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清华比威校园网建设规划方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874269 上传时间:2024-10-16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比威校园网建设规划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清华比威校园网建设规划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华紫光比威校园网建设 规划方案 2002年7月 第1章 校园网建设需求分析 6 1.1 校园网建设现状 6 1.2 高等院校校园网发展趋势 8 1.3 校园网建设整体需求与建设目标 8 1.3.1 校园网建设整体需求 8 1.3.2 校园网建设目标 9 1.4 XX大学校园网发展规划 10 第2章 校园网建设设计原则 11 第3章 应用系统设计 12 3.1 校园网应用系统现状及需求分析 12 3.1.1 校园网应用系统现状 12 3.1.2 校园网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13 3.2 校园网应用系统功能设计 13 3.3 校园网应用系统设计原则 14 3.4 应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15 3.4.1 Internet服务系统 15 3.4.1.1 高等学校对INTERNET服务的需求 15 3.4.1.2 INTERNET信息服务种类 16 3.4.1.3 INTERNET服务系统功能需求 17 3.4.1.4 INTERNET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17 3.4.2 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及OA系统 18 3.4.2.1 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18 3.4.2.2 校园办公服务系统的发展 19 3.4.2.3 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分析 19 3.4.3 教一学系统 21 3.4.3.1 多媒体教学系统 21 3.4.3.2 远程教育系统 23 3.4.3.3 资源管理与应用平台 26 3.4.4 校园应用系统管理平台 26 3.4.5 校园应用系统开发平台选择 27 3.4.5.1 操作系统选择 27 3.4.5.2 数据库系统选择 27 3.4.5.3 Web应用服务器选择 28 3.4.5.4 邮件服务器选择 29 3.5 开发应用产品介绍 31 3.5.1 Oracle 9i DB 31 3.5.2 Oracle 9i Application Server 32 3.5.3 Domino R5 Enterprise 33 第4章 网络系统设计 36 4.1 网络技术定位 36 4.1.1 校园网网络技术分析 36 4.1.1.1 快速以太网 36 4.1.1.2 ATM技术 37 4.1.1.3 千兆以太网技术 37 4.1.1.4 无线局域网 39 4.1.1.5 万兆以太网技术分析 40 4.1.2 XX大学校园网二期工程技术定位 41 4.2 网络应用需求分析 42 4.2.1 现有应用及网络需求 42 4.2.2 多媒体数据传输对网络的需求 43 4.2.3 网络应用技术的分析 44 4.3 网络整体设计 48 4.3.1 校园网一期工程技术及性能分析 48 4.3.2 系统设计原则 50 4.3.2.1 系统的先进性 50 4.3.2.2 系统的实用性 50 4.3.2.3 系统的可靠性 50 4.3.2.4 系统的开放性 51 4.3.3 综合布线系统分析及设计 52 4.3.3.1 二期校园网布线点数统计 52 4.3.3.2 工作区子系统 52 4.3.3.3 水平子系统 53 4.3.3.4 垂直干线子系统 53 4.3.3.5 管理子系统 53 4.3.3.6 设备子系统 54 4.3.3.7 建筑群主干子系统 54 4.3.3.8 朗讯SYSTIMAX LazrSPEED方案简介 55 4.3.4 网络基础平台设计 55 4.3.4.1 千兆以太网主干设计 (有些具体细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56 4.3.5 无线局域网设计 59 4.3.5.1 室内无线局域网 59 4.3.5.2 室外无线局域网 61 4.3.6 网络管理平台设计 62 4.3.6.1 网络管理定位 62 4.3.6.2 网络管理功能分析 62 4.3.6.3 网管软件选型 63 4.3.7 网络系统安全平台设计 65 4.3.7.1 传输系统安全 65 4.3.7.2 关键网络设备的安全保障 65 4.3.7.3 域名安全系统 66 4.3.7.4 网络病毒防护 66 4.3.7.5 内部网络资源保护 67 4.3.7.6 安全管理体系 67 4.4 网络设备选型 68 4.4.1 网络交换设备性能参数 68 4.4.2 核心交换机选型 68 4.4.3 分布层交换机选型 70 4.4.4 接入层交换机选型 71 第5章 主机系统设计 74 5.1 主机系统设计原则 74 5.2 主机系统选型 75 5.3 Sun服务器产品简介 76 5.4 VOD 视频点播系统 78 5.4.1 VOD视频点播系统产品选型 78 5.4.2 VOD视频服务器系统选型 79 第6章 工程预算 80 6.1 工程总预算 80 6.2 工程分项预算 80 6.2.1 应用软件系统 80 6.2.2 系统软件平台 81 6.2.3 网络系统 81 6.2.3.1 有线网络系统 81 6.2.3.2 无线网络系统 82 6.2.4 综合布线系统 83 6.2.4.1 楼宇主干光纤布线 83 6.2.4.2 校园宿舍楼网络布线 83 6.2.5 主机系统 84 前言 XX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文、经、法、教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940年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我国首批颁布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是“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学校;1995年进入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项目高校行列;2000年通过国防科工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形式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 XX大学校园网建设好后,将会成为全国重点大学的样板工程,无论在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将会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以上部分需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第1章 校园网建设需求分析 1.1 校园网建设现状 自古以来,教育就是个永恒的话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将被赋予新的内涵。