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深圳市深圳中学初中部八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科技不断发展,晶体管长度越造越短,长度只有0.000000006米的晶体管已经诞生,该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米.
A. B. C. D.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2+a2=2a4 B.a2·a=a3 C.(3a)2=6a2 D.a6÷a2=a3
4、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x=2
5、下列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A. B.
C. D.
6、下列分式变形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在和中,,,还需在添加一个条件才能使,则不能添加的条件是( )
A. B. C. D.
8、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为x=3,则常数m的值为( )
A.6 B.﹣1 C.0 D.﹣2
9、如图,在中,,将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若点刚好落在边上,且,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0、如图,在和中,连接AC,BD交于点M,AC与OD相交于E,BD与OA相较于F,连接OM,则下列结论中:①;②;③;④MO平分,正确的个数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1、若分式的值为零,则b的值为______.
12、点与关于y轴对称,则的值为________.
13、已知=1,则(a﹣1)(b+1)=_____.
14、计算的结果是______.
15、如图,等腰的底边BC的长为6cm,面积是24cm2,腰AB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B,AC于点E,F,若D为边BC的中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cm.
16、如果是完全平方式,则__.
17、若,则的值是_________.
18、如图,△ABC中,∠ACB = 90°,AC = 6,BC = 8,点P从A点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B点;点Q从B点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点.点P和Q分别以每秒1和3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和Q作PE⊥于E,当点P运动 _________ 秒时,以P、E、C为顶点的三角形上以O、F、C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
三、解答题
19、(1)计算:;
(2)分解因式:.
20、先化简,再求值:,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数代入求值.
21、已知,∠A=∠D,BC平分∠ABD,求证:AC=DC.
22、在四边形ABCD中,∠A=∠C=90°.
(1)求:∠ABC+∠ADC= °;
(2)如图①,若DE平分∠ADC,BF平分∠CBM,写出DE与BF的位置关系.
(3)如图②,若BF,DE分别平分∠ABC,∠ADC的外角,写出BF与DE的位置关系,对(2)和(3)任选一个加以证明.
23、某大运会吉祥物专卖店规定:凡一次购买某型号“蓉宝宝”不超过300个,则按标价付款;一次购买超过300个,则每个“蓉宝宝”均享受打八折的优惠价.某校学生会来该店购买该型号“蓉宝宝”,如果给学校八年级学生每人购买1个,那么只能按标价付款,共需付款6875元;如果多购买30个,那么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价,共需付款6100元.试问:该型号每个“蓉宝宝”的标价是多少?这个学校八年级学生有多少人?
24、方法探究:
已知二次多项式,我们把代入多项式,发现,由此可以推断多项式中有因式(x+3).设另一个因式为(x+k),多项式可以表示成,则有,因为对应项的系数是对应相等的,即,解得,因此多项式分解因式得:.我们把以上分解因式的方法叫“试根法”.
问题解决:
(1)对于二次多项式,我们把x= 代入该式,会发现成立;
(2)对于三次多项式,我们把x=1代入多项式,发现,由此可以推断多项式中有因式(),设另一个因式为(),多项式可以表示成,试求出题目中a,b的值;
(3)对于多项式,用“试根法”分解因式.
25、已知:为的中线,分别以和为一边在的外部作等腰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且,连接,.
(1)如图1,若,求的度数.
(2)如图1,求证:.
(3)如图2,设交于点,交于点与交于点,若点为中点,且,请探究和的数量关系,并直接写出答案(不需要证明).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A.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度后与自身重合.
2、D
【解析】D
【分析】根据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a、n的值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知:0.000000006=,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整数,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是解题的关键.
3、B
【解析】B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
【详解】A、,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选项计算正确,符合题意;
C、,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D、,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点为: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熟练掌握上述运算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A
【解析】A
【分析】根据分母不为0,可得x-2≠0,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解:由题意得:
x-2≠0,
∴x≠2,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熟练掌握分母不为0是解题的关键.
5、B
【解析】B
【分析】根据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可得答案.
【详解】解:是整式的乘法,故A不符合题意;
,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故B符合题意;
不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C不符合题意;
,没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注意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
6、C
【解析】C
【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值不变”逐一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解:A. 变形为,变形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变形为,变形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变形正确,符合题意;
D. 变形为,变形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题关键是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7、D
【解析】D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依次分析可得答案.
【详解】解:,
,
即,
∵在与中,,,
若,则可依据证明,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若,则可依据证明,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若,则可依据证明,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若,则不能证明,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并熟练应用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8、A
【解析】A
【分析】先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再将x=3代入整式方程中求解m值即可.
