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区儿童保健儿童保健工作内容 (一)服务对象 凡属管辖范围内散居在各个家庭中的新生儿至入小学前儿童(包括居住三个月以上临时户口儿童)均为散居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的对象,重点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二)儿童保健门诊的工作任务1、建立健康档案:助产的医疗保健机构在新生儿出院时为其建立”威海市儿童保健手册”。社区儿童保健专责人员应根据本社区“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登记簿”中各位孕妇预产期追踪其新生儿情况,主动为每一位儿童建立“0-6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登记表。辖区内所有常住7岁以下散居及集体儿童均应纳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2、新生儿访视:负责新生儿出生或出院7天内和第14-28天到产妇家中进行新生儿访视各1次,遇
2、到异常情况,要增加访视次数。3、定期健康检查和评估:实施儿童体格检查、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心理行为发育筛查等,重点筛查儿童贫血、佝偻病、肺炎、腹泻、营养不良、肥胖、肢体残疾、五官和神经-精神发育异常等健康问题。全市实施儿童保健社区责任制,对0-6岁儿童按421方案管理;即0岁组儿童体检4次,3,6,9,12月各一次;1-3岁组儿童每半年一次;4-6岁组儿童每年一次。应定期主动通知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保健,并做好资料的填写、整理、统计分析工作。每次保健后,应与家长预约下次保健时间,以保持保健的连续性。4、分类保健指导:每次定期健康检查应根据儿童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
3、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保健指导。服务人员应态度和蔼,动作轻柔;倾听家长意见时要耐心细心,咨询时应通俗易懂,避免引起儿童紧张、害怕的言行。服务中必须严格保护儿童及其监护人隐私。5、管理体弱儿童: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度以上营养不良、活动性佝偻病、中度以上缺铁性贫血等体弱儿建立专档,实施专案管理,定期追踪管理并结案。6、实施双向转诊:对于无法确诊病例及疑难病症,应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并追踪治疗结局和将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转回儿童及时重新纳入保健管理,做好记录。7、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指导和管理:建立辖区托幼机构管理档案:掌握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基本情况。业务指导:对所负责的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
4、业务指导和质量监测,定期深入园所进行计划免疫接种、传染病预防、卫生消毒、五官保健等工作的督促与指导。督促健康检查:督促所负责的托幼机构规范开展集体儿童体检等工作。8、在儿童保健服务区域公告儿童保健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服务费用规定。9、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采用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身高体重评价标准。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筛查标准采用丹佛智能发育评估量表、高危儿五项筛查。10、要调查管辖范围内的基础资料,如总人口数、出生死亡情况、各年龄组儿童数、了解儿童家庭背景、掌握儿童健康状况等;建立管理常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遵守山东省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按照规范要求制定本机构儿童保健服务管理、质量控制和