教育部去年提出“校校通”工程的核心就是校园网的建设问题。只有学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校园,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校园网建设的内容:四大元素 “校园网”的概念是指大、中、小学教育单位的网络,它以应用为目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和它的使用者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集合。一个完整的校园网建设要紧紧围绕“路、车、货、驾驶员培训”四大元素来进行。在这四大元素中,“货”是重点,它是校园网建设的核心。 这里,“路”是指物理网络的搭建,包括四个方面:结构化布线、网络连通(网络设备的选择)、服务器的选择、终端的选择;“车”是指系统平台的建设,如教育行政管理平台、教学管理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和校园网通信平台,其中,行政管理和教学平台主要针对教育工作,资源库平台将为这两个平台提供详尽的资料;“货”是指软件(具体是指应用系统)的建设,它根据学校的需求选择一些应用软件和硬件,一般学校常用的应用系统有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网络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校园信息管理系统、视频点播、学校主页等;而“驾驶员培训”是指为适应现代网络教学的要求而对相关人员进行的培训。这是一个伸缩性比较大的工作,从人员角度,培训可分为四级:校长的培训、校园管理员的培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全体教师的培训,这些人员在培训之后能够针对学校的具体、特殊的需求或是未来需求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系统的二次开发。   目前校园网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校园网建设存在很多的问题,大多数校园网还只停留在“高速‘路’上,‘车’少‘货’更少”的阶段。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国内在目前已建成的校园网中,有50%左右的网络连通存在问题,有80%以上的校园网在管理和应用中存在问题。 其一,缺少关于校园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科学认识。  其二,缺乏系统思考和统一规划,盲目地追求硬件建设与一次到位。 其三,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应用及网络培训的意义,没有意识或力度不够。 其四,对校园网的关键部分资源库的建设相对滞后。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在对上万名用户进行调查后发现,目前校园网建设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硬件、软件及其功能三个方面,其中,在软件的教学资源方面,尤以教育资源库表现得最为显著,占据了所调查学校的55.5%的比例。   教学资源建设可以包含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分题库、素材库、课件库和案例库四大类;二是网络课程库建设;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四是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的开发。在这四个层次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是重点和核心,第三和第四个层次是工具层次的建设。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的具体内容千变万化,形式多,各具特色,对应的管理系统和教学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充分利用它们的各自特点。 所有素材建设都必须围绕课程这个核心来进行组织,它是以课程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的,统一服从网络课程建设的要求,在网络课程建设中所用到的媒体素材库、题库、多媒体课件、案例等,都将纳入到基础教育资源库中统一管理。此外,CCID在调查时发现,经常使用教学软件的学校仅占31.6%,而只有在观摩课上使用的则有46.5%,其余21.9%的学校基本不用。这表明,研发适合学校的教学软件质量还亟待改进。   同时,教学资源建设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由于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便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因而不易管理和利用。这样,学校在选择资源库的问题上也出现了困惑。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孙波博士特别提醒应把握三点:是否符合标准、质量如何以及合法性。 1.2 高等院校校园网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校园网在国内高等学校中已经开始普及。而且随着国内高校的教学发展,高校应用水平的提高,高等学校校园网的整体水平和层次有了很大的提高。高等学校校园网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1、 与校园网相关的网络技术、应用技术发展更新的速度加快,新兴的千兆以太网,甚至万兆以太网络、ATM、网络视频等技术已被广泛使用。 2、 校园办公服务软件的兴起,把学校教学、校务办公、学校服务等有机地融合进校园网。 3、 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发展了远程教育系统,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办学规模。 