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天津市天津市南开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1.读拼音,写词语。
hú dié nà hǎn chǐ xiào wěi tuō sù rán qǐ jìng
chéng rèn tàn tīng bēn fù zūn zhòng qíng bù zì jīn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提供(gòng) 水寨(zài) B.威吓(hè) 抓挠(ráo)
C.镌刻(juàn) 晃眼(huăng) D.倭瓜(wō) 黯然(àn)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位医生的医术非常高明,给病人抽血时一针见血,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B.我打碎了妈妈的一个花瓶,然后用胶水把它粘得天衣无缝。
C.他这种遇到危险先想到他人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
D.听完老师讲的笑话之后,小刚龇牙咧嘴地笑了起来。
4.下列对句子的主要意思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我把那件印着骄傲地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的运动衫放在柜台上。
A.骄傲仰着头的麇鹿。 B.运动衫放在柜台上。
C.印着麋鹿的运动衫。 D.我把运动衫放在柜台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这学期,她订阅了《美文》《读者》《小学生周报》等杂志。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不一会儿,大家终于把这道题做出来了。
D.他身材魁梧,仪表威严,然而,他有两个令人遗憾的缺陷。
6.下列句子中,冒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料绿……
B.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C.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D.“你带伞了吗?”妈妈问:“天气预报说,中午会下雨的。”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话,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我国古代人类学家表文中教授兴奋得几夜睡不着觉,他把这个稀世珍宝先用纸包起
来,,,,,然后,把它抱在怀里,坐着汽车小心翼翼地把它送到北京。
①打了层石膏②再用自己的被子卷起来
③外面又裹了层棉花④棉花外面又套上了麻袋
A.③④①② B.①③④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8.口语交际。
最近妈妈因为一些事情心里很烦,请你讲一个笑话让她开心一下吧。尽量表现出笑话中人物的神态、语气和动作,内容要积极向上哟。(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课内积累填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作者是罗贯中。其他的三部古典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表现诗人目送友人离去时间之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是守卫边疆战士的铮铮誓言:“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是诗人对收复失地的渴盼。诗中有感人至深的慈母恩,“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母爱的真实写照。
10.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在阅读古典名著时,遇到不懂的词句,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如运用联系上下文猜测的方法知道了“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已、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一句中“请勿自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反衬出祖国山河陷于敌手的悲哀。
(3)想象画面,品读古诗,更容易感悟古诗蕴含的乐趣,读到范成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小孩子模仿大人种瓜的画面;读到杨万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小孩取冰的天真可爱。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背景资料】《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所写书法,浑厚沉劲,意态饱满。写撇、捺常用圆笔,显得圆融流畅。写弯钩用转法,曲圆较长,适成全字有力的支撑。这些表现了溶隶于楷的特点,正如郭尚先所评:“《醴泉铭》高华浑朴,体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
因此千余年来,此碑成为人们临习楷书的范本。
11、资料中“酝酿”的意思是( )
A.造酒发酵的过程
B.喻指事情逐渐达到成熟的过程
C.蜜蜂酿蜜
12、上图是欧阳询( )的代表作。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13、下面不属于欧阳询书法特点的是( )
A.意态饱满 B.行云流水 C.笔力刚劲 D.圆融流畅
14、读资料中两处画线句,说说欧阳询为什么会成为书法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古人谈读书(节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 ,第二要 ,第三要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5、选出本文作者,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启超(清) B.龚自珍(清) C.朱熹(宋) D.曾国藩(清)
16、下列文中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志则断(断开) B.不甘为下流 (下等)
C.盖士人 (读书人) D.不敢以一得自足(内心满足)
17、下列对“有识则知学问无尽”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有识之人知道学无止境,不会自满。 B.河伯、井蛙都是有识之人。
C.有识之人能正确评价自己。 D.有识之人总能保持强烈的未知欲。
18、把短文补充完整。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_________,第二要_________,第三要_________。
19、由“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你想到了哪句名言或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半截钱里的父爱
大学学费每年要6000元。
“我连假钱都没有一张。”爹说。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饭,眼睛睁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魂掉了。”娘心疼地说。
“在这边住茅草屋,去那边也住茅草屋算了!”突然,爹自言自语,说完,扔下筷子,放下碗,径直出去。
我知道,爹准备卖掉为自己精心打造多年的寿方。在我们土家族聚居的大深山里,做寿方是和婚嫁一样重要的事情,老人们常满脸严肃地对后生小子们叮嘱:“宁可生时无房,不可死时无方(棺材)。”山寨人一生最大也是最后的希望,便是有一副好寿方。
爹的寿方因为木料好、做工好、油漆好,在方圆几十里数第一。听说爹要卖,穷的富的都争着要买。
当天下午,一位本房叔父以2500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方——爹最后的归宿。
“不反悔?”叔父又一次喜滋滋地问。
“不反悔!”爹咬着牙,紧紧捏着拳头。
当我离家上学时,竟有“巨款”5500元!另外,亲戚们这个10元,那个20元,学费总算勉强凑齐了。
爹送我,一瘸一拐的——在悬崖烧炭摔的。
四天以后,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报过到,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子,摸出剩钱,拣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四百一十七元五角,他全给了我。我蜷缩在床上,像只冬眠的动物。大学还有四年,生活费还差一大截儿,一想到这里我就魂不守舍,没心思闲逛。
八月的北京,三十多度,很“暖和”。爹和我挤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又好像一整夜都没睡着。当我睁开眼睛时,天已大亮,爹早已出去了。
中午爹才回来,满头大汗,脸上却没有一点血色。
“给,生活费。”推推躺在床上的我,爹递给我一沓百元纸币。
我疑惑地看着他。“今早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打工的老乡,向他借的。”爹解释。“给你600,我留了200块路费。我现在去买车票,下午回去。”说完,又一瘸一拐地出去了。
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爸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碰见了他。”
我明白了——父亲在卖血!
