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884500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

2、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做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的阳光开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

3、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验,他嗫嚅(ni r)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刹那间,台下

4、一片静,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 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1)结合语境,如何理解文中第段的“嗫嚅”一词? (2)从修辞或写作手法等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刹那间,台下一片静,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3)文章前四节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嗫嚅”在这里是想说而又说不

5、出的意思,是动作神态描写,也是一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的窘迫、紧张。(2)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男孩尽管貌不惊人、技不出众,但他有着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为下文小男孩的成功做了铺垫。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衬托环境的安静说明小男孩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也解密了小男孩之所以成功的原因。(3)作者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4)这句话道出了这位耳聋获奖少年的成功秘诀。他告诉我们:不要抱怨自己(自暴自弃),关键是靠信心和努力,我们不奢望事事成功,但做成功一

6、件事是完全可能的。 【解析】【分析】(1)结合“耳聋的孩子第一次站到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可以看出男孩的窘迫、紧张。(2)句明确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把笑容比作盛开的野菊花,充满阳光。表现男孩健康、乐观、向上,结构上为下文获得成功作铺垫。结合语境,环境的安静说明小男孩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这是衬托的写法。(3)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做铺垫,前后也形成照应。(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文章的内容,这句话道出了这位耳聋获奖少年的成功秘诀。他告诉我们:不要抱怨自己(自暴自弃),关键是靠信心和努力,我们不奢望事事成功,但做成功一件事是完

7、全可能的。故答案为:嗫嚅”在这里是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意思,是动作神态描写,也是一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的窘迫、紧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男孩尽管貌不惊人、技不出众,但他有着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为下文小男孩的成功做了铺垫。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衬托环境的安静说明小男孩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也解密了小男孩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作者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这句话道出了这位耳聋获奖少年的成功秘诀。他告诉我们:不要抱怨自己(自暴自弃),关键是靠信心和努力,我

8、们不奢望事事成功,但做成功一件事是完全可能的。【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学生只要能理解词语的本义,结合语境的内容,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能够准确作答。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题干已经作了明确的要求,考生要按照要求,结合语句的特点,读懂文章,理解主题,按照一定的答题模式作答。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的理解。考生在平时要在平时留意常用的写作方法,能够辨识文章运用的写作方法,并且正确阐述。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巴伦支与他的伙伴们吴志彬 当历史步入十六世纪中后期,在欧洲大陆,一个国土只有两个半北京城大的国家,

9、依靠海上贸易运输崛起了,它就是荷兰。荷兰北方航运博物馆馆长讲述的一个故事深深感动了我。 1596年到1598年的某一天,一艘荷兰商船起锚了,船上是船长巴伦支和他率领的水手,共计17人。此行他们除了要完成客户委托的贸易业务,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海上通道。凭借着水手天生的冒险精神,他们在海上航行探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但是在经过俄罗斯一个叫三文雅的岛屿时,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 他们只能等到春天到来,才能完成剩余的旅程。三文雅地处北极圈内,冬天的气温只有零下40摄氏度,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谈何容易。严寒加上食物、淡水、衣服、药品的短缺,他们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

10、胁。他们只要打开船上的那些货物,那些衣服和药品就足以挽救生命。但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却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就是死也不能动客人的货物。 巴伦支和他的伙伴在死亡的边缘苦苦挣扎,_他们动用了货物,相信谁_不会指责他们。但400多年前的十几位荷兰水手,没有这样做。巴伦支带领水手们,在冰天雪地里依靠打猎勉强维持生存。用猎物肉充饥,皮毛做衣服御寒。但还是难以为继,一个个伙伴相继病倒,连船上的甲板都被拆掉用以烧火取暖。这一等就是8个月,这是何等漫长的冬季。陆续有8名水手死去,而那些货物依然完好无损。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幸存的9人终于把货物带回了荷兰,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枯槁,但把货物完好无损地交到了委托人手中。

