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辅导江阴市顾山中学李国忠人的健康涉及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方面。青少年必须既具有健壮的体魄,又具有健康的心理,这样才干完毕艰巨的学习任务。因此,我们应当认真重视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符合年龄的特点与心理规定,拥有积极乐观的情绪。他们必须是精神奋发、富有朝气、性格乐观,不会整天萎靡不振、心事重重;对人对事积极热情、情绪稳定;碰到挫折时不气馁,不消沉。2、乐于学习和工作,并能努力奋斗争取自我发展。他们必须是乐于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出来,并获得成绩。他们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满足,这种满足又反
2、过来增长了他们对学习和工作的爱好,他们是不会把学习和工作当作承担的。他们将自我完善与发展视为一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3、具有完备的人格,全面地估价自己。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现实、明确、完整的见解和评价,既认可自己的优点,也结识自己的缺陷和局限性。他们能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因此表现得既自重又不自卑,在完毕学习任务的同时,自觉地培养自己优秀的心理品质。4、具有积极的社会适应能力,对的地对待现实与挫折心理。他们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了解现实对自己的规定,并能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在解决碰到的各种问题时,能采用积极的、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碰到挫折或失败,也能乐观地面对,对前程
3、充满热情和自信。5、具有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心胸宽阔,与人为善。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并且能和师长、同学、朋友建立正常和谐的关系。与人相处能持积极态度,富有同情心,能与人合作;言行处事,不卑不亢;既善于了解别人,自己也能被别人所了解。他们重视集体间的团结,爱惜同学间的友谊。二、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1、个性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爱好、性格、气质等个性特性,对的结识自己,了解和掌握发展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方法和技能,自觉克服个性发展中的偏差。2、学习辅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爱好,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排除学习过程的注意涣散、考试焦急、思维迟缓、注意力衰退等障碍,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
4、习效率。3、抗挫能力辅导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结识情绪、情感发展变化规律,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增强社会适应性和克服困难,应付实发事件的耐挫力。4、人际交往辅导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交往范围,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胆怯、恐惊、孤僻、自卑、自私、自傲、固执、猜疑等心理和行为障碍,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并且注意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排除早恋等青春期的心理障碍,坦然真诚地与异性交往。三、探讨方法和途径为了培养学生正常的智力,快乐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为,以形成其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我们可以作以下的尝试:1、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5、收集个案材料,做好数据分析,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于在测试中调查了解到的以及学生积极反映的心理问题采用讲座式、面谈式、家访式等多种方法,进行心理疏导与征询,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2、创设心理辅导与教育的抱负环境(1)良好的班级环境的建立,在良好的班风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性和发明性。(2)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创设,采用给家长开主题家长会,互填家校联系卡,AA书信往来等形式与家庭沟通联系,从而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频同振。(3)建立良好的学校环境,有良好的校风,全体教职工工齐抓共管,共同来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常规管理工作,让全校教职工工都来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3、开设心理辅导班会课,组织心理辅导专门
