镍制品。问题:磁铁能不能隔着一段距离吸引铁、镍制品?演示:在钓鱼活动中,磁铁可以钓起“海龟”,可是我们钓起的“海龟”表面并没有铁和镍,为什么还能被钓起来?设计实验:思考除了纸以外,磁铁能不能够隔着其他的物体吸引铁、镍制品,要怎样设计实验才能够证明猜想。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需考虑 3 个重要问题:需要什么工具和材料?看到

46、什么现象能判断磁铁能(或不能)隔着一段距离吸引铁、镍制品?交流,讨论,汇报。引导:为了更好地体现实验的公平性,应尽可能控制实验中间隔物体的厚薄。媒体:在幻灯片上展示实验的操作步骤,统一实验方法。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填写表格,展开讨论。汇报:小组汇报。结论: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吸引铁、镍。应用:生活中隔物、隔空吸引铁、镍制品的应用实例。思考:科学家探索世界以发现科学原理,而工程师根据科学原理设计实际应用的产品,这些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舒适和便利。我们能否也像工程师一样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呢?(3)拓展活动过渡:海龟肚子的秘密硬币。讲述:泰国许愿池的海龟翁辛,由于吞食了将近千枚硬币,病情恶化导致死亡。思考:有什么方法能快速地清理池中的硬币。提问:怎样证明你的方法是可行?模拟实验:与学生共同进行演示模拟实验,强调试验成功后可应用到真实的情况中,强调模拟实验的重要性。(4)总结回顾课堂内容,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磁铁有磁性,磁铁能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磁铁的本领大,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多去发现磁铁的妙用。七、板书设计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人上册:第 9 课 “磁铁小车”教学设计一、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