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0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85935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98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20202020 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历历 史史 本试卷分为第本试卷分为第 I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选择题)和第 II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100 分,考试分,考试用时用时 6060 分钟。第分钟。第 I I 卷卷 1 1 至至 4 4 页,第页,第 IIII 卷卷 5 5 至至 7 7 页。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

2、卡,答在试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卡一并交回。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第 I I 卷卷 1.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答案】D【解析】【详解】井田制下,村社成员要随着份地的定期交换而变动住所,“三年一换土易居”意味着村社成员只是份地(私田)的临时使用者,没有所有

3、权,私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D 项正确;井田制下无论公田、私田(土地)都不能买卖,A 项错误;村社成员随着份田变动而更换居所,并不意味着要将全部收获物上缴国家,B 项错误;村社成员耕种的份地并不固定,不是份地的主人,私田与传统的自耕农经济不同,不属于小农经济范畴,C 项错误。2.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2-【答案】C【解析】【详解】北宋时由北朝

4、民歌整理发展而来的乐府诗木兰诗中,载有“策勋十二转”这一唐代奖赏军功的说法,体现出其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新的历史内容,C 项正确;木兰诗由北朝民歌发展而来,其中虽有唐代奖赏军功的表述,但记载的并非“政治制度的变迁”,A 项错误;木兰诗由北朝民歌加工发展而成,不是宋代文人的创作,B 项错误;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经唐代传诵,宋代加工,有一定的史料价值,D 项错误。3.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5、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 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 B 正确;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不是乡村实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 A 错误;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远未达到健全完备的地步,故 C 错误;“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说明乡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 D 错误。4.19101911 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

6、宣传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3-【答案】C【解析】【详解】在鼠疫肆虐之时,大公报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并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民众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故 C 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对官方的影响,故 A 说法错误;“开启了”说法欠妥,材料信息无法确定对疫情的专业研究是从此时开始的,故 B 错误;报刊宣传无法控制疫情的爆发,故 D 错误。5.1894 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 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

7、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 A.以史为鉴呼吁和平 B.借助时事鼓动变革 C.抵制战争避免惨剧 D.激励民众共御外侮【答案】D【解析】【详解】1894 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31 年日本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三省,良友重刊此画并呼吁“国难日亟”警醒国人不要让甲午惨剧重演,激励民众共御外悔,故选择 D项;“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排除 A 项;1894 年甲午战争不是时事,是旧事,排除 B 项;九一八已经发生,无法抵制帝国主义的侵

8、略战争,排除C 项。6.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如图中的 -4-A.B.C.D.【答案】B【解析】【详解】1935 年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遵义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故选择 B 项;A 在江西,C 在西藏,D 在甘肃,均不符合题意,排除。7.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5 年 3 月,天津制表业

9、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到当时 -5-四名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研制手表 A.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 B.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C.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 世纪 50 年代正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时期,材料中“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以及图片中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工作,都是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的体现,故 D 正确;1953 年已经开始一五计划,而不是国民经济恢复,排除 A 项;“全面提升”不符合史实,排除 B 项;

10、材料体现的是奋斗,而不是节约,排除 C 项。8.1978 年,安徽小岗村 18 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 年 9 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答案】C【解析】【详解】从小岗村的率先包干到户,到中央支持包干到户,这体现出党和国家在改革进程中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和探索,故 C 项正

11、确;当时农村并不是发展多元经济所有制,排除A 项;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 1992 年提出的,排除 B 项;D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D 项。9.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 1953 年到 1991 年,用 38 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 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 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 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 -6-【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从 1953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随后又进行了十年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78 年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建立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

12、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进,故选择 A 项;对外开放在 1978 年开始,排除 B 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在 1992 年才明确提出,排除 C 项;城乡差别缩小是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成就的表现,排除 D 项。10.在古代雅典,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公民,才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 A.取得行政官职的限制最终取消 B.与自由民身份的区别已不复存在 C.不再履行自备武装服兵役义务 D.进入议事会的资历条件逐渐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梭伦改革时期,按财产划分等级,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克利斯提尼

13、改革时期,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但参选名额按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的比例分配,伯里克利时期,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制,取得行政官职的限制最终取消,故选择 A项;公民原本就属于自由民,排除 B 项,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是成为公民的必备条件之一,排除 C 项;议事会是旧氏贵族实行统治的机构,经过改革已经被取代,排除 D 项。11.17511780 年,法国学者狄德罗等主持编撰的百科全书陆续出版。该书编撰的经济来源,不是通常的资助人出资,而是约 4000 位订购者的预付款。到 1789 年,该书售出两万多册,创造了上百万里弗的利润。由此可以看出 A.启蒙思想家得到了全社会的追崇 B

