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课题编号: -YB-181
课题负责人: 赵玉玲 韩冰川
开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1、 当今的幼儿教育, 受到追逐利益的商业化思想的影响, 存在着幼儿失落自己生活世界的现象。
有些幼儿过早学习与她的生活十分遥远、 根本无法懂得的经文、 典籍, 而远离了游戏和欢笑; 有些幼儿被塞进各种兴趣班, 而正是这些兴趣班, 让幼儿的兴趣荡然无存; 有些幼儿被迫处在一个符号刺激和练习的世界里, 在那里, 学习不是直观的和生动的, 幼儿个人的主观性被集体的一致性和成人的强迫性吞噬了。进而, 幼儿的生活世界被成人世界、 科学世界吞噬了。因此, 让幼儿回归自己的生活世界, 不只是为了教育的成效和课程的成效, 更是为了幼儿生命的成长, 为了让幼儿的生命不受扭曲, 让幼儿的生活真正是”我的””我活”和”为我”的。
2、 由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活化、 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 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
虞永平教授指出: 没有哪个年龄段的教育像幼儿教育那样迫切地需要回归生活, 没有哪个年龄段的课程像幼儿园课程那样迫切地需要生活化。只有给幼儿提供生活化的课程, 幼儿才能得到适宜的和有效的发展, 幼儿才会有美好的童年生活。美好的童年只有在生活世界里才存在, 处在生活世界里的儿童才可能享有美好的童年。
如何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是当前幼儿园课程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课题。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 要求我们关注幼儿自己的生活, 关注幼儿感兴趣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课程资源, 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受世界的美好和趣味。因此, 只有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探究精神的教师, 才能真正关注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教育意义。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幼儿园应与家庭、 社区密切合作、 与小学相互衔接,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育内容的选择要 ”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 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 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4、 当前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反思。
在进行了相关文献研究与现状调查后我们发现, 幼儿园在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 1) 儿童的生活过于整齐划一, 无法呈现斑斓的色彩。儿童是在成人划定的空间和时间点上过成人要求的生活, 儿童生命成长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 2) 幼教工作者对课程生活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导致我们的很多课程都是与孩子的生活缺乏融合的, 甚至是割裂的。相当一部分幼教工作者依然认为教材就是课程的全部, 也有的幼教工作者把课程资源开发等同于编教材, 致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拘泥于教材, 单调、 枯燥、 死板、 封闭。
( 3) 幼教工作者缺乏生活化课程的理论, 缺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
( 4) 一线教师缺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由于当前大多数幼儿园对课程生活化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较少, 导致教师认识模糊, 在课程资源的筛选、 新开发资源与原课程的融合等方面能力欠缺。
( 5) 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盲目性, 没有做到以幼儿的生活为本。在收集、 吸纳资源时常常为了开发而去开发, 却忽视对幼儿年龄特点、 认知规律、 现有经验的了解。
( 6) 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重知识灌输, 忽视孩子真实体验和实际经验的积累。没有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导向, 缺乏对幼儿的行动、 思维和情感过程的关注。
( 二) 本课题提出及其研究的意义
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幼儿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需要,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同时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不但能够丰富幼儿教育的方法、 形式和手段, 而且会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 为幼儿的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产生积极、 深远的影响。我们将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导向, 科学、 合理、 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促进幼儿健康和谐、 全面发展。我们将关注幼儿的体验, 关注幼儿的行动, 关注幼儿的思维和情感过程, 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 有创造性的学习和生活, 在学习与成长的同时感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同时, 我们希望经过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提升教师的理念, 形成正确的课程观, 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 促进专业成长。
二、 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的理论
( 一) 课题界定
所谓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不是指课程只承载生活技能, 不是将课程当做生活事件的堆积。课程生活化的本质是经过课程, 使幼儿真正处在一个自己的需要、 兴趣、 潜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 使幼儿的生命更具活力, 更有力的成长。课程生活化意味着让幼儿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世界里, 不再受成人利益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奴役。
所谓课程资源, 从广义说是指实现教育目标的各种有利因素, 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完成教育任务的直接因素。我们所指的课程资源的概念是广义的, 是指一切直接或间接形成的教育因素和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显性或隐性的因素。
