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不同剪跨比下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叠合梁抗剪性能研究.pdf

上传人:jin****ong 文档编号:48886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9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剪跨比下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叠合梁抗剪性能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不同剪跨比下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叠合梁抗剪性能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不同剪跨比下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叠合梁抗剪性能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不同剪跨比下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叠合梁抗剪性能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不同剪跨比下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叠合梁抗剪性能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1 3 年 第 6 期 (总 第2 8 4 期 ) Nu mb e r 6 in 2 0 1 3 ( T o t a l No 2 8 4 ) 混 凝 土 Co nc r e t e 混凝土制品 CONCRETE PRODUCTS d o i : 1 0 3 9 6 9 8 i s s n 1 0 0 2 - 3 5 5 0 2 0 1 3 0 6 0 3 2 不同剪跨比下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 叠合梁抗剪性能研究 王磊 。傅张俊 z ( 1 广西建筑新能源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 4 1 0 0 4 ;2 桂林理工大学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 4 1 0 0 4

2、) 摘要 : 通过 4 根相同叠合面位置的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和 4 根相同叠合面位置的普通混凝土叠合梁对比试验 ,研究了再生混 凝土叠合梁的破坏形态 , 开裂荷载 , 抗剪承载力 以及不 同剪跨 比对再生混凝土梁箍筋应变 , 跨 中挠度和最大斜裂缝宽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再生混凝土叠合梁的破坏形态和普通混凝土叠合梁相似 , 当剪跨 比在 1 3 之间都是剪压破坏。 它们的极限承载力 都是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减少 ,但是再生混凝土叠合梁 的极 限承载力比普通混凝 土叠合梁高。 再生混凝土叠合梁的最大斜裂缝 宽度和跨 中挠度随着剪跨 比的增大而增大。 关键词 : 叠合梁 ;剪跨比;再生混凝土 ;

3、抗剪性能 中图分类号: T U5 2 8 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2 3 5 5 0 ( 2 0 1 3 ) 0 6 0 1 1 0 0 4 E x p e r i me n t a l r e s e a r c h o n s h e a r pr o p e r t i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s h e a r s p a n r a t i o s b e t we e n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t e a n d o r d i n a r y c o nc r e t e c o m p o s

4、it e b e a m WA N GL e i , F UZ h a n u n ( 1 Gu a n g x i C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Ne wE n e r g ya n dE n e r g y - s a v i n gKe yL a b o r a t o r y , Gu i l i n 5 41 0 0 4, C h i n a; 2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u i l i nU n i v e r s

5、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G u i l i n 5 4 1 0 0 4 , C h m a ) Ab s t r a c t : T h r o u g h t h e f o u r o f the s a me c o mb i n e d i n t e r f a c e p o s i ti o n o f the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b e a ms an d f o u r s a me c o mb i n e d i nte r f a c e p os i

6、t i o n o ft he o r d i n a r y c o nc r e t e c o mp os i t e b e a ms t e s t , r e s e a r c h r e c yc l e d c o nc r e t e c o mp os i t e b e a m d a ma g e mo r p h ol o g y, c r a c k i ng l o a d, s h e ar c a p a c i ty a n d d i ff e r e nt s h e ar s p a n r a t i o o n the c o n c r e t

7、 e b e a m s t i r r u p s t r a i n , span d e fl e c ti o n and ma x i mu m c r a c k e f f e c t T h e t e s t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ha t t h e r e c y c l e d c o nc r e t e c o mp os i t e b e a m d a ma g e f o r m we r e s i mi l a r t o c o n 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b e a m , wh e n t

8、he sh e ar span r a t i o o f 1 t o 3, t h e y we r e s h e ar c o mp r e s s i o n f a i l ure T h e i r u l t i ma t e 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y we r e d e c r e a s e d wi t h the i n c r e a s e o f s h e a r span r a t i o , b u t the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t e c o mpo s i t e b e a m b

9、e a r i n g c a pa c i t y we r e h i g he r than o r d i na r y c op _ 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be a mR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t e c o mp os i t e b e am ma xi mum c r a c k wi dth a n d span d e fle c t i o n were i n c r e a s e d wi th t h e i nc r e a s e o fthe s h e ar spa n r a t i o Ke

