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浮山县怡恒矿业有限公司
3万吨/年铁矿资源整合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委托单位:浮山县怡恒矿业有限公司(盖章)
评价单位: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零一三年四月
一、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浮山县怡恒矿业有限公司位于浮山县城西南方向、直距约15公里的翟底村东北处,行政区划隶属浮山县东张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径111°42′47″-111°42′52″,北纬35°52′48″-35°52′55″。矿区中心点坐标为:东径111°42′49″,北纬35°52′51″。根据山西省临汾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临非煤整合办字[2009]1号}文《关于转发省非煤整合办关于临汾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有偿使用工作的通知》山西省浮山县双益铁矿有限公司与山西省浮山县宏财铁矿整合为一个矿山。整合后的矿山名称为,企业名称为浮山县怡恒矿业有限公司。整合后矿区面积:0.06km2。开采标高:879.99-699.99m,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为规范采矿权范围,合理利用矿产资源,2010年5月浮山县怡恒矿业有限公司申请进行采矿权范围划界,申请矿区面积不变,为0.06km2,申请开采标高879.99-699.99m,2010年5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晋非煤采划字(2010)0054号》文批准其划界申请。2012年5月批准其延期一年(时间2012年5月10日~2013年5月13日)。
根据山西省非煤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领导组文件晋非煤整合办字[2008]10号“关于《临汾市非煤矿产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文件精神,浮山县怡恒矿业有限公司由浮山县双益铁矿有限公司与山西省浮山县宏财铁矿整合而成,整合后矿区面积为0.06km2,开采标高为880-700m,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
矿区东侧约4km处有浮山-翼城公路(省道)通过,矿区与浮山-翼城公路之间有简易公路相通。矿区北有309国道通过,南有侯月铁路通过,交通较为便利。
2、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2011年8月该矿委托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查院编制完成了《山西省浮山县怡恒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书:矿区面积0.06km2,开采标高为879.99-699.99m,开采矿种为铁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
12
表1 本工程的建设内容与现有工程的衔接关系
工程类别
现有工程现状
工程建设内容
与现有工程的关系
目前的建设进度
原双益铁矿
原宏财铁矿
主
体
工
程
开拓
系统
主井
主竖井(SJ1):X=3972601.958,Y=19564460.179,H=892.589m
主斜井(XJ1):X=3972648.726,Y=19564306.647,H=877.760m
主竖井(新建),X=3972409.525,Y=19564464.255,H=905.61
新建
未建
副井
副斜井(XJ2):X=3972513.764,Y=19564544.597,H=895.557m
副斜井(XJ2):X=3972765.299,Y=19564476.649,H=961.422m
—
—
关闭
风井
回风竖井(SJ2): X=3972713.535,Y=19564439.667,H=876.086m
—
风井(原宏财铁矿主斜井),X=3972648.726,Y=19564306.647,H=877.760m
原宏财铁矿
主斜井
利旧+改建
运输系统
采用JT800绞车
采用φ1.2m卷扬机提升0.7m3矿车
采用2JK-2.0型提升机
新建
未建
地面生产系统
设置一个露天原矿临时堆场,原矿经临时堆存后外运
设置一个露天原矿临时堆场,原矿经临时堆存后外运
在主井工业场地中北部设置一个原矿临时堆场,长30m,宽20m
新建
未建
辅助
工程
通风系统
风机已全部拆除
风机已全部拆除
回风井安装轴流式节能风机
新建
未建
排水系统
井底设水仓和水泵房,将矿井涌水排出
在井下设水仓、水泵房,将矿井涌水排出
新建
未建
废石系统
废石一部分填铺工业场地,一部分在场地堆放
废石一部分填铺工业场地,一部分在场地堆放
本项目设一个废石场,位于主井工业场地东北680m处的荒沟内,该沟总体呈南—北走向,南高,北低,长约110m,宽约40m,深约10m,总容积约1.9万m3,可储存矿石2.85万吨。废石场进行防渗措施,修筑拦渣坝、截水沟和消力池,并依据山沟地形对废石进行堆放,并覆土绿化。
新建
未建
辅助设施
机修间、材料库、空压机房、风机房、卷扬机房
机修间、材料库、空压机房、风机房、卷扬机房
机修间、材料库、空压机房、风机房、卷扬机房
新建
未建
公用
工程
给水
系统
给水
水车外购
本矿生产及生活水源为外购自南庄村,南庄村清水池水源为四家湾矿深井,取自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水质良好,可以作为本矿生产生活用水,水源有保证。
现有
利用
排水
矿井水
2008年底停产,目前矿井无涌水外排
本工程在主井工业场地建设一座井下水处理站,用于处理矿井水。井下水处理站配备1台YG-1-1型净水器,处理能力为1m3/h,可以满足矿井水处理要求。井下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率COD:>85%;BOD5:>70%;SS:>90%。矿井涌水经处理后贮存在清水池中,全部综合利用于凿岩用水不外排。
新建
未建
生活
污水
未经处理,全部排入矿区外的沟谷