4、 同时INTERNET应用的发展也拓展了高等教育的研究领域,新兴的INTERNET应用学科蓬勃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高等院校的重视,已经被部分高校编入了教学范围。 1.3 校园网建设整体需求与建设目标 1.3.1 校园网建设整体需求 作为校园网建设,不但要满足现有的校园网需求,而且要考虑到将来的整体需求,因而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校园网建设的整体需求: 网络化: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是信息化校园的核心技术支撑。它首先是指校园网,即在校园范围内连接的计算机网络,它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教学服务、研究开发等各类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进而,网络化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校园网与整个国际互联网的充分互联。只有这样,校内的教学科研资源才能与社会知识资源实现高度整合,使数字化校园成为完全开放的、超越时空的校园平台和知识中枢。 数字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物理信息以一定数字格式录入、存储并传播。实现数字化,一方面可降低信息的制作成本和存储费用,而更重要的是,一旦将所有这些信息转变为数字形式,就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提高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通过数字化校园,无所不在、充分共享的数字资源成为包括校园在内的整个的社会学习共同体的共有知识财富。 智能化:包括多媒体、超媒体、人工智能以及知识库在内的信息技术,结合计算机网络,可以使信息化校园的数字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创造出一个智能化的教学系统和教学环境。而与此同时,这实际上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学习者必须从被动接收知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与高度互动、个性化的智能学习环境相适应,探索以自我指导为导向,以个性化学习为中心的新的学习模式;而教育者的主要任务也随之转化为借助智能化手段,个别化、针对性地培养学习者独立主动地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与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最优化的学习目标。 1.3.2 校园网建设目标 校园网的设计目标简而言之是将各种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校园区内部的Intranet系统,对外通过路由设备接入广域网。 具体而言这样的设计目标应该是: 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数字化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和获取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总体设计本着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以及经济性。 1.4 XX大学校园网发展规划 第2章 校园网建设设计原则 XX大学在建设校园网时应以合理的需求为优先原则,设计时特别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兼顾软、硬件均衡,充分考虑未来需求,合理利用资金。 XX学校园网涉及面广,建设任务重,考虑到原来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系统建设时,要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分步实施。 分步实施一定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如果缺乏统一规划,系统将会陷入相互不兼容或者前期投资浪费的情况。在这里还应特别注意系统实施的顺序:先根据需求确定应用系统,再确定系统软件,最后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硬件,而不应该先买来一堆设备再考虑如何应用。 2. 注重应用系统建设。 3. 计算机网络要想发挥出它的作用,就必须有建立在它之上的应用系统,就必须根据学校的需求,选择恰当的应用系统。 4. 把当前先进性、未来可扩展性和经济可行性结合起来,保护以往投资,实现较高的总体性能价格比。 5.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很快,设备更新淘汰也很快。校园网建设应该采用当前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因为这些设备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够兼容未来技术。 6. 强调培训。 7. 老师和学生是校园网的使用者,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直接决定了校园网使用情况的好坏。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应用人员的培训。 8. 采用开放产品,遵循国际标准 。 9. 只有采用开放的和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校园网络才能确保适应将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 第3章 应用系统设计 3.1 校园网应用系统现状及需求分析 3.1.1 校园网应用系统现状 目前,很多高校在实施校园网建设的信息化开发和管理过程中,都面临以下问题: 1. 手工操作 大部分高校采用手工操作方式对学校的教育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对信息资源和历史数据的利用率很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需求。 2. 