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养殖技术资料-蝎子养殖技术资料(全套).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875798 上传时间:2024-10-16 格式:DOC 页数:242 大小:94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殖技术资料-蝎子养殖技术资料(全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2页
养殖技术资料-蝎子养殖技术资料(全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2页
养殖技术资料-蝎子养殖技术资料(全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2页
养殖技术资料-蝎子养殖技术资料(全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2页
养殖技术资料-蝎子养殖技术资料(全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农书屋 目 录第一章 绪 论1一、蝎的种类与分布1二、我国主要蝎种及其分布2(一)药用2(二)食用3(三)开发利用4四、人工养蝎的前景4(一)全蝎供需矛盾的原因5(二)人工养蝎的有利条件6(三)人工养蝎的经济效益高6第二章 蝎的形态特征7一、蝎的外部形态7(一)头胸部8(二)前腹部9(四)性特征10二、蝎的内部构造11(一)消化系统12(二)呼吸系统12(三)循环系统13(四)排泄系统14(五)生殖系统15(六)神经系统15(七)感觉器官16(八)内分泌腺17第三章 蝎的生物学特性17一、生 活 史17二、生活习性20(一)食性20(二)繁殖习性21(三)生长发育27第四章 蝎场规划29一、

2、场址选择29二、蝎场布局30三、蝎子的养殖方式30(一)房养30(二)池养31(三)缸养32(四)箱养33(五)坑养33(六)架养34(七)地窖式养殖35(八)瓶养37(九)盆养37四、加温圈养室的建造37(一)火炕养法37(二)厢式炕养法38(三)小棚养殖法38(四)温室养殖法39第五章 蝎的饲养与管理40一、选种和引种41二、放养密度43三、饲 料43(一)动物性饲料44(二)植物性饲料46五、饲料的投喂48(一)投喂的时间48(二)投喂的数量48(三)投喂的次数48(四)投喂的方法49(五)投喂的营养搭配49六、幼仔蝎的饲养管理49(一)温度50(二)湿度50(三)饲养51(四)卫生51

3、(五)防病52(六)密度52(七)蜕皮52(八)越冬53七、成蝎的饲养管理54八、孕蝎的饲养管理54(一)孕蝎的确认54(二)孕蝎的环境55(三)孕蝎的饲喂56(四)孕蝎的分娩56九、种蝎的饲养管理57(一)食物57(二)温度58(三)湿度58(四)密度58(五)冬眠59(六)寿命60十、蝎的四季管理61(一)春季61(二)夏季61(三)秋季62(四)冬季62十一、蝎饲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62(一)场地63(二)环境63(三)引种63(四)营养63(五)蜕皮64(六)温度64(七)湿度65(八)密度65(九)有机农业生产66第六章 无冬眠养蝎技术67一、无冬眠养蝎的养殖条件67(一)养殖设施67

4、(二)养殖前的准备工作71(三)生态条件72二、无冬眠养蝎新技术76(一)饲养密度76(二)温室温度76(三)温室湿度78(四)温室光照和通气80(五)食物营养81(六)蝎子的蜕皮82(七)蝎子的交配83(八)蝎子的产仔85(九)饲养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89第七章 蝎子的病害、敌害及防治91一、蝎子的病害及防治91(一)常见蝎病91(二)蝎病防治的途径101二、蝎子的敌害及防治102(一)蚂蚁103(二)老鼠105(三)壁虎106(四)鸡107(五)螳螂107(六)蜘蛛107(七)其他敌害107第八章 蝎子的采收、加工及保存108一、蝎子的采收方法108(一)活捕108(二)采收方法110(一)

5、原料的选择113(二)咸全蝎加工方法114(三)淡全蝎加工方法115(四)成品蝎的保存116第九章蝎毒的提取117一、蝎毒的提取方法118(一)杀蝎取毒法118(二)人工刺激法118(三)电刺激法118二、蝎毒的提取时机119三、蝎毒的贮存120四、蝎子蜇伤救护121第十章 饲料虫的饲养122一、黄粉虫的饲养123(一)黄粉虫的形态特征123(二)黄粉虫的生物学特性124(三)黄粉虫的饲养技术和管理126(四)蝎子的喂养132二、黑粉虫的饲养133(一)黑粉虫的形态特征133(二)黑粉虫生活习性134(三)黑粉虫的饲养技术134(四)喂养蝎子135三、地鳖虫的饲养135(一)中华地鳖虫135(

6、二)金边地鳖虫150四、蚯蚓的饲养153(一)蚯蚓的形态特征153(二)蚯蚓的生物学特性156(三)蚯蚓的生活周期160(四)蚯蚓的繁殖方法160(五)蚯蚓的饲养和管理162(六)蝎的喂养173五、舍蝇的饲养173(一)形态特点173(二)生物学习性174(三)舍蝇的饲养与管理176(四)蝎的喂养178第十一章养蝎专家经验谈179一、养蝎成败在防逃179(一)室内加温饲养180(二)改立装玻璃条为平装玻璃条180(三)用胶卷或无毒农用薄膜代替平装玻璃180(四)用流动水带来防逃180二、蝎子的初春管理181(一)初春成蝎管理181(二)初春幼蝎管理181(三)保持温度182(四)合理喂养182

