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药学概论第五章第五章 四四 诊诊中医药学概论 概概 述述1.1.概念: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概念: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2.2.内容:内容:(1 1)望诊)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及排泄物外在变化,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的方法。局部及排泄物外在变化,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的方法。(2 2)闻诊)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和嗅觉,辨别患者的语言、呼是医生运用听觉和嗅觉,辨别患者的语言、呼吸等声音,以及身体及排出物、分泌物的气味,从而获得病情吸等声音,以及身体及排出物、分泌物的气味,从而获得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资料
2、的诊察方法。(3 3)问诊)问诊是医生有目的地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是医生有目的地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诊治经过,现在症状和与疾的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诊治经过,现在症状和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4 4)切诊)切诊通过用手触摸的方式获得病情资料的一种诊察通过用手触摸的方式获得病情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方法。中医药学概论第一节第一节 望望 诊诊1.概念: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及排泄物外在变化,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的方法。2.望诊的内容包括:3.望诊的注意事项:(1)光线 (2)部位充分暴露内
3、容内容全身望诊全身望诊全身望诊全身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态望神、望色、望形态望神、望色、望形态望神、望色、望形态局部望诊局部望诊局部望诊局部望诊望头面、五官望头面、五官望头面、五官望头面、五官望皮肤望皮肤望皮肤望皮肤望排出物望排出物望排出物望排出物痰涕、唾涎、呕吐物、二便痰涕、唾涎、呕吐物、二便痰涕、唾涎、呕吐物、二便痰涕、唾涎、呕吐物、二便望舌望舌望舌望舌正常、病理舌象正常、病理舌象正常、病理舌象正常、病理舌象中医药学概论一、望神一、望神【望神的含义望神的含义】通过观察人体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来判断病情的方法。【原理和意义原理和意义】原理:原理:脏
4、腑功能精气脏腑功能精气(先后天之精、气血津液)(先后天之精、气血津液)神神意义:望神可以了解意义:望神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脏腑精气的盛衰,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中医药学概论一、望神一、望神【表现表现】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语言清晰,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语言清晰,面色荣润,肌肉不削,动作自如,反应灵敏。面色荣润,肌肉不削,动作自如,反应灵敏。【主病及分析主病及分析】提示正气充足,精气充盛,机体功能正常,为提示正气充足,精气充盛,机体功能正常,为健康的表现。健康的表现。这这是正常人的神气,即使有病,也是脏腑功能是正常人
5、的神气,即使有病,也是脏腑功能不衰,预后良好。不衰,预后良好。1、得神、得神(有神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中医药学概论一、望神一、望神2、失神、失神(无神无神):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表现,可见于久: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表现,可见于久病、重病患者。病、重病患者。【表现表现】因精亏神衰而失神者,其临床表现一般为精神因精亏神衰而失神者,其临床表现一般为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呼吸气微或喘促,语萎靡,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呼吸气微或喘促,语言错乱,形体羸瘦,动作艰难,反应迟钝,甚则神言错乱,形体羸瘦,动作艰难,反应迟钝,甚则神识不清。识不清。因邪盛神乱而致失神者,其临
