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文言文练习题.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880628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 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 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 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 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 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 9、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狼11、

2、听妇前致词 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 三峡14、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17、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19、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用

3、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 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 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 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 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 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 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木兰诗28、处处志之 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桃花源记29、未果,寻病终 果:名词用作动词,实现。 桃花源记30、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

4、名词用作动词,穿孝服 。 唐雎不辱使命3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唐雎不辱使命32、恵子相梁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恵子相梁3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幅: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 曹刿论战34、一鼓作气 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曹刿论战35、肉食者谋之,又何加间焉 间:名词用作动词,参与。 曹刿论战36、驴不胜其怒,蹄之 蹄:名词用作动词,踢。 黔之驴3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童趣38、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马说39、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饷:名词用作动词,送食物。观刈麦4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5、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1、行舟绿水前 行:名词用作动词,前行。 次北固山下42、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用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伤仲永43、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的发髻。核舟记44、造化钟神秀 钟:名词用作动词,聚集。 望岳45、浑欲不胜簪 簪:名词用作动词,插簪。 春望46、听妇前致词 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石壕吏47、客此 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湖心亭看雪48、大雪三日 雪: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湖心亭看雪49、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与朱元思书50、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51、滕子京谪守

6、巴陵郡 守(太守):名词用作动词,做太守。岳阳楼记52、歌以咏志 歌:名词用作动词,写诗歌。 观沧海 (二)名词作状语1、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论语十则2、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论语十则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隆中对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外:名词作状语,对外。 内:名词作状语,对内。 隆中对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小石潭记6、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小石潭记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

7、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9、山行六七里 山: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 醉翁亭记10、东临碣石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观沧海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愚公移山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名词作状语,用船。 黔之驴14、北饮大泽 北:名词作状语,到北方去。 夸父逐日15、道渴而死 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夸父逐日16、孔子东游 东:名词作状语,往东方。 两小儿辩日17、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18、复前行 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桃花源记 19、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核舟记20

8、、空谷传响 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三峡21、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玉城:名词作状语,像玉城一样。 雪岭:名词作状语,像雪岭一样。观潮22、手自笔录 手:名词作状语,亲手。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送东阳马生序2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伤仲永24、夜篝火,狐鸣呼曰 篝:名词作状语,用篝罩。 陈涉世家25、四面竹树环合 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 小石潭记26、中军置酒饮归客 中军:名词作状语,在中军帐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三)名词作形容词:1、宜乎众矣 众:名词作形容词,很多,多。 爱莲说2、其色墨 墨:名词作形容词,黑色。 核舟记3、道阻且右 右:名词作形容

9、词,弯曲。 蒹葭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二)动词 活用(一)动词作名词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骏马。三峡2、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与朱元思书3、宜枉驾顾之 驾:动词用作名词,指车、马。 隆中对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骑:动词用作名词,战马。 木兰诗5、传不习乎 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论语十则6、选贤与能 能:动词用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大道之行也7、照无眠 无眠:动词用作名词,无眠的人。 水调歌头8、入则无法家拂土 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动词用作名词,国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止增笑耳 笑:动词用作名词,笑料

10、。 狼(二)动词作副词:寻病终 寻:动词作副词,不久。 桃花源记(三)动词作状语:忽啼求之 啼:动词作状语,哭着。 伤仲永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使动用法1、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威服。 陈涉世家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恼怒。陈涉世家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疲劳。 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资财缺乏。 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动:动词使动用法,使惊动。 忍:形

11、容词使动用法,使坚韧。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巩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邹忌讽齐王纳谏6、乱花渐欲迷人眼 迷:动词使动用法,使眼花缭乱 钱塘湖春行7、清风半夜鸣蝉 鸣:动词使动用法,使鸣叫。 西江月8、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爱莲说9、望峰息心 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与朱元思书10、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尽。马说11、凄神寒骨 凄: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寒透。 小石潭记12、请广于君 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唐雎不辱使命13、因屏人曰 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退避

