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
食品微生物学
1、具有菌丝体的原核微生物是(B )
A、细菌 B、放线菌 C、酵母菌 D、霉菌
2、病毒的主要繁殖方式是(B )
A、裂殖 B、复制 C、芽殖 D、接合生殖
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A )
A、肽聚糖 B、甘露聚糖 C、 几丁质 D、果胶
4、下列结构中,属于细菌运动器官的是(A )
A、鞭毛 B、荚膜 C、芽胞 D、纤毛
5、下列微生物中,能在血平板上产生溶解圈的是(C )
A、肉毒杆菌 B、伤寒沙门氏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粪链球菌
6、霉菌接种时,通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B )
A、倾注法 B、点植法 C、划线法 D、涂布法
7、下列杀菌方法中,不属于冷杀菌的是(C )
A、超声波 B、紫外线 C、R-射线 D、红外线
8、某苹果罐头,因真空度不足出现胖听现象,下列腐败微生物中最有可能的是(B )
A、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B、纯黄丝衣霉 C、嗜热解糖梭状芽孢杆菌 D、致黑梭状芽孢杆菌 9、冰冻过程中,下列不同的温度范围,杀菌效果最好的是(B )
A、0~+3℃ B、-1~-3℃ C、-10~13℃ D、-10~-20℃
10、食品根据PH值的范围特点,以PH值4。5作为酸生食品与非酸性食品的分界线,其主要决定于(D ) 的生活习性。
A、伤寒沙门氏菌 B、嗜热脂肪芽孢杆菌C、致黑梭状芽孢杆菌 D、肉毒杆菌
11、不同种类的细菌,革兰氏染色后呈现不同的颜色,其主要是由于(A )结构不同。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荚膜
36、下列微生物中,不能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生长的是(C )
A、细菌 B、放线菌 C、病毒 D、酵母菌
37、自然界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地方是(C )
A、田野上空的空气 B、河流 C、土壤 D、海洋
38、霉菌接种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B )
A、倾注法 B、点植法 C、划线法 D、涂布法
6 39、下列属于化能异养型的微生物是(C )
A、绿硫细菌 B、氢细菌 C、青霉菌 D、蓝藻
40、在微生物实验操作中,防止微生物进入培养物的方法叫(D )。
A、灭菌 B、无菌 C、消毒 D、无菌技术
41下列哪些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种类最多(B )
A、细菌 B、放线菌 C、霉菌 D、病素
44.细菌细胞的哪一部分结构与其抗原性相关?ab
a. 鞭毛 b. 荚膜 c. 芽孢 d. 液泡d. 菌体体积减小
20下列微生物中,_____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a. 沙门氏菌 b. 溶血性链球菌
c. 巨大芽孢杆菌 d. 肺炎双球菌
22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有_____。Acd
a. 苏云金芽孢杆菌 b. 啤酒酵母 c. 链霉菌 d. 恶臭醋酸杆菌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6分)
6、要使玻璃器皿达到无菌状态,一般用干热方法灭菌,而培养基则采用湿热方法来灭菌。
7、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细胞计数法 比浊法 干重法
9、细菌的大小一般以微米μm为单位计。
11噬菌体主要寄生在细菌与放线菌体内
食品微生物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微生物实验操作中,防止微生物进入培养物的方法叫( d)。
A、灭菌 B、无菌 C、消毒 D、无菌技术
2、下列哪些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种类最多(b )
A、细菌 B、放线菌 C、霉菌 D、病素
3、霉菌直接镜检计数法,适用于(b )产品。
A、果蔬罐头 B、蕃茄酱罐头 C、鸡肉罐头 D、鱼罐头
4、革兰氏染色液第二液是(c )
A、结晶紫液 B、95%乙醇 C、碘液 D、沙黄染色液
5、某饮料作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经胰酪胨大豆肉汤增菌后,应转种( c)平板。
A、伊红美兰 B、2%琼脂 C、血 D、SS
6、在细菌总数的测定中,样品10-1稀释度制作的平板上的菌落数为多不可计,10-2稀释度制作的平板上的菌落数为200个,10-3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为50个,则该样品的菌落总数应报告为(a )
A、2.0×104 B、5.0×104 C、3.5×104 D、4.0×104
7、对有机废水进行厌氧处理的是( a)
A、甲烷发酵 B、活性污泥 C、生物滤池 D、氧化塘
8、食品储藏方法中,品质下降最少的一种方法是(a )
A、低温 B、真空 C、腌制 D、辐射
9、食品加工中,酸性食品与非酸性食品的分界线是(b )
A、PH3.7 B、PH4.6 C、PH5.6 D、PH7.0 10、72~$2/4~6秒是对鲜乳消毒的一种方法,它属于(c )
