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溪镇村镇建设调研分析报告东溪镇关于对村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村镇建设越来越引起各级领导、政府高度重视,党中央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路,国务院温家宝总理新近就“三农”问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綦江县东溪镇今年将在全镇开展巴渝新居及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符合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县委精神,进一步加强我镇建设工作,努力探讨解决我镇“三农”问题突破口,同时为督促各村居保质保量按要求完成今年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目标任务,我镇杜万勇副镇长带队,率镇建管办、村建所等工作人员组成调研专班,从10月12日至10月22日赴20个村和4个居实地调
2、研村居建设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2010年目标完成情况(一)巴渝新居及农村危旧房改造和示范点建设工作目标完成情况1、县下达我镇农村危旧房改造计划任务879户(879+208=1087)。目前,全镇已启动1087户,占总任务的100%,竣工1087户,占总任务的100%。2、我镇上书村十社鲤鱼池2009年6月被确定为綦江县巴渝新居示范点,2010年3月确定为重庆市巴渝新居示范点,巴渝新居示范点规划新建40户,危改29户。现在示范点内户户有路灯,家家通水电。并配套有村民健身小广场和篮球场,以及文化大院、医疗卫生站和幼儿院等民生基础设施。示范点内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如下:(1)示范点内的村级文
3、化服务中心已全面建好,室内装修也已竣工,已投入使用。(2)示范点内1.5公里公路已全部硬化完毕,共打造联户道路3.4公里;(3)万家福超市分店已入驻示范点并开始经营;(4)规划65米的宣传文化长廊已全部竣工;(5)沿示范点入口处修建176米的花池已全部竣工;(6)94米的水渠也已全面打造完毕;(7)示范点内配套垃圾站、公厕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8)配套有村民健身小广场、篮球场。 (二)场镇建设工作完成情况1、饮食文化街正立面的打造,完善各种验收资料。饮食文化街正立面打造,现已完成并验收150户,相关资料已全部完善;未打造部分已全部作了摸底调查,并形成了书面材料。栽种人行道树120株,灯饰工程
4、已初步完成,管线入地已全面完成。2、查处违法建设,整顿建设秩序。送达责令停止违法建设行为通知23户,查处违法加层6户,收罚款13405元。3、太平桥景区旅游步道工程:(1)一标段便道工程已完工。(2)二标段工程正在建设中,目前铺石板路已完成90%。(3)三标段游步道工程已完工,已初步验收,但增加的景观风雨亭建设工程,重新进行了招投标,正在施工挖基础。(三)环卫工作1、建立完善环卫管理制度。(1)与各居签订目标责任书;(2)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3)制定东溪镇场镇环境卫生管理制度;(4)制定东溪镇环卫工人管理办法和环卫车辆管理办法;(5)建立完善低保保洁制度;(6)建立环卫“三查”制度。2、
5、管理理顺,环卫工作初见成效。(1)认真清理,建立收费台账,加强财务管理,厉行节约,保证正常支出。全年应收21.5万元,已收11万元,完成51.2%,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基本能保证环卫工作的日常开支。(2)规范低保保洁,环境卫生大改观。各居保洁制度建立基本完善,执行情况较好,街面等公共场所的清洁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3)加强环卫管理的宣传力度,市民环卫意识有所增强,良好卫生习惯正在逐步形成。二、村镇建设中的主要经验近年来,我镇按照重庆市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着力打造旅游名镇和市级中心镇,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再次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一)构建政策平台,为加快小城镇建设培土筑基1、 实施重点发展战
6、略,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速加力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十六大以后,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发展的小城镇,我镇也名列重庆市100个商品小城镇之一,也是重庆市市级中心镇和十大旅游名镇之一,为加快我镇发展,重庆市制定了一系列加快重点镇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这一总体要求,我镇积极落实小城镇建设战略,大力实施重点发展战略-重点打造东溪旅游发展战略,提升东溪旅游名镇形象,重点抓好东溪旅游的规划编制工作,从而加快名镇建设。2、 抓好市级中心镇的建设,让城镇化进程快起来。东溪是綦江县的
7、大镇,也是重庆市市级中心镇,也是农村周围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们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放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等设施的配套建设以及文化、娱乐、广播电视、医院、学校和市场等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为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坚实载体。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重点镇建设的水平和档次,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起点建设,提倡集中连片开发,配套式建设;对临街建筑物及重要地段建筑物的造型设计,要坚持做到多方案选优;抓好旧城老房改造,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加强城镇进出口建设和整治,真正使重点镇做到建筑有特色、街道有景致、小区有品味,提升小城镇的现代气息与时代特征;两年来,我镇建
