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2章MIS开发概论2知识网络图32.1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系统开发:MIS从项目提出 运行、评价为止的全过程42.1.1系统开发的任务n开发企业“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软硬件通信设备系统软件专业应用软件核心任务52.1.2系统开发的特点n1.复杂性高n企业系统本身复杂n诸多子系统n企业规模、技术、功能、功能 复杂性复杂性n开发本身是开发本身是综合性技术综合性技术(知识密集)(知识密集)nC科学、通信技术、经济应用数学、管理科学科学、通信技术、经济应用数学、管理科学n开发的各阶段开发的各阶段n大量的手工劳动,十分细致、复杂,易出错大量的手工劳动,十分细致、复杂,易出错6n2.集体的创造
2、性活动n背景n系统开发复杂n应用软件的非移植性n集体(系统分析师、C技术人员、管理业务人员、程序设计人员等)智慧n3.质量要求高n软件产品不容许有任何错误n任何一个语法错误或语义错误n新系统必须优于原系统n性能、质量、经济效果、满足用户的要求运行中断错误的处理结果任何一项系统开发的任务都要从头做起7n4.产品是无形的n软件:程序+文档+数据n5.历史短短经验不足(30余年)n有关开发技术和管理技术还在研究中特别是大型系统的软件生产更是如此。82.2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nMIS开发属于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范畴思想、步骤、组织和方法总称系统论系统特征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本质方面反映92.
3、2.1系统的目的性nMIS是人工系统。n目的是:满足用户要求数据信息决策依据102.2.2系统的整体性n方法:n逻辑模型物理模型n分析:n手工系统传统的系统的整工作方式体优化111213实现步骤:原系统的物理模型原系统的逻辑模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做什么”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如何做”14152.2.3系统的相关性n相关性:n依分解协调原则,由顶向下发展系统n层次结构:系统分解为多子系统,可层层分解n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方法:“由顶向下”主导“由底向上”辅助162.2.4系统的扩展性和易维护性n系统与环境间的适应n变化n发展nMIS应具有n开放性n扩展性n易维护性172.2.5工作成果文档化图表规范
4、化n文档:资料n文档的作用:n供查阅、核对n供交流n供后继开发作基础n文档的形式:以图表为主n图表应当规范化n图表应当标准化开发、使用、维护程序所需的182.3系统开发的方法n方法有多种,基础是生命周期法,n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有新方法,如n原型法n面向对象法n软件工程n192.3.1生命周期法70年代初发展,多被定为标准的系统开发方法n生命周期过程nMIS的生命周期如图5-4(下页)n系统分析n设计n实施系统的发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2021n分析:各阶段的主要任务n系统分析开发成败的关键n可行性分析n原系统模型n新系统逻辑模型n系统设计n逻辑模型n物理模型n详细设计n系统实施n编
5、程n调试n系统转换n运行维护n评价22n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n段落清晰、文档标准、各部分可按计划工作完成n生命周期法的缺陷:n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n用户自己说不清n开发过程不可修改n开发周期长长 难以适应环境变化n23年/大系统时过镜迁,“要求变了”“分析设计”阶段长,不便与用户交流n整个开发工作是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n人工完成成本高效率低232.3.2原型法(PrototypingApproach)原应用软件型基本框架短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的、实验性的、简易的运行原型逐步完善原型评价改进开发过程:分析、设计、编程、运行、评价多次重复、不断演进2425n优点:n开
6、发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反馈过程,可确保用户要求得以较好地满足n用户可很快接触和使用系统,提高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积极性n开发周期短,使用灵活,适合结构不稳定的系统n难度:n形成和修改原型、需要支撑性工具,如n图表生成器n计算机数据字典正在研制中n程序生成器n保证系统的可变更性、易于修改262.3.3面向对象的方法n背景:n70年代A。Kay在Smalltalk计算机语言中首次提出面向对象的概念n80年代C+标志实用化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n目的:n通用性可重用性、扩充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扩充性、可维护性n组装组装 软件集成块软件集成块(Software IC)27n特点:n1.操作与数据共同封
7、装n对象数据+操作封装通信单位应变能力强重用性好对象的属性对象的状态对象的服务数据状态改变激发:对象间的通信(消息)28n基本单元对象n功能实现靠对象间的消息传递n应变能力强、重用性好29n2.类与继承机制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扩性灵活性具有相同结构、操作约束对象的组对象类说明、类实现类类说明类的结构、约束规则、操作便于用户了解类的具体作用与功能类实现开发人员知、用户不必知类的层次结构上层超类下层子类30类继承超类是子类的概括,子类可以继承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例如:加入一个对象,便可继承本对象类的全部操作属性约束性312.3.4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CASE系统开发的自动化,例如信息
8、处理方案设计文档编写程序的自动生成实现交互式开发环境实现各环节自动化实现直观的程序设计在研过程中具有快速响应、专用资源早期查错功能开发维护通过强有力的图形接口322.4系统开发的方式开发方式多种自行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购(租)软件包方向33系统开发方式对本企业开发能力的要求系统维护的难易用于企业内部的费用用于企业外部的费用自行开发非常需要容易大小委托开发不太需要相当困难小大合作开发需要比较容易中等中等购(租)用软件包不太需要困难小小表5一l系统开发的方式分析优缺点:队伍、质量、成本、维护与扩充等342.5系统开发的组织与项目管理352.5.1系统开发的组织n1.领导小组(自主开发模式下)n成员
