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轴对称现象》综合测试题(B).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842288 上传时间:2024-10-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对称现象》综合测试题(B).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轴对称现象》综合测试题(B).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t 轴对称综合测试题(B)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下表): 1.变量x与y 之间的关系是y= —x2+1,当自变量x=2时,因变量y的值是( ) A、―2 ; B、―1; C、1; D、2 2.某人骑车外出,所行的路程S(千米)与时间t(小时) 的关系如图所示,现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第3小时中的速度比第1小时中的速度快; ②第3小时中的速度比第1小时中的速度慢; ③第3小时后已停止前进; ④第3小时后保持匀速前进。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下列图案中,有且只有三条对称轴的是 ( ) 4.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2cm和5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 A.9cm B.12cm C.9cm或12cm D.在9cm和12cm之间 5. 明明从广州给远在上海的爷爷打电话,电话费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因变量是 ( ) A. 明明 B. 电话费 C. 时间 D.爷爷 6.小明一出校门先加速行驶,然后匀速行驶一段后,在距家门不远的地方开始减速,而最后停下,下面哪一副图可以近似地刻画出以上情况: ( ) 速度 速度 速度 速度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A B C D 7、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等腰三角形 B.线段 C.钝角 D.直角三角形 8.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则它的对称轴是 ( ) A.顶角平分线 B.底边上的中线 C.底边上的高 D.底边的中垂线 9、如果一盒圆珠笔有18支,售价12元,用 (元)表示圆珠笔的售价,表示圆 珠笔的支数,那么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A. B. C. D. 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 11、小明从杭州给远在北京的爷爷打电话,电话费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12、父亲告诉小明:“距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小明并且出示了下面的表格: 距离地面高度/千米 0 1 2 3 4 5 温度/℃ 20 14 8 2 -4 -10 你能预测出距离地面6千米的高空温度是 。 13、假定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与时间t的 关系如图所示,那么可以知道:这是一 次 米的赛跑;甲、乙两人中先到达 终点的是 ; 14、用火柴棒按如图的方式搭一行三角形,搭一个三角形 需3支火柴棒,搭2个三角形需5支火柴棒,搭3个 三角形需7支火柴棒,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搭个 三角形需要支火柴棒,那么与的关系可以用式 子表示为 (为正整数). 15、前后两辆车,从前一辆的反光镜里看到后一辆车的车 牌号是 则后面这辆车的实际车牌号是___________. 1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 、 、 互相重合,称为三线合一。 17、如图,,则点 E的对应点是点 ,AB的对应线段是 , 若,则∠E= 。 18、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8厘米,一边长等于 13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 cm。 综合测(B)参考答案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答案 B A D B B C D D D D 二、填空题: 题序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时间 电话费 -160C 100 甲 S=2n+1 83918 中线 高线 顶角的平分线 B DE 450 29或34 三、作图与设计(1、题8分,2题4分,共12分) 19、用如图1所示的瓷砖拼成一个正方形图案,图2 是拼成的一个轴对称图形,请在 另两个空白的图中各给出一种不 同的拼法,且均为轴对称图形。 图1 图2 20、如右图以直线AE为对称轴画出 该图形的另一部分。 四、解答题(第21、22、23、题各6分,24题8分,共26分): 21、两个班学生分别在如图所示的M、N两处植树劳动,现要在道路AB、AC的交叉区域内设一个茶水供应站点P,使P到两条道路的距离相等,且使PM=PN.有一学生说:“只要作一个角的平分线,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个茶水供应点的位置就确定了。”他说得对吗?如果对,请在示意图找出这个点的位置;如果不对,说明为什么?(保留作图痕迹、6分) 解:该同学说得对, 作图见右 22、为了增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某制定了如下用水收费标准: 用水量(吨) 水费(元) 不超过10吨 每吨1.2元 超过10吨 超过的部分按每吨1.8元收费 (1)该市某户居民5月份用水x吨(x>10),应交水费y(元)应表示为 ; (2)如果该户居民交了30元的水费,你能帮他算算实际用了多少的水吗?