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解答题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四个点的坐标分别是:(-2,0)、(0,6)、(4,4)、(2,0)现将四边形ABCD先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平移后的四边形是A'B'C′D'
(1)请画出平移后的四边形A'B'C′D'(不写画法),并写出A'、B'、C′、D'四点的坐标.
(2)若四边形内部有一点P的坐标为(a,b)写点P的对应点P′的坐标.
(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2.已知AB∥CD,∠ABE与∠CDE的角分线相交于点F.
(1)如图1,若BM、DM分别是∠ABF和∠CDF的角平分线,且∠BED=100°,求∠M的度数;
(2)如图2,若∠ABM=∠ABF,∠CDM=∠CDF,∠BED=α°,求∠M的度数;
(3)若∠ABM=∠ABF,∠CDM=∠CDF,请直接写出∠M与∠BED之间的数量关系
3.综合与实践
背景阅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若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若两条直线不相交,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是几何的重要知识,是初中阶段几何合情推理的基础.
已知:AM∥CN,点B为平面内一点,AB⊥BC于B.
问题解决:(1)如图1,直接写出∠A和∠C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2,过点B作BD⊥AM于点D,求证:∠ABD=∠C;
(3)如图3,在(2)问的条件下,点E、F在DM上,连接BE、BF、CF,BF平分∠DBC,BE平分∠ABD,若∠FCB+∠NCF=180°,∠BFC=3∠DBE,则∠EBC= .
4.综合与探究
(问题情境)
王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了探究三角之间数量关系的数学活动
(1)如图1,,点、分别为直线、上的一点,点为平行线间一点,请直接写出、和之间的数量关系;
(问题迁移)
(2)如图2,射线与射线交于点,直线,直线分别交、于点、,直线分别交、于点、,点在射线上运动,
①当点在、(不与、重合)两点之间运动时,设,.则,,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不在线段上运动时(点与点、、三点都不重合),请你画出满足条件的所有图形并直接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5.如图1,MN∥PQ,点C、B分别在直线MN、PQ上,点A在直线MN、PQ之间.
(1)求证:∠CAB=∠MCA+∠PBA;
(2)如图2,CD∥AB,点E在PQ上,∠ECN=∠CAB,求证:∠MCA=∠DCE;
(3)如图3,BF平分∠ABP,CG平分∠ACN,AF∥CG.若∠CAB=60°,求∠AFB的度数.
6.如图1,已AB∥CD,∠C=∠A.
(1)求证:AD∥BC;
(2)如图2,若点E是在平行线AB,CD内,AD右侧的任意一点,探究∠BAE,∠CDE,∠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如图3,若∠C=90°,且点E在线段BC上,DF平分∠EDC,射线DF在∠EDC的内部,且交BC于点M,交AE延长线于点F,∠AED+∠AEC=180°,
①直接写出∠AED与∠FDC的数量关系: .
②点P在射线DA上,且满足∠DEP=2∠F,∠DEA﹣∠PEA=∠DEB,补全图形后,求∠EPD的度数
7.观察下列各式:;;;……根据上面的等式所反映的规律,
(1)填空:______;______;
(2)计算:
8.[阅读材料]
∵,即,∴,∴的整数部分为1,∴的小数部分为
[解决问题]
(1)填空:的小数部分是__________;
(2)已知是的整数部分,是的小数部分,求代数式的平方根为______.
9.对于有理数、,定义了一种新运算“※”为:
如:,.
(1)计算:①______;②______;
(2)若是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且方程的解为,求的值;
(3)若,,且,求的值.
10.我们知道,任意一个正整数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是正整数,且),在的所有这种分解中,如果,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就称是的最佳分解,并规定:.例如:可分解成,或,因为,所以是的最佳分解,所以
(1)填空: ; ;
(2)一个两位正整数(,,,为正整数),交换其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得到的新数减去原数所得的差为,求出所有的两位正整数;并求的最大值;
(3)填空:
① ;② ;
11.阅读理解:
计算×﹣×时,若把与分别各看着一个整体,再利用分配律进行运算,可以大大简化难度.过程如下:
解:设为A,为B,
则原式=B(1+A)﹣A(1+B)=B+AB﹣A﹣AB=B﹣A=.请用上面方法计算:
①×-×
②-.