7、(五)保持活动区清洁182三、养蝎成功的七条经验183(一)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183(二)种蝎和密度183(三)饲料搭配多样化184(四)及时分离各龄蝎184(五)温湿度的控制185(六)日常管理及疾病防治185(七)公蝎的搭配及分窝185四、家庭养蝎技术186(一)室内池养法186(二)室内层架盆养法187(三)放养密度187(四)温度188(五)湿度189(六)食料与黄粉虫的养殖189(七)蝎子的饲养管理190(八)蝎病防治192(九)蝎毒的提取方法193(十)药用商品干蝎的加工193五、提高幼蝎成活率的小经验194(一)备足产仔房194(二)孕蝎单居繁育194(三)分娩母蝎和仔蝎的分离1

8、95六、幼蝎蜕皮期间的综合管理要点196(一)温度要求196(二)适宜的湿度196(三)饲料多样化197(四)放养密度197(五)精心管理197七、花园式养蝎新技术197(一)花园式养蝎池的结构特征198(二)花园式养蝎法的优越性199八、提高人工养蝎的成功率200(一)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200(二)育好种蝎,放养密度适宜201(三)饲料多样化201(四)各龄分养202(五)恒温饲养202(六)做好蝎场管理工作203九、当前人工养蝎存在的问题203(一)饲料虫品种单一,蝎体营养严重缺乏203(二)生态环境不适宜,影响蝎子生长发育204(三)缺少防御天敌侵袭的有效措施205(四)缺乏防治蝎疾病的

9、知识206十、购买种蝎要注意什么206十一、2龄幼蝎蜕皮难的原因和解决办法207十二、养蝎小经验209(一)提高种蝎成活率209(二)保证蝎子生存的湿度210(三)养小蝎应注意的问题210(四)土对蝎子的重要作用210十三、蝎子生病原因及防治211(一)拖尾病211(二)干枯症211(三)体懈症(麻痹症)212(四)腹胀病212(五)蝎螨212十四、育虫养蝎经验213(一)锯末育虫213(二)兔粪育虫213(三)纸箱育虫214(四)杂骨育虫214(五)臭虫育虫214十五、养蝎要成功,诀窍在温控215十六、怎样养好新购进的种蝎216十七、人工养蝎引种应注意的问题217(一)高额利润的问题217(

10、二)速生蝎子的问题218(三)养蝎提毒的问题218(四)引种的问题218十八、蝎螨防治经验219十九、仔母自动分离规模养蝎技术221(一)塑料大棚的建造221(二)巢格垛体式蝎房的建造及保温、保湿设施的设置222(三)饲养管理224二十、恒温和半恒温养蝎法228第 229 页 共 242 页第一章 绪 论一、蝎的种类与分布蝎子属节肢动物门、有气管亚门、蛛形网蝎目。全世界的蝎子分6个科,70个属,有1 000余种。在1 000余种蝎中,钳蝎科约占40,其余5科约占60%。具有医学意义的近50种,它们几乎都属钳蝎科,因此关于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钳蝎科。在文献中往往把钳蝎科的蝎简称为钳蝎)。 蝎子是我

11、国重要的药用动物。过去有人说:“蝎子南不过长江、北不过沈阳”。实际上,江南个别地区及沈阳以北的铁岭、开原一带也有过蝎子,但数量较少。近10年来的调查发现,蝎子在中国分布的北界有向南推移的趋势,辽宁省盖县以北的地区几乎没有蝎子了;同时,东亚钳蝎在中国分布的数量也逐年减少,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蝎子在地球上出现的较早。古蝎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就已经出现,现代蝎可谓是活化石了。从几年来调查发现,东亚钳蝎的种群结构中,成蝎多,幼蝎少,种群不旺盛。第二,随着医药界的发展,对中药全蝎的需要量增加,收购价格大大提高,捕蝎量增大了,致使蝎子种群的生长、繁殖受到干扰,数量下降。第三,蝎子生存的自然条件受到

12、人为的破坏,如在有蝎子分布的山丘上栽树、施用化肥和农药、修建梯田、崩山采石、乱伐树木、开山修路等,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了蝎子的繁衍。二、我国主要蝎种及其分布 我国的蝎种约有15种,分布最广的是东亚钳蝎,亦称马氏钳蝎,主要在河南、山东、河北、陕西、湖北、辽宁等省的部分地区。人工养蝎的意义蝎子浑身是宝,既可入药,亦可食用,成为餐桌上的佳肴。近年来,用蝎子制作的药酒、保健饮料等,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一)药用 蝎子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据诗经等古籍的记载,我 国人民早在2 000多年前就将蝎子作为防治疾病的药物使用;宋朝开宝本草开始使用“蝎子”的名称;明朝本草纲目将其列在虫部之中,对蝎子