11、他们令人匪夷所思的壮举震惊了世界,也感动了世界。他们用生命为代价坚守的信用,成为后来的商业法则。人们记住了巴伦支的名字,历史也记录下这感人的一页,荷兰人为此骄傲。 葡萄牙与西班牙在欧洲海上运输的垄断地位被动摇,巴伦支与他的伙伴们做出的牺牲,为荷兰人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商机。此后,荷兰人几乎掌控着欧洲百分之八十的海上运输贸易量,他们创建的东印度公司,足迹几乎遍布全世界。 荷兰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银行,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所以即使正在与西班牙进行着战争,荷兰的银行还在合法地贷款给自己的敌人。荷兰人就是这样坚守诚信之本,时至今日,我们可以

12、深切体会到,这种商业诚信是何等重要。 这样一个小国的崛起,绝非偶然。(1)认真阅读文章,请为第段画线部分补充合适的词语,使句子通顺。 巴伦支和他的伙伴在死亡的边缘苦苦挣扎,_他们动用了货物,相信谁_不会指责他们。(2)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做出了一个怎样“惊人的决定”?为什么说这个决定是“惊人”的? (3)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4)荷兰这样一个“小国”,崛起的关键是什么?文中还有什么示例可以证明这一点? (5)第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 (1)即使;也(2)就是死也不能动用船上客人委托运输的货物;困为此时他们的盒物、淡水、衣服、药品短缺,生命受到威胁,这些货物足以挽救他们的生

13、命,他们却宁愿舍弃生命坚守承诺。(3)这个句子表明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的壮举感动世界,为荷兰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商机,促进了荷兰的崛起。(4)荷兰的崛起,关键是坚守诚信证明这个观点是:荷兰在与西班牙的战争期间,荷兰的银行还在合法的货款给自己的敌人等事例。(5)在文章结构上起首尾呼应的作用,同时点明了心。 【解析】【分析】(1)“他们动用了货物”与“不会指责他们”两个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假设关系,且是让步关系的假设复句,所以应该填“即使也”这个关联词语。 (2)一问,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找到了问题就找到了答案。此题也不例外。可分析问题的下文“就是死也不能动客人的货物

14、”,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二问,可分析上文“冬天的气温只有零下40摄氏度,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谈何容易。严寒加上食物、淡水、衣服、药品的短缺,他们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3)分析“此后,荷兰人几乎掌控着欧洲百分之八十的海上运输贸易量,他们创建的东印度公司,足迹几乎遍布全世界”的意思及作用,要结合标题“巴伦支与他的伙伴们”,再联系文章内容及主题,即可分析出这句话的含意。即: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的壮举感动世界,为荷兰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商机,促进了荷兰的崛起。进一步证明“这种商业诚信是何等重要”“这样一个小国的崛起,绝非偶然”。 (4)一问,具体考查荷兰这样一个“小国”崛起

15、的关键,可提取“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幸存的9人终于把货物带回了荷兰,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枯槁,但把货物完好无损地交到了委托人手中。他们令人匪夷所思的壮举震惊了世界,也感动了世界。他们用生命为代价坚守的信用,成为后来的商业法则”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二问,可根据题干的要求,证明这个观点的内容可提取第7段“所以即使正在与西班牙进行着战争,荷兰的银行还在合法地贷款给自己的敌人”一句作为答案。 (5)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这样一个小国的崛起,绝非偶然”一句在结构上就有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的作用;在内容上就有点明中心的作用。 故答案为: 即使 ; 也 就是死也不能动用船上客人委托运输的货物;困为此

16、时他们的盒物、淡水、衣服、药品短缺,生命受到威胁,这些货物足以挽救他们的生命,他们却宁愿舍弃生命坚守承诺。 这个句子表明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的壮举感动世界,为荷兰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商机,促进了荷兰的崛起。 荷兰的崛起,关键是坚守诚信证明这个观点是:荷兰在与西班牙的战争期间,荷兰的银行还在合法的货款给自己的敌人等事例。 在文章结构上起首尾呼应的作用,同时点明了心。 【点评】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注意揣摩分句是的关系,明确关联词语。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读懂文本内容,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 本题考查句子作用的分析,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句意。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解答此题要在整体