9、构成n企业领导、项目负责人、分析师、部门负责人n职责n提出建立新系统的规划和总策略n保证满足企业不同部门对新系统的需求n对开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n协调系统开发中有关的各项工作n向上级组织报告系统开发工作的进展情况n委任计算中心主要工作人员,规定他们的职责范围36n2.参加者n三类人员n系统分析员、程序设计员、企业管理人员n作用表52各类人员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开发阶段、步骤系统分析师程序设计员管理人员系统分析口口系统设计口程序编写、调试口系统运行、评价口口口执行协助或咨询37n对各类人员的要求n系统分析员n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评价该企业开发计算机化信息系统的可行性;进行系
10、统分析与没计,负责对新系统的安装、测试和技术文件的编写。系统分析员实际上是系统开发的业务领导者与组织者。他们不仅应当具备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知识,懂得企业管理的业务,还应当了解现代化管理方法以及各种经济数学模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且应当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上述知识的能力。此外,系统分析员应是用户与计算机技术人员之问的桥梁,他们应当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与各类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正确理解各级管理人员提出的需求,灵活运用现代管理方法,38将这些需求经过分析和逻辑抽象转换为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方案,成为编写程序的依据。他们只有具有概括能力、逻辑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系统。
11、因此,系统分析员既是系统分析专家,又是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强的通才。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很难达到上述各项要求,因此在一些大系统开发时,常由几名不同专业的专家共同担当系统分析员的任务。n(2)程序设计员。n程序设计员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系统分析员所提出的设计方案编制程序、调试程序、修改程序,直到新系统投入运行。在系统交付使用39以后,本企业的程序设计员还要担负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负责程序的改进任务。程序设计员应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数据库及程序设计语言。n(3)企业管理人员。n参加系统开发的企业管理人员代表用户在实际工作中提出用户的需求,一方面对开发工作的质量进行
12、监督,另一方面,他们应按照新系统的要求,组织管理基础工作的整顿,提供新系统运行所需的各种基础数据。管理人员应当是精通管理工作的骨干,并且粗通计算机基础知识。402.5.2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n技术:网络计划技术对整个过程进行计划和控制总网络图分网络图414243本章小结:n一、关于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一、关于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系统开发通常具有复杂性高、质量要求高等特点。系统开发应按照系统的一般原则,深入分析系统的特点,根据系统发展的规律来建立系统,是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考虑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机关性、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工作成果文档化、图表规范化等等这些原则,是构成各种开发方法和技术工具的基础。4
13、4n【典型例题分析】【典型例题分析】按照系统论的一般原理,系统的特征是指: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和【答案】:【答案】:环境适应性【分分析析】:系统的特征反映了系统最本质的方面。系统是处于环境之中,环境是一种更高级(更大)的系统,管理信息要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45n二、关于系统开发的方法和方式系统开发的方法有原型法、面向对象的方法以及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的方法。生命周期法是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有若干步骤。生命周期法是目前主要的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的优点是:整个开发过程阶段和步骤清楚,每一个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这些成果作为下一步工作
14、的依据。系统开发主要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和购(租)用软件包这四种方式,其各有优缺点,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46n【典型例题分析】1原型设计法与生命周期法的根本区别是()A原型法是面向目标的,生命周期法是面向工程的B原型法是面向工程的,生命周期法是面向目标的C原型法可以解决结构化问题,生命周期法只能解决半结构化的问题D原型法开发周期长,生命周期法开发周期短【答案】:B47【分析】:目前系统开发主要方法为生命周期法,而在生命周期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原型法。选项C和D都是二者的区别,开发周期长短的问题;但D项叙述错误,说反了。而两种方法的根本区别在于方法所面向的对象的不同。选项
15、B的叙述是正确的。2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子类可以继承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A一个超类B二个超类C多个超类D其它子类【答案】:C48【分析】:“类”是指一组具有相同结构、操作和约束条件的对象。一个类的上层可以有超类,下层可以有子类。一个类可以有多个超类,也可以有多个子类。子类可以继承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称为类继承机制。继承时可以是多个超类的特性。所以选择C。49n三、关于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应有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进行决策,协调各方面关系、控制开发进度的系统开发领导小组。有包括系统分析员、程序设汁和管理人员在内的系统开发的参加者。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