5、人员责任制等制度,并严格落实;定期进行统计工作,包括新生儿访视率,定期体检覆盖率,婴儿及儿童死亡率及儿童体格发育状况等。开展社区儿童保健诊断 根据信息资料每年必须对儿童保健工作实施社区诊断。(1)社区儿童相关人口学资料和保健服务情况,包括总人口数、出生人口数、性别人口数、各年龄组儿童数,按户口类型、年龄和主要的健康问题分别进行归类,系统管理数、访视率、失访人数以及各类保健指标变动情况。(2)社区活产数、儿童死亡数和死亡个案及死因。(3)社区儿童保健需求和服务供给情况。(4)社区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干预措施。社区诊断的定义 社区诊断是借用临床诊断这个名词,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收集必要的资料,
6、通过科学、客观地方法确定,并得到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社区诊断是医学发展的一个标志。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下,人类注重临床诊断,即以疾病的诊疗为目的,病人个体为对象;流行病学诊断则以群体为对象,以疾病的群体防治为目的,而社区诊断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下的产物,以社区人群及其生产、生活环境为对象,以社区人群健康促进为目的。因此可知,三个诊断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渐进层次,而社区诊断正是这一发展的体现。(三)基础设施配备 设置专用的儿童保健室,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要求清洁明亮,空气流通,与普通诊室、观察室分开,包括体格测量室、智力测定室、口腔保健室、听力保
7、健室、眼保健室、宣教室、预防接种室等。配备儿童磅秤、卧(立)式身长计、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资料柜、儿童心理精神发育筛查工具、灯光视力表、听力筛查仪、弱视治疗仪、暖风机、氧气袋等儿童保健专用设备。备有可供家长取阅儿童保健健康教育资料。(四)儿保门诊的人员配置1、设立项目公共卫生岗位和配备专责人员:为确保儿童保健工作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设置社区儿童保健项目公共卫生岗位,配备1名专责人员(简称“儿保医生”)。2、具体人员配置可根据儿童保健门诊的业务工作量决定。儿童保健医师既要熟练掌握儿童生理、心理和营养等知识,还要能进行健康体格检查、婴幼儿喂养咨询、智力测定及心理咨询、预防接种、缺点矫治等
8、技术,并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和经验。岗位职责是制定和落实社区儿童保健工作计划和开展效果评估,管理儿童保健档案和协调体弱儿童社区管理以及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负责机构内本项工作的质量控制、健康教育、日常监管、信息管理、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等。各年龄段保健常规新生儿期保健 由社区妇幼保健人员于新生儿出生7、14、28天内家庭访视3次,高危儿应适当增加家访次数。家访的目的是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对家长进行指导,通过访视可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家访内容有:问:新生儿出生情况;生后生活状态;预防接种情况;喂养与护理情况;新生儿筛查情况 看:新生儿一般情况;重点应注意有
9、无产伤、黄疸、畸形、皮肤与脐部感染;环境;查:全身体格检查:头颅、前囟、心肺腹、四肢(外展试验)、外生殖器,及;头围、胸围,身长、体重、体温测量;视、听觉检查;讲:对家长进行喂养与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记:每次访视后,应认真填写访视卡及儿童保健手册,待小儿满月后转至有关儿童保健系统,督促家庭在孩子满月后到相关机构进行儿童保健查体;转:访视中发现严重问题应立即转医院诊治。新生儿家居保健(1)保暖:新生儿居室的温度与湿度应随气候温度变化调节;有条件的家庭在冬季应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 左右,湿度以55%为宜;夏季室内温度低于室外10 左右。(2)喂养:尽早吸吮母奶,指导母亲正确哺乳方法;母奶确
