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教材】教科版(2017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套】.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900296 上传时间:2024-10-18 格式:DOC 页数:126 大小:7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教科版(2017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新教材】教科版(2017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新教材】教科版(2017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新教材】教科版(2017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新教材】教科版(2017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版教科版(2017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光1.有关光的思考2.光是怎样传播的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5.认识棱镜6.光的反射现象7.制作一个潜望镜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球的表面2.地球的结构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5.风的作用6.水的作用7.总结我们的认识计量时间1.时间在流逝2.用水计量时间3.我们的水钟4.机械摆钟5.摆的快慢6.制作钟摆7.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健康生活1.我们的身体2.身体的运动3.心脏和血液4.身体的 “总指挥”5.身体的 “联络员”6.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7.制订健康生活计划教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

2、1.1有关光的思考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第一课,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册书的起始课。教材用一幅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作为单元的标题页,配以简单的文字,对光进行介绍,同时提出本单元研究的问题:光有什么特性?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对光的原有认知,为本单元的学习确定起点;二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光源。本课教材的前两页用多幅图片展示了不同的光源以及跟光相关的物品或景物,既引发学生对光的思考,又将问题聚焦到光源上。接下来的研讨环节,教材给出了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并给出“黑暗中观察苹果”的

3、体验,引发学生思考光的作用。最后的拓展部分,教材展示了夜视仪下的物体,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光的应用。【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光和光的特性有很多生活上的经验,比如学生知道影子跟光有关,但不能清楚地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知道太阳是光源,月亮不发光,不是光源,但不能准确地给出光源的概念;知道从镜子中能够看到物体,但不能解释其原因等。所以本节课适宜以头脑风暴开始,帮助学生梳理已有认知,进而提出本单元即将研究的相关问题,为后续学习建立起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2.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4、 3.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难点:认识到没有光,就不能看到物体。【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色箱子、苹果、有窗帘的教室、PPT课件、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图片后能想到什么。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阳光、清晨、树林、雾气、生机盎然2.揭示单元主题:当清晨的

5、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地球上,新的一天就开始了,光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光的相关问题。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梳理学生对光的已有认知:关于光,你都知道什么?4.聚焦本节课研究主题:光是从哪里来的?设计意图:思维导图具有既发散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学生对光的已有认知,有利于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生活经验,对光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类,进而聚焦到光源的研究上。二、探索1.用PPT展示各种与光有关的物体的图片(太阳、月球、星空、点燃的蜡烛、夜晚的灯、霓虹灯、萤火虫、反光镜、亮着的电灯、发光鱼等),布置学习任务:小组讨论,图片中显示的物体,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简单说明理由。2.小

6、组研讨并分类(给出约5分钟的时间)。3.汇报交流研讨的结果,从确定的光源中归纳出光源的特点,即自身能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针对有争议的分类结果继续进行研讨,明确正确的分类结果。设计意图:分类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发现发光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在小组内讨论,统一多数人的意见,然后汇总全班的分类结果,这样获得的结果更容易让学生认可。三、研讨1.光源自身发光,所以我们可以看得见。那么,不发光的物体,我们是怎么看见的呢?是因为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再将这些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看到物体了。2.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呢?还能看见物体吗?3.出示黑色盒子和苹果,将苹果放入盒子中。提问:如果将窗

7、帘全部遮上,并且将教室的灯全部关掉,然后你把眼睛贴在盒子的孔上,再用一块黑布盖住你和箱子,不让一点光进到箱子里,你觉得你会看到盒子里的苹果吗?4.填写活动手册:选出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并说明理由。5.调查全班同学的选项,统计不同选项的人数。6.找三名不同选项的同学到前面体验,并揭示结果:如果没有光,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是很难遇到没有光的环境,所以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的假设很可能是错误的,而这种错误是最难纠正的。让学生先了解眼睛看到物体的原理,即有光反射到眼睛;然后给出假设的情境,是给学生一次理论与生活经验相互对抗的机会;最后用实践来验证假设,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

8、的唯一标准。四、拓展1.引出夜视仪:实践证明,没有光,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在黑夜里,由于光线的不足,也会导致视线的模糊。人们为了保证在黑暗环境的中能够顺利看清东西,就发明了夜视仪。2.出示夜视仪相关的图片。3.生活中,还有什么设计是跟光相关呢?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设计意图:生活中跟光相关的设计有很多,如无影灯、额镜、透镜、面镜、镁光灯、冷光灯等。夜视仪是弥补了夜间光线不足造成的视线模糊,刚好承接研讨环节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光的广泛应用。【板书设计】有关光的思考 光【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活动目的:让学生经历生活经验与理论分析的矛盾碰撞,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深入思考光的作