12.阅读下面文字:
对于
可以如下计算:
原式
上面这种方法叫拆项法,你看懂了吗?
仿照上面的方法,计算:
(1)
(2)
13.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x轴于点B,点A满足,平移线段AB使点A与原点重合,点B的对应点为点C.
(1)则a= ,b= ,点C坐标为 ;
(2)如图1,点D(m,n)在线段BC上,求m,n满足的关系式;
(3)如图2,E是线段OB上一动点,以OB为边作∠BOG=∠AOB,交BC于点G,连CE交OG于点F,当点E在线段OB上运动过程中,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其值.
14.如图,已知//,点是射线上一动点(与点不重合),分别平分和,分别交射线于点.
(1)当时,的度数是_______;
(2)当,求的度数(用的代数式表示);
(3)当点运动时,与的度数之比是否随点的运动而发生变化?若不变化,请求出这个比值;若变化,请写出变化规律.
(4)当点运动到使时,请直接写出的度数.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现将四边形经过平移后得到四边形,点的对应点的坐标为.
(1)请直接写点、、的坐标;
(2)求四边形与四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
(3)在轴上是否存在一点,连接、,使,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6.某水果店到水果批发市场采购苹果,师傅看中了甲、乙两家某种品质一样的苹果,零售价都为8元/千克,批发价各不相同,甲家规定:批发数量不超过100千克,全部按零价的九折优惠;批发数量超过100千克全部按零售价的八五折优惠,乙家的规定如下表:
数量范围(千克)
不超过50的部分
50以上但不超过150的部分
150以上的部分
价格(元)
零售价的95%
零售价的85%
零售价的75%
(1)如果师傅要批发240千克苹果选择哪家批发更优惠?
(2)设批发x千克苹果(),问师傅应怎样选择两家批发商所花费用更少?
17.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且满足,过作轴于.
(1)求的面积.
(2)若过作交轴于,且分别平分,如图2,求的度数.
(3)在轴上存在点使得和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坐标.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连接,将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线段,其中点的对应点为点.
(1)填空:点的坐标为______,线段平移到扫过的面积为______.
(2)若点是轴上的动点,连接.
①如图,当点在轴正半轴时,线段与线段相交于点,用等式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当将四边形的面积分成1∶3两部分时,求点的坐标.
19.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乙同时从B地步行出发至A地,2小时后在中途相遇,相遇后,甲、乙步行速度都提高了1千米/小时.若设甲刚出发时的速度为a千米/小时,乙刚出发的速度为b千米/小时.
(1)A、B两地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千米(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甲从A到B所用的时间是: 小时(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乙从B到A所用的时间是: 小时(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3)若当甲到达B地后立刻按原路向A返行,当乙到达A地后也立刻按原路向B地返行.甲乙二人在第一次相遇后3小时36分钟又再次相遇,请问AB两地的距离为多少?
20.数轴上有两个动点M,N,如果点M始终在点N的左侧,我们称作点M是点N的“追赶点”.如图,数轴上有2个点A,B,它们表示的数分别为-3,1,已知点M是点N的“追赶点”,且M,N表示的数分别为m,n.
(1)由题意得:点A是点B的“追赶点”,AB=1-(-3)=4(AB表示线段AB的长,以下相同);类似的,MN=____________.
(2)在A,M,N三点中,若其中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所构成线段的中点,请用含m的代数式来表示n.
(3)若AM=BN,MN=BM,求m和n值.
21.新定义,若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①的解是,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②的解是,且满足,,则称方程组②的解是方程组①的模糊解.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方程组的模糊解,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x,y)的坐标满足x﹣2y+3=0,则我们称点P为“健康点”:若点Q(x,y)的坐标满足x+y﹣6=0,则我们称点Q为“快乐点”.