8、设步伐普遍加快,水平与档次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公路通达率达18.9%,乡村公路通畅率达7.6%,村级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也在相继普及,城镇化率达26.8%,镇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城镇基础设施日益配套,我镇已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设施配套、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具有较强幅射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3、抓好小城镇规划,让规划的调控作用强起来。规划是龙头,是建设的指南,决定着小城镇建设的水平和档次。在小城镇规划工作中,我们重点抓好规划“三性”的落实。首先确保规划修编的及时性,针对目前我镇城镇规划相对滞后,规划修编进度不尽理想的实际,2006年以
9、来我们加大了对规划修编工作力度,对乡镇总体规划进行了全面规划。其次是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加强村镇规划设计市场的管理,村镇规划的编制必须由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严禁无证规划;我镇是市级中心镇,必须由乙级以上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对达不到资质规定要求的不评审、不审批。去年,我镇成立了风貌评审委员会,规范我镇规划的审批程序,规划依法审批前,必须召开评审会,对规划初步成果进行评审论证,通过后,才能报县市人民政府按法定程序审批。在规划的编制设计上,坚持关口前移,注重加强规划编制前的研究与论证。对规划设计单位制定的总体规划编制纲要,包括城镇的性质、城镇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镇、村发展布局等,进行编制策划
10、与论证,形成策划意见,以此指导规划的编制设计工作。第三是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加大村镇规划实施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村镇规划建设法律法规,坚持通过不间断地执法大检查活动,整肃、规范村镇建房管理,村镇规划管理失控的局面得到有效改善。 (二)塑造特色城镇,稳步促进小城镇建设的提档升级 特色是小城镇建设的灵魂,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我们十分注重特色小城镇的建设,按照“不求大、但求美”的指导思想,引导小城镇在凸现小城镇的个性特色和城镇魅力上作文章。 一是突出产业特色,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我镇小城镇建设上,以建设文明城镇
11、为目标,着力营造新颖独特的“川东第一山水古镇”。在规划编制时,按照“不求规模,但求特色”的思路,我镇依靠四周青山环抱,小河穿境而过的自然优势,大力挖掘内在底蕴和个性特色,整个场规划有饮食文化一条街、抗战文化一条街、明清一条街等独具特色的街区,还有规划中的吴举宜森林公园等。在城镇建设上,我们既注重城镇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功能完善,又十分注重城镇景观、城镇特色的塑造,街头景点小品、房屋单体造型的设计均考虑与古镇特色相吻合,现在一个“水绕镇中流、镇在林中走、园依山水旁,无处不是景”的现代特色小城镇已初具规模,小城镇建设与我镇旅游业的发展,相得益彰,互为反哺,古镇特色已经凸现。 (三)突出人文特色,彰显城
12、镇历史文化底蕴我镇在春秋战国时代属于“夜郎古国”地界,建场已经2200多年。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我们注重发掘千年古镇这一历史文化底蕴,发挥高起点规划的龙头效应,带动城镇高品位建设。我镇文化渊源流长,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充分利用东溪镇历史文化优势,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注重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注重经济功能和历史文化功能相结合。我们在农场已建成了农贸市场以及农贸市场小区,在原二机厂厂址上正在修建配套功能最为完善的东发花园小区,现正在规划的有农场新区,吴举宜森林公园,公交车站等。二是注重古镇遗韵与现代气息相结合。对古镇老区,加强了仿古街详细规划的编制和仿古建筑的图纸设计,并对古建筑较多的正街,书院街
13、,背街进行保护,禁止随意拆建古建筑。现在,饮食文化一条街已形成了“青砖码头墙、红梁花格窗、飞檐小青瓦、家家开店堂”的古建筑风貌。在不久的将来,我镇即将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极富自然、人文特色的山水园林镇。(四)突出商贸特色,塑造新型商贸城镇。早在很久以前,东溪就已经是綦江的中心,在140多年前,东溪就成立了西南最古老的邮局-麻乡约民信居。作为一个地区的信息交流中转站,历史上的东溪无疑是走在了前面,这也是东溪政治、经济、文化曾经辉煌的历史见证。现在,我们注重把我镇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信息中心来统筹规划,着重突出边境贸易的功能。我镇东接扶欢镇,北靠篆塘镇,南临赶水镇,西与贵州省习水县的寨坝