A、低温长时消毒 B、高温短时消毒 C、高温瞬时消毒 D、超高温灭菌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具16分)
1、食用醋的酸味来自(乙酸),香味来自(乙酸乙酯)。
2、霉菌是真菌的一部分,其菌丝在功能上有一定的分化,可分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
3、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五种。
4、由pH范围可将食品划分为(酸性食品和非酸性食),划分的界线是PH=(6 )。
5、影响微生物的生物因素有(互生、共生、寄生、拮抗)四种。
6、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 遗传变异 )。
7、要使玻璃器皿达到无菌状态,一般用( 干热灭菌)方法灭菌,而培养基则采用(湿热灭菌 )方法来灭菌。
8、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细胞计数法、比浊法、干重法)。
三、名词解释
1、商业无菌:是从商品的角度了出发对食品的灭菌,即食品经过杀菌后,按照所规定的检验方法检不出活的微生物,或者仅能检出极少数的非病原微生物,且它们在规定的保存期内不致引起食品发生腐败变质 2、培养基:指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3、平盖酸败: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酸败变质的一种变质现象。
4、大肠菌群:指一群发酵乳糖、产配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食品中大肠菌群是
指以100毫升(或$2)检样中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来表示。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培养基是指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培养基制备的原则:
⑴有的放矢: ⑵营养协调。 ⑶条件适宜 ⑷经济节约。 2、答:食品变质原因:
(1)物理因素 (2)化学因素
(3)生物因素:即由于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
其中微生物引起的变质是主要的。 措施:(1)原材料采购、运输、贮存的卫生。
(2)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
(3)生产过程的卫生 (4)实施食品生产卫生规范
3、什么是芽孢?芽孢具有哪些特性?
答:芽孢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时,细胞内部形成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特化的休眼体。
化学性质:①耐热;②没有繁殖功能;③没有湿度要求;④很难杀死。
4、什么是诱变育种?诱变育种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促进其突变频率大幅度提高,然后设法采用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符合育种目的突变株,以供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用。
五、论述题 以果汁饮料为例,叙述其菌落总数测定的方法。
答:要点:(1)正确采样 (2)正确进行稀释操作
(3)制平板、培养。 (4)能进行正确计数和报
食品微生物学 试卷一、
一. 填空题(1分/空×20):
1. 细菌一般进行 _无性_ 繁殖,即 __裂殖。酵母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类,无性繁殖又可分为 _芽殖和裂殖_ 两种形式,有性繁殖时形成 _子囊 ;霉菌在有性繁殖中产生的有性孢子种类主要有 _子囊孢子_ , _接合孢子__ ;在无性繁殖中产生的无性孢子种类有 _孢囊孢子_ , __分生孢子__, __厚垣孢子(节孢子)__ ;放线菌以 _无性__ 方式繁殖,主要形成 _分生孢子_ ,也可以通过 ___菌丝片断繁殖。
2. 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引起___食物中毒______和____消化道传染病_____。
3.在酵母菌细胞结构中,___细胞壁___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____细胞膜____具有控制细胞对营养物及代谢产物的吸收和交换作用;____细胞质_____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的场所;___线粒体______是呼吸酶类的载体,细胞的能量供应站;_____ 细胞核____具有传递细胞遗传性状的作用。
二.选择题(1分/小题×20)
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_c__
a.结晶紫(初染) b.碘液(媒染)
c.酒精(脱色 ) d.蕃红(复染)
2.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_b__
a.荚膜 b.细胞壁 c.芽孢 d.鞭毛
3.测定食品中的细菌总数常采用_a____
a.稀释混匀平板法 b.稀释涂布平板法 c.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法
