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900650 上传时间:2024-10-18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少述足下:某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 , 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

2、,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 , 两公皆自忘其穷达。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 , 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燔:焚烧。睽:背离,不合。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剧:流畅,痛快。解舟:退居江湖。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

3、处) 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但 不 知 何 处 耳。(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古代汉语词典“亟”的义项:急速,赶快。危急。通“极”,至。(4)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答案】 (1)D(2)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3)“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4)(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

4、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5)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解析】【分析】(1)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以看出他远离家乡,“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可见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可以看出他财产受损。故理解有误的是D。 (2)解答此类试题时,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翻译为“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故此断句为:某自度不

5、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亟往造之”意思是“极速赶往造访少述”,“亟”意思是“极速”写出了王安石急于想见到少述,可见两人感情深厚。据此作答。 (4)“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句中“遂”意思是“于是”,“置”意思是“备办”,“剧”意思是“痛快”,“抵”意思是“到了”。该句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5)两文中都表现了两人的交情深厚,当王安石在逆境中还不忘给少述写信,希望他不要过分担心自己,告诉我们好朋友要互相关心。当王安石为官时,虽然来往不多,但两人的交情并没有断,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D。 某自度不

6、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 (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 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

7、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结合关键语句即可做出回答。 【附参考译文】 【甲】少述(孙侔,字少述)先生:我来到京城已经有几个月字,想要谋个一官半职。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船也被火烧了,自己生活所用的器物也都被烧了,唯一没有被烧的就是我这个人罢了。人大多有不如意的时候,难道只是我吗?但是先

8、生您喜爱我的善良淳厚,大概也想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是否安好,所以到了这里。什么时候能够相遇,以此来减轻我愁苦的心情呢?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千万保重。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和王安石交情最为深厚,所以王安石别少述中有一句诗写到:“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他们的感情大概如此。等到王安石做了相国,几年不再相见,人们都认为两个人的交情就此背离了。但是少述并不这样认为。等到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宰相后回来,经过高沙。少述恰好闲居在这里。王安石于是急忙前去拜访,少述出来迎接他,只是相互安慰,两人都忘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显达。少述于是挽留王安石,

9、设酒宴款待他,两人痛快地谈论文学,直到天黑才散去。王安石说:“此次被罢官之后我就将退隐江湖,恐怕没有机会与你再见面了。”少述说:“这样的话,那我就更不去与你告别了。”两人分别是,必然若失,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色。此后,人们才知道两位先生的君子之交情(情谊)是很难揣测的。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人养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与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10、)(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字。 是非若所知也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病于无鸡乎?(3)在养猫问题上赵人与其子主张不同,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各自的主张及原因。 儿子:_赵人:_(4)以下从本文获得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问题要有长远眼光B.看问题要权衡利弊C.看问题要善于变换角度D.看问题要抓主要矛盾【答案】 (1)你(2)(有鼠)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3)儿子:主张把猫扔了。因为尽管猫灭了鼠,但也吃掉了鸡。;赵人:主张继续养猫。因为尽管猫把鸡吃了,但鸡没了不过不吃鸡罢了,而继续有鼠的话,可能离挨饿受冻的日子不远了。(除掉猫后,老鼠带来的祸患远超无鸡可吃的影响)(4)

11、C 【解析】【分析】(1)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若:古义:你。今义:如果,像。 (2)本题注意关键词:病:有害,害处。乎:句末语气词,吗。 (3)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其子的主张“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是因噎废食,因为猫吃鸡,就要把猫扔掉。而其父则主张“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反对赶走猫,看问题从根本上看,我们家的祸害在于有老鼠,不在于有没有鸡。有了老鼠,它们偷吃我家的粮食,咬坏我们的衣服,穿通我们的墙壁,毁坏我们的家具器皿,这样我们将要挨饿受冻了。 (4)此题通过赵国父子的对话描写,对是否赶走猫的问题,父子两人的

12、观点不同,儿子只看表面,父亲看到了问题的实质、根本。告诉我们看问题要从根本上看,要长远,要能权衡利弊。要抓主要矛盾;不能只看表面,只注重眼前。“看问题要善于变换角度”不合文意,故选C。 故答案为:你; (有鼠)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 儿子:主张把猫扔了。因为尽管猫灭了鼠,但也吃掉了鸡;赵人:主张继续养猫。因为尽管猫把鸡吃了,但鸡没了不过不吃鸡罢了,而继续有鼠的话,可能离挨饿受冻的日子不远了。(除掉猫后,老鼠带来的祸患远超无鸡可吃的影响); 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