16、系统工程,应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如采用网络计划技术,来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计划和控制。50n【典型例题分析】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的任务,是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根据客观发展的情况进行,协调各方面的,控制开发。【答案】:规划决策关系进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的任务。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就应有这样一个领导小组,能够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根据发展情况进行决策,协调各方面关系,控制开发进度。51同步跟踪强化训练n一、单项选择题1系统开发具有复杂性高、是集体的创造性活动、质量要求高及等特点()A产品是有形的B产品可度量C产品是无形的D产品不可度量2,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一般()A
17、不能直接移植B能直接移植C大部分可直接移植D除数据外可移植523按照系统论的一般原理,系统的特征是指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和()A扩展性B环境适应性C集合性D易维护性4系统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保持系统的先进性B使系统具有可修改性C保证信息畅通D满足用户的需求5系统开发中,强调系统的整体性,采用先确定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过程()A开发B实体C逻辑D整体536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主导原则是开发系统()A由顶向下B由底向上C集中D分散平行7目前有多种系统开发的方法,作为各种开发的主要方法的基础是()A原型法B生命周期法C面向对象的方法D增长法8在各种系统开发方法中,系统重用
18、性、扩充性、维护性最好的开发方法是()A原型法B生命周期法C面向对象的方法D增长法549原型法开发系统的主要优点是()A系统重用性好B系统可维护性好C系统开发费用低D用户要求可较好满足10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所谓“对象”就是和操作的封装通信单位()A数据B程序C数据库D文件11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所谓“类”是指一组具有相同结构、操作和约束条件的()A对象B操作C子类D横块5512发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是提高的重要途径()A系统的重用性B系统可维护性C系统可扩充性D系统开发效率和质量13系统开发的方式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租)软件包等()A个人承包B计算机公司承包C合作开发D引进
19、国外软件14当系统工作内容经常变动,系统维护工作量很大时,宜选用开发方式。()A自行B委托C购买软件包D租用软件包5615系统开发采用委托开发的方式,其主要缺点是()A费用高B系统维护困难C开发周期长D难适应本企业要求16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发展趋势是采用方式。()A自行开发B委托开发C合作开发D购(租)买软件包17系统开发的具体业务领导者和组织者是()A系统开发领导小组B系统分析员C程序设计员D管理人员5718系统开发的参加者有系统分析员、程序设计员和()A企业领导B系统开发领导小组成员C各职能部门负责人D管理人员19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直接参与执行的工作包括:系统分析和()A系统运
20、行、评价B系统调试C编写程序D系统设计20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程序员直接执行的任务是编程序和()A系统设计B调试程序58C系统运行D系统评价21在大型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常采用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计划和控制()A网络计划技术BCASE技术C由顶向下的方法D面向对象的方法22系统分析阶段的基础工作是()A教育和培训B系统调查C初步设计D详细设计23确定信息系统的硬件需求应在阶段进行()A系统分析B系统实现C系统设计D系统运行5924程序算法的设计、编码,调试应在阶段进行()A系统分析B系统设计C系统实现D系统运行25在信息系统的研制过程中,责任重大,并且起到核心和桥梁作用的人员是()A程序员B管理人
21、员C信息用户D系统分析员26关于管理信息系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研制过程中,重点应放在程序编写上B为了提高系统效率,可以忽视用户要求C只能完全模拟人工进行事务处理即可60D对于无结构或半决策化的决策任务,应提供一系列辅助决策的方法和手段27严格地遵循什么原则是管理信息系统研制成败的关键()A生命周期性B原型法C系统工程D自底向上28原型法比较适合开发()AEDIBDSSC任何信息系统D专家系统29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和技术上的指导,还必须收集些什么作为依据()61A组织的外部情况B计算机技术发展情况C组织内的数据和业务要求D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各方面的可行性30发展面向对
22、象方法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重用性B简化编程C节省开发费用D节省开发时间31在面向对象方法中,系统模型的基本单元是()A数据B消息C类D对象6232继承性是什么系统的基本特性()AEDIBMISC面向对象DDSS33系统开发中强调系统的整体性,采用()A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B先确定物理模型,再设计逻辑模型C先分解系统,再协调系统D先协调系统,再分解系统34在大型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常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这是一种()A信息系统分析技术B信息系统设计技术C项目管理技术D信息系统实现技术63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系统开发是指管理信息系统从项目提出直到、为止的整个过程。2工发采