模块独立 一些高校自行开发了局部应用管理模块,代替了部分手工劳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各应用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如教务管理、成绩管理、办公自动化等),缺乏通用的校园网软件平台,不能在教育系统内达到信息的高度共享,不能对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有效的跟踪与分析,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3. 安全隐患 有些高校办公系统只注重功能的开发,而不注重安全性管理,使信息输入得不到可靠的保障,影响了实际的使用价值。同时,由于基于单机或共享式数据库(如DBF、Access数据库等)进行开发,网络性能差,容易出现网络堵塞现象。 4. 软件应用 很多高校虽然配备了校园网,却没有配备相应的教学管理软件,校园网利用率低,造成投资浪费。有些高校的校园网应用软件缺乏灵活的权限管理,只有计算机教师在使用,无法满足所有教师的多种需求。 5. 灵活性差 有些高校办公系统没有二次开发接口,无法满足学校的个性化需求,如不能自定义特殊报表等。此外,不要只考虑学校的内部使用,而忽略了与外部的数据接口,出现大量信息的重复输入和报送,影响了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6. 伸缩性差 很多高校在校园网的配备上存在误区,认为校园网的投资至少为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人民币。其实,校园网建设的伸缩性很强,应根据学校的不同规模进行相应的硬件投资,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应通过应用管理软件的使用来体现。 7. 跟踪体系 利用计算机应用系统在数据库中管理每个学生的就学经历,可对高等教育的跟踪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并为高校的招生录取工作提供事实依据。 3.1.2 校园网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根据我国现有的校园网现状,从高校发展的需要和校园网技术发展的整体趋势考虑。校园网应用系统整体发展需求如下: 1、 建设功能完善的INTERNET服务系统。建立综合的校园公共信息系统,提供INTERNET访问,域名服务,邮件服务。 2、 建设基于网络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将行政办公、校务管理等整合到校园网中。 3、 建设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的手段。 4、 建设校园远程教育系统。拓展办学方式和规模,扩大高等教育的社会普及度。 5、 建设现代电子商务教育系统。适应社会商业发展的需求,开拓新兴教学领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3.2 校园网应用系统功能设计 校园网作为校园网络信息平台应该由一个平台和三个系统构成,即系统管理平台、校园公共信息系统、校园管理信息及办公自动化系统、校园教-学资源库系统。具体系统功能设计见下图: 校园公共信息系统 校园管理信息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教-学资源库系统 校园BBS 校园聊天室 校园大事记 通知公告 信息发布 资料管理 电子图书馆 远程教育系统 多媒体教学 系统管理 权限管理 校园系统管理平台 教务管理 成绩管理 学籍管理 课程注册管理 生活管理 就业管理 电子邮件 公文管理 个人信息管理 讨论区 后勤管理 人事管理 3.3 校园网应用系统设计原则 高校在进行校园网应用系统设计时应以合理的需求为优先原则,不应该过多地受限于目前的经济因素,设计时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兼顾软、硬件均衡,充分考虑当前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合理利用资金 一般来说,学校资金并不很充足,不可能一步到位。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基础比较差,部分教师有可能意识不到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应用水平较低,即使安装了某些系统也利用不起来,因此需要分步实施。 分步实施一定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如果缺乏统一规划,系统将会陷入相互不兼容或者前期投资浪费的情况。在这里还应特别注意系统实施的顺序:先调查用户需求,确定应用系统,再确定系统软件,最后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硬件,而不应该先买来一堆设备再考虑如何应用。 2.注重合理的应用系统建设 计算机网络要想发挥出它的作用,必须有建立在它之上的应用系统。这里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网络就像路,而应用系统就像车,只修路但没车跑,路也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因此每个学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应用系统。 3.把当前先进性、未来可扩展性和经济可行性结合起来,保护以往投资,实现较高的总体性能价格比 当前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发展迅猛,软件的开发技术也随着硬件设备的更新而淘汰。校园网建设应该采用当前成熟的、先进的技术和方案,因为这些技术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够兼容未来的技术。 4.采用开放式产品,遵循国际标准 只有采用开放的并且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校园网络才能确保校园应用系统适应将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 5.系统设计的实用性 校园网不是一个研究、试验性质的系统,其设计规划和解决方案的优劣,关键不在于使用多么价高、性优的设备和前沿的技术,而是在于该方案是否能够满足学校的需求,并通过技术反映在系统设计之中,使有限的资金为学校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3.4 应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3.4.1 Internet服务系统 3.4.1.1 高等学校对INTERNET服务的需求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开放式教育,INTERNET为开放式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和学习资源,丰富了院校间学术交流的手段和学生学习交流的途径,促进了学校间教学资源的互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是高等院校网络服务建设的重点。