10、实不足或无法进行母奶喂养的婴儿,指导母亲选用配方奶粉喂养,因新生儿肾小球滤过功能低下及肾小管排磷功能差,牛奶中蛋白质及磷的含量高,一是不容易消化,二是对肾脏负担较大,易导致过敏及肾脏负担过重,故需用牛奶喂养时,必须煮沸,加糖(5-8%)及稀释(2周以内的新生儿宜加温开水稀释牛乳,牛奶与水的比例为2:1,以后逐渐增加至3:14:1,第二个月起可以不必稀释);据季节和新生儿状况逐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纯母奶喂养的新生儿2周后补充维生素D 400 U/日(预防量),因为2岁以前生长发育较快,需持续应用至孩子2岁;乳母适当补充维生素K,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新生儿或婴儿发生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性疾病。(3)皮
11、肤护理:每日洗澡,特别注意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和干燥;选择合适的衣服与尿布;不需特别处理新生儿痤疮、“马牙”、“上皮珠”、乳房肿大、“假月经”、红斑、粟粒疹;不可给新生儿挤乳头、擦口腔,以免发生新生儿乳腺炎和口腔粘膜感染,有问题及时看医生;(4)促进新生儿感知觉、运动发育:看鲜艳玩具、听优美音乐,家长多与新生儿沟通,注意按摩应在新生儿状况稳定后进行(生后1周);衣服应宽松,四肢活动自由,双手外露触摸物体;23周后可每日俯卧12次。(5)预防感染:新生儿居室保持空气新鲜;避免交叉感染;新生儿的用具每日煮沸消毒;对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生后12 h注
12、射高效丙种球蛋白(HBIG 50 IU)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效果较好;母亲为HBV慢性携带者哺乳不增加HBV传播的危险度;“大三阳”母亲的婴儿应得到免疫保护,且不宜喂养母乳。高危新生儿保健的系统管理高危新生儿包括出生体重低于2500g、胎龄未满37周的早产儿;曾有宫内缺氧、产时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腭裂等新生儿;母亲孕期患有内科或其他疾病者的新生儿。高危儿要进行专案管理:1、对出生体重2500g、胎龄37周者接到报告后立专案管理,当日访视,日后根据情况增加访视次数;2、对出生体重2000g者,若体温不升,生活能力及吸吮能 力弱者,每周访视12次,满月后每2周访视1次至2个月;
13、3、对出生体重1500g者要增加访视次数,专案管理延长至8个月;4、对出生体重过低,吸吮能力很差的儿童应送医院治疗;5、体重达到3000g,一般情况正常,可转婴儿保健系统管理在访视过程中,遇到疑难病情及异常情况,应及时转送上级医疗单位进行诊治。对存在以下情况应列为高危儿(特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儿童)加强管理:母亲病史: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孕期吸烟、吸毒、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史,性传播疾病史等,曾受过严重的精神刺激、高龄母亲;异常分娩史:包括母亲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子痫,胎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各
14、种难产、手术产如钳产、吸引产、臀牵引术、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史等;出生时异常:如apgar评分7分,脐带绕颈、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过期产儿、多胎儿;新生儿期严重疾病: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病理性黄疸等。高危儿脑损伤简易五项筛查法包括以下5项检查,凡有一项异常者,应视为脑损伤可疑患儿,要作进一步检查或转至有诊断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诊治。1.视、听感觉检查2.拉起抬头检查3.俯卧位抬头和手支撑检查4.肌张力检查5.异常姿势检查一、视、听感觉检查(1)视反应检查婴儿仰卧,保持头正中位。用直径10cm 红球,在距小儿眼前20cm 处轻轻晃动引起小儿注视。然后慢慢向左、右弧形