6、床表现一般为壮因邪盛神乱而致失神者,其临床表现一般为壮热烦躁,四肢抽搐;或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热烦躁,四肢抽搐;或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理线;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中医药学概论一、望神一、望神3、假神:是重危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假神:是重危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好转”的虚假的虚假表现,临终前的预兆。表现,临终前的预兆。【表现表现】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病至语声低微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而清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颧赤
7、断续,忽而清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或原来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如妆;或原来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主病及分析主病及分析】病危。常是重病病人临终前的表现,古人比作病危。常是重病病人临终前的表现,古人比作“回光返照回光返照”或或“残灯复明残灯复明”。脏腑精气极度衰竭,。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绝。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绝。中医药学概论二、望色二、望色1.1.概念:望色,是观察面部的色泽变化来诊察疾病的方法。概念:望色,是观察面部的色泽变化来诊察疾病的方法。2.2.意义:判断气血的盛衰、辨别病邪的性质、确定疾病的部位意义:判断气
8、血的盛衰、辨别病邪的性质、确定疾病的部位 预测疾病的轻重与转归。预测疾病的轻重与转归。3.3.五色主病:五色主病:青色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赤色赤色 主热证。主热证。黄色黄色 主虚证、湿证。主虚证、湿证。白色白色 主虚证、寒证、失血证。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黑色黑色 主肾虚证、水饮证、瘀血证。主肾虚证、水饮证、瘀血证。中医药学概论三、望形态三、望形态1.概念:是观察病人形体强弱、胖瘦以及活动情况来诊察疾概念:是观察病人形体强弱、胖瘦以及活动情况来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病的一种方法。2.形体形体(1 1)发育良好、形体强壮、肌肉充实是气血旺盛、内脏坚)发育良好、
9、形体强壮、肌肉充实是气血旺盛、内脏坚实的表现;实的表现;(2 2)发育不良、形体衰弱、肌肉瘦削是体质虚弱的表现;)发育不良、形体衰弱、肌肉瘦削是体质虚弱的表现;(3 3)形体肥胖而肌肉松软、少气乏力多阳气不足、脾虚湿)形体肥胖而肌肉松软、少气乏力多阳气不足、脾虚湿盛;盛;3.3.形态形态 望形态诊病的要点望形态诊病的要点动、强、仰、伸动、强、仰、伸多属阳、热、实证。多属阳、热、实证。静、弱、俯、屈静、弱、俯、屈多属阴、寒、虚证。多属阴、寒、虚证。中医药学概论四、望头颈、五官四、望头颈、五官1.望头颈望头颈小儿头形过大或过小小儿头形过大或过小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损;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损;小儿囟
10、门凹陷小儿囟门凹陷多为津血亏虚、脑髓不充;多为津血亏虚、脑髓不充;囟门突起,称囟填囟门突起,称囟填多属实证多属实证;囟门迟闭囟门迟闭属肾精不足;属肾精不足;头颈强直或头摇不能自主者头颈强直或头摇不能自主者多是风动征象;多是风动征象;发黄干枯、稀疏易脱发黄干枯、稀疏易脱多为精血不足,肾气亏虚;多为精血不足,肾气亏虚;突现片状脱发突现片状脱发多属血虚受风,又称多属血虚受风,又称“斑秃斑秃”;小儿发结如穗小儿发结如穗多属疳积。多属疳积。中医药学概论四、望头颈、五官四、望头颈、五官2.望五官望五官是观察五官形色的变化,来测知五脏的病变。是观察五官形色的变化,来测知五脏的病变。(1)望目望目目赤红肿目赤
11、红肿多属风热或肝火;多属风热或肝火;白睛发黄白睛发黄黄疸;黄疸;目窠凹陷目窠凹陷伤津耗液;伤津耗液;瞳仁散大瞳仁散大肾精枯竭;肾精枯竭;小儿睡中露睛小儿睡中露睛脾虚;脾虚;两目上视、斜视两目上视、斜视肝风内动肝风内动。中医药学概论四、望头颈、五官四、望头颈、五官(2)望耳:望耳:耳轮瘦薄,色淡白耳轮瘦薄,色淡白多为肾气不足;多为肾气不足;耳轮红赤,肿胀耳轮红赤,肿胀多为邪毒壅盛;多为邪毒壅盛;耳轮干枯,甚则焦黑耳轮干枯,甚则焦黑多为肾气衰竭、肾水亏极之象。多为肾气衰竭、肾水亏极之象。(3)望鼻:望鼻:鼻流清涕鼻流清涕为外感风寒;鼻流浊涕为外感风寒;鼻流浊涕多属外感风热;多属外感风热;久流浊涕而
12、黄稠有腥臭味者,兼有鼻中辛酸久流浊涕而黄稠有腥臭味者,兼有鼻中辛酸多为多为“鼻渊鼻渊”;(4)望口唇:望口唇:唇色淡白唇色淡白为血虚;口唇青紫为为血虚;口唇青紫为血瘀;血瘀;口唇糜烂口唇糜烂脾胃湿热;脾胃湿热;口角流涎口角流涎多属脾虚湿盛。多属脾虚湿盛。中医药学概论四、望头颈、五官四、望头颈、五官(5)(5)望齿龈:望齿龈:齿燥如枯骨齿燥如枯骨多为肾阴枯竭;多为肾阴枯竭;牙龈红肿牙龈红肿多为胃火上炎;多为胃火上炎;睡中蚧齿睡中蚧齿多为胃热或虫积;多为胃热或虫积;(6)(6)望咽喉:望咽喉:咽喉红肿而痛咽喉红肿而痛多为肺胃有热;多为肺胃有热;红色娇嫩,肿痛不甚红色娇嫩,肿痛不甚多为虚热;多为虚热