高等学校对INTERNET服务的主要需求如下: 1. WWW信息浏览和查询服务 2. 电子邮件服务 3. 文件传输服务 4. 视频和语音服务 这些INTERNET服务基本上可以满足学术交流,学习资源共享,信息查询,人员交往的需求,成为高校现阶段INTERNET服务的主体。 3.4.1.2 INTERNET信息服务种类 Internet的信息服务主要采用一种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信息服务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服务有以下几种: 1、电子邮件(E-mail)传递。电子邮件又叫电子信箱,它利用计算机的存储、转发原理,克服时间、地点上的差距,通过计算机终端和通信网络进行文字信息的传送。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就提供电子信箱业务。 2、文件传输服务(FTP)。Internet网上有许多公用的免费软件,允许用户无偿转让、复制、使用和修改。这些公用的免费软件种类繁多,从多媒体文件到普通的文本文件,从大型的Internet软件包到小型的应用软件和游戏软件,应有尽有。据估计1993年年底以前,全世界FTP服务器所拥有的共享软件总数就在200万个以上,数据总量高达数百个GB。充分利用这些软件资源,能大大节省我们的软件编制时间,提高效率。 3、数据库的检索。Internet上联结的数据库已有上万个,其中最重要的大概是可检索的图书馆书目数据库。Internet上可检索的图书馆书目包括从美国国会图书馆到欧美以及我国许多的公用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 4、WWW。WWW就是一种基于超文本的信息查询工具,它把Internet上不同地点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也就是说,WWW所查询到的超文本文件的内容可能是由不同地点、不同类型的信息组成的。 5、交互式视频和语音。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和带宽的增加,实时的交互式视频和语音服务,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3.4.1.3 INTERNET服务系统功能需求 根据对INTERNET服务系统发展的分析和INTERNET服务系统技术的分析,并结合XX大学的发展需要,设计XX大学的INTERNET服务系统功能需求如下: 1.建设XX大学网站,作为XX大学的互联网门户,成为宣传和交流的窗口。 2.建设XX大学WWW服务系统,提供INTERNET信息浏览和信息查询服务。 3.建设XX大学电子邮件服务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3.4.1.4 INTERNET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3.4.1.4.1 INTERNET服务系统设计 INTERNET服务系统主要用于校园公共信息的管理,是学校师生进行交流的场所,老师和学生通过公共信息系统将大大拓展信息交流的空间。作为XX大学的信息门户,该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校园讨论区(BBS)、校园聊天室、校园大事记、通知公告、信息发布等基础信息服务。通过权限设置,实现角色化管理,年级、班级、兴趣小组等各类角色都可以根据自己定制的需求去查询、发布信息。 Ø 校园BBS:教师、学生自由交流思想,相互学习的场所,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去查看、发布自己需要的信息。 Ø 校园聊天室:为全校师生提供个性化信息交流的场所,用户可以选择自己的形象和聊天室。 Ø 校园大事记:校内各种新闻、大事的发布工具。及时、准确地报道校内的各种新闻。 Ø 通知公告:通过对学生、教师的权限控制,改变传统的通知公告模式。学生、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范围的查看和发布各类信息。 Ø 信息发布:用于对校园内外需要的信息进行发布、更新。 3.4.1.4.2 INTERNET服务系统实现 由于我们操作系统平台选为Sun 公司的Solaris,因此校园INTERNET服务器我们选用Apache服务器,Apache是世界排名第一的Web服务器,根据著名的Web服务器调查公司Netcraft的调查,世界上百分之五十以上的Web服务器都在使用Apache。      Apache可以为我们的网络管理提供丰富多彩的功能,包括目录索引、目录别名、内容协商、可配置的HTTP错误报告、CGI程序的SetUID执行、子进程资源管理、服务器端图象映射、重写URL、URL拼写检查以及联机手册等。也就是说,如果在Apache上成功安装配置了Solaris Server之后,服务器计算机也将随着Solaris Server的生效而摇身一变,成为一台名副其实的Web Server。在Internet时代,信息的发布已经成为树立校园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内部主页也成为校园管理的主要方式。 3.4.2 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及OA系统 3.4.2.1 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是网络技术与传统办公方式相结合的产物。它充分利用网络互连的优势,将各个办公部门及其相关职能整合于一个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企事业单位内部各级部门之间以及单位内外部之间办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流动与共享,实现科学决策的信息系统。 系统的特点是:“以先进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建成一个覆盖企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办公信息系统,提供企事业单位与其他专用计算机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办公信息网络,为领导决策和日常办公提供服务,实现办公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基于WEB浏览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本地和远程的办公服务,这已经逐渐成为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新方向。 