15、移动,观察小儿眼球与头部跟随红球转动情况。.正常:1个月小儿眼球能追视90度(左、右各45度),2-3 个月小儿追视大于90度,3-4 个月小儿追视并转头1800(左右各90度)。.异常:不能注视或追视、转头范围小。(2)听反应检查小儿仰卧,保持头正中位。用内装粒干玉米粒的硬塑料盒(在摇动时可发出高声调的“格格”声)在小儿视线外,距左或右耳10cm 处连续摇动发声,观察小儿反应。.正常:1-3 个月小儿听声有反应(如瞬目、皱眉、转头),4个月小儿头能转向声音一侧。异常:对声音无反应,4个月后头不能转向声源。(3)人脸反应检查检查者用左手托住小儿头颈后部,保持头正中位,使其成半卧位,检查者在距小
16、儿脸前20cm 处发出柔和的声音,吸引小儿注视。然后检查者分别向左、右移动头部,观察小儿眼球和头部情况,这是视和听的综合反应。.正常:1个月小儿能追视90度(左右各45度),2-3 个月小儿追视大于90度,4个月后能追视并转头180度(左右各90度)。异常:不能注视人脸或追视、转头范围小。二、拉起抬头检查婴儿仰卧,保持头正中位,检查者扶持小儿两侧前臂或上臂慢慢拉起小儿至45度,观察抬头情况,再拉至坐位观察竖头情况。.正常:0-1 个月小儿拉起时头后垂,坐位时能竖头5秒钟;2-3 个月小儿头轻微后垂,可竖头15秒以上;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与躯干呈直线抬起,竖头稳,可左右转头看。.异常:0-1 个月
17、小儿不能竖头,2-4 个月小儿拉起时头背屈,竖头不稳。三、俯卧位抬头和手支撑检查小儿置俯卧位,在头前上方用玩具逗引,观察小儿抬头和手支撑情况。.正常:0-1 个月小儿头转向一侧;2个月小儿能抬头片刻,下巴离床;3个月小儿抬头超过45度,肘支撑,胸部离开床面;4个月小儿抬头90度,手支撑,能左右转头。.异常:2-3 个月小儿不能抬头,3-4 个月小儿抬头不稳,不能肘支撑使胸部离开床面。四、肌张力检查肌张力是指在安静状态下,被动活动肢体时所感觉到的阻力,可通过被动地屈曲、伸展、旋前、旋后肢体来了解肌张力情况。正常肌张力是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突然增高或降低的感觉。肌张力异常有以下3种类型:1.张力增
18、高:活动肢体时,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2.张力降低:活动肢体时,低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3.张力障碍: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地交替出现。婴儿肌张力的发育过程表现为新生儿时期屈肌张力高,以后随着月龄的增长,肌张力逐渐减低而转为正常。婴儿脑损伤时肌张力异常在生后的2-3 个月内可不太明显,以后慢慢地出现肌张力增高的表现。五、异常姿势检查由于肌张力异常和原始反射持续存在,脑损伤患儿会出现一些异常姿势,常见的异常姿势有以下几种:1.持续头背屈:仰卧位拉起或抱起婴儿时头明显背屈。2.4个月后手仍紧握拳或拇指内收。3.两上肢硬性后伸。4.下肢硬性内收、交叉。5.角弓反张:头背屈,上肢
19、硬性后伸,下肢硬性伸展。6.尖足:6个月后,扶小儿腋下直立位时,两足尖着地,足跟不能落地,同时伴有足背屈角增大或肌张力增高者为异常。但需排除姿势性尖足(足背屈角70度,肌张力正常者)。高危儿家庭监测 家长在护理婴儿时发现以下10项高危情况中的任何一项,要及时到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就诊检查:一.手脚经常用力伸直或屈曲,身体好像很“有力”。二.满月后头老往后仰,扶坐时竖不起头。三.3个月还不能抬头。四.4个月紧握拳,手不松开,拇指内收。五.5个月俯卧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六.6个月扶立时尖足。七.7个月不能发ba、ma音。八.8个月不能独坐。九.头和手频繁抖动。十.整日哭闹、张口、喂养困难;对声音反
20、应差。体弱儿系统管理体弱儿包括早产儿,双胎或多胎儿,低出生体重儿,满月增磅不足600g的新生儿,生长监测中体重不增或下降的儿童,患有活动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中度及以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度以上营养不良、先心、先天畸形、反复发作性气管炎、哮喘、慢性疾病(如结核、慢性肾炎等)影响生长发育的儿童,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遗传代谢病、智力低下,反复感染疾病、消化功能紊乱的儿童等。体弱儿的管理1、建立专案管理:在其健康档案上标记“体弱儿”字样,注明病种以便于查找,除按健康儿童管理内容外,根据每一个体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案,定期到门诊复查,一般是每半月至1月检查一次,逾期未查者要追访