6、活动。总之,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我们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对学习和工作的浓厚爱好,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具有正常的智力,快乐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动,以健康乐观的心理将学校的外部教育内化为自身稳定的实质,形成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浅谈个别学生学习过度焦急的表现、成因与对策江阴市顾山中学章莉我校自九六年开设知心朋友信箱以来,接待了不少有心理烦恼和困惑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困惑重要来自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及家庭方面,毕业班学生谈的较多的则是来自学习方面的焦急,其中一位初三女同学的来信引起了
7、我们的高度重视。该生初二时学习成绩名列班级前茅,进入初三后,由于家长对她考重点高中寄予了厚望,导致了很大压力,再加上期中考试成绩不佳,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紧张症状:深度失眠、记忆力下降、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胆怯老师提问、胆怯考试等。为了使这位学生及时摆脱困境,我们同家长积极合作,分析该生心理障碍的因素是由于学习过度焦急,于是我们便采用了一些相应的措施,最终使她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平稳,以镇定和自信的心理参与了中考并如愿以偿。下面谈谈我们在消除该生心理障碍中的体会与做法。一、学习过度焦急的表现及成因学习过度焦急重要反映在考试怯场上,当事者在考试前夕普遍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紧张考试考不好,考试时心
8、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手颤抖,尚有的伴有尿频、腹痛,脑子一片空白,平时做得出的题目考试时却做不出,而考后很后悔。我校那位女生除考试焦急外,连上课也感到很紧张,胆怯听到老师洪亮的声音,胆怯老师靠近她,特别胆怯被老师提问,一旦老师提问她,她就面红耳赤,连简朴问题都答不上来,整天提心吊胆,晚上难以入睡。出现这种情况后,我们及时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家长联系,分析因素并商议对策。导致该生学习过度焦急的重要因素有:1、对学习成绩、升学过度担忧绝大多数初三学生都有升学的渴望,结识到升学对自己未来的工作、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毕竟中考竞争性较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这就必然引起学生对学习成绩进退的看重对
9、升学的担忧,从而导致他们内心不安焦急与紧张。2、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正视现实这位同学平时成绩比较好,由于期中考试没考好,就紧张得很,恐怕以后考试再失败,她没有认真地总结考试失败的因素,从而吸取教训,争取下次考得更好,而是一味的焦急不安,产生自卑心理。由于考试的失败,导致她上课不敢举手,胆怯被提问,紧张答错后被同学嘲笑,经常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惊、紧张和心烦。3、家长的盼望过高该生以前成绩较好,进入初三后,虽然学习较认真,但由于学业承担加重,考试紧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父母没有和她一起总结失败的因素,反而一味责怪她,给她施加压力,对她考重点高中寄予厚望,这就加重了该生的心理承担。二、消除学习过度焦急
10、的对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适度的焦急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学习上一点压力也没有则对学习不会起推动作用,但过度的焦急则对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因而我们消除的是学习的过度焦急,而不是消除学习的所有焦急。帮助该生消除学习的过度焦急重要采用了如下方法: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的评价自我我们运用时间找她谈心,让她明白,她的学习基础是好的,但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因而没有考出抱负的水平。告诉她过度紧张对自己有害无益,应对的对待成功和失败,树立自信心。2、鼓励学生敢于交流让学生明白,交往是一种有效的缓解不良情绪的手段。鼓励学生向亲朋好友倾诉心中的不快,以比排遣不良情绪,使心理得到平衡。同时规定本班同学对她多关心、多帮助,
11、特别是她最知心的朋友要经常与她交流思想,达成互相了解和信任。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其乐观、积极、稳定的心境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她表演最拿手的节目,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步树立自信,解除自卑。4、学会自我暗示,注意劳逸结合教她进行自我暗示,为她编一句充满自信的话“我想信,我这次考试一定能考出真实水平。”并规定她在考前一个星期每晚默念几遍,睡眠时学会运用催眠法使自己不久入睡。告诉她考前必须注意劳逸结合,考试内容必须提前几天复习好,考试前天必须注意适度休息,不能过度疲劳,这样考试时才会脑子清楚,思维灵敏,聪明才智才干得到充足发挥。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该生化了两个月时间调整了心