(1)若点A既是“健康点”又是“快乐点”,则点A的坐标为 ;
(2)在(1)的条件下,若B是x轴上的“健康点”,C是y轴上的“快乐点”,求△ABC的面积;
(3)在(2)的条件下,若P为x轴上一点,且△BPC与△ABC面积相等,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2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a,0),B(0,b),其中a,b满足.将点B向右平移2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点D,E分别为线段BC,OA上一动点,点D从点C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E从点O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点A运动,在D,E运动的过程中,DE交四边形BOAC的对角线OC于点F.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0<t<10),四边形BOED的面积记为S四边形BOED(以下面积的表示方式相同).
(1)求点A和点C的坐标;
(2)若S四边形BOED≥S四边形ACDE,求t的取值范围;
(3)求证:在D,E运动的过程中,S△OEF>S△DCF总成立.
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P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对于点P和线段AB给出如下定义:过点P向线段AB所在直线作垂线,若垂足Q落在线段AB上,则称点P为线段AB的内垂点.若垂足Q满足|AQ-BQ|最小,则称点P为线段AB的最佳内垂点.已知点A(﹣2,1),B(1,1),C(﹣4,3).
(1)在点P1(2,3)、P2(﹣5,0)、P3(﹣1,﹣2),P4(﹣,4)中,线段AB的内垂点为 ;
(2)点M是线段AB的最佳内垂点且到线段AB的距离是2,则点M的坐标为 ;
(3)点N在y轴上且为线段AC的内垂点,则点N的纵坐标n的取值范围是 ;
(4)已知点D(m,0),E(m+4,0),F(2m,3).若线段CF上存在线段DE的最佳内垂点,求m的取值范围.
25.定义:如果一个两位数a的十位数字为m,个位数字为n,且、、,那么这个两位数叫做“互异数”.
将一个“互异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后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把这个新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和与11的商记为.
例如:,对调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得到新两位数41,新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和为,和与11的商为,所以.
根据以上定义,解答下列问题:
(1)填空:①下列两位数:20,21,22中,“互异数”为________;
②计算:________;________;(m、n分别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
(2)如果一个“互异数”b的十位数字是x,个位数字是y,且;另一个“互异数”c的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是,且,请求出“互异数”b和c;
(3)如果一个“互异数”d的十位数字是x,个位数字是,另一个“互异数”e的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是3,且满足,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x的值________;
(4)如果一个“互异数”f的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是x,且满足的互异数有且仅有3个,则t的取值范围________.
26.阅读材料:如果x是一个有理数,我们把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记作.
例如,,,,那么,,其中.
例如,,,.
请你解决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3)如果,那么x的值是__________;
(4)如果,其中,且,求x的值.
27.阅读理解:
定义:,,为数轴上三点,若点到点的距离是它到点的时距离的(为大于1的常数)倍,则称点是的倍点,且当是的倍点或的倍点时,我们也称是和两点的倍点.例如,在图1中,点是的2倍点,但点不是的2倍点.
(1)特值尝试.
①若,图1中,点______是的2倍点.(填或)
②若,如图2,,为数轴上两个点,点表示的数是,点表示的数是4,数______表示的点是的3倍点.
(2)周密思考:
图2中,一动点从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秒,若恰好是和两点的倍点,求所有符合条件的的值.(用含的式子表示)
(3)拓展应用
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不超过30个单位长度时,称这两点处于“可视距离”.若(2)中满足条件的和两点的所有倍点均处于点的“可视距离”内,请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解答过程)
28.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任意两点M(x1,y1),N(x2,y2),给出如下定义:
将|x1﹣x2|称为点M,N之间的“横长”,|y1﹣y2|称为点M,N之间的纵长”,点M与点N的“横长”与“纵长”之和称为“折线距离”,记作d(M,N)=|x1﹣x2|+|y1﹣y2|“.
