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2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85738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 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题,每题 3 分,共计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求 1(2.5 分)“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 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考点】3L:诗经和楚辞菁优

2、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查考查诗经的相关知识,学生获取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指的是其内容体现百姓生活,通俗易懂。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因此这部分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故 A 项正确。B C D 三项均是由社会上层知识分子所创作,而非底层民众所为,应排除。故选:A。【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高考的主要考点是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中国古代各个时

3、期文学的主流成就是:春秋诗歌 战国楚辞 汉代赋 唐代诗 宋代词 元代元曲 明清小说。2(2.5 分)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考点】2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考查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根据材料“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可以看出,当时木、金、皮生产及调色、刮摩、抟埴都有专

4、业的、固定数量的工人负责,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细致,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关于材料型选择题(1)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2)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3(2.5 分)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图中场景

5、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考点】2R:古代市的变迁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市的变迁。考查市的变迁的特点,学生识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上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北宋东京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北宋时期,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立九市”反映的是西汉时期,对市有严格的限制,A 项与时间不符,应排除。草市最早出现于南朝,故 B 项与时间不符,应排除。夜市开始于唐末,故 C 项与时间不符,应排除。“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反

6、映市坊界限打破,符合图中北宋情形,故 D 项正确。故选:D。【点评】宋朝之前,县治以上的城市,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与居民区坊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这种对市严格的空间、时间的限制,到北宋时被打破。4(2.5 分)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

7、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考点】1S:明朝的内阁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设内阁。【解答】A 项是科举制度。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地位虽有提高,但是并不是正式统率六部,C 项错误。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故选:D。【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明成祖设内阁,要掌握相关知识点以及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5(2.5 分)如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

8、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 B C D【考点】A6:洋务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根据材料“试验武器”和“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等,即可判断符合题干。而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向西方学习技术,即“师夷长技”,因此洋务企业的产品是无法与西方产品相媲美的,故不符合,但符合题干。同时,洋务运动推动了民族企业的诞生,而不是标志着其诞生,故说法有误。因此,本题只能选 A。故选:A。【点评】本题以材料

9、图片的形式考查了洋务运动,可用排除法,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6(2.5 分)1912 年 3 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 6 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清楚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其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考

10、点】H2: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解答】从“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看,被告的封建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正确答案为 DA,B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的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7(2.5 分)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

11、情”源于()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考点】9P:土地革命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从材料中的“欢呼北伐的胜利”“国家又濒于危亡”看,该事件发生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且属于外来侵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外来侵略使国家又濒于危亡,B 为正确答案。A,C,D 三项都是属于国内阶级矛盾,可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8(

12、2.5 分)1934 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考点】A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

13、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从题干材料中“上海犹鱼,内地犹水”“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可知,作者认为要想改变上海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发展内地经济,故 A 项正确。B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C,D 项与材料相背离,应排除。故选:A。【点评】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经济上,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政治上,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文化上,为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14、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入不断冲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实力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这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和完成中国的近代化。9(2.5 分)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

15、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考点】9T:解放战争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意在考查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材料中国民党搞不清楚“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是要“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要“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从而断定这是解放战争第二阶段的重大军事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刘邓大军的军事行动即可选择出正确答案。B、C、D 三项是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的内容。故选:A。【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解放战争,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10(2.5 分)1987 年 2 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

16、乡运动宣言 5 月 10 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 T 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考点】FH: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部分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反映了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台湾岛内仍然存在主张分裂倾向的势力,A 项不符合史实;返乡运动并不

17、能说明海峡两岸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C 项不符史实;D 项 20 世纪 90 年代港澳回归,与题目时间不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11(2.5 分)1969 年 5 月 11 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 1979 年 12 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考点】FR:新时期外

18、交政策的调整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解答】分析题干,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说明了我国当时没有民间融资,D 项排除。题干说明的是我国的财政政策,和外交没有关系,排除 A 项。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并不表明我们依赖外援,排除 B 项。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通过材料分析考查学生对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12(2.5 分)“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适用于整个罗马帝

19、国 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A B C D【考点】4E:十二铜表法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相关知识点。【解答】十二铜表法制定于公元前 5 世纪中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公元前 27 年,罗马帝国建立。为了适用帝国的发展,万民法代替了公民法。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故不正确。故选:B。【