14、.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发挥重要作用 C.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革即将开始 D.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深入人心 -7-【答案】B【解析】【详解】编纂百科全书的经济来源,不再是依靠资助,而是通过购买此书的购买者预先付款的方式获得,表明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并且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择 B项;启蒙思想受到“全社会追崇”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A 项;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革即启蒙运动在 17 世纪已经兴起,排除 C 项;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当时还未产生,排除 D 项。12.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

15、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 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 B.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 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 D.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胡佛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在经济危机过程中,有适度的进行干预,但是效果有限。而罗斯福新政则是全面干预经济,有利于缓解美国的经济危机。因此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干预的力度不一样,故 A 项正确;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排除 B 项;二者都要遵守美国的宪法,排除 C 项;从胡佛以及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来看,二者都关注失业问题、公共工程等方面,因此关注的社会问题基本一致,排除

16、D 项。13.如图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适合用来说明 -8-A.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B.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C.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滞胀 D.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从 1980 年到 1996 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依赖进出口的比重都有所增加,这反映出全球化之下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故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不能反映经济快速的增长,排除 A 项;材料主旨与区域化无关,排除 B 项;80 年代后发达国家逐步摆脱滞胀,而不是陷入滞胀,排除 C 项。14.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

17、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 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 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 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答案】B【解析】【详解】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中,救亡图存的阶级发生了变化,从农民阶级到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革命性日渐增强。救亡图存的指导思想从宗教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再到马克思主义,日渐科学,同时社会性质实现了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体现了历史进步的

18、趋势,B 是最佳选项;根据题干所列主要历史事件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但是其属于表层,并不是最佳选项,排除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等历史事件存在一定的因果关联,但是部分事件之间不存在因果关联,如国民大革命和抗日战争之间,C 不是最佳选项,排除;题干所列的历史事件在领导阶级、指导思想、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不是循环往复,D 错误。15.20 世纪 60 年代末,基辛格说:“一个统一的欧洲对世界事务大概会坚持一种特别的欧洲的观点这就是欧洲将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的另一种说法。”这一看法出现的深层背景是 A.欧洲

19、一体化进程加快 B.欧洲威胁到美国全球霸权 C.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 D.美国与欧洲关系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15.“欧洲将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意味着欧洲实力日渐强大,结合题干时间 20 世纪 60 年代末可知,这一时期欧共体成立,同时日本逐渐发展、不结盟运动兴起,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而欧洲对美国在大西洋霸权的挑战只是多极化的表现之一,C是深层次背景,属于最佳选项;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是多极化趋势的一部分,是基辛格提出欧洲挑战美国大西洋政策的表层原因,不是最佳选项,排除 A;20 世纪 60 年代,美苏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未确立起全球霸权,B 错误,排除;通过题干可以看出

20、随着欧洲的崛起,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势必发生变化,D 只是对现象的描述,未挖掘深层次原因,不是最佳选项,排除。第第 IIII 卷卷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为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 -10-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

21、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答案】(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

22、“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解析】【详解】(1)唐朝:根据“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得出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根据“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搅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得出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最后出现问题,削弱中央集权。宋代:根据“革除前朝之弊,上中命诸州”得出实行改革、削弱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根据“并采取

23、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得出监督地方行政;根据“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得出 -11-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元朝:根据“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得出推行行省制;根据“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得出行省官员受制于中央。(2)根据材料并结合前一问的内容,可从中央与地方矛盾长期存在,此消彼长,不断变化的角度概括。同时再从改革与创新、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概括趋势。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 世纪 70、80 年代,清政府向美国和欧洲分批派遣留学生,总计 200 余人。留学生侧重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多数人回国后凭借西学专长,得到了清政

24、府的重视和任用,如严复、詹天佑等。摘编自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 材料二 甲午战后,赴日留学出现高潮,到 1905 年,留日学生达 8000 余人用兵中多为自费。在孙中山发动反清革命中留日生成为骨干力量,辛亥革命时留学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如邹容、黄兴等。民国时期,从世界各国归来的留学生成为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他们中涌现出一批中国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而且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摘编自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 1949 年 12 月,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动员国外留学生早日回国,统筹解决回国留学生的工作和

25、生活安排。50、60 年代,2500 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邓稼先、钱学森等 摘编自中华留学教育史录(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留学生留学和归国情况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留学生归国的原因。以近代以来一位杰出的留学归国历史人物为例,简评其志向情怀和历史贡献。【答案】(1)从主要学习技艺到全方位向西方学习;从服务于晚清政府到投身于社会革命;由政府派遣到多渠道留学,人数由少到多。洋务运动的发展;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2-(2)中华人民共和国