例如:若点M(﹣1,1),点N(2,﹣2),则点M与点N的“折线距离”为:d(M,N)=|﹣1﹣2|+|1﹣(﹣2)|=3+3=6.
根据以上定义,解决下列问题:
已知点P(3,2).
(1)若点A(a,2),且d(P,A)=5,求a的值;
(2)已知点B(b,b),且d(P,B)<3,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
(3)若第一象限内的点T与点P的“横长”与“纵长”相等,且d(P,T)>5,简要分析点T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
29.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点B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其中a、b满足关系式:.
______,______,的面积为______;
如图2,石于点C,点P是线段OC上一点,连接BP,延长BP交AC于点当时,求证:BP平分;提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
如图3,若,点E是点A与点B之间上一点连接CE,且CB平分问与有什么数量关系?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请说明理由.
30.学校美术组要去商店购买铅笔和橡皮,若购买60支铅笔和30块橡皮,则需按零售价购买,共支付30元;若购买90支铅笔和60块橡皮,则可按批发价购买,共支付40.5元.已知每支铅笔的批发价比零售价低0.05元,每块橡皮的批发价比零售价低0.10元.
(1)求每支铅笔和每块橡皮的批发价各是多少元?
(2)小亮同学用4元钱在这家商店按零售价买同样的铅笔和橡皮(两样都要买,4元钱恰好用完),共有哪几种购买方案?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解答题
1.(1)图见解析,A′(-4,1),B′(-2,7),C′(2,5),D′(0,1);(2)P′的坐标为:(a-2,b+1);(3)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2.
【分析】
(1)直接利用平移画出图形,再根据图形写出对应点的坐标进而得出答案;
(2)利用平移规律进而得出对应点坐标的变化规律:向上平移1个单位,纵坐标加1;向左平移2个单位,横坐标减2;
(3)利用四边形ABCD所在的最小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1)如图所示:A′(-4,1),B′(-2,7),C′(2,5),D′(0,1);
(2)若四边形内部有一点P的坐标为(a,b)写点P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2,b+1);
(3)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6×6-×2×6-×2×4-×2×4=2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以及坐标系内四边形面积求法,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2.(1)65°;(2);(3)2n∠M+∠BED=360°
【分析】
(1)首先作EG∥AB,FH∥AB,连结MF,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E+∠CDE=260°,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BF+∠CDF=130°,从而得到∠BFD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求∠M的度数;
(2)先由已知得到∠ABE=6∠ABM,∠CDE=6∠CDM,由(1)得∠ABE+∠CDE=360°-∠BED,∠M=∠ABM+∠CDM,等量代换即可求解;
(3)由(2)的方法可得到2n∠M+∠BED=360°.
【详解】
解:(1)如图1,作,,连结,
,
,
,,,,
,
,
,
和的角平分线相交于,
,
,
、分别是和的角平分线,
,,
,
;
(2)如图1,,,
,,
与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
,,
,
,
,
;
(3)由(2)结论可得,,,
则.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关键在于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
3.(1);(2)见解析;(3)105°
【分析】
(1)通过平行线性质和直角三角形内角关系即可求解.
(2)过点B作BG∥DM,根据平行线找角的联系即可求解.
