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1)1李明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书写时,有几个词他用拼音代替,请你帮他补写在括号中。qn chn,当阳光射穿b w,小鸟张开ch bn 在树间跳跃,仿佛有一支yu miru h的yu q在校园回荡。同学们穿着zhn ji的f zhun来到学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调皮的弟弟上窜下跳,幸亏爸爸手忙脚乱才保住那书架上的水晶奖杯。B老师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闹哄哄的教室瞬间变得鸦雀无声。C放学铃声一响,成群结队的小朋友们涌出校园。D小明课文背得不熟,整个早读课都忐忑不安,生怕老师抽到他。3下列句子运用的修
2、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A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B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C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D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4用“_”画出句中的反义词。(1)远处有一座座高山,近处有一条清澈的小河。(2)取人之长,补已之短。(3)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手臂(bi)羊圈(jun)B挑灯(tio)肉骨头(g)C压根(y)扎风筝(zh)D磨面(m)稍息(sho)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B小狗的鼻子很灵敏,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味道。C教室里很平静,大家都
3、没说话。D小明学习很勤奋,每天一有空就读书。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B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C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D我开始想念香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在啃着一块糖醋排骨。8口语交际。每逢春节,同学们都会收到一些压岁钱。你认为怎样使用压岁钱才有意义呢?把自己的想法写到下面的横线上。_9积累与运用。(1)“天门中断楚江开,_。”这是诗人_写的_。其中“楚江”指的是_。(2)饮湖上初晴后雨是_代诗人_写的,其中“_,_”一句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把_比作_,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4、。(3)正所谓“灯_,理_。”道理经过辩论,才能更明晰。(4)妈妈总是教育我要像爱护自己一样关爱别人,正如墨子中所说:“_”(5)我们常用谚语“_,泰山移。”劝勉大家只要同心协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6)有理_,无理_。(7)_,有礼者敬人。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清洁工入冬以来,我每天早晨都要去湖滨跑步,途中总要经过一幢新建的居民楼。每到这里,我便会看到一位清洁女工在认真地清扫道路。这是一位老人,脚穿一双褪(tu)色的黑布鞋,身穿一件不太合身的工作服,头上围着一块黑色方巾。从她那露出的白发和前额上的皱(zhu)纹来看,和奶奶差不多,准有六十多岁了。她天天挥动着扫把,一步一步地往前扫着,拂去
5、尘土,小路露出了原先洁净的面庞。记得一个大风的早展,她无法用扫把,只好弯着腰,把碎纸、烂叶一捡起,放进手提的小箱子里。又一个雪后的早晨,当我跑到马路尽头时,突然发现老人蹲在那里用双手抠下水道口的污泥和杂物。她用汗水洗刷积聚的污垢,给人们送来了清新和幸福。我敬佩她,同时也可怜她:这么大年纪了,还没退休,想必是家中十分困难吧。或许是位无依无靠的孤独老人,不得不靠自己劳动来养活自己吧?元旦的早晨,爸爸买来一束鲜花和礼品,带我去看望他早就退休的中学老师。我们来到一大楼前,这是幢熟悉的大楼。敲开门,一位中年妇女把我们请进陈设整洁的客厅。“妈妈,有人找您来了。”随着中年妇女的话声,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从里屋
6、走出来。爸爸喊了声:“老师,您好。”我呆住了:她竟是那位“老清洁工”!我完全明白了,马上拿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10、给下面加点的字填上正确的答案。“熟悉”的“熟”按音序查字法第一个字母是_;按部首查字法查_部,再查_画。“熟”在这应取下面第_种解释。(成熟;程度深;习惯,常见)1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1)积聚:_(2)神采奕奕:_12、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老清洁工外貌的句子,并摘抄下来。_13、结合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表现了清洁工乐于为他人造福的精神。( )(2)写出了老教师年老时无依无靠的孤独。( )(3)歌颂了老教师艰苦奋斗的精
7、神。( )14、你最想对这位老清洁工说些什么?请写下来。_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李子核妈妈买来李子,放在盘子里,打算吃完饭分给孩子们。瓦尼亚从来没有尝过李子,他不停地围着李子打转转,一会儿去闻闻,一会儿去摸摸。他很想马上就拿一个来尝尝。瓦尼亚黑溜溜的眼珠往四周转了一下,看到别人没有注意,他就踮起脚尖,抓起一个李子,赶快塞进嘴里去。吃完饭后,妈妈数了一下李子,发现少了一个,就问孩子们:“你们吃过李子吗?”大家都说:“没有!”瓦尼亚的脸红得像个熟透的大番茄,也说:“没有,我没有吃!”妈妈看了看瓦尼亚,说:“谁吃了李子,这倒不要紧。可是李子有核,谁要是把李子核吞下去,那么过一天就会送命的。”瓦尼亚