21、或上门访视;2、针对不同病因,指导合理喂养、正确护理和进行防病知识宣教;3、对已经恢复健康的体弱儿,应及时结案,并转入健康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对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健康检查和管理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低出生体重儿应在生后2周时,服用维生素D制剂,满月开始添加菜汁及果汁,满2个月开始补充预防量铁剂2毫克/公斤体重/周,根据膳食含铁情况持续2年。2.低出生体重儿必须在9个月、12个月分别作DDST发育测试,如有可疑、异常者需加强训练,定期随访。3.低出生体重儿应重视进行听力和视力筛查,结果可疑者,应督促其按要求尽早到听力障碍诊断中心(威海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复查。4.注意低出生体重儿的头围发育,如果到
22、6个月还不能达到正常范围,要警惕发生智力发育障碍的可能性,要密切观察低出生体重儿脑瘫的发生。5.低出生体重儿的体格发育以生长监测为主,不要刻意强调达到体格发育标准,避免过度喂养。用生长监测图随访两次后,如平坦或下降,提示有生长发育问题,在第3次复诊时要转诊,以切实保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期保健家庭是婴儿期早期发展的主体。幼儿心理活动、尤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周围环境产生好奇心、喜欢模仿,但易被成人过分呵护而抑制其独立能力的发展。幼儿期个性的发展是学龄期儿童的自信、勤奋或依赖、退缩心理状态的基础。服务流程 实施儿童健康管理:对儿童按照个体评估-干预-指导-随诊循环模式进行健康管理(1)评
23、估:对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精神发育筛查,按照421管理方案,评估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精神发育情况,对评估发育正常的儿童进行常规指导。(2)干预:经评估诊断为早产低体重儿、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活动性佝偻病、中度以上缺铁性贫血等体弱儿童,应该进行专案管理,及时跟踪随访。发现其他常见病,应根据本院情况按照医疗常规给予积极治疗。(3)指导:包括个体指导和群体指导。个体指导是在进行体检过程中给予儿童家长的有针对性的关于护理、营养、预防疾病、心理卫生、行为习惯和安全的健康指导。群体指导即群体宣教健康教育,可以根据社区儿童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等特点,采取定期举办保健讲座、家长学校、宝宝比赛或者
24、派发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知识知晓率。(4)转诊:对于生长发育偏离或异常儿童或常见病患儿经干预或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或发现无法明确诊断疾病等和神经精神发育评估可疑异常的,应及时转诊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并做好有关登记。(5)随访:对转诊和超过规定保健时间的儿童应及时追踪随访,对满7岁的儿童及时结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现在我市的婴儿期查体为1.3.6.9.12月各查体一次,12-36月龄时半年一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随访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儿童喂养、患病等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
25、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儿童6、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贫血的儿童,按贫血程度进行健康指导或者治疗。教会父母使用生长曲线,主动配合医生,监测婴儿体格生长,避免营养不良、肥胖。坚持每日户外活动1小时,进行空气浴、日光浴和被动体操,增强体质,督促家长补充维生素D,降低佝偻病的发生。健康检查的内容1、体格检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前囟、皮下脂肪,皮肤、眼、耳、口腔(出牙)、心肺、腹部、脐部、四肢、外生殖器;1岁以后注意查看步态。2、发育评估:按照儿童生长发育检测图的运动发育指标进行评估;进行神经精神发育检查。3、健康指导并与家长预约下次随访日期;对2、