17、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根据已给出的事件,找到相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本题考查了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某一段落或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这里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最后一次拥抱徐树建 林海在大城市工作,去年春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爸妈欢聚一堂。一眨眼的工夫假期结束了,要返程的时候,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 时

18、候不早了,林海用力拥抱了一下妈,又向苍老的爸挥挥手,掉头大踏步就走了,再耽搁下去,他的眼泪会流出来。 当到家的时候,妈打来一个电话,说:“海子,你走后你爸一直不开心,酒不肯喝不说,连饭也不想吃。” 林海忙说:“妈,您告诉爸,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的,那时候我一定多陪爸几天” 妈打断林海说:“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说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喜欢你,你小时候他天天把你搂在怀里,现在连个拥抱都不肯嗨,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 林海听了心里诧异,不就是一个拥抱吗?爸竟然需要这个! 不过爸说得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子之间开始

19、变得生分了。平日里总是本能地给妈打电话,打给爸总觉得无话可说。而一旦父子面对面,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话,跟妈倒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有时吧,跟爸不像是父子,倒像是陌生人,甭说拥抱了,连拉下手都觉得别扭。或许天底下所有的父子全是这样吧? 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 城里日月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林海一直忙;再一晃又过年了,林海还是忙。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好在来日方长,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回去,还欠爸一个拥抱哩。 时间跑啊跑,又不知跑了多远。这天忽然接到电话:爸突发疾病,不行了! 林海一听之下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心脏像

20、给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 这一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原来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只要愿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可自个儿以前怎么就那么望而生畏呢? 当一脚踏进家门的时候,看到爸正静静地躺着,妈和亲戚全围着。 妈说:“你爸老早就感觉不舒服了,可不让跟你说,说你太忙,他还说,海子说要拥抱我呢,我得好好活着” 林海好容易才脱下鞋爬上床,坐在爸的脚底下,然后虔诚地伸出双手托住爸的后背, 轻轻一用力,爸便坐了起来,啊,什么时候爸变得这么轻? 爸身上暖乎乎的,有一种熟悉的味道。那是自个儿小时候爬在爸背上时闻到的味道, 是寒夜里躺在爸怀中闻到的味道。太熟悉了,又太陌生了。

21、 然后,林海把爸的头轻轻靠在自个儿的肩膀上,就像他小时候靠在爸的肩膀 林海再用力搂住爸的腰,说:“爸,我拥抱你了” 爸没有回答,在几分钟之前爸已走了。(有改动)(1)请从林海的角度,围绕“拥抱”梳理本文的情节脉络,在下列两处横线上填写有关的情节内容。 去年春节回老家,没有给爸拥抱。_爸去世时,给了爸拥抱。(2)林海的爸为什么如此在意儿子的一个拥抱? (3)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自然段。 (4)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分析林海这一人物形象。 (5)简要分析本文第自然段的写法之妙。 【答案】 (1)接到母亲电话,决定给爸一个拥抱;很久未回老家,欠爸一个拥抱(2)“拥抱”这个动作表达的是爱,传递的是亲情(或因

22、为拥抱代表着儿子对他的爱,林海离家时拥抱了妈妈,却只向从小天天把他搂在怀中的挥挥手,爸爸觉得父子之间生分了,爸爸期待林海对他爱的回应。(3)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父亲比作大山、大树,形象生动地写出爸在林海心中的分量和重要性,表现了林海知道爸病重时内心的震惊和痛苦。(4)通过林海盼望回老家与父母团聚,看出他是一个重亲情或孝顺、懂事的人;接到母亲电话,意识到父亲期待一个拥抱,决定下次回去补上拥抱,由此看出他是一个懂得反思(或知错就改、孝顺)的人;久未回家,仍记得欠父亲拥抱,说明他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通过写他得知父亲病重的所思所感,看出他是一个深爱父亲的人。(5)故事戛然而止,语言简明,引人深思;点睛之