9、用;最后认识到没有光,就看不到任何东西。2.活动手册说明:先请学生独立思考,选择自己认为最准确的一项,然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建议学生充分说明理由。接着统计全班的选项,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即没有光,就看不到任何东西。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1.1有关光的思考教案有关光的思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了解光源,引发学生对光与对所有的生命体、对世间万物都不可或缺的感悟。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科学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观

10、察、去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教学难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导入欣赏多幅图片,感受生活中光的美丽。.(自然界的光、动物发出的光、人类制造出的光)二、自学思考:光是从哪里来的?引出光源的概念。三、小组讨论: .那些物体是光源,哪些不是?(月亮、萤火虫、玻璃杯、发光鱼、夜光珠等)四、探究活动.活动1:观察昼夜山景活动2:寻找沙发下的玩具活动3:观察雾中的车灯活动4:观察手影游戏活动5:光是从哪儿发出的?活动6:观察碗中的筷子活动7:观察黑箱中的物体(草莓、粉笔、尺子等

11、)通过上述的几个活动,光带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相信现在同学们都认识到光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五、分组探究:如果没有光,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1)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无法看见物体。2)大部分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给人类、动物提供食物。3)没有阳光地球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地球会进入冰封时期。六、课外拓展夜视仪的原理:在黑暗的环境中,夜视仪能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出我们能看到的图像,从而让我们看到物体。夜视仪的种类很多,无论哪一种,它们也都需要光,才能让人们看到物体。七、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师生- -起探讨了有关光的内容,知道了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因为

12、有光源,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景物;了解了如果没有光,会给我们的生活的地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我们将会继续学习有关光的知识。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1.2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推测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懂得光是直线传播的。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科学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教学准备:PPT课件、激光笔。分组

13、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 -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及夹子,一张黑色卡纸做屏、塑料管。小孔成像的材料(火柴、蜡烛、黑色光屏、带洞的卡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电灯就会照亮我们的房间,那么这些光又是从哪来的,怎么照亮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激趣:教师手里拿一个激光笔照射在黑板上问,我用激光笔照射黑板,你知道光的行走路径是怎样的吗?二、推测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根据以上事实,你认为光的传播路径是什么样的?三、设计实验验 证光的传播路线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我们要设计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用什么方法

14、可以使我们直接或间接地看到光传播的路径?或者让我们看到光不能转弯?四、用各种方法实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1、三张白色带洞的卡纸,一-张黑色的卡纸做屏,四张卡纸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射第-张白色卡纸,观察手电筒的光是否照在黑色卡张上,说明什么?移动第二张卡纸,观察光照射在什么位置?将第二张卡纸归回原位,移动第三张卡纸,观察光照射在什么位置?将第三张卡纸归回原位,这两个实验说明什么?2、将黑色卡纸放在塑料管的一端(稍有一点距离)用手电筒在塑料管的另一端照射,观察光是否照在卡纸上。将2根塑料管接好,再将黑色卡纸放在塑料管的一端(稍有一点距离)用手电筒在塑料管的另一端照射,观察光是否照在卡纸上。以上两

15、个实验又说明了什么?小孔成像实验方法将黑色卡纸做为屏,前面放-张带洞的卡纸,在前面放一支蜡烛,点燃蜡烛,使蜡烛的光通过小孔照射到黑屏上,你观察到了什么?向左移动一点白色卡纸,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你知道光的速度是多少吗?五、课外拓展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光是直线传播的。不过,在科学领域里,一个实验结论的得出要经过反复验证,而且最好能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师:你能用其他的方法来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吗?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方案。预估:如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举例子说明,如利用不透明的弯管,引导学生思考。提示用眼安全。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结论。师

16、: 现在你能解释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吗? ( 原理: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师: 生活中哪应用了光直线传播的原理?学生举例: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射击、排队看齐等。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沿着观察猜测验证应用的思路探究了光是怎样传播的,大家一起说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介绍有关光的传播的一些资料。(课前收集)师: 我们已经知道光是直线传播的,当它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会怎样呢?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1.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懂得光