【详解】解:去分母,得,
∴m=2x,
将x=3代入,得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解以及解分式方程,理解分式方程的解是解答的关键.
9、A
【解析】A
【分析】由旋转的性质可得,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解.
【详解】解:∵,
∴,
∴,
∵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
∴,
∴,
∵∠B+∠C+∠CAB=180°, ,
∴3∠C=180°-126°=54°,
∴∠C=18°,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0、B
【解析】B
【分析】由SAS证明△AOC≌△BOD得出∠OCA=∠ODB,AC=BD,①正确;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AC=∠OBD,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OAC=∠AOB+∠OBD,得出∠AMB=∠AOB=30°,②正确;
作OG⊥MC于G,OH⊥MB于H,则∠OGC=∠OHD=90°,由AAS证明△OCG≌△ODH,得出OG=OH,由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得出MO平分∠BMC,④正确;
由∠AOB=∠COD,得出当∠DOM=∠AOM时,OM才平分∠BOC,假设∠DOM=∠AOM,由△AOC≌△BOD得出∠COM=∠BOM,由MO平分∠BMC得出∠CMO=∠BMO,推出△COM≌△BOM,得OB=OC,而OA=OB,所以OA=OC,而OA>OC,故③错误;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
∴,
即,
在和中,,
,
,,①正确;
,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
,②正确;
作于,于,如图所示:
则,
在和中,,
,
,
平分,④正确;
∵∠AOB=∠COD,
∴当∠DOM=∠AOM时,OM才平分∠BOC,
假设∠DOM=∠AOM,
∵△AOC≌△BOD,
∴∠COM=∠BOM,
∵MO平分∠BMC,
∴∠CMO=∠BMO,
在△COM和△BOM中,,
∴△COM≌△BOM(ASA),
∴OB=OC,
∵OA=OB
∴OA=OC
与OA>OC矛盾,
∴③错误;
正确的个数有3个;
故选择:.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等知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11、
【分析】分式的值为零,即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据此解答.
【详解】解:分式的值为零,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值为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等知识,是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12、##-0.125
【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即可求出a和b的值;再根据乘方的运算法则计算出的值即可.
【详解】∵点与关于y轴对称,
∴a=-2,b=-3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以及负数次幂的运算;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有理数的负数次幂等于这个数乘方的倒数.
13、﹣1
【分析】根据分式的加减混合运算法则把已知式子变形,根据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把所求的式子化简,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解:∵=1,
∴b﹣a=ab,
则(a﹣1)(b+1)
=ab﹣b+a﹣1
=ab﹣(b﹣a)﹣1
=﹣1,
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加减、多项式乘多项式,掌握分式的加减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4、
【分析】先将(-0.25)2021化成(-0.25)×(-0.25)2020再逆用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详解】解:原式=(-0.25)×(-0.25)2020×42020
=(-0.25)×(-0.25×4)2020
=(-0.25)×12020
=(-0.25)×1
=-0.24、
故答案为:-0.24、
【点睛】本题考查积的乘方运算的应用,逆用积的乘方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5、11
【分析】连接AD交EF于点,连接AM,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M=MB,则,故此当A、M、D在一条直线上时, 有最小值,然后依据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证明AD为△ABC底边上的高线,依据三
【解析】11
【分析】连接AD交EF于点,连接AM,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M=MB,则,故此当A、M、D在一条直线上时, 有最小值,然后依据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证明AD为△ABC底边上的高线,依据三角形的面积为24可求得AD的长;
【详解】连接AD交EF于点,连接AM,
∵△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
∴,
∵,
∴,
∵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AM=MB,
∴,
∴当点M位于时,有最小值,最小值为8,
∴△BDM的周长的最小值为cm;
故答案是11c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综合,结合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计算是关键.
16、±6
【分析】根据平方项确定出这两个数,再根据乘积二倍项列式即可确定出值.
【详解】解:,
,
解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式,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6
【分析】根据平方项确定出这两个数,再根据乘积二倍项列式即可确定出值.
【详解】解:,
,
解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式,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17、14
【分析】根据即可求得其值.
【详解】解:,
故答案为:13、
【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问题,熟练掌握和运用代数式求值的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析】14
【分析】根据即可求得其值.