20、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十二铜表法的相关知识点的识记能力。13(2.5 分)“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考点】87:启蒙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解答】根据材料“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即可明确这是指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不但把矛头

21、指向天主教会,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而 A、B 两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C 项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只有 D 项符合。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通过材料阅读与分析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的认识。14(2.5 分)如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考点】59:第一次工业革命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以 18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英国原棉进口量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解答】解答本题关键

22、要把握材料中的时间限制。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时间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可以知道这段时间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因为新机器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应用,导致了示意图的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15(2.5 分)2000 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 36 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23、考点】69:美国1787 年宪法;6J: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政治的三权分立原则。【解答】在三权分立体制下联邦法院享有最高司法权;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总统的产生方式问题,排除 D 项与材料与史实均不相符;BC 项叙述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通过材料考查学生对美国政治体制是如何体现的三权分立,权力之间互相制约以达到平衡这一问题的理解与把握。16(2.5 分)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

24、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考点】C1: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XA:列宁的贡献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题干中列宁的意思是革命即夺权。结合所学知识,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到十月革命前夕,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当时俄国的政权;列宁在四月提纲里明确指出:革命分两个阶段,政权应该由第一阶段临时政府转到第二阶段苏维埃手中,即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 B 项正确。A 项是二月革命后的局势,应排除。D 与现实不符,应排除。C 表述错误,应该为肯定资产

25、阶级民主革命的艰巨性,而不是长期性,应排除。故选:B。【点评】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不同。两次革命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在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广大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如十月革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革命。17(2.5 分)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

26、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考点】C8:新经济政策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解答】1921 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并非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是代替。并非对旧的经济结构的改造,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纠正;因此 AB 错误。C 是现象。新经济政策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把国家无力兴办的企业交给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其实质是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

27、展生产。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认识。18(2.5 分)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A B C D【考点】ED:布雷顿森林体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解答】“世界银行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说明正确,“借贷国在使用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表明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

28、经济全球化,故有误。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作用的认识。19(2.5 分)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 年 4 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 12 月提出“争取在 5 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考点】EB:多极化趋势加强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等考点的理解。【解答】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由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20 世纪 80 年

29、代,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与此同时,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多次提案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些与它的经济强大有直接关系,故正确答案为 B日美同盟是由美国主导的,A 不正确;C,D 与事实不符,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通过阅读分析材料的形式来考查大国崛起中日本的崛起。20(2.5 分)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如图是 2000 年出现的新闻漫画最后的贵族 该漫画反映了()A中国加入 WTO 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 B中国申请加入 WTO 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 C加入 WTO 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 D加入 WTO 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

30、烈竞争与挑战【考点】EO: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从国内经济热点问题切入,考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答】漫画“最后的贵族”指国内垄断企业,在公平、公开、自由竞争的 WTO 原则下,国内垄断企业的优势会逐渐被打破,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同时更多外资和外企参与到国内市场的争夺,必然会带来企业竞争的加剧。中国选择加入 WTO,从根本上是为了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国家完全有能力而非借助外力打破国内垄断,国家经济发展也符合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排除 A、B、C 三项。故选:D。【点评】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要能够从漫画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二

31、、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满分题,满分 40 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 21 题第题第 23 题为必做题,每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4 题为选做题,包括题为选做题,包括 A、B、C、D 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3 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

33、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考点】1K: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M:察举制;1O:科举制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影

34、响。考查察举制和科举制,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问难度不大,重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紧扣“汉晋”,即可明确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有两个,一个是汉朝的察举制,一个是晋朝的九品中正制。对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的考查,重在回答科举制的积极作用,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第(2)问首先明确回答的角度,“政治”“思想”及“整体”的功能,然后紧扣材料,“政治”方面强调的是“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思想”方面强调的是“儒家正统观念”,“整体”方面强调的是“稳定性和连续性”,进而组织语言展开回答。第(3)问紧扣材料信息“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

35、”、“机会均等”及“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进而展开具体阐述,难度不大,注意回答的全面性。故答案为:(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点评】本题考查察举制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察举制和科举制是高考的常考点,必须掌握察举制和科举制实行的原因、选官标准、影响。同时要求学生具有正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6、。22(13 分)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 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