下午,我默默地跟在爹的后面,送他上车。列车缓缓启动了,这时,爹从上衣袋中摸出一张皱皱巴巴的十块钱,递给站在窗边的我。我不接。爹将眼一瞪:“拿着!”
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刚捏住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一声,向前疾驰而去。我只感到手头一松,钱被撕成了两半!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随父亲渐渐远去。望着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仅过了半个月,我便收到爹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张半截钱,只一句话:“粘后再用。”
我握着那沉重的半截钱,虽然只有半截,却足够我受用一生!
20、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魂不守舍:___________________
污渍斑斑: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你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判断下列选项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报过到,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鞋垫之所以变薄,是因为路程太遥远,鞋垫都被磨平了。( )
(2)八月的北京,三十多度,很“暖和”。这里的“暖和”仅仅指天气暖和。( )
(3)爹后来给“我”的600元生活费,其实是他卖血得来的。( )
2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描写,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父亲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主要讲述了三件事,请你根据例子,给前两件事拟定小标题。
( )——( )——(邮寄半截钱)
24、“我握着那沉重的半截钱,虽然只有半截,却足够我受用一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25、习作。
在五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读过很多的课外书。读任何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感想。请你选择读过的一本书或是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题目可以是“读《×××××》有感”或“《×××××》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
要求:①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②感想要真实具体。③注意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村名、校名、姓名。
1.蝴蝶 呐喊 耻笑 委托 肃然起敬
承认 探听 奔赴 尊重 情不自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蝴蝶”容易写成“胡蝶”,“呐喊”容易写成“纳罕”,“耻笑”容易写成“嗤笑”,“委托”容易写成“维托”,“肃然起敬”容易写成“肃然奇景”,“承认”容易写成“成人”,“探听”容易写成“谈听”,“奔赴”容易写成“本服”,“尊重”容易写成“尊中”。
2.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要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多积累。
A.“提供”的“供”读音错误,应读作:gōng;“水寨”的“寨”读音错误,应读作:zhài。
B.“抓挠”的“挠”读音错误,应读作:nao。
C.“镌刻”的“镌”读音错误,应读作:juān。
D.加点字读音均正确。
3.C
【解析】C
此题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解答。
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龇牙咧嘴: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4.D
【解析】D
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表达能力。可以借助缩句来帮助解答。
5.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语病的辨析,仔细分析四个选项进行分析选出没有语病的即可。
在本题中没有语病的是D项。
A项:这句话中毛病在于用词不当,《美文》《读者》是杂志,而《小学生周报》属报纸。
B项:本句话的问题是搭配不当,前半句用了两面词“能否”,但后半句只是一个肯定句,所以搭配不当。
C项:本句话的问题搭配不当,前面说不一会,后面又说终于是不合适的。应该改为不一会儿,大家就把这道题解出来了。
6.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
提示语在中间,说后面不需要冒号,应用逗号。故D项错误。
7.B
【解析】B
【详解】略
8.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 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 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注意结合给出的材料,语句要通顺。笑话内容积极向上,要熟记笑话的内容。尽量表现出笑话中人物的神情、语气和动作。要沉住气,自己不要笑场。克服口头禅、重复等不良的口语习惯。
9.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不破楼兰终不还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详解】(1)本题考查四大名著的作家作品。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2)本题考查古诗默写与理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自唐代诗人李白。
全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3)本题考查古诗默写与理解。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全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全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
全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10. 请不要错过时间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11.B
【解析】11、B
12、C
13、B
14、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解析】
1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酝酿: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用来比喻使事物达到成熟的各种准备活动。结合语境可知,应选B。
12、此题考查书法字体的掌握。
观察题干所给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可见该作品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是楷体。
13、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书法常识的了解。
从“浑厚沉劲,意态饱满”“写撇、捺常用圆笔,显得圆融流畅”“适成全字有力的支撑”“体方笔圆”可知欧阳询书法特点:意态饱满、体方笔圆、笔力刚劲、圆融流畅。行云流水是行书的特点。
1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由“溶隶于楷”“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可知,欧阳修的书法融入了汉之分隶、魏晋之楷然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故欧阳询成为书法大家是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D