13、的形态、用途、炮制方法及蜇伤防治等,均作了详尽的阐述。 全蝎是我国的名贵中药,性平,昧甘辛,有毒。全蝎人药有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攻毒散结等功效。科学测定:全蝎的有效成分是蝎毒,主治惊痫抽搐、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破伤风、淋巴结核、疮疡肿痛等。近年来,医药临床应用表明,蝎毒对脑炎、骨髓炎、麻风病、大骨节病的疗效十分显著。目前,以全蝎为主要成分配伍的汤剂达百余种,配成的中成药有60多种,如中国药典方“再造丸”、“大活络丹”、“七珍丹”、。“牵正散”、“止痉散”、“人参再造丸”、“镇痛散”、“中风回春丸”等。研究证明,蝎毒的有效成分对癫痫和三叉神经痛有特殊疗效,对各种肿瘤有很好的预防和

14、治疗作用。 蝎毒中的毒蛋白不仅含量高,分子量小,热稳定性好,而且还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对性病、癌症等疑难病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世界上使用中药的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主要从我国进口药用全蝎。(二)食用 蝎子不仅可以药用,还可以作为滋补品食用。蝎子食用,一是菜肴,二是保健滋补食品。蝎子味道鲜美,可做出多种色泽鲜艳的美味佳肴,成为盛大宴席上的一道风景菜。如油炸全蝎、蝎子滋补汤、蝎酒、凤戏全蝎、钳蝎荷叶鸡、钳蝎竹板鱼等等。以蝎子为原料制作的食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作为药膳,具有良好的滋补和保健作用。随着蝎子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饮食口味的改变,蝎子食品正在逐渐兴起。(三)

15、开发利用 随着养蝎业的蓬勃发展和科研部门对蝎子研究的日渐深入,以蝎子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相继开发问世,如“蝎精口服液”、“蝎粉”、“蝎精胶囊”、“中华蝎补膏”、“蝎酒”等等。以蝎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工艺品生动、新颖、奇特,颇受现代人的喜爱。国内有人将其用塑料包装制成观赏品。在美国也有人将其制成圣诞礼品馈赠亲朋好友。 随着人们对蝎子作为名贵药材、滋补食品等功效认识的提高,全蝎需求量不断增大。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蝎供应量仅能达到需求量的20%,仅仅依靠人工捕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四、人工养蝎的前景 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蝎子的年需求量为5 000吨左右,但产量只有400吨左右,我国有100

16、吨左右,占世界的14,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对野生蝎子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人工养蝎业。 (一)全蝎供需矛盾的原因 目前,可提供的自然蝎源十分有限,导致供需矛盾越来越突 出。主要原因:第一,蝎是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节肢动物。据记载追溯到425亿年以前的志留纪。4亿年前的蝎是水生的,陆生的种类出现在32405亿年前的石炭纪。作为一种孓遗动物,本身已处在灭绝的过程中。第二,由于东亚全蝎近年来价格大幅度升涨,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去捕捉野生蝎子。人工大量捕捉幼蝎,使蝎源日趋减少。第三,地球气候的反常变化,使野生蝎遭受灾害。如早春出现意外的寒潮侵袭、秋季的霜冻会影响蝎的消化功能和入蛰前

17、的营养积存;冬季到来之前,野生蝎难以找到适宜的休眠场所,休眠后会被冻死或风干。 第四,开山造田,采矿修路,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蝎的生态环境。大量使用农药,使一部分蝎中毒而死亡。以青全蝎的集中产地青州市为例,20世纪50年代全蝎年收购量为2 000公斤,1956年最高达到2 796公斤,之后逐年减少。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收购量已下降至6001 000公斤,1985年仅收购了453公斤,目前仍是减少趋势。如果这种情况长此下去,不但无法保证人们药用和食用蝎的需求,蝎源也会处于灭绝的危险。 (二)人工养蝎的有利条件 为弥补自然蝎源的不足,适应人们药用和食用的需求,人工养蝎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先行者

18、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人工养蝎具有许多便利条件。主要是: 投资可大可小,见效快;占地面积小,劳动强度小,城乡男女老幼均可养殖;养殖技术不复杂;家庭人工养蝎国家规定长期免征税收;蝎子排粪量小,无臭味,不污染环境;蝎子生命力强,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抗病力强,很少遭受病害;繁殖速度快,产仔率高;淘汰下来的蝎子仍可入药,不影响利用价值。(三)人工养蝎的经济效益高 人工养蝎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由于蝎子繁殖较快,每年1次,每次有2050条,所以蝎子的出售率可逐年增加,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假如每立方米空问投养400条,则到第二年就可以繁殖到l万多条,能制成千蝎约10公斤,国家收购价每公斤140200元,最