12、理状态,在以后的考试中均能正常发挥,在中考中考出了抱负成绩。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各自的心理差异和状态,更好地把握好每个学生的个性类型、爱好爱好、情绪等,对于一些心理素质比较好的学生,可有目的地给他们设立逆境,让他们经受挫折磨练,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反,对那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学生,一是要抓住时机给予鼓励,二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千万不要视而不见,只有这样,我们开展心理教育,才干增强实效。加强青春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江阴市顾山中学周学军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经常碰见许多问题,其中涉及到中学生异性交往失度的问题,不少老师称之为早恋。这种现象不仅对当事人产生许多影响,并且会影
13、响到整个班级甚至一个年级。有些班主任为了防止蔓延,采用简朴粗暴的做法严加制止,在解决过程中往往带来许多新问题。那么,如何来看待中学生异性交往呢?中学生正处在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青春期。这是以性成熟为标志的一系列形态、生理、心理、内分泌以及行为的突变阶段。面对这样的突变他们会感到好奇、兴奋、恐惊、踌躇。他们不知道自己身体里面发生了什么变故,不知道为什么对异性产生一种崭新的异样的感觉。内在的冲动往往使他们陷入迷惑、恐惊,焦急之中,使得其行为不知所向。但他们逐渐意识到两性差别和两性关系,并随之产生了一些特殊的心理体验,这就是所谓的性意识。性意识的产生,促使他们出现了对性知识的爱好和渴求。于是他们公开
14、或隐蔽地对人生上出现的性生理现象进行自我结识和探求,诸如男女生殖器官的构造等。对于描写性与爱的文艺作品非常感爱好,往往带着好奇、陌生和追求的心理去寻找性爱小说,爱情影视。有些人甚至抄下文学作品中描写情爱的篇章段落,以此来填补自己贫乏稚嫩的心灵空白和进行自身的某种发泄,有的甚至迷恋于淫秽录像、黄色手抄本、黄色书刊等,即使社会千方百计加以限制和严禁,也仍然无济于事,很容易接受环境中各种性信息。就现实而言,学校只是用最清纯的校园文化哺育、滋润每一个天真无邪的学生,而不也许为他们提供这方面系统的教育;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家庭更无从将这一的话题开诚公布的对子女谈起。这更增长了少男少女对异性感到神秘和爱慕。
15、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爱好,认为异性对自己已有吸引力,自己对异性有好感,因而渴望了解异性,希望能引起异性的注意,更向往与异性交往。我国学者邓明昱等在1986年曾对736名中学生异性向往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不同年龄组学生对异性向往情况年龄1011128合计男生261335发生率%5.010.923.140.353.765.283.538.2女生0382401发生率%8.121.831.651.652.775.288.245.7(本表引用学校心理教育P370)从上表可以看出,男女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异性向往的比例也在增长。男生在16岁时超过50%,女生在15岁时超过50%,男女之间无性别差异。
16、总的看来,青春期学生常有对异性向往的超过1/3,高中阶段则在2/3左右。这说明中学生向异性表达爱慕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性心理活动,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来看是很正常的,不必惊诧,也不必去指责他们有邪念。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中学生性心理发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异性疏远期,相称于处在青春期的初中阶段;其二是接近异性期,相称于处在青春期后期的高中阶段。由于现在物质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条件的改善以及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青春发育也相应提前。青春前期相称于小学高年级,后期相称于初中阶段,而进入高中阶段后,更具成人化,情况也更复杂。在第一阶段,男女生之间对性的差别特别敏感,彼此积极疏远,这时男女生的交往从所
17、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开始转向互相疏远、冷淡和否认。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鸿沟,自然提成两个阵营。他们不愿在一起,不愿结伴同行。男生发言,女生不插曲嘴;女生发言,男生不接话头。更有趣的是,有的男同学在女同学面前走过,总是紧绷着脸“目不斜视”;有的从不正视异性同学,从不直呼对方姓名。这种对异性的疏远的背后,潜藏着对性别差异的神秘心理,他们一方面十分重视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影响与评价,另一方面却又表现的拘谨羞涩和冷淡;他们内心对某异性感爱好,但表面上却又故意无意的表现得好象无动于衷、不屑一顾或作出回避的样子;他们有时表现的十分讨厌那种男女亲呢的动作,但事实上又很希望自己能体验体验,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是由于
18、青少年自身生理发育而本能导致的。假如有人和个别异性同学接触和交谈或有纸条、礼物往来,就认为他们准是在谈恋爱、传情书、赠信物,就会遭到舆论的讥笑和袭击。这种舆论使某些同学把异性视作“异已物”,有的见了异性就惶恐不安、不知所措,有的以从不接触异性为正派、纯洁这些都是变态心理的表现,直接导致男女同学的冷淡和对立,使他们不感进行正常交往,甚至出现异性交往恐惊症。这种情况应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及时给予改正。在第二阶段,男女生由于情窦初开,双方有一种情感的吸引,有彼此接近的需要。少男少女们都多了一些照镜子的时间,总希望能给异性留下最佳的印象。女孩子在男孩子面前多了几分矜持与羞涩;男孩子则喜欢在女孩子的圈子