17、在传播中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科学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能引导推测光照射到不同物体时光传播路径的变化。教学难点: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教学准备:PPT课件、实验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设想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几厘米,屏幕上的光斑会有什么变化?观察: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光从第一张卡纸的小孔中穿过,到达第二张卡纸左侧,并没有穿过第二

18、章卡纸的小孔。对比观察:在第二章卡纸移动前后,纸屏上的光斑有什么变化?得出结论:手电筒的光在传播中被卡纸挡住了。二、授新有的同学发出疑问:把卡纸换成别的物体再试一下,看看还能挡住光吗?老师选了几种物体放在第二章卡纸的位置上,我们看一看实验效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到任务单中。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光遇到金属片、石块、木片、有色塑料、木片等物体阻碍时,无法继续传播。有的同学提出问题,把上述物体换成透明的材料,九不能阻碍光的传播了,让我们试一一试,换成透明物体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用透明玻璃片、透明塑料替换到第二张卡纸上,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小结:我们发现,光遇到透明物体是,可以

19、继续沿着直线传播。提出问题:现在我们知道了光不能穿过石块、木片、金属块等物体;可以穿过透明的物体,那么如果换成薄制片时,手电筒的光能否通过这种薄薄的纸呢?插入不同数量的薄纸片做实验,观察现象并分小组讨论。三、总结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光能透过一些透明的物体,比如玻璃;光能部分透过一些比较薄 的物体,比如纸巾;光不能透过不透明的物体。因为光的去路被阻挡了,不能继续传播。四、课外拓展1.用激光笔从透明的空盒子一端照射过去,大家猜测一下,可能会看到什么现象?在盒子中放入点燃的线香,让香的延期充满盒子。再次用激光笔照射,观察盒子中的变化,先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这是我们生活

20、中常见的影子现象,通过光的知识,你能解释一下吗?五、思考光照射到透明活着半透明的物体时,这时的光还是沿着直线传播得吗?传播的方向会不会发生变化。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发生折射现象。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科学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认识光的折射。教学难点: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课前准备: PPT课件、透明盒子、水、激光笔、手电

21、筒。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研究了光的传播方式,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上节课看到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光线是直的,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着直线传播。那么光在水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现象,可以清晰的看到,光在水中也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二、出示问题: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在空气和水中都是沿着直线传播的,那么光从空气进入到水中,传播的线路会发生变化吗?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小组讨论。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分享几位同学的想法: (请3位同学表述自己的想法)同学们勇敢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说明了理由,你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吗?那么,让我们通过实验了来验证

22、- -下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三、光的折射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实验,并收集证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操作实验:为了更清晰的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我们可以选择激光笔、水槽来进行实验。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老师选择了绿色的激光笔老进行实验,大家做实验的时候也可以选择红色的激光笔。(注意提醒学生:激光笔千万不能对着人照射)实验一:水中的筷子在透明玻璃杯中放入筷子,倒入水,并从侧面、正上方、斜上方、背面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实验现象:从侧面、斜上方、背面几个角度观察,筷子在水中看上去“折断了”;而从正上方观察,筷子还是原样。实验二:钢笔错位一根钢笔放置在桌子上,用-块玻璃砖(塑料转)横放在钢笔的上方,从不同位置观

23、察时,所看到的现象是不一样的。实验现象:当视线从上往下俯视玻璃砖和钢笔时,钢笔没有发生偏移,视线从左边和右边斜视时,钢笔发生了偏移。实验三:用激光笔从上方依次穿过空的塑料盒和装满水的塑料盒,记录激光笔的照射位置,看从同一点发射的光线进入水中后,位置是否会发生偏移。实验现象:通过侧面观看本实验,可以明显看出光在进入水中后发生了折射现象,照射位置同样发生了偏移。四、实验结论:在这三组实验中,我们都发现了光的传播路线发生了改变,可以推测出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得出结论:光从一种介质传入到另-种介质时发生的偏移现象,叫做光的折射。五、拓展分小组讨论:我们刚才得出了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光的路线会发生改变

24、,如果光从水中进入到空气中,是否还会发生折射现象呢?实验验证。六、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传播方向是会发生改变的,那么同学们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得吗?下一节科学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1.5认识棱镜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棱镜是控制光的传播路线的光学元件。3.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科学态度目标: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