8、听了妈妈的话,吓得脸色苍白,他摇晃着两只小手,结结巴巴地说:“没有,我把核扔到窗子外面去了。”大家都笑了,而瓦尼亚却哭了。15、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说说。_16、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瓦尼亚动作的词有_、_、_,说明瓦尼亚_。17、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说说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_18、短文最后一段“大家都笑了”是因为_,“瓦尼亚却哭了”是因为_。19、读完短文,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_20、我会写。“小小少年,很少顷恼,眼望四周阳光照”生活中,我的快乐真多啊,现在我就要把它写下来!要求:1选择一件事写下来,题目自拟;2描写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出你的真情实感。1清晨薄雾翅膀优美柔
9、和乐曲整洁服装【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晨、薄雾、翅、柔、整”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A【解析】A【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A错误,可以换成眼疾手快。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B正确。成群结队: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C正确。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D正确。故选A。3B【解析】B【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A项“吹着口笛”把东风当作人来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把水
10、泥道比作彩色的地毯,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频频点头”把菊花的动作拟人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D项“叮咛”是人特有的动作,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4(1)远近 (2)长短(3)前后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查找反义词的能力。(1)远:本义为遥远,距离长。近:本义为不远、附近。它们是一对反义词。(2)长:两点之间的距离大。短:两端之间的距离小。它们是一对反义词。(3)前:方位词。在正面的。后:.方位词。在背面的。它们是一对反义词。5B【解析】B【详解】本题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A有误,手臂(bi)b;B正确。C扎风
11、筝(zh)z;D磨面(m)m。6C【解析】C考查词语搭配。A项正确,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B项正确,灵敏:可指具有容易受影响或受感动的能力;能够显示微小差别。C项错误,平静:心情平和安静。结合具体语境,应该用“安静”,所以错误。D项正确,勤奋:是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7D【解析】D考查修辞手法。A项把小球比作美丽的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把头发比作梯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把瓢虫的硬翅比作“瓷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好像”表示似乎;仿佛,不是比喻词,没有用比喻的修辞手法。8因为我是学生,所以
12、就要以学习为主,可以去拿着钱买几本课外练习或几本小学好的作文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题的要求是想出有意义的压岁钱用法,答案不唯一,自己组织语言,将压岁钱用在有用的地方即可,例如:我可以将这些压岁钱分出一部分买文具用品,一部分存着将来用,最后一部分帮助有困难的人。9 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 望天门山 长江 宋 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 西施 不拨不亮 不辩不明 爱人若爱其身 人心齐 走遍天下 寸步难行 仁者爱人【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作家作品和字词解释。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楚江:
13、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2)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作家作品和诗词名句理解。宋朝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3)本题考查谚语俗语。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意思:灯不经过木棒拨一下灯油,是不会明亮的;道理不经过辩论,是不会被人所明悟的。指如果没有后天作用的加持,先天的东西很难长久。(4)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爱人若爱其身:爱别人就要像爱自己一样。(5)本题考查谚语