13、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的表达,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 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参考译文】 一有个赵国

14、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3文言文阅读 【甲】 楚于陵子终之妻也。楚王闻于陵子终贤,欲以为相,使使者持金百镒,往聘迎之,于陵子终日:“仆有箕帚之妾,请入与计之。”即入,谓其妻日:“楚王欲以我为相,遣使者持金来。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

15、,食方丈于前,可乎?”妻日:“夫子织屦以为食,非与物无治也。左琴右书,乐亦在其中矣。夫结驷连骑,所蚤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乱世多害,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于是子终出谢使者而不许也。遂相与逃,而为人灌因。一一列女传贤明传【乙】 接舆躬耕以为食。楚王使使者持金百镒、车二驷,往聘迎之,日:“王愿请先生治淮南。”接舆笑而不应使者遂不得与语而去。妻从市来,日:“先生以而为义,岂将老而遗之哉!门外车迹,何其深也?”接舆日:“王不知吾不肖也,欲使我治淮南,遣使者持金驷来聘。”其妻日:“得无许之平?”接舆日:“夫富贵者,人之所欲也,子何恶,我许之矣。”

16、妻曰:“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妾事先生,躬耕以为食,亲绩以为衣,食饱衣暖,据义而动,其乐亦自足矣。若受人重禄,乘人坚良,食人肥鲜,而将何以待之!“接舆日:“吾不许也。”妻日:“君使不从,非忠也。从之又违,非义也。不如去之。”夫负釜甑,妻载妊器。变名易姓而远徒。莫知所之。一一列女传贤明传【注释】镒:y,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驷:s,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屦:用麻、葛等制成的一种鞋;不肖:不才,不正派;品行不好,没有出电等。在旧时也是被读书人用来表示自谦的词;甑:zng,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红器:纺织工具。(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请入与计之_岂将老丽遗之

17、哉_夫负釜甑_(2)用“”给【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楚王欲以我为相,遣使者持金来。若受人重禄,乘人坚良,食人肥鲜,而将何以待之!(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体会于陵子终妻和接舆妻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乱世多害,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得无许之乎?【答案】 (1)计议,商量;放弃,舍弃;背。(2)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3)楚王想要请我担任宰相,派遣使者带着重金前来。 如果接受了人家的丰厚的俸禄,乘坐着人家的坚车良马,吃着人家鲜美的食物,那么等待你的将是什么!(4)“也”用于句末,表示祈使语气,表达妻

18、子对丈夫性命的担忧以及忠诚的劝告,现在正处乱世,若出仕为官,性命也会受到威胁,妻子能洞察世事,可见其聪明与智慧,面对名利,不为所动,足见其不图钱财,善良贤惠,对丈夫的挚爱。 “乎”与“得无”连用,表达强烈的反问语气,“该不会答应了吧?”写出了接舆妻在不知实情时的反问,其中饱含着对否定答案的期待,当听到丈夫答应之后,她重申丈夫的志向,足以见得她对原则的坚守,不阿权势,不图富贵,不谋私立,不贪钱财,只求丈夫平安。【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计”意思是计议、商量;“遗”,这里是放弃、舍弃的意思;“负”,是背的意思。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仁义之士不合礼仪的

19、事情不会去做,也不会因为身处卑贱便改变自己操行。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以为:把当做,这里是请担任的意思;来“前来”。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楚王想要请我担任宰相,派遣使者带着重金前来。 坚良:坚车良马;肥鲜:鲜美的食物。这句话翻译的时候要调整语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如果接受了人家的丰厚的俸禄,乘坐着人家的坚车良马,吃着人家鲜美的食物,那么等待你的将是什么! (4) 结合语境分析,楚王派使者前往聘请迎接于陵担任国相,于陵征求妻子的意见,他的妻子就给

20、他分析利弊,最后又给他分析当前的形式,说现在正处乱世,若出仕为官,性命也会受到威胁,“也”用于句末,是一种担忧的语气,表达对丈夫的担忧以及忠诚的劝告,由此可见于陵的妻子非常的聪明与智慧,面对名利,不为所动,不图钱财,善良贤惠。 结合语境分析, 接舆的妻子从市场回来听到丈夫说楚王派使者拿着百镒金子,两辆四马车,前往聘请迎接自己去治理淮南, 接舆的妻子非常不赞同丈夫去,当他并不知道丈夫有没有答应。于是就反问丈夫“难道你答应了吗?”这里“乎”与“得无”连用,表达强烈的反问语气。当听到丈夫答应之后,她重申丈夫的志向,足以见得她对原则的坚守,不阿权势,不图富贵,不谋私立,不贪钱财,只求丈夫平安。 故答案