4.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_c__
a.105℃,2小时 b.121℃,30分钟
c.160℃,2小时 d.160℃,4小时
5.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_c__
a.单纯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转位
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有性繁殖产生_d___
a.接合孢子 b.担孢子 c.孢囊孢子 d. 子囊孢子
7.以高糖培养酵母菌,其培养基类型为__b__
a.加富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普通培养基
8. 抗干燥能力较强的微生物是___a______。
a.酵母菌 b.霉菌菌丝 c.乳酸菌
9. 产生假根是_a___的形态特征。
a.根霉 b.毛霉 c.青霉 d.曲霉
10.配制1000ml的固体培养基需加琼脂_c___
a.0. b.2~7克 c.15~20克 d.50克
11.食品和饮料工业生产上常采用的“巴氏灭菌法”是一种_a_____方法。
a.消毒 b.抑菌 c.灭菌 d.除菌
12. 下列微生物器官耐温顺序为__b___
a.营养体>孢子>芽孢 b.芽孢>孢子>营养体
c.孢子>营养体>芽孢 c.芽孢>营养体>孢子
13.下列微生物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是__c__
a.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 d霉菌
14.下列不属于生长素类物质的是__b__
a.氨基酸 b.矿质元素 c.嘌呤碱基 d.维生素
15. E.coli是_____b_
a. G+菌 b.G-菌 c. G+ G-不定
16. 在固体平板上,青霉菌菌落周围葡萄球菌不能生长,此种关系为__c__
a.竞争关系 b.猎食关系 c.拮抗关系 d.寄生关系
17.下列因素影响微生物生长____d___
a. pH b.温度 c.水分 d.这些都是
18.细菌的生长曲线中,总菌数和活菌数几乎相等的是__b___
a.延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19.罐藏食品的灭菌属于______d__
a.消毒 b.灭菌 c.抑菌 d.商业灭菌
20. 决定病毒感染专一性的物质基础是_b___
a.核酸 b.蛋白质 c.脂类 d.糖类
三.判断题(1分/小题×10)
1.真菌适宜在偏酸性的环境条件下生长。t
2.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属于厌氧性微生物。t
3.酒精消毒的最佳浓度为95%。f
4链霉菌是霉菌,其有性繁殖形成接合孢子。 t
5.污染了赤霉菌毒素的食品原料,经处理后仍可用于加工食品。f
6.子囊孢子是半知菌纲霉菌的有性孢子。f
7.细菌产生芽孢是细菌的一种繁殖方式。f
8. 放线菌和霉菌都具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t
9.肠球菌对冷冻的抵抗力比大肠菌群细菌大。t
10. 自养菌可引起食品腐败。f
四.分析问答题:
4.1.从变质罐头中检出酵母菌和霉菌时,试分析引起罐藏食品变质的原因。
4.2.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引起PH值改变的原因有哪些?在实践中如何保证微生物能处于较稳定和合适的PH环境中?(10分)
4.3.根据你掌握的实验方法,在由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
组成的混合菌悬浮液中,将上述菌进行分离、鉴别。(20分)
4.4.气调保藏食品的原理 (10分)
四.分析问答题:
1.从变质罐头中检出酵母菌和霉菌时,试分析引起罐藏食品变质的原因。(10分)
∵酵母菌和霉菌的抗热性较差-----4
∴从变质罐头中检出酵母菌和霉菌,则引起罐藏食品变质的原因可能是:
a.罐头裂漏,被M污染(∵这些M的抗热性较差)。-----2
b. 罐头杀菌不完全(残留霉菌孢子) ------2
c.罐内真空度不够(∵霉菌只能在有氧的环境中生长)。---2
2.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引起PH值改变的原因有哪些?在实践中如何保证微生物能处于较稳定和合适的PH环境中?(10分)
原因:①. 微生物分解基质中的蛋白质产氨,使PH值↑
②. 有机酸盐,使PH值↑
③ 碳水化合物产酸,使PH值↓
④. 无机氮盐(生理酸性盐、生理碱性盐)----6
在实践中可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KH2PO4、K2HPO4或CaCO3使微生物能处于较稳定和合适的PH环境中。------4
3.根据你掌握的实验方法,在由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
组成的混合菌悬浮液中,将上述菌进行分离、鉴别。(20分)
用稀释平板分离法进行分离。
⑴.在分离平板上,
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的菌落特征基本相同难以区分(菌落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
枯草芽孢杆菌的菌落较干燥
用Gram染色法染色镜检,可见: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为G-,短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为G+,长杆菌,有芽孢。