13、;若咽喉灰白色腐点成片,不易拭去若咽喉灰白色腐点成片,不易拭去多为白喉;多为白喉;中医药学概论五、望皮肤五、望皮肤望皮肤色泽异常皮肤发赤皮肤发赤(丹毒、抱头火丹、流火、(丹毒、抱头火丹、流火、赤游丹)、赤游丹)、发黄发黄、紫黑紫黑、白斑白斑形态异常皮肤干燥皮肤干燥、肌肤甲错肌肤甲错、皮肤硬化皮肤硬化皮肤病症斑疹斑疹(斑、疹)、(斑、疹)、水疱水疱(白(白、水、水痘、湿疹)、痘、湿疹)、疮疡疮疡(痈疽疔疖)(痈疽疔疖)中医药学概论五、望皮肤五、望皮肤1.色泽异常色泽异常丹毒丹毒:皮肤变红,如染脂涂丹,边缘清楚,灼热肿胀。皮肤变红,如染脂涂丹,边缘清楚,灼热肿胀。多因心火偏旺,风热乘袭所致,在小儿
14、则与胎毒有关。多因心火偏旺,风热乘袭所致,在小儿则与胎毒有关。赤游丹:发于全身,初起有如红色云片,往往游行无定,或浮肿作痛。流 火:发于小腿足部。抱头火丹:发于头面。发发病病部部位位不不同同中医药学概论1.形色变化形色变化五、望皮肤五、望皮肤阳黄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伴有汗、尿色深黄如黄柏汁,口渴:黄色鲜明如橘子色,伴有汗、尿色深黄如黄柏汁,口渴而苔黄腻。一般多因湿热熏蒸,胆汁外溢肌肤所致。而苔黄腻。一般多因湿热熏蒸,胆汁外溢肌肤所致。阴黄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伴有畏寒,口淡苔白腻等。多因寒湿:黄色晦暗如烟熏,伴有畏寒,口淡苔白腻等。多因寒湿阻遏,胆汁外溢肌肤而发。阻遏,胆汁外溢肌肤而发。皮
15、肤黄黑晦暗,面额色黑,称皮肤黄黑晦暗,面额色黑,称“黑疸黑疸”,多从黄疸转变而来,多从黄疸转变而来,由劳损伤肾所致。周身皮肤发黑,见于肾阳衰竭之人。由劳损伤肾所致。周身皮肤发黑,见于肾阳衰竭之人。黄疸黄疸:皮肤、面目、爪甲、小便皆黄皮肤、面目、爪甲、小便皆黄。白癜风白癜风:皮肤白斑,大小不等,边界清楚,不痛不痒,皮肤白斑,大小不等,边界清楚,不痛不痒,病程缓慢,为白驳风,多因风湿侵袭,气血失和,血病程缓慢,为白驳风,多因风湿侵袭,气血失和,血不养肤所致。不养肤所致。中医药学概论2.形态异常形态异常五、望皮肤五、望皮肤正常:皮肤润泽,柔韧光滑,无肿胀正常:皮肤润泽,柔韧光滑,无肿胀(1)润枯)润
16、枯润泽润泽津液未伤津液未伤干枯无华干枯无华津液已伤,营血亏虚津液已伤,营血亏虚肌肤甲错肌肤甲错血瘀日久,肌肤失养血瘀日久,肌肤失养(2)肿胀)肿胀水肿水肿阳水(头先肿,上半身肿甚)阳水(头先肿,上半身肿甚)阴水(下肢先肿,下半身肿甚)阴水(下肢先肿,下半身肿甚)皮肤肿胀,皮厚色苍,按之随手而起属于气胀。皮肤肿胀,皮厚色苍,按之随手而起属于气胀。中医药学概论3.皮肤病症皮肤病症五、望皮肤五、望皮肤特特 征征病病 位位临床意义临床意义斑斑深红色或青紫色,呈片状,平深红色或青紫色,呈片状,平铺于皮肤,抚之不碍手,压之铺于皮肤,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不褪色(阳斑阳斑、阴斑阴斑)病及血分病及血分(出血
17、性)(出血性)外感热毒、脾不统外感热毒、脾不统血、外伤血、外伤 疹疹红色或紫红色,呈粟粒状,高红色或紫红色,呈粟粒状,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风疹风疹、麻疹麻疹)病及营分病及营分(充血性)(充血性)温热病、外感风热温热病、外感风热时邪、过敏、热入时邪、过敏、热入营血、胎毒营血、胎毒 【斑斑 疹疹】中医药学概论3.皮肤病症皮肤病症五、望皮肤五、望皮肤阳斑:阳斑:色块深红,甚至紫黑,多为热入营血,迫血妄行所致,为色块深红,甚至紫黑,多为热入营血,迫血妄行所致,为典型发斑。典型发斑。阴斑:阴斑:色块淡暗,甚至青紫,多为气不摄血,血漏外渗所致,类色块淡暗,甚至青紫,多为
18、气不摄血,血漏外渗所致,类似肌衄。似肌衄。麻疹:麻疹: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发作之前,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发作之前,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泪汪汪,耳冷,耳后有红丝出现。发热三四日,疹点出现于皮肤,泪汪汪,耳冷,耳后有红丝出现。发热三四日,疹点出现于皮肤,从头面到胸腹四肢,色似桃红,形如麻粒,尖而疏稀,抚之触手,从头面到胸腹四肢,色似桃红,形如麻粒,尖而疏稀,抚之触手,逐渐稠密。逐渐稠密。风疹:风疹: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疾患,由于风热时邪所致。疹形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疾患,由于风热时邪所致。疹形细小稀疏,稍稍隆起,其色淡红,细小稀疏,稍稍隆起,其色淡红,瘙痒不已,时发时止,身
19、有微瘙痒不已,时发时止,身有微热或无热,一般不妨碍饮食和工作。热或无热,一般不妨碍饮食和工作。中医药学概论3.皮肤病症皮肤病症五、望皮肤五、望皮肤【水水水水疱疱疱疱】白白:皮肤出现白色小疱疹,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擦破流水,多发于颈皮肤出现白色小疱疹,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擦破流水,多发于颈胸部,四肢偶见,面部不发,兼有身热不扬等湿热证表现者。因外感湿热之胸部,四肢偶见,面部不发,兼有身热不扬等湿热证表现者。因外感湿热之邪,郁于肌表,汗出不彻而发,属湿温病。邪,郁于肌表,汗出不彻而发,属湿温病。水痘:水痘:小儿皮肤出现粉红色斑丘疹,很快变成椭圆形小水疱,顶满无脐,晶小儿皮肤出现粉红色斑丘疹,很快变
20、成椭圆形小水疱,顶满无脐,晶莹明亮,浆液稀薄,皮薄易破,分批出现,大小不等,兼有轻度恶寒发热表莹明亮,浆液稀薄,皮薄易破,分批出现,大小不等,兼有轻度恶寒发热表现者。因外感湿热之邪所致,属儿科常见传染病。现者。因外感湿热之邪所致,属儿科常见传染病。湿疹:湿疹:湿疹又称浸淫疮,表现多样。初起多为红斑,迅速形成肿胀、丘疹或湿疹又称浸淫疮,表现多样。初起多为红斑,迅速形成肿胀、丘疹或水疱,继之水疱破裂水疱,继之水疱破裂、渗液,出现红色湿润之糜烂,以后干燥结痂,痂脱、渗液,出现红色湿润之糜烂,以后干燥结痂,痂脱后留有痕迹,日久可自行消退。此症多因风、湿、热留于肌肤,或病久耗血,后留有痕迹,日久可自行消