10、y w o r d s : c o mp o s i t e b e am; s h e ar span r a t i o ;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t e ; s h e ar p r o p e r t y 0 引言 再生混凝土其实是一种新型节能环保技术 , 它是将废 弃混凝土经过捣碎 、 清洗 、 分级和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 成再生粗骨料 , 部分或者全部代替石子等天然骨料配制成 的新混凝 土 1 。 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和再生混凝土叠合构件的受力性能等虽进行了广泛的研 究2 - 3 , 但主要停留在研究单独的再生混凝土构件的工作性

11、 能 , 几乎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再生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两种 不同工作性能材料所组合而成的叠合梁的工作性能问 , 对普 通混凝土与再生混凝土叠合梁的工作机理还缺乏深入了 解。 虽然再生混凝土能解决废弃混凝土处理问题, 但是工程 中很多情况下都不能完全用再生混凝土来取代普通混凝 土。 假如两种混凝土能组合成叠合构件来使用 , 那么再生 混凝 土的应用将会有更进一步 的发展。 叠合梁的应用很广 泛 , 比如说 T形梁 , 它的翼缘部分就可 以用再生混凝土代 替 , 做成再生混凝 土和普通混凝土 的叠合梁 。 对此 , 本研究 通过 8 根梁 的对 比试验 , 对在不同剪跨 比下再生混凝土与 普通混凝土

12、叠合梁的抗剪性能问题作了一些研究。 1试 验 概 况 1 1 再生骨料的处理及混凝土配合比 本试验的再生粗骨料来源于桂林理工大学结构试验 室的废弃梁 , 将其敲碎后运往碎石厂经碎石机二次破碎, 按一定的比例和级配混合而成。 细骨料采用的是河砂。 混 凝土配合 比见表 1 。 收稿日期:2 0 1 2 1 2 - 0 7 基金项 目:广西科技攻关项 目( 桂科攻0 9 9 2 0 0 1 2 ) ; 广西 自然基金( 2 0 1 2 G X NS F B A 0 5 3 1 5 1 ) ; 广西建筑新能源与节能重点实验室资助课题 ( 1 1 - 0 3 2 1 - 3 ) 1 1 0 学兔兔 w

13、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表 1 混凝土配合 比 1 2 试件设计与制作 根据本次试验的目的, 设计试件时考虑的变化因素是 叠合梁的剪跨比, 制作了4 根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和4 根普通 混凝土叠合梁。 梁的截面尺寸相同, 宽 1 2 0 I n lT l 、 高 2 4 0 1 T I IT I 、 梁长 1 2 0 0 m n l 、 净跨 1 0 0 0 m n l 。 各叠合梁 随着剪跨 a的不 同而变化, 再生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 R AO) 叠合梁是试验 梁 , 把普通混凝土 与普通混凝 ( O A O) 叠合梁作为对 比梁 , 试验梁与对比梁的情况见表 2

14、 。 各试件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 原理 嘲 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来配筋 , 剪跨 比A = A h 。 , 设计 为斜截面剪压破坏 , 8 根梁采用相同配筋 , 纵筋配 4 根直径 为 1 2 i l n的 I I 级热轧钢筋 , 箍筋采用直径为 6 mm 的 I 级 钢筋。 试验装置及配筋详图见 图 1 。 I P P ( 了 I 厂 ( ) l l 笪 堑 结 合 面 箍 箭 应 变 片 l 截 面 箍 应 变 片 l , 钏 能 些 ) R I 百 分 比 ( ) 1 00 表 2 试验梁与对比梁的情况 图 1 试验装置及配筋详 图( 单位 : mm) 试 验 设 置叠 合 梁 的下部 为普

15、 通 混 凝 土 , 其 高 度 为 1 6 0 1T l l n , a - 1 0 0 为剪跨 , 如图 2 所示 。 普通混凝土浇筑 1 d 后 , 在 L l 至 上部浇筑再生混凝土, 在 L 5 至 L 8 上部浇筑普 通混凝土, 通过 1 5 0 m mx l 5 0 mmx 3 0 0 n l l T l 棱柱体试块分别 测出第一次浇筑的普通混凝土 , 第二次浇筑的普通混凝土 和再生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再生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 的力学性能测试值见表 3 。 试验结果表明 : 再生混凝土 的轴 心抗压强度 比普通混凝土高, 弹性模量比普通混凝土低 。 原 因是 : 再生粗骨料来源