在幼儿的生活中存在大量的、 丰富的课程资源, 如按其功能划分, 能够分为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形成资源本身的直接来源, 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时间、 场地、 媒介、 设备、 设施和环境; 素材性资源的特点则是作用于课程而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 教材、 知识、 技能、 经验、 活动方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本研究的重点是素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经过对相关理论的了解, 我们认识到”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幼儿的经验, 经验的获得有赖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有赖于幼儿的体验和感受, 有赖于幼儿动用多种感官与客观世界及自己的心灵发生相互作用, 有赖于幼儿思维的参与”。因此, 我们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强调”生活化的、 基于幼儿的经验、 重视幼儿的感受与体验, 关注幼儿的快乐与幸福”; 注重教师科学课程观的形成, 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 二) 理论支持
1、 陶行知先生认为”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始终认为, 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生活中”活的人、 活的问题、 活的文化、 活的世界、 活的宇宙、 活的变化, 都是活的知识之宝库, 都是活的书。”、 ”要从学校以外到大自然、 大社会中求得活的教材。””以宇宙为教室, 奉自然作宗师”的学校, ”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 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 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 引自《陶行知文集》)
2、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 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陈鹤琴先生认为, 教材的理解应该是广义的, 因此儿童所接触的周围的人和事物(包括玩具, 教具等设备)均可做为幼儿园的材料。因此她指出: 第一, 凡是儿童能够学的东西就有可能做为幼儿园的教材。第二、 凡教材需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 第三, 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她认为幼稚园的课程以自然、 社会为中心。到1940年更加明确提出”大自然、 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主张, 让孩子们从书本、 从室内呆板的活动扩大到大自然、 大社会中认识活的真的事物。 ( 引自《陈鹤琴教育全集》)
3、 张雪门先生提出”幼儿园的课程要从生活而来, 从生活而展开”。
张雪门先生在她的著作《幼稚园的课程》中这样说: ”课程是经验, 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 按有组织的调制, 用各种的方法, 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幼稚园的课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她主张”应在儿童自己的环境里搜集材料”, 而不是由成人来主观地决定的, ”因为成人的经验不是儿童的经验”幼儿园的课程要”从生活而来, 从生活而展开”。
4、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主张。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 而不是为将来生活的准备 。””生活就是发展, 不断发展, 不断成长, 就是生活。”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主张, 将儿童的学校生活, 自然生活, 社会生活三者有机可联系在一起, 有助于与教育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5、 虞永平教授提出幼儿园课程设计就是 ”让幼儿做适宜的事, 或者让适宜的事在幼儿身上发生”。
虞永平教授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路向》一文中指出: 幼儿园课程的资源广泛存在于生活之中, 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对于幼儿园课程来说, 资源经常决定课程的成败。幼儿园课程设计就是创造条件, 让幼儿做适宜的事, 或者让适宜的事在幼儿身上发生。
三、 相关的课题研究综述
已有的关于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成果, 及其所呈现出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构成本课题提出的研究背景, 更是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 一)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在中国, 早在20世纪30、 40年代, 陶行知、 陈鹤琴和张雪门等人在基于实践研究中就已提出让教育回归生活, 课程从生活而展开的理论, 主张从幼儿自己的生活中挖掘素材, 让教育融于幼儿的生活。50年代以后, 课程的生活化因为国家课程 对学科知识的强调而被削弱。近年来, 随着广大教育工作者、 理论研究者对幼儿教育及幼儿园课程的反思与研究, ”课程生活化”已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课题。由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活化、 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为提升幼教工作者的课程生活化意识, 形成正确的课程观起到重要作用。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主持了教育部”十一.五”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生活化、 游戏化、 活动化研究》。当前, 对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非常多, 但专门针对基于”课程生活化”理论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在国外, 幼儿教育发展史上像裴斯泰洛齐、 蒙台梭利、 杜威等很多教育先驱都在不同程度上研究了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欧美很多的幼儿园课程方案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倾向。如蒙特梭利课程、 华德福课程、 瑞吉欧课程等等。当前, 国外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就是在教育目的上倡导”教育是生活”的主张。但在如何进行生活化的课程资源开发方面我们搜集到的相关文献较少。同时, 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存在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必须在借鉴的基础上, 进行深入的本土化的研究。