根据以上特征可将枯草芽孢杆菌区分开来。
⑵.将其它菌 ①.在EMB平板上划线、培养。
在EMB平板上E.coli 的菌落较小,呈紫黑色,有时有金属光泽。
产气肠杆菌 大, 灰棕色。
②.接入葡萄糖.蛋白胨.水;蛋白胨.水;柠檬酸盐培养基中做生理生化反应
E.coli MR+;VP-;I+;C-
产气肠杆菌 MR-;VP+;I-;C+
4.气调保藏食品的原理 (10分)
∵①.在有氧的环境下,霉菌、酵母菌、细菌都有可能引起食品变质。
而在缺氧 ,只有部分酵母菌和细菌能引起食品变质。
②.在有氧的环境中,因M的生长、繁殖而引起的食品变质速度较快。
缺氧 ,由厌氧M生长引起的食品变质速度较缓慢。
, 兼性厌氧M引起的食品变质速度也比在有氧环境中慢得多。
即缺O2的环境中,a.可生长的M种类少;b.M生长的速度慢。
∴在进行食品保藏时,可将食品储存在无O2环境(进行真空包装)or含高浓度CO2(40~80%)的环境中,以防止or 减缓M引起的食品变质。
试卷二、
一. 填空题(1分/空×20):
1. 一般来说,氧化还原电位 (Eh) 值在 0.1V 以上,适宜 __好气___性微生物的生长, +0.1V 以下,适合 __厌气_性微生物的生长。
2.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____温和噬菌体___。
3.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____碳素____。
4.在营养物质的四种运输方式中,只有 _基因转位__运输方式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组成。
5.干燥对微生物的作用,主要是____抑制微生物生长___。
6.嗜冷、嗜温、嗜热这三类微生物都有可能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25℃—30℃_。
7.以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营养类型是____化能异养型___。
8. 根据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理机制,可将细菌性食物中毒分为_感染型食物中毒_和__毒素型食物中毒__。
9.化学物质对微生物的作用主要取决于__⑾浓度____;也与_____⑿_作用温度___和___⒀作用时间___等作用条件有关。
10. 丝状真菌的无隔菌丝是由 __⒁_单_ 细胞组成,有隔菌丝是由 __⒂_多_ 细胞组成。
11.测 定 细 菌、 放 线 菌 的 大小, 一 般 以 ___⒃um__为 单 位, 而 测 定 病 毒 的大 小 则 以 __⒄nm__ 为 单 位。
12.产生 芽 孢 的 杆 菌 主 要 有___⒅芽孢杆菌__属和____⒆_梭状芽孢杆菌_属。
13. 液体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目的通常是为了_中和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酸。
二.选择题(1分/小题×20)
1. 实验室常用于培养细菌的温度为_C__
a.4℃ b. 28℃ c. 37℃ d. 50℃
2. 病毒缺乏D___
a.增殖能力 b.蛋白质 c.核酸 d.独立代谢的酶体系
3. 大肠菌群检测需进行证实实验,若发现乳糖管产气,革兰氏染色阴性的无芽孢杆菌即表明_A__
a.大肠菌群阳性 b.大肠菌群阴性 c.大肠菌群可疑
4. 鲜奶室温贮存期间,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将使奶中的PH值变化:A___
a.先下降 后上升 b.先上升 后下降
c.先上升 后下降再上升 d.不上升也不下降
5. 在下面哪种条件下,肉毒梭菌可能产生毒素_C__
a.PH4.5-6, 好氧,37℃ b.PH 7.5-7.8,厌氧,30℃
c.PH 4.5-7,厌氧,37℃ d..PH 3.5,好氧,30℃
6. 酵母菌常用于酿酒工业中,其主要产物为__B_
a.乳酸 b.乙醇 c.丁酸 d..乙酸
7. 自然界微生物主要分布在_A__中
a.土壤 b.水域 c.空气 d.生物体
8. 具有匍匐菌丝和假根的菌属是_A____
a.Rhizopus b.Mucor c.Penicillium d. Aspergillus
9. 两种微生物之间形成共生关系具有下列特性的是:A___
a.形成一个特殊的共生体。 b.在生理代谢上各不相干。
c.其中一种微生物可以逐步杀害另一种微生物。
d. 其他微生物可以任意代替其中的一种微生物。
10. 微酸环境下适宜生长的微生物是__B_
a.细菌 b.酵母菌 c.放线菌 d.病毒
11. 用30~80%糖加工果品能长期保存,是因微生物处于__A_环境中,引起质壁分离而死亡。
a.高渗压 b.低渗压 c.等渗压 d.中渗压
12. 使用高压锅灭菌时,打开排汽阀的目的是__D_
a.防止高压锅内压力过高,使培养基成分受到破坏
b.排尽锅内有害气体
c.防止锅内压力过高,造成灭菌锅爆炸
d. 排尽锅内冷空气
13. 细菌在哪一类食品上最容易生长__D___
a.苹果 b.脱水蔬菜 c.谷物 d.鲜鱼和鲜肉
14. 微生物细胞内部的 pH 值 _D___ 。
a. 与外部环境的pH值相同 b. 近酸性
c. 近碱性 d. 近中性
15.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生长因素)是:D
a.微量元素 b.氨基酸和碱基
c.维生素 d. B,C二者
16. 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__C__