14、大坡等地接壤,区位优势明显。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我镇提出“边贸兴镇”的战略发展思路,重点抓商贸市场的规划,我们着重建立以下几个市场-粮油交易市场、牲畜交易市场、工业品市场、小商品市场,以拉动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边贸商镇的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 (五)创新建管体制,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再添活力 创新小城镇建设投入机制,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小城镇快速发展,阻碍城镇化进程的“瓶颈”,主要原因是融资渠道单一,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包办的错误思想。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导小城镇走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路子,多元融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一是作好以地生财文章,把土地市场盘活,牢
15、牢控制一级土地市场,逐步放开二级市场,通过经营城镇土地,聚集建设资金;二是做好经营城镇这篇文章,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市场化运作的步伐,引导个体资本、民间资本、外资参与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绿化等项目建设;三是作好向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对场镇内长期闲置、效益不高的存量土地采取竞价拍卖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拍卖收益全部用于城镇建设;对于镇内闲置资产如:对闲置资产能用的用,能换的换,多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对镇域公益设施如水厂、公厕、路灯广告权等,采用公益拍卖的方式,聚集城镇建设发展资金;所谓外延扩张争资,就是采取优惠措施吸纳农民进镇建房、进镇经商,壮大城镇规模,繁荣城镇经济,以
16、此加快小城镇的发展。为此,我们与重庆东发置业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投资5500万元,新建房屋3万平方米,这将大大提升我镇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文明新形象。近年来,我镇出现了规划失控、建设无绪的突出问题,已严重制约到村镇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探索并建立新时势下的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镇在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一是坚持村民参与、村民自治原则,成立村民建房议事小组,对村民建房申请进行评议、审核;二是重新规范建房的审批办理程序,严格依法审批管理;三是建立“三级包保”责任制,村干部包组、镇干部包村、镇城建办负责镇域范围内规划建设管理的巡查,较好地改变了小城镇建设管理无
17、绪的突出问题。(六)积极策划,大力招商引资我镇认真策划包装名镇接待中心、“快乐驿站画家村”、“承平滩盐商码头”等招商项目,积极利用“西部大开发普惠政策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优惠政策綦江县旅游发展优惠政策”等政策优势,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利用旅游节,已完成招商引资5.3亿元。强化重大旅游节庆活动的招商引资主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及“点对点”等多种招商引资形式,努力引进有实力、有规模、有品牌、有业绩、有信誉的企业参与旅游项目建设。(七)搭建平台,落实优惠政策我们把丹溪旅游公司作为渝南资产公司的子公司,通过实物资产、名镇建设产生的政策性收入借入等途径做大资本金,提高评级授信等级,增强融资
18、能力,并给予税费返还等特殊政策支持,着力解决东溪名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问题。同时,东溪名镇开发建设投资者享受国家、重庆市及我县出台的相应投资优惠政策。三、2011年的工作计划:1、继续完成饮食文化一条街的打造、王爷庙的修复和抗战文化一条街打造;2、启动“画家村”、“黄葛树博物馆”、“盐马古道”、“野生垂钓基地”建设;3、启动旅游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接待设施;4、继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公厕、河道整治、管网改造、古盐道、游步道、栈道、古镇迎宾大道、210国道改道等);5、启动万天宫、南华宫、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和部分古民居的修复。今后,我们将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将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最
19、终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显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的总体目标。二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由市建委牵头,市水务等有关部门参加组织的调研组,围绕城镇规划、村庄布点及新农村试点规划建设,“村村通”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农民安全饮用水、水区水库除险加固等内容,于4月7日赴东至县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我市村镇规划及新农村规划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现状 (一)村镇行政建制基本概况 2007年我市1区3县和九华山风景区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全面调整,原有的80个乡、镇、办事处(40个镇、36个乡、4个办事处)调整为现有的53个乡、镇、办事处(36个镇,9个乡,8个办事处),其中贵池