19、少也可收入1 000多元。利用业余时间养蝎,一个人可以管理20立方米空间内的蝎子,年收入可达万元,如果作为种蝎出售,其收人就更可观了。 蝎的销售途径主要有:商品蝎可加工成药用全蝎;食用蝎可售给宾馆饭店;种蝎可出售给养蝎户;提取蝎毒,约500只活蝎提取l克蝎毒,1条健康蝎年可提取12次。 , 人工养蝎不仅可以保障人民群众医疗用药的需求,还能使这一古老的物种得以延续,避免有4亿多年历史的蝎子灭绝。同时,由于蝎子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紧张,人工养蝎会成为一个比养猪、养鸡等其他养殖业更理想、更保险的家庭副业生产,可创造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二章 蝎的形态特征一、蝎的外部形态 在1 000余种蝎子中,大小差

20、别很大,小的蝎子体长仅23厘米;大的体长可达25厘米。在石炭纪地层中曾经发现过体长达36厘米的蝎子化石。 不论蝎子大小有多么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基本形态和构造是相同的。 蝎子雌雄异体,体形似虾,有山虾之称。动物学上把蝎子的身体分成前体(头胸部)和后体(腹部)两部分,其中腹部又分为前腹部(中体)及后腹部(后体)。由于前体部和中体部较宽,所以,有人将这两种分合起来称为躯干部,而将窄长的后体部称做尾部。这后一种分法较为通俗,但不甚科学,因为真正的尾内是不该有消化道的。后腹部最后一节为螫刺或尾刺器官。 成蝎一般体长46厘米(雌蝎约长52厘米,雄蝎约长4.8厘米),体宽1厘米左右(雌蝎体宽115厘米,雄蝎

21、体宽0.7l厘米),体重约12克;躯年的背面、尾的末节和毒针的末端呈灭褐色或紫褐色、红褐色,其余部分均为淡黄色。躯体分为三大部分:头胸部、前腹部、后腹部。头胸部与前腹部组成躯干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也可称尾部。蝎子的后腹部细长超如尾巴状,整个外形像一个琵琶,所以又被称为琵琶虫。蝎子全身表面是高度几丁质化的硬皮。(一)头胸部 蝎子的头胸部又称前体,较短。头与胸相连,背面有坚硬的背甲,背甲前窄后宽,呈梯形,密布颗粒突起,并有数条纵脊,呈青黑色。整个头胸部由6节组成,分节不明显。在头胸部背面的中央部位有1对中眼,位于眼丘上。背甲的两个前侧角各有3个单眼排成一斜列,皆为感光器官。蝎子虽有中

22、眼、侧眼,但视力很差,只能分辨出光线的强弱和黑暗,10厘米以外的东西基本看不见。头胸部前下有口器,类似蝗虫的咀嚼器。蝎子的头胸部由6节组成,故有6对附肢:1对螯肢、1对触肢、4对步足。螯肢亦称口钳,位于头胸部最前方;螯肢很短,由3节组成,可动指内有锯齿状突起,有助食作用,可将捕获物撕裂、捣碎。触肢又称钳肢或肢须,位于螯肢之后,由6节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掌节(由上钳指和下钳指组成,下钳指可以活动,钳肢上有一排交错的细齿,用来夹紧食物,是蝎子捕食昆虫的主要武器)。胸部两侧有4对步足,内连神经与肌肉,为行动器官。步足由7节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膝节、胫节、跗节和前附节,末端有2个钩爪,依

23、靠钩爪附着于物体上。步足的第1对最短,约2厘米长,后面依次增长,第4对足最长,约3厘米。步足的基节相互密接,形成了头胸部的大部分腹壁。第1、2对步足的基节、螯肢及触肢的基节包围成口前腔,口位于口前腔底部。弟3、4对步足的基节间有一略呈五角形的胸板。(二)前腹部蝎的前腹部又称中体,较宽,由7节组成。背板中部有3条纵脊。腹面在胸板后面有两片半圆形的生殖厣(生殖口盖 ),打开后,可见1个多褶壁的生殖孔。生殖器的后方有横孔,功能不详。生殖器是前腹部第1节的附属物,第2节的腹板呈短把状,两侧各连1个栉板,板的下方有成排的香蕉形的齿,一般雌蝎有1620个齿,雄蝎有1925个齿。栉板上有丰富的感觉器,行走时

24、不断地摆动。交配时雄蝎以此寻找平整的石片,以便排出精荚黏附其上;雌蝎以此来探寻雄蝎排出精荚的位置,并对准生殖厣进行受精。第37节腹板较大,在两侧有侧模与背板相连,侧膜有伸缩性,以适应身体不同发育期的需要,以及母蝎在产前产后,其腹部可膨大或缩小。第36节腹面的左右各有1对气孔,叫书肺孔,共有4对,分别与相应的书肺相通,是外界与体内气体交换的通道,有呼吸作用。 蝎的后腹部又称末体或尾部。后腹部细长如尾状,橙黄色,由6节组成,能向上和左右卷曲,值不能向下弯曲,俗名叫“蝎子尾巴”。各节背面有中沟,背面至腹面还有多条齿脊。前4节有10条隆背线;第5节最长,颜色特别深,只有5条隆背线,末端下面正中央有一小