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
b.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
c.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
17. 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90%以上的细胞组分是:C
a.碳素物质 b.氮素物质 c.水
18. 反硝化作用的最终产物__C__
a.NH3 b.HNO3 c.N2 d. HNO2
19. 琼脂在培养基中的作用是_C___
a.碳源 b.氮源 c.凝固剂 d.生长调节剂
20. 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示意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应是: A
a. BDAEC b. ABCDE c. BDEAC d. DBAEC
三.判断题(1分/小题×10)
1. EMB培养基中,伊红美蓝的作用是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F
2. 大肠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见为红色短杆菌。T
3. 酵母菌和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在细胞结构与组分上都是相同的。F
4噬菌体可分为温和噬菌体和烈性噬菌体两种。 T
5. 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来自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T
6. 培养微生物时都必须人工加入碳源和氮源。F
7. 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 NaCl 的作用是降低渗透压。F
8.所 有 的 黄曲 霉 都 产 生 黄曲 霉 毒 素 引 起 癌 症。F
9. 根霉菌的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F
10.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F
四.分析问答题:
4.1. 营养丰富的食品容易由于微生物的污染而腐烂变质,试根据微生物学知识分析哪些方法可被用于延长食品的保存期?(10分)
4.2. 从微生物学角度分析低酸性的食品和酸性食品如要长期保存,应分别采取什么温度杀菌?为什么?(10分)
4.3. .Staphylococcus aureus和Escherichia coli的细胞壁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有何重要区别?它们经革兰氏染色后各呈什么颜色?为什么?(10分)
参考答案:
四.分析问答题:
1. 营养丰富的食品容易由于微生物的污染而腐烂变质,试根据微生物学知识分析哪些方法可被用于延长食品的保存期?(10分)
可以通过改变食品的理化性质(干燥、调酸、提高渗透压、加入防腐剂等)
控制环境条件(低温、缺O2等)来抑制M在食品上生长、繁殖,从而达到保藏食品,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目的。
2. 从微生物学角度分析低酸性的食品和酸性食品如要长期保存,应分别采取什么温度杀菌?为什么?(10分)
∵引起低酸性食品变质的M主要是一些嗜热性和抗热性较强的M。如芽孢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属的细菌 ∴对低酸性食品须进行121℃高压蒸汽灭菌。
引起酸性食品变质的M主要是一些抗热性不强的无芽孢M及少数较耐热的芽孢菌。
如酵母菌、霉菌和耐酸细菌(乳酸菌、明串珠菌)这些M的热死温度都在100℃左右
∴用100℃的温度就可将它们全部杀死,因此酸性食品只须进行低温灭菌(沸水90-100℃)。
3. .Staphylococcus aureus和Escherichia coli的细胞壁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有何重要区别?它们经革兰氏染色后各呈什么颜色?为什么?(10分)
Staphylococcus aureus是G+菌;Escherichia coli是G-菌
区别: 化学组成 结构
磷壁酸 脂多糖 肽聚糖 脂肪 不分化的单层结构(肽聚糖层)
Staphylococcus aureus + - 50% 2%
Escherichia coli - + 5~10% 11~22% 复杂的多层结构(内层肽聚糖层)
(外层 脂多糖层)
经革兰氏染色后Staphylococcus aureus呈兰紫色
Escherichia coli 呈红色
∵G-菌的细胞壁薄,脂肪含量高,肽聚糖少,经结晶紫、I2液染色,乙醇脱色处理后,脂肪被乙醇溶解;使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大。∴G菌易脱色复染呈红色。
.G+菌的细胞壁较厚,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高,细胞壁的通透性差。
在乙醇的作用下,肽聚糖的网状结构收缩变得更紧密—通透性进一步降低。
∴G+菌细胞的结晶紫.I 2复合物不易被乙醇脱色去掉而保持初染色,呈兰紫色。
4..以下培养基:蛋白胨 20g 乳糖 10g 胆盐 5g
水 1000ml PH7.4—7.6 1.6%溴甲酚紫酒精溶液0.6ml
⑴. 请说明该培养基所含成分的主要作用。(20分)
⑵.按其营养成分的来源,属何类型培养基? 为什么?