23、笔,含蓄点明中心,要珍惜当下,珍惜亲情。 【解析】【分析】(1)先明确“拥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后接着题目中所给出的第一个和第四个情节,找到相关的事件,再按与示例相同的句式分别进行归纳概括。临别时没有给父亲拥抱,回来后林海接到母亲的来电,决意给爸一个拥抱;但是后来林海很久未回老家,就这样一直欠着父亲一个拥抱,最后是父亲去世时,才给了父亲一个拥抱。据此填写相关情节即可。 (2)从父亲的语言来看,是因为“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看似无意的“拥抱”,在父亲的心目中其实是爱意的表达,所以他很看重。 (3)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首先要能正确判断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内容进行分析。

24、这里的句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将父亲比作大山、大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在林海心中的位置,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得知父亲的病情时,林海十分痛苦。 (4)从文中林海接到母亲的电话后,心里一直惦记着自己欠父亲一个拥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孝心、懂事的孩子;从林海得知父亲病情时及回来家后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亲情,爱父亲的好孩子。 (5)从语言方面来看,小说的末段内容简洁,但却有力,它既让读者感动,又引起读者的深思,属于耐人寻味式的小说结尾,这样使文章的主旨含蓄而又深刻。 故答案为:1、接到母亲电话,决定给爸一个拥抱2、很久未回老家,欠爸一个拥抱 “拥抱”这个动作表达的是爱,传递的是亲情(或因为拥抱代表

25、着儿子对他的爱,林海离家时拥抱了妈妈,却只向从小天天把他搂在怀中的挥挥手,爸爸觉得父子之间生分了,爸爸期待林海对他爱的回应。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父亲比作大山、大树,形象生动地写出爸在林海心中的分量和重要性,表现了林海知道爸病重时内心的震惊和痛苦。 通过林海盼望回老家与父母团聚,看出他是一个重亲情或孝顺、懂事的人;接到母亲电话,意识到父亲期待一个拥抱,决定下次回去补上拥抱,由此看出他是一个懂得反思(或知错就改、孝顺)的人;久未回家,仍记得欠父亲拥抱,说明他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通过写他得知父亲病重的所思所感,看出他是一个深爱父亲的人。 故事戛然而止,语言简明,引人深思;点睛之笔,含蓄点明中心,要珍

26、惜当下,珍惜亲情。【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解答时要结合题干的提示,注意示例的句式特征。 本题考查的是语句意思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段的赏析。对于语句的赏析要选取好赏析的角度,一般说来从修辞、词语运用、描写三个角度,考生要仔细阅读语句或文段,选好角度进行赏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方向和理解。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的事件,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考生要注意文段的位置,从内容、曾结构、表现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

27、。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老山界(节选)陆定一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

28、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

29、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1)第段写景的观察点是_,第段写景的观察点是_。 (2)第段从多个角度描写“半夜”,从感觉角度突出夜之“寒”,从_觉角度暗示山之_ ,从_觉角度反衬夜之_。(每处填一字) (3)第段中“奇观”奇在哪?“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山脚;山腰(2)视;高;听;静(3)参考示例:“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漫;其次,“奇观”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山路的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艰险吓

30、倒。“奇观”不仅指向眼前之景,更指向长征这一伟大业绩,指向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军队伍,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的赞叹之情。 【解析】【分析】(1)依据“从山脚向上望”可知,第段作者写景的观察点是“山脚”;依据“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可知,第段写景的观察点是“山腰”。据此填写作答。 (2)“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从视觉角度描写了老山界的高;语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

31、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采用的是以声衬静的写法,从听觉的角度写其“静”。据此可填写作答。 (3)本题作答可结合“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所描写的山的景色及红军战士们的行为来概括。通过“奇观”一词的使用,既准确形象地写出山路的陡峭,更表现了红军丝毫没有被眼前的艰险所吓倒,突出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抒发了作者对红军战士们的赞叹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山脚 ; 山腰 视; 高 ; 听 ; 静