21、为:计议,商量;放弃,舍弃;背。 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 楚王想要请我担任宰相,派遣使者带着重金前来。如果接受了人家的丰厚的俸禄,乘坐着人家的坚车良马,吃着人家鲜美的食物,那么等待你的将是什么! “也”用于句末,表示祈使语气,表达妻子对丈夫性命的担忧以及忠诚的劝告,现在正处乱世,若出仕为官,性命也会受到威胁,妻子能洞察世事,可见其聪明与智慧,面对名利,不为所动,足见其不图钱财,善良贤惠,对丈夫的挚爱。 “乎”与“得无”连用,表达强烈的反问语气,“该不会答应了吧?”写出了接舆妻在不知实情时的反问,其中饱含着对否定答案的期待,当听到丈夫答应之后,她重申丈夫的志向,足以见得她对原则

22、的坚守,不阿权势,不图富贵,不谋私立,不贪钱财,只求丈夫平安。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语气的能力以及理解思想感情的能力

23、。 语气是说话人在交际中对谈到的情况所持的态度。语气有四种: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分析人物说话的语气,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方法是: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译文】 【甲】楚于陵妻,是楚国于陵子终的妻子。楚王听说于陵子终是一个贤能的人,便想让他做楚国的宰相。于是,便派使者拿着百镒(重量单位,一镒二十两,也有说是二十四两)金子,前往聘请迎接他。于陵子终对使者说:“我有妻子在家,请我和她商量一下。”入室后对妻子说:“楚王想让我做国相,派使者拿着金子来。如果今天当了国相

24、,明天便会有众多车马和随从,面前会有吃不完的美味佳肴,你说可以答应吗?”妻子说:“先生你通过织草鞋能挣来食物,并非不能得到物质。再说左边有琴相伴,右边有书可读,应该说是乐在其中啊。即使有众多的车马和随从,但得到安宁所需要的不过仅有容膝之地。即使面前摆满了美味佳肴,便让人觉得甘美的不过仅一点肉食。现在以所需不过容膝之地,一肉之味便可得到快乐,而却要身怀对楚国的忧虑,怎么能这样呢!身处乱世,自然多灾祸,我恐怕先生的性命难保了。”于是,子终出来辞谢使者,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之后,便和妻子一起出逃,为人看守园子,浇灌园圃。 【乙】接舆亲自耕种,供自己吃用。楚王派使者拿着百镒金子,两辆四马车,前往聘请迎

25、接接舆,对接舆说:“大王愿意请先生来治理淮南。”接舆笑而不答应,使者最终没有和他说话而离开。接舆的妻子从市场回来,问:“先生一生坚持仁义,难道到老来要丢弃吗!要不,门外的车迹,怎么那么深呢?”接舆说:“大王不知道我不肖,想让我治理淮南,派遣使者持财物车马来聘请我。”妻子问:“你答应了吗?”接舆说:“富贵是人都想得到的,你难道会厌恶,我已经答应了。”妻子说:“仁义之士,不合礼仪的事情不会去做,也不会因为身处卑贱便改变自己操行。我侍奉先生,亲自耕种保证有食物可吃,亲自纺织保证有衣服可穿。能吃饱穿暖,根据仁义而做事,其中的快乐足以让我们满足。如果接受了人家的丰厚的俸禄,乘坐着人家的坚车良马,吃着人家

26、鲜美的食物,那么等待你的将是什么!”接舆说:“那么,我不答应了。”妻子说:“你如果不听从,便是不忠;你如果听从了,又不合仁义,不如离开这里。”于是,接舆拿着锅盆,妻子拿着纺织器械,改名换姓迁走远方,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

27、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 , 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 , 不鼓不成列。

28、”【注】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既:尽,全部。济:这里指渡过泓水。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门官:国君的卫士。重(ch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禽:同“擒”。二毛:头发花白的人。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肉食者鄙_又何间焉_门官歼焉_公伤股_(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且焉置土石B.小大之狱 古之为军也C.必以分人 不以阻隘也D.战于长勺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给【乙】文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9、。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甲】文中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政治上取信于民,并在战争中抓住战机,因此在长勺之战中取胜。C.【乙】文中宋襄公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及其未既济”或“既济而未成列”。D.【乙】文中泓水之战宋襄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答案】 (1)目光短浅;参与;被杀死;大腿(2)D(3)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0、(4)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5)C 【解析】【分析】(1)(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鄙”“间”“股”都属于古今异义词,注意不要以今释古。 (2)A.语气助词,相当于呢;哪里。B.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C.把;凭借。D.在。 (3)这句话的大意是: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