37、则勿惮改”的古训。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材料二 萧公权于 1940 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汪荣祖康有为论 材料三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

38、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 字左右)【考点】B6: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考查“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论证“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解答】(1)本小问重在考查维新变法的基本史实,注意回答的角度,强调“制度”与“思想”的统一。联系书本,明确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宣传西方政治学说,强调思想启蒙。(2)本小问重在考查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能力。注意回答的角度,强调“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根据三则材料,明确“历史认识的修正”,要注意“时代”与“史家”。同时,“时代”制约“史家”

39、的认识,也影响我们的“历史认识”。进而明确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了。然后紧扣“康有为研究”,展开具体回答,注意题干的具体要求。故答案为:(1)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2)随着时代的变迁,史家认识的变化,史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因而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在不断修正中完善的。萧公权对康有为研究认识的改变就说明了这一点。(史实论证):萧公权对康有为研究初期,一方面,由于受时代条件的限制,即客观条件的限制,如受材料的多寡和真伪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受史家本人的限制,即主观方面的限制,如对史料理解的程度、错误史观的影响,以及在史

40、学研究和治学态度上不够深入严谨,因而存在认识的偏差,认为康有为维新变法“假民权”、“假维新”。随着时代条件的发展,大批有关康有为的原始材料出现,萧公权在比较全面而深入研究剖析后,摆脱了错误史观的影响,修正了认识:康有为实为“渐进之真民主”、“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因此,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认识是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完成的,时代发展到什么程度,认识便达到什么程度。因而也难免出现问题,史家要知错能改,要勇于及时修正历史认识。由此可见,“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点评】维新思想主要存在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民国初年民主共和思想之间,以康有为和梁启

41、超为领袖人物。发端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维新思想,在甲午战争后蓬勃发展,并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政治运动,但在清末民初,转向保守而渐趋沉默。23(14 分)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 100 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 年度)(单位:英镑)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42、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 1970 年到 80 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

43、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考点】D4:罗斯福新政;DB:西方“福利国家”制度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本题考查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应把握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演变。(2)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应把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3)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问难度不大,联系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即可,注意表述的完整性。第(2)问紧扣材料,突出贫富差距缩小与保障儿童利益两方面。第(3)

44、问也紧扣材料,从“工人积极性”、“福利开支”、“经济速度”、“贫困人数”及“社会态度”等几方面展开回答,注意回答的角度。第(4)问突出了国家作为决策者、调整者、承担者的角色,回答起来有些难度,重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归纳能力。故答案为:(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3)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点评

45、】关于社会福利政策,题干中是从福利政策的开始、发展、新时期的调整,宏观角度上论述的,还可以从具体的小角度去出题:比如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等。选做题选做题 A 24(10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

46、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考点】J1:梭伦改革的背景;J2:梭伦改革的措施;J3:梭伦改革的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相关内容,考查梭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措施,重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第(

47、1)问中的第 1 小问主要紧扣材料,注意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说明平民受到奴役;“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说明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第 2 小问主要考查了梭伦改革的背景,紧扣第 1 小问的答案,进而联系所学知识,明确雅典社会矛盾尖锐与社会动荡不安。第(2)问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难度不大,主要突出“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第(3)问中第 1 小问紧扣材料“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进而得出结论:阶级利益的对立。而第 2 小问的回答,主要根据材料“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即可得出公正观念与法治

48、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故答案为:(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点评】梭伦改革在高中必修一、选修一中都有涉及,是考试的一个重点知识,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改革的背景、措施、实质、影响和局限性。选做题选做题 B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一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

49、料: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

50、等级的品德。(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考点】V8:孔子的政治思想;VC:柏拉图的政治思想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孔子与柏拉图的相关内容。考查对孔子与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的把握,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问中“共同性”的回答,紧扣材料信息“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即可判断得出。关于“不同作用”的回答,紧扣书本内容,难度不大,关键突出“礼”与“仁”的不同作用,突出“礼”强调等级,而“仁”强调缓和社会矛盾。而“品德”的分析,主要联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