26、3岁的幼儿可进行早期教育。体重、身高正常情况下,婴儿期前三个月体重增长速度最快,三月末可达出生体重时的2倍(6kg),与后九个月的增加值几乎相等,1岁末已增至出生时体重的3倍(9kg),为生后的第一个高峰,2岁时增至出生体重的4倍(12kg),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比较稳定,约每年增加2kg。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cm;生后前3个月增长1112cm;1年内增加约25cm;至2岁末身长约85cm。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体重的测量 要使用儿童杠杆秤,被测者要脱去外衣、鞋、帽,尽量排空大、小便,冬季注意调节室温,最好让儿童脱成单衣、裤,否则要扣去衣服重量。婴儿取卧位,13岁幼儿可坐位,
27、3岁以上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家长不可扶着小孩,小孩也不能接触其他物体,以免影响准确性,记录数值以千克为单位,记录小数点后两位。身高的测量3岁以前测身长用标准的量床或量板,3岁后用身高测量计或固定于墙壁上的立尺或软尺。测量时应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量床中央,助手将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儿童面向上,测量者立于婴儿右侧,左手握住婴儿两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双脚跟部,注意量床两侧的读数应该一致,数据记录到0.1cm。3岁以后测量身高要取立正姿势,两眼直视正前方,胸部挺起,两臂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60度,脚跟、臀部与两肩胛间3个点同时靠着立柱,头部保持正中位置,使量板与头顶点
28、接触,同时观察被测者姿势是否符合要求,再读测量板垂直交于立柱上的数字,记录至0.1cm。头围、胸围正常值新生儿头围平均为34cm;生后3个月增加约810cm;412个月增加约12cm;至1岁时平均为46cm2岁时达48cm;5岁时为50cm左右;至15岁时约5354cm,与成人相近在大脑发育不良时常呈现头小畸形;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头围、胸围的测量 头围:被测者取坐位、立位或仰卧位,测量者位于小儿右方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骨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软尺经枕骨粗隆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读至0.1cm。胸围:3岁以下小儿取卧位或坐位,3岁以上取立位,被测者两手自然下垂,双眼平视。测量者位于
29、小儿前方或右侧,用左手拇指固定软尺零点位于被测者胸前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背部右侧,过肩胛角下缘,经身体左侧回至零点,取平静呼吸时的中间读数至0.1cm。牙齿的发育人一生有20个乳牙和32个恒牙。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迟者可至1012个月12个月以后出牙则为萌牙延迟。全副乳牙在22.5岁出齐。恒牙在6岁左右开始出第一颗磨牙,在全排长乳牙之后,712岁恒牙按乳牙长处的先后替换同位乳牙;12岁左右出现第二恒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三恒磨牙(智齿)。婴儿喂养及辅食添加提倡纯母乳喂养婴儿至46个月,逐渐以配方奶替代母乳;部分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婴儿则应正确选择配方奶;2个月以后婴儿应逐渐定时进
30、食,每日6餐可适应婴儿生长发育快、胃容量较小、消化道功能尚不成熟的特点;34个月后逐渐夜间不再进食。婴儿期末(1012月)每日乳类供能仍不应低于总能量的1/2(约4550 kcal/kg)。添加辅食的目的是为了补充母乳或牛乳营养素的不足,随着婴儿生长发育,对营养需要量的增加,母乳所供给的能量及营养素都不能满足需要,需要添加一定量的辅食,为断乳做准备。辅食添加的基本原则 1、由少到多,如蛋黄从1/4个逐渐增至1个;2、由稀到稠;3、由细到粗;先加半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半固体、固体食物,如从菜汤到菜泥,再到碎菜;4、由一种食物到多种食物,一种一种逐个添加,当婴幼儿习惯了一种再加另一种。食品应在婴幼