23、取整体化开发形式,其做法是首先详细了解信息处理过程,得出原系统的模型;再分析原系统的功能,得出原系统的模型;对原系统的模型进行改进和改善,形成新系统的模型;最后建立新系统的模型,解决新系统“”的问题。3分析系统的相关性,就是根据的原则,由顶向下发展系统。4系统开发中,“由顶向下”是原则,“由底向上”是原则。645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的所有,它们是应用软件的重要。6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7面向对象方法的目的是提高软件的、性和性,使软件系统向通用性方向发展。8面向对象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有两点重大突破:操作与数据,采用机制。9CASE是的缩写,其目
24、标就是要实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工作基于计算机的。6510直接参加系统开发的应有3类人员,他们是、和。11在大型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常采用技术,来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计划和控制。12文档是应用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要为操作人员、控制人员准备文档外,还要给准备。13信息系统的人员分类中责任最为重大是。14原型设计与生命周期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面向,而后者面向。66三、名词解释三、名词解释1软件2系统开发3“由顶向下”开发的原则4生命周期法5类的继承机制6“CASE”67四、简答题1简述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2简述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及它们的特点。3简述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的职责。4简述系统开发
25、过程中进行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项目管理的方法。5简述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6在系统开发中应如何体现系统整体性的原则?7简述系统开发文档的作用。8何谓系统的生命周期?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组成。689分析系统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10何谓原型法?它有哪些主要特点?11简述系统开发的各类人员在系统开发中的作用。12比较原型设计法与生命周期性法。69【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A3B4D5C6A7B8C9D10A11A12D13C14A15D16D17B18D19A20B21A22B23C24B25D26D27C28C29A30A31D32C33A34C70二、填空题1运行评价2原系统物理逻辑整
26、体逻辑逻辑逻辑物理如何做3分解一协调4主导辅助5文档组成部分6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7可重用扩充可维护8共同封装类与继承9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自动化10系统分析员程序设计管理人员7111网络计划12用户13系统分析员14目标工程三、名词解释三、名词解释1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的所有文档。2在计算机领域中,人们经常用“系统开发”一词来概括管理信息系统从项目提出直到运行、评价为止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有时又称为“系统分析与设计”或“系统设计”。3是由整体到各组成部分、由表及里、由抽象到72具体、逐步求精,分析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相关性,逐步深入。首先考虑全局问题,全局问题基本解决以
27、后,再按层次分解,逐层分析地发展系统。4是国内外广泛采用并为许多组织确定为标准的系统开发方法。广义地说,任何系统均有其发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5一个类的上层可以有超类,下层可以有子类。形成一种层次结构。一个类可以有多个超类,也可以有多个子类。超类是下层子类的概念,73因此子类可以继存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这就是类继承机制。6即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其目标就是要实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工作基于计算机的自动化。四、简答题四、简答题1答: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要点如下:(1)
28、明确开发的目的,确立面向用户的观点。系统开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符合用户的需要,满足用户的要求是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户是否满意是衡量系统开发质量的首要标准。因此,在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开发74人员应始终与用户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地、及时地了解用户的要求和意见,这是开发工作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2)强调系统的整体性,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步骤。(3)分析系统的相关性,根据分解协调的原则由顶向下发展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功能)组成,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各有其独立功能,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信息流把它们的功能联系起来。它们之间一个子系统如果发生了变