16、于试验室 的废弃梁 , 相对 于工地或 者其他地方的再生骨料强度要高 。 并且再 生骨料表面有砂 浆 , 它 的吸水性大 , 那么真正和水泥发生水化反应 的水变 少 了, 相当于在相 同的混凝土配合 比下 , 再生混凝土 的水 灰 比减少 了, 而在后面的养护过程 中, 再生骨料 中的水又 释放 , 对混凝土梁的养护起 到有利的作用。 。 l I 2 3 4 再 生 混 凝 土 叠 一 土 图 2 叠合梁构造示意图( 单位 : mm) 表 3 再生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测试值 1 3 加载装置及 测试 内容 试验 中 , 为了测得斜截面和叠合面上箍筋和混凝土应 变值 , 分别在梁各位 置

17、粘贴 钢筋应变片和混凝土应变 片 , 如 图 1 、 2所示 。 本次试验加 载方式 为两点静力加载 , 现场 加载见图3 。 加载前先进行预加载, 确定各测量仪器工作正 常, 预加载后荷载归零, 然后按照每级 5 k N的荷载来分级 加载, 每级加载完稳定 5 mi n后读数 , 试验通过静态应变 测试 采集系统 自动采集混凝 土、 箍 筋及 纵筋应变 , 通过荷 载传感器显示所加荷载大小。 图3 试验现场加载装置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试验现 象 ( 1 ) 叠合梁剪跨 A = 2 6 0 mm, 剪跨 比A = I 3 。 L l 加载初 期

18、 , 荷 载与跨 中挠度呈线性 变化 , 梁 中无裂 缝 出现 , 叠合面上无 明显变化 , 荷载归零后梁几乎无残余 变形 , 箍筋 、 纵筋应变 比混凝土小 , 说明梁主要 由混凝土传 递剪力 , 荷载加至 4 2 5 k N时 , 跨中附近 出现 1 条垂直微裂 缝 , 并从梁底边缘发展至 6 0 m r n , 继续加载 , 陆续出现新 的 裂缝 , 少数裂缝在发展到叠合面后 , 有略微 的停顿 , 之后较 快往上发展 。 随着荷载继续加大 , 裂缝宽度和长度增加 、 临 界斜裂缝逐渐形成。 当加载至 1 2 9 0 k N时 , 斜裂缝宽度达到 1 5 I r l r n以上 , 梁达

19、到抗剪极限承载力 。 L 5 加载初期 , 荷载与跨 中挠度呈线性变化 , 梁 中无 裂 缝出现 , 叠合 面上无明显变化。 荷载加至 4 1 2 k N 时 , 跨中 附近出现 2条垂直微裂缝 , 并从梁底边缘 发展至 4 0 mm。 当荷载加到 5 8 2 k N时, 跨中裂缝长度为 1 0 0 n l i 1 , 宽度约为 0 - 3 m m; 斜裂缝长度为 8 0 r n i n , 宽度约为 0 2 mm。 当荷载加 到 9 0 8 k N时 , 斜裂缝长度为 1 5 0 m m, 宽度约为 0 8 r n n l 。 随 着荷载继续加大 , 裂缝宽度和长度增加 、 临界斜裂缝逐渐

20、形成。 当加载至 1 2 2 8 k N时 , 斜裂缝宽度达到 1 5 m l l a_ 以上 , 梁达到抗剪极限承载力 。 ( 2 ) 叠合梁剪跨 A = 3 2 0 m n l , 剪跨 比 A = I 6 。 L 2 加载初期 , 荷载与跨 中挠度呈正 比关系 , 叠合 面无 明显变 化。 加载至 4 0 1 k N 时 , 梁跨 中出现细微 的垂直裂 缝 , 继续加载后 , 出现 的裂缝有少数在缓慢发展到叠合面 后有所停顿 。 加载到 5 0 2 k N时 , 梁的一端垂直裂缝发展为 斜裂缝 , 斜裂缝宽度约为 0 1 tu r n , 长度约为 1 0 0 m m。 加载 到 5 5