21、退。此症多因风、湿、热留于肌肤,或病久耗血,以致血虚生风化燥,致使肌肤失养而受损。以致血虚生风化燥,致使肌肤失养而受损。痱子:痱子:痱子是皮肤发生密集的尖状红色小粒,瘙痒刺痛,后干燥成细小鳞屑。痱子是皮肤发生密集的尖状红色小粒,瘙痒刺痛,后干燥成细小鳞屑。多发于夏季,小儿和肥胖之人多见,由于湿热之邪郁于肌肤而发。多发于夏季,小儿和肥胖之人多见,由于湿热之邪郁于肌肤而发。缠腰火丹:缠腰火丹:多发于腰腹与胸胁部。初起皮肤灼热刺痛,出现成簇水疱,绿豆多发于腰腹与胸胁部。初起皮肤灼热刺痛,出现成簇水疱,绿豆至黄豆大小,围以红晕。多由肝火妄动,致湿热熏蒸皮肤而发。至黄豆大小,围以红晕。多由肝火妄动,致湿
22、热熏蒸皮肤而发。中医药学概论3.皮肤病症皮肤病症五、望皮肤五、望皮肤【疮疮疮疮疡疡疡疡】痈:痈: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有焮热疼痛者为痈,属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有焮热疼痛者为痈,属阳证阳证。多由湿热火毒内蕴,气血瘀滞,热盛肉腐而成。多由湿热火毒内蕴,气血瘀滞,热盛肉腐而成。疽:疽:漫肿无头,肤色不变,疼痛不已者为疽,属漫肿无头,肤色不变,疼痛不已者为疽,属阴证阴证。多由气。多由气血虚而寒痰凝滞,或五脏风毒积热,攻注于肌肉,内陷筋骨所血虚而寒痰凝滞,或五脏风毒积热,攻注于肌肉,内陷筋骨所致。附:脉管炎致。附:脉管炎疔:疔:初起如粟如米,根脚坚硬较深,麻木或发痒,顶白而痛者初起如粟如米,根脚坚硬较
23、深,麻木或发痒,顶白而痛者为疔。疔毒较一般疮疖为重,若患处起红线一条,由远端向近为疔。疔毒较一般疮疖为重,若患处起红线一条,由远端向近端蔓延,称红丝疔,或曰端蔓延,称红丝疔,或曰疔毒走黄疔毒走黄,是火热毒邪流窜经脉,是火热毒邪流窜经脉,有内攻内陷之势。疔毒多由暴气毒邪,袭于皮肤,传注经络,有内攻内陷之势。疔毒多由暴气毒邪,袭于皮肤,传注经络,以致阴阳二气不得宣通,气血凝结而成。以致阴阳二气不得宣通,气血凝结而成。疖:疖:起于浅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容易化脓,脓溃即起于浅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容易化脓,脓溃即愈。多由暑湿阻于肌肤,或脏腑蕴积湿热,向外发于肌肤,使愈。多由暑湿阻于肌肤,
24、或脏腑蕴积湿热,向外发于肌肤,使气血壅滞而成。气血壅滞而成。中医药学概论六、望分泌物与排泄物六、望分泌物与排泄物【含义含义】是观察病人的是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分泌物、排泄物和某些排体外的和某些排体外的病理产物病理产物的形、色、质、量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的形、色、质、量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规律规律】色白、清稀、(腥臭味)色白、清稀、(腥臭味)多虚证、寒证多虚证、寒证色黄、稠浊、(臭秽味)色黄、稠浊、(臭秽味)多实证、热证多实证、热证色泽清白,质地稀薄,多为寒证、虚证,这是由于阳气不足,色泽清白,质地稀薄,多为寒证、虚证,这是由于阳气不足,运化无力或因寒邪凝滞,使水湿不化之故;运化无
25、力或因寒邪凝滞,使水湿不化之故;色泽黄赤,质地粘稠,多属热证、实证,此为邪热煎熬津液色泽黄赤,质地粘稠,多属热证、实证,此为邪热煎熬津液所致。如色泽发黑,挟有块物者,多为瘀证。所致。如色泽发黑,挟有块物者,多为瘀证。中医药学概论七、望七、望 舌舌概 述概念:概念: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了解机体生理功能以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舌象的构成:舌象的构成:舌质,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又称舌体。舌质,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又称舌体。舌苔,是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由胃气上蒸而成舌苔,是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由胃气上蒸而成 正常舌象,
26、简称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淡红舌、薄白苔”。舌诊的原理:舌诊的原理: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舌中属化。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脾胃,舌根属肾。舌诊内容:舌诊内容:(一)望舌质(一)望舌质 (二)望舌苔(二)望舌苔中医药学概论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伸舌自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体位体位坐位、卧位均可。坐位、卧位均可。姿势姿势自然、舒展、暴露。自然、舒展、
