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百科 对冲基金 地下经济对GDP指标的影响综述我国地下经济规模测算研究工管实验班 郑丽娜 201005570130摘要:GDP指标是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但它同其他任何指标一样存在着局限性。其中,地下经济就是影响GDP指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地下经济的定义入手,阐述我国学者对地下经济规模测算的研究。关键词:GDP指标;地下经济;定义;测算1、 引言我国首次经济普查公布2004年的GDP数据为159878亿元,比常规核算公布的136875.9亿元就整整多了23002亿元(占当年公布GDP的16.81 %) ,如果经济普查的数据是可信的,那么2004年16.81 %的GDP就被常
2、规核算遗漏了,这就是所谓的未被观测经济(NOE),而在NOE中,地下经济几乎占了全部,也就是说2004年地下经济的规模几乎占GDP的16.81%,不难推断,在以往统计的GDP中,地下经济所占比例也应大致在百分之十几左右。王永兴(2002)指出,很多学者认为我国地下经济规模约占GDP的20%,但他认为实际将超过这个数字1。由此可见,地下经济对GDP的影响是重大的。那么,如何才能比较准确地测算出地下经济规模?国内外学者对此都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重点对我国学者在地下经济规模测算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2、 地下经济的定义“地下经济”这一概念最早是1977年由意大利经济学家杰尔吉弗阿提出,又称为隐形经济
3、、黑色经济、非正规经济、影子经济等。有关地下经济的定义很多,但终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维托坦齐(1982)认为地下经济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解释:第一,如果地下经济没有向税务当局或海关等有关机构报告,则应从纳税方面去解释;第二,如果关系到国民收支账的主要部门,那我们就要从国民收支账方面去解释2。美国地下经济学家Feige.E.L(1989)把地下经济定义为:所有对现实GDP做出贡献但未被官方计算的GDP所记录的所有经济活动3。杨缅昆等(1996)给出的定义:(1)地下经济是指在政府干预的条件下,有意或无意地逃避政府管制的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经济活动。(2)假定有一种纯粹理想状态的经济,在这种状态下,私人
4、成本=社会成本,私人收益=社会收益,那么实际状态与这种理想状态的偏差就是地下经济,而这种偏差则是由外部性导致的3。朱小斌等(2000)指出,狭义地下经济:指未在政府注册的经济单位,有意或无意逃避政府的监控和管理而从事的经济活动。广义地下经济:指所有经济单位从事的有意或无意逃避政府监控乃至官方统计体系无法反映的经济活动。包括地下经济部门与地上经济部门从事的地下经济活动4。托马斯霍布斯(2006)提出:地下经济就是以市场交易为目的的,逃避了官方GDP估计的合法及非法的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和交易5。根据1993年SNA核算体系,地下经济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非法生产,第二部分是隐蔽生产。A. 非法生
5、产。非法生产又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销售为法律所禁止的货物或服务;第二种是本身是非法的生产活动,或者由未经许可的生产者进行的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活动,即未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但作为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进行的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活动。B. 隐蔽生产。经济中的某些活动就其经济意义而言可能完全是正常的生产活动,但为了避免支付税金、缴纳社会保险金,避免遵守某些行政程序等原因,而故意将这类活动隐蔽起来,使这些生产活动成为地下经济。张迎春(2005)对地下经济进行界定,她认为,地下经济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地下经济即1993年SNA中的界定,广义的地下经济则可分为:生产性地下经济活动和转移性地下经济活动,前
6、者包括:地下经济(狭义)、非法经济和非正规经济(适用1993年SNA中的概念);后者包括:腐败经济和网络经济犯罪(图一)6。 地下经济(狭义) 生产性地下经济活动 非法经济 非正规经济 广义地下经济 腐败经济 转移性地下经济活动 网络经济犯罪 (图一)3、 我国地下经济规模测算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对地下经济规模测算的研究已日益深入,有关地下经济规模测算的方法也相继提出。自1989年起,我国学者就开始正式研究地下经济,并主要研究地下经济规模的测算。他们根据中国国情,结合国外理论对中国地下经济规模的测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梁朋和梁云(1999)模仿Gutmann(1977)提