21、 6 k N时 , 梁的另一端弯剪 区出现新 的斜裂缝 , 长度约 为 1 5 0 IT I I T I , 宽度约为 0 1 5 r n n l 。 当加载至 1 2 1 0 k N时 , 梁 挠度和主斜裂缝宽度迅速增加 , 梁失去承载力达到极限抗 剪状态 。 L 6 加载初期 , 荷载与跨 中挠度呈 正比关 系, 叠合面无 明显变化 。 加载至 3 7 6 k N时, 梁跨中出现细微的垂直裂缝。 加载到 5 9 8 k N时, 梁的一端垂直裂缝发展为斜裂缝 , 斜裂 缝宽度约为 O 2 l r l i n , 长度约为 6 0 mm, 并且底部有 2条裂 缝贯通。 加载到 8 4 2 k

22、N时 , 梁的另一端弯剪区出现新的斜裂 缝 , 长度约为 1 5 0 m m, 宽度约为 0 3 m m。 当加载至 l l 1 0 k N 时 , 梁挠度和主斜裂缝宽度迅速增加 , 梁失去承载力达到 极限抗剪状态。 ( 3 ) 叠合梁剪跨 A = 3 8 0 m m, 剪跨 比 A = I 9 。 L 3 荷载较小时, 梁没有明显变化, 叠合面也无明显变 化 , 当加载到 3 3 8 k N时 , 梁跨 中第一条垂直裂缝 出现 。 当 荷载加到4 7 5 k N时, 底部有 1 条裂缝贯通, 跨中裂缝发展 到 1 0 0 m m。 当加载到 6 6 9 k N时 , 梁 的一端斜裂缝 长度

23、达 到 2 0 0 mm, 宽度约为 0 8 mm, 底部有 2 条裂缝贯通 。 加到 7 3 k N时 , 底部有 3 条 裂缝贯通 。 荷载加 至 9 4 5 k N 时 , 梁 达到抗剪极 限承载力 , 与斜截面相交箍筋达到屈服状态。 L 7 荷载较小时, 梁没有明显变化, 叠合面也无明显 变化, 当加载到 3 1 9 k N时, 梁跨中第一条垂直裂缝出现。 1 1 2 当荷 载加到 4 8 5 k N时 , 斜 裂缝长度 为 5 0 mm, 宽度约 为 0 1 m n q 。 当加 载到 5 8 5 k N时 , 梁 的底部有 4 条裂缝贯通 。 荷 载加 至 9 2 8 k N 时

24、, 梁达到抗 剪极限承载力 , 与斜截 面 相交箍筋达到屈服状态 。 ( 4 ) 叠合梁剪跨 A = 4 4 0 m m, 剪跨 比 A = 2 2 。 L 4 加载初期 , 梁无明显变化 , 荷载加至 2 8 9 k N时 , 跨 中出现裂缝 , 随着荷载增加裂缝缓慢发展至叠合 面。 当荷 载加到 4 8 5 k N时 , 梁 的一端斜裂缝 长度达到 1 6 0 mm, 宽 度约为 0 6 1T I I T I 。 当加载到 6 6 9 k N 时 , 底部 有 4 条 裂缝贯 通 , 斜裂缝发展到 1 2 0 mm。 当加载至 8 1 2 k N时 , 梁达到极 限承载力 , 但梁 的叠合

25、面没有被剪坏 , 而是与斜截面相交 箍筋达到屈服状态而破坏。 L 8 加载初期 , 梁无明显变化 , 荷载加至 2 8 5 k N 时, 跨 中出现裂缝 , 随着荷载增加裂缝缓慢发展至叠合面 。 当荷 载加到 5 8 5 k N时 , 梁 的一端裂缝长度达到 1 0 0 mm, 宽度 约为 0 8 m m。 当加载到 6 3 2 k N时 , 底部有 4条裂缝贯通 , 斜裂缝发展到 8 0 1T l I n 。 当加载至 7 8 5 k N时 , 梁达到极限承 载力 , 但梁 的叠合 面没有被剪坏 , 而是 与斜截 面相交箍筋 达到屈服状态而破坏 。 各梁破坏形态见图 4 。 3 试验结果及分