20、区辖9镇、8个办事处;东至县辖12镇、3乡;青阳县辖8镇、3乡;石台县辖6镇、2乡;九华山风景区辖1镇、1乡。全市行政村总数600多个,自然村庄9000多个。 (二)村镇规划编制情况 1、镇(乡)总体规划。根据此次调研摸底,我市45个乡镇基本都有总体规划,但编制质量不高,大多在2000年左右,有的甚至于上世纪90年代初编制,这些规划已无法满足乡镇的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目前我市约51%的乡镇总体规划亟待修编,其中贵池区9个镇,石台县7个乡镇,青阳县4个乡镇,东至县3个乡镇。(具体情况见附件一) 2、镇区详细规划。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在城市、建制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土
21、地使用权出让前,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在进行土地拍卖前。所有建制镇规划区都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而目前我市建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3、村庄布点规划。全市5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庄布点规划完成率达70% ,其中青阳县、九华山风景区完成情况较好,编制完成率达100%,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因乡镇区划调整等原因,完成率不足30%。 4、村庄建设规划。近两年来通过新农村建设推动,我市的村庄规划意识和力度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九华山风景区村庄规划完成率达100% ,青阳县村庄规划在全市居于前列,近两年来编
22、制了近100个村庄规划,完成率近50% 。但我市村庄规划总体覆盖面较低,全市近万个自然村有建设规划的村庄不足10%,全市村庄建设规划总体处于起步阶段。 5、新农村试点村镇规划。在市财政的资金扶持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注督促下,我市“十镇百村”试点规划已全面完成。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1、小城镇建设 我市小城镇建设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通过行政手段推动开始起步,通过上下的重视和努力,小城镇建设经历了一段黄金发展期,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城镇第二轮建设高潮是在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乡镇企业发展而推动。由于乡镇规划的不健全、基层管理的不到位、基础设施的不配套,乡镇大多沿过境公路建设发展,前宅后院,前店
23、后坊,“一条龙”骑路建设,品位不高。小城镇第三轮建设高潮是1998年抓住了国家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政策机遇,通过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扶持,大力配套建设集镇基础设施,扩大镇区规模,使集镇面貌大为改观,涌现出了一批新型、特色小城镇,如东至县胜利镇、贵池区梅龙镇。近几年,通过实施重镇扶持、项目带动及目标考核等手段,有效助推了一批中心镇的建设发展。但由于受体制、机制、投入、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总体上小城镇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步,速度缓慢。 2、村庄建设 我市村庄建设大多是农民的自发建设,以农民住房的更新换代为主,基础设施建设除近年实施的“村村通”工程外,道路、给排水、环卫、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处
24、于空白状态。但通过近年来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实施资金扶持和部门对口帮扶等政策措施,试点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村容村貌明显改变。如我委对口帮扶的青阳县朱备镇朱笔村,经过我委一年多的精心帮扶、组织、协调和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朱笔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尽管新农村试点建设推动了部分试点村庄的整治和发展,但对于我市近万个村庄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严重滞缓。 (四)村镇管理情况 2007年在新一轮乡镇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中,青阳县、贵池区、石台县均在政府内设的经济发展办公室明确了村镇规划管理职能,规定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由一名公务员承担;东至县乡镇规划建设员
25、目前大多为临时聘用人员。目前全市53个乡、镇、办事处有专职村镇规划管理人员的只有21个(行编11人),比例不到50%,兼职人员15个,聘用人员18个。 二、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编制滞后。按照城乡规划法中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村镇规划编制是当务之急。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我市约51%的乡镇总体规划亟待修编,近 90%的村庄建设规划和所有建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亟待编制。目前乡镇村各级都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呼吁在当前农村建设量日益增长的同时,不能一错再错,盲目建设,无序发展。但一般编制一个乡镇总体规划约需10-20万,一个行政村地形图测绘和规划编制费用约25万,集镇控制性规划编制标