本工程主井工业场地和风井工业场地各建设一座生活污水处理站,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处理站均为WSZ-AO-1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1m3/h,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活性炭吸附+消毒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率COD:>85%;BOD5:>90%;SS:>85%。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道路洒水和矿石堆场洒水不外排。
供电系统
供电电源引自浮山县东张乡
供电电源引自浮山县东张乡
利用现有工程供电电源
利用
供热系统
采用电采暖
全部采用电暖器
新建
未建
环保工程
大气
原矿堆场粉尘
露天堆场,粉尘大
根据矿石堆场地形条件在南侧和北侧建设挡风抑尘网,挡风抑尘网高度要求为6m(矿石堆最高高度按4.0m考虑),并设喷水设施,除尘效率可达80%。矿石堆场为四边形,总面积约600m2,其挡风抑尘网长度合计60m。
新建
未建
运输道路扬尘
道路未硬化,运输扬尘大
运输汽车出场前对轮胎、车体进行清洗,并及时清扫路面;运输眼线道路硬化,设专用洒水车,在运输道路定期洒水降尘,保持路面清洁和相对湿度;对外运输汽车加盖篷布,限制超载。
新建
未建
井下爆破炮烟
-
产生量很小,经稀释后,对大气环境影响很小。
-
-
环保工程
废水
矿井水
2008年底停产,目前矿井无涌水外排;原有矿坑水经沉淀处理回用于井下洒水降尘
本工程在主井工业场地建设一座井下水处理站,用于处理矿井水。井下水处理站配备1台YG-1-1型净水器,处理能力为1m3/h,可以满足矿井水处理要求。井下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率COD:>85%;BOD5:>70%;SS:>90%。矿井涌水经处理后贮存在清水池中,全部综合利用于凿岩用水不外排。
新建
未建
生活污水
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本工程主井工业场地和风井工业场地各建设一座生活污水处理站,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处理站均为WSZ-AO-1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1m3/h,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活性炭吸附+消毒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率COD:>85%;BOD5:>90%;SS:>85%。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道路洒水和矿石堆场洒水不外排。
新建
未建
固废
废石
废石一部分填铺工业场地,一部分在场地堆放
本项目设一个废石场,位于主井工业场地东北680m处的荒沟内,该沟总体呈南—北走向,南高,北低,长约110m,宽约40m,深约10m,总容积约1.9万m3,可储存矿石2.85万吨。废石场进行防渗措施,修筑拦渣坝、截水沟和消力池,并依据山沟地形对废石进行堆放,并覆土绿化。
新建
未建
生活垃圾
随地丢弃
集中收集后由浮山县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
-
噪声
提升机
露天布置,噪声影响大
基础减振、隔声。
新建
未建
通风机
合理布局、基础减振、安装消声器、扩散器。
新建
未建
空压机
基础减振、空压机房单独封闭隔声,室内采用吸声材料,采用隔声门和通风隔声窗。
新建
未建
水泵
-
室内布置,水泵与进出口管道间安装软橡胶接头,泵体基础设橡胶垫或弹簧减振器。
新建
未建
运输车辆
-
限制车速,限制鸣笛,夜间禁止通行;在乡村公路木瓜沟村路段南侧种植5m宽、293m长的绿化林带,在乡村公路西张村路段两侧种植5m宽、711m长的绿化林带
新建
未建
生态
排污影响
-
按照环评要求落实大气、水、固废、噪声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废水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从而减轻工程排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
固废处置
废石一部分填铺工业场地,一部分在场地堆放
环评规定对废石进行合理排放、填沟、覆土、植被恢复。
新建
未建
绿化
工业场地绿化率低
矿区工业场地绿化占地总面积为0.32公顷,绿化系数为20%。
新建
未建
运输道路沿线
运输扬尘大
运输道路洒水抑尘,清扫保洁。
-
-
环境管理监测机构
矿山未设环境管理监测机构
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监测机构。
新建
未建
办公室及生活设施
宿舍、办公室、食堂
办公室、宿舍、食堂
新建食堂、办公室
未建
储运工程
原矿储存
露天堆场,粉尘大
根据矿石堆场地形条件在南侧和北侧建设挡风抑尘网,挡风抑尘网高度要求为6m(矿石堆最高高度按4.0m考虑),并设喷水设施,除尘效率可达80%。矿石堆场为四边形,总面积约600m2,其挡风抑尘网长度合计60m。
新建
未建
运输道路
土砂石路面,未设置护坡
新建(部分需拓宽改造)运输公路1.21km,路面宽度为7.0m,路基宽度为9.0m,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
新建
未建
达产后,矿山布置两个工业场地:主井工业场地和风井工业场地,利用原宏财铁矿主斜井作为风井。新建一条竖井作为主井构成竖井开拓系统。设计利用资源储量29.84万吨,可采储量23.87万吨,服务年限8.8a。本工程建设内容与现有工程衔接关系见表1。
3、建设项目选址可行性
3.1矿址周围环境状况及建设条件分析
矿区位于浮山县城西南方向、直距约15公里的翟底村东北处,行政区划隶属浮山县东张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径111°42′47″-111°42′52″,北纬35°52′48″-35°52′55″。矿区中心点坐标为:东径111°42′49″,北纬35°52′51″。距离工业场地最近的村庄为主井工业场地西南0.59km的翟底村。
3.2环境功能划分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本建设项目目前所处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的二类区(广大农村地区),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根据《山西省地表水域水环境管理区划方案》,本项目地表水水质目标为III类,本次评价应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