14、俗语。人心齐,泰山移。意思:形容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6)本题考查谚语俗语。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意思:指做人做事,必须讲道理。(7)本题考查名人名言。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意思: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10、 S 灬 11 127 累积聚集。文中指水道口的污垢逐渐聚集,越来越多。 精神饱满的样子。文中指老人容光焕发,精神佳。128这是一位老人,脚穿一双褪色的黑布鞋,身穿一件不太合身的工作服,头上围着一块黑色方巾。或:从她那露出的白发和前额上的皱纹来看,和奶奶差不多,准有六十多岁了。129 130感谢您的付出,让
15、我们的家园更加干净美丽。【解析】10、本题考查查字典的方法。音序查字法一定要掌握字母的大写,部首查字法要注意部首的提取及除部首外还剩几笔要算准确。字义的选择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来判断。“熟悉”是了解得清楚,清楚地知道。11、词语的解释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从上文中可知水道口污泥和杂物逐渐聚集,越来越多。神采奕奕指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本文中指老人容光焕发,精神佳。12、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提取第二自然段开头对老人的衣着、外貌的句子。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更正如下:(2)从文章最后一段可知老教师年老时并非无依无靠的孤独。(3)联系上下文可知,老教师“她用汗水洗刷积聚的污垢,给人们送
16、来了清新和幸福。”做的是为他人造福的事。1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要结合文章表达的主旨,写出对老教师这种乐于为他人造福的奉献精神的赞美和感谢。15、短文写了瓦尼亚偷吃了一个李子后,却撒谎说自己设吃,妈妈机智地让瓦尼亚说了实话的事。57 打转转 闻闻 模摸 特别想尝尝李子的味道58瓦尼亚的脸红得像个熟透的大番茄,也说:“没有,我没有吃!”把“瓦尼亚的脸”比作“大番茄”。59 他们觉得瓦尼亚很可爱 他为自己撒谎而难过60不要偷偷摸摸地做事,要做诚实的人。【解析】15、考查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阅读全文,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写出即可。示例:这篇短文写了瓦尼亚偷吃了一个李子,妈妈机智地让瓦尼亚说了实话。
17、表现了瓦尼亚的可爱。16、考查了筛选词语及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他不停地围着李子打转转,一会儿去闻闻,一会儿去摸摸。他很想马上就拿一个来尝尝”可知,描写瓦尼亚动作的词有打转转、闻闻、模摸,说明瓦尼亚特别想尝尝李子的味道。17、考查了比喻句。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文中句子“瓦尼亚脸红的像个熟透的大番茄,也说:没有,我没有吃!”,把“瓦尼亚的脸”比作“大番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为比喻句。18、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短文妈妈说吞食李子核会送命,是为了吓唬瓦尼亚自己承认偷吃了李子,当瓦尼亚听了妈妈的话,吓得脸色苍白,他摇晃着两只小手,结结巴
18、巴地说:“没有,我把核扔到窗子外面去了。”由此可知,“一家人都笑了”是因为他们觉得瓦尼亚很可爱,“瓦尼亚却哭了”是因为他为自己撒谎而难过。19、考查了对文章的主旨的理解。短文写了瓦尼亚偷尝了一个李子,妈妈知道后,问大家吃了李子没有,他说自己没有吃。后来,当他听妈妈说,谁要是把李子核吞下去,肚子里就会长出小树来时,他吓得脸色发白,忙说自己把李子核扔到窗子外面去了。这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做人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能说谎话。20、一件快乐的事翻开以前的照片,我从照片中回忆起了曾经快乐的点点滴滴。有一张照片,里面有一个男孩坐在凳子上,左手拿着个鸡蛋右手正用手电筒仔细的照着,那个男
19、孩就是我,这张照片是我六岁的时候照的,回想到以前真是快乐啊!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发生的事情。当时的我只有六岁大,特别喜欢看动物世界,当我看见母鸡孵蛋时,需要用屁股压住鸡蛋,使鸡蛋受热,小鸡就会破壳而出。当我看到这时,我就兴冲冲的跑到冰箱前拿了一个鸡蛋,正准备用屁股压鸡蛋,这时突然我就想到:如果我就这么用屁股去压鸡蛋,鸡蛋会破吧!毕竟我比鸡大那么多。于是我就到储物箱那拿了手电筒,准备用它来把鸡蛋孵出。我搬了一个小凳子坐在阳台上,打开手电筒就开始照。一分钟,十分钟,半小时,我手都酸了,可是小鸡就是没有出来,就在这明年就回家时,妈妈走了过来,看到我正在专心致志照着鸡蛋,便把爸爸也叫了过来,只听到“咔嚓
20、”一声,爸爸把这时的我照了下来,我很愁眉苦脸的看着爸爸妈妈,说:“为什么我就是孵不出小鸡?”爸爸哈哈大笑起来,蹲下来对我说:“这种鸡蛋是给我们吃的,是孵不出小鸡的,只有那些没有处理过了的鸡蛋啊才能孵出来。”“哦,原来如此啊”我惊讶的说道。经过这次教训,我再也没有干过这样的傻事了。”这张照片的故事就是这样,是不是很傻很好笑呢?你们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呢?快来跟我一起分享吧!【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话题作文。做此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楚要求,题目要求写的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并且只写一件事,题目自拟;描写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出真情实感。开头:可以是以排比等修辞的句式开头,也可以是以回忆的方式开头/中间:要写一件令自己感觉快乐的事情,可以是只是有自己的事情,也可以是自己和他人之间发生的事情,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结尾:扣题、升华主题,再次点明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