( 二) 本课题与已有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已有的课程资源方面的研究比较侧重于对不同资源的分类的研究, 比如”幼儿园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园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同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园本土文化的开发与利用”等。本课题旨在探索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是建立在”课程生活化”理论基础上的, 对广泛存在于幼儿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更突出”生活化”这一原则。同时,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本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与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 形成正确的课程观, 提升专业水平, 以促进幼儿生动、 活泼、 主动地成长。因此,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会更注重园本性, 更注重与我园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及研究过程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四、 研究的目标、 内容、 方法
( 一) 研究目标:
1、 探索幼儿园生活化课程资源科学筛选、 创造性开发的途径与方法。
2、 探索幼儿园生活化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3、 促进幼儿积极主动、 全面和谐的发展, 促进教师科学课程观的形成,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二) 研究内容:
1、 ”人”的资源在生活化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创造性发挥。包括幼儿、 教师、 家长及与幼儿相关的其它人。
2、 ”环境”的资源在生活化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创造性发挥。包括幼儿园、 家庭、 社区、 大自然。
3、 ”活动”的资源在生活化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创造性发挥。包括节令、 节日、 事件、 我园的难忘童年系列活动等。
4、 探索和建设适合本园的生活化的课程资源库, 为今后教师教育教学积累经验, 提供可供选择的内容。
( 三)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查阅相关资料、 文献,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课程生活化相关理论, 学习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知识, 了解生活化课程资源当前的研究现状, 博众家之长, 借历史之鉴, 提研究之质。
行动研究法: 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 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 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 从而不断探索出生活化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案例分析法: 重视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 调整并改进方式方法, 总结经验教训, 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五、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 一) 课题准备阶段( .9- .3)
建立课题组, 设计研究方案, 制定研究计划, 进行情报资料研究;
完成课题申请、 立项;
撰写开题报告并正式开题
( 二) 全面实施阶段( .3- .5)
1、 初期( .3- .5)
( 1) 学习、 研究生活化课程资源合理开发的基本理论。
( 2) 学习、 研究生活化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
( 3) 对课题人员进行 ”课程生活化”及”课程资源开发”等理论的培训。
( 4) 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 5) 对幼儿园生活化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和评估。
2、 中期( .6- .11)
( 1) 科学合理、 创造性选择生活化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研究。
( 2) 挖掘生活化课程资源价值点, 科学定位课程目标的研究。
( 3) 生活化课程资源利用的方式方法的研究。
( 4) 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
( 5) 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与调整。
3、 后期( .12- .4)
( 1) 修改并整理成型的课程资源方案。
( 2) 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所有资料。
( 三) 实验总结阶段( .5- .6)
撰写研究论文、 研究报告, 接受专家鉴定。
六、 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形式
1、 基于幼儿经验的、 重视幼儿感受与体验的、 关注幼儿快乐与幸福的生活化课程资源方案汇编集, 活动汇集。
2、 生活化课程资源素材库, 文集与音像资料。
3、 生活化课程资源价值分析, 论文。
4、 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论文集。
5、 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研究报告。
七、 课题研究的保障
( 一) 制度保障。
建立符合本园实际的科学完善的课题研究制度, 切实保障该研究顺利实施。
( 二) 经费预算及来源。
幼儿园将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改进物质环境、 聘请专家及所有活动经费。
经费支出预算: 资料费5000元; 差旅费、 考察费10000元; 小型会议费( 进行方案论证、 专家座谈、 研讨等) 10000元; 器材费10000元; 打印费5000元; 其它( 课题开题、 鉴定、 中期成果检测、 结题、 办公等) 0元, 幼儿园物质环境改进合计8万元。
经费来源: 幼儿园自筹资金。
( 三) 队伍保障
我们将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同时, 我园是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 省级十佳幼儿园, 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达95%, 省、 市级教学能手、 优秀教师、 教学标兵共18人。我园教师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 我园开展的十一五课题《科学性、 趣味性体育活动研究》获得全国优秀课题三等奖。
( 四) 研究基础保障。
以来, 我园立足本园实际, 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 关注幼儿的快乐与幸福,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实际需要, 创造性的开发了许多生活化课程资源, 同时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比如, 快乐体育、 亲子阅读、 节日教育、 难忘童年系列活动、 幼儿能力培养方案等, 得到了许多幼教专家及同行认可。快乐体育、 亲子阅读两大课程资源曾在山东省幼儿园特色活动评选中分获一、 二等奖。介绍我园快乐体育、 亲子阅读、 难忘童年系列活动的文章多次在省级刊物发表。
( 五) 课题组织机构
顾问: 董旭花
组长: 赵玉玲、 韩冰川
组员: 周英、 王芳、 胡琴、 只青、 刘芳、 庞海燕、 李茜、 王燕、 白黎明、 董乃凤、 钟雪娇
( 六) 课题组成员分工( 主要指子课题的分工)
”人”的资源在生活化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创造性发挥——刘芳、 胡琴
”环境”的资源在生活化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创造性发挥——周英、 只青
”活动”的资源在生活化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创造性发挥——韩冰川、 王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