25、界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知道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教学难点:能通过实验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课前准备: .PPT课件、棱镜实验用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材质的棱镜时也能发生折射现象吗?雨后的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彩虹又是如何出现的?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二、探索活动1.认识棱镜展示棱镜,学生认真观察并总结棱镜的特点,引出棱镜的概念。棱镜的概念:棱镜是一-种由两两相交但彼此均不平行的平面围成的透明物体,用以分光或使光束发生色散。棱镜是透明材料(

26、如玻璃、水晶等)做成的多面体。棱镜的用途:在光学仪器中应用很广。棱镜按其性质和用途可分为若干种。例如,在光谱仪器中把复合光分解为光谱的“色散棱镜”,较常用的是等边三棱镜;在潜望镜、双目望远镜等仪器中改变光的进行方向,从而调整其成像位置的称“全反射棱镜”,一般都采用直角棱镜。2.牛顿与棱镜的故事光由空气斜射进入三棱镜时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 17世纪的杰出物理学家牛顿对这个也很感兴趣,他用三棱镜研究太阳光,并有了惊人的发现,我们今天也像牛顿一样,利用三棱镜研究太阳光,看看我们能有什么发现。3.棱镜分解太阳光实验实验准备:准备一张白纸当做纸屏,一个三棱镜,自然太阳光,若天气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用白

27、光手电筒代替太阳光进行试验。实验过程:用太阳光或手电筒白光斜视入三棱镜后照射在白纸板上,学生用彩色铅笔或水彩笔记录观察到纸屏上的现象。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同门们都发现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了彩虹一样的颜色。在白纸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称之为光谱。实验结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发生折射现象,三棱镜将各种色光分开,因此出现了很多不同颜色的光。三棱镜对太阳光有分散作用。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棱镜还是很多实验中重要的控制光的传播路线的光学元件。(举例说明)三、拓展实验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太阳光在三棱镜的作用下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那么多

28、色的光能不能混合成白光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个实验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彩色轮实验材料准备:白色卡纸、水彩笔、旋转支架。实验过程:用白色卡纸剪成一个圆,在圆上均分为七等份的扇形,在每一份上均匀的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做成彩色轮。把彩色轮固定在旋转支架上使其快速转动起来。实验现象:快速转动彩色轮时,彩色轮几乎变为了白色。实验结论:多色光可以混合为白光。四、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彩虹,又称天弓、天虹、绛等,简称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事实上彩虹有无数种颜色

29、,比如,在红色和橙色之间还有许多种细微差别的颜色,但为了简便起见,所以只用七种颜色作为区别。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散成七种和彩虹一样的颜色,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亦以不同的角度反射。当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为强烈,造成我们所见到的彩虹。彩虹一般出现在下过雨的天空,是因为刚下过雨时空气中存在很多小水滴,小水滴起到了和三棱镜一样的分散阳光的作用,就出现了彩虹这种美丽的现象。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观察与实验,我们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多色光也可以

30、混合成白光。本学期以来我们学习了光的穿透性、折射,那么光在传播过程中还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呢?下节课跟随老师一起研究。请同学们提前准备好黑色卡纸、手电筒、镜子这些材料。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1.6光的反射现象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认识理解光的反射现象。2.知道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知道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发现光的反射并明白反射的原理。科学态度目标: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

31、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教学重点:理解光的反射现象,认识到反射光线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初步体会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教学难点:生活中利用光的反射的现象。课前准备: 手电简、镭射笔、小平面镜、白纸片、白纸环、纸箱、塑料盒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之前我们学习了光遇到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物体时会发生折射现象,那么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用我们提前准备好的小镜子在阳光晃动,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追问:光的反射有没有规律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

32、习的内容。二、实验求真1.利用激光打靶用一块小靶子置于半空中,在桌面上放置-块镜子,用激光笔从镜子上方射出光线,通过镜子的反射使激光束射在靶子的中心,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小组讨论。(1)谈话交流:镭射光不对准靶心怎么能够打中靶心。(2)小组实验:镭射光对准平面镜打中靶心活动。实验现象:画一画你观察到激光的路线图。2.利用手电简光打靶实验方法与激光打靶相同,把光源由激光笔换位手电筒,验证是否可以打中靶心。思考:激光对准平面镜打中靶心的过程与手电筒光对准平面镜打中靶心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实验结论:引出光的反射概念: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三、动手实