【解析】15、D
16、A
17、B
18、 有志 有识 有恒
1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分析】
译文:知识分子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见,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有识见,则知道学问是没有穷尽的,不敢以一点点所得为满足;比如用河伯的眼光看大海,用井底之蛙的角度来窥测天空,这都是没有见识的原故。有恒心,则绝对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方面,缺一都不行。
15、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的识记。
《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中,清朝曾国藩谈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6、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解释。
A.有志则断:有志向就会决断。断(决断)
B.不甘为下流 :不甘心处于底层。下流 (下等)
C.盖士人:知识分子。士人 (读书人)
D.不敢以一得自足:不敢以一点点所得为满足。自足(内心满足)。
17、考查了对句意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
A、C、D正确。
B.有误,河伯、井蛙都是无识之人。
1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的默写,注意不写错别字,注意“志、恒”容易写错。
“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意思: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19、考查了思维拓展。
由“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可知,有恒者强调的就是坚持,所以可以想到的名言警句,如“坚持就是胜利”。
20、 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不定的样子。 附着在物体上的脏东西斑点众多。
21、 × × √
22、 语言 动作 父亲为了给“我”凑学费卖寿方的坚决和不舍。
23、 为凑学费痛卖寿方 卖血换钱
24、这半截钱是当初分别时扯断的半截,留在父亲手中的半截,父亲寄给了“我”,并嘱咐“我”粘好后再用,体现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以及父爱的伟大,让“我”人生道路上更加有勇气和毅力。
【解析】
20、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不定的样子。文中指“我”因为大学四年生活费差一大截而精神不集中、心神不定。
污渍斑斑:附着在物体上的脏东西斑点众多。文中指钱上面附着了很多脏东西斑点。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结合文章内容“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报过到,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子,摸出剩钱,拣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四百一十七元五角,他全给了我。”可知鞋垫之所以变薄,是因为父亲把垫在鞋底的钱给了“我”。
(2)结合文章内容“八月的北京,三十多度,很“暖和”。爹和我挤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又好像一整夜都没睡着。当我睁开眼睛时,天已大亮,爹早已出去了。”可知“暖和”一词反衬了“我”极其悲凉的心情,因为我的生活费还差一大截,凄凉的心境与外界的高温形成巨大的反差,所以会觉得“暖和”。
(3)结合文章内容“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爸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碰见了他。”我明白了——父亲在卖血!”可知正确。
22、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手法。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结合句子“不反悔!”可知是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结合句子“爹咬着牙,紧紧捏着拳头。”可知是动作描写。
结合文章内容“当天下午,一位本房叔父以2500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方——爹最后的归宿”可知从中体会到父亲为了给“我”凑学费卖寿方的坚决和不舍。
23、本题考查概括小标题。
结合文章内容“当天下午,一位本房叔父以2500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方——爹最后的归宿。“不反悔?”叔父又一次喜滋滋地问。”可知为凑学费痛卖寿方。
结合文章内容“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爸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碰见了他。”我明白了——父亲在卖血!”可知卖血换钱。
2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结合文章内容“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刚捏住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一声,向前疾驰而去。我只感到手头一松,钱被撕成了两半!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随父亲渐渐远去。望着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仅过了半个月,我便收到爹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张半截钱,只一句话:“粘后再用。”可知这半截钱是当初分别时扯断的半截,留在父亲手中的半截,父亲寄给了“我”,并嘱咐“我”粘好后再用,体现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以及父爱的伟大,父亲这一举动让“我”人生道路上更加有勇气和毅力。
25、读《夏洛的网》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夏洛的网》的书,这个故事是一首关于生命、友情、友爱与忠诚的赞歌,我刚看了一两个故事情节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成了一对好朋友,可是小猪威尔伯将来的命运竟是被做成火腿!夏洛为了救朋友,用自己的丝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王牌猪”,威尔伯得救了,但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善良的蜘蛛夏洛用自己的生命为小猪威尔伯织出了一张“爱心”的大网,这张网充满了夏洛和威尔伯的深深友情。这种友情好像是冬天的热咖啡,简单却可以融化每一颗冰冷的心。
读了《夏洛的网》,我深深体会到了友爱的力量,感受到了一份真诚友谊的珍贵!和一只渺小的蜘蛛比,我感到很惭愧,为了快一点改完作业的错误和同学出去玩,我曾经对那些询问我问题的同学说:“对不起,我不知道。”或“我也不会”之类的话推辞掉。与夏洛在自己生命同样面临威胁的最后时刻还在设法救助小猪威尔伯这种精神境界比,真是天壤之别。帮助同学只不过是举手之劳,我都不愿付出,更谈不上让我为别人付出心血或生命了。这不仅让同学失望,让我也感到惭愧和自己的渺小。
读了《夏洛的网》,我懂得了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才会给人类带来爱,给世界带来和平和快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所读文章写读后感的能力,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写时要注意结合所读的书或文章,在理解主要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可抓住让你最受感动的一个点、一个场景去写感受。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