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地下水的分类要求:“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业用水”,本区域地下水应执行Ⅲ类标准。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规定,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工业场地周边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交通道路执行4a类标准。
评价区植被覆盖率一般,重点考虑对区域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3.3城市建设规划
浮山县怡恒矿业有限公司位于浮山县城西南方向、直距约15公里的翟底村东北处,行政区划隶属浮山县东张乡管辖。该矿矿区距浮山县城13km,不在浮山县县城规划范围内。
3.4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
3.4.1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2年9月21日-9月27日对本项目进行了大气质量现状的监测。共布设3个监测点位,分别为:1#沟南村(陈家庄)、2#南庄村、3#翟底村。监测结果如下:从3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中可知,评价区SO2、NO2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TSP、PMl0出现超标,说明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一般。TSP、PM10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评价区内矿山企业较多,矿石堆存、运输等扬尘量大。另外,当地植被覆盖率差、风沙大,也是造成TSP、PM10超标的重要原因。
3.4.2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1)项目建设地表水影响分析结果
本项目矿区范围内没有河流,仅有季节性沟谷。本项目不排水,雨季时洪水汇流向东北进入响水河,由响水河向西北进入洰河水库(进入洰河),再向西北进入涝河,最终进入汾河。
为此,本次评价对地表水不做现状监测。
(2)地下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所开采的矿体上覆岩层岩性为O2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类和πδ闪长岩(岩浆岩),其中O2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类为直接顶板。由于矿体赋于区域奥陶系潜水位之上,本矿开采不会对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层造成影响。矿体上覆不存在岩浆岩裂隙含水层,本矿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一般不会造成顶板冒落形成裂隙带,本矿开采不会对岩浆岩裂隙含水层造成影响。
本矿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一般不会造成顶板冒落形成裂隙带,因此不会对第四系孔隙含水层造成直接影响。但本矿工业场地建设地点包气带为Q2+3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由于井筒的贯通疏干,矿山开采会对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造成间接影响。
3.4.3声环境影响分析
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2年9月21日对本项目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结果显示:主井工业场地噪声值昼间为41.4-43.4LAeq(dB),夜间噪声值范围35.4-36.8LAeq(dB);风井工业场地噪声值昼间为43.9-45.4LAeq(dB),夜间噪声值范围38.4-40.8LAeq(dB),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本项目在运营期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后,厂界噪声能够达标排放,因此声环境对项目建设不制约。
综上所述,本工程的建设从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看,在严格采取环评制定的各项污染物治理措施的基础上,不会给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处于可接受范围。
3.4.4区域环境敏感性因素分析
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关于环境敏感因素的界定原则,经初步调查项目所在区域基本不属特殊保护地区、社会关注区、生态脆弱区和特殊地貌景观区,本地区无重点保护生态品种及濒危生物物种。
评价区主要敏感因素是矿山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可知:本项目水土流失、生产运行期废石堆存是相对敏感的生态问题。在项目建设及运行过程中,挖填土方、修筑道路等工程行为将使部分植被受到破坏,但总的植被分布格局不会被打破。在积极实施生态恢复与防治的情况下,其影响将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具有改善的可能性。
3.4.5总量控制
经环评工程分析和环境保护措施分析,采取环评规定的环保措施后,污染物均可做到达标排放,同时项目不产生国家“十二五”控制的污染物,厂方不需申请总量。
3.4.6土地利用分析
本项目矿区面积0.06km2,矿区总占地面积1.71公顷,其中生产场地占地面积1.60ha,矿区道路占地0.11ha。其中利用现有场地0.8ha,利用现有道路0.07ha,新增占地为荒草地,占地0.84ha。不占用农田耕地及林地。废石沟拟选在主井工业场地东北680m处的荒沟内,建设拦石坝,经过综合处理作为废石填埋场。废石填埋满后进行覆土复垦,恢复地表植被,恢复当地的荒山植被生态系统,所以工程占地符合国家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要求,满足土地利用政策。
3.4.7从公众参与意见分析