33、操学生实验: (4人为以小组,合作实验)1)直接用手电筒照亮放在书桌上的卡片。2)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把卡片竖起来,想办法让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到卡片上。3)不改变手电筒和卡片的位置,想办法让光线照射到卡片后面的文具盒上。得出结论:光线可以发生多次反射,单亮度逐渐减弱,多次反射的光线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四、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制作的工具(1)潜望镜(2)汽车后视镜(3)医用口腔镜(4)万花筒(5)教室的墙为什么粉刷成白色出示这些工具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原理。五、讲解激趣教师展示课前制作好的潜望镜,强调镜面应与盒底边成45度角,两块镜面平行。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如何制作。公布潜望镜制作所需要的材料: 一

34、个空盒子,两面小镜子,剪刀或小刀,强力胶带,胶水,装饰用的彩笔、颜料(可自选)。要求同学们记录材料,并在下次上课时带来。六、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本节课你都有哪些猜想?其中有哪些经过验证是正确的,有哪些是错误的,错误在什么地方。下节课我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会制作-个潜望镜,记得把材料带来。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1.7制作一个潜望镜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通过实践交流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2.知道光在潜望镜中的传播路线。科学探究目标: 1.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2.运动潜望镜基本原理,设计出创意潜望镜。科学态度目标: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

35、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研究、探讨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根据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模拟制作潜望镜。教学重点: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光在潜望镜中的传播路线。教学难点:制作简易潜望镜。课前准备: .一个空盒子,两面小镜子,剪刀或小刀,强力胶带,胶水,装饰用的彩笔、颜料(可自选)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抗日战争时期,又一次,日本军队又来扫荡,红军在战壕里,日本人用机枪扫射,红军战士不能伸出头来,否则就会被日本人射中,红军战士怎样才能不伸出头就能看到日本人呢?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同学们都蹲到桌子下面,不能站起来,试试能不能看到讲桌上的东西?开动脑筋想一想:怎么

36、样才能看到讲桌上的东西呢?你们有没有想到使用什么仪器来看呢?对,有的同学想到了:潜望镜。老师这里有几个潜望镜,大家轮流用潜望镜看一下,试试能否看到讲桌上的东西。二、介绍潜望镜,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公元前二世纪我们的淮南万毕术是世界上最早记载潜望镜原理的书。刚才我们尝试了用潜望镜看东西,你们想不想自己尝试着做出一个潜望镜呢?老师还带来了很多潜望镜的资料,或许会对你们有一-些启发,想看看吗?(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潜望镜)潜望镜的种类有很多,用途也很广泛。他们都用到了光的什么原理呢? (反射)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潜望镜里面有什么?里面的零件都有哪些作用?怎么样制作潜望镜?分小组讨论。三、讲解潜望镜的原理

37、和制作刚才同学们对潜望镜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猜想,但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紧紧靠猜想是不行的。刚才同学们研究的非常认真,先来我们来看一下潜望镜的内部是否和你们猜想的一样。(出示潜望镜内部结构图)正如同学们发现的一-样,潜望镜的内部有两块和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平面镜,光通过两块镜子的反射,最终传递到我们的眼睛里,这样就可以使我们在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四、动手制作潜望镜现在我们知道了潜望镜的秘密,那你想不想禽兽制作一个潜望镜吗?介绍潜望镜的制作方法。讲解制作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潜望镜,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设计。五、潜望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各种各样的潜望镜,老师给予鼓励和肯定。说一说生活

38、中,各种各样的潜望镜。六、课堂小结邀请学生代表说一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2.1地球的表面教案2.1地球的表面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科学探究目标:能够收集各种不同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能够画出地貌特征并分析交流地貌特点。科学态度目标: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探究地形变化原因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教学重点: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描述山地、高原、湖泊、平原、盆地等主要地形的特点。教学难

39、点:对地形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课前准备:PPT课件、地形模型组件、各色彩泥、透明塑料板、网格纸、白纸、水彩笔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各种各样的地貌风景图,让学生猜猜图片中的风景都位于哪里。老师做简单介绍:这些美丽的景色就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2.谈话: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结合学生回答,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地貌的概括。3.多媒体出示从太空中观察地球的图片。地球呈现出风度的色彩和高低不平的表面,这些都代表着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使学生初步感知地球表面的样子。二、授新1.观察世界地形图,从整体了解地球表面的样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大气构成了地球上的