27、暴露。中医药学概论诊舌的方法 1先看舌尖,再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先看舌尖,再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2先看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先看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3若伸舌时间过久,舌体易随血管变形而色泽变化。若伸舌时间过久,舌体易随血管变形而色泽变化。4如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分钟后重复望舌。如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分钟后重复望舌。5其他诊察方法:刮舌验苔法。其他诊察方法:刮舌验苔法。刮之不脱或刮而留污质,为里有实邪;刮之不脱或刮而留污质,为里有实邪;刮之易去,舌体明净光滑则多属虚证。刮之易去,舌体明净光滑则多属虚证。中医药学概论舌质(舌色、舌形、舌态):舌质(舌色、舌形、舌态):断脏腑虚实、
28、气血盛衰,以候正气为主;断脏腑虚实、气血盛衰,以候正气为主;舌苔(苔质、苔色):舌苔(苔质、苔色):反映邪气性质、深浅、邪正消长及胃气的有无。反映邪气性质、深浅、邪正消长及胃气的有无。正常舌象正常舌象正常舌体(舌质):正常舌体(舌质):颜色:淡红鲜明颜色:淡红鲜明形质:润泽、大小适中形质:润泽、大小适中动态:柔弱、活动灵活动态:柔弱、活动灵活 正常舌苔:正常舌苔:颜色:白颜色:白质地: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质地: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淡红舌淡红舌薄白苔薄白苔中医药学概论 望舌质主要包括观察舌质的神、色、形质、动望舌质主要包括观察舌质的神、色、形质、动态以及舌下络脉等方面内容。态以及舌下络脉等方
29、面内容。(一)望舌质(一)望舌质 正常舌质:颜色淡红鲜明,形质润泽、大小适中,正常舌质:颜色淡红鲜明,形质润泽、大小适中,舌体柔软、活动灵活。舌体柔软、活动灵活。主要意义:反映脏腑虚实、气血盛衰,以候正气为主。主要意义:反映脏腑虚实、气血盛衰,以候正气为主。舌质:即舌的本体,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舌质:即舌的本体,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中医药学概论1.舌色舌色舌色即舌体的颜色,包括淡白、红绛、舌色即舌体的颜色,包括淡白、红绛、青紫等。青紫等。淡白舌淡白舌虚证、寒证。虚证、寒证。红、绛舌红、绛舌热证。热证。深红为绛,舌色愈红说明热势愈甚。深红为绛,舌色愈红说明热势愈甚。青紫舌
30、青紫舌热证、寒证、瘀血证。热证、寒证、瘀血证。青紫而湿润多为寒凝血瘀证;青紫而湿润多为寒凝血瘀证;青紫而深绛干燥多为热毒炽盛证。青紫而深绛干燥多为热毒炽盛证。中医药学概论2.舌形舌形老舌老舌多见于实证、热证;多见于实证、热证;嫩舌嫩舌多见于虚证、寒证。多见于虚证、寒证。胖舌胖舌多见于水饮痰湿阻滞或阳虚;多见于水饮痰湿阻滞或阳虚;瘦薄舌瘦薄舌多见于气血不足或阴虚火旺。多见于气血不足或阴虚火旺。裂纹舌裂纹舌多见于精血亏虚。多见于精血亏虚。芒刺舌芒刺舌多见于邪热炽盛。多见于邪热炽盛。中医药学概论3.3.舌态舌态颤动舌颤动舌多见于肝风内动;多见于肝风内动;吐弄舌吐弄舌多见于心脾有热;多见于心脾有热;强
31、硬舌强硬舌多为热入心包或为中风先兆,多为热入心包或为中风先兆,歪斜舌歪斜舌多为中风或中风的先兆;多为中风或中风的先兆;痿软舌痿软舌多见于气血虚极或阴液亏损,筋脉失养。多见于气血虚极或阴液亏损,筋脉失养。中医药学概论(二)望舌苔(二)望舌苔1.1.苔色苔色白苔白苔见于常人或主表证、寒证;见于常人或主表证、寒证;黄苔黄苔主里证、热证。主里证、热证。灰黑苔灰黑苔主热盛、寒盛。主热盛、寒盛。2.2.苔质苔质 舌苔的质地,包括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等。舌苔的质地,包括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等。厚薄以能否见底为标准,以辨别病邪的深浅,观察病势的进退。厚薄以能否见底为标准,以辨别病邪的深浅,观察病势的进退。
32、润燥可判断津液的盈亏。腐腻苔多见于痰浊、食积。剥落苔多为润燥可判断津液的盈亏。腐腻苔多见于痰浊、食积。剥落苔多为气阴两伤。气阴两伤。中医药学概论第二节第二节 闻诊闻诊概 述1.1.概念:闻诊是指医生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概念:闻诊是指医生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2.2.内容内容 听声音:是指通过听辨患者言语气息的高低、清听声音:是指通过听辨患者言语气息的高低、清 浊、缓急等变化,以及脏腑病变所致的各种异常声响,来诊察疾病浊、缓急等变化,以及脏腑病变所致的各种异常声响,来诊察疾病的方法。的方法。嗅气味:是指通过嗅辨病体和病室的异常气味,以及病体嗅气味:是指通过嗅辨病体和
33、病室的异常气味,以及病体排出物的异常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排出物的异常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中医药学概论一、听一、听 声声 音音语声高亢有力,烦躁多言语声高亢有力,烦躁多言多为热证、实证;低弱无力,静而懒多为热证、实证;低弱无力,静而懒言言多为虚证、寒证;多为虚证、寒证;呼吸气粗,属实热呼吸气粗,属实热常见于外感病证;呼吸气微,气息短促常见于外感病证;呼吸气微,气息短促为肺气或肾气虚;为肺气或肾气虚;咳声重浊咳声重浊为实证;咳声无力为实证;咳声无力为虚证;咳声清亮,痰黄难咯为虚证;咳声清亮,痰黄难咯为肺热证。为肺热证。二、嗅二、嗅 气气 味味口气臭秽者口气臭秽者为胃热;酸臭为胃热;酸臭多为