19、里逞逞英雄。男女互相接近的渴望使他们乐于参与与异性在一起的集体活动,喜欢结伴外出旅游,参与体育锻炼等,并对异性表达关心、体贴,乐于帮助异性同学以搏得对方的好感。由于此时他们的心智尚不成熟,心理反映尚不稳定,他们的接触交往多半没有专一性和排他性。即使那些相貌平平,成绩一般,身无专长,在班内毫不起眼,不被人重视的同学,也会变着法子寻找种种机会,不失时机的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特别是异性同学的注意。有一次在上课过程中,有一个学生忽然把文具盒摔在地上,发出响声,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而他很自然地从地上捡起文具盒,还很自得地环视四周。当老师对他批评时,他毫不畏惧,直接和老师顶撞,显示他的英雄气慨,即使被老师
20、叫到办公室去受顿批评,他也不在乎,由于他达成了吸引别人注意的目的。这也和青春期因素有关。心理学家认为,中学生正处在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转化的过程中,其生理和心理发生着急剧变化。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渐走向独立。但还不成熟,往往带有主观和盲目色彩。如对自己评价不妥,更多看到自身优点而看不到缺陷,过于自信,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听不进,固执己见。同时,中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步趋于复杂具有闭锁性,使中学生不愿对老师说出心理话,导致师生间交流的心理障碍。假如教师言行稍有不慎,或触动学生心理的秘密,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尚有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动荡不安是一个显着特点,如心理起伏大,感情容易激动,有时不分场合
21、,不问情况,不看对象,不分轻重的发脾气,容易走极端。高中生由于更具成人化,他们之间异性交往也更复杂。此时男女学生在异性好感的基础上各自形成一个或几个异性的抱负模型,并在众多男女生共同交往过程中,逐渐由对群体异性的好感转向对个别异性的依恋,形成一对一交往的感情行动,即恋情萌生,初涉爱河。他们一般有蕴藏在内心的强烈的眷恋,可又不敢公开表露,大多数还不倾向于直接以肉体接触来表达恋情,而是用精神心理交往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情感。假如说青春中期的少年性冲动胜过理智,都表现为“一见钟情”的幼稚或鲁莽的话,那么青春后期的高中生却表现出较冷静的情绪和理智的层面,较能控制自己的冲动。当然由于还达不到成年后那种理智
22、和克制水平,在两性交往中也也许有不适当的表现。由于高中生的独立意识较强,与父母的关系较疏远,家长的控制力下降,所以高中生一旦失去自我控制,就比初中生容易发生性失误、性越轨,甚至做出悔恨终生或严重影响双方身心健康的事来。在班级内,有一个男生,成绩一直不抱负,但他在体育方面有一定专长。在校运会期间,是他表现自我的最佳时间,赛场上的风姿,恰恰是受异性同学所注目的。有不少初中女生对他表达好感。其中一位女生直接给他写信,乐意和他交朋友,而这个女生平时相称内向,和她谈话时,她经常脸红耳赤,细声细气。因此,她的举动被老师发现后,大吃一惊,直呼她的成绩为什么会下降,本来如此。教师找她谈话说理,家长把她谴责一番
23、,但效果并不抱负。又到圣诞节,她又偷偷地把圣诞礼物和贺年卡放进了男生的课桌,继续表达她的情感。她再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渐渐地她的学习成绩下降,初中毕业时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可见,目前家庭和学校过于注重高中生的学业状态,却忽视他们的性成熟、性心理发展中的问题,更无力指导他们的异性交往,甚至有些家长、教师把男女之间的正常往来神通过敏地当作“恋爱问题”来对待。正如鲁迅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说:“见一信,疑是情书了:闻一笑,认为是怀春了;只要男人来访,就是情夫;为什么上公园呢,总该是赴密约吧。”而这些过于简朴的判断和随着而来的过激做法,往往会给学生导致极大的危害。它使青少年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以致引起抗拒行为
24、,使教育工作无法进行下去;它会挫伤中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荣誉感,使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因而在行动上日趋消沉,甚至堕落;还容易导致中学生的两面行为,有时表面顺从,但并未内心真正解决问题,使他们学会说谎、做假。由于中学生正处在精神上尚未用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充足武装尚未经历多少社会的洗礼,因而比成年人脆弱得多。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他们卷入到早恋的漩涡或碰到挫折,与社会规则发生冲突,容易陷入迷惘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师长不能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教育上有差错失误,任何不测均可发生。由于教育手段陈旧、教育方法失当使学生心态平衡和行为失范的事例报道屡见报端。因此,班主任
25、工作中应加强对中学生青春期的教育,对的指导中学生异性间的交往,不能一味地“堵”,而应用“疏导”,把他们引导到正常的交往上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特别是提高教育学、心理学素养,同时学会采用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早在1963年周恩来总理就指示医务工作者,一定要把青春期的性知识教给男女青少年,让他们能用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育。1973年周总理又询问了在中学实行性卫生教育的情况。但目前青春期教育在老师和学生中都尚未普及。有些学校开设的青春期教育课上,主讲老师只讲男女生该如何交往,只字未提一个“性”字。老师对学生的功课关注较多,对其人格和心理发育关注较