(3)利用(2)的结论,结合角平分线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
解:(1)如图1,设AM与BC交于点O,∵AM∥CN,
∴∠C=∠AOB,
∵AB⊥BC,
∴∠ABC=90°,
∴∠A+∠AOB=90°,
∠A+∠C=90°,
故答案为:∠A+∠C=90°;
(2)证明:如图2,过点B作BG∥DM,
∵BD⊥AM,
∴DB⊥BG,
∴∠DBG=90°,
∴∠ABD+∠ABG=90°,
∵AB⊥BC,
∴∠CBG+∠ABG=90°,
∴∠ABD=∠CBG,
∵AM∥CN,
∴∠C=∠CBG,
∴∠ABD=∠C;
(3)如图3,过点B作BG∥DM,
∵BF平分∠DBC,BE平分∠ABD,
∴∠DBF=∠CBF,∠DBE=∠ABE,
由(2)知∠ABD=∠CBG,
∴∠ABF=∠GBF,
设∠DBE=α,∠ABF=β,
则∠ABE=α,∠ABD=2α=∠CBG,
∠GBF=∠AFB=β,
∠BFC=3∠DBE=3α,
∴∠AFC=3α+β,
∵∠AFC+∠NCF=180°,∠FCB+∠NCF=180°,
∴∠FCB=∠AFC=3α+β,
△BCF中,由∠CBF+∠BFC+∠BCF=180°得:2α+β+3α+3α+β=180°,
∵AB⊥BC,
∴β+β+2α=90°,
∴α=15°,
∴∠ABE=15°,
∴∠EBC=∠ABE+∠ABC=15°+90°=105°.
故答案为:105°.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性质,画辅助线,找到角的和差倍分关系是求解本题的关键.
4.(1);(2)①,理由见解析;②图见解析,或
【分析】
(1)作PQ∥EF,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
(2)①过作交于,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即可得到答案;
②根据题意,可对点P进行分类讨论:当点在延长线时;当在之间时;与①同理,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1)作PQ∥EF,如图:
∵,
∴,
∴,,
∵
∴;
(2)①;
理由如下:如图,
过作交于,
∵,
∴,
∴,,
∴;
②当点在延长线时,如备用图1:
∵PE∥AD∥BC,
∴∠EPC=,∠EPD=,
∴;
当在之间时,如备用图2:
∵PE∥AD∥BC,
∴∠EPD=,∠CPE=,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从而得到角的关系.
5.(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120°.
【分析】
(1)过点A作AD∥MN,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MCA=∠DAC,∠PBA=∠DAB,根据角的和差等量代换即可得解;
(2)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到∴、∠CAB+∠ACD=180°,由邻补角定义得到∠ECM+∠ECN=180°,再等量代换即可得解;
(3)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FAB=120°﹣∠GCA,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到∠GCA﹣∠ABF=60°,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即可求解.
【详解】
解:(1)证明:如图1,过点A作AD∥MN,
∵MN∥PQ,AD∥MN,
∴AD∥MN∥PQ,
∴∠MCA=∠DAC,∠PBA=∠DAB,
∴∠CAB=∠DAC+∠DAB=∠MCA+∠PBA,
即:∠CAB=∠MCA+∠PBA;
(2)如图2,∵CD∥AB,
∴∠CAB+∠ACD=180°,
∵∠ECM+∠ECN=180°,
∵∠ECN=∠CAB
∴∠ECM=∠ACD,
即∠MCA+∠ACE=∠DCE+∠ACE,
∴∠MCA=∠DCE;
(3)∵AF∥CG,
∴∠GCA+∠FAC=180°,
∵∠CAB=60°
即∠GCA+∠CAB+∠FAB=180°,
∴∠FAB=180°﹣60°﹣∠GCA=120°﹣∠GCA,
由(1)可知,∠CAB=∠MCA+∠ABP,
∵BF平分∠ABP,CG平分∠ACN,
∴∠ACN=2∠GCA,∠ABP=2∠ABF,
又∵∠MCA=180°﹣∠ACN,
∴∠CAB=180°﹣2∠GCA+2∠ABF=60°,
∴∠GCA﹣∠ABF=60°,
∵∠AFB+∠ABF+∠FAB=180°,
∴∠AFB=180°﹣∠FAB﹣∠FBA
=180°﹣(120°﹣∠GCA)﹣∠ABF
=180°﹣120°+∠GCA﹣∠ABF
=12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准确的推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1)见解析;(2)∠BAE+∠CDE=∠AED,证明见解析;(3)①∠AED-∠FDC=45°,理由见解析;②50°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可得结论;
(2)过点E作EF∥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AB∥CD∥EF,然后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结论;
(3)①根据∠AED+∠AEC=180°,∠AED+∠DEC+∠AEB=180°,DF平分∠EDC,可得出2∠AED+(90°-2∠FDC)=180°,即可导出角的关系;
②先根据∠AED=∠F+∠FDE,∠AED-∠FDC=45°得出∠DEP=2∠F=90°,再根据∠DEA-∠PEA=∠DEB,求出∠AED=50°,即可得出∠EPD的度数.