32、 参考示例:“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漫;其次,“奇观”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山路的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艰险吓倒。“奇观”不仅指向眼前之景,更指向长征这一伟大业绩,指向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军队伍,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的赞叹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的观察点,注意结合文段内容,提炼作者是站在山的那个角度观察的即可。 本题考查写作角度及内容的把握。通读 第段 ,明确写作的角度有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结合具体句子体会写作的角度和突出的内容。 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理解,抓住语段根据句子的理解,明确 “奇观”奇的所在,结合

33、全文内容,明确“奇观包含的作者感情。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陶渊明:我为自己代言汪微微 当官场同仁都在混日子并被日子所混时 , 陶渊明选择了华丽丽的转身,投身侍弄自己亮闪闪的梦想。 本来,陶渊明的官场生涯虽算不得呼风唤雨,但凭着名门望族的荫庇,29岁的他不费吹灰之力,坐上了江州祭酒的高位。35岁时,在叔父的推荐下,他投入权臣桓玄门下做其私人秘书,官品不大,但属于心腹近臣,很容易随着主子的升迁一路平步青云。39岁,他转做刘裕(后来的宋武帝)的幕僚,荣华富贵呼之欲出,光宗耀祖指日可待。他的官场走向,道路一点也不曲折,前途却一派光明,逼得那些蝇营狗苟一辈子、最终却蝼蚁一生的人,发自内心地羡慕

34、嫉妒恨。 可惜,陶渊明志不在此。在官场,他找不到归属感。他不能原谅一颗诗心被缠身冗务耳鬓厮磨,也容忍不下桓玄的狼子野心,还看不惯刘裕的滥杀无辜和重用奸人。更让他觉得绝望的是,终日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卑躬屈膝的事,活得像条狗一样,永世不得直立行走。于是,他一次次在现实面前耍起了大牌,走马观花般地出入官场。 某天,为迎接上级派来的检查组,随从请陶渊明冠带出迎,并再三提醒他小心侍候。侍候惯了梦想的陶渊明,哪里肯为他人低三下四?况且检查组的小头目,还是他一向看不起的无能小辈?于是,撇下一句振聋发聩的“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后,他挂冠封印而去。13年断断续续的官场生涯,戛然而止。一辈子不能直立行走,为自己

35、代言,即使钟鸣鼎食又有什么意义?他彻底清醒。从此,官场再无陶渊明。 拒绝五斗米后,陶渊明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他耕于前,妻锄于后,夫唱妇随,恩恩爱爱,其乐融融。也愈发爱喝酒,逢喝必醉。朋友来访,人家还没喝好,他已醉得不省人事,却不忘一脸憨厚地笑:“我醉了,想睡了,你随意。”不克制自己,也不限制他人,他的自由自在,终于可以自给自足。云卷云舒,潮起潮落,不看天气看心情。 在劳动的浸泡下,在菊花的浸润下,他的诗文,生机蓬勃,透着一股空山新雨后的青草味,给人悠然又安静的印象。又因诗文言简意赅,用字平易,很快被传唱开去。他的快乐被斜阳曳成猎猎的旗,招摇在四周的暮云里。 好景不长,一

36、场大火,把他辛辛苦苦攒下的十余亩方宅烧得片甲不留。一家人只好寄居在船上,靠亲朋好友的接济过活。生活还得继续,于是别无选择地搬至贫瘠之地。日子一天天青黄不接,连和他一样靠天过活的老农都动摇了。在老农看来,陶渊明和他们不一样,他是有能力过上好日子的人,只要他愿意。于是老农壮着胆子劝他,与其隐在民间餐风宿露,不如出入官场锦衣玉食。都醉得看不清对方眉眼了,陶渊明心里仍是明白通透,他拒绝了,不给他人和自己一点商量的余地。 古往今来,官场里一直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面目模糊的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官员。只有陶渊明,眉眼分明,面容俊朗,神清气爽,并以实名认证的方式,不朽地镌刻在历史