34、胃有宿食;多为胃有宿食;痰腥臭者痰腥臭者为肺热;臭甚而呈脓样为肺热;臭甚而呈脓样为肺痈;为肺痈;大便臭秽大便臭秽为热;气味腥为热;气味腥为寒;为寒;小便臊臭小便臊臭为湿热下注;为湿热下注;白带稠黏臭气重白带稠黏臭气重为湿热;质稀不甚臭为湿热;质稀不甚臭为脾气虚。为脾气虚。呕吐未消化食物,气味酸臭者呕吐未消化食物,气味酸臭者为食积。为食积。中医药学概论第三节第三节 问诊问诊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或陪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诊治经诊者,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诊治经过、现在症状以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过、现在症状以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进而诊察疾病的方法。情况,进而诊察疾
35、病的方法。“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难经 六十一难中医药学概论1.是了解疾病全过程的主要手段是了解疾病全过程的主要手段2.是收集自觉症状及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是收集自觉症状及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的唯一途径等的唯一途径3.是掌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线索的重要来源是掌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线索的重要来源4.通过交谈,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途径通过交谈,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途径 问诊的意义问诊的意义中医药学概论1、围绕主诉,有的放矢、围绕主诉,有的放矢重点:病人的主诉。重点:病人的主诉。主诉:病人就诊时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及主诉:病人就诊时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
36、续时间。持续时间。如:如:“你主要感到哪里不舒服?你主要感到哪里不舒服?”“这种这种感觉有多长时间了?感觉有多长时间了?2、四诊结合,辨问合参、四诊结合,辨问合参问诊的方法问诊的方法中医药学概论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问问诊诊的的内内容容一般情况一般情况主诉主诉现病史现病史既往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个人生活史家庭史家庭史中医药学概论一、问基本情况一、问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包括一般情况、生活史、既往史、家族基本情况包括一般情况、生活史、既往史、家族史等。一般情况指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婚否、史等。一般情况指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婚否、民族、职业、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生活史指民族、职业、籍贯、工作
37、单位、现住址等。生活史指病人的生活经历、精神情志、生活起居、饮食嗜好、病人的生活经历、精神情志、生活起居、饮食嗜好、婚姻生育等。既往史指病人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婚姻生育等。既往史指病人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过去曾患疾病的情况。家族史指病人直系亲属的健康过去曾患疾病的情况。家族史指病人直系亲属的健康和患病情况。了解这些有利于对患者诊治负责,同时和患病情况。了解这些有利于对患者诊治负责,同时也可做为诊断疾病的参考。也可做为诊断疾病的参考。中医药学概论二、主二、主 诉诉主诉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感到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是病人就诊时感到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是病人就诊时感到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是
38、病人就诊时感到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 时间。时间。时间。时间。特点:特点: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是疾病的主要矛盾 是医生认识分析疾病的重要线索是医生认识分析疾病的重要线索是医生认识分析疾病的重要线索是医生认识分析疾病的重要线索 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20202020个字)个字)个字)个字)如:恶寒发热头痛三天,伴咳嗽痰黄一天如:恶寒发热头痛三天,伴咳嗽痰黄一天如:恶寒发热头痛三天,伴咳嗽痰黄一天如:恶寒发热头痛三天,伴咳嗽痰黄一天发热头痛三天,加重一天发热头痛三天,加重一天发热头痛三天,加重一天发热头痛三天,