25、孔,系肛门,从肛门排出白色黏液状粪便;第6节为毒钩(针),较前5节小,呈浅黄色,内有1对白色毒腺,末端有锐钩状毒针,毒针尖部两侧各有1个细小的小孔与毒腺相通,以此排出毒液。 (四)性特征蝎子雌雄异体,成蝎的两性差别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长、体宽不同 雄蝎体长445厘米,体宽071厘米;雌蝎体长56厘米,体宽115厘米。 2触肢的钳不同 雄蝎触肢的钳比较粗短,而雌蝎的则比较细长。 3触肢可动指的长度与掌节宽度的比例不同 雄蝎为2:1,雌蝎为25:l。4触肢可动指基部不同雄蝎该部位的内缘有明显隆起,雌蝎无明显隆起。5躯干宽度与后腹部宽度的比例不同雄蝎上述之比不到2,雌蝎的则超过2

26、5。6胸板下边的宽度不同雄蝎的胸板下边较窄,雌蝎的则比较宽。7生殖厣软硬程度不同雄蝎的较硬,雌蝎的则比较软。8栉状器的齿数不同雄蝎一般为21个,雌蝎则为19个。二、蝎的内部构造 蝎子各体节由背板和腹板组成,各节有节间膜相连,能自由伸缩。体腔内有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感觉器官、生殖等系统和内分泌腹,各有其不同的生理功能(图27)。 (一)消化系统蝎子的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管和唾液腺组成。消化管分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食道下方有团葡萄状的唾液腺,蝎子进食时,唾液腺能分泌消化酶,并将其吐出体外,在体外将食物消化成肉糊状,而后吮吸人前肠。中肠位于前腹部中央,肠壁的上皮细胞可分泌消化液,促进食物

27、分解。中肠是蝎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后肠位于后腹部中央,是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通道。 蝎子前腹壁内侧,有一串串褐色葡萄状腺体,这是贮存营养的盲囊。盲囊的大小不固定,它与发育程度有关:蜕皮前蝎子肥胖时,盲囊就肥大;蜕皮后由于营养转化,盲囊就瘦小得多;孕雌蝎在卵子发育阶段,盲囊占去绝大部分空间,而临产前则收缩得很小。(二)呼吸系统蝎子的每1个肺节孔里有一书肺,是蝎子特有的呼吸器官。位于第36节前腹节的呼吸孔(书肺孔)内,每节1对,共4对。崧肺具有一个坚韧的囊,它是由腹侧壁内陷形成的。囊壁褶成叶片状,叶片相迭形成书状构造。叶片内有几丁质构成的短棒,是盼片的支持物,使叶片形状较为固定,并且互相

28、分开。未褶部分形成的空间叫做前庭,前庭与叶片问的空隙相连续,前庭经裂缝状的书肺孔与外界相通连。外界空气经书肺孔一前庭一叶片间空隙。血液在叶片内流动,空气在叶片间空隙内,二者可以进行气体交换。在前庭背侧囊壁上,有肌肉纤维,当肌肉收缩时,前庭的体积增大,空气进入前庭;当肌肉舒张时,前庭体积缩小,空气被压出来。 (三)循环系统 蝎子的循环系统由一条管状的心脏及一系列血管、血腔构成。内脏充塞在血腔内,把血腔分成了许多间隙,称为血窦。在蝎子的前腹部,可见到蝎子的背板下面有1条乳白色管子有规律地搏动,这就是蝎子的心脏。蝎子的心脏呈管状,共分7个心室,每室有一对开口叫做心孔,能使血液由围心腔回心。在心孔处有

29、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心脏向前分出较大的前动脉,该动脉分板将血液供应给头胸部;心脏向后分出较小的尾动脉,将血液供应给后腹部;心脏向两侧分出9对腹侧动脉、供血给前腹部。心跳相当快,每分钟60150次。 心脏壁由三层组成:最外层为上皮层,内腔面为内皮层,二者之间为肌肉层。肌肉层由两层肌纤维组成。肌肉负责心脏的收缩,悬韧带的拉力能使得心脏扩张。 。 当心脏舒张时,血液由围心腔经心孔回心。当心脏收缩时,心孔处的瓣膜关闭,防止血液倒流回心脏,血液便由心脏压人各动脉血管,再经动脉分支到组织间隙,然后再人腹静脉窦,由腹静脉窦供应给书肺(有9对静脉管由书肺连接到围心腔)。由腹静脉 、窦到围心腔之底部有肌肉纤维