40、气体。岩石构成了地球的固体,水构成了地球上的液体。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经过了45.4 亿年,在地球形成的漫长历史中,地球表面不断在发生变化,使地球表面呈现出不同的地形。2.分组讨论同学们都了解哪些地形地貌,请分小组讨论,并记录在纸上。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指导学生进行地形地貌的归纳总结:平原、高原、山地、盆地、湖泊等。三、地形模型1.模型概念依地形资料制成的实地模仿造型或按立体效应制成的有立体视觉和形象的实地感观模型,统称为地形模型。2.展示地形模型组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个地形模型,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不同的地貌应该用哪些颜色区分。3.小组讨论设计制作分组讨论设计图(小组之间协调分工,尽可能的展

41、现多种多样的地表类型)4.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制作。5.教师巡回指导。6.优秀作品展示。四、画模型1.引导谈话:刚才我们制作了地形模型,展现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地形地貌。如果我们想要表达一个有山地有湖泊有高原的地方应该怎么去做呢?做模型能不能表达?模型方便携带和传播吗?2.下面这个环节我们来画模型,用透明塑料板盖在大家制作的模型上,用水彩笔在上面描出地形的轮廓,根据不同的地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比如水系用蓝色、高原平原用绿色、山地可以用土黄色等。描画时可以利用网格纸把比例画的更精确。3.小组展示,引出地图的知识。同学们你们看到自己画出的画面像什么?对,就是地图,当然真正的地图要画很大的地方,在一张很小

42、的纸上表示很大面积的地方,这就用到了比例尺,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一般来讲,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可用于图上测量。小比例尺地图,内容概括性强,不宜于进行图上测量。五、画地貌图1.为了精确地、全景式地描绘地球地貌,摄影师在飞机上进行航空拍摄。20 世界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更先进的卫星在空中拍摄地球,从而获得更清晰、更准备的图片。2.出示航空照片,引导学生比较这两周手段各有哪些有点,并与过去的手段进行比较,突出先进性。3.发散思维:让学生猜想预测未来描绘地貌的方法。4.出示世界地形图

43、,提问:世界上有几大洲?几大洋?哪些地方是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南极和北极分别在哪里?5.引导学生回答。6.总结地球地貌:我们的世界一共有七大洲、四大洋,海洋在地球上占到了大部分,陆地又是高原多,平原少。7.在纸上画一下我们学校的地图。8.优秀作品展示六、课堂总结、拓展有句俗话说:“三山六水一分田”就基本概括了地球表面的地形情况,你能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这句话吗?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2.2地球的结构教案2.2地球的结构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明白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知道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科学探究目标:能

44、够通过收集各种不同地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探究地球内部构造的好奇心和研究热情;乐于参与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活动,能够与他人合作克服困难积极完成制作任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自己的家乡,明确认识家乡的典型特征。教学重点:理解地球从表面到底薪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教学难点:根据自然现象推测地球内部构造,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义。课前准备:PPT课件、地球仪一个、地球构造模型、煮鸡蛋-一个、盲盒6个分别装沙子、石子、水、土等物体。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表面的特点,并通过观察一

45、些特殊的地貌特征推测了地球表面的特征与地球的内部构造有关,那么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呢?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二、授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球表面有高山,有峡谷,有平原,那么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么样的呢?你们知道吗?学生猜测,指名回答。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并观看多媒体地球内部结构图,读后用一端最简介的话概括住你了解到的地球内部的信息,把它记录下来。学生阅读,概括信息。师生交流信息: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出示PPT课件:我们看到这个地球内部的构造示意图,你觉得像什么?学生:鸡蛋。我们把一一个煮熟的鸡蛋切开观察一下,对照你所观察到的,说说地壳、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

46、、蛋白之间有何相似之处。引出地壳、地幔、地核概念知识。(1)地壳:是地球全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7千米。(2)地幔:地幔是地球的地壳以下、地核以上的中间部分。其厚度约2850km,占地球总体积的82.3%,占地球总质量的67.8%,是地球的主体邵分。从整个地幔叫以通过地震波横波的事实看,它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根据地震波的次级不连续面,以650km深处为界,可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次级圈层。(3)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半径约有3470 km,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高密度,温度非常高,有40006800C。地核的质量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 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科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