31、儿身体健康时添加,并随时观察孩子的消化功能,如出现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可暂缓添加,待症状消失后再从小量开始添加。在添加辅食后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皮肤,看看有无过敏反应,如皮肤红肿,有湿疹,应停止添加这种辅食。此外,还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大便,如大便不正常也应暂停添加这种辅食,待其大便正常,无消化不良症状后,再逐渐添加,但量要小。注意卫生。给宝宝添加的辅食最好现吃现做,如不能现吃现做,也应将食物重新蒸煮。添加辅食的用具要经常消毒,以防病毒侵入宝宝体内引起疾病。对新食物的添加,孩子有一种自我保护能力,刚开始的时候喂养可能会拒绝食用,应该是耐心反复多次给婴儿尝试直至接受。添加食物的种类和顺序:3个月以前可
32、以添加少量的菜汁及新鲜的果汁;46个月的婴儿应开始引入其他食物,为婴儿后期接受成人食物作准备;第一个半固体食物是强化铁的谷类食物,如米粉,米糊,烂粥,可补充婴儿铁营养的需要。再就是可以喂养蛋黄,鱼泥,豆腐,动物血,菜泥,水果泥;79个月的婴儿可以添加肉泥、肉末、肝泥、豆腐、面片、菜粥、鱼肉泥、虾肉泥、碎菜烂粥、烂面条、面包干、小饼干、烤馒头片、饼干、蛋,为了增加能量,训练咀嚼,促进乳牙萌出,补充充足的动物蛋白质、铁、锌、维生素A、B。1012个月,在前期添加辅食的基础上,可添加厚粥、软饭、挂面、馒头、面包、碎菜、碎肉、油、豆制品、肉松饭、鸡蛋羹,用肉、菜、豆沙等制作的小包子、小饺子、小馄饨、龙
33、须面、烂饭、馄饨等等,并逐步把辅食过渡为主食。1岁以上:供给丰富的平衡营养素,食物种类、质地接近成人,每日56餐适合幼儿生长需要和消化道功能水平,其中乳类供能仍不应低于总能量的1/3。发展进食独立行为,鼓励自己进食,防止强迫进食;避免过多液体摄入或零食而影响进食。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过程婴幼儿动作发育DDST筛查即丹佛发育筛查测验,用于早期发现2个月至6岁小儿智力发育问题,如是否有精神发育迟缓;能对精神发育疑有问题的儿童予以证实于否定;可对有高位因素的儿童进行发育监测。筛查共包括四个能区:共105项一、个人社会技能:测查人际关系和自我帮助行为,如大人逗笑,找东西;二、精细动作及适应性动作:测查小儿
34、眼手协调等运动能力,如拾物 三、粗大动作:测查小儿坐立、行走和跳跃等能力四、言语:测查小儿的言语和接受表达功能,如理解大人指示、用言语表达自己的要求等四个能区儿童心理精神发育筛查工具(DDST筛查)直径10CM红色绒线球1个10块方积木(边长2.5cm,红色7块,黄、绿、蓝各1块)小铃铛1个(直径7-10cm)瓶口直径1.5cm的透明无色玻璃瓶一个小糖丸若干粒有柄拨浪鼓1个小皮球1个(直径7-10cm)红铅笔1支白纸1张 小楼梯 测量前必须准确计算出儿童的年龄,早产儿应减去早产周数,过期产不做调整。在DDST筛查表上根据小儿年龄线进行分区,每个能区的测查按项目由易到难进行,为了节省查体时间,可
35、以从年龄线左侧的三个项目开始,然后向右侧试查,直到连续三个项目不能通过为止,每个项目可重复三次,并将结果记载该项目横条上。评分与结果每个项目都按通过”P”和不能通过”F”评分,不合作”R”和无机会完成”NO”在计分时不考虑,最后将各能区的通过项目数累加,据此判断儿童智力发育属正常、可疑、异常和无法诊断,异常或可疑者应复测一次,结果仍不正常的再用诊断法测查。异常:2个或2个以上能区中有2项的“发育延迟”;1个能区有 2项的“发育延迟”,同时该能区 切年龄线上的项目都为“F”。可疑:1个能区有2项的“发育延迟”;1个或1个以上能区有1项“发育延迟”,同时该 能区切年龄线上的项目均为”F”。无法判断:结果中“NO”项目太多,以致最后结果无 法判定。对于这三种情况的儿童应在一定时间内复查。若复查结果仍为原样,应进一步检查。本筛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筛查出一些可能有问题,但在临床上无症状的患儿,也可以对感到有问题的经检查加以证实或否定;还可对高危婴幼儿(如围产期曾发生过问题的)进行发育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还可能辨别患儿属于哪一个能区发育迟缓而有可能对该能区进行早期帮助。DDST筛查需时1030分钟,测验项目较多,限制了在门诊和大规模测查中的应用,经创始人修改后即只测查最靠近年龄线左侧的三个项目,4个能区共12项,若全部通过可视为正常,未全部通过则需按上述方法进一步测查。