26、析 3 1 叠合梁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试件主要数据见表 4 所示 。 由表可知 , 叠合梁开裂荷载 随剪跨 比 A增加而减小 。 从梁 的剪跨 比变化的角度上看 , 各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和普通混凝土叠合梁的受力过程有 相似的地方。 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和普通混凝土叠合梁一 样 , 它的极限荷载都是随着剪跨 比 A的增大而减小。 但是不 同的是 , 在相 同的剪跨 比下 , 再生混凝土叠合梁 比普通混 凝土叠合梁的极限荷载要略高。 主要原因是在相 同的混凝 土配合 比下 , 再生混凝土的强度 比普通混凝土的强度高。 3 2 荷载一 跨中挠度曲线 各叠合梁荷载一 跨 中挠度 曲线如 图 5 所示 , 随

27、着剪跨 比的增大 , 同荷 载下叠合梁 的挠度逐渐增大 , 说 明剪跨 比 越大, 叠合梁极限承载力越小。 另外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 同的剪跨 比和相 同的荷载作用下 , 再生混凝土叠合梁 的挠 度 比普通混凝 土叠合梁的挠度要大 , 这是 由于普通混凝土 的弹性模量 比再生 昆 凝 土 的弹性模量 大 。 由图对 比还 发 现 : 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和普通混凝 土叠合梁的挠度 曲线相 似 ,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不同的剪跨 比作用下 的再生 混凝土叠合梁 , 其破坏整体 过程与普通混凝土叠合梁是类 似的, 一样具有明显的弹性和非弹性阶段。 3 3 荷载一 最大斜裂缝宽度曲线 加载过程中各梁都没

28、有水平裂缝出现, 其荷载一最大 斜裂缝宽度曲线见 图 6 , 从 图中可看出 , 相 同荷载下 , 再生 混凝土叠合梁的最大斜裂缝宽度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增 大 。 加载后期 , 斜裂缝宽度 随着荷载增大而增加 的速度更 快 。 试验结果表明: 剪跨 比对再生混凝土叠合梁斜裂缝的影 响和普通混凝土叠合梁相似。 通过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和普 通混凝土叠合梁的对比发现: 在相同的剪跨比和荷载作用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 , 这样对 A D P的降低效果显著。 结合表 5的数据可 以

29、计算得到 3 种不 同混凝土砌块 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标见图 3 。 由数据可知 , 再生混凝土砌块 的环境性能优于普通天然混凝土砌块 , 尤其是再生粗骨料 能更大提高混凝土空心砌块 的环境性 能。 主要原因是由于 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可以减少天然资源与能源的消耗 , 因而再生混凝土的环境性能 比较好 。 c0 Cl C2 图 3 不同种类空心砌块环境影响综合指标 5结 论 ( 1 ) 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与再生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 对环境造成的最大污染主要是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 源 A D P和能源 E D P以及温室效应 G WP 。 上接第 1 1 3 页 剪跨 比 图 8 极限荷载一 剪跨比

30、 |j I 曲线 斜直线关系 。 另外 , 各叠合梁加载过程 中 , 斜裂缝在发展至 叠合 面后基本都有 略微 的停 顿 , 这个停顿过程 , 可 以说是 一 个应力重分布的过程。 因此 , 在叠合面不失去黏结效应的 前提下 , 斜裂缝在叠合面的停顿对梁 的抗剪能力是有利的, 它缓减 了斜裂缝 的发展 。 通过再生混凝土叠合梁与普通混 凝土叠合梁极限承载力的对比发现: 剪跨比A为 1 9 时的 再生混凝土叠合梁最接近普通混凝土叠合梁的承载力 , 它 比普通混凝土叠合梁的承载力提高了 1 8 3 。 综上所述 , 再生混凝土叠合梁 的破坏过程和受力状 态和普 通混凝土 叠合 梁基本相 同 , 都

31、是随着剪跨 比 A的增 大 , 极 限承载力 降低 ; 但是不同的是在相同剪跨比下 , 再生混凝土叠合梁 的极限承载力要比普通混凝土叠合梁高。 5结 论 ( 1 ) 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叠合梁的破坏形式基本 类似。 ( 2 ) 在一定的范围内, 再生混凝土叠合梁的极限承载 力高于普通混凝土叠合梁, 主要与混凝土强度有关 , 在相 ( 2 ) 混凝土空心砌块不同生产 阶段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效果基本一致, 混凝土生产阶段对环境产生的综合影响最 大 , 其次是原料生产阶段 , 最后是能源生产阶段。 ( 3 ) 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 的环境性能优于普通混凝 土 砌块, 且完全使用再生粗骨料的混凝土空心