30、,当肌肉收缩时,腹静脉窦扩大,静脉血流人窦内。当肌肉松弛时,血液由腹静脉窦进入书肺,经静脉管回到围心腔。心脏不断跳动,使血液不断循环。(四)排泄系统 蝎子的排泄系统由2对马氏管及1对基节腺组成。马氏管呈细长的管状结构,壁薄管细,其直径仅100微米左右,管的末端有小分支。马氏管的游离端为盲端,另一端开口于中肠和后肠连接处,管内皮细胞分泌鸟尿酸至管腔中,将其送至肠腔中,再经后肠混入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基节腺位于头胸部两侧,为一个薄壁的圆形囊,它经过一个弯曲的管,最后开口于第3对步足基节的后方,其开口称为排泄孔。马氏管从血液中吸收各种代谢产物,将其送至腺腔内,经弯曲管,由排泄孔排出体外。 (五)生

31、殖系统蝎生殖系统的四周皆被消化腺的音囊所包围。生殖器官的开口:(生殖孔)位于前腹部第1节的腹面,外有生殖厣覆盖。 雄蝎生殖系统位于前肠中部和肠腺之问,有精巢1对,呈梯形管状。精巢各连一细长的输精管,管的末端通入膨大的贮精囊,再通人生殖腔。贮精囊能分泌黏液,黏液把精液包起来,形成一个略呈棒状,长约1厘米的精荚。 雌蝎生殖系统位于前腹部与中肠腺体之问,为两套梯形的卵巢管,每套管通人一个短的输卵管,每一输卵管膨大形成一小的受精囊,两边的受精囊汇合形成一单个的生殖腔,生殖腔开口于体外,上有生殖厣掩盖着。 (六)神经系统 蝎子的神经系统与其他蜘蛛类有所不同,蝎子仍然保留有明显的神经索及7个未愈合的神经球

32、。蝎的神经系统主要由脑、咽下神经节和神经索等组成。蝎的脑不发达,呈双叶形,实际上就是咽上神经节,位于食道背面,分支延伸到钳枝和步足。脑与咽下神经节由1对短而粗的神经相连,形成围咽神经和环腹神经,呈索状,分节明显,是由咽下神经节向后伸出的神经链,具有7个不融合的神经节。交感神经纤维与脑紧密相连,包括1个支配咽的前神经和通至肠的1对后神经。从中枢神经还分出多对分支神经纤维到达眼、附肢、生殖厣、栉状板等处,纵贯全身,直接支配蝎的运动、捕食、交配、产仔、排泄等动作;其内脏神经则支配内脏的各种功能。 蝎的脑虽然不发达,但通过视觉神经、触角神经和围咽神经分别对眼、步足、栉状板、唾液腺等发生作用。蝎的眼有侧

33、眼、中眼,能在黑暗无光处行走和捕捉小动物。蝎全身布满触毛,以附肢表面为最多。腹部每个环节相连处的凹陷裂缝上面覆盖有一层薄膜,表皮下有感觉细胞和毛状物突起,这些都是敏锐的感觉器官。因此,蝎对噪声、震动都十分敏感。蝎的栉状器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司触觉,能识别异性,兼有与身体保持平衡等功能。 (七)感觉器官 蝎子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触毛、栉齿突。 1眼 蝎子有1对中眼和3对侧眼,但视觉迟钝、畏光,基本上没有搜寻、跟踪、追捕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但能在黑夜中行走和捕食。 2触毛蝎子全身表面遍布触毛,在附肢表面最多,这种毛基部膨大形成球状,镶入由表皮凹陷而成的凹陷内,其表皮下有感觉细胞和吾状突起,这些都是

34、十分灵敏的感觉器官。其中有一种细长形秘触毛可以预先触知轻微的空气震动和声波,因此,蝎子的生长繁育和噪声、震动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3栉齿突蝎子的栉齿突有丰富的末梢神经,有化学感受器,有触觉、识瓣异性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八)内分泌腺由无管腺体组成,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分泌物对蝎子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重要生理机能起调节或抑制作用。第三章 蝎的生物学特性一、生 活 史蝎子喜欢生活在背风向阳的山坡上,多栖息在土夹石的缝隙里,多在干燥处休息,在潮湿处活动。蝎子一般有相对固定的蝎窝。细心观察,窝口有相当光滑的行迹,并留有白色粪便。蝎子的捕食能力较弱,具有耐饥耐渴能力,因而蝎子的生命力非常

35、顽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在一定条件下,蝎子缺食半年仍不致饿死。蝎子与黄鳝、鳖、蛙等动物一样是变温动物,其生长发育受温度影响很大,温度越低,趋温性表现越明显。蝎子生长活动最适宜的温度是2539度,蝎子繁殖最适宜的温度是2839,温度超过42度就会死亡;低于20度蝎子就会减少活动,生长缓慢,不能交配怀孕,已怀孕的母蝎孕期延长;低于15度,蝎子生长更为缓慢,仔蝎不能蜕皮;低于l0度,蝎子开始人蛰;温度在7度以下蝎子停止活动,进入冬眠状态,冬眠温度低于一5时蝎子就会冻死。常温下,蝎子从仔蝎到成蝎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蝎子的繁殖期45年,每年产1次,寿命78年。蝎子的卵细胞在卵巢内发育期约1年。蝎子