31、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鼓:击鼓进军。作,振作。再:第二次。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成列:排成战斗行列.。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5)ABD说法正确。C.文中宋襄公的观点是: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故答案为:目光短浅;参与;被杀死;大腿 D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

32、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

33、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根据虚词进行断句;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答题时,首先要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再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对比,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34、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

35、,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选自韩非子)【注】越:越国。睫:眼睫毛。庄蹻(qi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1)下列与“臣之妻私臣”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B.属予作文以记之C.王之伐越,何也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翻译下列语句。 皆以美于徐公。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3)【甲】文中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_。【乙】文中楚庄王想要伐越的原因是:_。 (4)【甲】、【乙】两文都以_的说理方法进行劝谏。 (5)读完【甲】、【乙】两文,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 (1

36、)D(2)都认为(我)比徐公美。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看清别人,而在于能看清自己。(3)有善于进谏的谋臣和虚心纳谏的君王;楚庄王认为越国政乱兵弱(4)设喻(类比、比喻)(5)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做人做事贵有自知之明;规劝他人要讲究方式方法等。 【解析】【分析】(1) “臣之妻私臣”中的“之” 意思是结构助词,的。A宾语前置的标志。B代词。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结构助词,的。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以:认为;于: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都认为(我)比徐公美。故:因此;见人:看清别人;自见:看清

37、自己。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看清别人,而在于能看清自己。 (3)结合【甲】文内容分析,答题时要从进谏和纳谏两个方面分析,首先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让齐威王认识到王之蔽甚矣的现实,然后下令纳谏,采取的方法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样一年以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据此可知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有善于进谏的谋臣和虚心纳谏的君王。【乙】文楚庄王想要伐越的原因文中楚庄王和庄子说的非常清楚,就是:楚庄王认为越国政乱兵弱。 (4)结合两文的内容分析说理的方法,【甲】文邹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类比进行劝谏,【乙

38、】文庄子用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睫毛为喻,因此两文都用了设喻(类比、比喻)。 (5)结合两文内容进行分析,【甲】文中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虚心纳谏取得了战胜于朝廷的效果,这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乙】结尾的议论句就揭示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即:做人做事贵有自知之明;从两文的劝谏方法分析,都采用了设喻(类比、比喻)的说理方法,这种方法既形象易懂,而且更容易让人接受,如果采取直接劝谏的方法,可能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这启示我们规劝他人要讲究方式方法等。 故答案为:D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看清别人,而在于能看清自己。 有善于进谏的谋臣和虚心纳谏的

39、君王;楚庄王认为越国政乱兵弱 设喻(类比、比喻) 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做人做事贵有自知之明;规劝他人要讲究方式方法等。【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之”的积累。“之”在文言文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既作实词用,也做虚词用。它的用法和意义有:代词;B助词,的;C动词,往,到.去;D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E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F调整音节,无实义;G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H代词,这,此。复习时一定要加强记忆,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判断其用法和意义。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

40、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说理方法的能力。文章常见的说理方法有:举例说理;道理说理;比喻说理;对比说理。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启示的能力。这样的题属于开放式试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获得的启示

41、,只要符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附参考译文】 【乙】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就像眼睛一样,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庄在境内作乱,官吏却不能禁止,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见识就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国的念头。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看清别人,而在于能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清自己才叫作明智。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

42、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余拏一小舟_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对

43、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苏的生活方式。B.文章白描雪景后,详写喜遇知己,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C.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得前后矛盾。D.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答案】 (1)撑(船);哪;尽力(2)在湖上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

44、散粒人影罢了。(3)C 【解析】【分析】(1)第一句话的大意是我撑着一叶小舟。故“拏”的意思是撑(船)。第二句话的大意是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故“焉”的意思是哪。第三句话的大意是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故“强”的意思是尽力。 (2)第一句的重难点词语有:焉,哪;更,还。第二句的重难点词语有:惟,只;痕,痕迹。 (3)C项,前后说法不矛盾。在作者看来,芸芸众人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如不在,反映了张岱文人雅士的孤傲性格。故选C。 故答案为:撑(船);哪;尽力 在湖上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

45、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散粒人影罢了。 C【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附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