【详解】
解:(1)证明:AB∥CD,
∴∠A+∠D=180°,
∵∠C=∠A,
∴∠C+∠D=180°,
∴AD∥BC;
(2)∠BAE+∠CDE=∠AED,理由如下:
如图2,过点E作EF∥AB,
∵AB∥CD
∴AB∥CD∥EF
∴∠BAE=∠AEF,∠CDE=∠DEF
即∠FEA+∠FED=∠CDE+∠BAE
∴∠BAE+∠CDE=∠AED;
(3)①∠AED-∠FDC=45°;
∵∠AED+∠AEC=180°,∠AED+∠DEC+∠AEB=180°,
∴∠AEC=∠DEC+∠AEB,
∴∠AED=∠AEB,
∵DF平分∠EDC
∠DEC=2∠FDC
∴∠DEC=90°-2∠FDC,
∴2∠AED+(90°-2∠FDC)=180°,
∴∠AED-∠FDC=45°,
故答案为:∠AED-∠FDC=45°;
②如图3,
∵∠AED=∠F+∠FDE,∠AED-∠FDC=45°,
∴∠F=45°,
∴∠DEP=2∠F=90°,
∵∠DEA-∠PEA=∠DEB=∠DEA,
∴∠PEA=∠AED,
∴∠DEP=∠PEA+∠AED=∠AED=90°,
∴∠AED=70°,
∵∠AED+∠AEC=180°,
∴∠DEC+2∠AED=180°,
∴∠DEC=40°,
∵AD∥BC,
∴∠ADE=∠DEC=40°,
在△PDE中,∠EPD=180°-∠DEP-∠AED=50°,
即∠EPD=5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7.(1);;(2).
【分析】
(1)根据已知数据得出规律,,进而求出即可;
(2)利用规律拆分,再进一步交错约分得出答案即可.
【详解】
解:(1);
;
(2)
=
=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中的规律探索,根据已知运算得出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1);(2)±3.
【分析】
(1)由于4<7<9,可求的整数部分,进一步得出的小数部分;
(2)先求出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再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1)∵4<7<9,
∴,即,∴,∴的整数部分为2,
∴的小数部分为;
(2)∵是的整数部分,是的小数部分,9<10<16,
∴,即,
∴,
∴的整数部分为3, 的小数部分为,
即有,,
∴
9的平方根为±3.
∴的平方根为±3.
【点睛】
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完全平方数和算术平方根对无理数的大小进行估算.
9.(1)①5;②;(2)1;(3)16.
【分析】
(1)根据题中定义代入即可得出;
(2)根据,讨论3和 的两种大小关系,进行计算;
(3)先判定A、B的大小关系,再进行求解.
【详解】
(1)根据题意:∵,
∴,
∵,
∴.
(2)∵,
∴,
① 若,
则,解得,
②若,
则,解得(不符合题意),
∴.
(3)∵,
∴,
∴,
得,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种新运算,读懂题意掌握新运算并能正确化简是解题的关键.
10.(1),1;(2)两位正整数为39,28,17,的最大值为;(3)①;②
【分析】
(1)仿照样例进行计算即可;
(2)由题设可以看出交换前原数的十位上数字为a,个位上数字为b,则原数可以表示为,交换后十位上数字为b,个位上数字为a,则交换后数字可以表示为,根据“交换其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得到的新数减去原数所得的差为54”确定出a与b的关系式,进而求出所有的两位数,然后求解确定出的最大值即可;
(3)根据样例分解计算即可.