26、少,不注意青少年体内性机能的成熟与否,不了解他们对性的态度和性行为发生的变化,更不注意性犯罪的防止问题,所以班主任也要和学生一起补课,即补青春期教育课,增长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基础和共同语言。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遵循1988年8月有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告知中指出的适时、适度、适当三原则,恰到好处的向学生传授青春期知识。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指导学生结识性别角色,接纳自己。青春期的发育过程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发育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无法选择改变或停止。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正由于独特性才使人与人之间有吸引力互相而欣赏。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正视自己的发育状
27、况,不必为此烦恼害羞,即使自己在发育上存在一点局限性也大可不必自卑,更不能因自身的缺陷而故意靠穿着打扮,模仿成人行为来吸引异性注意。或受到歧视嘲讽而用物质利益来拉拢别人,搞好关系,导致非正常交往的出现。此外,要指导学生注意修养,气质和个性美的自我培养,准时代的需要,培养自己具有发明、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具有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具有人文精神,敢于拼搏善于竞争精神,百折不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成为适应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发明型人才。第三,班主任要帮助中学生对的结识男女生异性间正常交往的意义。据调查发现中学生中与异性不交往的,初中生占18.4%,高中生占25.6%,与异性能正常交
28、往的初中生占77.3%,高中生占69.8%。这说明中学生中绝大多数能对的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班主任应充足相信学生能自己解决好同学关系,鼓励他们进行适当与异性间交往,并要尽量提供有利的环境。由于心理学研究表白,男女两性是有心理差异的:男孩子的活动多定向于物,他们的活动量大,精力充沛,善于探究;女孩子的活动多定向于人,她们善于交往,富于感情,但对新鲜事物不够敏感。这种心理差异在学习方面表现为思维方式不同、爱好不同;女生的心理感受性较高,偏于形象思维,女生大多喜欢语文、外语、历史、地理;而男生的学习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发明性,偏重于逻辑思维,因而他们比较喜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此外,在性格方
29、面,男女同学的差异也很明显:女生大多内心丰富、深沉、文静,所以在解决问题上往往谨慎、周到,但由于女孩敏感性较差,对一些具体事情比较认真;男同学性格开朗、粗犷、豁达,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较果断、敢于承担责任,但由于他们太自信,有时又显得有些粗枝大叶和马马虎虎。正由于有这种差异,男女同学在一起学习,便于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可促进彼此全面发展,具体而言,中学生异性间的正常交往有以下几点好处:有助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助于互相激励,提高效率;有助于情感交流,丰富个性发展。第四,指导中学生异性交往中注意一个“度”。班内有一女生,性格内向,喜欢说笑。有一次和舍友谈论某电视剧剧情,她直抒己见,认为男主人公如
30、何美丽如何才华,甚至表达此后的追求目的也但是如此,同时也带了一句;班内某男生也是这种类型的人。事后不久,有人把她所说的话搬给了那个男生。那男生听后产生误会,认为女生喜欢他,并时常留意,观测她的一言一行,甚至写纸条向她直接打听,弄得女生莫名其妙,向其老师反映情况。当老师了解清楚后,才解除了俩人的难堪。从上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男女生交往中一定要掌握适度原则。掌握得好,少男少女的身心发育会从中受益;把握得差,就也许走上本来并不想走的路。少男少女交往的“度”是什么呢?什么是正常、健康的“度”呢?交友要做到广而不狭。在少男少女间,要提倡纯友谊的往来。友谊是多元的,一个中学生可以有若干个朋友好友、好友、普
31、通朋友、一般同学。在众多朋友中间,可以学到很多好的品质,培养自己豁达开朗的性格和坚毅刚强的意志,这种异性间的交往对每一个中学生都有积极的作用;相反,若是交往的对象仅限于某一位异性,长期单一交往,言谈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就也许使纯洁的友情发生质的变化,在中学生还不懂得区分友谊和爱情时,早早陷入情感的漩涡。所以,班主任在平常工作中要指导学生进行小组交往避免学生过早陷入“一对一”的交往。敏感话题不宜涉及。中学生交往时不可避免地会在一起经常聊天,谈天说地无可非议,但应当注意,有些敏感话题应当回避。如一些有关感情、隐私、性爱方面的话题就不便提及。很也许,当你谈起这些时并无他意,而你却没有考虑到对方的
32、接受能力,对方或许已经把你的话当作某种暗示,理解为你对自己故意;或许误解了你,认为你品行不端,否则怎么会谈这类话题。交友要注意场合与时间,有些场合不宜与异性单独相处。比如,父母不在,男女中学生在家独自相对;公园影院,男女中学生出双入对;时间已晚,依旧留在学校或留宿在异性同学家他们毕竟太年轻,毫无男女交往的经验,很多时候,双方本来并没有什么想法,并且也仅仅是很普通的一般关系,只是由于地点、环境、时间等因素在作怪,而会于懵懵憧憧之间做错了事。总之,通过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对的指导他们的异性交往,帮助学生树立较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