12、。 隆中对(二)意动用法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异。 伤仲永2、父利其然也 利: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伤仲永3、邑人奇之 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伤仲永 4、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亲人。 大道之行也5、不独子其子 子: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孩子。 大道之行也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醉翁亭记7、先主器之 器: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隆中对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邹忌讽齐王纳谏9、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轻视,小看。 唐雎不辱使命10、其家甚智其子 智:形容词意动

13、用法,认为聪明。 智子疑邻11、智子疑邻 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智子疑邻12、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诧异。 桃花源记初中文言文 词类活用 (四) 形容词 活用(一)形容词作名词1、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铁甲。 陈涉世家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2、此皆良实 良: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的人。 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实的人。 出师表3、温故而知新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知识。 十则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知识。4、众妙毕备 妙:形容词用作名词,妙处。 口技5、二男新战死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近。 石壕吏6、亲旧知其如此 旧:形容词用作名词,旧友,故友。五

14、柳先生传7、百废俱兴 废:形容词用作名词,废弃的事。 岳阳楼记8、落红不是无情物 红:形容词用作名词,花。 己亥杂诗9、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愚公移山10、义不杀少而杀众 义:形容词用作名词,少数人。众:形容词用作名词,多少人。 公输(二)形容词作动词1、贤于材人远矣 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伤仲永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兴。 五柳先生传3、如鸣珏环,心乐之 乐: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 小石潭记4、日光下澈 澈:形容词用作动词,透射。 小石潭记5、吾义固不杀人 义:形容词用作动词,按道义(行事),坚持道义。公输 6、公输盘之攻械尽 尽

15、: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公输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8、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 出师表9、亲贤臣,远小人 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出师表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邹忌讽齐王纳谏11、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善于。口技12、而日中时远也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离人远。两小儿辩日13、而日中时近也 近:形容词用作动词,离人近。 两小儿辩日1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热。凉: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凉。 两小儿辩日15、水不在深,有

16、龙则灵 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 陋室铭16、惟言德馨 馨:形容词用作动词,香气远播,美名远扬。 陋室铭17、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尽。 桃花源记18、明月别枝惊鹊 惊:形容词用作动词,惊动。 西江月19、香远益清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清: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得清香。爱莲说20、既而渐近 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逼近。 观潮21、互相轩邈 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 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 与朱元思书22、风烟俱净 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 与朱元思书23、亦不详其姓字 详:形容词用作动词,清楚的知道。 五柳先生传24、一食或尽粟一石 尽:形容词用作

17、动词,吃光,吃尽。 马说25、低绮户 低:形容词用作动词,低照。 水调歌头26、散入珠帘湿罗幕 湿:形容词用作动词,渗湿或沾湿。 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27、波色乍明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发出亮光。 满井游记28、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怪。陈涉世家29、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用作动词,为所苦。 陈涉世家30、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形容词用作动词,树立威信。 陈涉世家31、人恒过 过:形容词用作动词,犯过失,犯错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形容词作状语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形容词作状语,在空中。 小石潭记(四)形容词作副词1、宾客意少舒 少:形容词作副词,稍微。 口技2、良多

18、趣味 良: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的。 三峡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王右军:王羲之。减:不足。大将军:王敦。钱凤:人名,字世仪。孰:熟。从:纵。(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屏人论事/敛声屏息B.大将军甚爱之/可爱者甚蕃C.信其实孰眠/日中不

19、至,则是无信D.大将军尝先出/浅尝辄止(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3)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从中看出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 (1)B(2)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3)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 【解析】【分析】(1)A项,屏:通“摒”,让手下退出,退避/抑止。B项,都是“很,非常”的意思。C项,相信/诚信。D项,曾经/尝试。故选B。 (2)根据句意: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

20、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故句子划分为: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3)第一问,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他们发现王羲之睡在帐子里,怕王羲之听到两人的阴谋,泄露出去对他们不利,才大惊的。第二问,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

21、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从“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可看出王右军的聪明机智和沉着冷静。 故答案为:B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句意,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理解词义。注意文言词语的一些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通假字。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在理解句