(共6分) 解:(1) ( ﹥10) (2) 交水费30元 即 代入变量关系式中, 得: (吨) 答:该户居民交了30元的水费,实际用了多20吨水。 23、如图,∠A=900 ,BD是∠ABC的角平分线, 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求∠ABC和∠CDE 度数(共6分) 解: ∵ DE垂直平分BC ∴ DB=DC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 ∠DBC=∠C (等边对等角) 又∵ BD平分∠ABC ∴ ∠DBC=∠ABC ∴ ∠C =∠ABC 在Rt△ABC中, ∠A=900 ∴ ∠C+∠ABC=900 则 ∠C=300 , ∴ ∠ABC=600 在Rt△EDC中, ∠C=300 ∠DEC=900 ∴ ∠CDE=600 24、某地区一天的气温变化较大。下图表示该地区一天24小时的气温变化情况。 气温(0C)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3 6 9 12 15 18 21 24 时间(时) ① 上图描述的是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② 一天中哪个时间气温最高或最低,分别是多少? ③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气温上升,什么时间范围内气温下降? ④说一说该地区一天的气温四怎样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共8分) 解:①两个变量分别是温度和时间,自变量为时间,因变量是温度; ②0时和24时时温度最低为5℃,15时时温度最高为40℃; ③0~6、9~15时时温度是上升的, 6~9、15~24时时温度是下降的; ④ 略。 附加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图是由一个等腰三角形(AB=AC)和一个圆(O为圆心)所成的轴对称图形,则AO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试说明理由。 2、一位旅行者在早晨8时出发到乡村,第一个小时走了5千米,然后他上坡,1个小时只走了3千米,以后就休息30分钟;休息后平均每小时走4千米,在中午12时到达乡村。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 旅行者9时、10时、10时30分、11时离开城市的距离为多少? (2) 他停下来休息时离开城市的距离是多少? (3) 乡村离城市有多少路程? (4) 旅行者离开城市6千米、10千米、12千米、14千米的时间分别为多少? 路程/千米 时间/小时 8 9 10 11 12 变量之间的关系与轴对称综合测答卷(B)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答案 二、填空题: 题序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三、作图与设计(1、题8分,2题4分,共12分) 19、用如图1所示的瓷砖拼成一个正方形图案,图2 是拼成的一个轴对称图形,请在 另两个空白的图中各给出一种不 同的拼法,且均为轴对称图形。 图1 图2 20、如右图以直线AE为对称轴画出 该图形的另一部分。 四、解答题(第21、22、23、题各6分,24题8分,共26分): 21、两个班学生分别在如图所示的M、N两处植树劳动,现要在道路AB、AC的交叉区域内设一个茶水供应站点P,使P到两条道路的距离相等,且使PM=PN.有一学生说:“只要作一个角的平分线,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个茶水供应点的位置就确定了。”他说得对吗?如果对,请在示意图找出这个点的位置;如果不对,说明为什么?(保留作图痕迹、6分) B A C 22、为了增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某制定了如下用水收费标准: 用水量(吨) 水费(元) 不超过10吨 每吨1.2元 超过10吨 超过的部分按每吨1.8元收费 (1)该市某户居民5月份用水x吨(x>10),应交水费y(元)应表示为 ; (2)如果该户居民交了30元的水费,你能帮他算算实际用了多少的水吗?(共6分) 23、如图,∠A=900 ,BD是∠ABC的角平分线, 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求∠ABC和∠CDE 度数(共6分) 24、某地区一天的气温变化较大。下图表示该地区一天24小时的气温变化情况。 气温(0C)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3 6 9 12 15 18 21 24 时间(时) ① 上图描述的是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② 一天中哪个时间气温最高或最低,分别是多少? ③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气温上升,什么时间范围内气温下降? ④说一说该地区一天的气温四怎样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共8分) 附加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图是由一个等腰三角形(AB=AC)和一个圆(O为圆心)所成的轴对称图形,则AO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试说明理由。 2、一位旅行者在早晨8时出发到乡村,第一个小时走了5千米,然后他上坡,1个小时只走了3千米,以后就休息30分钟;休息后平均每小时走4千米,在中午12时到达乡村。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5) 旅行者9时、10时、10时30分、11时离开城市的距离为多少? (6) 他停下来休息时离开城市的距离是多少? (7) 乡村离城市有多少路程? (8) 旅行者离开城市6千米、10千米、12千米、14千米的时间分别为多少? 路程/千米 时间/小时 8 9 10 11 12 教育网址 中小学各学科各版本精品课件 教案 试题 素材 尽在 1 中小学各学科各版本精品课件 教案 试题 素材 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