29、化,其他子系统要相应地进行改变和调整,因此,不能脱离其他子系统而设计某一75子系统。(4)系统的外界联系是环境,系统是处于环境之中,环境是一种更高级(更大)的系统。管理信息必然与外界发生信息交换,要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它必须具有开放性、扩展性、易维护性,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成为具有生命力的系统。(5)工作成果文档化、图表规范化。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的所有文档。所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及时按照一定的规范产生各种文档,是十分重要的,它们是应用软件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76文档的形式以图表为主,其表达效果在很多情况下比文字叙述简洁、形象、效果真实。所用的图表应当规范化,
30、标准化。系统开发工作的上述各项原则,是构成各种开发方法和技术工具的基础。2答: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四种:生命周期法。它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已在国内外广泛采用,并为许多组织确定为标准的系统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成若干步骤。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77系统分析。先根据用户提出的建立新系统的要求,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系统总体规划。经领导批准后,再对原系统进行深入地调查、彻底掌握原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设计。根据系统分析确定的逻辑模型,确定新系统的物理模型;继而对物理模型进行详细的设计;编写系统设
31、计报告。系统实施。系统实施包括:按照物理模型编写和测试程序、系统试运行、编写技术文件、系统转换、系统交付使用,以及运行后的系统维护和评价等工作。783答: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如下:(1)提出建立新系统的规划和总策略。如企业应用计算机的远期与近期规划、目标和范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自动控制(CAC)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系;企业使用的硬件设备是否采用统一的类型等等。(2)保证满足企业不同部门对新系统的需求。小组有各部门的业务负责人参加,以保证能清楚地表达各用户的观点和要求。(3)对开发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对项目的目标、预算、进度、工作质量进行监督与控制;
32、检查每阶段和步骤的工作报告;组织阶段79验收;提出继续开发或暂停开发建议。(4)协调系统开发中有关的各项工作。如新系统与原系统的协调,新系统要求改变原来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信息流向、管理人员的职责,改变代码、报有凭证格式等的协调工作;管理信息系统与CAD、CAM、CAC系统的协调等。(5)向上级组织报告系统开发工作的进展情况。(6)委任计算中心主要工作人员,规定他们的职责范围。4答: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工作以外,80还需要一定的支持环境,如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完整化;应用人员的培训,硬设备和系统软件的配置;计算机房的建设等各方面
33、的工作,只有这些工作完成以后,信息系统才能正常运转。就系统开发而言,系统包含着许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包含多个功能;开发过程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工作阶段和步骤。因此,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许多不同工作同时或交叉进行的,是由许多人参与分工、协作才能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为了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分别轻重缓急、合理地组织各项工作,在大型信息系统建立过程中,常采用网络计划技术,来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计划和控制。具体作法是:81(1)根据系统开发支撑环境及主要开发阶段的联系,画出总网络图。(2)进一步将工作分解,画出各分网络图。通过网络图的计算可对整个系统全面规划,分别轻重缓急进行协调。5答:系统开发的任务
34、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目标、内容、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系统开发的特点是:复杂性高,集体的82创造性劳动,质量要求高,产品是无形的,历史短,经验不足,即企业属于非确定型的、复杂系统,系统开发本身又是综合性技术,涉及到多种学科,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开发需集中系统分析师、计算机技术人员、管理业务人员、程序设计人员等方面的集体智慧方可完成,应用软件不同于一般产品,不容许有任何错误,新开发的系统不仅能完成原系统的全部功能,不可满足用户提出的一些新
35、的、更高的要求。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是一种智力活动,它是无形的,其开发的技术与管理技术的研究还在进行中经验不足。6答:传统的手工信息处理,是采用各职能部83门分别收集和保存信息,分散处理信息的形式。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除了能实现原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用户新的功能需求外,又能摆脱手工系统工作方式的影响,寻求系统的整体优化,系统开发应采用整体化开发形式,具体做法是:(1)详细了解原系统信息处理过程,包括各种处理的物理细节,得出原系统的物理模型。(2)对原系统的物理模型进行综合和抽象去掉物理细节,分析库系统的逻辑功能得出原系统的整体物理模型。(3)对原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改进和完善,补充管理需要的人工系统难以