【详解】解:,
故答案为:13、
【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问题,熟练掌握和运用代数式求值的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8、1或或12
【分析】根据题意分为五种情况,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P=CQ,代入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分为五种情况:①如图1,P在AC上,Q在BC上,则PC=6-t,QC=8
【解析】1或或12
【分析】根据题意分为五种情况,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P=CQ,代入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分为五种情况:①如图1,P在AC上,Q在BC上,则PC=6-t,QC=8-3t,
∵PE⊥l,QF⊥l,
∴∠PEC=∠QFC=90°,
∵∠ACB=90°,
∴∠EPC+∠PCE=90°,∠PCE+∠QCF=90°,
∴∠EPC=∠QCF,
∵△PCE≌△CQF,
∴PC=CQ,
即6-t=8-3t,
∴t=1;
②如图2,P在BC上,Q在AC上,则PC=t-6,QC=3t-8,
∵由①知:PC=CQ,
∴t-6=3t-8,
∴t=1;
∴t-6<0,即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
③当P、Q都在AC上时,如图3,
CP=6-t=3t-8,
∴t=;
④当Q到A点停止,P在BC上时,AC=PC,
t-6=6,
∴t=11、
⑤P和Q都在BC上的情况不存在,因为P的速度是每秒1cm,Q的速度是每秒3cm;
答:点P运动1或或12秒时,以P、E、C为顶点的三角形上以O、F、C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
故答案为:1或或1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题意得出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9、(1);(2)
【分析】(1)根据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2)先运用提公因式法,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即可.
【详解】(1)原式,
;
(2)原式,
.
【点
【解析】(1);(2)
【分析】(1)根据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2)先运用提公因式法,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即可.
【详解】(1)原式,
;
(2)原式,
.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运算和分解因式.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去括号,及熟练运用分解因式的方法.
20、化简结果为;代入值为-2
【分析】先通分,因式分解,然后进行除法运算,最后选取使分式有意义的值代入求解即可.
【详解】解:
∵,
∴当时,原式
∴化简结果为,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
【解析】化简结果为;代入值为-2
【分析】先通分,因式分解,然后进行除法运算,最后选取使分式有意义的值代入求解即可.
【详解】解:
∵,
∴当时,原式
∴化简结果为,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与通分.
21、见解析
【分析】证明△BAC≌△BDC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BC平分∠ABD,
∴∠ABC=∠DBC,
在△BAC和△BDC中,
∴△BAC≌△BDC,
∴AC=DC.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
【解析】见解析
【分析】证明△BAC≌△BDC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BC平分∠ABD,
∴∠ABC=∠DBC,
在△BAC和△BDC中,
∴△BAC≌△BDC,
∴AC=DC.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意义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2、(1);(2),理由见解析;(3),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2)如图1,延长DE交BF于G,易证∠ADC=∠CBM,可得∠CDE=∠EBF,即可得
【解析】(1);(2),理由见解析;(3),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2)如图1,延长DE交BF于G,易证∠ADC=∠CBM,可得∠CDE=∠EBF,即可得∠EGB=∠C=90゜,则可证得DE⊥BF;
(3)如图2,连接BD,易证∠NDC+∠MBC=180゜,则可得∠EDC+∠CBF=90゜,继而可证得∠EDC+∠CDB+∠CBD+∠FBC=180゜,则可得DE∥BF.
【详解】(1)∵∠A=∠C=90°,
∴∠ABC+∠ADC=360°-90°×2=180°;
(2)DE⊥BF,理由如下:
如图:延长DE交BF于点G
∵∠A+∠ABC+∠C+∠ADC=360°,∠A=∠C=90°
∴∠ABC+∠ADC=180°
∵∠ABC+∠MBC=180°
∴∠ADC=∠MBC
∵DE、BF分别平分∠ADC、∠MBC
∴∠EDC=∠ADC,∠EBG= ∠MBC
∴∠EDC=∠EBG
∵∠EDC+∠DEC+∠C=180°,∠EBG+∠BEG+∠EGB=180°,∠DEC=∠BEG
∴∠EGB=∠C=90°
∴DE⊥BF
(3)DE∥BF,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BD
∵DE、BF分别平分∠NDC、∠MBC
∴∠EDC= ∠NDC,∠FBC=∠MBC
∵∠ADC+∠NDC=180°,∠ADC=∠MBC
∴∠MBC+∠NDC=180°
∴∠EDC+∠FBC=90°
∵∠C=90°
∴∠CDB+∠CBD=90°
∴∠EDC+∠CDB+∠FBC+∠CBD=180°,即∠EDB+∠FBD=180°
∴DE∥BF.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是解题的关键.