32、砌块环境性能 更佳, 使用再生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更有利于建材产业的 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 1 】KOR ON EO S C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a s s e s s me n t o f b ri c k p r o d u c t i o n i n G r e e c e j B u i l d i n g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 2 0 0 7 ( 4 2 ) : 2 1 1 4 2 1 2 3 【 2 】RO T H L, E KL U ND M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e v al

33、u a t i o n o f r e u s e o f b y p r o d u c t s a s r o a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m a t e ri al s i n s w e d e n J Wa s t e M a n a g e - m e n t , 2 0 0 3 ( 2 3 ) : 1 0 7 1 1 6 3 3 狄向华 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的标准流程方法研究【 M E 京: 科 学出版 社, 2 0 0 5 : 5 0 9 【 4 火力发电网 2 0 1 0 年我国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下降到3 3 3 克 标准煤 千瓦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4、 E B O L 2 0 1 1 - 1 0 2 5 1 h t t p : n c h i n a t p g c o m I n f o De t a i l s _ 81 2 5 2 h t m1 【 5 】刘顺 页 妮, 林宗寿, 张小伟硅酸盐水泥的生命周期诩介方法初探叨 中国环境科学, 1 9 9 8 ( 1 8 ) : 3 2 8 3 3 2 作者简介 : 李贞( 1 9 8 7 一 ) , 女, 研究生, 助理工程师 , 主要研究方向 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高性能混凝土等。 联 系地址 : 南宁市秀灵西一里 6号 广西建设科学研究设计院 ( 5 3 0 0 1 1 ) 联系电

35、话 : 1 3 6 6 7 8 8 8 2 0 4 同的混凝土配合比下, 再生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强度要高。 剪跨比A在 1 5 3 之内, A越大, 叠合梁的极限承载力越小。 ( 3 ) 再生混凝土叠合梁极限承载力与 呈近似的斜直 线关系。 ( 4 ) 再生混凝 土叠合梁 的开裂荷载在一定范 围内随 A 增大而减小, 但较之普通混凝土叠合梁要高。 ( 5 ) 在相同的荷载和剪跨比作用下 , 再生混凝土叠合 梁的最大斜裂缝宽度要比普通混凝土叠合梁大。 再生混凝 土叠合梁的最大斜裂缝宽度随着剪跨 比 A的增大而增大。 ( 6 ) 在相同 的荷载和剪跨 比作用下 , 再 生混凝 土叠合 梁的跨中挠度

36、要比普通混凝土叠合梁大。 随着剪跨比A的 增大而增大。 参考文献 : 1 】1 肖建庄, 李佳彬, 兰阳 再生混凝土研究最新进展 J 】 混凝土 , 2 0 0 3 ( 1 0 ) : 1 7 2 0 2 兰阳 再生混凝土梁受弯与受剪性能研究【 D 】 上海: 同济大学, 20 0 4 【 3 】兰阳 , 肖建庄 , 李佳彬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材料与梁抗剪性能研 究 J 1 _特种结构 , 2 0 0 6 , 2 3 ( 2 ) : 8 - 1 1 【 4 】史巍, 侯景鹏 再生混凝土技术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J 】 建筑技 术开发, 2 0 0 1 , 2 8 ( 8 ) : l 8 2 0 5

37、 5邢振贤, 周日农 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与开发思路f J 新型建筑 材料, 1 9 9 9 ( 7 ) : 2 9 3 1 6 沈蒲生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M E 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0 7 【 7 】肖建庄, 兰阳再生混凝土梁抗剪l生能试验研究 J 】 _ 结构工程师, 2 0 0 4 , 2 0 ( 6 ) : 5 4 6 0 作者简介: 王磊( 1 9 7 7 一 ) , 男, 教授, 博士。 联系地址: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5 4 1 0 0 4 ) 联系电话 : 1 3 2 1 7 7 3 3 9 2 7 - 1 1 7 2 O 8 6 4 2 O 一 廿 。 _I 一 、 巅靼 墨 骡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论文/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