26、准更高,而一般乡镇都是“吃饭财政”,规划编制经费的缺乏直接影响了规划普及率的提高。近两年来我市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有的76个乡镇撤并为45个乡镇,而很多乡镇规划还停滞在区划调整之前,这些原有规划缺乏实际操作性,无法适应乡镇的社会、经济、建设发展。 (二)规划管理缺位。通过调研显示,我市乡镇规划管理机构严重不健全,无规划管理专业队伍。全市45个乡镇中配备专职规划建设员的不到50%,多数兼职人员因没有编制、医疗、养老等保障,工资待遇又很低(月工资仅有400900元),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都大打折扣,规划的执行力度也无法保证。致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处于混乱状态,村镇建设中乱占耕地、违
27、章建设、骑路建设、杂乱无章、功能不合理、风貌不协调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造成很多选址不当和工程质量等安全隐患。 村庄建设管理更是盲区,因村级没有配备相应的建设管理人员,村级规划管理责任不落实,仅靠乡镇配备的1名规划管理工作人员根本无法深入基层进行管理,有些乡镇如七都、陵阳都是由3个乡镇合并为一个大镇,因而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对村镇实施全面规划管理在现行体制下无法落实。致使多数村庄无序建设明显,一些古老村落风貌及特色遭到严重破坏,建设品位低下。 基层规划管理机构及人员的缺失,为集镇和村庄的有序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并将直接影响我市新农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三)村镇基础
28、设施建设资金匮乏。一是因为大多数乡镇发展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即使少数乡镇近年来产业发展成长性较好,但乡镇财政不是完全一级财政,且乡镇建设用地的有偿使用收益、城建维护税等均要上缴上一级政府;二是乡镇村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上尚无有效的措施,不能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信贷资金作用甚微,房地产开发带动作用在尚未向乡镇普遍延伸;三是促进村镇发展配套政策不到位,如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管理的专项资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目前在乡镇不准收取,对市中心镇的发展激励措施不力,虽然省财政对省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以奖代补措施多年,但由于受补助的中心镇有限,加上资金量不大,很难产生明显效益。村庄基
29、础设施建设资金渠道更是匮乏,一些专项资金如乡镇综合改革试点、乡镇经济综合开发试点、乡镇建设示范镇、村村通工程等政策支持项目本身该地方配套的资金都不能到位,欠帐较多,加上部分项目资金使用监督不到位,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从体制上来说我市城乡发展仍然处于“二元结构”状态,无论从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上看依然是农村支援城市,城乡统筹发展还是难以突破体制和资金瓶颈制约。 (四)规划实施难度大。一是由于国家规定的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权30年不变的土地政策,致使村庄规划建设用地不能有效地整合,农村集体土地无法按照统一规划的村庄建设用地落实到位。二是按照土地集约化发展的原则,“中心村”的成长性较强,规模将不断扩大,
30、对土地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而90年代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预留的建设用地很少,在山区90%的耕地是基本农田保护区,村庄周围的耕地均在保护之列,这就带来了规划用地与现实用地之间的矛盾,使规划难以执行到位,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适用性和效益性无法发挥。 三、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建议 (一)健全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没有一套健全的机构和一支稳定的队伍,再好的政策和规划均落为空谈。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一是要健全行政管理机构。各县(区)要成立一把手挂帅的县(区)规划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各县(区)规划管理机构相配套,负责对县城各建设项目的审查批准;各乡镇应设立有专业管理机构,调整配备2名以上村
31、镇规划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各行政村也要有专人负责村庄建设管理工作,负责农民建房的受理和违章建设的举报。建立一套“县有局、镇(乡)有所、村有员”的完整行政管理机构。二是要设立规划监管机构。市政府成立市级城乡规划督查机构,由退休和在岗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对县城、建制镇及试点村的规划编制、审批、执行情况进行督查;三是建立规划巡查队伍。各县区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要设立规划巡查大队,将城市规划巡查延伸到县城、乡镇和村庄,加强村镇规划管理。村一级可充分利用目前新一轮村庄并点的富余人员,设立村庄规划管理巡查员,从源头上遏制村庄违章建设。 为确保机构和队伍的稳定性,应将规划建设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正常经费纳入财政预