3.4.2.2 校园办公服务系统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高等院校网络系统的建设和发展,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在高校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高等院校管理和服务的特点,并遵从校务公开的原则,产生了新兴的高等院校办公服务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1.行政办公:为学校管理层的日常办公提供办公自动化系统。 2.校务管理:包括教学管理、档案管理、后勤管理和招生管理等。 3.校园服务:包括信息查询服务、生活服务等。 服务系统提高了学校行政办公和校务管理的效率,提升了校园服务的质量,同时它的服务群体不仅仅局限于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还包括广大的在校学生。服务系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内部信息的窗口,成为学校与学生交流的工具,为学校决策与建设提供了参考。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大都采用基于WEB浏览器的校园办公服务系统。 3.4.2.3 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分析 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用于支持学校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用户通过使用人事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教学资源与应用平台、图书馆管理、生活管理、医疗管理等多个功能子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处理各种复杂数据操作和文字录入,完成各种校园信息数据的有效管理。校园办公自动化针对校园办公需求集成了基于Lotus Domino R5/Notes服务器的B/S体系结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不仅实现了便捷保密的公文管理、档案管理、信息交流,而且使每位老师、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信箱。 3.4.2.3.1 校园MIS 1)、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的管理渗透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当中,因此必须做好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才能进行全校的系统化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分为如下几个模块: Ø 招生管理:对学生从报名、入学考试、交费、注册等就读等过程进行全面管理。 Ø 学生档案:学生档案中记录了学生个人资料和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的情况。该系统是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永久的个性记录。同时,还方便拥有资格者进行查询。 Ø 教师档案:教师档案记录了教师的个人资料、教学业绩、考核情况等。 Ø 人事信息查询:人事资料查询是基于WEB介面,方便使用者在任何地方,通过网路查询到有关资料。 2)、学生成绩管理:它记录了学生历次考试的成绩,可以进行考试信息设置和考试科目设置,并可对班级或年级进行成绩统计和排序等数据分析。学生的成绩将永久性记录在学生的档案中,以便以后进行查询。 3)、学生课程注册: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课程选择、课程注册。 4)、学生学籍管理:可以对新生信息录入、分班及调整,对老生可以进行信息录入和查询。 5)、教务管理:教务信息模块包含部门设置及维护、教职工信息、学科设置、课程设置、课程查询等功能。 6)、后勤管理:后勤管理包括物品仓库管理、校产管理、物品申购管理等。 物品仓库管理能对学校各种物品仓库的物品进仓、物品出仓、库存数量等方面进行管理,通过这种仓库管理系统,可随时了解物品仓库的详细情况,了解物品的使用去向以及学校各部门的物资耗费情况等; 7)、校产管理:能对学校设备设施的购建、领用以及报废进行全面管理; 8)、物品申购管理:包括已有物品查询、申购过程、网上审批等功能。 9)、图书管理:图书管理包括图书著录、图书流通、图书信息网上查询等。同时,按照“中图法”的要求进行图书编目和著录,可以实现网上图书信息查询、图书预约等功能。 8)、生活管理:生活管理包括师生就餐系统、师生校内消费系统、学生校服以及有关生活用品的管理。 3.4.2.3.2 办公自动化系统 基于Lotus Domino的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将现代化办公管理思想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化工具集成在一起,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沟通与协作。利用内部分级权限的共享特性,使公共信息能够得以高度共享,最大限度地扩展了办公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基于Lotus Domino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支持数万的邮件用户,满足全校师生对邮件的需求。 办公自动化包括校内电子邮件系统、个人办公档案管理、个人日程管理、公文管理、学校信息平台等。 Ø 电子邮件系统:集中了邮件和校内办公的双重功能,实时进行邮件的传送工作。 Ø 个人办公档案管理:能将重要文件归档保存存放于系统数据库中,避免需要调用时因为存放散乱而造成的困难。 Ø 公文管理:利用异地信息传输和内部信息高速定向传动的功能,实现便捷的、高速准确的收文、发文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 Ø 学校信息平台:是校内外信息交流的窗口,包括小组讨论区、公告栏、信息简报等。 3.4.3 教一学系统 3.4.3.1 多媒体教学系统 3.4.3.1.1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将带动教学手段的革新和发展,将幻灯片、投影片以及录像带引入教学,使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信息技术的进步也加快了现代教育的改革进程,计算机走进校园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解决了困扰教师多年的教育难题,计算机以其自身的汇集视听媒体于一身的优势带来了现代教育的革命。 