36、实新的功能,形成新系统逻辑模型,解决新的计算机系统应当84 “做什么”的问题。(4)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确定新系统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解决新系统“如何做”的问题。7答:软件包括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的所有文档,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及时按照一定规范产生的各种文档,是十分重要的,它们是应用软件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如下作用:(1)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各种调查分析的结果和设计的技术细节必须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以供查阅和核对。85(2)开发人员之间、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可利用书面的、超越各自专业的共同(3)系统开发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后一阶段的工作要在前一阶段工作的
37、基础上,也就是在前期工作文档的基础上继续进行。8答:广义地说:任何系统均有其发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库、基本思想是把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分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3个阶段,并详细规定了各阶段的任务及工作方法。(1)系统分析:根据用户提出的建立新系统的要求,进行初步调查和初步可行性分析,86提出系统总体规划,并在对原系统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逻辑模型是对新系统的功能抽象地加以定义和描述、暂不涉及其实现的集体技术手段。(2)系统设计: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已确定的逻辑模型,确定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计算机化信息系
38、统应用软件的总体结构和数据库设计,形成实施方案。(3)系统实施:当实施方案确定之后,项目进入了实施阶段,这一阶段要做的工作包括各种设备的购置与安装,计算机程序的编写,操作人员的培训,大批数据的整理和录入,系统的试运行,编写技术文件,系统转换,系统87交付使用,以及运行后的系统维护和评价等工作。9答:生命周期的主要优点是:整个开发过程阶段和步骤清楚,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这些成果以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分析报告,系统设计报告等形式确定下来,并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在每阶段或步骤中,整个项目可以划分为许多组成部分,各部分可各自独立地开展工作,但各部分的工作必须按时到达阶段或步骤的终点,这样有
39、利于整个项目的管理和控制。生命周期法中特别强调把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分开。首先提出逻辑模型,即逻辑上的改善方法,为什么要强调逻辑上的改善88方法呢?因为信息系统的技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件事可以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此外,也为在具体考虑技术手段时能有充分的选择余地。生命周期法的缺点是: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由于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过程各阶段须严格按顺序进行。而在实际的一些环境下,用户在初始阶段提出的要求往往既不全面也不明确,有模型不确定,随机要求类型多,范围广的环境中,使得工作阶段的明确划分难以实现。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运用生命周期法开发的整个系统绝大部分工作靠人工完成,使系统开发成本高
40、,效率低。8910答: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由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基本框架(称为原型)。先运行这个原型,再不断评价和改进原型,使之逐步完善。其开发过程是分析、设计、编程、运行、评价多次重复,不断演进的过程。原型法的主要优点是:(1)开发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反馈过程,它符合用户对计算机应用的认识逐步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规律。(2)原型法很具体,使用户能很快接触和使用系统,容易为不熟悉计算机应用的用户所90接受。(3)原型开发周期短,使用灵活,对于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不稳定、有变化的系统比较适合。(4)原型法也包括了生命
41、周期中分析、设计、实施等阶段,但不只有一个周期,而是反复迭代经过几个周期,直到系统能完全满足用户的要求为止。11答:直接参加系统开发的有3类人员,即系统分析员,程序设计和管理人员。在系统开发的各阶段中,他们所起的作用如下表所示:91各类人员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作用92(1)系统分析员。主要任务是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评价开发计算机化信息系统的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负责对新系统的安装、测试和技术文件的编写。系统分析员应既是系统分析专家,又是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强的通才;既懂计算机,又懂现代化管理。(2)程序设计员。主要任务是按照系统分析员所提出的设计方案编制程序、调试程序、修改程序,直到新
42、系统投入运行。(3)企业管理人员。即用户,自实际工作中提出用户的需求,一方面对开发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他们应按照新系统的要求,组织管理基础工作的整顿,提供新系统运93运行所需的各种数据。12答:有以下四点:(1)从根本上看,原型法是面向目标的,而生命周期法是面向工程的。(2)从时间上看,生命周期法从系统分析到最终实现与维护往往周期较长,用户很晚才能感受到真实的系统,并且运行维护费用高,而原型设计法正好避免了这一缺点,研制时间短,见效快,用户能尽早感知系统并尽早纠正错误,因而省时、省钱,可扩充性强。(3)从解决问题上看,生命周期法适合于系统目标稳定、明确、结构化强的问题,而原型设计法适用于系统目标不明确,系统中不确94定因素较多的情况,如开发DSS。(4)从开发的特点上看,生命周期法是自顶向下地进行系统研制,是从全局入手,一步步细化;而原型法则是利用“中间开始”的方式,即分析员和用户当时所能掌握的问题的程序就是研制的起始位置,并迅速生成原型。总之,两种开发方法各有优缺点。一般地,原型法既可作为生命周期法的补充而部分地使用,也可用在整个系统研制过程中自始至终作为生命周期法的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