本次评价中被调查的公众大部分对项目建设持赞成态度,占被调查人数的96%,主要认为项目建设将为本地区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可增加居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4%的公众对项目的不了解,所以认为无所谓。
3.4.8工业场地选择与平面布置合理性
本项目在总平面布置设计时,考虑到以下几条原则:
(1)矿区布置满足生产工艺流程要求,尽量使得原材料和物料的运输便捷、顺畅;
(2)矿区各组成部分功能分区明确,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不相互干扰;
(3)矿区内设备、设施的布置尽可能利用所处的地形条件,减少工程量及物料运输的能耗,节约投资;
(4)有利于矿区的环境保护工作。
本项目矿山开采界面确定后,主要生产区布置于附近。废石沟布置于矿区东北侧。
3.4.9废石场选址的可行性
本项目设一个废石场,位于主井工业场地东北680m处的荒沟内。同时为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废石沟的选址考虑到了以下几点:
(1)不宜设在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带,同时应避免成为矿山泥石流重大危险源;
(2)在山谷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山洪的影响,防止泥石流危害;
(3)不应设在附近居民点的上风向,以防粉尘污染居民区的空气;
(4)废石中含有有害物质时,废石沟应远离河流和农田;废石沟应在山坡荒地,少占或不占良田;
(5)废石沟不得截断河流,以免切断当地水源和防止废石沟受冲刷塌陷。
(6)废石沟远离市区、居民生活区,与周围村庄相距超过0.5km,符合第I类一般性固体废物的处置场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本工程废石沟堆放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废石,废石中有毒有害元素,经降雨淋溶后,元素的可溶解部分随雨水进入土壤,对土壤、植被、水体将产生影响。废石浸出液中各种有害成份含量均小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中的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也小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说明该废物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规定的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废石堆放按照《一般工业固废堆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第1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现状
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2年9月21日-9月27日对本项目进行了大气质量现状的监测。共布设3个监测点位,分别为:1#沟南村(陈家庄)、2#南庄村、3#翟底村。监测结果如下:从3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中可知,评价区SO2、NO2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TSP、PMl0出现超标,说明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一般。TSP、PM10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评价区内矿山企业较多,矿石堆存、运输等扬尘量大。另外,当地植被覆盖率差、风沙大,也是造成TSP、PM10超标的重要原因。
1.2地下水现状
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2年9月21日-9月23日对本项目进行了地下水现状的监测。地下水现状监测共布设了6个监测点位,分别为:1#翟底村、2#木瓜沟村、3#西张村、4#南畔桥、5#南畔新村、6#尧村。监测结果显示:在所有监测点位监测项目中,总大肠菌群(个/L)除南畔新村达标外,其余全部超标,另外2#木瓜沟村点位总硬度也出现超标。其余各项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由此可见,评价区地下水水质较好。其中总大肠菌群(个/L)出现超标是由于水井较浅,人类活动影响频繁造成;总硬度出现超标是由地质原因造成的。
1.3声环境质量现状
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2年9月21日对本项目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结果显示:主井工业场地噪声值昼间为41.4-43.4LAeq(dB),夜间噪声值范围35.4-36.8LAeq(dB);风井工业场地噪声值昼间为43.9-45.4LAeq(dB),夜间噪声值范围38.4-40.8LAeq(dB),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2.1环境空气评价范围
本项目大气评价仅做定性分析,评价范围为矿区和废石场区域。
2.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本工程只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2.3地下水评价范围
根据本地区地下水径流、补给、排泄等条件的初步分析,评价确定地下水评价范围为:矿区及废石沟周围500m范围。
2.4环境声学评价范围
噪声评价范围为该矿工业场地边界外延200m范围内。
2.5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评价范围为:废石堆场及废石沟周围。
2.6生态环境
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矿区边界外延500米和废石场、取土场以及运输道路区域。
三、工程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
1. 大气污染源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
1.1堆场扬尘