33、理素质,才干让学生认真学习,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的挑战。加强心理辅导提高适应能力江阴市顾山中学张明华中学时期是一个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阶段。中学生辞别了金色的童年,进入中学的课堂,这意味着人生征途新的起步。虽然从初一到高三在人的一生中只占六年时间,但对青少年来说,在身心发展上却经历着由幼稚向成熟过渡的加速期。假如把人的年龄作为横座标,把各年龄的体力值、智力值、精力值、进取精神值、发明力值等方面的变化量分别列入纵座标,就不难发现,这些高峰曲线有的在青年时形成高峰,有的则大部分集中于青年时期。但与此同时,此阶段学生又进入青春时期,一般被人认为是个体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
34、困难时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抱怨青少年是暴躁的、易发脾气的、易于为冲动所驱而失去控制。柏拉图曾经劝告男孩,不到18岁不准喝酒,由于他们容易激动,“火上不能再加火”。我国心理学家杨国枢也说过:“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青少年时期是最叫人忧虑的,在这个阶段之所以令人担忧,重要是由于个体发展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儿童时期适应不良所积累下来的问题,到了青少年时期便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与严重;二是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儿童期过渡到成人期的关键阶段,在追求独立与建立自我的过程中,常会发生特殊的适应困难。这两种倾向相聚相激的结果,遂使青少年在生活和行为上易于碰到问题。由此可见,中学时期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至关重要的。而初
35、一是中学时期的开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一学生来说,面对新奇绚丽的中学生活,一方面感到兴奋,同时也也许会碰到一些不适应,例如:面对新的同学,如何才干做到团结友爱,互帮互学;面对新的学习内容,如何充满信心,不怕困难;面对自已生理、心理上的新变化,如何才干对的对待以上种种不适应,如不能及时解决,则有也许影响到其整个中学阶段的发展,乃至一生。以现实情况来看,有相称一部分学生不能较快、较好地适应中学生活,从而产生心理障碍及种种不良情绪,而导致厌学、怕学、逃学等种种行为,对学习失去信心和爱好。而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挫折,特别是学业上的挫折。对于初一学生来讲,中
36、学阶段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是否成功则显得犹为重要。由于这是他们进入中学后第一次全面考察所学知识,假如成功,则信心大增,反之则也许气馁丧气,产生种种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在对本校99级初一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又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本次调查时间选择为期中考试后二周,结果见下表:序号印象最深刻的挫折人数所占比例1学习方面的挫折8460%2与同学交往方面的挫折16114%3与父母亲沟通方面的挫折15107%4生理方面的挫折1410%5其它挫折1179%合计140100%从上表可以看出,令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挫折重要来自于学业失败(涉及不抱负)、与同学关系不能妥善解决,与父母亲存在意见分歧、生理问题及其它因素。而
37、重要集中学习上,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进入中学后第一次期中考试失败或不抱负而导致挫折的占由于学习失败的62.5%,在遭受挫折后不同限度地产生了沮丧、悲观情绪,甚至有厌学思想及受父母亲、教师责备。如这一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较好地解决,则很有也许影响学生此后及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那么,导致学生学习挫折的因素有哪些?又应当如何解决呢?一方面,由于学生自身因素导致。有些学生由于基础相对比较差,虽然在主观上想去新的环境中使学业成绩有所提高,但由于以前的因素不也许一下提高,从而逐步地对课业失去爱好,产生自卑感而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虽然很努力,但学习方法不科学而不能取得预期成绩而产生挫折感。有部分功课很好的学生,由
38、于求全求胜之心过于强烈,对自己规定很高,稍有退步或失误,就不断责怪自己而产生挫折感。对于由于学生自身因素导致的挫折,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对的对待挫折,让学生懂得不能被挫折打倒,“失败是成功之母”,确立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不要过于自责,要勇敢面对现实,努力找到对的的补救方法。同时要让学生回过头来检讨挫折的本质和因素。为什么功课不抱负?是不够用功?读书方法和习惯不对?还是能力和爱好不符合?等等。假如经验讨问题的成因在于自己,那么可以尝试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如自觉不够用功,可以试着重新制定学习计划表,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这些改变,也许并非一蹴而