【详解】
解:(1)
∵,
∴;
∵,
∴,
故答案为:;1;
(2)由题意可得:交换后的数减去交换前的数的差为:
,
∴,
∵,
∴或或,
∴t为39,28,17;
∵39=1×39=3×13,
∴;
28=1×28=2×14=4×7,
∴=;
17=1×17,
∴;
∴的最大值.
(3)①∵
∴;
②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运算,理解最佳分解的定义,并将其转化为有理数的运算是解题的关键.
11.(1);(2).
【分析】
①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结果即可;
②根据发现的规律将所求式子变形,约分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1)设为A,为B,
原式=(1+A)B﹣(1+B)A=B+AB﹣A﹣AB=B﹣A=;
(2)设为A,为B,
原式=(1+A)B﹣(1+B)A=B+AB﹣A﹣AB=B﹣A=.
【点睛】
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2.(1)(2)
【分析】
(1)根据例子将每项的整数部分相加,分数部分相加即可解答;
(2)根据例子将每项的整数部分相加,分数部分相加即可解答.
【详解】
(1)
(2)原式
【点睛】
此题考察新计算方法,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例子即可仿照计算.
13.(1);(2);(3)不变,值为2.
【分析】
(1)根据,即可得出a,b的值,再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因为点C在y轴负半轴,即可得出点C的坐标;
(2)过点D分别作DM⊥x轴于点M, DN⊥y轴于点N,连接OD,在中用等面积法即可求出m和n的关系式;
(3)分别过点E,F作EP∥OA, FQ∥OA分别交y轴于点P,点Q,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 进而得到的值.
【详解】
(1)解:∵,
∴
∴
∵且C在y轴负半轴上,
∴,
故填:;
(2)如图1,过点D分别作DM⊥x轴于点M, DN⊥y轴于点N,连接OD.
∵AB⊥ x轴于点B,且点A,D,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
∴,
∴,
又∵S△BOC = S△BOD+S△COD
=OB×MD+OC×ND
,
∴;
(3)解:的值不变,值为2.理由如下:
如图所示,分别过点E,F作EP∥OA, FQ∥OA分别交y轴于点P,点Q,
∵线段OC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
∴BC∥OA,
又∵EP∥OA,
∴EP∥BC,
∴∠GCF=∠PEC,
∵EP∥OA,
∴∠AOE=∠OEP,
∴∠OEC=∠OEP+∠PEC=∠AOE+∠GCF,
同理:∠OFC=∠AOF+∠GCF,
又∵∠AOB=∠BOG,
∴∠OFC=2∠AOE+∠GCF,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坐标与图形,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运用等面积法,角的和差关系以及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求解.
14.(1)120°;(2)90°-x°;(3)不变,;(4)45°
【分析】
(1)由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
(2)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N=180°-x°,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知∠ABP=2∠CBP、∠PBN=2∠DBP,可得2∠CBP+2∠DBP=180°-x°,即∠CBD=∠CBP+∠DBP=90°-x°;
(3)由AM∥BN得∠APB=∠PBN、∠ADB=∠DBN,根据BD平分∠PBN知∠PBN=2∠DBN,从而可得∠APB:∠ADB=2:1;
(4)由AM∥BN得∠ACB=∠CBN,当∠ACB=∠ABD时有∠CBN=∠ABD,得∠ABC+∠CBD=∠CBD+∠DBN,即∠ABC=∠DBN,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P=∠PBN=∠ABN=2∠DBN,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ABN=90°,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AM∥BN,∠A=60°,
∴∠A+∠ABN=180°,
∴∠ABN=120°;
(2)∵AM∥BN,
∴∠ABN+∠A=180°,
∴∠ABN=180°-x°,
∴∠ABP+∠PBN=180°-x°,
∵BC平分∠ABP,BD平分∠PBN,
∴∠ABP=2∠CBP,∠PBN=2∠DBP,
∴2∠CBP+2∠DBP=180°-x°,
∴∠CBD=∠CBP+∠DBP=(180°-x°)=90°-x°;
(3)不变,∠ADB:∠APB=.