39、加重一天 反复胃脘隐痛一年,加重伴呕血、黑便两天反复胃脘隐痛一年,加重伴呕血、黑便两天反复胃脘隐痛一年,加重伴呕血、黑便两天反复胃脘隐痛一年,加重伴呕血、黑便两天胃脘隐痛一年,伴呕血、黑便两天胃脘隐痛一年,伴呕血、黑便两天胃脘隐痛一年,伴呕血、黑便两天胃脘隐痛一年,伴呕血、黑便两天中医药学概论三、问现在症三、问现在症问现在症是指对病人就诊时所感到的痛苦和不适,问现在症是指对病人就诊时所感到的痛苦和不适,以及与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进行详细询问。以及与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进行详细询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
40、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经带迟速崩,量色质味皆可见,妇女经带迟速崩,量色质味皆可见,儿科要问发育史,免疫疹痘全占验。儿科要问发育史,免疫疹痘全占验。中医药学概论寒:寒:怕冷怕冷恶寒:是病人有寒冷的感觉,虽覆被加衣近火恶寒:是病人有寒冷的感觉,虽覆被加衣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取暖仍不能解其寒。畏寒:是病人有寒冷的感觉,但覆被加衣近火畏寒:是病人有寒冷的感觉,但覆被加衣近火取暖能够缓解。取暖能够缓解。恶风: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解者。恶风: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解者。热:热:发热发热病人体温升高。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病人全身或局部有发热的
41、感觉。或体温正常,病人全身或局部有发热的感觉。(一一)问寒热问寒热【概念概念】问寒热,是询问病人有无寒热的感觉。寒问寒热,是询问病人有无寒热的感觉。寒与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问诊的重点内容之一。与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问诊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医药学概论【寒热产生机理寒热产生机理】取决于病邪性质:取决于病邪性质:寒邪致病:多致恶寒(阴盛则寒)实证寒邪致病:多致恶寒(阴盛则寒)实证热邪致病:多致发热(阳盛则热)实证热邪致病:多致发热(阳盛则热)实证取决于阴阳盛衰:取决于阴阳盛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实证实证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虚证虚证【类型类型】恶寒发热但寒
42、不热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但热不寒寒热往来中医药学概论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病人自觉寒冷同时伴有体温升高。即恶寒病人自觉寒冷同时伴有体温升高。即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发热同时出现。外感表证。外感表证。肌表失煦,则恶寒;正气奋起抗邪,正邪相争则肌表失煦,则恶寒;正气奋起抗邪,正邪相争则发热。发热。外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腠失去温煦外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腠失去温煦恶寒;恶寒;外邪外束,正邪交争,卫阳失于宣发外邪外束,正邪交争,卫阳失于宣发郁而郁而发热。发热。中医药学概论根据恶寒发热的轻重不同和有关兼证,分三种类型:根据恶寒发热的轻重不同和有关兼证,分三种类型:风寒表证风寒表证恶寒重恶寒重:寒为阴
43、邪,袭表伤阳,肌表失去温煦:寒为阴邪,袭表伤阳,肌表失去温煦发热轻发热轻:寒性凝滞,卫阳郁闭:寒性凝滞,卫阳郁闭伤风表证伤风表证发热轻发热轻:风性开泄,腠理疏松,阳气郁遏不甚:风性开泄,腠理疏松,阳气郁遏不甚 恶风轻、自汗恶风轻、自汗:腠理疏松,卫阳不固:腠理疏松,卫阳不固风热表证风热表证发热重发热重:风热为阳邪,阳盛则热:风热为阳邪,阳盛则热恶寒轻恶寒轻:风热袭表,腠理开泄,卫阳不固:风热袭表,腠理开泄,卫阳不固中医药学概论2.但寒不热但寒不热病人但感畏寒而无发热。即只感怕冷,而不觉发热。病人但感畏寒而无发热。即只感怕冷,而不觉发热。见于里寒证。见于里寒证。多因素体阳虚,不能温煦肌表;或寒邪
44、直接侵多因素体阳虚,不能温煦肌表;或寒邪直接侵袭,损伤机体阳气所致。袭,损伤机体阳气所致。病人经常自觉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病人经常自觉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缓解。以缓解。根据发病的缓急和有关兼症,分为两种类型:根据发病的缓急和有关兼症,分为两种类型:新感恶寒:新感恶寒:里实寒证(感受寒邪,阳气被遏)里实寒证(感受寒邪,阳气被遏)久病畏寒:久病畏寒:里虚寒证(阳气虚衰,失其温煦)里虚寒证(阳气虚衰,失其温煦)新病脘腹或其他局部冷痛剧烈,脉沉迟有力新病脘腹或其他局部冷痛剧烈,脉沉迟有力久病体弱畏寒,脉沉迟无力久病体弱畏寒,脉沉迟无力中医药学概论3.但热不寒但热不寒病人只发热,不觉寒