39、就,但一点一滴的努力,会产生相应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家长的因素导致的。从家长角度看,父母在孩子身上寄予了深切盼望,希望子女学有所成,来适应未来社会剧烈的竞争或圆自己未圆的梦,如上大学。当孩子未能达成预期成绩时,有些父母亲很也许采用简朴的教育方式,就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特别是当孩子进入中学阶段后,由于所学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远远超过小学阶段,致使从表面上来看孩子的成绩远远比不上小学时的成绩,而一味责备学生,使学生具有失败感,父母亲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拟定盼望值,对孩子的盼望应具有双层次性。第一层次的盼望是孩子能顺利完毕所学科目,每一阶段都力争取得较好的成绩,全面、扎实地打好基础。当孩子在父母
40、亲教导下达成盼望规定后,成功的喜悦会增长孩子的自信心和胜任感,激发起更大的学习爱好和新的学习动机。第二层次的盼望是规定孩子不断努力,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总之,制订合乎实际的盼望,并加以指导,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挫折,取得成功。最后,由于教师因素导致。每一位教师同父母亲同样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更杰出一点,因此总是严格规定自己的学生。但是往往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规定过高,以“超前”的标准去规定学生,当学生未能达成规定是则容易产生挫折感。特别是对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则更容易产生挫折感而导致信心丧失,厌怕学习。因此作为教师应充足了解学生心理,面向全体,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帮助学生共同克服挫折。总之,加强对学
41、生的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战胜挫折,使他们以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开拓、发明壮丽的人生。老师,您准备好了吗?对实行“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想法江阴市顾山中学周学君学校期初确立了农村中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教科研课题。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说明我们学校在教育观念上有所转变。记得诺基亚手机有一句广告词“科技,以人为本”。其实,不单是科技,各行各业都是如此,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更应如此。大家都知道学校是施加健康影响,哺育健全人才的重要场合。然而,假如学校教育思想有偏差,教师教育方法不适当,校风班风不良,则会引起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原本以升学为教育目的学
42、校,给学生以过重的作业考试承担,重心只放在少数尖子生的身上,对升学无望的学生很少关心,甚至歧视,使这些学生容易产生自卑自弃,厌学逃学的身心问题;而尖子生则因承受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厚望,长期处在亢奋状态,极度紧张,过度疲倦的状态之中,容易导致大脑正常功能的损害,诱发心理问题或埋下不良心理的隐患;教育方法简朴粗暴,处罚讥讽差生,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变得冷漠对立,悲观退缩,自暴自弃;校风班风不正,比吃穿,比长相,不讲卫生,不尊师长,打架斗殴,早恋逃学等现象,若不及时制止纠正,任其泛滥,会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在这种教育环境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据刘守旗心理教育一个倍受关注的重
43、要课题中引用的有关数据表白,各年龄段的个体中均存在着不同限度不同形式的各种心理问题,学生更是如此。调查数据如下:时间地区调核对象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有率1985年江浙两省1093名中小学生16.53%1987年上海市中小学生27%1989年浙江2961名城乡中小学生16.79%1994年黑龙江牡丹市1414名中学生26.17%广州市1000多名中学生53.2%杭州市552名小学生77%(以上参见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年第4期)从中不难看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更何况,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心理负荷不断增长,心理问题不断增添的社会。因此,我们不能不为祖国
44、的未来,明天的中国表达着急,这需要学校教育担负起一份重责。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我不禁要问一下:老师,你对此准备好了吗?环顾四周,我们的教师却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许多错误结识,对它的重要性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教师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理解,认为既增长不了考试分数,也提高不了升学率,搞搞学法指导就行了,犯不着花那么大力气搞什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讲不完的知识内容,做不完的习题练习,哪有空时间来搞什么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如实实在在多讲几个题目要有用;有些教师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辅导教师的事,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指导,而我们只是“经师”