7、出的现金比率模型对我国1985-1995年间的地下经济规模进行了测算,这是我国学者正式运用国际上应用广泛的现金比率模型对中国地下经济进行测算的第一次尝试7。此后,夏南星(2000)对中国1979-1998年的地下经济规模进行了估算,指出,目前中国的地下经济对GDP的相对比例虽有大幅下降,但其绝对数额及仍然偏大,并计算得出中国地下经济占GDP比重在1988年到1994年期间一直高于20%;贾绍华(2002)也用现金比率法估测了1990-2000年中国地下经济规模和税收流失额,他所测的税收流失额大约是4000亿元。 杨缅昆(1996)、朱小斌(2000)用GDP分割模型测算中国地下经济的规模。他们
8、以1978年为基年,对中国1979-1997年的地下经济规模进行了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发现,中国地下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8。 刘洪和夏帆(2003)对现金比率法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在简单现金比率法及其正规经济与非正规经济两部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的现金比率测定法。此方法不仅将通过现金进行的非正规经济活动纳入了测算的范围,而且也将通过除现金以外的一些支付方式进行的非正规经济活动也纳入了测算的范围,因此,他们认为,采用修正的现金比率测定法测算的数据与以往其他学者通过简单现金比率法测算的数据相比,偏差有点大,但却更符合实际。根据他们的测算结果发现,至2001
9、年,我国非正规经济的规模占GDP的比重在15%左右,在绝对数上呈逐年上升趋势9。张迎春(2003)用通货需求模型估测1980-2000年我国地下经济规模,她根据一般通货需求模型的形式特点,通过对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的确定和模型形式的构造,提出了简单模型、半对数模型和双对数模型,但由于从统计与计量经济的角度无法区分这三种模型的好坏,于是,作者又提出了,分别利用这三种模型对我国地下经济规模进行估测,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找出更适合我国地下经济现象的模型。鉴于简单模型的拟合结果失真,而其他两种模型的测算结果都比较接近定性推导水平的量值,因此她选择了半对数模型和双对数模型。这两个模型测算得到的平均值
10、分别为7.27%和1.14%10。可见,估测结果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蔡玉荣(2004)用模糊逻辑方法估算地下经济,她认为,由于地下经济的不可观测性,导致无法得出所有影响地下经济规模的因素,同时也无法准确模拟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她采用了模糊逻辑方法中非线性关系的分析,并用该方法得出的WTGU(生产者参与地下经济的意愿)来解释地下经济规模,发现自1996年起,我国地下经济已从小规模,发展到了一般规模,再到2000年、2001年的大规模11。作者采用的方法虽然存在着缺陷,如间断点的计算、隶属度的赋值等的确定都带有主观性,但为地下经济规模的测算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李金昌和徐蔼婷(2005)提出了
11、两种新的估测地下经济的方法:居民消费储蓄边际倾向-弹性系数估算法和预期与分布滞后模型估算法。第一种方法,他们认为,居民的收入绝大部分源自GDP,并假设居民消费,尤其是储蓄的增长远远高于GDP的增长,而且这种增长是长期的,那么他们就有理由相信居民收入的一部分必来自于未被统计的GDP。第二种方法,作者根据消费的永久收入论,认为本期的消费不仅取决于本期的收入,还会受到预期收入的影响。那么,如果居民用预期收入满足了本期的消费需要,就会想办法在今后去寻找更多的收入来源,从而就增加了从事地下经济活动的机会。于是,作者用预期与分布滞后模型来拟合我国居民的消费方程,再根据消费与GDP的关系对我国地下经济规模进
12、行估测。作者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对我国1980-2003年的地下经济进行测算,发现,我国地下经济的规模一般都在10%以上12。他们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尚值得商榷, 但为地下经济的估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李炳林和刘洪(2006)运用灰色系统模型测算了1978-2003年我国地下经济的规模,他们的处理方法部分沿袭了夏南新(2004)的研究用灰色系统模型估算能源生产消费总量,再利用能源与GDP之间的近似线性关系估算GDP,进而间接推导出地下经济的规模13,但在指标选取上进行了修改。作者认为,在非正规经济活动中,人们一般不使用居民定期储蓄存款和单位定期存款进行交易,并且我国有比较完整的数据资料,因此,他们的