45、冷,或反恶热。病人只发热,不觉寒冷,或反恶热。里热证。里热证。【分类分类】壮热、潮热、微热壮热、潮热、微热(1)壮热壮热高热高热(体温体温39以上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里实热证,多见于外感温热病气分阶段。里实热证,多见于外感温热病气分阶段。兼证:大汗、大渴,脉洪大。兼证:大汗、大渴,脉洪大。中医药学概论特点特点意义意义兼证兼证日晡潮热日晡潮热(阳明潮热)(阳明潮热)日晡日晡(pm3pm35 5)发热明显,或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热势更甚阳明腑实阳明腑实证证(胃肠胃肠燥热内结燥热内结)口渴喜冷饮,腹口渴喜冷饮,腹满硬痛,大便秘满硬痛,大便秘结结午后潮热午后潮热(湿温
46、潮热)(湿温潮热)午后发热明显,午后发热明显,身热不扬身热不扬湿温病湿温病胸闷呕恶。头身胸闷呕恶。头身困重,大便溏泄,困重,大便溏泄,苔黄腻苔黄腻夜间潮热夜间潮热(阴虚潮热)(阴虚潮热)午后或夜间潮午后或夜间潮热,骨蒸发热,热,骨蒸发热,五心烦热五心烦热阴虚(虚阴虚(虚热)证热)证舌红,少苔或无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苔,脉细数。(2)潮热潮热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分型分型】日晡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三类日晡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三类中医药学概论(3)(3)微热微热轻度发热,热势偏低,多在轻度发热,热势偏低,多在373738
47、38间。间。阴虚、气虚、肝气郁结、瘀血、疰夏。阴虚、气虚、肝气郁结、瘀血、疰夏。常见于某些内伤病和温热病的后期。常见于某些内伤病和温热病的后期。【兼证兼证】阴虚:阴虚: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气虚:气虚:面色恍白,食少,短气懒言,舌淡。面色恍白,食少,短气懒言,舌淡。肝郁:肝郁:情志不舒。情志不舒。小儿夏季热:小儿夏季热:小儿在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发热不已,小儿在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发热不已,兼烦躁、口渴、无汗、多尿等症。兼烦躁、口渴、无汗、多尿等症。小儿气阴不足,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至秋凉时不治自小儿气阴不足,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至秋凉时不治自愈。愈。中医药学概论
48、4.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分型分型】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寒热往来发有定时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寒热往来发有定时(1)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寒热往来发无定时指病人时冷时热,一日发作多次,无时间规律。指病人时冷时热,一日发作多次,无时间规律。少阳病。少阳病。外感病邪达半表半里阶段时,邪正相争,相持不下,邪胜外感病邪达半表半里阶段时,邪正相争,相持不下,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所以交替发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所以交替发作。(2)寒热往来发有定时寒热往来发有定时寒战与高热交替发作,发有定时,每日发作一次,或二、寒战与高热交替发作,发有定时,每日发作一次,或二、三日发作一次
49、,并兼头痛剧烈、口渴、多汗等症。三日发作一次,并兼头痛剧烈、口渴、多汗等症。疟疾。疟疾。疟邪侵入人体,伏藏于半表半里之间,入与阴争则寒,出疟邪侵入人体,伏藏于半表半里之间,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故交替出现,休作有时。与阳争则热,故交替出现,休作有时。中医药学概论(二二)问汗问汗汗是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达于体表而成,是由津液所化。正汗是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达于体表而成,是由津液所化。正常汗出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等作用。常汗出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等作用。【汗的生理汗的生理】产生:阳气蒸发津液,出于体表产生:阳气蒸发津液,出于体表管理:卫气开合管理:卫气开合作用:调和营卫,滋润皮肤,调节体温作用:
50、调和营卫,滋润皮肤,调节体温【汗出异常机理汗出异常机理】正气不足:汗失统摄正气不足:汗失统摄外邪侵扰:营卫失调外邪侵扰:营卫失调阳热亢盛:迫津外泄阳热亢盛:迫津外泄津血不足:汗之化源不足津血不足:汗之化源不足阳气亏虚:蒸化无力阳气亏虚:蒸化无力【问汗内容问汗内容】有汗无汗、汗出的时间、多少、部位及其主要兼症等。有汗无汗、汗出的时间、多少、部位及其主要兼症等。中医药学概论表表证证有有汗汗外感风邪的中风表虚证,或外感风热表证。外感风邪的中风表虚证,或外感风热表证。无无汗汗外感风寒表实证,兼有表证。外感风寒表实证,兼有表证。里里证证有有汗汗里热证,里热证,伴有发热,口渴,而无恶寒。伴有发热,口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