45、,以“传道解惑”上好自己专业课为主,对心理健康教育隔行如隔山,对它没有多大了解,假如硬要做,也许会习惯把这类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思想问题来解决,过于简朴,结果收效甚微甚至出现负效应。既然是做些吃力不讨好的事,还不如不做。理论是行动的指导。错误的结识必然导致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敢、不会、不愿去考虑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很多,其中与教师生存现状有很大关系。教师生存现状如何?据教师报上系列文章反映,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甚忧,表现如下:现实中,为了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各级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再加上逐汲完善修改,对教师的考核量化标准越来越繁琐,教师们深感应付不来,如备课(
46、节数),教学计划,作业、作业批改、听课记录、政治业务学习笔记、家访记载、活动记载、工作总结、经验论文等,不应付这些检查,教师们的考评受到影响,要应付检查,教师们的发明性劳动受扼制;由于来自社会及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教师整天疲于奔命,把分数视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所有,无暇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试想每次考试要排名,不比学生比老师,有时班级平均分差零点几分就排在后面,丢面子,少奖金,你敢不认真对待吗?为了考一个好分数,教师只好挤占学生休息时间,突出考试科目学习;教师是人,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会碰到许多不顺心的事,如工作不被学校重视,职称晋级和评优难,长期超负荷工作,再加上社会地位和收入低等诸多因素的影
47、响,导致教师的心理压力过大,容易使情绪发生较大的波动,产生压抑、烦燥、沮丧等心理障碍,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生活和工作,还会使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俗话说:“身不正,其令不行”。心理健康受损的教师会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吗?回答是肯定的:不能。教师有时会把工作生活中受到的压力化为怒气转嫁到学生身上:对差生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往往使用一些欺侮性语言如笨蛋、蠢猪等;对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甚至会进行体罚,变相体罚导致一些不应当出现的伤害。这些事例,屡见报端,其中惨痛教训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深思,我们是应当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了。为此,我们做教师的,也应当做好准备。学校领导
48、要努力为教师的生存状态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为教师解决一些后顾之忧,同时要多请教育心理专家给教师开设系列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平常工作来抓,使之真正渗透到平常教学活动中来;而教师应当抓紧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培养一种良好的健康心态,对工作,对生活,对学生充满信心,用自己乐观快乐的心境,坚强的意志品质,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向上的心理,使他们成为21世纪的合格人才。作为教师要转变观念,改正错误结识,使教师结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干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为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学校
49、里,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单纯的说教,注意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善于观测学生,了解学生的动态,这里的了解学生并非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应当采用多种办法如个别谈话法,向学生开展心理征询、心理测量等工作,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气质、性格、情绪、个性等心理特性,最佳在此基础上能帮助学生建立学生档案,长期作好记录。在了解学生基础上,班主任要和学生建立一种健康的情感联系,要让学生积极向教师反映自己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则应专心理换位、心理疏导等方法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让学生懂得自我保健自我防治的方法,并意识到心理健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