目前,我国的多媒体教学已经相当普及,不仅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中小学的应用也非常普及。 3.4.3.1.2 多媒体教学系统技术分析 所谓多媒体教学CAI,即在传统CAI中使用图形、动画、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和传递。多媒体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和视频集成一体,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多媒体教学CAI的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操作方便:多媒体课件界面友好,交互能力强,易于使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便于观察:多媒体课件在通过影像或图像展示现实世界的同时,辅以文字对原理、定义及数字模型进行说明。这样可减少理论的抽象性,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3. 内容多样、形式生动、有趣味性:多媒体教学CAI内容不仅可以利用文字的方式,而且可以通过静态图像、动画、声音等加强表现的效果,体现教学的内容。它改变了传统CAI相对呆板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4. 便于维护,利于修改:多媒体教学CAI系统采用多媒体数据库组织媒体数据,对课件的维护、修改只需操作数据库即可。 高等学校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Ø 多媒体教学系统中央控制室 Ø 多媒体教室 Ø 多媒体课件开发制作室 Ø VOD视频点播系统 中央控制室与各个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各种多媒体素材通过多媒体课件开发制作室进行制作。各个多媒体教室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室的VOD视频点播系统,进行多媒体教学素材和影音节目点播。 3.4.3.1.3 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需求 根据学校的教学发展,以及对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技术分析,高等院校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基本功能需求如下: 1. 多媒体教室:对学校相关教室进行改造,建成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多媒体教室。 2. 多媒体课件开发制作中心:进行多媒体教学素材的开发制作。 3. VOD视频点播系统:提供多媒体教学素材和影音节目点播。 4. 中央控制系统:在管理和服务上对校内的多媒体教学进行控制。 3.4.3.2 远程教育系统 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 or Distance Learning)是一种师生分离的,不能面对面组织的教学。从远程教育的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它有下列三方面的内涵:学生与教师的分离,学生与学生的分离,利用传播媒体和传输系统组织教学。 从技术上讲,远程教育系统是建立在现代传媒技术基础之上的多媒体应用系统,它通过现代通信网络将教师的图象、声音和电子教案传送给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学生的图象、声音回送给教师,从而模拟出学校教育的授课方式;同时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条件建立虚拟的班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总而言之,远程教育的优势在于它突破了时空限制,增加了学习机会,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学习者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适合的地点,按照自己需要的速度和方式,运用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远程教育会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扩展,同时会促进学校的教育改革。 3.4.3.2.1 我国远程教育系统发展现状 1994年底,在当时国家教委的主持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由清华大学等10所高等院校共同组成。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TCP/IP协议的公共计算机网络。 1996年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率先提出发展远程教育;1997年,湖南大学第一个与湖南电信合作,建起了网上大学。清华大学则在1998年推出了网上研究生进修课程。 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的第一批试点院校。 1999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在这份文件中,阐述了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指导方针、目标和任务。文件指出,我国发展远程教育的16字指导方针是: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 1999年8月,北京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相继成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院校。 1999年9月,“CERNET高速主干网项目”立项,目标是在2000年12月底之前完成CERNET高速主干网的建设。 2000年,是中国远程教育大踏步前进的一年,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重点工程之一。 2000年10月31日,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