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思考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893977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0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如何从道德与法律的层面看待“常回家看看”?从道德层面看,中国自古是一个讲求父慈子孝的国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的观念深入人心,反映了人们对需要特别关爱的老人的深厚情感。老人对社会作出了贡献,又为抚养和教育晚辈付出了心血,当他们年老体弱时,理应得到社会、子女和家庭成员的尊重与回报。从法律层面看,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即经济上的必要帮助和精神上的关心照顾,这种义务是无条件的。将“常回家看看”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最大的意义在于:用法律条文规范道德,让子女认识到“精神慰藉”对老人的重要性,明确自己有对父母进行精神赡养的责任和义务,也体现了法律对道德领域的调解和规范。2.你认为怎样才能解决当

2、前中国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等养老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他们的情感需求也越来越明显。老人奋斗了一生,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子女和家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理应受到社会和子女的回报。这种回报应该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政府、家庭和个人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第一,“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老爱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就要求做子女主动承担起孝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在生活上关爱照顾好父母,在精神上使老人得到愉悦。倡导在外的子女要多关心老人的生活需要,更重要的是要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多打电话,多说几句

3、关心的话,与此同时也要好好工作,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世界,并成立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从而给父母老年生活增加一点幸福感。第二,邻里、亲朋好友都是空巢老人的精神支柱。社会应该在空巢老人的集聚区多组织交流活动,使他们彼此认识和熟悉,最后可以互帮互助。第三,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容忽视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政府应该扩大养老覆盖面,增加养老保险等保障老年人的权益。政府应该多鼓励社会力量关注空巢老人问题,使它在家庭、社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使老人享受到老年时应有的快乐。给出一组围绕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设置的材料,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4、,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5、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6、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摘自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2013年1月5日)材料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强调“两个不能否定”,就要把这两个历史时期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特别是放到党的90多年历史中去观察、去把握,既注重分析前一时期为后一个时期提供了什么,又注重分析后一时期从前一个时期扬

7、弃或拨正了哪些内容,提供和增添了哪些内容。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各个历史时期在探索、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尊重历史而不歪曲或割断历史,实事求是而不拔高或苛求前人,自觉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11月8日文章: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述1.为什么“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1)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

8、,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政策(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2)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

9、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党在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提出的许多正确主张,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改革开放之初,党就强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党强调改革是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基础上取得的最根本成就;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涵作了系统概括,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体现

10、和实际应用。3.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就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对党的历史的尊重和珍惜,有利于增强党的历史自信;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坚定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要的激励和启示作用。改革开放前后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广泛凝聚中国力量。4.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

11、成果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开创和发展历程并说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原

12、因。(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开创和发展历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良好开局。(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钓鱼岛问题)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伟大贡献。抗日战

14、争的胜利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具有重要的意义。2. 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及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所持立场的本质因为无论是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本在1895年利用甲午战争窃取钓鱼岛是非法无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中国收回日本所侵占的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国际法上业已回归中国。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接受日本投降的重要前提,也是同盟国人民付出重大牺牲换来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日方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明确承诺“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规定”,中日和平友

15、好条约也确认“联合声明所表明的各项原则应予严格遵守”。日本对钓鱼岛采取单方面举措,特别是对钓鱼岛实行所谓的“国有化”,不仅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损害了中日关系,而且破坏了二战以来国际社会和平稳定的局面,践踏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本质上是不能彻底反省和清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企图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挑战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法律文件所确立的战后国际秩序,严重违背了日本应承担的国际法义务。这值得国际社会高度警惕。3.中国政府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目的中国政府划设东海防控识别去的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

16、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事业”。)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即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

17、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2.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1)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愚昧无知,失去理想,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经济

18、、政治、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健康发展。2)它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内容。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等物质力量,也包括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和建设成果,蕴涵着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提高综合国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产生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3)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

19、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使蕴藏在人民群众中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发挥出来,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文化建设能够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准则,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劳动者的生产和工作热情,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引导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引导和教育人们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去认识社会主义;引导人们以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帮助人民树立正确

20、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它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

21、、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反映社会主义性质要求的高尚道德,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二是体现道德发展的共同性和继承性的共同道德,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道德的本质所在,又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和倡导的价值导向。第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

22、繁荣,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第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第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五,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第六,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繁荣是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管理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

23、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第一,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文化市场。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

24、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最终目的,一切工作都要积极促进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最终目标的实现。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易考分析题)第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

25、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必须坚持政府为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

26、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第三,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管、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十八届三中全会生态文明建设一、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唯GDP的政绩观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

27、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其次是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压力日趋强化。目前,我国粗放型工业模式尚未改变,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不可持续的消费行为日益盛行。如果不提高城镇化质量,势必带来更大的环境压力和生态风险。再次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着在国际社会承担更多环境责任的压力。我国对外产品出口也承担着巨大的生态环境逆差。最后是环境体制不顺、能力支撑不足和法制不健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制约环保事业发展的体制问题依然存在,环保队伍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环保监管力量与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越加不适应。二、 加强

28、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第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格局、生产格局和生活方式。第二,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第三,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

29、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终身追究其责任。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一)改革开放的哲学思考(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第一,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第四,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

30、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其中,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原理。1.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体现了矛盾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原理的结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不能将主次等量齐观,更不能颠倒主次。我们看待一切问题

31、、处理所有事情,既要树立全面观,统筹兼顾,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优先考虑;既要反对离开重点谈两点的“均衡论”,又要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即坚持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2.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如何深化让改革开放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第一,任何事物都表现为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求同存异”与“上下同欲者胜”就是善于在对立中把握同一,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胜利。第二,任何事物都表现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体现着共性。由于“不同地方、不同阶层各

32、有其改革诉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各有其改革指向,党内外对深化改革在认识上也存在差异”,所以才要善于从个性中发现共性,善于寻找最大公约数,这样才能守护全党全社会坚持改革的广泛认知。3. 用辩证法的观点说明我们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否定之否定规律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辩证的扬弃实现的。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因此,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对正确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

33、曲折性的统一,我们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为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其发展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各种挫折。但只要我们有准备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就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胜利。4.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说明为什么35年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今天的改革要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

34、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35 年前的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是因为那时缺少实践的经验,也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指导,所以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总结经验。当前的改革,既积累了35年的实践经验,又形成了不断完善的理论指导,还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这说明决策者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科学的认识,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改革开放理论:1.我国改革开放的直接理论基础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

35、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邓小平指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2.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改革开放的性质)?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就深度而言,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

36、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2)就目的而言,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3)就改革开放的实践而言,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要巩固和完

37、善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3.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是什么?改革开放30 多年,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辉煌的。改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生产力获得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极大改善了生活水平质量,显著地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成功探索出一条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快速发展与和平发展的新道路,即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

38、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4.为什么我国要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因此,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5.正确对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1)

39、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3)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

40、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两个不能,一个坚持)对改革的全面认识(客观题)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第一,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四,坚持正确

41、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3.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4.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第一,必须更加注重改

42、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第二,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第三,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第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5.全面深化改革基本途径(如何理解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

43、健康发展。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三)中国近现代纲要角度的思考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如何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

44、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所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1)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土土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2)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

45、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

46、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4)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

47、择。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其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

48、造和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要求:第一,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自信,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第二,就是要一以贯之的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

49、的历史任务,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