32、算,确保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二)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发挥统筹作用。城乡规划法要求城乡发展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省政府也明文规定要将城乡规划编制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规划龙头作用已形成上下共识。为此各级政府应将规划编制计划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实施以奖代补措施进行激励或奖惩。 一是抓紧做好城镇体系和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工作。切实解决区域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等问题,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避免村庄无序发展。 二是认真做好镇(乡)总体规划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镇(乡)总体规划重点把握好村镇布局的科学性、功能的合理性、交通的便
33、捷性、环境的生态性、居住的适宜性、建筑的地域性、文化的传承性七个关键环节,体现地域风貌特色。乡镇镇区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指导集镇各项开发建设。国、省道沿线街道办事处、乡、镇、村还应编制街道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三是加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由于我市自然村量大面广,村庄规划要实现全覆盖短期内资金和技术服务跟不上,也不可行,因此在编制村庄规划计划中要突出重点,中心村,沿国、省道和重要河道流域、重要交通干线以及景区内的镇、村规划应先行,并突出生态线、风景线的规划理念,使这些重要廊道成为展示我市村镇建设风貌的重要窗口。各县(区)政府要结合地方实际,出台村庄规划建设的指
34、导性文件,规范村庄建设行为,促进村庄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古村落是我市不可再生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池州现存历史文化名镇和古村落已为数不多,且破坏严重,必须抓紧编制这些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以指导古镇、古村、古桥、古河道、古树、古街、古民居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严格按规划实施,提升村镇建设品位。各县(区)政府要结合地方实际,出台用以指导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或指导性文件,加强规划对村镇建设的引导。如规定乡镇镇区范围内要停止办理零星用地、零星建设审批,严禁骑路建设,推行组团式块状发展,引导居民逐步向居住小区集中。鼓励在镇区建设多层单元式住宅,提高土地利用率。
35、对集镇、村庄建设用地要进行充分整合利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征地、统一拆迁、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分步实施、配套建设的集中统一建设方式。鼓励乡镇之间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财力的浪费。 对未编制规划的村庄,各县(区)政府要出台规范性指导文件和规划管理技术要点,发放到基层规划管理人员手中,用以规范村庄规划建设行为,促进村庄健康有序建设。 同时要努力探索村镇建设土地制约问题。土地问题解决不了,再好的规划也只能停留在纸上,解决村镇建设用地问题就要盘活土地,在征、调、并、换四个字上做文章。征:就是采取东至县张溪镇咀上村的做法,由村委会统一从农民手中征用土地。调:运用大稳定、小调
36、整的政策让被集中征用的组、户土地得到补充,鼓励农户间协调调剂;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5年一调整的契机,预留村镇建设用地。并:通过并村并组,把规模过小、适宜合并的村庄整合起来,从体制上解决村民跨村组流动的问题。换:坚决执行一户一宅、拆旧建新的政策,有条件的地方整体搬迁,积极争取土地复垦项目和城镇土地增加、集体用地建设项目,实现占补平衡。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探索挖掘政策的含金量。 (四)出台村镇规划建设相关政策和经费扶持措施。一是允许镇一级收取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中心镇按20元/平方米收取,其他建制镇按15元/平方米标准收取,全额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从村镇收取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原
37、则上全部返还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中心镇全额返还;在村镇进行房地产综合开发的企业缴纳的营业税50% 返还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心镇按70%返还;房地产开发税后利润全额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二是要给予乡镇一定的用地指标,保障村镇规划的顺利实施。三是继续实施重镇带动战略,优先扶持中心镇发展。各级政府应专门出台鼓励中心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奖惩措施。四是市、县(区)财政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试点镇、村地形图测绘、规划设计、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以奖代补,以及乡镇规划管理技术人员的工资补助。五是要充分发挥信贷、房地产、民间资本投入对小城镇的带动作用。六是鼓励城市(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38、设施向周边农村延伸,如公路、供水、公交等等。 (五)突出重点,重奖推动,示范引导。对集镇建设,建议市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重点扶持2-3个乡镇。可由各县区政府各推荐一个重点镇,拟报建设项目和建设内容,市政府先期拨付一定启动资金,各镇根据建设计划实施建设,市、县建设部门定期组织项目建设技术指导,市政府年终进行目标考核,达标镇实施重奖,考核实施末位淘汰制。通过重奖以期达到中心镇示范效果。对村庄建设,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但重点要突出沿国、省道沿线和重要河道流域沿线、重要交通干线沿线以及风景区内的村庄建设管理和综合整治力度,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市建成一批布点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