36、交配受精后,受精卵在母体内约经40天完成胚胎发育,产出仔蝎。产仔时间一般在78月份。仔蝎刚产出后,爬伏于母蝎背上。仔蝎不取食,靠其腹内残存的卵黄为营养。仔蝎体长l厘米左右,乳白色,体肥胖,附肢短,活动能力弱,一般头朝外尾朝内呈丘状群集在母蝎背上。仔蝎刚产出为1龄,以后每蜕一次皮增加1龄,蝎子一生共蜕皮6次,7龄即为成蝎。适宜条件下,仔蝎出生后第5天,便在母蝎背上完成第1次蜕皮,进入2龄。蜕皮时,小蝎用尾刺勾住母蝎背部问隙或其他小蝎蜕下的皮,并不断地扭动身躯。蜕皮后有的小蝎会跌落在母蝎周围,但很快又会爬上母蝎背部。2龄幼蝎体色加重,变为淡褐色,体重增加,体形也变得细长。再过57天,幼蝎便离开母蝎

37、背部独立生活。这时幼蝎的活动能力增强,尾针可以蜇刺,并能排出少量毒液,有捕食小虫的能力,夜间便四处活动,捕获食物。幼蝎在9月份可蜕第2次皮,戚为3龄蝎,体长可达2厘米以上,体重也有所增加。3龄幼蝎在40天左右吃肥贮积足够的营养准备越冬,10月下旬进入冬眠,翌年清明前后起蛰,5月份以后随气温升高进食又达到一个高峰,6月份蜕第3次皮成4龄蝎,8月底蜕第4次皮成5龄蝎,然后又进入冬眠,第3年6月份和8月份各蜕1次皮成为成蝎,一般到第3年末即达到性成熟,到来年夏天开始繁殖。蝎子每次蜕皮后由于不断进食,体重逐渐增加,体长也呈跳跃式增长。创造恒温(2539度)条件,可以部分地改变蝎子的生活习性,使其企年生

38、长发育,蜕皮间隔时间缩短,从仔蝎到成蝎只需250天左右(表)。交配过的雌蝎,34个月即可繁殖1次,全年可繁殖23次。表 恒温(2539度)下各龄蝎子的生长时间 (天)二、生活习性 人工养蝎必须创造适宜蝎子生存和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因而人们应该对蝎子的生活习性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一)食性 蝎子属捕获性、肉食性动物,在野生状态下常捕获各种节肢动物为食,特别喜食蜘蛛、小蜈蚣、蟋蟀、蛾类和蝗虫的幼虫等。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玉米螟、土鳖虫幼虫和黄粉虫幼虫等。喜食幼嫩多汁、蛋白质丰富、没有特异味的“活食”。蝎子白天躲在窝里,晚上出来觅食、饮水和交配,黄昏到夜里12点是蝎子活动的高峰期,一般在黎明前回

39、蝎窝栖息。蝎子眼睛虽多,但视力很差,捕食能力较低,对饲料虫的感知凭感觉器官的功能,主要趁各种饲料虫在身边活动时用钳捕捉。对个体较大的饲料虫,蝎子先用毒针将其刺蜇麻醉。由于蝎子无口器,消化方式为体外消化,先从体内分泌消化液,将捕得的饲料虫消化为汁液,然后再吸食。蝎子的食量不大,1只蝎子1次能吃1只蝼蛄,1次吃饱可多日不吃,有时食入少量的风化士。 蝎子的进食具有周期性规律,这是由蝎体内营养消耗过程所决定的。蝎子在大量进食时,所获得营养的一部分供应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剩余营养则以糖元或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蝎营养过剩,随之进入弱食期,出现食欲降低,食量减少的现象。几天后,正常的代谢消耗使旺食期贮存的营养

40、物质基本耗尽,再次进入旺食期。如此周而复始,旺食期与弱食期交替出现。成蝎的周期性进食规律表现较为突出。 此外,蝎子有自相残食的习性,自相残食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蝎子处于饥饿状态;不同环境生活的蝎子碰到一起时难免有一场恶斗,造成互相残杀;强行搬迁之初或遇到外界惊动时往往会诱发蝎子之间的恶斗;蝎群密度过大,大蝎小蝎混养,引起大吃小,强吃弱;正在蜕皮的蝎往往是其他蝎的进攻对象;雌蝎交配后,雌蝎反过来攻击雄蝎,甚至将雄蝎咬死。(二)繁殖习性 蝎子为雌雄异体动物,通过雌雄交配,以精卵结合的有性生殖方式进行繁殖。 1交配 蝎子一般在59月份交配,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蝎群随时可以交配。交配一般有两个时期,