环评要求矿方根据矿石堆场地形条件在南侧和北侧建设挡风抑尘网,挡风抑尘网高度要求为6m(矿石堆最高高度按4.0m考虑),并设喷水设施,除尘效率可达80%。矿石堆场为四边形,总面积约600m2,其挡风抑尘网长度合计60m。则原矿堆场排放量8.21t/a。
1.2运输过程排污
为了控制汽车运输产生的道路扬尘,环评规定运输汽车出场前对轮胎、车体进行清洗,并及时清扫路面;设专用洒水车,在运输道路定期洒水降尘,保持路面清洁和相对湿度;对外运输汽车加盖篷布,限制超载。通过以上粉尘控制效率70%,则运输扬尘量为1.22t/a。
2. 废水污染及治理措施分析
2.1生活污水处理
办公生活区生活污水产生量11.94m3/d。
本工程主井工业场地和风井工业场地各建设一座生活污水处理站,用于处理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处理站为WSZ-AO-1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1m3/h,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活性炭吸附+消毒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率COD:>85%;BOD5:>90%;SS:>85%。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道路洒水和矿石堆场洒水不外排。
2.2矿井水处理
根据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查院出具的涌水量情况说明,怡恒铁矿达产时,井下正常涌水量为15.8m3/d,最大涌水量为17.5m3/d。
本工程在主井工业场地建设一座井下水处理站,用于处理矿井水。
井下水处理站配备1台YG-1-1型净水器,处理能力为1m3/h,可以满足矿井水处理要求。井下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率COD:>85%;BOD5:>70%;SS:>90%。矿井涌水经处理后贮存在清水池中,全部综合利用于凿岩用水不外排。
3. 固体废物产生及防治措施分析
3.1废石
本工程废石产生量为1000t/a,废石由汽车外运至废石场处置。
本项目设一个废石场,位于主井工业场地东北680m处的荒沟内,该沟总体呈南—北走向,南高,北低,长约110m,宽约40m,深约10m,总容积约1.9万m3,可储存矿石2.85万吨。根据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出具的“废石场地质条件补充说明”,废石场底部为第四系全新统亚砾石、砂及亚砂土覆盖,无地质断层。废石场现为蒿类草丛覆盖,汇水面积9800m2。为保证废石堆存不产生对环境的明显影响,评价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措施:
(1)安全性措施:沟口随废石堆存高度修筑护坡;分层堆存、压实处理。沟口筑坝,防止废石滑坡引起危险,且废石沟沟口随废石堆存高度修筑护坡。废石沟在堆存前要委托有关工程部门进行规划,以作到合理使用。
(2)绿化防尘措施:为减小废石扬尘污染影响,在废石沟两侧坡顶及沟口设置绿化林隔离带,宽度应不小于10m,树种应选择当地适宜生长的植物,施行草本、灌木、乔木三层立体绿化方法。废石堆满后仍要覆土、复垦、绿化。
(3)绿化补偿措施:废石沟底原有植被以杂草为主,但其覆盖度不高,但对地面水土流失仍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废石填埋后将破坏原有生态植被。评价要求在废石沟两侧荒地进行绿化补偿,补偿树种选择经评价实地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补偿面积至少不应小于原沟底面积。
(4)水污染防治措施:废石堆存要分层并逐层压实,并修建拦矿坝,彻底堵阻废石淋溶水影响周围环境。
(5)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护坡、绿化及废石处置(分层、压实及覆土)等内容。
(6)管理措施:企业需指定专人负责废石堆存及有关事宜;为防止企业生产过程中废石堆存的随意性,当地环境管理部门应进行定期检查,对有关不符合要求的状况要及时指出,并要求整改。
3.2生活垃圾处理
本项目职工定员6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9.9t/a(按照当地生活水平,生活垃圾产生量以每人每天0.5kg计)。环评要求在工业场地内设置封闭式垃圾箱,集中收集后由浮山县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4.噪声及防治措施分析
本工程噪声源主要为各类机械设备如提升机,通风机、空压机和各类水泵等。
为了有效控制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主要采取控制噪声源与隔断噪声传播途径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竖井提升机采取基础减振、隔声的措施;
(2)通风机采用基础减振,安装消声器和扩散器的措施;
(3)空压机应设置在空压机房内,空压机房单独封闭,用墙体降噪隔声,室内采用吸声材料,门采用隔声门,窗采用通风隔声窗;
(4)对各类水泵噪声,采用室内布置,水泵与进出口管道间安装软橡胶接头,泵体基础设橡胶垫或弹簧减震器;
(5)矿石运输公路途中经过木瓜沟村和西张村,木瓜沟村位于运输公路北侧、西张村位于运输公路两侧,为最大程度减小运输噪声对木瓜沟村和西张村居民的影响,环评要求企业加强管理,运输车辆经过村庄等地时,应自觉减速限制鸣笛。
5、效益分析
浮山县怡恒矿业有限公司通过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节约了能源消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本项目市场前景良好、具有较好的赢利能力,因此从经济上本项目是可行的。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了对环保工程设施的投资力度,但是在建设和运行中仍不可避免会对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在施工和运行阶段必须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