26、成立,百废待兴,急需建设人才;国家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妥善安排;留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热忱。简评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留学生侧重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和材料二“他们中涌现出一批中国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可以看出从主要学习技艺到全方位向西方学习;根据“多数人回国后凭借西学专长,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和任用”,“而且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可得出从服务于晚清政府到投身于社会革命;根据“清政府向美国和欧洲分批派遣留学生”“其中多为自费”可得出由政府派遣到多渠道留学;根据“总计 200 余人”“留日学

27、生达 8000 余人”可得出人数由少到多。背景:结合“19 世纪 70、80 年代”“甲午战后,赴日留学出现高潮”这两个时间,可从洋务运动的发展;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等角度概括。(2)根据“1949 年 12 月”这一时间信息,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急需建设人才的角度概括;根据“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人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得出国家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无善安排;根据“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造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出留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热忱。简评:结合所学选取詹天佑作为简评的对象。詹天佑 12 岁

28、留学美国,1878 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之后他回国参与当时国家的铁路建设。19051909 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他为中国近代的铁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3-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

29、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场。下面是一幅历史漫画的构思,其中蕴含着历史内容和历史寓意。雅尔塔会议:合作与未来漫画的中心是一张圆桌,三把座椅。座椅上分别搭放着一件带有元帅领章的军大衣、一件黑色斗篷和一件咔叽色厚风衣。桌上是一张欧洲地图。桌旁一扇高大的窗户,落地窗帘上端分开,下端聚拢,正好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窗外的天空聚集起阴云。提示:从(1)(2)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构思中包含的历史背景、历史内容和符合史实的寓意。(2)围绕 19191939 年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或历史人物,按照历史漫画的呈现要求,构思一幅历

30、史漫画并加以说明。(要求:自拟标题;写出构思,无需作画;史实准确;观点正确。)【答案】(1)1945 年 2 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主要参加者有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会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法西斯的步伐;对战后世界特别是欧洲做出安排。用三件放在座椅上的衣物代表着“三巨头”,并暗示讨论激烈;“V”形表示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结局光明;窗外天空的阴云预示着“冷战”的隐忧。雅尔塔会议既给人们带来了胜利光明,也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2)言之有理即可(官方无标准答案)参考示例如下:标题:一次没有抢救对象的行动 构思:画的右边停着一部救护车,车的

31、旁边,张伯伦和达拉第抬着一副空担架,画的左边是一片树林,树林的旁边是一群狼,狼前面的地上写着“捷克斯洛伐克”字样,张伯伦和达拉第抬着空担架问狼:“打扰,请问你们是否听见一声尖叫?”说明:1938 年,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了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会议召开时,捷克代表被拒之门外,慕尼黑会议是英法实行绥靖政策达到高峰的标志,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狼子野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4-【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画作标题雅尔塔会议:合作与未来及所学知识,从雅尔塔会议的参与者的角度分析得出背

32、景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本会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的角度分析得出背景1945 年 2 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内容:根据“座椅上分别搭放着一件带有元帅领章的军大衣、一件黑色斗篷和一件咔叽色厚风衣”,并联系所学知识,从雅尔塔会议的参与者的角度分析得出内容会议主要参加者有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雅尔塔会议的作用的角度分析得出内容会议协调了的行动,加快了战胜法西斯的步伐;根据“桌上是一张欧洲地图”,并联系所学知识,从雅尔塔会议的内容的角度分析得出内容对战后世界特别是欧洲做出安排。寓意:根据“座椅上分别搭放着一件带有元帅领章的

33、军大衣、一件黑色斗篷和一件咔叽色厚风衣”,并联系所学知识,从雅尔塔会议的参与者的角度分析得出寓意用三件放在座椅上的衣物代表着“三巨头”,并暗示对论激烈;根据“落地窗帘上端分开,下端聚拢,正好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并联系所学知识,从雅尔塔会议的背景的角度分析得出寓意“V”形表示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结局光明;根据“窗外的天空聚集起阴云”,并联系所学知识,从战后世界格局的角度分析得出寓意窗外天空的阴云项示着“冷战”的隐忧;根据“漫画的中心是一张圆桌,三把座椅”,并联系所学知识,从雅尔塔会议美英答应苏联出兵东北的条件及作出了对战后世界的安排的角度分析得出寓意雅尔塔会议既给人们带来了胜利光明,也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2)根据题目给出的时间范围“19191939”,可以提取其中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或历史人物,如 1919 年英法美三巨头参加巴黎和会、1939 年英国张伯伦、德国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参加慕尼黑会议等等,再根据会议的内容,通过漫画来呈现那段历史,如可以根据巴黎和会上英法美参会的目的各不相同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来构思漫画内容,也可以根据慕尼黑会议上张伯伦、希特勒、墨索里尼参会的真实目的和后果来构思漫画内容,以达到呈现 -15-历史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