⑶.按其物理状态,属何类型培养基? 为什么?
⑷.按其用途,属何类型培养基? 为什么?
⑸.此培养基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①. 蛋白胨 氮源
乳糖 碳源
胆盐 选择性抑制剂
溴甲酚紫 酸碱指示剂
水 溶剂;参与代谢反应或提供代谢环境;恒温。
PH7.4—7.6 适宜细菌生长
②.属天然培养基。因为培养基中蛋白胨、胆盐的组分和含量随生产批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稳定)。
③.属液体培养基。因为培养基中无凝固剂(琼脂)存在。
④.属选择培养基。因为培养基中的胆盐能选择性的抑制G+菌的生长。G-菌能在此培养基中生长。
属鉴别培养基 因为培养基中的溴甲酚紫能指示菌体能否发酵乳糖产酸
⑤.此培养基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用于进行大肠菌群的检测。
微生物学 试卷一、
一、填空(1分/空×20):
1. 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______⑴_________。
2.细菌的基本形态为____⑵___ ;___⑶_____ ;___⑷____ 。
3. ___⑸_____是人工配制,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的营养基质。
4. 液体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目的通常是为_______⑹_________.
5.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___⑺_____。
6.糖类物质是异养型微生物重要的___⑻_____和___⑼____.。
7. 放线菌是一种 ⑽ 生物,以 ⑾繁殖,是生产 ⑿ 的主要微生物。
8.细菌的呼吸酶存在于___⒀___上,酵母菌的呼吸酶存在于___⒁____中。
9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五大营养要素是__⒂___、___⒃____、___⒄____、____⒅____和____⒆_______。
10. 以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营养类型为______⒇_______
二.选择题(1分/小题×20):
1.酵母菌常用于酿酒工业中,其主要产物为___
a.乙酸 b.乙醇 c.乳酸 d.丙醇
2.常用于消毒的酒精浓度为___
a.30% b.70% c.95% d. 100%
3.制备培养基最常用的凝固剂为___
a.明胶 b.硅胶 c.琼脂 d.纤维素
4.原核生物细胞与真核生物细胞之间的相同点是___ 。
a.无核膜 b.细胞膜是高度选择性的半透膜
c.核糖体是70S d.都是二分裂繁殖
5.酵母菌属于___微生物.
a.好氧型 b.厌氧型 c.兼性厌氧型 d.微厌氧型
6. 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_____
a. 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 b. 菌体体积增大
c. 菌体体积不变 d. 菌体体积减小
7. 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____
a.荚膜 b.细胞壁 c.芽胞 d.鞭毛
8.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___
a.细菌 b.酵母菌 c.霉菌 d.病毒
9.在放线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为___
a.基质菌丝 b.气生菌丝 c.孢子丝 d.孢子
10.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无性孢子的是____
a.子囊孢子 b.担孢子 c.孢囊孢子 d.接合孢子
11. 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_____
a.葡萄糖 b.蛋白胨 c.NaCl d.维生素
12. .沼气发酵的主要产物为___
a. CO2 b. CH4 c. NH3 d. H2S
13.霉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是___
a. <4.0 b. 4.0~6.0 c. 6.5~8.0 d. 8.0
14.接种环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
a.火焰灭菌 b.热空气灭菌 c.高压蒸汽灭菌 d.间歇灭菌
15.下列不属于主动运输特点的是___
a.逆浓度 b.需载体 c.不需能量 d.选择性强
16.在固体平板上,青霉菌菌落周围葡萄球菌不能生长,此种关系为___
a.互生 b.共生 c.寄生 d拮抗
17.高压蒸汽灭菌,常用的灭菌条件为___
a. 70~80℃,30分钟 b. 121℃,30分钟
c. 160~170℃,2小时 d. 100℃,30分钟
18. 遗传学的经典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变”是属于细菌基因重组的___
a.转化 b. 转导 c. 接合
19.下列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___
a.青霉 b.酵母菌 c.曲霉 d细菌
20. 下列耐热能力最强的是_____
a.营养细胞 b.菌丝 c.孢子 d.芽孢
三.判断题(1分/小题×10):
1. 用BOD可表示水中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
2.分生孢子可由藻状菌纲的霉菌产生。
3.霉菌比细菌能在水分活性值较低的环境下生长。
4.一个系统中,细菌数越高,在致死因素作用下,所需的杀菌时间越长。
5.脂多糖是G--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组成成分。
6.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生物。
7.噬菌体属分子生物。
8.放线菌和细菌都属原核生物,而霉菌则属于真核生物。
9. 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NaCl的作用是降低渗透压。
10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四.分析问答题:
1.以下培养基:
NaNO3 2. g K2HPO4 1.g KCl 0.5g MgSO4 0.5 g
FeSO4 0.01 g 羧甲基纤维素钠 10 g 琼脂 2.0 g
水 1000ml PH 自然
⑴.按其营养成分的来源,属何类型培养基? 为什么?