41、产前交配是56月份,一般在78月纷产仔;产后交配是89月份,即母蝎产仔后15天,当仔蝎第一次蜕皮并脱离母体自行活动后,母蝎就会发情,进入第二个交配期。蝎的交配一般在晚上光线较暗的地方进行,交配适宜温度为2234度。雌蝎到了交配的时候,体内会释放出一种能招引异性的性外刺激素,雄蝎的性外栉状器受到性外刺激素刺激后,便开始发情,寻找雌蝎进行交配,凡来交配的雄蝎一般不只是1只,雄蝎之间会相互争斗,结果弱蝎被强蝎击败,强蝎与发情的雌蝎趸配。雄蝎到了交配的时候,步足撑地,身体离开地面,不时地前后抖动,表现出急躁不安的样子,有时雄蝎找不到配偶时,就迫不及待的将精荚排出,无法达到受精的目的。 当雄蝎找到配偶后

42、,便用一只脚须的钳夹,拉住雌蝎一只脚须的钳夹,急急忙忙地寻找交配场所。在行走过程中雄蝎的后腹部高高的竖起,并且不断地摆动,表现出兴奋的样子。交配前,雌蝎伏地不动,雄蝎用左钳夹着雌蝎的右钳,右钳在雌蝎的头部挥来挥去。有时雄蝎把雌蝎拖来拖去,或者原地旋转。当2只蝎子至高潮时,雄蝎腹下的2片栉板不断地摆动,探索地面的情况,当寻找到平坦的石块、瓦片或较坚硬的地面时便停下来,雄蝎的2只螯肢头对头地钳住雌蝎的2只螯肢,全身抖动,将雌蝎拉紧,头与头相接触,并翘起第1对步足,两足有节奏地交替抚摸雌蝎的生殖厣和它的前区,这种舞蹈般的推推拉拉要经过半个小时之久,有人将这段过程叫做“结婚舞蹈”。之后,雌蝎便很顺从地

43、被拉近雄蝎,不久,雄蝎生殖厣生出精荚并牢牢地黏附在石片或瓦片上,而后雄蝎抖动着后退,并慢慢地抬起前部,精荚随之全部抽出,倾斜固定在地面上,与地面形成约70角。与此同时,雄蝎将雌蝎拉过来,雌蝎生殖厣打开,当前移的雌蝎生殖厣触及精荚瓣的尖端时,精荚的上半部便刺人生殖腔内,这时精荚破裂,逸出精液,雌蝎猛往下一压,巧妙地纳入精囊中,从而完成受精过程,这段时间只有几秒钟。交配后,雌蝎性情变得极度狂躁,如果雄蝎蜷伏原地没有及时离开,就会被雌蝎咬伤,甚至被吃掉。 雌蝎受精后,精子可长期在雌蝎体内贮存,因而可连续产仔35年,但还需要继续交配,否则,产仔量少,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 2产仔 蝎子的孕期受温度的变

44、化而变化,夏季孕期为4050天,温度越低,孕期越长。若9月份交配,恒温饲养可在1112月份繁殖。孕蝎在临产前几天,由于生殖孔收缩而产生阵痛,因而表现不安、少食或停食,不爱活动,只在夜间缓慢外出寻找一个安静的产仔场所。临产时,雌蝎第1、2对步足相抱,栉状器下垂,第3、4对步足支撑地面,前腹部向前倾斜,触肢前伸且下垂,后腹部向上弯曲,背纹较明显。 (1)隔离临产的孕蝎产期蝎子严禁混养,原因是:刚产下的仔竭受到其他蝎子的干扰,就难以爬上母蝎背上(爬不上母背的仔蝎不能成活);刚产仔的雌蝎受到其他蝎子的干扰,会烦躁不安,来回爬动,摔掉背上的仔蝎,从而降低幼蝎的成活率;存活的幼蝎有被其他蝎子咬伤、吃掉的危

45、险。所以,应为孕蝎设置合理的产房。(2)产房的类型 常见的产房有以下几种:土坯产房在一块长40厘米、宽40厘米、厚6厘米的土坯上挖若干个小坑,坑长6厘米、宽4厘米、深3厘米。一块土坯上能挖40个左右,可供40只孕蝎产仔。土坯产房可以多层组放,每层之间留3厘米左右的缝隙。 水泥板产房形状和土坯产房相同。可先制作模型,然后用细沙和混凝土制作。 木板巢格产房用三合板边角料做成长5厘米、宽7厘米、高10厘米的方格,内壁上缘用塑料胶带粘贴。该产房可放于平坦的地面上。 广口玻璃瓶产房罐头瓶等广口瓶作产房也是比较合适的。 土坯产房和水泥板产房占地面积小,有一定的吸湿能力,可保证蝎子产期对环境湿度的需求,但是由于各产房相通,容易出现“串房”现象,较难控制相互干扰。而木板巢格产房和广口玻璃瓶产房,则能克服孕蝎相互干扰的问题。孕蝎在这两种产房里,有安静的环境,可以顺利产仔,仔蝎的安全也能得到保证。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幼蝎的成活率。因此,最好采用木板巢格产房或广口玻璃瓶产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