13、处理方法要比其他用能源消耗或劳动力投入量估测我国地下经济的规模更切合我国的实际。鉴于M1指标(M1是金融机构以外流通的现金与直接用于转账结算的单位活期存款之和)与GDP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所以他们采用了对M1指标的估测来间接测算我国非正规经济的规模。结果发现,大部分年份的非正规经济的规模都在15%左右14。徐蔼婷和李金昌(2007)基于MIMIC模型对我国NOE/GDP进行估算,结果显示:我国1985-2005年NOE与GDP之比在13%-18%之间,2000年以来呈稳定的上升趋势15。徐斌和万义平(2008)分别用现金比率法、货币交易法、GDP差异法、物量投入法测算了1997-2006年我国地
14、下经济,发现我国地下经济占GDP的比例都在10%以下,并在逐年下降,至2006年,约为1.5%-2.5%左右16。虽然这四种模型估测的相对结果比较接近,但在绝对数值上差距还是很大的。王永兴和景维民(2010)同样用现金比率法测算了1985-2007年非正规经济占官方GDP比例,结果表明,在这23年里,有16年的比例都超过了20%,从平均值来看则超过了17.7%。但从最近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非正规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一个下降通道之中,在2007年,与官方GDP 的比例关系降到了13. 9%17。王峥(2011)基于GDP分割模型对我国地下经济规模测算,发现该百分比几乎都在10%-20%之间。虽然作者
15、指出该方法估算出的结果可能偏大,但无论如何,地下经济的规模还是很庞大的18。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学者对地下经济规模测算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定量分析方面。4、 总结虽然相关学者在测算我国地下经济规模大小时,无论是相对量,还是绝对数,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总体而言,地下经济的规模还是很庞大的。由于我国的经济总量巨大,即使是1.5%比例的地下经济,其绝对数值也是不容小觑的。例如,2010年我国GDP为397983亿元,假设该比例为1%,那么,地下经济就是3979多亿元,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况且刚刚的假设还是比较乐观的,事实上我国地下经济的规模必
16、定超出1%,而且根据历年数据显示,不难推出,目前我国地下经济规模占GDP的10%左右,可见,地下经济对GDP的影响还是很重大的。参考文献:1 王永兴.地下经济问题初探.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2,(01).2 维托坦齐( Vito Tanzi).美国和外国的地下经学M.莱星敦图书公司出版,1982.3 Feige.E.L.The Underground Economics Tax Evasion and Information Distort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4 朱小斌,杨缅昆.中国地下经济实证研究_1979_1997J.统计研究,2
17、000,(04).5 Thomas Holmes.London s underworldM.Lightning Source Inc, 2006.6 张迎春.对地下经济界定的探讨J.统计教育,2005,04).7 梁朋,梁云.关于我国地下经济规模的测估及思考J.财贸经济,1999,(05).8 张晓丽.中国地下经济规模测算与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06).9 刘洪,夏帆.我国非正规经济规模的定量估测_现金比率法的修正及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3,(10).10 张迎春.用通货需求模型估测我国地下经济规模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04).11 蔡玉荣.用模糊逻辑方法估算
18、地下经济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04).12 李金昌,徐蔼婷.未被观测经济估算方法新探J.统计研究,2005,(11).13 夏南新.灰色系统模型在估测地下经济规模中的应用J.学术研究,2004,(01).14 李炳林,刘洪.用灰色系统模型估测我国非正规经济规模J.商业研究,2006,(17).15 徐蔼婷,李金昌.中国未被观测经济规模_基于MIMIC模型和经济普查数据的新发现J.统计研究,2007,(09).16 徐斌,万义平.地下经济规模测算方法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8,(06).17 王永兴,景维民.中国非正规经济规模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11).18 王峥.基于GDP分割模型对我国地下经济规模变动趋势测算J.东方企业文化,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