39、环境优美的试点镇、村。 (六)加大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一是建立全方位村镇建设人才培训机制,培训对象包括对市、县、乡镇、村各级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全面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以城乡规划法为核心的基本法,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为代表的配套法规、规章,以及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整个城市规划法规体系。通过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各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知识培训,增强各级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提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我市的城乡规划建设培养优质的技术力量和人才。二是各级建设部门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技术指导,出台加强村镇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出版农民住宅建设图集和相关技术导则等。 (七)深入推进文明乡镇创建活动,提
40、高村镇管理水平。重点是建立两支队伍(环卫、城管),突出抓好村镇环境卫生和交通、经营秩序管理。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三大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根据市文明委的要求,我们组成了调查组,对全县文明村镇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现将调查的基本情况及我们的建议综述如下:一、我县文明村镇建设的现状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辖12个乡(镇),587个行政村,总面积560平方公里,农村人口44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0%以上,处于黄河滩区、滞洪区,是一个农业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局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来,范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
41、五中全会精神,以提高农民素质、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以破除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为主要内容,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了“四评一推”(即评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文明乡镇企业及推行“礼仪电影”)和“五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集中治理活动,逐步建立起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良性运行机制,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发展了农村经济,维护了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止目前,全县共创建省级文明乡镇1个,市级文明乡镇2个,市级文明村13个,县级文明村138个,市级文明户152户,县级文明户8286户;评好媳妇1384个,好婆婆
42、1576个;推行礼仪电影2000多场;587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组织。二、主要做法及成效1、加强领导,常抓不懈,确保创建活动扎实深入地开展。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创建活动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纳入目标管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专门下发了文件,作出了决议,要求把创建活动作为农村工作的长期任务,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县乡村三级普遍建立了创建活动考评制度,每次集中评选活动结束后,各级都要组织力量对活动的开展进行检查验收。县委、县政府把考评结果作为对各乡镇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综合考评的一项重要依据。2、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保持创建活动的旺盛生命力。创建活动的生命力
43、在于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遵循科学规范的活动程序,让群众自始至终唱主角。我们每年冬季搞一次集中活动。在集中活动中,严格评选程序,突出抓好五个环节。一是宣传发动。每次评选前,全县统一部署,县乡村层层召开动员会、干部群众座谈会,广泛进行形势政策、实用技术、法制知识、村规民约等方面的教育,印发评选标准和程序,使评选标准达到家喻户晓。二是自我评议。由农民对照标准填写自评表。三是民主评议,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村民互相评议,填写互评表,然后由村委会定出初评档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四是民主审核。由党支部和村委会组织党员、群众代表评出评选结果,报所在乡镇党委审核备案。五是挂牌表彰。召开群众大会,对评出的县级