22、意的基础上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结合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和相关事件的进行分析。【附参考译文】 王右军(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不得不杀掉他。”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

23、嘴边还有口水,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乙】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

24、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 , 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 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 , 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选自唐语林)【注】大梁:今河南开封。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飞龙:指皇家。(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B.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同“饲”,喂C.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通晓(2)把文中画横

25、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甲】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联系马说,结合语段【乙】,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 【答案】 (1)C(2)喂养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3)暗含了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4)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想发据良马的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

26、失败后,还“怒挺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的潜能,故不能使其成为名马。 【解析】【分析】(1)ABD正确;C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它。策:鞭打。故选:C。 (2)重点词:食:饲养;其:之千里马;翻译:喂养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重点词:许:答应;及:及时; 遽 :就。翻译: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3)本题考查分析句子情感的能力。“其真不知马也”的意思是“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结合整个句子及前面一句“其真无马邪”,可以知道,不是没有千里马,是没有人认识千里马,从

27、而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联系韩愈的马说分析作答即可,选文中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的潜能,使其成为名马。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发掘良马的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没做到这点。 故答案为:C; 喂养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暗含了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想发据

28、良马的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挺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的潜能,故不能使其成为名马。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本题考查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

29、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然后比较不同即可。 【附参考译文】 【乙】沈宣词曾经担任丽水令,自称家住大梁时,马厩里经常有几十匹骏马,但自己还常常觉得不满足。咸通六年,有位宾客有马想卖掉,马身洁白且马鬃类似来红色,(沈童词认为这马)非常奇异,出价五十万,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某一天,沈宣词拜见王公遂,询问从前那匹马。王公遂说:“我竟然不曾骑过。”于是牵出马,马到了(他们面前),举头斜视,毫不驯服,几乎

30、不能跨上去(骑乘),王公遂生气地推打马,马又倒在地上,揣测这匹马终究不可以圈养。第二天,(王公遂)让几个儿子骑乘,也是这样;几个仆人骑乘,也是如此。于是(王公遂)要求按照沈宣词先前给的价格卖给沈宣词。沈宣词得到了马,又像先前那样。恰逢魏帅李公蔚收购向皇帝进贡的马,前前后后送来的都不合适。李公蔚来看这匹马,看了一次就买了下来。后来(这匹马)被养在皇家,皇帝特别宠爱它,(这匹马)成了当时最有名的马。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齐景公游于海而乐之。号令诸大夫曰:“言归者死。”颜涿聚曰:“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齐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

31、之。颜涿聚曰:“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至三日,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齐景公所以遂有齐国者,颜涿聚之力也。(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言归者死/男有分,女有归B.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非同小可C.君乃释戈趣驾而归/爱不释手D.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3)结合选文,说说齐景公为什么先要杀死颜涿聚,后来为什么又放过了他。 【答案】 (1)C(2)

32、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3)齐景公因颜涿聚触犯了自己“说要回去的处死”的禁令而要杀死他。后来得知颜涿聚进谏是为了防止有臣子趁机谋反,是出自忠心;且杀死他成就了对方,却使自己与史上臭名昭著的昏君为伍。所以,最终放过了他。 【解析】【分析】(1)A项,回去/归宿,出嫁。B项,可以/寻常,一般。C项,放下。D项,国都/国家。故选C。 (2)技巧:句意;关联词;句子成分;虚词。君游海而乐之(您来海上游玩得开心)/奈臣有图国者何(然而臣子中有图谋篡国的人该怎么办?)/君虽乐之(您现在虽然快乐)/将安得(您现在虽然快乐)。 (3)“杀死”原因。“齐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之。”从这句话中看出,要杀死颜涿聚的原因是齐景公认为颜涿聚触犯了自己“说要回去的处死”的禁令。放过原因。“颜涿聚曰: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从这处内容看出齐景公放过颜涿聚是因为他把自己和比干等人放在一起,如果杀死他,那么齐景公自己就变成纣王一样的昏君了。“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这句话说明颜涿聚的谏言和行为拯救了齐景公,所以最后齐景公放过了他。 故答案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