本项目从环境影响损益角度看,环境代价比率为5.19%,说明本项目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治理措施后,所有的资源、能源均得到了很好的利用。虽然本项目工程的环境成本比率、环境系数较低,环境投资效益却为9.45%,说明本项目建成后,在减轻环境污染的同时还可取得经济效益。这完全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一贯坚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统一的原则,同时也符合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本工程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是可行的。
四、公众参与
1、公众参与的时间、方式和范围
公众参与调查遵循针对性、真实性以及普遍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达到科学、客观、公正、全面。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环发〔2006〕28号)中关于公众参与办法的规定,在环评过程中实施了两次环评信息公示,并采取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的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⑴发布信息公告(一次)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文件)有关精神与《关于强化公众参与的通知》(晋环发〔2009〕44号文件)有关精神,浮山县怡恒矿业有限公司2012年7月6日委托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浮山县金怡恒业有限公司3万吨/年铁矿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后,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13日向项目所在地公众通过张贴公告的方式进行了公示。公众意见征询从即日起至2012年7月20日。
⑵发布信息公告(二次)
在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编制完成后,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于2013年1月28日在山西环境保护网()公示栏进行了公示,征求意见的起至日期为2013年1月28日-2月8日。
⑶发放调查表
在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编制完成后,评价单位编写了报告书简本,于2012年9月18日发放给当地居民,并向当地居民介绍了公众参与工作重点及意义。
建设单位在木瓜沟村、翟底村等村庄分别张贴了公告,公众参与调查表内容见表2。
确定公众参与的范围、对象
确定公众参与的方式
对公众意见进行统计、分析
公众参与结论与建议
征集公众意见与建议
进行公众参与公示,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
图1 公众参与工作程序图
⑷召开座谈会
2012年9月20日,评价单位和建设单位在怡恒矿业办公室外组织召开了公众参与座谈会、走访了当地居民,并发放调查表。为使公众参与调查能充分反映出群众对本工程的意见,而且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本次公众参与调查根据该工程的具体情况,主要针对矿田内及矿田周围的村庄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表50份,由建设单位逐户向公众介绍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保措施等。
图2 公示网页
表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表
姓 名
单 位
性 别
年 龄
文化程度
政治面貌
职 业
项目概况:
根据山西省临汾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临非煤整合办字[2009]1号}文《关于转发省非煤整合办关于临汾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有偿使用工作的通知》,山西省浮山县双益铁矿有限公司与山西省浮山县宏财铁矿整合为一个矿山,整合后的矿山企业名称为浮山县怡恒矿业有限公司。浮山县怡恒矿业有限公司铁矿位于浮山县城西南方向、直距约15公里的翟底村东北处,行政区划隶属浮山县东张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径111°42′47″-111°42′52″,北纬35°52′48″-35°52′55″。矿区中心点坐标为:东径111°42′49″,北纬35°52′51″。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208号文要求,为合理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本方案生产规模为为3万吨。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结合矿山的生产实际,本着节省投资、降低成本的原则,设计推荐浅孔留矿法开采。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
1.主体工程:由主竖井及回风斜井组成。
2.辅助工程:提升机房、空压机房、通风机房、材料库、机修间、炸药库以及道路硬化等,目前尚未开始建设。
3.公用工程:办公楼、食堂等,正在建设。
4.环保工程:污水处理系统、储矿场、废石沟建设等。
在工程建设及运营中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各种影响,主要污染因素包括:施工建设对土地利用功能的改变,少量的施工废气、废渣、噪声等对环境的影响,运行中生产废水、废气、噪声等对环境的影响。
为实现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的整体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本次矿井建设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浮山县怡恒矿业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正式委托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使该项目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现就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调查,谢谢合作!
