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 能表示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答案】A【解析】由于宗是一个会意字,表示宫室屋宇,所以“”有可能是摆在宫室屋宇内的祖先牌位,故选A。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 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 D“市”突破空间限制【答案】C【解析】“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学科网可以推断出是在唐代中期出现的均田制被兼并,受到破坏的现象。故选C。14中
2、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答案】D【解析】题干中“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说明一定不是法定的官职,故应该是D。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A【解析】红楼梦是清初的小说,当时是理学
3、和心学占统治地位,所以四书五经是占主流地位的,故选A。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接篆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新知事)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也。图616图6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里说到的“拈香行跪拜礼”可以看出是有点尊孔复古的思潮,学科 网所以应该是体现B。1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
4、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答案】C【解析】结合时间和当时的毛泽东的一段话,说明当时应是强调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所以选择C。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放弃“一边倒”政策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答案】B【解析】对于亚非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新中国是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与之的关系的,故应选B。19公元6世纪
5、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答案】D【解析】由“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学科网可以看出古罗马重视法律的传统,这也符合所学罗马法的相关知识,故选D。20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牛顿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蒸汽机 D计算机【答案】A【解析】由“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和“直接”
6、可以看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作用,故选A。21“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可以推断应该是共产党宣言,故选B。22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答案】D【解析】“上议院
7、主用世爵”中上议院指的是德国的联邦议会,“君权仍重”更能看出是德国的情况,故选D。23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世界贸易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C【解析】根据“美国”、“金本位”、“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学 科 网可以判定应该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C。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38(25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
8、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四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10,194
9、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图10(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8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7分)(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10分)【答案】(1)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要形式;等等。状况:在洋纱洋布的冲击下,自然经济体系开始瓦解,但是自给自
10、足的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2)局限:材料一只是强调了西方工业对中国的危害,没有考虑它的客观积极作用;材料二是倾向于小农经济,没有从从小农经济的顽固性角度分析。特点:中国近代,农耕经济受到西方工业经济的冲击而逐渐解体,不断被动的近代化。(3)不同:电影的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效地援助了西欧,帮助西欧迅速恢复经济,是肯定马歇尔计划;漫画的作者则是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用经济的方式控制西欧,是谋求世界霸权的工具,否定了马歇尔计划。国际格局: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格局。【解析】(1)小农经济的特点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可从生产部门、生产特点和劳动单位和产品去向角度分析即可。农村经济结构的状况注意是讲“经济结构”,
11、还要注意分析材料一、二得出结论即可。(2)注意审题,题目要求写“局限性”,而且要求“分别”写。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近代的经济结构的,都没有全面看待。学科 网特点:可以结合材料一二得出即可。(3)根据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分别是美国和苏联的国籍角度思考,而且还要分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得出结论即可。国际格局: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39(27分)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
12、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8分)(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7分)(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
13、2分)【答案】(1)角度:近代化。影响:“地理大发现”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或者:“地理大发现”拉开了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欧洲人纷纷到亚、非、拉美等地展开殖民掠夺,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建立和西班牙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就是典型的例证。等等)一战结束之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下隐含着诸多的矛盾,诸如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之间、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随着国际形势进入稳定发展时
14、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又导致了1929-1933年间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与此同时,法西斯势力崛起,不断发动武装侵略,而西方大国却采取了绥靖政策,导致了新的时间大战爆发。角度:以1992年为界是从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角度来划分的,以2001年为界是从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角度来说的。说明: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主要解决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问题,成为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的标志。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必将促进中国的体制改革,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与世界的认同。 【解析】(1)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一分析”。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是在写思想文化领域的近代化,所以角度应该是近代化。影响:只要是不从近代化角度去写就可以。注意要围绕“焦虑”二字做文章,题目要求“概述”,所以还需要有叙述的成分。所以要从引起国际社会“焦虑”的史实去思考和表述。(3)角度:根据时间断限前后的史实去推断。说明:需要从材料所述的1992年和2001年两个时间点去思考,将两个时间点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写出即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