37、的壁崖上。(1)读第自然段中子的划线处“官场同仁都在混日子并被日子所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解释划线词“混”的意思,并指出其词性。请写出第段划线句的含义。(2)细读段,请概括陶渊明辞官的三个主要原因。 (3)第段写到“他的快乐被斜阳变成猎猎的旗,招摇在四周的暮云里。”通读全文,请说说陶渊明的快乐有哪些? (4)请就文章写法、内容和作用对第自然段作简要分析。 (5)读罢此文,我们对陶渊明有些许了解,那么我们再读他的诗归园田居(其三),请说说这首诗讲了他怎样的生活状态。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答

38、案】 (1)混:动词,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地生活。含义:说明朝廷官员都是名不副实平庸之徒,只懂得阿谀奉承,没有高洁的志向。(2)官场的污浊黑暗;自身志向高洁;朝廷官员对他的藐视侮辱。(3)快乐:躬耕自足,家庭和睦;生活自由自在,怡然自得;精神和心灵上的解放。(4)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陶渊明追求自我、淡泊名利、正气凛然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其高洁志向敬佩、尊崇之情。(5)写出了其早出晚归、躬耕田园的生活状态,表明其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解析】【分析】(1)“混”本义:搀杂在一起;冒充;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地生活。这里要求答的是语境义。即: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地生活。从词性上看,支配“日子

39、”,所以是动词。“当官场同仁都在混日子并被日子所混”这句话主要写出官员在官场上一味阿谀奉承祈求仕途平坦,没有真才实学,不同于陶渊明的敢于追求自我的勇气。 (2)注意从文章段中去寻找、概括答案,提炼自己的观点。如“在官场,他找不到归属感。他不能原谅一颗诗心被缠身冗务耳鬓厮磨,也容忍不下桓玄的狼子野心,还看不惯刘裕的滥杀无辜和重用奸人”说明官场的污浊黑暗。“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说明他自身志向高洁。“侍候惯了梦想的陶渊明,哪里肯为他人低三下四”是说他不肯受辱。 (3)提可提取第段“陶渊明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他耕于前,妻锄于后,夫唱妇随,恩恩爱爱,其乐融融”“不克制自己,也不限制他人

40、,他的自由自在,终于可以自给自足。云卷云舒,潮起潮落,不看天气看心情”,第段“在劳动的浸泡下,在菊花的浸润下,他的诗文,生机蓬勃,透着一股空山新雨后的青草味,给人悠然又安静的印象”等句,即可整理出躬耕自足,家庭和睦;生活自由自在,怡然自得;精神和心灵上的解放等正确答案。 (4)第段“官场里一直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你方唱罢我登场只有陶渊明,眉眼分明,面容俊朗,神清气爽,并以实名认证的方式,不朽地镌刻在历史的壁崖上”将官场上的一些污浊之辈同陶渊明进行对比,在内容上塑造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志趣高洁的人物形象,可感受到作者对其敬佩之情。点明了主题。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圆合。

41、 (5)题干要求分析诗歌讲了陶渊明怎样的生活状态。这首诗把陶渊明在田园当中耕耘的细节描写的很详细,生动细致地讲解了他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理想生活状态及愿望。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虽说比做管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这是写他早出晚归、躬耕田园的生活状态。“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这两句诗,表明其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理

42、想;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故答案为: 混:动词,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地生活。含义:说明朝廷官员都是名不副实平庸之徒,只懂得阿谀奉承,没有高洁的志向。 官场的污浊黑暗;自身志向高洁;朝廷官员对他的藐视侮辱。 快乐:躬耕自足,家庭和睦;生活自由自在,怡然自得;精神和心灵上的解放。 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陶渊明追求自我、淡泊名利、正气凛然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其高洁志向敬佩、尊崇之情。 写出了其早出晚归、躬耕田园的生活状态,表明其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点评】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和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

43、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答题时应注意,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学生答题时应注意,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尾段落的考查。通常情况下,结尾段的作用一般是结构上: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

44、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向一棵树鞠躬王崇亚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每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

45、到它的存在。 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砖垛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做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

46、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 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 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