1、您对铁矿生产运营情况的了解程度:
(1)比较了解( ) (2)一般了解( ) (3)不太了解( )
2、您对项目建设持何种态度:
(1)赞成( ) (2)反对( ) (3)不关心( )
3、您认为本项目对当地环境有何影响:
(1)有利影响( ) (2)不利影响( ) (3)无影响( )
4、您认为该建设项目对您的生活和健康有何影响:
(1)有利( ) (2)有害( ) (3)不明确( )
5、本建设项目运营后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可多选):
(1)空气( ) (2)水体 ( ) (3)固废( ) (4)生态( ) (5)噪声( )
6、矿井开采如影响到您的饮用水,您认为采取何种措施能够接受:
(1)矿方集中供水( ) (2)经济补偿( ) (3)其他( )
7、如采矿造成地表塌陷,引起农作物减产、水土流失等现象,您认为采取何种措施能够接受:
(1)矿方进行土地复垦( ) (2)经济补偿( ) (3)矿方补偿、村民复垦( )
8、您对项目的建设有哪些方面的顾虑和建议:
填表说明:
一、本表是为了了解评价区居民对该建设项目的看法,请大家从长期居住在本地区对环境质量的直观感觉出发,对本项目的利弊作出判断,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二、该建设项目大概情况由发表人简要介绍。
三、请选择您认为最合适的或与您意见相近的答案括号内打钩。
四、本表发放范围为该项目评价区周围各行业、当地居民或团体、组织及政府机构。
2、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公众意见调查统计分析详见表3。
本建设项目为了充分反映公众对项目的意见,了解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对本项目的意见,同时为了达到意见反映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调查对象包括附近居住的干部、工人、村民等。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有效问卷50份。
表3 公众参与人员情况统计表
项 目
人 数
比 例(%)
性别
男
33
66
女
17
34
年龄
≤35
8
16
35-55
28
56
≥55
14
28
学历
小学
27
54
初中
12
24
高中及以上
11
22
职业
农民
35
70
工人
9
18
其它
6
12
(一)问卷回答统计
通过对所收回的调查表统计,其结果见表4。
表4 调查结果统计表
序号
问 题
选 项
人数
比率(%)
1
您对铁矿生产运营情况的了解程度:
①比较了解
40
80
②一般了解
8
16
③不太了解
2
4
2
您对项目建设持何种态度:
①赞成
48
96
②反对
0
0
③不关心
2
4
3
您认为本项目对当地环境有何影响:
①有利影响
44
88
②不利影响
3
6
③无影响
3
6
4
您认为该建设项目对您的生活和健康有何影响:
①有利
45
90
②有害
0
0
③不明确
5
10
5
本建设项目运营后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可多选):
①空气
5
10
②水体
3
6
③固废
30
60
④生态
23
46
⑤噪声
0
0
6
矿井开采如影响到您的饮用水,您认为采取何种措施能够接受:
①矿方集中供水
33
66
②经济补偿
17
34
③其他
0
0
7
如采矿造成地表塌陷,引起农作物减产、水土流失等现象,您认为采取何种措施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