23、该型号每个“蓉宝宝”的标价是25元,这个学校八年级学生有275人
【分析】设这个学校八年级学生有x人,由题意:如果给学校八年级学生每人购买1个,那么只能按标价付款,共需付款6875元;如果多购买30
【解析】该型号每个“蓉宝宝”的标价是25元,这个学校八年级学生有275人
【分析】设这个学校八年级学生有x人,由题意:如果给学校八年级学生每人购买1个,那么只能按标价付款,共需付款6875元;如果多购买30个,那么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价,共需付款6100元.列出分式方程,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设这个学校八年级学生有x人,
由题意得:,
解得:x=275,
经检验,x=275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则,
答:该型号每个“蓉宝宝”的标价是25元,这个学校八年级学生有275人.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4、(1)±2
(2)a=0,b=-3;
(3)
【分析】(1)将x=±2代入即可;
(2)由题意得x3-x2-3x+3=x3-(1-a)x2-(a-b)x-b,再由系数关系求a、b即可;
(3)多项式
【解析】(1)±2
(2)a=0,b=-3;
(3)
【分析】(1)将x=±2代入即可;
(2)由题意得x3-x2-3x+3=x3-(1-a)x2-(a-b)x-b,再由系数关系求a、b即可;
(3)多项式有因式(x-2),设另一个因式为(x2+ax+b),则x3+4x2-3x-18=x3+(a-2)x2-(2a-b)x-2b,再由系数关系求a、b即可.
(1)
解:当x=±2时,x2-4=0,
故答案为:±2;
(2)
解:由题意可知x3-x2-3x+3=(x-1)(x2+ax+b),
∴x3-x2-3x+3=x3-(1-a)x2-(a-b)x-b,
∴1-a=1,b=-3,
∴a=0,b=-3;
(3)
解:当x=2时,x3+4x2-3x-18=8+16-6-18=0,
∴多项式有因式(x-2),
设另一个因式为(x2+ax+b),
∴x3+4x2-3x-18=(x-2)(x2+ax+b),
∴x3+4x2-3x-18=x3+(a-2)x2-(2a-b)x-2b,
∴a-2=4,2b=18,
∴a=6,b=9,
∴x3+4x2-3x-18=(x-2)(x2+6x+9)=(x-2)(x+3)1、
【点睛】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试根法”的本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正确展开是解题的关键.
25、(1)∠BAC=50°;
(2)见解析;
(3)
【分析】(1)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EAB和∠CAF,再根据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2)延长AD至H,使DH=AD,连接BH,想办法证明△AB
【解析】(1)∠BAC=50°;
(2)见解析;
(3)
【分析】(1)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EAB和∠CAF,再根据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2)延长AD至H,使DH=AD,连接BH,想办法证明△ABH≌△EAF即可解决问题;
(3)先证明△ACD≌△FAG,推出∠ACD=∠FAG,再证明∠BCF=150°即可.
(1)
∵AE=AB,
∴∠AEB=∠ABE=65°,
∴∠EAB=50°,
∵AC=AF,
∴∠ACF=∠AFC=75°,
∴∠CAF=30°,
∵∠EAF+∠BAC=180°,
∴∠EAB+2∠ABC+∠FAC=180°,
∴50°+2∠BAC+30°=180°,
∴∠BAC=50°.
(2)
证明:延长AD至H,使DH=AD,连接BH,
∵EF=2AD,
∴AH=EF,
在△BDH和△CDA中,
,
∴△BDH≌△CDA,
∴HB=AC=AF,∠BHD=∠CAD,
∴AC∥BH,
∴∠ABH+∠BAC=180°,
∵∠EAF+∠BAC=180°,
∴∠EAF=∠ABH,
在△ABH和△EAF中,
,
∴△ABH≌△EAF,
∴∠AEF=∠ABH,EF=AH=2AD,
(3)
结论:∠GAF-∠CAF=60°.
由(1)得,AD=EF,又点G为EF中点,
∴EG=AD,
在△EAG和△ABD中,
,
∴△EAG≌△ABD,
∴∠EAG=∠ABC=60°,
∴△AEB是等边三角形,
∴∠ABE=60°,
∴∠CBM=60°,
在△ACD和△FAG中,
,
∴△ACD≌△FAG,
∴∠ACD=∠FAG,
∵AC=AF,∴∠ACF=∠AFC,
在四边形ABCF中,∠ABC+∠BCF+∠CFA+∠BAF=360°,
∴60°+2∠BCF=360°,
∴∠BCF=150°,
∴∠BCA+∠ACF=150°,
∴∠GAF+(180°-∠CAF)=150°,
∴∠GAF-∠CAF=60°.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涉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