44、文明户和乡级文明户进行隆重表彰,给他们挂牌。通过文明村、户评选和“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群众的法制观念显著增强,村风、民风发生了明显变化,搞封建迷信、婚丧事大操大办、违犯计划生育的不良现象减少了,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等陋习得到进一步遏制。据调查,地处油区的濮城镇北关村过去每办一次红白事需花费七、八千元,如今只花一、二千元就足够了。张庄乡四合村过去打麻将成风,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村民丢掉麻将牌,开起了生意车。3、注重边破边立,以立为本。在破除陈规陋习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树新风活动,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为改变农村丧事大操大办的陋习,进行了殡葬改革,建设了县殡仪馆,开展了平坟运动,节约了大量
45、耕地。为改变农村婚事大操大办、重彩礼、婚姻父母包办的陋习,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出现了女方找对象不问家庭贫富只问男方有无一技之长的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引进文明县城创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乡镇直属部门的作用,开展文明乡镇创建活动,使乡镇直属机关和驻地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成立了城建领导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明确责任人。各乡镇把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作为改善投资环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得力措施来抓,全县小城镇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濮城镇、张庄乡在创建文明乡镇活动中,加大
46、创建力度,完善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功能,组织了环卫队,建立“门前三包”管理制度,规划了市场,做到了交通秩序良好,市场划行归市。5、开展“四评一推”活动“四评一推”活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好形式,其内容具体,便于操作,效果明显,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为此我们始终把它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认真来抓,在冬季开展集中活动,一年四季抓好落实,从而在全县广大农村形成了争创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如张庄乡四合村的好媳妇郭秋芝多年来一直精心照顾80多岁的公公、婆婆,还有一位100多岁的奶奶,从没有任何怨言,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6、开展“五乱”
47、集中治理为使农民群众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全县农村开展了以治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为主要内容的“五乱”集中治理活动,举办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知识讲座30余场次,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的卫生意识,减少了疾病传播,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营造了农村良好的生活环境。7、开展“四下乡”活动为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密切党同农民群众的联系,我县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继续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下功夫,深入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法律为主要内容的“四下乡”活动,不断探索完善“四下乡”工作机制,使“四下乡”活动即经常深入又扎实有效。变“四下乡
48、”活动为常下乡、常在乡。文化下乡我们重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用健康有益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经常组织符合农民口味、以道德规范教育为主题的文艺节目,深入农村演出。科技下乡我们注重增强农民识别和抵制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注重提高农民科技致富本领。卫生下乡我们注重普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和自然科学知识,提高农民自我保健能力。法律下乡我们注重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政策法纪观念。截止目前,举办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200余场次。送书刊24000册;文艺演出236场次;举办科技培训班380次,培训农民5.6万人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8万余份;免费送器械、药品总价值达4.9万元,义诊农民2.8万名。8、深入开展农村政策法纪教育活动为保证农村政策法纪教育工作稳定推进,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或成员的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