∵AM∥BN,
∴∠APB=∠PBN,∠ADB=∠DBN,
∵BD平分∠PBN,
∴∠PBN=2∠DBN,
∴∠APB:∠ADB=2:1,
∴∠ADB:∠APB=;
(4)∵AM∥BN,
∴∠ACB=∠CBN,
当∠ACB=∠ABD时,则有∠CBN=∠ABD,
∴∠ABC+∠CBD=∠CBD+∠DBN,
∴∠ABC=∠DBN,
∵BC平分∠ABP,BD平分∠PBN,
∴∠ABP=2∠ABC,∠PBN=2∠DBN,
∴∠ABP=∠PBN=2∠DBN=∠ABN,
∵AM∥BN,
∴∠A+∠ABN=180°,
∴∠A+∠ABN=90°,
∴∠A+2∠DBN=90°,
∴∠A+∠DBN=(∠A+2∠DBN)=4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5.(1);(2);(3)存在,或
【分析】
(1)先确定平移的规则,然后根据平移的规则,求出点的坐标即可;
(2)由平移的性质可知,重叠部分为平行四边形,且底边长为3,高为2,即可求出面积;
(3)设点的坐标为,先求出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b的值.
【详解】
解:(1)∵,,
∴平移的规则为: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
∵,,,
∴;
(2)如图,延长交x轴于点E,过点做
由平移可知,重叠部分为平行四边形,高为2,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3)存在;
设点的坐标为,
∵,
,
∴,
∴点的坐标为或.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以及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移的性质进行解题.
16.(1)在乙家批发更优惠;(2)当x=200时他选择任何一家批发所花费用一样多;当100<x<200时,师傅应选择甲家批发商所花费用更少;当x>200时,师傅应选择乙家批发商所花费用更少.
【分析】
(1)分别求出在甲、乙两家批发240千克苹果所需费用,比较后即可得出结论;
(2)分两种情况:①若100<x≤150时,②若x>150时,分别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在甲、乙两家批发x千克苹果所需费用, 再比较大小,列出不等式,求出x的范围,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1)在甲家批发所需费用为:240×8×85%=1632(元),
在乙家批发所需费用为:50×8×95%+(150−50)×8×85%+(240−150)×8×75%=1600(元),
∵1632>1600,
∴在乙家批发更优惠;
(2)①若100<x≤150时,
在甲家批发所需费用为:8×85%x=6.8x,
在乙家批发所需费用为:50×8×95%+(x−50)×8×85%=6.8x+40,
∵6.8x<6.8x+40,
∴师傅应选择甲家批发商所花费用更少;
②若x>150时,
在甲家批发所需费用为:8×85%x=6.8x,
在乙家批发所需费用为:50×8×95%+(150−50)×8×85%+(x−150)×8×75%=6x+160,
当6.8x=6x+160时,即x=200时,师傅选择两家批发商所花费用一样多,
当6.8x>6x+160时,即x>200时,师傅应选择乙家批发商所花费用更少,
当6.8x<6x+160时,即150<x<200时,师傅应选择甲家批发商所花费用更少.
综上所得:当x=200时他选择任何一家批发所花费用一样多;当100<x<200时,师傅应选择甲家批发商所花费用更少;当x>200时,师傅应选择乙家批发商所花费用更少.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综合实际应用,理清数量关系,列出代数式,不等式或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7.(1)4;(2);(2)或.
【分析】
(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易得,,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
(2)过作,根据平行线性质得,且,,所以;然后把 代入计算即可;
(3)分类讨论:设,当在轴正半轴上时,过作轴,轴,轴,利用可得到关于的方程,再解方程求出;
当在轴负半轴上时,运用同样方法可计算出.
【详解】
解:(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