⑵.按其物理状态,属何类型培养基? 为什么?
⑶.按其用途,属何类型培养基? 为什么?
⑷.此培养基在选育菌种中的作用是什么?(12分)
2..什么是细菌的生长曲线?其变化有什么规律?(12分)
3.Bacillus subtilis和Escherichia coli的细胞壁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有何重要区别?它们经革兰氏染色后各呈什么颜色?为什么?(14分)
4. 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的效率高?(6分)
5.乙醇对细菌芽孢的杀菌效力较差,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
⑴ 碳素
⑾ 以无性方式(产生分生孢子)
⑵ 球形
⑿ 抗菌素
⑶ 杆状
⒀ 细胞膜
⑷ 螺旋形
⒁ 线粒体
⑸ 培养基
⒂ 水
⑹ 中和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酸
⒃ 碳素
⑺ 几丁质
⒄ 氮素
⑻ 碳源
⒅ 矿质元素
⑼ 能源
⒆ 生长因素(生长因子)
⑽ 原核
⒇ 化能异养型
二.选择题:
⑴ b
⑸ c
⑼ a
⒀ b
⒄ c
⑵ b
⑹ b
⑽ c
⒁ a
⒅ a
⑶ c
⑺ b
⑾ d
⒂ c
⒆ b
⑷ b
⑻ b
⑿ b
⒃ d
⒇ d
三.判断题:
⑴ √
⑶ √
⑸ √
⑺ √
⑼ ×
⑵ ×
⑷ √
⑹ ×
⑻ √
⑽ √
四.分析问答题:
1.以下培养基:
NaNO3 2. g K2HPO4 1.g KCl 0.5g MgSO4 0.5 g
FeSO4 0.01 g 羧甲基纤维素钠 10 g 琼脂 2.0 g
水 1000ml PH 自然
⑴.按其营养成分的来源,属何类型培养基? 为什么?
⑵.按其物理状态,属何类型培养基? 为什么?
⑶.按其用途,属何类型培养基? 为什么?
⑷.此培养基在选育菌种中的作用是什么?(12分)
⑴.合成培养基。培养基是由成分清楚含量恒定的化学试剂组成。
⑵.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中含有凝固剂琼脂。
⑶.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是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的碳源。
⑷.在选育菌种中用来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
2..什么是细菌的生长曲线?其变化有什么规律?(12分)
把少量的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合适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在一定的时间内(如24hr)每隔一定时间(如隔2hr)取样测菌数;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即以细菌数目的对数对培养时间作图)由此画出的关系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变化的规律:在延滞期细胞数不增加,甚至略有减少。
在对数期细胞数以几何级数增加
在稳定期总菌数和活菌数都达到最大值;
到衰亡期总菌数减少
3.Bacillus subtilis和Escherichia coli的细胞壁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有何重要区别?它们经革兰氏染色后各呈什么颜色?为什么?(14分)
化 学 组 成
磷壁酸 脂多糖 肽聚糖 脂肪
结 构
厚度
Bacillus subtilis
+ - 50% 2%
均一的单层结构
较厚
Escherichia coli
- + 5~10% 11~22%
复杂的多层结构
较薄
经革兰氏染色后Bacillus subtilis呈蓝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
Escherichia coli呈红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①.∵G-菌的细胞壁薄,脂肪含量高,肽聚糖少,经结晶紫、I2液染色,乙醇脱色处理后,脂肪被乙醇溶解;使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